2022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

时间:2022-05-28 14:50:02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

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5篇

第1篇: 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

社会主义发展史

摘要:在人类历史上是先有社会主义思潮, 后有社会主义实践。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有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和各具本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四个阶段,恰似直线与曲线的交叉发展,呈抛物线前进与螺旋式上升。纵观社会主义的严谨理论和颇具色彩性的实践,充分证实,社会主义确是大势所趋,真理所在,人心所向,众望所归。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简介与对社会主义发展的未来的展望,着重说明,社会主义不会只有一个方案,一条道路,一种模式。进而使读者认清社会主义的真谛,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激发对社会主义的热情,并且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社会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社会主义发展的四个阶段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是人类进步的社会历史产物。它们的性质根本对立,但在当代同处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第二大形态,具有共同的“社会存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有四个阶段, 即封建资本主义、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和社会资本主义。【1】16世纪初至18 世纪末, 西欧资本主义在封建主义社会内部孕育产出。在资本主义的这四个发展阶段中, 始终存在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有占有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等)和弊病(贫富两极分化、经济危机、政治倾轧、军事侵略、社会犯罪等)。随着资本主义这四个发展阶段的不断发展,矛盾的积累与激化。社会主义的兴起就是旨在建立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 消除资本主义的种种矛盾和弊病。首先出现的社会主义思潮, 是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者特别是19初欧洲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都深恶痛绝地揭露资本主义的剥削和欺诈, 抨击资产阶级国家的压迫和宗教的欺骗,证明资本主义制度因违背人类理性和社会公德而必须加以改变。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一些进步思想给予工人以启蒙教育,并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料。但是,空想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毕竟是空想。他们是凭主观想象建立一种高于资本主义的新社会制度,没有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到了19世30— 40年代,资本主义矛盾的发展,无产阶级开始形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成熟了。马克思、恩格斯积极投入工人运动,认真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批判地继承了人类一切先进思想的优秀成果, 加以革命的改造和发展,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192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社会主义从理论和运动到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上有了重大突破。列宁尊重实践,尊重科学,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面对新的时代特征,列宁不仅在理论上分析了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经济不发达国家首先胜利的论断,而且在实践上领导了资本主义不发达的俄国首先取得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从而证明了经济落后的国家超越资本主义发达阶段是完全可能的。列宁逝世后,斯大林认采取了向城乡资本主义全面进改的方针,提出了“扩大和巩固我们城乡,国民经济一切部门中的社会主义经济命脉,采取消灭国民经济中资本主义成份的方针。从此开始了苏联全盘集体化的道路,逐步形成了一套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这就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特征是高度集权。具体表现在经济上突出发展重工业的一工业化,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实行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在政治上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国家权力高度集中领导职务终身制,文化、学术上的是非由党组织或党的领导说了算。苏联模式有一定的历史功绩,又有其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弊端。特别是在后来和平建设时期, 高度集中的计划和产品经济严重束缚了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使经济走向停滞。政治上高度集权,个人崇拜,领导职务终身制度都阻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二战后,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社会主义由一国实践到多国的实践。取得社会主义胜利的国家都是经济上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都仿效苏联,这就难免导致失误和困难。人们从实践中吸取教训, 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这探索过程中最突出、最有成就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并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长期实践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成功地解决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这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这是全党智慧的结晶,这是对马克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巾国革命和建设成功解决的中国新民主义革命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验教训,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宝库中的重要理论财富, 为半封建、半殖地国家指出了前进的方向。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集体领导,总结建国以来正反方面经验,重新恢复和确立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时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和社会主义实践经脸,进行不懈的探索, 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社会主义,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 照搬外国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在不断探索中,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反映了人民利益要求和时代要求,澄清了不合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概念,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视的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代特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理论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内核或者说基本原理在当今时代和中国的时空展现。【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存在样态,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崭新理论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坚持中的发展、继承中的创新,与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具体实际与时代特征三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在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邓小平反复强调要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做完整准确的理解,并且对毛泽东思想也要有一个完整准确的认识。邓小平认为有通过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他指出:“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对以往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邓小平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并根据当时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的国情,对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作了较系统、较初步的回答。【3】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基本特征、本质要求、主要任务以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等重大问题上,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把人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认识提到了新的高度。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思想,并且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思想,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进一步深化了认识。马克思主义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和倾向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样也经历了与形形色色社会思潮的论战斗争。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斗争贯穿于改革开放进程的始终。20 世纪80 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马克思主义除了继续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进行斗争以外,还与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几大思潮进行激烈的斗争和交锋,斗争矛头直指改革的根本方向和根本性质,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了一条道路、一面旗帜、一个理论体系的论断,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扫清思想障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崭新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三、社会主义发展的特点与展望

马克思主义是在与各国具体国情和时代特征的结合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从其本质上说不是一些教条式公式、定理, 而是行动的指南。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地总结和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中发展的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形成过程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实践性、批判性、反思性内在规定着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我们必须吸取“黑格尔哲学走向死亡的根本原因是封闭”的历史教训。马克思主义理就是在批判地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等的基础上而逐步形成的。今天经全球化的时代,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我们必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同时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要保持不竭的活力必须以开放的状态与时俱进,不断地吸纳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经典作家的贡献是巨大的,西方马克克思主义研究者也作出了他们的贡献。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体的成功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指导性,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甚至西方、拉美国家的探索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展史的研究不仅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在苏联和中国的发展,而且要研究在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不仅要研究经典作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也要分析众多的对马克思主义作出过贡献的人物的思想,也包括吸纳准马克思主义的,甚至非马克思主义的对于当代资本本主义的批判、对于当代全球性问题的探索等有益思想,了解思想理论界发展的最新动态,批判地学习,在比较中鉴别,这对于丰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放,社会主义发展史为什么会形成四个阶段评《社会主义发展史纲》,社会主义研究,2003年 第3期

[2]任洁,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视阈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年5月 第3期

[3]刘冬冬,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增强高举伟大旗帜、推进创新发展的自觉性,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8年10月第9卷 第5期

第2篇: 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

微考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简史

理论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实践

1871年的巴黎公社,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

实践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在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形成了斯大林模式。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无法克服,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

发展

中国借鉴苏联经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例题1 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着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时期”应理解为( )

A.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有科学理论指导

C.有马克思、恩格斯的领导

D.巴黎公社精神的指引

答案:B

解析:工人运动需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诞生,成为工人运动的革命理论,推动了工人运动的新发展,故选B。

例题2 将社会主义的理想变成现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事件是( )

A.英国宪章运动

B.法国巴黎公社成立

C.俄国十月革命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答案:C

解析: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的理想成为现实,答案C。

1. 它发表160多年来,一直是世界无产阶级进行社会革命的理论向导,对我们今天进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仍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这里的“它”是( )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 下列历史事件属于“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的是( )

A.宪章运动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巴黎公社

D.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3. “一方面,它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
另一方面,又使其经济发展陷入僵化”这评价的是 ( )

A.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4. 苏联解体,而中国则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表明 ( )

①在不发达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行不通 

②斯大林模式的失败

③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 

④社会主义阶段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答案】C

【解析】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指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指导意义的是马克思主义,答案C。

2.【答案】C

【解析】1871年的巴黎公社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答案C。

3.【答案】B

【解析】斯大林模式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现,使苏联的发展陷入僵化。答案B。

4.【答案】D

【解析】苏联解体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改革开放,从国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大力发展生产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说明在不发达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可行的。故选D。

第3篇: 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

学习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最新

学习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最新“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读“四史”,我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抗美援朝.和平解放等艰苦时期,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无数难关,创造了无数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教师,在“四史”学习过程中,我愈加清醒地认清世情国情,时刻以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涌现的许许多多的优秀人物为榜样,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实践创新为引领,牢固树立“教书育人,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及工作理念,把服务意识放在首位,不断强化自身专业素养,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自觉把纪律和规矩时刻放在前面,以理论指导实践,提升自身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潜移默化地把教师师德修养融入到学生的成长中,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发挥更多积极正向能量,力求使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及本职工作都有良性.健康发展。以史鉴今.砥砺前行。通过“四史”学习我更加明确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方向.目标,一定会持续谨守育人初心.勇担教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学习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最新回顾近代中国历史,从鸦片侵蚀,到八国联军侵华,再到日本侵略,中国受尽凌辱。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站起来了.富起来了.强起来了一步一步走来,我们渡过了很多的难关,取得了不少的胜利。这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开展“四史”学习,有助于党员干部更加了解中国历史,学习优良作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两万五千里长征,红军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坚忍不拔,以不怕牺牲,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完成了这一壮举。1**0年,中国登山队员克服重重困难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把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最高点,创造了人类首次从北侧山脊登顶的伟大壮举。今年5月27日,由专业测绘人员与登山队共同组成的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测量,这次,他们的设备更先进了,技术也更成熟了,精度也更高了。无论是长征精神还是攀登精神,勇士们都朝着既定目标,始终坚守和坚定信念,并为之不断奋斗,过程极其艰苦艰险,可是他们成功了,他们向世界证明中国在强大。深入学习“四史”,更能深刻体会我们的国家从弱小变为强大的不易,能更深地增强我们的爱国情感,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努力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解放至今,涌现了很多优秀人物,有“甘当螺丝钉”的雷锋同志,有“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焦裕禄书记,还有“甘当燃灯者”的邹碧华法官等等,他们心中都装着人民。他们都有艰苦朴素.忠诚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四史,更要学习这种精神,不忘初心.扎实工作,勇于担当。基层的工作者,工作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更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设身处地的为群众所思所想,解群众所难所惑,将党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让群众感受到我们是在为他们服务。学习“四史”不在一时,更要坚持长久,要自觉读原文.观看专题片.逛展览等多方式进行学习,丰富内涵,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要团结奋进.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为取得优良成绩不断努力。学习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最新在新时期做好各项工作,对思想工作作风应进一步强调,应当完全符合新时期的要求,才能跟得上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这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历程就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探索创新,从而不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如果没有全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一系列的政策,也就不可能有今天事业发展的大好局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为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适应国情与时代.形势与任务的要求。对于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都不利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应一以贯之,不解放思想,教条主义盛行,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离开实事求是,脱离实际,就不是真正的思想解放。我们要在工作顺利的时候,也不能头脑发热.忘乎所以,更不要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在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灰心丧气.,畏首畏尾,要善于在困难的条件下开拓新的局面。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的.实践的.发展的观点,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不断研究和解决新的问题。在工作作风方面,我们要坚决克服和杜绝群众反映的两个问题一是形式主义,二是官僚主义。搞形式主义,要害是只图虚名,不务实效。官僚主义作风,要害是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我们在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更要结合实际经常好好地想一想,参加革命是为什么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经常想一想。我们入了党就要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谋取利益,还有什么个人的东西不能抛弃呢我们在工作中必须时时处处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要大力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地路线和方针政策,努力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做好工作,想群众之所虑,急群众之所难,谋群众之所求,以改进工作作风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发表重要讲话,集中体现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统一,体现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统一,体现了实现党的历史使命与实践党的根本宗旨的统一,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本途径,为党的精神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基于这个大环境,各基层在建党85周年这重要历史时期,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各种党组织活动,昨天上午有幸参加了重温党史,与时俱进的党性教育学习。虽然只有短短半天,但重新回顾了党从1921--20__的风雨旅程,让心灵受到一次洗礼,明确了许多自己以前不曾知道或记忆模糊的东西,一堂课听下来心朝澎湃,忘不了革命前辈在硝烟中前赴后继,忘不了无数英雄为祖国解放事业而奋不顾身,曾经的苦难,曾经的悲怆,让人难忘,今天的成就,今天的伟业,让人自豪。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历史。做为一名普通的党员,需要做的就是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努力去做的更好,工作是很平凡的,但与整个国家的发展,与党的事业密切相关,紧踏着时代的节奏,为提高我党的执政能力,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看到了党不断与时俱进的过程,1921年全国党员从53人到现在的7080万,85年的历史,党章纲见证了党的成长与壮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势单力薄到众志成城,党领导人民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和历史性的飞跃,使祖国经济政治日新月异,已经成为世界不可或缺的参与力量我为你骄傲和自豪感谢组织上安排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重温党史,让我看到只有不断超越自己,才能走向成熟,通过这次学习,对我而言,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始终保持清醒头脑,鞭策自己矢志不渝地跟党走。

第4篇: 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

社会主义发展史:苏联共产主义模式和民主社会主义

导言

社会主义,最早是在19世纪30年代,由圣西门的学生为宣传其学说而使用,最早来源于拉丁文,意思是同伙或者同样的,是相对于资本主义的自私自立而提出来的。19世纪30至40年代,“社会主义”一词在西欧广为流传。马克思、恩格斯使用了“社会主义”一词,并作了科学解释。当时社会上相应的不同的阶级,派别,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封建贵族,无产阶级组织,对此有不同的立场。其中无产阶级组织,阐明正义者同盟,主张人人皆兄弟,由此引起一系列社会主义思潮和建设,以下主要介绍苏联共产主义模式、民主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此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以启发和展望。

一、苏联社会主义

1.1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有显著代表性的乃是苏联。苏联模式”萌芽于列宁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7年列宁领导的无产阶级最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但连年的战争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使得当时的苏联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国内,苏俄反革命叛乱不断;
国外,帝国主义国家对在资本主义世界里出现的新生社会主义国家仇恨尤加,不断对苏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武装干涉。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形下,列宁领导的苏俄政府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内容有:余粮收集制,将人民大众的余粮收归国库,以应战时需要;
工业国有化,大力发展重工业,优先满足战争要求;
取消商品贸易,实行国家配给,最大限度地防止社会财富减少;
实行强制劳动,最大可能地创造社会财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当时情况下适应了苏俄的国内需要,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这只是“战时”的需要,一旦离开这一特定时期和特定环境,其弊端就暴露出来了。毕竟,这一政策不符合经济发展要求,脱离了农民的需求,损害了农民的利益,破坏了工农联盟。于是在内忧外患趋于平和后,列宁政府及时改变了这一政策,推行了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经济政策”,其内容有: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恢复商品贸易,推进市场发展;
③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增加国家财富;
实行按劳分配,取消强制劳动。“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和国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通过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缓和工农矛盾,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在此基础上苏联模式的形成:三大运动。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执政,推行了包括“工业化运动”、“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政治大清洗运动”等在内的三大运动,促成“苏联模式”的形成。

1.2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苏联模式”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分为两个时期:1949年建国至1978年改革开放为第一时期,改革开放至今为第二时期。这两个时期中国是在继承和批判“苏联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积累经验和吸取教训并存。第一时期的建设,中国基本上照搬或沿袭了“苏联模式”。建国之初,中国经济是在蒋家王朝覆灭的破烂摊子上建立的,一贫如洗,举步维艰。列宁时期推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被中国政府用来作为支撑经济和政治的起步和发展的手段,是适应当时的历史环境和条件的,也起到了发展经济、巩固政治统治的作用。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刚取得执政地位的一段时期,在经济上实行计划经济、政治上进行“三反五反”运动、在思想文化上肃清封建主义反动残余和资本主义腐朽观念,都取得了很大成效;
重工业的优先和强力发展基本满足了当时斗争和生产的需要。但是,在政权基本稳固后,中国出现了和斯大林推行“三大运动”后类似的情形:经济结构中过于强调重工业的畸形发展和单一化,导致轻工业和其他产业发展的失衡;
在“一大二公”观念指导下的集体经济大锅饭发展模式也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反而成为阻碍经济的枷锁,人民的生产和劳动积极性普遍不高;
政治上,党内党外派别斗争不断,导致大批革命和建设人才流失;
在外交上,中国的“一边倒”策略在中苏关系紧张后也无法行得通,迫不得已提出“两个拳头打人”的外交政策。种种迹象表明,“苏联模式”在中国建国之初,确实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稳固政治的作用,但是一旦离开那个特定时期和背景,其弊端暴露无遗。不过,这正好印证了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论断。

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第二个时期,即对“苏联模式”的扬弃时期。这一时期,经济上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中国不再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作为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标志,而是将他们视为经济发展的手段,计划和行政手段也只处于辅助地位;
经济结构不再一味强调重工业优先发展,而是重、轻工业协调发展;
政治上,推行社会主义法制和法治理念,不再是一人专政、“人治社会”,而是依法治国、“法治社会”,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到更高层次,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更加完备;
思想文化文化上,兼收并蓄,外为中用,古为今用,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的基础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社会建设上,从注重经济效益,到注重经济和社会效益并重,再到和谐社会的发展阶段,更加科学理性。

1.3 苏联模式”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总之,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将“苏联模式”改造成适应中国发展的“中国模式”,基本适应了中国的现实和国情。“苏联模式”在苏联和中国适用时的起起落落、成败兼蓄,恰好论证了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中关于社会发展的理论,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需要,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时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并最终被生产力抛弃,而由新的生产关系取代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一定要为经济基础服务,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时,必将被经济基础突破,由经济基础衍生新的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二、民主社会主义

2.1 民主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是19世纪末世纪初欧洲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产物,对于二战后欧洲经济政治社会发展推动作用。自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在伯恩施坦、考茨基的影响下,社会民主主义逐步演变为一种在资本主义范围内通过议会道路来改良资本主义的思想主张。20世纪50年代,社会民主党人为了凸显社会民主主义的“民主”,将其思想体系的名称由“社会民主主义”颠倒成为“民主社会主义”。20世纪90年代以后,社会民主党人又把其思想体系的名称再次颠倒成“社会民主主义”,意在表明它并不是一种(民主)“社会主义”,而是一种(社会)“民主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的内容包括一下几点:首先,指导思想和理论来源的多元化。社会党的指导思想较为多元,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人权宣言、基督教、天主教教义、康德黑格尔哲学等。其次,“自由、公正、团结互助”的基本价值。第三,社会党的社会经济政策纲领是,依靠政府干预经济和社会事务,建立混合经济形式,加强税收,扩大财政开支,对社会事业进行救助,从而建立起福利国家。第四,在对外政策上,民主社会主义主张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全球推广民主社会主义。

2.2 民主社会主义的借鉴意义

民主社会主义多方面的内容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在经济方面,民主社会主义和社会民主党重视经济建设、建立社会市场经济、采取各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混合经济、寻求所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引导职工参与企业决定、实行效率与公平相结合等政策措施,启示社会主义国家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的战略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使人民生活更加富足、殷实,以此增强社会主义对人民群众的吸引力及亲和力。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稳步发展,但是民主社会主义重视经济发展的理念仍然对我国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政治方面,民主社会主义和社会民主党历来将“民主”置于其纲领的核心地位,它们攻击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党的一个最重要缘由,就在于认为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不民主、搞专制。虽然这严重不符合我国的现实,但是民主社会主义重视民主的建设和发展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三、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区别

3.1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即科学的政治学理论,是关于人们认识社会的具体科学理论。科学社会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结晶。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性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是由科学的哲学、经济学、社会管理学、行为科学等科学理论组成的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是人类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区别在于她的综合性,与社会科学之王经济学的区别在于她的操作性与制度设计,与经济学中的制度经济学的区别在于对政府行为的制度设计。

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实现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就在于以科学的哲学、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从矛盾辩证法到对称辩证法是哲学科学化的必然结果,从物质经济学、知识经济学到对称经济学是经济学科学化的必然产物;
而使经济与社会的对称本质、对称规律得以充分展现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则是使哲学科学化与经济学科学化统一起来的契机,是为对称哲学与对称经济学的必然产生开辟道路、使对称哲学与对称经济学产生的必然性得以实现的偶然性。对称哲学就是当今时代经济学的形而上学——全球性金融危机说明:只有对称哲学才能使经济学真正实现从非科学向科学转化,只有对称哲学与对称经济学才能使社会主义真正实现从空想到科学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同民主社会主义是两个不同的思想体系,它们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区别。(1)在对待马克思主义上,科学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民主社会主义则由最初信奉马克思主义,逐步变为把指导思想多元化奉为自己的思想纲领。(2)在对待社会主义上,科学社会主义强调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最终实现人民的幸福、解放、民主和自由。同时,也强调社会主义要吸收借鉴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而民主社会主义从最初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作为目标,逐步变为仅仅把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追求,否认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3)在对待资本主义上,科学社会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有其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依据,但也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固有矛盾,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社会主义主张用对经济的民主监督取代消灭私有制,用实行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来缓和资本主义内部的矛盾。

 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逐步探索形成的,同民主社会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决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并结合新的实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不搞西方的三权分立和多党制;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既立足于国情、又适应时代,是我国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民主社会主义虽然在某些方面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想体系和发展道路,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民主社会主义都不适合中国国情。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振兴中国。

第5篇: 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

通过学习“四史”,我了解了党的发展史与中国建设的历程,还有历史长河中那些可敬的英雄人物。我认为,学习“四史”能让我们感受到国家的伟大和国家建立过程的艰辛。让我们感同身受的同时,还能让我们从这些历史发展中汲取智慧并传承精神。
在学习四史前,我只认识到中国的发展是不容易的,也知道有许多为国奉献的英雄。但学习四史后,我才深深的了解到这份不容易是在什么地方。党史是中国共产党走向稳固和成熟的见证,学习党史、了解党史是每个人的重要任务,只有学习了党史,才能真正了解历史,从中懂得伟人做出的举措并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内容。
因为有了四史的学习,我们才能明白举办马克思主义课程的意义,才能听懂思政老师在课上教学的内容。四史,让我明白了中国共产党的不易与艰辛,我相信,学习“四史”会使中国特色主义进行的更加顺利。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传入中国,到中共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权威总结和概括,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社会主义的历史已有九十多年。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每一次发展,每一次突破,每一次跃进,都向世界人民展示了这个全面发展的大国内蕴的顽强生机。回望历史,振作今朝。要学会以史鉴今,砥砺前行。不是一味地“纸上谈兵”,不是一味地模仿,而是依托无数革命先辈和人民群众的血汗辛劳和智慧结晶,不断因地制宜,不停地尝试,方能找到科学合理的“解决之道路”。不是吗?
1

推荐访问:发展史 心得 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 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