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汇报

时间:2022-05-25 19:45:02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汇报,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幼儿园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汇报

幼儿园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汇报6篇

【篇一】幼儿园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汇报

合阳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汇报

2016年以来,合阳县先后被确定为全省“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和移风易俗工作重点示范县。在建设中,我们以创建国家文明城市为抓手,以践行核心价值,树立文明乡风为重点,统筹布局、强化措施,深化跟踪问效,奋力追赶超越,走出了一条规划布局科学、村庄生态宜居、生活兴业富民、乡风文明和谐之路。

一、全县上下动起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亲自过问,一线指挥。全县坚持“县级领导调研指导、牵头部门联合督查、镇街查漏补缺提升”的办法,党委政府牵头抓总、部门镇街协同推进、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工作格局更加稳固。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及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文明委主任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明确细化各部门、各镇街的责任分工;
二是夯实目标责任。印发了文明家园建设实施方案、五年规划及移风易俗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民风建设“十个一”任务清单及工作台账,制定了“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考核管理办法,明确了各镇街及帮扶单位的工作任务、具体要求和完成时限;
三是完善考核机制。将“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列入全县农村重点工作,纳入追赶超越“月通报季点评”重要内容,设立了“文明家园·移风易俗”工作专项奖,通过及时动员、限期推进、定时观摩,形成了“周汇报、月督查、季点评、年考核”的督促推进机制。

二、村容村貌靓起来。我县按照点、线、面统筹推进,高、中、低合理布局,表、基、里要综合施治,县、镇、村协同发力的工作思路,狠抓资源整合,强化工作措施,推进乡村面貌大改变,农民收入稳提升。一是突出经费保障。实行部门包联示范村资金投入考核制度,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美丽乡村建设专项经费,整合交通、移民、扶贫、农业、林业等方面项目资金集中投入,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环境连片治理工作,形成了户收集——村转运——镇县处置的环境卫生治理常态机制,有效改善了农村环境面貌;
二是突出产业带动。仅今年就通过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培育新型农民1.2万人次;
建成以设施农业、畜牧业、果业等为产业主导的省市县级现代农业园区 51个,“园区+贫困户”、“合作社+园区+贫困户”、“公司+园区+贫困户”等扶贫模式成效明显;
三是突出文旅结合。精心打造合洽路、沿黄路乡村旅游带,实施了“印象灵泉”项目,红提人家、伊尹农庄、人民公社等多家新型农家乐对游客开放,洽川镇王村、百良镇陌西村、金峪镇黑镇村分别建立了能够反映村级发展和历史变迁的村史馆,绿园现代农业园区、拉斐尔艺术庄园、洽川旅游城镇服务区等一批休闲旅游项目的开发,为美丽乡村建设增色不少。

三、强化载体设计,树立核心价值。突出城乡共建、深度结合融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日常生活,有力地提升了农村文明程度和群众的道德文明素质。一是道德表彰促正气。广泛开展道德评议活动,在各示范村和妇女节、劳动节、护士节、建党节、教师节、记者节等重要节点广泛开展行业标兵、最美人物、好媳妇好公婆、十大孝子、最美家庭等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组织开展了百名最美合阳人、百名美德少年、百名文明诚信工商户和百户“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截止目前,我县有2人荣登“中国好人榜”,5人荣登“陕西好人榜”;
二是志愿服务打品牌。扎实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规范化、品牌化建设,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具有辐射性、影响力的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全县共有志愿服务组织110个,招募志愿者11000名。县青年志愿者协会荣获全市优秀服务组织,爱心飞扬公益服务中心“农村住校生睡前故事”荣获全市优秀志愿者项目;
三是德育教育全覆盖。全面普及以道德货币、主题升旗、主题班会、多彩“五操”、文化班级等为主要载体的“1268”德育模式,引导中小学生守真向善,快乐学习。《中国教育报》、《中国经济导报》、《教师报》、《陕西日报》、中国文明网等30余家媒体对我县“1268”德育模式进行深度报道。

四、乡风民风美起来。严格按照“十个一”建设标准,突出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与文明镇村创建相结合,打造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精品示范村。截止目前,共创建省级文明村(社区)5个;
市级文明镇6个、文明村(社区)20个。一是广泛宣传引导。全县共建成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文化墙3000多面,建成九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建立乡风文明一条街86个,举办全县示范性道德讲堂活动8次,开展文明礼仪、文明市民、家校共建等道德知识讲座50场次;
中国文明网、《陕西日报》、《经济日报》分别就我县移风易俗及文明家园建设进行了宣传报道;
二是推进移风易俗。在推进移风易俗中,我们一是建立“一套”工作制度。建立婚丧嫁娶事宜登记备案制度及红白理事会事前介入、事中监督、事后总结制度,让“一约四会”真正发挥作用;
二是建立问题台账和整改管理两项台账;
三是健全县镇村“三级”组织,确保工作推进有力;
四是健全“四会”组织机构。要求各村(社区)移风易俗工作有场所、有人员、有章程、有记录;
五是开展移风易俗调研工作,发放倡议书2万余份,设立移风易俗宣传展板120块,围绕“一约四会”开展各类活动90余次,各村(社区)村规民约得到了重新修订;
三是加强文化引领。全面了开展了“万条家训进万家”活动,为群众义写家训书法作品1万余幅。组织开展了中国民间情歌会、中国厨师节公祭伊尹大典、翰墨家风书画展、雷珍民艺术馆“德馨艺苑”揭牌仪式、脱贫攻坚文艺巡演等文体活动50余场次。编印了《文明家园建设》画册和《家风家训工作风采录》,印发了《市民文明教育读本》《德耀古莘道德模范事迹读本》1万余册,初步形成了广大群众主动参与的可喜局面;
四是化育文明新风。全县累计投入两千余万元,着力改善村级公共文化设施,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先后开展了“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篮球赛”、明星演唱会、“家风家训书画展”等文化活动20余场次。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占据了群众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主动参与公益事业,参与“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

近年来,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要求和兄弟县市还有很大差距。今后,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突出移风易俗、突出重点区域、突出地域特色、突出示范引领,确保到2020年全县90%以上行政村完成“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任务,全面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篇二】幼儿园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汇报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汇报,情况报告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xx县坚持以邓小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和“三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方针,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总体目标,以提高农民文明素质为根本,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突破口,以农村阵地建设为着力点,全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一、目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

1、“三软”。一是思想上疲软,一些干部尤其是乡镇领导对精神文明建设认识还不到位,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识还不够强,精神文明工作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落实起来不要,县、市“热”、乡镇“凉”、农民“冷”的现象仍然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二是考核上手软。在加快发展上,一切以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奖励标准,而精神文明建设则往往作为一项软性指标加以布置,有走过场的考核,而无激励措施,因此基层单位则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当作可有可无的软性指标来对待。三是经济上腿软,由于镇村财力匮乏,目前村一级已经没有可单独使用资金,而乡镇一级财政也仅仅保开门、保吃饭,不可能有更多的资金用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2、“三旧”。一是形式旧。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接受教育的程度有了较大改善,农村常住人口主体大都为初中文化程度;
同时,由于电视等现代设备的普及,群众能够欣赏到更加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因而欣赏水平有所提高,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广大农村,仍然是几十年前一直延续下来的花船、小戏、狮舞、铜器等活动,对农民吸引力不强。不少农民把喝酒、打麻将当作休闲娱乐。还有一些农民则把焚香拜佛、求签许愿当作传统文化,农村封建迷信重新抬头。二是载体旧。除了文明乡镇、文明户、文明单位等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得到了重视外,还缺乏更多更完美的活动载体,这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相适应,不能完全满足广大群众求知、求乐的愿望。三是内容旧。目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够贴近群众要富求富的现实,不够贴近群众,需要克服“小胜即满”、“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的现实,不够贴近群众公民道德素质急需提高的现实,不够贴近纠正农村人口现状的现实,由于生产技术和现代化机械的广泛使用,大量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成为富余人员,为了生存,年富力强的男性青年走向城市,成为打工一族,农村社会成员构成发生变化,人口主体为妇女、儿童和老人,而被忽视的正是这一主体,因而群众参与度不高。

3、“三少”。一从业人员少。由于机构改革的深化,人员大量精减,从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人员严重萎缩。而风光几十年的农村电影队、文艺宣传队等团体已成为散兵游勇。直接从情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工作的干部队伍人数减少、组织力度减弱。二是直接从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人员投入的精力少。近几年来,县里把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作为提拔任用干部的一个主要条件,使直接从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同志受到冷落,严重地影响了这一群体的积极性,导致了精神文明建设队伍业务上不专、经济上不富、政治上不红这一现状。三是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阵地少。由于投入严重不足,教育阵地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大多数的文化大院活动经费未列入财政预算,影响了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强化“四个创新”,保持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力

1、制度创新。xx县精神文明建设各项管理规章形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己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表现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无规划,乡镇企业精神文明创建无规章,少数获得荣誉的单位,成绩到手,工作到头,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为适应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发展,就必须适应形势,创新机制。2005年,xx县制定了《xx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五年规划》,同时,制定了文明创建的各项规章制度和《xx县精神文明建设考核细则》,成立了xx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县长任主任,县委、政府、人大、政协的分管领导任副主任。各乡镇也都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实现了文明创建的新突破。

2、内容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围绕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搞好两个服务,即服务基层,服务群众;
落实“三个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抓住一个建设,即和谐社会建设。主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丰富活动内容,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基础和根本。2010年,我们在农村开展了“五好家庭户”、“遵纪守法户”、“勤劳致富户”评选活动,2011年开展了“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农民”评选活动,这对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很好作用。然而,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广大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在变化,这就要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既要巩固传统,发展优势,又要适应形势,开拓创新。基于此,我们从“三贴近”入手,针对群众的“三盼”(盼科技致富、盼政策入户、盼文化活动丰富),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了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同时开展了党员干部入千家包万户活动,进行一对一帮扶工作,文明单位和农村结对文明创建帮扶“对子”。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阵地建设,我们开展了村文化大院和乡宣传文化中心建设,各村都建有图书室、文化活动室、农民学校,成立了宣传队、狮舞队、铜器队。内容上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向更高层次和更宽领域发展。

3、形式创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群众广泛参与的活动,方式新颖、方法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更广泛地吸引群众参与。2006年以来,我县大力开展广场文化活动,举办戏剧、歌曲擂台赛,直接参与群众x万人次以上,并已成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展现先进文化的大舞台。组织农民书画爱好者,举办书画展,义写春联,到外地采风等活动,促进了农村文化发展交流。开展了“好丈夫”、“好妻子”俱乐部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开展家务技能比赛和家庭文体活动等,增强了关爱家庭、夫妻和睦、共创美好生活的意识。这些新颖的形式极大地吸引了群众的注意力和参与的积极性。

4、机制创新。为使农村精神文明规范化,我们建立了精神文明建设考核机制、奖惩机制、硬件建设机制和资金投入机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对组织不力,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乡村进行处罚,对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镇进行表彰奖励。同时,县乡每年的财政预算都要有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规划,使精神文明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主要做法

1、加大考核力度,强化各级党委的目标责任意识。

(1)建立完善目标责任制。一是科学详细制订包括政治、法律、经济、行政、组织、教育、文化、舆论等各方面的措施,实行系统管理,使创建活动的各项任务和要求落到具体单位、具体人员。二是强化责任意识,坚持守土有责。使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造福于人民的社会系统工程,切实承担起自己的任务。三是强化目标意识,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个个项目来抓,积小胜为大胜,把各项目标任务与经济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逐级考核。

(2)建立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牵动各个方面的全局性工作,它的工作性质要求既要多部门都来抓,又要有一个权威力量把这些工作统一起来。因此,建立完善的组织领导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形成农村基层领导干部抓创建活动的局面,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

(3)强化奖励激励制度。一是要按照经济考核办法,建立精神文明建设考核机制,对各级政府进行重奖,让基层感受到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同等重要。二是要建立文明村镇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基层单位的积极性。三是要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一个重要依据,和从事经济工作的同志同等对待。

2、加大投入力度,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硬件保障。

(1)加强阵地建设。建立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完善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等各类文体设施;
建设村居群众文化设施,丰富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农村书屋建设是我县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2010年建设农家书屋x个,2011年建成x个,共投入x万元。x家农家书屋全部对外开放。为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每个农家书屋都配备专门的图书管理员,建立了借阅制度。白元乡夹河村农家书屋,面积x平方米,现藏书x册,可容纳x个读者同时阅览。葛寨乡烟涧村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健全,选址得当,环境舒适,从7月份建成至今已接待读者x多人次,丰富了农民对科技文化知识的需求。

(2)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广泛组建民间文艺宣传队,在精神上给予鼓励,政策上给予照顾,资金上给予扶持,扩大他们的影响力。二是充实电影放映队,在硬件上加大投入,在机制上进一步放活,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三是充分调动各类专业人才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力求多出精品力作。

(3)加强启动基金建设。把精神文明建设所需资金纳入财政计划,并随着农村经济发展逐年增加,使精神文明建设拥有健康发育的沃土。在资金的投入上采取确立重点、合理统筹、集中使用的方式,促进资产的合理配置,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使用效益。

3、贴近农村工作实际,努力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效。

(1)贴近农村人口现状的实际,突出三个主体。一是突出学生这一群体。以学校为阵地,把道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中心工作,广泛开展“道德进课堂”等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教育素质。二是突出老人这一群体。建立老人活动中心,组建各类健身娱乐队伍,让他们老有所乐;
同时充分利用老年人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优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老有所为,发挥余热。三是突出妇女这一社会群体。广泛开展社会公德宣传,提高农村妇女的道德素质;
广泛开展好媳妇评选活动,树立一批农村女性典型;
同时,充分发挥农村各类农民教育阵地作用,加强对妇女的技能培训,提高她们的致富能力,让她们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

(2)贴近群众生活需求实际,做到三结合。一是与农村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加快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尚未摆脱贫困的村镇,从激活农户入手,集中力量抓好“富民工程”、“民心工程”,加快脱贫致富;
已经解决温饱问题的村镇,要制定规划,加快奔小康步伐。二是与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结合起来,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按照“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进行综合治理。三是与农民群众排忧解难结合起来。要自觉主动、真心实意地解决农民个人、家庭无法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通过技术培训、提供致富信息、传播科学知识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农民群众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与改变村镇干部的工作作风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活动,提高村镇干部素质,密切干部群众联系;
要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推动建立全方位社会服务体系,形成村镇成龙配套的服务网络,为群众排忧解难,方便群众,减轻农民负担。

(3)贴近农村现阶段的实际,利用好三大资源。一是学校这一资源。广泛开展“社会—学校—家庭手拉手”道德互助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了“道德进家庭”活动,让学生促家庭;
学校采取校讯通、告学生家长书等形式,以学生、家长为主体,开展道德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努力实现农民素质整体提高。二是充分利用民间文艺宣传队这资源。进村入户进行演出,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三是充分利用好农户墙面这一资源。广泛设立以村规民约与公民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道德墙”,让群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4)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以“五个一工程” (“五个一工程”即每个乡镇建设一条示范路、一条精品街、一个小城镇农贸市场、一个示范村、一个新型农村社区)为抓手,全面开展新农村建设集中整治活动,通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我县各乡镇的路容路貌、小城镇经营管理状况得到了很大改观,社区服务中心示范村建设进度得到进一步促进。截止目前县乡村共投入资金x亿元,出动劳动力x万余人次,投入车辆x万余台次,清运垃圾x万方,粉刷墙壁x万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x处、x万平方米,整治标语广告x万余条,修复残垣断壁x处,整治道路边沟x万余米,新垒景观墙x余米,栽植绿化树木x余棵,整修绿化带x米,新建、改建小城镇农贸市场x处,新建、改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x间,x平方米,取得了初步成效。

【篇三】幼儿园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汇报

儿园精神文明建设总结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开发潜能,全面发展”的办园理念,以创建文明和谐幼儿园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加大德育工作力度,构建文明校园

(一)着力加强师德建设。教师是文明使者。只有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才能使文明之花代代相传。为此,我园坚持以师德建设为核心,通过完善管理制度、组织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等,强化师德观念意识,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把制度建设作为师德建设的保障,促进了我园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合理的规章制度管理,它可以使人们从对象化的工作中直接体会到自己的智慧与才干,激发人的工作热情与动机。在实践过程中逐步的形成了以层级管理为根本,以制度管理为保障,以民主管理和和谐管理为支撑的人性化管理的园本制度。在此基础上,规范形成后,教师按照师德规范的要求,不断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涌现出了一批师德典型。如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是3—6岁的孩子,3岁孩子刚入园时自理能力较弱,拉尿裤子的事时有发生,每遇此事老师们都会帮孩子擦洗干净换上备用衣裤,把脏裤子洗干净;
幼儿园为给家长工作提供方便,安排环节干部早晚值班,值班人员早上7:30到岗,下午等每一个幼儿都被家长安全的接走才能离岗。

加强学习,突出主题,提高师德修养。在师德建设工作中突出“强师德、铸师魂”主题。在日常工作中组织教师学习幼教法规、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先模事迹,先后举办了“敬业、爱幼、奉献”普通话演讲比赛和讲故事比赛,大家用切身体会感悟到了幼儿教师的酸甜,感悟到了“良师益友,为人师表”的真正内涵,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孩子的爱、对事业的追求。我们的教师舍小家顾大家,把全部的爱融入到工作中,播撒到孩子身上,把一腔热情融到所无怨无悔的事业中,是她们把欢笑留给了孩子,把泪水咽到了肚里,这就是我们的“师德”,这就是我们的“师魂”。

(二)德育工作与幼儿教育有机结合。将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不断提升幼儿的思想道德素质。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孩子学习做人。所谓“训育难于教育”,大家都深知德育的艰难,尤其我们面对经济、环境条件优越的独生子女,“礼貌、道德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我园根据时代和幼儿发展需求,结合《纲要》精神,创建了富有特色的“礼仪教育”园本文化。以德育为主线,形成了以《三字经》、《礼仪操》等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网络结构。如小班开展了《孔融让梨》,儿歌《排排坐吃水果》等道德情操的训练活动,大班开展了“到超市去文明购物”、“感恩节”我为妈妈献份“礼”等道德实践活动。

还孩子一个健康的体魄,让孩子做个健壮的人。人要求生存、求发展,首先必须有健壮的身体。我园充分利用场地广,空间大的优势,为满足幼儿不同发展的需要,为孩子们投放了各类大、中、小型玩具:滑梯、跳绳、皮球等,让孩子随时随地、不受限制地游戏、运动。我园幼儿健康达标率已接近100%,出勤率高,精神面貌好。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

(一)优雅的育人环境。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优美的环境。优美的环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养,塑造人的品质。为此,我们努力创设一个优雅、文明的校园环境。我园将楼道设计成三种色调,分别为蓝色——代表海洋、黄色——代表大地、绿色——代表环保,并通过教师全员动手布置了文化内容,让幼儿和家长通过最直观的视角受到热爱大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教育。

(二)个性凸显的班级文化。全园5个班根据本班实际制定出环境布置方案,全体教师参与其中,每位教师都找到了自我发展的空间。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合理空间,如利用活动室、卧室为幼儿创设真实、丰富、自然、开放、贴进幼儿生活的教育环境,引导幼儿开展自主性探索活动,捕捉幼儿的兴趣点生成新的教育活动。教育活动中用录像、数码相机、文字等形式真实记录幼儿的表现。经过一个学期的教育活动,现在幼儿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明显增强,幼儿独立自信、交往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教师会干、会说、会写的水平明显提高。

尽管我们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取得了些成绩,但是我们深知与兄弟单位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师德学习管理体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泰祥幼儿园师生和谐美好家园,使精神文明薪火相传。为推动我旗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2016年

【篇四】幼儿园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汇报

汐子镇烧锅地中心小学

创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汇报材料

汐子镇烧锅地中心小学简介:

……

近年来,汐子镇烧锅地中心小学在县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文明办、教育局的指导支持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落实《宁城县中小学管理规范》和《汐子镇总校教学管理规范》,始终把德育工作置首位,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完善科学管理、民主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教育教学和德育管理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圆满地完成了既定的工作任务。现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健全机构——保证创建工作顺利实施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学校的重要工作内容,抓好此项工作,对于加强师生思想教育,提高文明程度、营造良好环境,提升学校声誉、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向前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为了强有力的推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使之取得实效,不走过场,不空谈,我们首先建立健全了学校领导机构,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党、工、少密切配合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逐步形成了校长──政教处、少先队──班主任、任课教师为工作主线,以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上下交错、内外配合的全方位的工作网络。

学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并在总结以往思想政治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一是坚持政治和业务学习制度。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政治理论和教育科学理论;
认真研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方法;
并要求保证时间、内容、人员三落实,不走过场。二是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总结制度。学校及各处室年级每学期初都要制定工作计划,学期末对工作进行总结。逐步实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学生德育常规工作制度。包括每周一升旗制度、重大节日、纪念日活动制度、社会实践制度、行为规范制度、值周制度等。四是学科教学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制度。学校要求全体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认真落实本学科德育任务要求,结合各学科特点,寓德育于各种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德育知识点,使德育知识点和学科知识点有机结合。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保证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美化环境——营造浓郁的创建氛围

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氛围,一定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向上的激情和高昂的进取精神。几年来,烧锅地小学以爱的主题教育为前提,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为目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优美的校园文化。

学校多方筹集资金,给学校制作灯箱、喷绘画、标语镜、标语牌、条幅,将一些充满爱的语言、人文性的格言、警示性的佳句写在上边,展示给学生,以语言感染人、以诗画培育人、以花木熏陶人、以行动教育人,力争使每一处景点都说话,每一面墙壁都育人,让缕缕生命关爱的阳光融入每个孩子的心田。走进烧锅地小学,你会看到退休老教师——学校副主任蒋振英免费为学校画的壁画:《游子吟》的诗意配画,二十四行孝图, 让你感到什么是人间真爱,启迪小学生应该从小爱父母,尊长辈。在醒目位置上展示的办学历程、办学成果、办学特色以及学校标志、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内容,引人瞩目,怡情砺志。

“古诗壁画”、“文化天地”、“格言专栏”等墙壁文化,让学生领悟到了什么是“博爱”,什么是“诚信”,什么是“自强不息”;
生机盎然的菜园、花葱繁茂的花坛让学生感觉什么是自然之美,什么是对生命的热爱,……于是也就演绎出了少年儿童的“凡人哲语”:
“学习不怕起点低,就怕坚持不到底”、“诚实是人与人之间友谊的桥梁”。这些内化生成的“凡人哲语”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强大内驱力,将会助推孩子一生向前。

三、围绕中心,加快创建工作的步伐

全国优秀班主任任小艾老师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烧锅地小学始终贯彻这一教育理念,通过开展爱的主题教育活动实现了教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教师爱家长,家长爱老师,用爱感染爱,构建起和谐的家校关系,师生关系。

1、给特殊学生过生日活动。根据学生中父母离异生、孤儿、家庭困难生、父母外出打工——“留守生”等相对较多的情况。为使这些学生在学校里能感受到学校的爱、父母爱、班级的爱,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也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学校开展给学生过生日活动。活动由学校统筹管理和指导,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实施,每当学生过生日的那天,班主任都要安排半个小时的活动时间,举行生日仪式,由班主任发表生日贺词,全班学生为过生日的同学献生日蛋糕,送生日礼物,唱生日祝福歌,任课老师和学生代表为过生日学生送寄语。过生日学生谈感言,班主任简要小结。许多同学在生日仪式上感动的留下热泪。五年级的孤儿张磊同学动情的说:“老师,同学:我12岁了,但从没过过生日,今天老师和这么多同学给我过生日,我非常幸福,我深深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学校的温馨,学校就是我的家,老师就是我的亲生父母,同学就是我的亲兄弟姐妹,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来回报大家对我的爱”。这项活动的开展极大的融洽了师生、同学之间的感情,创建了和谐共进的班级文化载体。

2、献爱心活动。为确保每位贫困家庭子女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顺利完成学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健康向上的品格,从而建立起一种更和谐的人际关系。烧锅地小学开展了同一片蓝天,心手相连,共创和谐校园的“阳光爱心”活动。活动采取教师(学生)与贫困学生或学困生手拉手结对子的形式。结对子的老师(学生)要与帮扶对象,在经济上帮助,思想上启迪、心理上抚慰、学习上互助、生活上关怀。这项活动,旨在通过老师(学生)对学生零距离的教育、指导、关心和帮助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会到师爱,生爱。从小就树立起从我做起、奉献社会的良好品质。几年来学校有100多名学困生、贫困生得到帮助。刘奎校长先后与6名学生结对子,累计给学生衣物30多件,现金5000多元。对于特困生,学校建立“爱心基金”,号召师生每人每周捐一角钱,几年来,累计捐款捐物10000余元;
资助近10名特困生。学校设垃圾回收站,由教室、宿舍值日生每天收集可回收垃圾,学校集中出卖,将收入充实“爱心基金”,作为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生活费补助。

(四)感恩教育,增强创建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

当今社会大部分家庭一个两个孩子。父母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可孩子很少懂得感恩。面对这一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学校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推动党建设带动工会少先队组织建设,努力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雷锋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40年来他的精神一直感召着人们。烧锅地小学实施“感恩教育”,并将感恩教育常态化,落到实处。采取年有主线(围绕感恩教育这条主线),月有主题(根据重大节日,纪念日每月选择一个感恩教育主题),周有推进点(每周有感恩教育活动内容)的方法,实施感恩教育。每年围绕感恩这条主线,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每月开展一个感恩教育主题活动。如:三月份结合学雷锋活动,开展志愿者感恩社会活动。四月份结合清明节开展“缅怀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活动,五月份结合母亲节开展“算算亲情帐,感知父母恩”活动,六月份结合儿童节开展“感恩他人”(阳光爱心活动)活动,七月份结合党的生日,开展“感党恩”活动,九月结合教师节开展“感师恩”活动,十月国庆节,开展“感祖国之恩”……等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懂得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进而知恩、感恩、施恩。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充满爱心。

为了将每月的主题活动落到实处,将活动细化。每周都有一个活动推进点。如:五月份结合母亲节开展的“感恩父母”活动,第一周我们营造感恩氛围,首先制定感恩父母教育实施方案,组织师生学习《方案》,发放感恩倡议书,学唱《慈母颂》、《感恩的心》等有关感恩的歌曲,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黑板报、校园广播、橱窗等为阵地,全方位地进行感恩教育的宣传发动,营造感恩氛围。第二周举行“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主题班会,通过让学生自己统计父母每天每月的收入情况、学生自己每天每月的支出费用,以及从小到现在所用的成长成本,来感知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劳动,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在生活中实践感恩。学会拥有爱心,养成良好品质。第三周组织开展“慈母(父)颂”演讲活动。要求学生每人写一篇“亲情演讲稿”每班选3名优秀生参加学校演讲。第四周班主任布置爱心家庭作业,通过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给父母过生日并赠送亲手制作的礼物、给父母捶捶背、打一盆水,洗一洗脚、我帮父母家里做家务等形式,让学生回馈父母。

通过四个周的活动,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使学生实现了感恩教育由知到行的跨越,从而形成良好的品格。家长会上,不少家长欣慰的说,学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就是好,孩子懂事了,自觉帮我们做家务,平时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消失了。

(五)五送活动——拓展创建工作的途径。

鉴于目前农牧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法制观念淡薄、不重视孩子读书、家长很难辅导孩子学习等现象,烧锅地小学创新家校沟通模式,变被动为主动,开展了“五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每年寒暑假期间,学校组织全校教师,对学校所在辖区700多位学生的家庭分片进行走访,进行“ 送文化、送教、送技、送法、送奖”下乡活动。

一是“送文化”,学校文艺队到所辖集贸市场、村委会等地演出,利用农牧民喜闻乐见的二人转、相声、小品等形式宣传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当文盲的害处等,还把学校多余的扩音设备无偿送给各村,从网络上下载广场舞蹈教学软件并刻录成光盘,免费送给学生家长,让学生动员家长去村里参与集体娱乐活动。此项活动,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提高了农牧民的文化素质,避免了农牧民无事赌博,喝酒滋事的现象。如今,所辖的村里赌博、喝酒闹事的少了、创设优良家教环境、支持教育的多了,社会风气大有好转。

二是“送教”,教师到学生家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对孩子学习成长提供个性化的规划。

三是“送技”,学校免费向全体家长发放了《学校发展纪实专题片》和邹越老师的《让世界充满爱》的讲座光盘,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发展情况,对家长进行家教培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同时进一步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成长环境、在家表现、学习与生活习惯等,与家长共商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

四是“送法”, 学校免费向家长发放了《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保护法》等法律学习材料,让家长进一步了解法律法规,自觉懂法守法。

五是“送奖”,教师注重发现不同层次学生的闪光点,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特长表现,向学生家长发放喜报,将学生在校的各类优点通过奖励的形式送至家中,让家长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激励学生进步。

当送教下乡的老师来到农牧民家里时,他们就像庆祝盛大的节日一样,全家人穿上节日的盛装,早早迎候在门口。拿出珍藏多年的陈年老酒款待教师,他们感激的说,“你们对孩子这样好,我们没有理由不支持孩子读书了”。

通过“送文化、送教、送技、送法、送奖”五下乡活动,进一步沟通了家校之间的关系,密切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弥补了学校教育的缺失,推进了学校的行风建设。老师上门走访,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通过面对面交换意见,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利于教师、家长、学生之间迅速达成共识,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形成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实践证明,下乡活动既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最直接的桥梁,也更是提升教育形象,树立文明意识的一个平台。

总之,学校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更重视在工作中结合我校实际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推动了我校的全面工作。如今的烧锅地小学无辍学、无违纪、无浪费、无逃学等不良现象。学校到处充满爱,师生感受到的是幸福和快乐。学校声誉越来越好,办学效益越来越高,学校由8年前的81人,现猛增到700多人。学校不但没有撤并,反而成了附近8村联办小学,成了远近文明的示范校。家长们感慨地说:“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我们一百个放心”。

近年来,学校多次被市、县评为“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关工委工作先进单位”、“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学校管理先进单位”、“课程改革先进集体”、“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和“民族教育先进单位”。五年来学校接待了近三千多人次各级领导和专家的观摩指导任务,并于2006、2007、2011年先后承担赤峰市“每天锻炼一小时”、“规范学校管理,深化课程改革”现场会,受到与会人员的高度赞誉。宁城县关工委主任赵汝贤看了烧锅地小学的事迹,听了学校的汇报。欣然题词:“素质教育的楷模,学生成长的乐园”。

 

 

【篇五】幼儿园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汇报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汇报

近年来,xx县坚持以邓小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和“三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方针,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总体目标,以提高农民文明素质为根本,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突破口,以农村阵地建设为着力点,全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一、目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

1、“三软”。一是思想上疲软,一些干部尤其是乡镇领导对精神文明建设认识还不到位,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识还不够强,精神文明工作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落实起来不要,县、市“热”、乡镇“凉”、农民“冷”的现象仍然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二是考核上手软。在加快发展上,一切以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奖励标准,而精神文明建设则往往作为一项软性指标加以布置,有走过场的考核,而无激励措施,因此基层单位则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当作可有可无的软性指标来对待。三是经济上腿软,由于镇村财力匮乏,目前村一级已经没有可单独使用资金,而乡镇一级财政也仅仅保开门、保吃饭,不可能有更多的资金用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2、“三旧”。一是形式旧。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接受教育的程度有了较大改善,农村常住人口主体大都为初中文化程度;
同时,由于电视等现代设备的普及,群众能够欣赏到更加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因而欣赏水平有所提高,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广大农村,仍然是几十年前一直延续下来的花船、小戏、狮舞、铜器等活动,对农民吸引力不强。不少农民把喝酒、打麻将当作休闲娱乐。还有一些农民则把焚香拜佛、求签许愿当作传统文化,农村封建迷信重新抬头。二是载体旧。除了文明乡镇、文明户、文明单位等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得到了重视外,还缺乏更多更完美的活动载体,这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相适应,不能完全满足广大群众求知、求乐的愿望。三是内容旧。目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够贴近群众要富求富的现实,不够贴近群众,需要克服“小胜即满”、“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的现实,不够贴近群众公民道德素质急需提高的现实,不够贴近纠正农村人口现状的现实,由于生产技术和现代化机械的广泛使用,大量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成为富余人员,为了生存,年富力强的男性青年走向城市,成为打工一族,农村社会成员构成发生变化,人口主体为妇女、儿童和老人,而被忽视的正是这一主体,因而群众参与度不高。

3、“三少”。一从业人员少。由于机构改革的深化,人员大量精减,从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人员严重萎缩。而风光几十年的农村电影队、文艺宣传队等团体已成为散兵游勇。直接从情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工作的干部队伍人数减少、组织力度减弱。二是直接从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人员投入的精力少。近几年来,县里把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作为提拔任用干部的一个主要条件,使直接从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同志受到冷落,严重地影响了这一群体的积极性,导致了精神文明建设队伍业务上不专、经济上不富、政治上不红这一现状。三是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阵地少。由于投入严重不足,教育阵地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大多数的文化大院活动经费未列入财政预算,影响了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强化“四个创新”,保持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力

1、制度创新。xx县精神文明建设各项管理规章形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己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表现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无规划,乡镇企业精神文明创建无规章,少数获得荣誉的单位,成绩到手,工作到头,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为适应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发展,就必须适应形势,创新机制。XX年,xx县制定了《xx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五年规划》,同时,制定了文明创建的各项规章制度和《xx县精神文明建设考核细则》,成立了xx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县长任主任,县委、政府、人大、政协的分管领导任副主任。各乡镇也都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实现了文明创建的新突破。

2、内容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围绕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搞好两个服务,即服务基层,服务群众;
落实“三个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抓住一个建设,即和谐社会建设。主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丰富活动内容,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基础和根本。XX年,我们在农村开展了“五好家庭户”、“遵纪守法户”、“勤劳致富户”评选活动,XX年开展了“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农民”评选活动,这对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很好作用。然而,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广大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在变化,这就要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既要巩固传统,发展优势,又要适应形势,开拓创新。基于此,我们从“三贴近”入手,针对群众的“三盼”(盼科技致富、盼政策入户、盼文化活动丰富),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了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同时开展了党员干部入千家包万户活动,进行一对一帮扶工作,文明单位和农村结对文明创建帮扶“对子”。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阵地建设,我们开展了村文化大院和乡宣传文化中心建设,各村都建有图书室、文化活动室、农民学校,成立了宣传队、狮舞队、铜器队。内容上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向更高层次和更宽领域发展。

3、形式创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群众广泛参与的活动,方式新颖、方法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更广泛地吸引群众参与。XX年以来,我县大力开展广场文化活动,举办戏剧、歌曲擂台赛,直接参与群众x万人次以上,并已成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展现先进文化的大舞台。组织农民书画爱好者,举办书画展,义写春联,到外地采风等活动,促进了农村文化发展交流。开展了“好丈夫”、“好妻子”俱乐部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开展家务技能比赛和家庭文体活动等,增强了关爱家庭、夫妻和睦、共创美好生活的意识。这些新颖的形式极大地吸引了群众的注意力和参与的积极性。

4、机制创新。为使农村精神文明规范化,我们建立了精神文明建设考核机制、奖惩机制、硬件建设机制和资金投入机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对组织不力,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乡村进行处罚,对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镇进行表彰奖励。同时,县乡每年的财政预算都要有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规划,使精神文明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主要做法

1、加大考核力度,强化各级党委的目标责任意识。

(1)建立完善目标责任制。一是科学详细制订包括政治、法律、经济、行政、组织、教育、文化、舆论等各方面的措施,实行系统管理,使创建活动的各项任务和要求落到具体单位、具体人员。二是强化责任意识,坚持守土有责。使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造福于人民的社会系统工程,切实承担起自己的任务。三是强化目标意识,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个个项目来抓,积小胜为大胜,把各项目标任务与经济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逐级考核。

(2)建立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牵动各个方面的全局性工作,它的工作性质要求既要多部门都来抓,又要有一个权威力量把这些工作统一起来。因此,建立完善的组织领导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形成农村基层领导干部抓创建活动的局面,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

【篇六】幼儿园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汇报




报告总结范本
2020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汇报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1 / 4 【本资料系蝼蚁大树搜集整理,欢迎下载使用】

近年来,xx县坚持以邓小平和“xx”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和“三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方针,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总体目标,以提高农民文明素质为根本,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突破口,以农村阵地建设为着力点,全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一、目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
1、“三软”。一是思想上疲软,一些干部尤其是乡镇领导对精神文明建设认识还不到位,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识还不够强,精神文明工作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落实起来不要,县、市“热”、乡镇“凉”、农民“冷”的现象仍然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二是考核上手软。在加快发展上,一切以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奖励标准,而精神文明建设则往往作为一项软性指标加以布置,有走过场的考核,而无激励措施,因此基层单位则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当作可有可无的软性指标来对待。三是经济上腿软,由于镇村财力匮乏,目前村一级已经没有可单独使用资金,而乡镇一级财政也仅仅保开门、保吃饭,不可能有更多的资金用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2、“三旧”。一是形式旧。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接受教育的程度有了较大改善,农村常住人口主体大都为初中文化程度;
同时,由于电视等现代设备的普及,群众能够欣赏到更加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因而欣赏水平有所提高,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广大农村,仍然是几十年前一直延续下来的花船、小戏、狮舞、铜器等活动,对农民吸引力不强。不少农民把喝酒、打麻将当作休闲娱乐。还有一些农民则把焚香拜佛、求签许愿当作传统文化,农村封建迷信重新抬头。二是载体旧。除了文明乡镇、文明户、文明单位等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得到了重视外,还缺乏更多更完美的活动载体,这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相适应,不能完全满足广大群众求知、求乐的愿望。三是内容旧。目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够贴近群众要富求富的现实,不够贴近群众,需要克服“小胜即满”、“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的现实,不够贴近群众公民道德素质急需提高的现实,不够贴近纠正农村人口现状的现实,由于生产技术和现代化机械的广泛使用,大量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成为富余人员,为了生存,年富力强的男性青年走向城市,成为打工一族,农村社会成员构成发生变化,人口主体为妇女、儿童和老人,而被忽视的正是这一主体,因而群众参与度不高。
3、“三少”。一从业人员少。由于机构改革的深化,人员大量精减,从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人员严重萎缩。而风光几十年的农村电影队、文艺宣传队等团体已成为散兵游勇。直接从情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工作的干部队伍人数减
2 / 4 【本资料系蝼蚁大树搜集整理,欢迎下载使用】

推荐访问:精神文明建设 情况汇报 幼儿园 幼儿园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汇报 幼儿园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汇报 幼儿园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