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对教师新要求(全文)

时间:2022-05-24 16:00:04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时代对教师新要求(全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新时代对教师新要求(全文)

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6篇

【篇1】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

立足新时代 新起点 新要求

初心不改 立德行医

——以实干担当服务患者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

时代的浪潮滚滚向前,时间的步伐不曾停歇。新时代、新作为、新征程,历史总能铭记那些时代的开创者,人们总能记得那些时代的弄潮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时代的新声,响如洪钟,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

中国梦是每一个人的梦,是我的梦。

时代赋予我们重任,梦想要求我们担当。“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青年一代的殷切希望犹记心头。

“天高鸟振翅,海阔鱼争流”。新时代是广阔的海,是高远的天。身处新时代,我常问我自己,我的使命是什么?我的初心是什么??“甚解、敏行、明仁、济世”,母校八字校训铭记于心。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者仁心是初心,悬壶济世是使命。

新时代人民群众需要更完善的医疗服务,需要更贴心的人文关怀。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幼有所育”放在民生福祉的首位,作为幼儿保健工作者责任重大。服务好群众,助健康之完美,既要做有“心”之人,又要做有“技”的能人。

立德修“心”。古语说:“百行德为首,百业德为先。”良好的品德不仅是事业成功的基石、人际和谐的钥匙,更是在工作岗位上立足的本钱,也是一名合格党员的根本要求。没有良好的个人品行和道德,医者仁心无从谈起。立德修心,要向先贤和楷模学习,从古至今品德高尚的人都有胸怀天下、心系百姓的仁爱之心,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心,孙思邈“大医精诚”慈悲同情之心。医术乃仁术,只有品德高尚心系病患,才能“仁心”不变,才能不忘初心。

实干修“技”。“业精于勤荒于嬉”,医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我们要孜孜不倦地学习探索,勇敢于创新,实践出真知。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是一名党员的宝贵品格,也是脚踏实地干事创业的基本要求。医学是一个严谨的学科,来不得半点马虎,要求一丝不苟,求真、求精,求甚解。在工作中要像雕琢玉器一样精益求精,要有一种“医学”工匠精神,通过不断学习和反复练习,练就行医的高超技艺。悬壶济世,只有练就过硬本领,才能攻坚克难,才能完成使命。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要勇立时代潮头,医者初心不改,担当悬壶济世使命,以实干担当服务患者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的中国梦,实现我们心中的梦。

【篇2】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

第四单元 立志成才 报效祖国

第3课 《创造美好的未来》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学习压力、考试焦虑症的表现;
知道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含义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能力目标:初步具有正确对待和处理学习压力、考试焦虑的能力;
能对升学与就业进行正确的选择。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理智面对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使学生保持健康的身心、健全的人格;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职业观,确立最基本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如何正确对待学习压力?

2、如何克服考试焦虑?

3、如何正确选择升学与就业之路?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方法】:学生小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共同探讨与交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新时代 新要求

一、导入新课:

学生阅读探究园“班级风景——毕业之前”,思考、探究、交流,回答课本第111页第1问题。〔通过对毕业前班级风景的描述和讨论活动,让学生对“考试焦虑、学习压力、报考学校、升学与就业选择、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选择”等方面的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使其在毕业前能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纠正一些错误的认识和做法。接着导入课题〕

二、学习探究:(自主学习→组内探究)

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第113页“新时代 新要求”一目,组内共同探究以下学习内容:

1、当今世界的发展状况怎么样?

2、请说说科技、人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

3、请谈谈你对人才有什么认识?

4、我国目前需要哪些类型的人才?(新时代,国家需要怎样的人才?)

5、我们青少年要成为祖国所需要的人才,应该怎么做?(为了适应祖国建设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做?)

6、请你为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工作提一些合理化建议。(国家、青少年角度)

三、成果展示:

1、小组中心发言人分别展示学习成果。

2、展示方式:口头展示或黑板展示。

四、问题点拨:(教师根据学生答题情况,作点评性讲解)

五、反馈训练:

完成学案练习1、2、3、4、5、6、7题。

六、板书设计:(略)

七、课堂小结:(略)

第四单元 立志成才 报效祖国

第3课 《创造美好的未来》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学习压力、考试焦虑症的表现;
知道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含义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能力目标:初步具有正确对待和处理学习压力、考试焦虑的能力;
能对升学与就业进行正确的选择。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理智面对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使学生保持健康的身心、健全的人格;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职业观,确立最基本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

【学习重点与难点】:

1、如何正确对待学习压力?

2、如何克服考试焦虑?

3、如何正确选择升学与就业之路?

【学习内容】:第一课时 新时代 新要求

【拓展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部分:

1、 已经成为当代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资源:( )

A、自然资源 B、人才 C、劳动力 D、土地

2、作为中学生,我们当前的任务是:( )

A、就业 B、劳动 C、学习 D、孝敬父母

3、新时代,我们国家所需的人才有:( )

①大批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优秀领导人才 ②数以千万计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 ③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农业产业化经营队伍和农业科技队伍 ④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③④

4、为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我们中学生要:( )

①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 ②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③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④要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③④

5、下列对人才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只有科学家才是人才 ②只要具有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祖国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的人,都是社会所尊重的人才 ③科学家是人才、高素质的技术工人也是人才;
企业家是人才,科学种田的农民也是人才 ④能劳动就是人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二、非客观题部分:

阅读课本第112页“社会风景——走进学习型社会”,回答以下6、7问题:

6、现代社会倡导一种什么样的学习观念?这对你有什么启迪?

7、终身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1、当今世界的发展状况怎么样?

①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
②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日新月异;
③人才已成为当代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
④国家正在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2、请说说科技、人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已成为当代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科技、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②当今世界经济竞争,说到底就是科技、人才的竞争;
③要想发展经济,就必须重视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

3、请谈谈你对人才有什么认识? (什么是人才?)

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和能力,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做出贡献的人,都是社会所尊重的人才。

4、我国目前需要哪些类型的人才?(新时代,国家需要怎样的人才?)

①国家需要大批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优秀领导人才;
②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
③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农业产业化经营队伍和农业科技队伍;
④需要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

5、我们青少年要成为祖国所需要的人才,应该怎么做?(为了适应祖国建设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做?)

①要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②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③要有扎实宽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备较好的身心素质;
④要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6、请你为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工作提一些合理化建议。(国家、青少年角度)

(1)国家:①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
②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批拔尖创新人才;
③加强科学文化建设,培养“四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注重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⑤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建设一个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2)青少年:①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②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认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③培养创新能力,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勤于思考,注重实践;
④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立志成为“四有”的好公民;
⑤要放眼世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立志成才。

7、现代社会倡导一种什么样的学习观念?这对你有什么启迪?

(1)现代社会倡导一种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学习观念。(2)启迪: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必须努力学习,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8、终身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①终身学习能使我们克服工作中的困难,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满足我们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②终身学习能使我们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生活品质;
③终身学习既是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④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篇3】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

新时代下新要求

指出,《意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对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提出明确要求。《意见》的制定实施,对充分调动和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育引导广大干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浪淘沙,洗尽铅华无数”,广大干部唯有在新时代中砥砺前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广大人民谋福利,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才能经历住时代与人民的考验,成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中流砥柱。

干部需要敢担当敢作为。干部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排头兵,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行军,如此情形之下,就要求广大干部需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砥砺奋进的历史担当,努力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不断锐意进取、担当作为。在其位,必须谋其政,作为最亲近人民的群众的人,广大干部就必须要有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历史担当,不服人民与历史的重托,发挥真才,着手实干,发挥示范带头表率作用,勇立潮头扬远帆,勇立潮头敢作为。

干部需要适应时代学习新本领。新时代的中国,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中国,是一个朝夕变化的中国,尤其是如今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重要阶段,不断学习新本领,不断掌握新技术,便成了广大干部不被时代所抛弃的关键一环,正所谓“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唯有紧抓时代脉搏,掌握尖端本领的人,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带领群众不断开拓,如此形势下,广大干部就需要以各方贤士尽显其能的态度和别具一格不落窠臼的创新意识,唱响新时代前进的凯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贡献出应有的一份力量。

“刻”担当、“优”担当、“挺”担当,才会有担当;
“肯”干事、“能”干事、“敢”干事,方能干成事。扛得起担当才顶得住风浪,扛得起担当才能建功新时代,《意见》描绘了新时代干部的形象,“担当”扛在肩,“实干”谱新篇!

【篇4】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

新时代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
作者:陈希荣
来源:《甘肃教育》2019年第02期

         前不久,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作出了明确规定,对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新时代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

         新时代如何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国家层面已经放在了十分显著的战略位置。今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其中就有“着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等重点内容。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新目标,奏响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号角。2018年9月,党中央召开了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同时还强调,对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要坚决依法依规予以处理。在党和人民对教师队伍建设寄予厚望的时代背景下,教育部重新修订印发教师职业行为新准则,既是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具体行动,更是践行新时代教育新思想的重要体现,对加强教师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必将产生积极促进作用,意义深远重大。

         在我国,教师是个庞大群体。进入新时代,广大教师自觉践行“四有”标准,肩负起教书育人责任,勤恳工作,乐于奉献,受到全社会尊重和爱戴。但是,也有极个别教师违反教师职业道德,在学生、家长、社会中产生不良影响。如,有的理想信念模糊,育人意识淡薄;有的依法执教思想缺失,严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造成了伤害事故;有的缺乏仁爱之心,虐待幼童,触犯法律;有的学术造假,抄袭剽窃,造成极坏影响;有的廉洁自律意识不强,课外有偿补课、利用学生资源牟利……这些行为,完全背离了教师职业道德准则,严重损害了教师形象。教育部印发的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就是针对教师中存在的这些突出问题而制定的,新准则虽然不能覆盖教师职业道德的所有方面,但对基本层面和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划定了底线,既有正面要求,又有反面禁止事项,贴近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篇5】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

  前不久,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為十项准则》,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作出了明确规定,对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新时代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

  新时代如何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国家层面已经放在了十分显著的战略位置。今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其中就有“着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等重点内容。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新目标,奏响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号角。2018年9月,党中央召开了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同时还强调,对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要坚决依法依规予以处理。在党和人民对教师队伍建设寄予厚望的时代背景下,教育部重新修订印发教师职业行为新准则,既是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具体行动,更是践行新时代教育新思想的重要体现,对加强教师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必将产生积极促进作用,意义深远重大。

  在我国,教师是个庞大群体。进入新时代,广大教师自觉践行“四有”标准,肩负起教书育人责任,勤恳工作,乐于奉献,受到全社会尊重和爱戴。但是,也有极个别教师违反教师职业道德,在学生、家长、社会中产生不良影响。如,有的理想信念模糊,育人意识淡薄;有的依法执教思想缺失,严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造成了伤害事故;有的缺乏仁爱之心,虐待幼童,触犯法律;有的学术造假,抄袭剽窃,造成极坏影响;有的廉洁自律意识不强,课外有偿补课、利用学生资源牟利……这些行为,完全背离了教师职业道德准则,严重损害了教师形象。教育部印发的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就是针对教师中存在的这些突出问题而制定的,新准则虽然不能覆盖教师职业道德的所有方面,但对基本层面和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划定了底线,既有正面要求,又有反面禁止事项,贴近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新准则之“新”,首先,从群体层面上对高校教师、中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作出了不同阶段、不同内容的规范要求,这是因为不同阶段教师所履行职责、面临环境、教育管理的对象以及教学内容、施教方式、层次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性而分别提出不同规范标准,这样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科学性,也更便于强化落实,凸显效果。其次,从内容方面看,对不同层次教师的准则既有共性方面的要求,又有个性具体要求,如三个《准则》的第一、第二、第三条,都是“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这是对所有教师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的分解强化,体现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宗旨。同时,新准则增加了许多极具针对性的新内容,如针对近几年高校接连曝光的学术论文抄袭剽窃行为、中小学教师课外有偿补课、幼儿园孩子参加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演出、以及校园安全事故频发等,这些问题是目前最为突出、最受社会垢病、负面影响最为严重的,准则都划定了“红线”,旗帜鲜明,措词严厉,表现了对其“零容忍”的严肃态度和坚定立场。

  教育部在印发《准则》的同时,在相关文件和规定中对如何贯彻落实提出了全面部署,强调要把好教师入口关,在教师招聘、引进时组织开展准则的宣讲,确保每位新入职教师知准则、守底线。要将准则要求体现在教师聘用合同中,明确责任。要以准则为纲强化师德考核,在职称评聘、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等工作中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同时,以有力措施坚决查处违反准则的人和事,对极个别性质恶劣,危害严重者,一律清除出教师队伍。为了使准则更好落地执行,取得实效,教育部还制定印发了《关于高校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修订了《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对违反师德的认定、查处等作出了具体规定,明确学校的主体责任以及师德师风建设失职失责情形,建立违反准则行为的受理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

  不难看出,教育部新印发的三个《准则》,是新时代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教育领域要认真落实,严格以新准则规范每一位教师的言行,在全社会树立起新时代教师队伍的崭新形象。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人们把学校里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承担教育和教学任务的人称为教师。教师的作用基本未超出“传道、授业、解惑”这一范围,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鸿沟。教师作为“主体”和“主导”,是教学过程的决定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个性的塑造者和教育活动的管理者,而学生则被框定在“被教育者”“被塑造者”“被管理者”的角色之中。随着我国教育由“教学大纲”向“课程标准”的转变,教师的角色也在悄悄发生变化。这是新时代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

  1 亲和力。现代的教师再也不能将知识垄断于一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在某些方面是教师的老师。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对潮流变迁的敏锐触觉更是教师所不及的。所以,教师要和学生拉近距离,对学生以诚相待,以自己的真情去感动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以自己的渊博学识去感染学生。这些都要求教师必须有巨大的亲和力,能和学生平等相处。像朋友似地交往,像亲人般地接触,和学生真正地融为一体。教师的亲和力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爱的情感,一种爱的艺术。没有爱心的教师,不会是一名好教师。教学的艺术首先应该是爱的艺术,而这种爱,尤其表现在对后进生的态度上:亲切而不失严肃,诚恳而不失原则。

  那么怎样才能增强教师的亲和力呢?其关键在于教师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课前教师早到几分钟和学生聊聊天,学生回答问题后及时地请其坐下,学生作答有错要适当地点拨或鼓励,下课后让学生先出门,作业本上写下一段真诚的赞扬,上课时一个善意的微笑,甚至在篮球场上和学生进行一场比赛。等等,不经意间,或许就会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了学生信赖、敬佩、爱戴的亲密朋友。

  2 创新性。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着眼点。要培养富有创新性的学生,教师必须是创新性的教师。一个创新性的教师,不应只是简单机械地向学生传递知识,而应教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的本领。教师在内函的教学过程中,要敢于创新,敢于打破陈规,敢于建立新的体系和采取心的做法,要敢于对目前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现状说“不”。

  教师要具有创新性并胜任创新性教学,首先自身必须做到剥削对才。教师只有加强理论学习,认真研究教材,创造性地用好教材,挖掘教材的创新性因素,才能为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服务,教师要具有创新性,就需要具备教育教学的多种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创新性教师必须用自己的创造力擦亮学生思维的火花。

  3 人文性。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要树立人文教育思想,坚持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树立“以人为本”真的教育教学理念,将自己的教学定位为开发人的潜能,塑造具有健全人格的人,而不应该只着眼于教给了学生多少知识。在所有教学过程中应始终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能够全面迎接未来的挑战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应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遗产培育学生,关注学生成长的需求和生活体验。尊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规律,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这些都是教师关注学生的人文性的最好体现。

  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建立在宽容和尊重的基础之上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关注课堂的活动及其实效,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关注学生是否真的在学,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最终要上升到教育伦理的层面,形成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的教育伦理观,为每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负起责任。只有教师富有人文精神,同时关注学生的人文发展。我们所培育的学生才真正是个体的人,是文化的人,是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具有生命价值的人。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习总书记对于教育定位、工作目标以及教育的首要问题和根本任务等进行了阐述。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关键性作用。

  新时代,新征程。随着新时代的步伐,教育部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结合教师队伍的不同特点,分别提出十条针对性的要求,包括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等方面,每一条既提出正面倡导,又划定师德底线。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等是共性要求,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等几个方面,结合教师中的不同表现、存在的问题以及在不同阶段教师队伍的差异性,提出不同要求,更贴合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是结合新时代、新要求、新形势、新问题制定的教师职业行为规范,既有正面倡导、高线追求,也有负面禁止、底线要求,是对之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十条红线”等师德底线的继承和发展。

  其次,准则规范的不仅是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还对教师提高政治素质、传播优秀文化、积极奉献社会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再次,准则是原则性规定,此前制定的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等规定与准则结合执行。

  教师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力量,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我国大多数教师都敬重学问、关爱学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受到学生尊敬和爱戴。但是也有极个别人理想信念模糊,育人意识淡薄,放松自我要求,甚至出现严重违反师德行为,损害教师队伍形象,影响学生健康成长。

  同时,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下,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需要日益增长,知识获取方式和教师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都发生了变化,这些都对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制定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明确新时代教师的职业规范,针对主要问题、突出问题划定基本底线,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也为教师严格自我约束、规范职业行为、加强自我修养提供基本了要求。

  新时代,新征程。让我们杨帆起航,坚守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篇6】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

新时代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新要求
新时代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新要求
在教育逐步走向现代化的新时期,社会呼唤教育,教育呼唤名师,学生渴望名师。。名师”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概念,其含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深化。传统意义上认为,名师是指在教育界影响广泛并拥有知名度和追随者的杰出教师。通俗地说就是学生最喜爱、家长最放心、同行最佩服、社会最敬重的教师。他们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楷模、科研的能手。但是,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教育走向现代化的新时期,社会希望名师具有与时俱进的素养,尤其是名优教师的师德素养也要与时代合拍,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教育,学生,家长,社会都对教师群体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做到师德与时俱进,才能真正成为新时期的名师。

一、理念应与时俱进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是知识剧增的时代,科技兴国,关键在教育。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提高国民的素质是教育的根本,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会劳动、会创造,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所以教师的思想道德理念也必须与时俱进:
1、敬业思想要与时俱进。敬业思想除包括原有的意思之外,还应赋之于新的内涵。具体讲,创新教育是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面对这场革命,教师应树立具有改造社会的精神,实现理想社会的历程的思想。所以新时代的敬业思想,更多的是指教师本人是否具备了创新教育的本领,在教育这个神圣的岗位上是否称职。要达到这种重新定位与勉励的境界,就应该使每一位教师树立起“三感”精神:使命感、危机感、紧迫感。只有教师自身感到所从事的事业不仅崇高而伟大,而且承担着一种特殊的使命时,重新定位的思想才会出现,随即也才会有一定的危机感、紧迫感。何为危机感?危机感就是认为自身随时都会有被时代发展步伐所抛弃的危险。紧迫感是在危机感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它是一种紧跟时代,为创新教育而不懈努力,增添新本领的信心和决心。总之,敬业思想既是一种教师自身对事业的热爱与追求,更是一种对事业的“重新定位与自我勉励”,两者结合,才是创新教育中敬业思想的真正内涵。
2、爱生感情要与时俱进。爱生,随着时代的变化应该在内涵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创新教育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参与性、民主性。要实现这一目标,对学生的关爱仅是基础,较强的爱生情感,才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手段。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认为的那样:“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爱生情感的另一方面就是希望所有的学生都成才,教师的爱又必须升华成一种一视同仁、不偏不依的爱,做到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用现代教育的手段发掘每一学生的个人潜能。此外,热爱关心学生必须以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为基础。这不仅是教师做好“育人”工作的前提,也是必须遵守的教育法规。

3、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研究教育规律、研究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教师要博学多闻,求真务实、不断学习、勇于探索。教师要以对国家、民族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自觉主动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教育思想,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
4、教师必须树立师生平等的学生观,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互助的同志式的关系。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一方面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帮助教师教学。“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既是教师的道德行为准则,又是教育的艺术。
二、师表应与时俱进
教师师表形象,就是教师的思想、道德、业务、作风、礼仪等素质综合的外在表现,是广大学生和家长对具体教师的印象和评价,这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既有外在的表现,又有内在的内容。新时期,教
师要从书斋、教室、学校走出来,结束那种自我封闭、自我满足、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状态。除具有传统的积极的师表形象外,还要展示给学生一种具有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合作的人际关系的师表形象。

1、 科学态度。科学需要创新,反之,要进行创新必须具有科学的态度。创新不是蛮干,更不是对原模式的改头换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需要教师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授课模式,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路,走“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路。这样,才能不断更新教育思想,更新教育内容和方法,调整教育结构,遵循教育科学性和前瞻性原则,实现创新教育的理想化目标。总之,教育科学的态度可以使人具有教育科研的能力,而教育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更能促使教师教育科学态度的不断完善。教育科学态度是教师师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创新精神。学生的创新精神得益于教师的培养,只有教师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才能影响学生,学生的灵魂里才能不断渗透着教师创新的人格魅力,血液里才能流淌着教师的创新教诲。为此,魏书生同志曾响亮地提出“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要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新的能力”。另外,创新教育决定着教师的工作必须具有全面的创新性,包括教育思想的创新、教学目标的创新、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评价与管理的创新、人际关系的创新等等。创新精神不仅是一种精神状态,更是一种智力特征、人格特征。
3、合作人际关系。这是教师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主要指教师自我与同事之间、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若干社会关系。在实行创新教育的今天,就应该把“处理好各种关系”升华为合作意识。教师之间合作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所追求的是合作的效益,要突出效益,就必须突出三力: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是目标一致的意思,强调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向着共同的目标齐心努力,共创辉煌;凝聚力是指一种合力,表现在教学中它既是一种互补,又是一种整合。通过长期的互补与整合,达到个体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战斗力强调
的是个体之间能量释放的强度,也就是说,合作过程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科学的合作方法,同时还要能够表现出合作的强度。三者合一,就是教师之间合作意识的最佳状态。合作意识的另一方面是教师自身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对此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为平等尊重、协调沟通、互补共育。平等尊重指教师与家长处于平等的地位。平等尊重是教师自身与家长合作的基础。协调沟通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双方应对孩子共同负责,决定了教师与家长合作的客观要求。在两者的协调与沟通中,教师自身应该起主导作用。互补共育是讲两者之间应共同承担教育任务。总之,教师自身与家长的合作意识在创新教育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新时期,我们应把教师要处理好各种关系当作师表的基本组成部分。
只有教师师表中包含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合作的人际关系,才能培养学生们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及合作的意识。

三、素质应与时俱进
应试教育下的教师,基本上属于记忆型、传授型,或知识再现型,也称应试型。他们机械、呆板地把过去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灌输给学生,妨碍了各种人才的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教师素质,既包括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质,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也要求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接受培训,充实和更新知识,提高水平和能力,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
1、科学文化素质。21世纪要求教师除了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必备的现代教育理论以外,还必须具有较广博的现代科技知识、人文知识和美学知识。教师在继续进行学历教育的同时,必须与时代同步,打破传统的知识结构,不断调整、更新、丰富、充实,以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2、能力素质。新型教师除具有传统的教学能力、教育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外,首先还应具有自我心理调控能力。自我心理调控能力是指教师能够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创新,摆正自己的位置,善于与他人交往等。其次是创造能力,就是善于求异创新,
敢于对已有的界定、理解、诠释提出质疑,在新旧知识更替的交叉点上,把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结合起来,用新知识、新观念、新方面代替旧知识、旧观念、旧方法。大胆改革已经落后的教育教学模式,并不断地运用自己的技能和机智,为每个学生提供发挥创造力的环境。另外是综合再现能力,就是把现代的科学文化知识,结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社会经验、接受程度,加以综合、筛选,概括性地再现出来。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教育设施和教学媒介,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里,自主地能动地学习,促进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
3、身心素质。新时代的教师的身体和心理应是和谐发展。健康的体魄是一切素质的载体,有了良好的体质、充沛的精力、坚韧的耐受力,才能承担繁重的教育学者任务。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在注意加强自身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修养的同时,教师应注意加强自己的个性修养。教师的个性不仅影响学生知识的学习、智能的发挥,而且影响他们品德的形成和人格的塑造。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无任何个性特色”。
师德建设,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教育课题。师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还必然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时代不同,师德的标准也不同。由此看来,师德有其独特历史的发展性。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走向深入的今天,改革开放的浪潮不断冲击着教育领域,使我国的教育改革在近几年来以其迅猛只有与时俱进的搞好师德建设,才能推进创新教育的深入发展。


推荐访问:新时代 教师 新时代对教师新要求 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 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