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5篇

时间:2022-06-10 10:35:04 浏览量:

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5篇

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1

  当今世界处于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和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渗透影响、交流交融交锋异常频繁,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复杂多变、斗争尖锐严峻,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高校是知识和思想的创造源和集散地,也是各种思潮和价值观念争夺的前沿。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多种思潮交织和交锋的新特征,对高校的办学方向、教学科研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新的挑战,把握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形势紧迫、意义重大。

  一、高校意识形态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经过各级主管部门和高校师生的共同努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和加强。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与中央的要求、形势的发展和学生的期待还有不少差距,在教育实效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

  1.教育模式存在弊端。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大众化、国际化及教育需求的多样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落后于发展的现实需求,特别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环境的变化,各种意识形态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错中复杂。然而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模式却未能与时俱进、及时转型。意识形态教育内涵更为全面、更为广泛,而许多教师更为注重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而对实践中的热点、难点以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关注不足。一方面,青年学生对意识形态理论课的认同的程度较低,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上课仅仅是为了拿学分。另一方面,授课老师的教学内容过于固定,对现代新现象、新问题、新科技、新观念反映得不够,使得意识形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脱离,变成远离生活的理论说教,降低了理论课的教育实效,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

  2.教育理念认识缺失。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理念方面,部分任课教师存在着注重知识教育,而忽视价值教育的现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部分教师没能正确地认识学生的思想动态,没能理解思想政治理论的真正的价值目标所在,仅仅将课程教学内容当作理论体系加以灌输,只注重学生对知识信息的掌握,而没有对理论体系本身所蕴含的价值目标分析和解读,从而无法实现课程的意识形态教育目的。在其它非意识形态课程教学过程中,许多任课教师没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往往否认意识形态教育在高校教学和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没有甚至排斥意识形态的渗透教育,在个别学科科学领域中,部分教师无视我国的国情、社情,总是不加分析地运用西方的学术观点批判当下的中国实际,极大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力,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3.教育合力不足。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各个部门和教师的相互配合与密切协作。但当前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主体普遍是各自为政,各行其是,难以形成教育合力。在课程设置上,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比例不合理,重视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忽视甚至以实用课程代替政治教育、人文教育,忽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和精神价值所求,导致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边缘化;在日常管理中,有些高校的领导者、管理者只关注业务工作,重视学校的发展规模和办学效益,而忽视了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工作,这大大削弱了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4.教育环境复杂化。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困境不仅来自其内部,还来自其外部社会环境的挑战和压力。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多元文化在相互冲击与碰撞,高校作为教育基地,是知识与信息的传播之地,青年学生受社会环境和社会信息的影响更为激烈,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先进网络技术的掌握,使他们更容易掌握和了解全球化过程中呈现的多元思想。然而一些国家甚至一些不法分子借助网络载体、各种文化产品等渠道公开或隐蔽地传播其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或刻意放大和攻击我国当前的党风问题和社会问题,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对不良的社会意识形态缺乏科学理性的判断,容易盲从,从而影响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社会结构转型以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元、多样、多变的价值观念不断地投射和渗透进高校,“极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等思潮和价值观念在高校潜滋暗长,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言论以及鼓吹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的思潮在校园里不时泛起,个别教师缺乏职业自律,以学术自由为由,突破政治、法律、道德底线,滥用课堂话语权,在课堂上公然发出“抹黑中国”、“扭曲历史”、“美化西方”的言论。

  二、高校意识形态领域问题成因分析

  1.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识尚不到位。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对意识形态工作和高校业务工作辩证关系的认识存在偏差,尚未形成学校各部门协同创新意识形态工作的合力。

  2.对教师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关键作用认识不到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重视专业能力而忽视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等素质,缺乏对教师进行法律、政治、道德底线教育。

  3.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力军,在部分高校实际处于弱势地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有待提升,意识形态教育一定程度上存在“双轨制”,即思政课强调意识形态教育,个别专业课则有意无意淡化主流意识形态,甚至唱反调。

  4.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社会思潮和错误言论缺乏有力有效的回应和反击。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不够,对当代中国现实问题的解释力不足,对国际形势和热点问题认识不清,对社会舆论特别是网络舆论的传播机制和规律把握不足,未能在重大问题上占有主动权和话语权,发声不够,影响有限。

  三、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对策

  高校是理论研究创新的主阵地,也是思想活跃的大讲堂,是人文社会科学建设和新理念新思潮的策源地,比其他任何领域都更直接、更系统、更深入地接触各种社会思潮和理论体系,各种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的斗争和冲突在此表现得更加直接和尖锐。高校只有掌控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引领权、管理权、话语权,才能守住宣传思想阵地,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使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拥护党和政府的领导,拥护新时期治国理政总方略,是当前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积极主流,才能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和凝聚全社会团结奋进。

  1.强化认识,转变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理念

  面对国际和国内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的局面,高校领导要充分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的极端重要性,要正确认识意识形态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警惕性,坚持理论创新,讲究方法策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开展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和教育,自觉抵制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侵袭,着力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梦,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工作。明确学校各部门、各环节在意识形态教育建设中的分工和责任。要有针对性地对青年学生经常性开展意识形态教育,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政治辨识力,增强青年学生对各种错误思潮的抵制力,确保青年学生在政治态度、基本立场、战略全局等方面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和立场坚定。同时,要加大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引导和监管力度,建立高效的舆情监督和反馈机制。

  2.建设队伍,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思想政治素质高、师德师风正、专业素质过硬的高校教师队伍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专业过硬的教师队伍,是高校正确引导学生认清并处理好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关系,把青春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也是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重要途径。建设一支既注重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升,更注重思想素养和政治信仰涵养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时代脉搏,引导青年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启发青年学生深入思考社会各种现象,正确分析一些关键节点和敏感问题,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最大限度地扩大社会认同、形成思想共识。

  3.巩固阵地,占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制高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网络平台等都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中央领导指出,互联网舆论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变量”和“不确定因素”。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表达诉求的重要载体,互联网世界的意识形态斗争也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尤其要认清互联网时代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新态势,发挥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作用,建立博客、微博客、微信、QQ群等即时互动平台,构建高效、互动、个性化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体系,将学生关注的时政热点问题与课堂知识紧密结合,对现实热点问题与网络热点问题进行积极的评价和引导,从关系国家安危和巩固阵地的高度来提升思政工作的自觉意识和主动作为。

  4.深化研究,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软实力

  在今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意识形态工作规律进行了深刻、全面的总结和概括,对于我们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当前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性,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水平和力度,胸怀大局,把握大势,掌握规律,紧扣重点,紧紧围绕走中国道路加强理论信念教育、紧紧围绕弘扬中国精神培育主流价值、紧紧围绕凝聚中国力量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尤其要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核心”工程,在深化宣传普及、增强认同上下功夫,向广大青年学生讲清楚“三个倡导”的基本内容,说明白核心价值观对青年学生成长的新要求,提升以具有说服力的理论来吸引和征服更多的师生。要以突出的问题意识、扎实的理论素养、坚定的理论勇气来驳斥错误思潮,澄清模糊认识,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驱散思想雾霾,营造清朗精神环境。

  5.创新方法,提升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

  抓牢“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根本任务,关注好高校师生的生活状态和发展状态,创新工作方法,主动化解交互式大众化广泛参与的文化时代所带来的各种困境。高校加强传统新闻媒体建设的同时,加强网络媒体的建设与管理,切实提高新闻舆论的引导能力,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潜移默化地教育和感染广大师生;同时深化“中国梦”、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大主题教育”,提高青年学生意识形态认识,引导青年学生多看主流、多看本质、多看光明面,倡导科学精神,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努力在高校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舆论环境。

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2

  (一)班级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3

  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电大班集体就像一只乘风破浪的船,掌舵的就是班主任。班主任是电大学生的领航者,一个班集体如果没有组织,就会一盘散沙。

  (二)学校工作的执行者和落实者

  电大班主任不仅是教师中的骨干,还是校长的助手。学校各项工作要得到具体落实,必须得到班主任的具体实施才能得以实现。学校工作只有通过班主任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大量的组织、指导、协调工作,才能有效的在电大学生中贯彻实施,并具体落实到每一位电大学生身上。

  (三)各方教育的联系者和协调者

  实践告诉我们,大到一个学校、一个年级,小到一个班集体,形成教育合力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合力是指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教育力量有机地联系与相互促进的影响学生成长的教育力量。我们电大学生在教育合力的形成过程中要发挥整体功能,发挥整体效益,这就需要班主任的联系和协调。

  (四)学生学习的人师者和导师者

  德高为师,学高为师,身正为师。育人先育己,敢为人师者,不可一日废学。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和信息更新的日益加快,班主任应不断更新知识,及时把握和跟踪现代教育思想发展的动态,这是班主任扮演多重角色的内在要求。班主任唯有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由单纯“放电”的知识输出者转变为不断“充电”的学习者,才可能保证开放教育的高质量,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班主任必须更新观念,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从封闭教育向开放教育转变。要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突围”出来,由“教书匠”转变为科研型、创新型教师,由“独奏者”转变为“伴奏者”,由“演员”转变为“导演”,完成向“导学”教师的转变,做学生学习的人师者和导师者。

  (五)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服务者

  电大班主任是学生活动的管理者,应该成为具有一定权威的管理者。所谓“权威”,是指管理者在组织中的威信、威望,是一种非强制性的“影响力”。权威不是法定的,不能靠别人授权。权威虽然与职位有关系,但主要取决于管理者个人的品质、思想、知识、能力和水平;取决于同组织人员思想的共鸣,感情的沟通;取决于相互之间的理解、信赖与支持。这种“影响力”一旦形成,学生都会吸引到管理者周围,心悦诚服地接受管理者的引导和指挥,从而产生较大的学习动力和工作热情。电大班主任是学生活动的服务者。应该把学生的呼声作为工作关注的第一信号,学生的需要作为工作的第一选择,学生的利益作为工作第一考虑对象。因此,电大班主任应牢牢树立“以学员为本”的服务意识,在学习工作上为学员提供各种服务。

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3

  当今世界处于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和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渗透影响、交流交融交锋异常频繁,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复杂多变、斗争尖锐严峻,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高校是知识和思想的创造源和集散地,也是各种思潮和价值观念争夺的前沿。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多种思潮交织和交锋的新特征,对高校的办学方向、教学科研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新的挑战,把握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形势紧迫、意义重大。

  一、高校意识形态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经过各级主管部门和高校师生的共同努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和加强。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与中央的要求、形势的发展和学生的期待还有不少差距,在教育实效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

  1.教育模式存在弊端。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大众化、国际化及教育需求的多样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落后于发展的现实需求,特别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环境的变化,各种意识形态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错中复杂。然而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模式却未能与时俱进、及时转型。意识形态教育内涵更为全面、更为广泛,而许多教师更为注重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而对实践中的热点、难点以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关注不足。一方面,青年学生对意识形态理论课的认同的程度较低,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上课仅仅是为了拿学分。另一方面,授课老师的教学内容过于固定,对现代新现象、新问题、新科技、新观念反映得不够,使得意识形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脱离,变成远离生活的理论说教,降低了理论课的教育实效,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

  2.教育理念认识缺失。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理念方面,部分任课教师存在着注重知识教育,而忽视价值教育的现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部分教师没能正确地认识学生的思想动态,没能理解思想政治理论的真正的价值目标所在,仅仅将课程教学内容当作理论体系加以灌输,只注重学生对知识信息的掌握,而没有对理论体系本身所蕴含的价值目标分析和解读,从而无法实现课程的意识形态教育目的。在其它非意识形态课程教学过程中,许多任课教师没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往往否认意识形态教育在高校教学和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没有甚至排斥意识形态的渗透教育,在个别学科科学领域中,部分教师无视我国的国情、社情,总是不加分析地运用西方的学术观点批判当下的中国实际,极大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力,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3.教育合力不足。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各个部门和教师的相互配合与密切协作。但当前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主体普遍是各自为政,各行其是,难以形成教育合力。在课程设置上,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比例不合理,重视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忽视甚至以实用课程代替政治教育、人文教育,忽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和精神价值所求,导致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边缘化;在日常管理中,有些高校的领导者、管理者只关注业务工作,重视学校的发展规模和办学效益,而忽视了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工作,这大大削弱了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4.教育环境复杂化。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困境不仅来自其内部,还来自其外部社会环境的挑战和压力。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多元文化在相互冲击与碰撞,高校作为教育基地,是知识与信息的传播之地,青年学生受社会环境和社会信息的影响更为激烈,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先进网络技术的掌握,使他们更容易掌握和了解全球化过程中呈现的多元思想。然而一些国家甚至一些不法分子借助网络载体、各种文化产品等渠道公开或隐蔽地传播其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或刻意放大和攻击我国当前的党风问题和社会问题,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对不良的社会意识形态缺乏科学理性的判断,容易盲从,从而影响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社会结构转型以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元、多样、多变的价值观念不断地投射和渗透进高校,“极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等思潮和价值观念在高校潜滋暗长,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言论以及鼓吹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的思潮在校园里不时泛起,个别教师缺乏职业自律,以学术自由为由,突破政治、法律、道德底线,滥用课堂话语权,在课堂上公然发出“抹黑中国”、“扭曲历史”、“美化西方”的言论。

  二、高校意识形态领域问题成因分析

  1.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识尚不到位。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对意识形态工作和高校业务工作辩证关系的认识存在偏差,尚未形成学校各部门协同创新意识形态工作的合力。

  2.对教师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关键作用认识不到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重视专业能力而忽视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等素质,缺乏对教师进行法律、政治、道德底线教育。

  3.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力军,在部分高校实际处于弱势地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有待提升,意识形态教育一定程度上存在“双轨制”,即思政课强调意识形态教育,个别专业课则有意无意淡化主流意识形态,甚至唱反调。

  4.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社会思潮和错误言论缺乏有力有效的回应和反击。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不够,对当代中国现实问题的解释力不足,对国际形势和热点问题认识不清,对社会舆论特别是网络舆论的传播机制和规律把握不足,未能在重大问题上占有主动权和话语权,发声不够,影响有限。

  三、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对策

  高校是理论研究创新的主阵地,也是思想活跃的大讲堂,是人文社会科学建设和新理念新思潮的策源地,比其他任何领域都更直接、更系统、更深入地接触各种社会思潮和理论体系,各种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的斗争和冲突在此表现得更加直接和尖锐。高校只有掌控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引领权、管理权、话语权,才能守住宣传思想阵地,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使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拥护党和政府的领导,拥护新时期治国理政总方略,是当前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积极主流,才能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和凝聚全社会团结奋进。

  1.强化认识,转变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理念

  面对国际和国内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的局面,高校领导要充分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的极端重要性,要正确认识意识形态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警惕性,坚持理论创新,讲究方法策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开展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和教育,自觉抵制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侵袭,着力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梦,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工作。明确学校各部门、各环节在意识形态教育建设中的分工和责任。要有针对性地对青年学生经常性开展意识形态教育,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政治辨识力,增强青年学生对各种错误思潮的抵制力,确保青年学生在政治态度、基本立场、战略全局等方面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和立场坚定。同时,要加大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引导和监管力度,建立高效的舆情监督和反馈机制。

  2.建设队伍,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思想政治素质高、师德师风正、专业素质过硬的高校教师队伍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专业过硬的教师队伍,是高校正确引导学生认清并处理好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关系,把青春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也是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重要途径。建设一支既注重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升,更注重思想素养和政治信仰涵养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时代脉搏,引导青年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启发青年学生深入思考社会各种现象,正确分析一些关键节点和敏感问题,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最大限度地扩大社会认同、形成思想共识。

  3.巩固阵地,占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制高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网络平台等都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中央领导指出,互联网舆论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变量”和“不确定因素”。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表达诉求的重要载体,互联网世界的意识形态斗争也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尤其要认清互联网时代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新态势,发挥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作用,建立博客、微博客、微信、QQ群等即时互动平台,构建高效、互动、个性化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体系,将学生关注的时政热点问题与课堂知识紧密结合,对现实热点问题与网络热点问题进行积极的评价和引导,从关系国家安危和巩固阵地的高度来提升思政工作的自觉意识和主动作为。

  4.深化研究,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软实力

  在今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意识形态工作规律进行了深刻、全面的总结和概括,对于我们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当前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性,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水平和力度,胸怀大局,把握大势,掌握规律,紧扣重点,紧紧围绕走中国道路加强理论信念教育、紧紧围绕弘扬中国精神培育主流价值、紧紧围绕凝聚中国力量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尤其要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核心”工程,在深化宣传普及、增强认同上下功夫,向广大青年学生讲清楚“三个倡导”的基本内容,说明白核心价值观对青年学生成长的新要求,提升以具有说服力的理论来吸引和征服更多的师生。要以突出的问题意识、扎实的理论素养、坚定的理论勇气来驳斥错误思潮,澄清模糊认识,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驱散思想雾霾,营造清朗精神环境。

  5.创新方法,提升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

  抓牢“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根本任务,关注好高校师生的生活状态和发展状态,创新工作方法,主动化解交互式大众化广泛参与的文化时代所带来的各种困境。高校加强传统新闻媒体建设的同时,加强网络媒体的建设与管理,切实提高新闻舆论的引导能力,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潜移默化地教育和感染广大师生;同时深化“中国梦”、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大主题教育”,提高青年学生意识形态认识,引导青年学生多看主流、多看本质、多看光明面,倡导科学精神,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努力在高校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舆论环境。

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4

  当今世界处于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和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渗透影响、交流交融交锋异常频繁,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复杂多变、斗争尖锐严峻,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高校是知识和思想的创造源和集散地,也是各种思潮和价值观念争夺的前沿。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多种思潮交织和交锋的新特征,对高校的办学方向、教学科研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新的挑战,把握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形势紧迫、意义重大。

  一、高校意识形态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经过各级主管部门和高校师生的共同努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和加强。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与中央的要求、形势的发展和学生的期待还有不少差距,在教育实效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

  1.教育模式存在弊端。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大众化、国际化及教育需求的多样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落后于发展的现实需求,特别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环境的变化,各种意识形态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错中复杂。然而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模式却未能与时俱进、及时转型。意识形态教育内涵更为全面、更为广泛,而许多教师更为注重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而对实践中的热点、难点以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关注不足。一方面,青年学生对意识形态理论课的认同的程度较低,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上课仅仅是为了拿学分。另一方面,授课老师的教学内容过于固定,对现代新现象、新问题、新科技、新观念反映得不够,使得意识形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脱离,变成远离生活的理论说教,降低了理论课的教育实效,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

  2.教育理念认识缺失。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理念方面,部分任课教师存在着注重知识教育,而忽视价值教育的现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部分教师没能正确地认识学生的思想动态,没能理解思想政治理论的真正的价值目标所在,仅仅将课程教学内容当作理论体系加以灌输,只注重学生对知识信息的掌握,而没有对理论体系本身所蕴含的价值目标分析和解读,从而无法实现课程的意识形态教育目的。在其它非意识形态课程教学过程中,许多任课教师没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往往否认意识形态教育在高校教学和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没有甚至排斥意识形态的渗透教育,在个别学科科学领域中,部分教师无视我国的国情、社情,总是不加分析地运用西方的学术观点批判当下的中国实际,极大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力,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3.教育合力不足。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各个部门和教师的相互配合与密切协作。但当前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主体普遍是各自为政,各行其是,难以形成教育合力。在课程设置上,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比例不合理,重视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忽视甚至以实用课程代替政治教育、人文教育,忽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和精神价值所求,导致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边缘化;在日常管理中,有些高校的领导者、管理者只关注业务工作,重视学校的发展规模和办学效益,而忽视了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工作,这大大削弱了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4.教育环境复杂化。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困境不仅来自其内部,还来自其外部社会环境的挑战和压力。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多元文化在相互冲击与碰撞,高校作为教育基地,是知识与信息的传播之地,青年学生受社会环境和社会信息的影响更为激烈,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先进网络技术的掌握,使他们更容易掌握和了解全球化过程中呈现的多元思想。然而一些国家甚至一些不法分子借助网络载体、各种文化产品等渠道公开或隐蔽地传播其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或刻意放大和攻击我国当前的党风问题和社会问题,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对不良的社会意识形态缺乏科学理性的判断,容易盲从,从而影响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社会结构转型以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元、多样、多变的价值观念不断地投射和渗透进高校,“极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等思潮和价值观念在高校潜滋暗长,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言论以及鼓吹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的思潮在校园里不时泛起,个别教师缺乏职业自律,以学术自由为由,突破政治、法律、道德底线,滥用课堂话语权,在课堂上公然发出“抹黑中国”、“扭曲历史”、“美化西方”的言论。

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5

  阳光工资实施和津补贴治理后,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吃大锅饭问题死灰复燃,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2年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希望大家喜欢。

  对照建设一支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的要求和基层工作形势发展需求,当前基层干部队伍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现实矛盾和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任务繁重责任加大”与“编制偏少人员偏老”矛盾较突出。

  目前,"一票否决"评估监督,"xxxx"平台全面运行,"三改一拆","四破"整风,"五水共治"等重点任务同步实施,,使乡镇(街道)作为最基层和落实各项政策任务的末端,承担着越来越多的责任和压力。自该区成立以来,该区的行政编制总体上相对较小。全区x个乡镇仅有x名公务员。长期以来,公务员队伍长期偏紧偏满,但前线人手却不足。例如,有x个村庄,常住人口超过x人,总移民人口超过x人。今年,承担了x项重点任务(x项省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全镇公务员编制x个,现有公务员x人,年龄平均x,其中x岁以上x人,x-x岁x人,x-x岁x人,x岁以下的仅x人,干部力量不足、队伍年龄老化断档问题日益凸显。

  二是“专业人才需求迫切”与“干部来源渠道单一”矛盾较突出。

  近年来,除安置复员士兵外,由于受人员配备因素少的影响,该地区每年仅组织向社会招聘约x名乡镇政府公务员,其中半数以上需要招聘大学生村官和优秀村干部。由于职位的缺乏,社会的招聘只能是无限专业的,不能直接用专业知识补充最急需的新鲜血液。目前,乡镇领导班子在产业发展,社会管理,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严重短缺,一般干部中农林水等专业技术人才匮乏。xx年代招收的专业技术干部年龄即将达到“条”到“线”。直接招聘的年轻干部和转业干部大多专业不同,流动性强,基层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面临“断代”问题。

  三是“基层队伍人心不稳”与“工作环境较难改善”矛盾较突出。

  由于工作的复杂性,干部的许多基本权益,例如节假日都得不到保障。同时,也面临着阶段性,突出性的检查监督任务。基层干部经常“两眼已开就忙到熄灯”。如果在工作中出现错误,就会受到批评和惩罚,或者被当场解雇。许多干部如履薄冰。在参观调研期间,不少村镇(街道)“一把手”反映前线压力大,经常睡不着觉。此外,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大,许多扎根基层、奔赴一线的干部长期超负荷工作。他们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有的病了还坚守岗位,一拖再拖,小病变大病,急病变慢性病。与往年相比,患病和住院的干部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仅在xxxx年上半年,区委就前往医院向多达xx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表示慰问。正因为如此,乡镇基层公务员的心不稳定,人心不安。在与干部的谈心中,不少乡镇班子成员提出了机关转岗的想法,有的甚至宁愿到机关部门当一般干部。

  四是“干劲活力有待激发”与“考核管理落地乏力”矛盾较突出。

  目前,乡镇公务员工作压力大,工资低,社会关注度高。阳光工资实施和津补贴治理后,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吃大锅饭问题死灰复燃,“苦乐不均”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工作的重要性和干部的待遇在政治待遇上无法体现,一些基层干部由于身份和年龄的限制,没有晋升的希望。老干部的积极性难以调动,队伍中有不少"站客"和"看客"。在严格干部管理方面,虽然近年来从中央到区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在基层工作考核管理方面,由于“粗放”措施相对较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差,好人”思想作怪、制度执行走样落地乏力等,导致干部队伍中“庸懒散”现象、“出勤不出力”问题依然改观不大、不能有效解决,不仅挫伤了部分同志的积极性,而且影响到干部队伍的整体建设。

  二、有关对策和建议

  一是加大政策倾斜,让乡镇干部“暖心”。

  建议加大对基层一线的人员配备,特别是对开发建设任务重、社会管理压力大的乡镇。在严格执行的《规范和提高乡(街)干部待遇暂行办法》中,提出了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奖金基数,由乡镇党委全面考核,严格有序发放,使广大乡镇干部安心扎根基层。出台一般干部交流办法,在尊重自身意愿和乡镇党委意见的基础上,优先交流本单位表现良好、业绩突出的乡镇干部,对在现乡镇工作时间较长的一般干部,给予照顾性交流安排,重点抓好有特殊困难需要组织照顾的乡镇干部。

  二是加大专业培训,给乡镇干部“充电”。

  建议各级党委在招聘乡镇公务员时,除优先考虑农林水专业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外,更要重视乡镇干部的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进行准确的理论培训,,针对乡镇干部的知识缺口、经济盲点和能力弱点,加强科技培训、管理培训和法律培训,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训,学习先进制造业、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知识,加强对新技术、新产品新形势的认识,不断锤炼乡镇干部的专业思想,提高专业素质,掌握专业方法,提高乡镇干部适应新常态、落实新思路的素质和能力。

  三是加强心理疏导,替乡镇干部“解忧”。

  针对乡镇干部长期以来工作任务日益繁重,责任压力不断加大,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失衡等不良心理问题,积极探索干部心理咨询工作机制,及时解决干部心理健康中存在的问题。成立乡镇干部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中心开通了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热线,并通过心理专家坐下来回答配对咨询,帮助广大乡镇干部加强自我心理调节,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完善干部探亲慰问机制,建立干部“三必访、五必谈”机制,即干部遇到重大困难、生病住院、直系亲属死亡、干部提拔时必须探亲,交流调整,违纪处理,情绪异常,思想波动,群众反映强烈,工作挫折和压力过大必谈。

  四是建立容错机制,为乡镇干部“撑腰”。

  探索建立容错免责机制。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容错免责机制对于乡镇干部在改革创新和推动发展中出现的工作失误或无意过失,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或是符合上级方针决策精神,只要符合条件,乡镇干部可提出免责申请,组织考虑给予减轻或免除相关责任。充分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使乡镇干部放下因错得咎的心理负担,到事业工作中大展抱负,在全区大力营造鼓励党员干部改革创新、敢于担当的良好氛围。

  五是加大选拔力度,给乡镇干部“鼓劲”。

  始终坚持“三个优先”选配干部,努力营造让基层乡镇好干部脱颖而出的环境。优先推荐能够应对突发事件、善于解决复杂矛盾的基层一线党政正职为市管后备干部;除一些专业技术领导岗位外,选配区直部门主要领导,优先考虑有基层工作经历的优秀干部;选拔乡镇党政班子成员,优先考虑长期扎根乡镇经受过扎实磨练的干部。优化干部推荐和考察办法,采取“无任用提名推荐+多级署名推荐”办法选拔“黄牛型”干部,即看推荐情况又注重考察现实表现,防止简单唯票现象,不让脚踏实地的“老黄牛”干部吃亏。注重优化选拔方式,为防止在选任工作中过度依赖考试分数的做法,使广大乡镇事业干部自觉埋头实干,取消笔试比选环节,增加量化比选环节,强化实干实绩方面竞争,做到不唯分取人。科学设置量化比选条件,量化项目向乡镇经历倾斜,给予一定加分比重,从而使干出实绩的乡镇干部更能胜出。

推荐访问:内部控制 新形势下 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的新问题或新挑战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有哪些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有哪些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意见或建议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存在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