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论”实践转化的问题及对策6篇

时间:2022-06-11 15:45:04 浏览量:

“两山论”实践转化的问题及对策6篇

“两山论”实践转化的问题及对策篇1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抓好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对巩固我党的执政根基至关重要。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了解中小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极为迫切。

  一、中小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师生普遍认为,学校是业务单位,主要工作是抓教学质量,尤其是初中、高中,只要升学率上去了,其它都好说。忽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忽视非思政课教师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教育,极少数教师言论自由随意,错误思想观点仍有传播的空间。

  2、教育方式单一。对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方式以说教和灌输为主,初、高中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主要由思想政治课承担。思想政治课作为中、高考的科目之一,受升学压力影响,实际定位在知识教育上,意识形态教育功能被弱化。

  3、教育合力不足。意识形态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与密切协作。一方面当前社会不良现象和消极因素对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极大负面影响,部分家长只注重学生成绩,不注重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从而软化了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学校意识形态教育主体是党总支、党支部、团委和政教处等部门的人员,没有做到全员参与、匹夫有责。

  二、中小学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对策

  1、加强师德师能建设,管好守住课堂教学。一是通过意识形态专题培训,提升全体教师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责任感、敏锐性,增强看齐意识和自律意识。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教师言行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通过培训,使教师自觉摒弃社会陋习,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将高尚道德和优秀人格等正能量传播给青少年学生和社会,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敬仰,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弘扬时代主旋律。二是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杜绝教师在课堂中出现错误观点和言论。坚持正面教育,弘扬主旋律,占领主阵地,打好主动仗,传播正能量,尤其是要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激发青少年发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同时,探索建立教师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惩戒机制,对于极少数利用“三尺讲台”传播错误思想并造成影响的,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通报批评、暂停职务、调离教师岗位或取消教师资格等处罚。

  2、拓宽意识形态教育渠道。开辟“自主、实践、体验”的德育活动新途径,加强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使学生外在无痕迹、心灵有烙印,达到“润物细无声”、“水到渠成”的目的。一是认真落实上级中小学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幼儿园环境创设等要求,积极开展学校文化建设。二是广泛开展班团队活动、读书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等,通过组织学生调查、参观、讲座、报告、劳动等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判断,在实践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广泛组织学生参加清明祭扫英烈、红色之旅等活动,通过英烈、先驱、模范的革命英雄事迹,从小培养学生为党尽忠、为国捐躯、为民奉献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构建全方位意识形态教育格局。建立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全面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落实政府主导责任、强化学校主体责任、加强社会责任和家庭教育。一是建立学校与村(社区)联动机制,每学期会商研判学生及家长动态、行为变化。二是建立县教育体育局与宣传、公安、民宗、司法、团委、妇联、关工委等部门联动机制,每学期召开1至2次碰头会,沟通情况。三是建立假期家校联系制度,做到学校放假育人不停,并积极与村(社区)对接,开展好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加强学生假期教育管理。四是强化村(社区)青少年社会教育责任。充分使用好村文化室、社区活动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规范组织开展校外教育活动。

“两山论”实践转化的问题及对策篇2

  有的年轻党员干部整天沉迷于网络,在虚拟世界中天马行空,在真实世界里无所作为。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防范年轻党员干部贪污腐败等违纪违法问题的思考对策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近年来,年轻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不断出现,不仅毁了年轻党员干部的前程和人生,还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应引起高度关注。

  一、年轻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的现状及特点

  分析*县情况,年轻干部违规违纪和违法犯罪问题同样易发多发。*年*月至*年*月,*县纪委监委共查办案件*件*人,其中*后党员干部*人,占所查办人数的*.*%,*人中,*岁以下的*人,占*.*%;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占*.*%;党纪重处分*人,占*.*%,政务重处分*人,占*.*%;职务违法*人,占*.*%(其中贪污贿赂*人,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等违法问题*人,占*.*%。这些违纪违法案件虽然涉案金额不似发达地方一样动辄几百万元或上千万元,但其性质与各地通报的案例情况基本相似,违纪违法人员大都“三观”不正,缺乏纪律规矩意识和政治责任意识,胆大妄为,所犯问题性质严重、手段恶劣,其中大部分不仅违纪,而且破法,低龄化突出,危害性很大。

  二、年轻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的原因分析

  从近几年来*县查办的案件看,年轻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年轻党员干部自我要求不严,纪律规矩和法律意识淡漠,违纪违法低龄化现象突出。由于涉世不深,缺乏社会阅历,加之纪律规矩淡薄、法律意识淡漠,一些年轻党员干部在是非、风浪面前禁不起考验,遇到别有用心之人,很容易成为“围猎”的对象和利用的工具。如*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某中队“*”后辅警*,受他人利诱,盗用中队正式民警数字证,登录交通违法处理系统帮助他人处理各类车辆非现场违章记录,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多次收取他人贿送的“好处费”共计*万余元。

  二是目无纪法,见利忘义,把工作岗位当成为个人谋利的工具。个别年轻党员干部见利忘义、见钱眼开,通过非法手段谋取大额利益,违纪违法情节严重。如*县公安局*后辅警段某,利用自己在*县公安检查站查缉的便利,多次为他人放行拉有走私物品的车辆,*个月内多次收受他人贿送的财物共计人民币*万余元,平均每月收取近*元。

  三是缺乏社会责任感,权力集中或资金密集的岗位人员问题多发。有的年轻党员干部心思不在工作上,缺乏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和纪法意识,而所在的岗位资源、资金富集,故只要违纪破法的口子一打开,便一发不可收拾,短时间内大量敛财聚财,最终走向犯罪的深渊。如*县*镇某村党支部党员*,利用在*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财务部工作的职务便利,通过虚开发票、收据等方式收取客户购房款*万余元,并占为己有。*最终被开除党籍,受到法律制裁。

  四是“三观”扭曲,思想道德严重滑坡。有的年轻党员干部整天沉迷于网络,在虚拟世界中天马行空,在真实世界里无所作为。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出了问题,贪图享乐,贪慕虚荣,玩物丧志。如*县*镇某村党总支党员、村民小组原组长*,将*万余元集体资金非法占为己有,将本小组部分地块的经营权违规转让给他人骗取转让金*万余元,贪占、骗取的*万余元资金全部被其用于赌博、偿还网络贷款和个人日常消费,最终被开除党籍,受到法律制裁。

  五是缺乏严格的教育和监管。由于用人单位缺乏严格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监管,一些年轻干部入职后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不够,私欲膨胀,容易被不良嗜好和物质欲望冲昏头脑,甚至不惜以身试纪试法。如*县纪委之前办理的一个案件中,一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某基层单位财务人员许某,采取虚列补助名册、模仿领导签名等方式,在两年时间内套取资金*万余元供个人日常消费,最终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受到法律的制裁。

  六是辅助性岗位、公益性岗位人员问题易发值得警惕。这些人员大都“非专业出生”,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上岗之前未经过正规严格的培训,而用人单位对这些人员的管理相对滞后,提供的待遇也偏低,因此,面对监管漏洞和岗位权力的诱惑,这些人员极易发生违规违纪和违法犯罪问题。如*县公安局辅助人员王某,利用财务人员的职务便利,将该为同事上缴保险的*万余元费用占为己有,致使该参保的人员未按规定缴纳保险。

  三、防范年轻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几点建议

  针对年轻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的特点及原因,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抓好管理、做好防范。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年轻党员干部文化水平和专业水平相对较高,但也存在较为明显的短板,即思想政治教育不到位,对国情、社情、民情缺乏深刻的认识和感受,宗旨意识和为民服务情怀相对淡漠,关键时刻难以掌控自己。为此,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年轻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年轻党员干部传承好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努力在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中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二是加强纪律规矩和法律法规教育培训,增强纪法意识。针对年轻党员干部工作时间不长、基层历练不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树牢,拒腐防变的能力较低,但却在重要岗位或者关键环节任职,极易出现问题的实际,加强年轻党员干部的纪律规矩和法律法规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树牢纪律规矩意识,知敬畏、存戒惧、明底线、守纪律,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三是严把选人用人关口,从源头上做好防范。在人员招聘、干部考录中,在强调专业化的同时,把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格、行为习惯、个人修养、纪律观念等当作首要要求,严把政治关、思想观、廉洁关、素质能力关。同时,有针对性地抓好干部任前培训,让年轻干部带着政治责任感、社会责任感上岗,怀着敬畏之心入职,在职业生涯中扣好“第一粒扣子”,走好第一步。对于警务辅助岗位和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在招聘时要严格标准,在管理中要完善制度,督促他们依规依纪依法开展工作,发挥好作用。

  四是抓好日常教育监管,防患于未然。年轻干部大都思想活跃,用人单位和党组织要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切实负起责任,决不能在日常监督上缺位。要经常开展交心谈心,将不良现象和苗头性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绝不能“只用兵不管兵”,为日后的违规违纪和违法犯罪埋下祸根。

“两山论”实践转化的问题及对策篇3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文明历史悠久,各项事业都需要农业来支撑,因此将农业放在重要位置上。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节点,出现大量的问题亟待解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华与超越,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现实意义,才能真正提升贯彻落实的自觉性。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的战略定位、总体要求、方法路径以及主攻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实现我国现代化战略目标

  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业的繁荣富强,没有农民的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就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所以,没有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不可能建成,国家的现代化也不会建成。

  2.有利于解决制约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瓶颈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耕地、水和矿物等自然资源不断减少,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这就要求农业走集约化发展之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破解制约瓶颈,解决“三农”问题,最终使农业高度发达,农村更加美丽宜居,农民更加富裕幸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要求。

  3.有利于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迫切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是对新农村建设目标的超越和升华,体现了中央对农业农村定位的再思考。体现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特征,是农业农村发展到新的阶段提出的更高要求。党的十九大的重要判断,中国特色社會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解决好这个矛盾,必须着力解决当前农村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真正地满足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需求。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问题

  兴隆县塔前村位于国家级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南麓,距县城中心10公里,总面积3.67平方公里,辖4个居民组,218户669人,是市级文明生态村创建先进村和紫塞先锋工程示范基地。

  1.城镇化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大力发展,城镇化开始走向白热化,农村中的人口开始呈单向流动的状态流入城市,尤其是青年劳动力,农村人口锐减,出现大量的“空心村”,在村中剩下老人和儿童大军,出现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现象,同时村中的农田土地荒芜,无法有效利用,农村住宅基地鬼屋化,无人居住,最终出现农村荒凉和有效劳动力缺乏状态,不利于农村的发展。

  以前,塔前村青壮劳力大多去北京等大城市打工。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村附近建起了制药厂、果脯厂,吸引了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问题得以缓解。

  2.建设资金缺乏,基础设施不完善

  想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撑。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直接导致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问题。乡村基础设施是乡村发展的基础条件。乡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现代化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农村基础设施一般包括交通设施、农田水利设施、电力设施、通信设施、基础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等。而村集体无收入过分依赖于政府资金的支持,虽然引进同公司合作的模式投入一部分资金,但并未充分利用起市场的流动资金,没有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导致建设资金缺乏,进度缓慢,建设标准较低。多项农村设施的不完善直接影响到农村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和幸福感。

  塔前村在改善基础设施时同样遇到资金不足的问题:改善村道路交通打水泥路需要个人垫资;为村民解决水不足的问题修自来水需26万,得想方设法凑钱;改善人居环境,实行“三改”:改厕、改大门、改厨房,每户补贴4000元,资金仍然不足等等,而村集体无收入更加重了资金缺乏的问题。

  3.产业结构单一,支撑力度较弱

  合理丰富的产业结构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和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当前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化,缺乏龙头企业做支撑。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目前在农村,多数农民由于知识技术等方面的问题,主要还是从事第一产业,产业结构单一化问题突出,缺乏第二、三产业的带动和活力。与此同时,农村由于经济发展落后、人们观念陈旧等原因,很难吸引龙头企业。即便有龙头企业,也存在数量少、规模小、特色产业不突出等问题,这就形成恶性循环,农村的企业生态环境过差,难以满足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要求。 塔前村目前有从事第一产业的种植和养殖业,有小型的果脯厂,还有“兴隆县日本清香核桃合作社”,以地入股,核桃树下间种药材,产业结构较单一。虽然种植清香核桃有一定特色,但规模小、数量少,没有龙头企业做支撑。

  4.忽视乡村文化和乡村价值

  实施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结合起来,乡村振兴就是提高农民精神风貌的过程,是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也是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过程。乡村价值体现的是乡村发展的独特规律,这一独特规律告诉我们,构成乡村财富的资源有三类:一是自然资源,如土地、水资源等;二是社会与生活资源,如村落的地理位置等;三是乡村社区形成的产品,如农产品、民间艺术等。这三类资源可以构成一个“财富三角形”。而在当前的农村社会当中,好多年轻人没有体验过乡村生活,不愿意在村中生活,向往城市生活,忽视村中原有的生活习惯、乡风民规,忽视了乡村自身的文化和价值,导致产业项目与当地资源脱节,出现“水土不服”“项目孤岛”现象,而脱离乡村价值体系的项目建设,多数会因难以融入乡村而流产。

  塔前村在宋元时期就有寺院、舍利塔且建筑规模宏大,有着较深厚的文化底蕴。现如今,到处是仁爱、友善、行孝的标语牌及村规民约等,但乡风文明程度仍需进一步加强。虽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和一定的乡村价值优势,但没有很好的合理利用。

  三.解决乡村振兴战略存在问题的对策思考

  1.满足当地居民生活需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满足当地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应该是乡村振兴的第一步,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村发展的最大短板。一是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质量;二是完善农村道路和交通设备,降低车费;三是加强农村电网的日常检查、维护;四是实行“天然气进农村”工程;五是加大政府投入,改革农村危房,打造农民的避风港;六是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推进“厕所革命”,改善农村脏乱差的问题,打造生态宜居的人居生活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七是加强农村休闲娱乐设施建设,丰富村民日常生活,比如,打造一个“休闲活动广场”,配备健身设备、篮球场、图书阅览室、农业科技传播室、电影放映室等,为村民提供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丰富村民的日常业余生活。

  塔前村的基础设施方面水、电、路、气、房、厕所、娱乐等,除了其中某项如天然气还没有实现,其它方面已初见成效。

  2.进行科学规划,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对农村产业进行科学规划,走农业现代化道路。要着力构建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農业现代化道路,坚持把增强粮食生产能力作为首要前提,坚守耕地红线,稳定提升粮食产能,把提高质量效益作为主攻方向。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向规模经营要效率,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向品牌经营要利润,全面推进节约成本、降低消耗、提高质量。要增强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业装备和信息化水平,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现农业生产设施、过程和产品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监管能力。

  塔前村还需要政府从人财物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进一步科学规划,适合发展什么,打造什么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3.注重乡村价值和文化,打造“一村一品”

  农村是一个价值复合体,有这三方面的价值:一是生态价值,乡村自然风光优美,蕴含着“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二是生活价值,农村居民的生活低碳、慢节奏,是一种更接近人类原初,也更符合自然天道的生活方式;三是文化价值,村落中独特的建筑风格、风俗习惯、道德信仰等都有重要的文化价值。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印记和乡土情怀。乡村的价值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因地制宜,找准乡村特色,进行科学定位和规划,结合乡村历史和文化,合理利用当地资源,打造村子品牌化的项目,让村庄具有本身的文化底蕴和特色,增加其生机与活力,形成“一村一品”。

  “日本清香核桃”因其皮薄、入口留香回味无穷而成为塔前村的品牌,但还需进一步挖掘传统文化等方面的优势,打造具有自己特色的亮点文化。

  4.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保障农村各项事业发展

  乡村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加快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社会保障。要完善和创新村民自治机制,深入推进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党务公开,实现村民自治制度化和规范化,通过村民议事会、监事会等,引导发挥村民民主协商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农村法治建设,使农民法治意识显著提高。大力促进乡村公共文化发展,脱离不良生活方式。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人性化解决农村人才的各种需求,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农民返乡创业。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塔前村还需进一步加强,尽早打造一支三农工作队伍,服务于现代农业的需求。

“两山论”实践转化的问题及对策篇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关键在人。**市从优环境、聚人才、搭平台等方面着手,凝聚人才资源,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加快了乡村振兴进程。但是在推动人才振兴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须引起重视。

  一是基层一线尤其是偏远农村人才流失较多。政府制定的支农惠农政策缺乏落到实处的执行者,农村发展产业缺乏有足够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带头人,缺少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带头人。由于农村尤其偏远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条件不够优厚,城乡发展不均衡,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差异悬殊,对人才吸引力不够,导致人才从农村流向城市。

  二是农村人口基数大、实用类人才总量少。由于对农村实用类人才资源重视程度不够,挖掘、培养力度小,实用人才总量不足、文化层次总体偏低、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乡村振兴需求。

  三是农业领域高层次专家柔性引进多、全职引进少。**市作为农业大县,传统加工型企业多,产品现代技术、科技含量低,企业家创新思维不够、认识不足,发展理念还未完全转变到依靠人才科技上来,高层次尤其是领军人才承载力不足。

  基层建议:

  一是持续创优人才环境。出台柔性引才奖励扶持办法,优化现有人才政策,吸引更多人才前来创新创业。常态化组织开展本地籍专家人才家乡行活动,吸引人才回乡推动乡村振兴。进一步优化人才公寓环境,为人才提供安心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全方位服务,促进人才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尽献才智。

  二是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力度。实施“枣乡英才”工程,拿出一定名额向农村实用类人才倾斜。与高校对接,共建乡村振兴研究院、农业商学院等平台,聘请高校专家人才、科技小院驻站硕博研究生等为导师,指导种养殖大户开展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现代管理等培训,提升农村实用人才的素质能力,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培植更多农业科技型企业,为人才作用发挥提供舞台。

  三是持续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持续举办人才创新创业对接洽谈会涉农领域专场活动,搭建农业企业人才对接交流平台,吸引更多农口院校专家人才前来对接洽谈、指导生产,促进更多农业智力成果在乐陵转化。

“两山论”实践转化的问题及对策篇5

  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近年来,各地坚持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管理并重的原则,着力创新人才管理工作机制,切实优化人才工作环境,开发提升人才能力素质,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不断推动人才振兴发展。但仍然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面临问题困难

  一是人才“招不来”。基层发展相对落后,基础设施相对不全,与优质资源多、工资收入高的发达城市相比,乡村还存在优质资源匮乏、发展机会受限、持续发展空间不足等问题,基层的现实条件让“优质人才”望而却步,造成基层人才短缺,一些乡村致富能手、技术骨干、管理人才等本土人才向城市流动,同时外来优秀人才又难以留在乡村。

  二是人才“留不住”。长久以来,各单位、各部门对于“好用的人才”,一贯采取的是“人尽其用”的原则,导致大量甚至所有的工作都压在一个人身上。加之基层工作繁复冗杂,往往一个人要承担几个人的工作,工资待遇与工作强度不成正比,繁琐的工作任务、巨大的工作压力让他们选择“逃离基层”。

  三是人才“上不去”。年轻学历高的高素质人才,回村任职之后,基层源源不断的工作量如排山倒海般逼压过来,使得这些人才疲于应付,无心更无多余的精力和时间继续学习,加之发展空间小,晋升渠道不够畅通,没有体制机制的适当倾斜,大部分乡村人才难以进入当地部门选人用人的视野,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意见建议

  在“带”上下功夫,让人才扎根一线有劲头。擦亮党员身份,将党员纳入青年人才党支部管理,非党人才由青年人才党支部发展培养;带领回引人才创业干事,熟悉村情民情,服务所在基层组织;建立健全“导师帮带”机制,由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优秀村干部“一对一”结对联系帮带。

  在“留”上求突破,让人才扎根一线有念头。结合人才对象各自专业、专长、经历等特点,明确干事创业方向开展实践锻炼。通过定目标、分任务、同协作,全面参与当前重点工作和村级事务管理,在基层环境中锻炼,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

  在“送”上给支持,让人才扎根一线有盼头。回引人才在村培养锻炼期间,村委会鼓励支持并给予优秀青年充分的备考时间,回引人才在实践中所积累的工作经验,丰富了备考知识,是公考路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两山论”实践转化的问题及对策篇6

  总结经验目的在于提高工作水平,不能为总结而总结、为出经验而出经验,不能只宣传不落实、墙里开花墙外香,不仅要落实好、见成效,而且要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关于市直机关执行党建工作存在的形式主义问题的对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机关党的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市委第五轮巡察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市直单位能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党建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机关党建工作服务中心、建设队伍的重要作用。 但也有部分单位机关党建工作不同程度存在形式主义问题,必须下大力进行破解。

  一、存在问题

  1. 制度执行存在实与虚的反差。

  有的单位照搬照抄上级文件,不求符合实际,只求形式达 标。有的基层党组织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不到位,为应付检 查伪造会议记录。部分单位未执行支部换届选举程序,缺失规 定环节,时间节点自相矛盾。还有单位看似严格执行了党员积 分管理制度,却在落实过程中走过场,党员积分情况与实际参 加活动情况严重不符。

  2. 理论学习存在表与里的温差。

  部分单位在理论学习上片面讲求形式,表面学得热火朝天, 实则“冷火秋烟”,口号震天响,落实走过场。有的单位理论

  学习满足于学过了、不求学进了,网络平台学习只求积分学满 了、不求知识学到了。个别单位在巡察组组织的政治理论考试 中,不及格人数占大半。

  3. 工作节奏存在松与紧的偏差。

  部分单位开展党建工作前松后紧,不注重提前谋划,忽略 日常工作,年度考核前“临时抱佛脚”。有的党务工作者平时 不注重活动的实际开展与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一到检查考核 前就加班加点、通宵达旦、“废寝忘食”,活动照片搞摆拍、 资料搞“攻坚”。

  4. 成果转化存在知与行的落差。

  部分单位开展党建工作满足于自娱自乐、闭门造车,没有 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贯通融合。如部分单位对民主生活会、 述责述廉评议提出的问题、整改措施没有很好地运用到业务工 作中,使得批评意见留在了口头上、整改措施留在了材料上, 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出现了“两张皮”的现象。形成以上问题的原因:

  一是思想“定盘星”定位不准。

  部分领导干部只重显绩不重隐绩,认为党建工作是务虚的 工作。

  二是创新“助推器”动力不足。

  部分机关党务工作者对党务工作缺乏担当精神和本领,对 上级精神只知照搬照抄,不会因地制宜,党员教育活动吸引力不够。

  三是考核“指挥棒”指导不力。

  对党建工作的考核仍然以查资料、听汇报为主,片面强调 开会发文越多越好、台账记录越细越好、工作笔记越全越好。

  二、对策建议

  一是围绕制度做文章,让机关党建“严”起来。

  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形成完善党组(党委)、机关党委、基层党组织各司其职、积极参与、多向互动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加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严肃开展组织生活,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党建述职评议、换届选举、年度考核评估等制度,把制度建设贯穿到对党员的教育、管理、 监督等各个环节。同时,进一步细化办事流程,进一步明晰工作标准,在制度执行上持续发力。

  二是围绕大局做文章,让机关党建“活”起来。

  机关党建工作只有紧紧围绕中心、自觉服务大局,才能大 有可为、大有作为。要把基层党建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 局、放到本单位的中心任务中去谋划、去推进,做到中心大局 在哪里,机关党建工作就参与到哪里、服务到哪里,努力使机 关党建在完成中心任务中找准位置、发挥作用、有所作为。

  三是围绕考核做文章,让机关党建“实”起来。

  建立常态化督导机制,将定期考核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 通过日常督查、随机督查和集中督查等形式,加强对机关党建

  工作的领导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抓好整改落实。落实好述职 评议考核制度,加大日常考核和差异化考核力度,督促党组织 书记抓在经常、严在日常。将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切 实用好谈心谈话、民意调查、实地调研等做法,利用互联网技 术信息化手段,提升考核的科学性,树立重实绩的鲜明导向, 真正做到让党员评价组织,让群众评价党员,着力解决机关党 建工作“上热中温下冷”等问题。

推荐访问:对策 转化 实践 两山论的实践途径 两山理论实践转化 两山理论转化存在问题 两山转化的难点及对策 “两山”理论实践转化的创新模式 两山理论转化途径的关键 两山论的成果 两山理论形成发展和实践的过程 两山论得到的启示 两山理论转化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