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一年级下册科学校园里动物教案

时间:2022-05-26 18:55:03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一年级下册科学校园里动物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部编一年级下册科学校园里动物教案

部编一年级下册科学校园里动物教案4篇

【篇1】部编一年级下册科学校园里动物教案

《校园里的动物》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在学生对动物有了初步认识后,本课让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中去寻找动物,观察、记录和认识身边的真实动物,了解校园环境中生活着的动物,感受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教科书第26页,聚焦以“我们的周围生活着许多动物”将观察的视野从整个动物界缩小到身边的动物世界,而“校园里生活着哪些动物呢?”进一步将观察的范围聚集到校园,引导学生转向对校园动物的观察与探索。

教科书第26、27页的动物有蜜蜂、麻雀、蝴蝶、蜗牛、蚯蚓、西瓜虫、蚂蚁,都是校园中比较常见的动物。这些天上飞的、地上爬的、土里钻的形形色色的动物,既能使学生感受到校园动物的多样,也暗示了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同时提示学生可以在天空中、大树上、草丛和花朵中甚至泥土里寻找动物。

教科书第27页的探索部分,提示学生带上工具到校园里去寻找小动物。教科书出示了棉签、放大镜、笔、记录夹四种工具。棉签需每人一份,放大镜每小组一个,记录夹可直接用活动手册代替。教师要提醒学生在寻访、观察小动物的时候,可以用棉签轻轻拨动草丛泥土寻找小动物,目的是不伤害动物,也渗透不直接用手抓小动物的安全教育。学生带着学生活动手册,把观察发现记录下来。本课的寻访需要学生观察细微特征的地方较少,因此,放大镜可以在学生寻访一段时间后再分发给各小组。给得太早,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寻访的效果。

教科书第28、29页,是学生在校园里寻找、观察小动物并记录的场景。教科书提倡以小组为单位在校园中进行实地考察。为了让学生进行有序、有效的寻访和观察,教师应对观察要求、观察方法予以指导。当一年级学生到达室外时,往往会将教师在教室里提示的任务、要求和方法忘在脑后,为此需要教师先把学生带到寻访区域,现场演示寻找、观察的顺序和方法。观察方法包含“怎么观察”和“观察什么”,图中的老师说“观察动物的身体和运动情况”,一个女生说“数数动物有多少,看看它们在干什么”,这些都是提示学生要“观察什么”。教科书图中的另一个女生说“我想仔细地观察一种小动物”,是告诉学生可以细致地观察一种动物,“记下它们生活的地方”是指向动物与环境的联系。

教科书第29页的注意事项,提示学生要在自然状态下观察动物,这是本课和整个动物单元学习的基本要求,目的在于强调最有利于自然状态观察动物的基本特征,同时培养学生珍爱动物、保护动物和环境的意识。

教科书第30页,提示在寻访校园动物后在全班范围内研讨“我们找到了哪些动物?在哪儿发现的?它们在做什么?”。教师要组织学生依据学生活动手册上的记录,整理、描述寻找、观察到的动物数量、名称、特征、活动地点及活动内容。教科书中的“校园里的动物(班级记录表)”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实际填写。

教科书第31页,提示学生“把我们发现的动物画下来,尽可能与我们看到的一样”。记录是整个寻访、观察活动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提示学生尽量在寻访与观察的过程中,将自己的发现用简图的方式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简图记录可以促使学生观察得更仔细。由于动物是动的,学生有可能来不及记录完整。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先画下主要特征,还可以借助拼音或文字辅助记录。这个活动要在学生寻找动物之前进行落实。

教科书第31页的第二个研讨问题是“关于这些动物,我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在寻访小动物后会产生后续研究的兴趣,教师要组织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来。教师还可以选择几个问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再观察,引导孩子继续研究动物。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从小就对身边的动物充满了好奇,在成长过程中也有意无意地进行着观察,但是这些在无目的、随意的观察中获得的认识比较有限,有些认识甚至是不科学的。上学期“校园里的植物”考察活动,给予学生基本的校内寻访的技能与经验,但是由于动物是不停运动的,这使观察的难度大大增加。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观察动物的技能和寻访方法,在寻访时容易出现兴奋有余、活动目标不明确、忘记记录等现象,使得观察活动盲目、无序。而在后续的研讨活动中,由于观察不到位,容易出现表达不准确、表达内容空洞等问题。

本课教师将带领学生学习使用科学的方法,借助一定的工具,探索校园里生活着的那些动物,包括它们生活在哪里、它们的身体和运动情况,以及它们在干什么。在观察中,学生将掌握一些寻找小动物的简单方法,学习用简图记录下这些动物的外部形态,从而提高自己的记录水平,养成记录的习惯,产生研究动物的兴趣,增强爱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校园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

2.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实地观察,认识校园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能利用简单的工具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及运动特征。

能用示意图来记录动物的外形特征。

3.科学态度目标

通过实地观察动物,增强探索动物的兴趣。

愿意与同伴分享有关校园动物的观察发现。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校园动物的多样性,在观察过程中,能保护身边的动物,不伤害动植物,形成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利用简单工具观察动物的特征,认识到动物是多种多样的。

2.教学难点: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

【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放大镜每组1个,棉签每人一根

2.教师准备:课件,寻访场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预设6分钟)

1.简单回顾一上1-6《校园里的植物》的学习经历。

2.引出课题一下2-2《校园里的动物》,提问:校园里生活着哪些动物呢?

3.猜测课件图片上的动物会不会是校园里的动物,学生用对或错的手势来判断,有争议的地方可以让学生说明理由,教师不去作评价。

二、活动准备(预设10分钟)

1.提出问题,组织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再出答案。

(1)到哪些地方找动物?(天空、大树、草丛、花朵、墙壁、泥土……)

(2)需要带上哪些物品?(棉签、放大镜、活动手册、笔……)

(3)怎样统计记录动物?(图文记录,《活动手册》第9页)

2.重点讲解《活动手册》第9页的使用方法

(1)找到动物画下来,尽可能画像一点。(画法可参考《科学》第31页)

(2)统计动物的数量。

3.师生进一步讨论注意事项,比如要注意安全,保护好植物和动物,正确使用工具,及时进行记录等。

三、实践观察(预设15分钟)

1.带领学生到指定区域先集体观察空中的动物。

(1)安静地站在草地或花坛边

(2)示范:先看空中有什么动物,记录下来;
再看草丛和树上有什么动物,记录下来;
最后蹲下来观察草地或花坛,记录下来。

2.小组分散活动。轻轻地走进草丛,寻找校园里的小动物,悄悄地靠近小动物,观察动物的身体特点、活动情况,记录下来。

3.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及时提醒学生做好记录,分享学生的发现。

四、交流分享(预设9分钟)

1.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在哪里找到了哪些动物,它们在做什么。展示学生的记录单,让学生介绍观察到的动物。

2.教师把动物图片贴到相应的位置上,总结完成校园里的动物(班级记录表)。

3.提问:关于动物,还想知道什么?

【板书设计】

校园里的动物

眼睛看、耳朵听、用棉签拨、用放大镜观察……

蚂蚁 草地上、树上

蜗牛 草丛里、枯叶堆

西瓜虫 枯叶堆

【篇2】部编一年级下册科学校园里动物教案

人教版一下年级《动物儿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蜻”“蜓”等12个生字,会写“间”“网”2个字。

2.初步感知形声字的构字方法,能用所学方法自主识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体验小动物生活的情趣,并能仿造课文的写法创编动物儿歌。

教学重点:

1.运用形声字的构字方法识记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诵儿歌。

教学难点:

能仿造课文的写法创编动物儿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动物图片、田字格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两个谜语,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猜一猜。

二、识记生字,发现规律

1.今天,这两个可爱的小动物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快来找找它们在哪里?图片里你还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出示动物名字,领读,齐读)提醒后鼻音“蜻蜓qīnɡ tínɡ”读正确。

2.瞧,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一起出现了,你还能认出它们么?(带拼音带图认读)

3.图片不见了,你能叫出这些动物名称么?(去图片带拼音认读)

4.拼音宝宝也走了,你还能认出小动物的名字么?(去图去拼音认读)

5.调皮的生字宝宝走散了,能干的小朋友还能认出他们么?(生字打乱认读)

6.分别请3个孩子认读一列,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7.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这些字的共同点? 预设:

(1)都有虫字旁;

(2)生字与虫子有关。

8.引导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读一读,想一想字意,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可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9.拓展:原来,今天学的生字中一部分都有“虫”,另一部分跟这个字的读音有很大关系。小朋友,像这种一部分表示意思、一部分表示读音的字,我们叫它“形声字”。我们中国有很多这样的形声字。想不想用这种办法来认识其他的字? (出示:我来猜一猜)

三、朗读交流,学习儿歌

1.导入:一位聪明的小朋友把这幅美丽的图画编成了一首有趣的儿歌,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动物儿歌》。你们肯定也想来读一读。大声地读一读吧。

2.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

3.根据学生选读的句子学习内容,并分散识字。

(1)“迷藏”生字卡片认读,“迷”组词;

(2)“造”生字卡片认读,组词

(3)“食粮”生字卡片认读,解释“粮食”为了押韵读“食粮”

(4)“网”象形字图片及文字演变识记。

四、朗读韵文,积累语言

1.这首儿歌真有趣,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来读一读。不过和老师一起读要有一个要求:听清老师的口令,把老师的问题要读得响亮一些。师生接读:

什么半空展翅飞?(课件出示挖空段落,开火车读……)

蜻蜓哪里展翅飞?(开火车读)

蜻蜓半空干什么?(开火车读)

2.合着节拍,拍手一起读。

3.读着读着,老师发现很多小朋友已经会背了。你们发现这首儿歌又有什么规律吗?红色的是?蓝色的是?紫色的是?(“谁 在哪里 干什么”的句式)

4.我们也来当个小诗人,来写一写好么? (课件出示蜜蜂和知了图,句式仿写,交流)

五、实践活动,拓展提升

1.今天学了很多带“虫”的生字,课外去收集带“虫”的字,记录在自己的展示本上。比比谁认识的多。

2.师:在我们的自然界里,还有很多小动物快乐地生活着,快走到大自然中去找找吧!编一编属于我们自己的动物儿歌。

教学内容

动物儿歌

蜻蜓半空展翅飞,

蝴蝶花间捉迷藏。

蚯蚓土里造宫殿,

蚂蚁地上运食粮。

蝌蚪池中游得欢,

蜘蛛房前结网忙。

【篇3】部编一年级下册科学校园里动物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校园里的动物》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在学生对动物有了初步认识后,本课将带领学生到校园里去寻访和观察身边常见的动物,进一步培养他们观察记录和交流表达的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到动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校园里生活着哪些动物呢?”是调查学生对校园动物的原有认知,通过说一说、认一认,帮助学生聚焦和认识校园里的一些常见动物。“带上我们到校园里去寻找动物”中,学生将借助工具,利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去寻访校园里的动物,观察它们的生活环境、生存方式、身体特征、运动情况等。寻访后的“研讨”活动中,学生通过交流观察到的动物名称、生活地点、在做什么等信息,能提升学生对校园动物的认识,并为后续活动提出新的研究方向。

校园实地寻访活动对学生感受动物多样性,意识到动物与环境的关系非常重要。在寻访前需要教师教给学生哪里找、怎么找、怎么记的技巧。让学生用图示记录观察到的动物的外形特征及生活地点,以促使学生更细致和深入地观察。通过交流研讨活动,把学生的寻访结果汇总成“班级记录单”,帮助学生强化校园中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的认识,进一步体会到动物的多样性,提升学生研究动物的兴趣。

【学生分析】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对身边的动物常常进行着有意无意地观察,但是这些观察往往是随意的、无目的的,因此获得的信息比较有限且零散。对生活在周围的动物,一年级的学生能叫得出它们的名称,大概知道它们生活的环境,对熟悉的动物能从自然环境中辨认出它们,却无法在自然环境中准确地找到它们。上学期“校园里的植物”的考察活动给予了学生基本的校内寻访的技能与经验,但是由于动物是不停运动的,这使观察的难度大大增加。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观察动物的技能和寻访方法,在寻访时容易出现兴奋有余、活动目标不明确、忘记记录等现象,使得观察活动盲目、无序。而在后续的研讨活动中,由于观察不到位,容易出现表达不准确、表达内容空洞等问题。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校园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是多种多样的。

2.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实地观察,认识校园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简单的工具来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及运动情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图画来记录动物的外形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

1.通过实地观察动物,产生研究动物的浓厚兴趣。

2.愿意倾听和分享同伴发现的有关校园动物的信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校园动物的多样性,形成珍爱生命,保护身边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地观察,认识校园中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难点:在实地观察中,能用图画来记录动物的外形特征。

【教学准备】

学生:放大镜(每小组1个)、棉签、笔、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课件、确定寻访区域、布置寻访动物的环境、观察地点的平面图、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动物,你能猜出老师描述的是哪种动物吗?

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猜谜语。

二、寻找校园里的动物

1.刚才我们猜的鱼、蜘蛛都是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动物,我们周围还生活着什么动物?你在哪里见过它?(如果学生说到校园里,可直接追问:你在校园里见过什么动物?)

2.你在校园里见过哪些动物,可以用“我在校园的……见过……”的句式来说一说。

3.这些生活在校园里的动物,你认识它们吗?如果认识请大声叫出它们的名字。(课件出示动物,学生认一认。)

对于不认识的动物,可以请认识的学生介绍一下,教师也可以介绍一下,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校园动物。

4.(教师在教室里张贴观察区域图)这是我们学校里的一个花坛,你猜猜这里可能生活着哪些动物呢?在哪里能找到它们?

5.小组领取区域图和动物卡片,交流后把卡片贴到区域图上。

6.交流汇报。每个小组带自己的区域图,到教师的大区域图上贴动物,并进行讲解。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调整。

三、寻找动物的准备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到这个花坛里去寻找动物,看看你们标记的地方能不能找到这种动物。

2.我们可以去哪里找动物?边指图边说(大树上、草丛里、枯叶堆里、泥土里等)

3.我们应该怎样找动物?找到后观察什么,怎么记录?

(1)怎么找?(轻轻地、不打扰动物等)

在教室里进行模拟寻访(教师讲解或示范,学生表演),在模拟时解决以下问题:

到场地后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对于一些难于接近的小动物如何来观察,如蝴蝶、蜈蚣等。

如何使用工具帮助我们观察。(放大镜、棉签)

小结:先集体观察空中的动物,再小组分散活动。(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用棉签拨一拨等)

(2)找到后观察什么?

观察动物的生活环境。

动物的身体特点、 活动情况。

数一数有多少动物。

(3)怎么记录?

记录的要求:真实,把观察到的动物记下来,不要把想象中的记下来,记录动物的活动地点,不要忘记统计数量。

记录的地方:学生活动手册。

(4)需要注意什么?

观察时不惊动、不伤害、不破坏它们的“家”。

四、寻找并观察校园里的动物

1.现在,请同学们拿上工具,整齐地排好队列,我们出发啦!

2.现场演示如何有序寻访动物。

(1)以全班集合的形式先安静地看,观察、记录周围环境中有什么动物。

(2)教师演示如何观察并记录树丛、草丛、枯叶堆中的动物。

3.学生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自主观察、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4.观察后排好队回教室。

五、交流研讨

1.小组内部整理寻访到的动物。

2.全班交流,在哪里找到了哪些动物。(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完成后的活动手册,边介绍边评价)

(1)小组式汇报。

指导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汇报:

我找到……种动物,有……

我最喜欢的是……它在……

(2)互动式汇报。

猜一猜,我们观察到的是哪种动物?如果其他同学猜不出来,汇报者对其进行介绍。

教师:同学们为什么猜不到呢?你觉得问题在哪里?可以怎么改?

(教师把学生的汇报情况填写在班级记录单中)

3.在寻找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跟同学们来分享一下吧。

六、小结

1.生活在校园里的动物可真多,关于它们你还想知道什么?

2.校园里的动物都生活在它喜欢的环境中,那你来猜猜整个校园里会生活着多少种动物呢?整个XX县(市)呢?整个中国呢?整个地球呢?

3.在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它们是我们的好朋友,希望同学们珍惜它们、保护它们。

校园里的动物

(班级记录单)

日期:

蚂蚁 草地上、树上……

蜗牛 草丛里、枯叶堆……

潮虫 枯叶堆……

…… ……

【活动手册使用】

在寻访校园动物的活动中使用学生活动手册中的记录表,让学生用简图来记录寻访到的校园动物,学生需要将动物画到方框中。简图记录的要求比较低,因为记录的时间比较短,所以只要能画出动物的主要特征、形态即可,不需要像第一课那样细致,但也要保证真实。允许学生用拼音或文字对图片进行辅助性的描述,如在哪个地方发现的动物,它在做什么等。当然也可以直接用简笔画来表示动物的生活环境,如在蜘蛛旁边画上草丛。只要是适合学生的表达方式都可以采用。

在记录表中有8个空白方框,不要求学生一定要画8种动物,而是根据观察的实际情况,找到几种动物就画几种,画不下的也可以在边上画,注意不可将想象中可能存在在校园中的动物画进去,也不要找到却没有画,一定要实事求是。在记录表下面一行里统计填写找到了几种动物,是对学生统计能力的培养,也让学生意识到校园动物的多样性。

【篇4】部编一年级下册科学校园里动物教案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科学《校园里的植物》教案


  校园里的植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在实地观察中,发现不同地点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它们有各自的特征和名称。
  再一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中。
  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实地观察,认识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在教师指导下,能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
  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对植物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
  学会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
  产生认识植物的兴趣,养成珍爱生命、爱护植物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人类与植物共同生存在地球上,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植物可以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
  【教学重点】认识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笔。
  教师准备:一些植物的图片、资料或者实物和。
  教学过程
  一、聚焦
  教师出示一幅校园中的植物的照片,问学生,“你们见过这种植物吗?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在哪里见过它?”教师适时介绍植物名称,帮助学生梳理植物各个部分的特征。
  教师再出示一张学生种植的植物的照片或植物实物,请学生观察和描述。这时教师初步形成班级记录表。记录内容可包括学生说到的叶、开花、有果实等,他们知道的植物生长的地点,例如墙角、墙上、池塘里等,以及生长需要阳光和水等。
  二、观察校园里的植物
  引导学生讨论应做的准备和注意事项。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达成共识:注意安全,不能边走边画,安全保管铅笔。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并提出要求:①活动时,小组一起行动;②不到有危险的地方去;③听到老师的集合声要及时回来;④注意不拔起、采摘或伤害植物。
  首先把他们带领到事先确定的一棵植物前,组织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观察,再次明确观察和记录方法;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开展观察、记录活动。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安全,并巡回指导,答疑解惑。
  三、研讨
  交流我们观察的植物观察、记录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有序回到教室。在学生分享观察和记录结果时,邀请学生上台展示,描述自己画下来的植物的特征,说一说这棵植物的名称以及在哪里找到的植物,还有哪些新的发现。
  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可能会在语言表达上有所不足,教师需要不断追问、引导:“这棵植物长在哪里?这棵植物长了些什么?叶有什么特征?这棵植物开花了,以后会怎样变化呢?”教师要及时记录学生的回答,并补充在班级记录表中。最后教师设疑:在观察和记录的过程中你们还遇到了什么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继续观察和探索的兴趣。
  

推荐访问:下册 校园里 教案 部编一年级下册科学校园里动物教案 部编一年级下册科学校园里动物教案 一年级下册科学校园里的动物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