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初一语文下册教案合集(2022年)

时间:2022-07-12 13:50:02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初一语文下册教案合集(2022年),供大家参考。

2022年度初一语文下册教案合集(2022年)

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只有好学者,才能在无边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才学,只有真正勤奋的人才能克服困难,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1初一语文下册教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2021初一语文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本文是一篇富于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文章运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鹤群飞行于空中的优美姿态,记录了鹤鹰之战的激烈场面,赞颂鹤的群体精神。如何体会鹤的形象及把握理解鹤群精神,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对文中\'鹤鹰之战\'开始时鹤群的惊慌的理解是本文

教学重难点:

文章描写细致传神,语言贴切富有表现力,可以借此训练学生的描写能力以及语言领悟能力,在教学中宜注意加以引导。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二、介绍学习重点,交代学习方法,使学生学有方向。

三、指导学生学习全文。

(一)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1、快速阅读全文,感受文章要点。

要求: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如果有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在书上标志出来,也可以写出来。

2、排除阅读障碍,把不理解、不熟悉的字词句标出来,必要时查查工具书。

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伫(Zh)立 绮 q )丽湮(y n)没剽悍(p )盘旋(X n)

②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

伫立:长时间的站立。

绮丽:鲜艳美丽。

轻盈: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剽悍:敏捷而勇猛。

寡不敌众:人数少的抵挡不住多的。本文形容一只鹰抵挡不住众多鹤的攻击。

无济于事:济,帮助。对事情没有帮助,指解决不了问题。

盘旋:环绕着飞或走。本文指鹤群环绕着飞。

(二)仔细阅读文章,思考以下问题。

1、这篇文章是用第几人称写的?

2、复述文章主要内容。

3、梳理文章写作思路,划分结构层次。

提示:

这篇文章是运用第一人称来写的。\'我\'是鹤群翔空全过程的目击者,又是文中情感抒发者。运用第一人称,可以使\'我\'的所见和\'我\'的所感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没有半点雕琢的痕迹。作者从南侧群山上空浮现一排小斑点写起,一直写到鹤群向北飞去为止,叙述了自己观察到的鹤群翔空的全过程。其中鹤鹰之战是重点,战前,战斗,战后,是三个大层次。战前又有两个小的层次,前一层写\'一\'字形模队的飞翔貌,后一层写变换方向。战后,也分两层,一层是护送,一层是远飞。

(三)深人阅读,完成以下阅读任务。

1.找出文章表现鹤群飞翔于空中的细节。

2.找出文章表现鹤群搏击苍鹰的细节。

3.找出表现鹤群救护同伴的细节。

(四)通读,进一步思索以下问题,并从总体上体会全文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

1.作者描写鹤悠然飞翔于空中的意图是什么?

2.在鹤鹰之战中,一开始写鹤群\'立即崩溃\'\'惊恐万分\'\'陷入一片混乱\',这些描写是否破坏了鹤的形象?

3.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见到因车祸倒于血泊中的人,或看见寒风中沿路乞讨的乞丐,或看见老人颤巍巍立于公共汽车中,人们~般作何反应。与鹤群比较,体会鹤群的可贵之处在什么地方?

4.文章最主要的修辞方法是什么?

5.讨论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四、课文学习小结。

注意结合所学内容的主要点小结即可,突出学习收获即可。

2021初一语文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笔下的白鹅的鲜明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准确描摹的方法。

3、品味欣赏本文生动而风趣的语言,感受作者的生活情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回忆曾经读过的以“鹅”为题材的诗文来导入新课。如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讨论:这首诗突出了鹅的什么特点?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白鹅》写于1946年夏天。抗战期间,丰子恺内迁重庆,住在郊外一座荒村里。当时正值战时,生活条件艰苦,而人们内心更是焦虑苦闷。丰子恺在读书、作画之余,在院子里种豆、种菜、养鸽。养鹅,这成了作者排遣苦闷的一种寄托。

三、范读课文

四、讨论课文1一4段内容

1、作者笔下的鹅有什么鲜明特点?

傲慢(高傲、最傲人、架子十足)。

注意对这些词语的意义加以比较:

傲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

高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

傲人:骄傲自大,瞧不起人。

架子十足:非常自高自大的样子。

3、为了突出白鹅傲慢的特点,作者怎样称呼鹅?(“鹅老爷”)

“老爷”一词原是旧时代对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的一种尊称。

作者用以称呼白鹅,可见白鹅在他家中拥有特殊“地位”。享受特殊待遇。于是,白鹅也就有理由表现得“架子十足”。

4、“傲慢”一词常被用以形容人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来形容白鹅作者对白鹅怀着一种怎样的感情?

五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4段。要求绘声绘色,通过朗读来领略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第二课时

一、研究课文1~4段的写法

1、学生自由朗读1~4段。

2、为突出鹅的特点,作者将鹅和其他动物比较着写,结合文中内容作具体分析。

3、作者之所以能对白鹅作如此生动传神的描写,是因为他对白鹅观察得非常仔细。描写鹅吃饭的第4段文字,代表性,试作分析。

4、第4段中作者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鹅吃饭时所表现出的傲慢?

二、讨论课文第5段的内容

1、作者用浅显质朴的文字,轻松幽默的笔调,勾勒了白鹅既可笑更可爱的形象,表达了对白鹅的喜爱与怀念。自由朗读第5节,然后说说作者及其家人喜爱白鹅还有什么原因。

2、谈谈你对文章结尾的两句话的理解。

3、这节文字主要写白鹅的贡献,但其间仍不乏表现白鹅傲慢性格的文字,找出来欣赏一下。

三、按照“思考与练习四”的要求进行口头作文

2021初一语文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了解写作时间以及作者的基本情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课文在写法上的几个特点如:生动、细腻的描写;真挚、深沉的感情;情物合一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我们很多人都有过离开家的经历,都有过想家的时候,想家乡的亲人,想家乡的一草一木。

请将自己曾经有过的这种经历讲述给同学们听听。

2、讲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当时的具体情景。

3、出示在本课中出现的生字、生词。

4、带领学生读课文,做到整体感知。

二、品味内容,体会感情

1、带领学生找出描写家乡燕子和海上燕子的段落,并仔细品味。

2、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春景图”和“海天图”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描写。

3、带领学生找出海上的小燕子和故乡的小燕子之间的不同之处。

三、本课小结

这篇优美的咏物寄情散文,通过对小燕子这一可爱形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浓浓的乡愁,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与热爱之情。

第二课时

一、 重温课文。理清情感线索

帮助学生整理文章的线索,弄清海上小燕子和故乡的小燕子与“乡愁”之间的联系。

二、辐射阅读,探究主题

1、引导学生思考:海上的小燕子和故乡的小燕子是不是同一只燕子?那为什么作者会认为是同一只燕子?

2、老师发放课外补充材料《就是那一只蟋蟀》。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写法上“咏物寄情,物情合一”的特点。

三、短文写作

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睹物生情,想到家乡的小燕子,产生了淡淡的乡愁。

你是否也有过因看到眼前景物而触发了某种情感的经历?试写一篇短文,记下当时的情景和你的感受。

四、本课小结

这是一篇优美的咏物寄情散文。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睹物生情,想到家乡的小燕子,产生了淡淡的乡愁,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与热爱之情。

《海燕》一课全文以“乡愁”为线索,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运用倒叙的手法对故乡小燕子进行了描述。通过对春风、春雨、春柳、春花、春草等景物的描写,把一个温暖、舒适而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故乡的春天再现了出来。后部分作者从遐想回到现实,并带着对故乡小燕子的深厚感情,对海上的小燕子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从而抒发了作者浓浓的乡愁,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与热爱之情。

2021初一语文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字和新词。

2、揣摩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的深层含义、表达作用。

3、体会咏物记叙文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课文中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正确领悟文章的主题,理解作者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情景导入,指导初读

1、带领学生认识石榴,观察讲台上的一盆石榴。

2、引导学生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石榴。

3、带领学生总结石榴的特点。

4、指导学生分析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

二、抓住特征,分析课文

1、带领学生品味描写石榴的句子。

2、带领学生阅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带领学生重点讨论作者为什么将石榴比喻成是“夏天的心脏”。

三、深入探究,体会感情

1、给学生发放文章的背景材料。

2、结合背景组织学生讨论:在石榴众多的特点中,作者为什么偏偏选它在五月开花这一特点来写?

3、带领学生阅读全文,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本课小结

《石榴》一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的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精神品格:向时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第二课时

一、 辐射阅读,体会寄情于景的写法

1、带领学生阅读《白杨礼赞》片段。

2、带领学生阅读《荔枝蜜》片段。

二、写作练习

指导学生观察大干世界里的事物,描写其特征,同时练习“托物言志”或“借物

抒情”的写法。

三、本课小结

要写好物托言志或借物抒情的文章,首先要有情,学会观察,做生活的有情人;学会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

2021初一语文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①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②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③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④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

①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②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

①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②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播放音乐《我的中国心》):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邓稼先和杨振宁有着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谊。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又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的文字,它往往通过一些特殊事件来刻画人物的特殊贡献、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一星”最初是指_、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_,后来演变为_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二)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邓稼jià先元勋xūn至死不懈xiè鞠jū躬尽瘁cuì选聘pìn

无垠yín殷红yān

①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歌:歌颂,赞叹;泣:流泪。

②元勋:立大功的人。

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④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⑤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⑥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⑦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⑧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二、整体感知: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论交流。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

1、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结构。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本文共有大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设有小标题。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过列举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让读者管窥百年中国的屈辱历史。然而~个世纪后,中国人站起来了,就在这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早晨,新中国带着从黑夜走出的迷们,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了从海外归来的一位对祖国母亲有拳拳之心的儿子——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人品。

奥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草、锋芒毕露,在美国家喻户晓的_工程领导人。邓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朴实,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说,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

第四部分,通过写邓稼先的诚恳周到及领导中国_工程所创造出来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而骄傲。

第五部分,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

通过回顾学生时代课本中的《吊古战场文》,描绘了沙漠戈壁的荒凉与凄惋,同时也指出了从事这项伟大工作需具备超凡的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胆识、坚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又令常人难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险。

第六部分,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同时也是一首唱给祖国的颂歌和恋歌。2、全文六个部

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等于是个帽子。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是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旗帜、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出了邓稼先贡献之大。这一部分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则是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中国男儿歌》中的''男儿''一类的人物。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简要概括如下: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②1958年受命研究_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④_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⑤1971年被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⑥一封短短的信;⑦1982年,“我不能走”。作者热情赞美了邓稼先为国家和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三、作业

思考课后第一题

推荐访问:下册 合集 教案 初一语文下册教案合集 2022初一语文下册教案5篇 2022年初一语文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