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乡村振兴研讨材料:乡村振兴战略研讨发言(完整)

时间:2022-05-27 11:45:02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乡村振兴研讨材料:乡村振兴战略研讨发言(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乡村振兴研讨材料:乡村振兴战略研讨发言(完整)

乡村振兴研讨材料:乡村振兴战略研讨发言6篇

第1篇: 乡村振兴研讨材料:乡村振兴战略研讨发言

乡村振兴研讨材料

 乡村振兴研讨材料

 **镇党委书记

 **

 一、工作现状

 我镇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立足镇情,精准发力。一是着眼产业兴旺。种植业方面,以旱地种植绿色有机小麦、荞麦等小杂粮为主,水地种植马铃薯、玉米、葵花、油菜籽等为主,参与绿色有机粮产品订单种植和深加工。养殖业方面,以肉羊肉牛养殖为主,以西口子、丰域、白记、忠兴四个合作社为龙头、引进小尾羊公司大力扩大和复制养殖模式,在农副产品深加工和田园综合体建设方面不断突破。二是实施环境治理。已完成户厕改造任务86户,公厕改建和新建19座。建立完善了《乌克忽洞镇保洁人员考核管理办法》、《乌克忽洞镇村级卫生管理办法》、《乌克忽洞镇2020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污水处理项目实施方案》,将镇区街道绿化亮化和垃圾、污水处理项目统筹推进。三是着眼基层组织建设。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积极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学习,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村集体经济清零。认真开展“亮身份、做表率”活动,发挥党员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四是着眼文化振兴。利用村级党建阵地,

 更新阵地理论书籍,认真开展“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活动,举办第三届“九曲游园节”、第六届晋情文化旅游节、“巾帼心向党、礼赞新中国”等活动,传承和弘扬了红色文化、传统文化。五是着眼人才培养。按照程序发展5名党员,包括:致富带头人、优秀创业青年等。开展各类技能培训达60余人次。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下:

  一是存在以偏概全现象、群众参与热情不高。乡村振兴战略是产业、文化、人才、生态和组织全面振兴。目前在产业发展上投入了过多的重视,忽视了整体推进。而且,广大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参与主体,政府是指导者、推动者,现在出现政府一人唱主角,广大的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这源于广大农民思想保守,安于乡村发展现状,缺乏改变当前状况的勇气、担当。二是缺乏专业人才、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乡村振兴需要我们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队伍。当前农村存在的问题是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外出流动严重,乡村建设后继乏人,缺乏知识性、技术性、专业型人才。三是产业融合度不高,利益联结不紧密。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当前仅仅是在搞种植、养殖、旅游,模式单一、技术投入不足,没有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深度融合的模式。而且,农产品品种重复,时间重叠、质量水平相当,农民多为分散经营,单家独户生产且缺乏农业特色,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发展旅游没有错开层次,相似度高,没有特色,不利于长远发展。

第2篇: 乡村振兴研讨材料:乡村振兴战略研讨发言

乡村振兴集体研讨会发言材料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且做出具体的路径安排和政策抉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作出的新的战略部署,有丰富内涵和明确要求。

 一、农村现状分析。

现在老百姓在企业打工的较多,收入也比较稳定,但是相对于农民个体来说,村集体的收入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等都制约着农村的发展。现在一直强调消除经济空壳村,经济的提升依赖于产业的发展,没有集体土地的占用和土地大规模集中流转,村集体的收入问题就很难解决。大部分村两委班子对增加村集体收入没有具体的思考,仅局限于土地的承包。村集体发展缺乏产业的支撑和发展潜力不足。人居环境应该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条件,现在的乡村在垃圾处理、农作物存储、能源使用、空间布局等方面还处于相对原始的状态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以来,农村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但群众缺乏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如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一是乡村振兴必须重塑城乡关系、推进城乡融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城乡融合,必须切实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与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人、财、物”等方面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的同时,努力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力度。要大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城乡融合发展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提供保障。要加大改革和创新力度,着力破解制约城乡发展的体制障碍。二是积极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一方面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探索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实现形式,探索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实现形式。另一方面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村宅基地的有效使用方式、开发模式,尤其是社会资本下乡与乡村资产有效融合加速乡村振兴的模式。三是乡村振兴必须着眼于文化兴盛、治理有效,坚持农村和谐发展。要创新乡贤文化,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土文明。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价值观的力量,为人生赋值、为乡村定规。要在乡村推进法治、德治、自治“三治合一”,最终实现民主与法治相统一、公平与效率相统一、活力与秩序相统一,建立完善高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成为和谐善治的农村。要加强德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树立良好的乡风,形成互信互助的邻里关系、干群关系,构建和谐乡村。四是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在提高自治能力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原有的村民自治制度,激发村民的参与热情,增强村民自治效果。

第3篇: 乡村振兴研讨材料:乡村振兴战略研讨发言

《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交流发言材料》

一年来,我们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聚焦优势调结构。按照南种麦、北生态、东苗木、西果菜、中节水、牧覆盖、公路沿线加工带的产业结构调整布局,x、x等特色种植面积增加到x万亩,家畜、家禽存栏量分别逼近x万头只,各类加工业迅速兴起,农业发展方式悄然转变。

一年来,我们尽锐出战、精准施策,打响环境保卫战。完成采伐迹地更新x万亩,筑牢x区东北部绿色生态屏障。完成农业高效节水浅埋滴灌面积x万亩,全年节水x万立方米、节肥x%以上、玉米增产x万斤。在全市率先整镇推进厕所革命,安装卫生厕所x户,多次代表x市接受上级检查,全市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场会将在我镇召开。农村水电路等基础条件大幅改善,x村道路通畅率x%,农村网络覆盖率达x%,自来水安全工程入户率达x%,学校、幼儿园、卫生室实现全覆盖,群众出行、上学、看病、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得到较大改善。

一年来,我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精准施策拔穷根。根据大小兼顾、长短结合、新老并重、一户多策的原则,实施菜单式扶贫政策,叠加推进x特色五小帮扶措施,具体从种养托收工技贷,健教民残房水爱14个方面入手,脱贫攻坚进程加快推进,截止xx年底,全镇正常脱贫x户、x人,稳定脱贫x户、x人。

一年来,我们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乡村治理焕生机。x村两委换届选举成功率达x%,一肩挑比例达到了x%。全面加强村级配套组织建设,x个x村全部产生了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以及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进一步规范了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严格按照标准完成党费月收月缴、党组织关系集中排查整顿、离任老干部补贴申报等工作,全面落实党员发展全程纪实,消除了x个连续三年未发展党员x村和x个集体经济空壳村。加大扫黑除恶打击力度,累计劝返涉黑涉恶网逃x名,抓获涉黑涉恶网逃x名。破获涉黑涉恶团伙x个,抓获嫌疑人x人。

内容仅供参考

第4篇: 乡村振兴研讨材料:乡村振兴战略研讨发言

乡村产业振兴典型发言乡村振兴战略发言材料

乡村振兴战略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从产业兴旺方面谈谈实现乡村振兴。

实现乡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也是经济建设的核心,乡村产业落后,造成一二三产业均不发达,推动乡村产业兴旺,不能只考虑单一环节或单一线路,而应构建起全链条共赢机制和互惠互补模式;不能只设定一个产业计划,而是要进行整体产业生态规划;不能人为地切割产业属性,而应切实融合产业价值。

(1)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导的农业产业链延伸型融合。依托涉农企业,以生产、加工或营销为关键环节,向产前产后延伸,拉长农业产业链。依托第二产业的加工,向前延伸种植这块,一二产业融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率。向后延伸是将农产品加工与储藏、物流和销售链接起来,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使一二三产的三个链条在融合发展中同步得到升值,也让农民能够在二、三产业中分享更多的收益。充分发掘我镇隆晔食品、贸发食品这些食品加工企业的潜力,做深做强,带动周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2)以休闲观光农业为主导的农业多功能开发型融合。农业除了生产人们所需的农产品功能外,还有生活功能、生态功能和民族文化传承功能等,看得见绿水,望得见青山,记得住乡愁,是当今社会人们对生活的向往,也是对新型农业的期盼。这种形式的特点是,以当地主导产业和人文景观为载体,农业与生态、文化、教育、旅游等元素结合,开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农事体验、农耕文化教育等活动,从而大大拓展了农业固有的单一的生产功能,并产生意想不到的价值提升。我镇文化氛围比较浓厚,可以将刘家庄纪念馆、斗鸡台、扳倒井以及咱们的农业产业园整合成一条旅游线路。要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初加工,为城市居民休闲度假、观光旅游提供便利食品,同时也可以在产业园内进行农事体验、休闲采摘等活动。

(3)多元复合型田园综合体融合。打造出融合生产加工、科技研发、物流储藏、商务会展、信息咨询、金融服务、生态旅游、养生休闲等于一体化的复合型农业综合体。例如我镇的华龄生态农业休闲养生项目,规划的就是以“功能食品+观光旅游+健康养生”为主题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一期规划建设以200亩浅水藕生态种养为主题的示范基地,同时配套建设有机葡萄、大樱桃、沙澧特金果梨等高端果品采摘区和集休闲、观光、生产于一体的玫瑰园、牡丹园。二期规划建设现代化生态循环养殖区及设施农业有机果蔬区。三期规划建设航天育种试验区及休闲养生区。

(4)产业集聚型发展融合模式。随着农业产业发展规模的逐步提高,向一村一品的发展,产业发展呈现集聚态势,产业、产品品牌和价值不断壮大,实现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推进。石桥子的韭菜、大姜等已基本形成集聚态势,在形成集聚态势的基础上,注册商标品牌,提升农产品的内在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5)以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为载体的农村新业态融合。培育“互联网+农业”新主体,拓宽产业链条融合渠道。推动农超对接、农市对接,联合良茂、利群等大型商业企业在乡村、社区设立鲜活农产品收销网点;
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综合电商服务中心,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服务进行信息发布,指导我镇的特色产品产销,完善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指导农产品网上销售。

休闲+旅游”创新经济发展新载体   着力引进旅游业大项目。按照全镇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党委书记牵头,带领班子成员主动出击,以莱西湖区位优势为依托,大力引进了乐享自然中医药、富景农业西湖农园、青岛环湖农业观光园等一批休闲观光、创意文化、生态养生旅游项目;
充分发挥重点景区的龙头带动作用,利用水资源、文化资源丰富及果蔬种植优势,对沟东、沟西、车格庄、后李、玉池、前山珍、付庄、西埠8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实施“一村一品、连片发展”,鼓励、支持、引导村庄将692间、1388平闲置房屋修缮整合,积极构筑“一村一养,一艺两部”旅游格局,打造以民俗养老、健康养生、休闲度假和文化康体为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新模式。

积极发挥节会带动作用。镇党委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全面整合旅游资源,着力打造精品高端旅游节会。连续举办了莱西市环湖葡萄节、梨花节、蓝莓采摘节等大型旅游节会10余次,累计吸引游客100余万人次,旅游业年收入达800余万元。通过举办旅游节会,建立特色农产品展销区域,搭建起农户与经销商合作的桥梁,累计吸引经销商200余户,帮助群众销售无核葡萄、丰水梨等特色农产品3000余吨。同时,带动周边群众发展农家乐30余家,其中贫困户12家,进一步增加了群众收入。旅游节会被央视经济频道、省农科频道、大众日报及青岛、莱西市等新闻媒体广泛报道。

“网络+农业”开拓产业融合新局面   培育“互联网+农业”新主体,拓宽产业链条融合渠道。推动农超对接、农市对接,联合良茂、利群等大型商业企业在乡村、社区设立鲜活农产品收销网点;
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综合电商服务中心1处,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服务进行信息发布,指导日庄火烧、堤上大梨、沟东葡萄、西埠甜瓜、付庄芹菜等10余种特色产品产销,完善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支持富景农业、乐享自然中医药等10余家农业企业,堤上大梨、西埠甜瓜等20余家蔬菜瓜果合作社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设旗舰店、专卖店并开展网络直销、网上订货等批发零售业务,实现线上交易与线下交易融合互动;
推动“淘宝村”加快发展,支持商务、农业、供销、邮政以及大型龙头流通企业建设改造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及配送网络,提供线下代购、网上缴费、普惠金融等附加服务。

推行“互联网+合作社”模式,打造堤上大梨网络合作社、西埠甜瓜网络合作社等10余个网络合作社,与北京、南京等地的农产品网络销售公司长期合作,销售额达800余万元;
推进“互联网+农业”智慧平台建设,建设试验性大棚5处,如沟东葡萄大棚、西埠甜瓜大棚,可实现农业大棚智能化决策、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质量可追溯管理;
推动网络、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积极探索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发展农田艺术景观、阳台农艺等创意农业,创建会展农业、农业众筹等新型业态。

持续调整优化全省农业产业布局,增加优质农产品、特色农产品有效供给,实施品牌战略。无论是粮食产品还是畜牧产品、水果产品及其他经济作物产品,都要力求做成优质产品、精致产品,在优质小麦、绿色蔬菜、名优瓜果、特色养殖等方面狠下功夫,创建名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在第二产业上挖潜力,做强做深。农产品加工一头连着原料生产,一头连着产品市场销售,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不仅处在前延后伸的关联位置,而且具有三产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是陕西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要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初加工,为城市居民休闲度假、观光旅游提供便利食品,带动农民就近就业、增收致富;
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优势农产品主产区、扶贫攻坚重点区聚集,建设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布局的特色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企业集群。发挥杨凌、渭南两个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引领效应,扶持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发和推广,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加值在农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在第三产业上要效益,做大做活。近几年,以休闲农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在陕西省悄然兴起,且市场空间十分广阔,我们要不失时机、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扩大规模、规范有序地发展休闲观光、乡村旅游等农业新业态,通过农旅结合、农教结合、农文结合,将农业功能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拓展。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创意农业、景观农业、节庆农业、会展农业和农业主题公园、休闲农业庄园、特色旅游小镇等,促进农业与第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一批知名村镇和特色园区,打造旅游集聚区,做大规模,做活产业,做实效益,避免同质化。

(三)培育主体,注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活力。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主力军,要精心培育、不断壮大,使其发挥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对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要通过提供信息服务,加强组织化程度等方式,引导他们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促进生产与市场连接,发展初加工、地产地销等产业形态,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融合。对农民合作社,在扩张数量规模的基础上,要注重规范化建设,规范运行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制度执行力。加大对示范合作社的支持力度,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合作社的经营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提高农民的谈判地位,降低交易成本,让合作社成员获得更大的效益。对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发挥其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依托产业化发展机制,带动其他融合主体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营销,推动农业转型升级。通过实施重大项目和财税、金融等配套措施,支持龙头企业兼并重组、做优做强。还要通过与农户相互参股、领办创办合作社等方式,与各类主体深度融合并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建立健全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加快实施“快递下乡”工程。供销社、农垦、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社会化服务组织要加强协作、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農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创新制度,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是保障农民和经营组织能够公平分享延伸产业链和产业功能拓展带来的“红利”,建立互惠共赢、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一是在全省大力推广榆阳区赵家峁村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研究出台《陕西省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指导意见》,以土地“三权分置”和集体资产权能改革为重点,推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将村集体、经营主体和农民个人的利益紧紧连在一起。具体形式可以采取“保底收益+二次分红”,也可采取“农户以土地等要素入股企业、企业以设施设备入股农户”双向入股等方式,以保障农民增收致富。二是完善订单农业,进一步规范合同内容,严格合同管理,互相守信。支持经营主体与农民签订保护价合同,并按农产品收购量进行利润返还或二次结算。三是鼓励产业链各环节联结的模式创新,推进产学研多元化的利益机制,打造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将产业联盟纳入项目计划,从信息平台、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增强产业发展能力,带动农户增收。四是鼓励农商双向合作,强化“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形成新的商业促销模式。

(五)强化服务,筑牢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一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结合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旅游示范县”、“陕西名镇”、“最美休闲乡村”等活动的开展,整合资源,增加投资,在农村道路、水、电、气、绿化尤其是光纤、宽带和电子商务设施建设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实施免费无线联网工程。二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在全省全面启动“星创天地”工作,实现农村“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依托当地特色产业,以龙头企业、合作社、示范园区为载体建设“星创天地”平台,支持和鼓励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入驻创业,加快科技成果向农村转移转化,实现用现代科技手段改造农业,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促进农业产学研推紧密结合,提高农业科技整体水平。三是加大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加快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完善技能培训机制,解决培训与需求“两张皮”的问题,依托农业院校、广播学校、农业技术学校和各级党校等资源优势,开展对领导干部、乡村干部、农业企业和合作社带头人以及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的职业农民进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专题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理论水平和业务技术能力,夯实农村人才基础。鼓励引进高学历、高技能人才,支持中高等学校毕业生、归国留学人员、科技特派员、退役士兵、大学生村官等创办和领办农村一二三产业实体。

(六)创设政策,加快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撑体系。一是财税扶持政策。一方面扩大省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基金总量并逐年增加;
另一方面加强整合各级财政分散在一二三产业各个环节的涉农资金,采取贴息、补贴、奖励、配套等方式,重点对农产品加工、冷藏、物流、农贸市场、电子商务和休闲农业等设施设备更新改造以及主体培育、品牌培植、特色产业集群创建给予扶持,增强引导和激励效应。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在税收方面,落实对从事农产品初加工所得,依法免征企业所得税政策。二是金融支持政策。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以涉农金融机构为主,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为辅的多元化、多层次金融体系。面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信贷需求多样化、大额化、长期化的新趋势,各类金融机构应创新机制、创设产品、主动灵活、热情服务,在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等关键领域,在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产粮大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等重点区域,以及对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加工和流通的其他新型主体给予重点扶持;
增加投放用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贷款规模,优化期限结构,简化贷款手续,在规定范围内适当下浮贷款利率;
开展以土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大型机械设备抵押和仓单、订单、存货、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服务。政府部门要广泛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对金融机构形成激励和约束,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和其他经营主体以互助联保方式实现融资。发挥各类涉农担保基金作用,创新融资担保形式,拓宽担保渠道,解决项目担保难问题。三是科技支持政策。设立专项资金,组织开展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的技术研究,尤其是农产品加工重大技术装备难题攻关,熟化一批农产品产后烘干冷藏、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为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范围拓展提供更多的可实现的技术条;
对新认定的省级以上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给予适当奖励;
加快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
鼓励支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专业人员到经营主体兼职,允许享受兼职单位的工资或补贴待遇,允许知识产权入股,参与成果效益分红,以促使科技人员下得去、留得住。四是其他支持政策。将农产品加工用地和休闲农业用地纳入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年度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中确定一定比例,专项用于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并允许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农村建设用地,通过土地入股、公开转让方式,优先保障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对直接从事农村产业融合的经营主体,参照省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用电用水政策,一律实行价格优惠,为加快推进陕西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第5篇: 乡村振兴研讨材料:乡村振兴战略研讨发言

乡村振兴战略论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为我国新一轮扶贫攻坚指明了方向。截至2021年,我国将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届时农村的绝对贫困会暂时消失,但贫困问题会一直存在,扶贫是我国社会发展长期存在的历史任务。
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如何破解日益严峻的乡村问题成为我国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课题。党的十九大对“三农”问题格外重视,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时全党工作重重之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位列我国七大发展战略的第4位,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一个亮点,为新时代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带来了新希望。
1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
1.1乡村振兴是现代文明发展的需要
作为农业大国,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是农业文明时代的巅峰。农耕文明的区域多样性、民族多元性、历史传承性和乡土民间性,赋予了中华文化绵延不断、长盛不衰的基因和厚重感。因此,农耕文明所蕴含的精华思想和文化品格是中华现代文明的根基,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未来。
1.2乡村振兴是实现城乡、区域均衡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 1 页 共 7 页

中国gdp已然超越日本,占美国gdp70%以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户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城市和乡村地区发展的巨大差异,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短板”。必须振兴乡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初衷,才能确保城乡一体的全面发展。
1.3乡村振兴是推动新型城市化、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通过乡村振兴,将城市和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统筹考虑和安排,实现城乡生产空间高效利用、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始终确立以人为中心,把城乡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兴家园,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增长,走出一条新时代下的中国特色城镇化之路。
1.4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充分发展的必由之路
乡村振兴不仅是中国城乡平衡发展的要求,也是城乡居民充分发展的需要。乡村振兴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增添精神慰藉,带来全面充分的发展。
2精准减贫下乡村发展的总要求
在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前提下,我国依然要砥砺前行,大力实行减贫政策。基于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第 2 页 共 7 页

战略总规划,对照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发展要求得到了显著升级。由抽象的“生产发展”升级为层次更高的“产业兴旺”;

由要求一般的“生活宽裕、村容整洁”升级为要求更高的“生活富裕、生态宜居”;

由不作效果要求的“管理民主”升级为富有成效的“治理有效”。现在的总要求赋予了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更高水平、更高需求的新涵义,是对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与超越,更符合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3精准减贫下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措施 3.1建立多维贫困识别体系
积极贯彻贫困识别和建档立卡的基础工作,确保贫困户信息真实。健全精准扶贫动态监管与目标考核体系,制定精准扶贫责任清单和进度协调计划,加快推进精准减贫各项配套政策和制度创新。精准减贫政策是解决我国当前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对世界反贫困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3.2明确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石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历史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镇化从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21年的58.47%,已经接近65%-70%的城镇化顶峰。然而由于人口巨大,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3.33,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2,耕地质量较低。因此农业现代化不可能走美国式单一的大規模高度机械化的农庄模第 3 页 共 7 页

式,而必须走多样化、适度规模、精耕细作之路。因此,乡村必须保证适度人口。但是由于乡村发展不景气,而城市变化巨大,迫于生活压力和房价的剧增,大多数青壮年离开乡村来到城市,农村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大大减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落。同时,由于人口过快、大量集中至城市,城市发展又面临新的“城市病”。城市与乡村是鱼水关系、血脉相融、密不可分,只有两者均衡可持续发展,才能相互支撑。因此,应该转变“以城统乡”的思路,更强调农业农村的优先位置,让广大乡村能与整个国家的发展同频共振,形成村镇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的新局面,让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3.3明确土地承包期限
明确土地承包期限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党十九大报告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在延长30年”,这一利好政策极大的增加了农民的信心,也提高了农业投资人的兴趣,让其放心的撸起袖子加油干,更有底气加大投入、扩大生产,改善农田设施条件,做好长远规划,对中国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提升意义重大。同时,有志青年不必漂流在外,在乡村就可以解决就业创业问题。
3.4明确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明确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动力。当前,传统的农业理念、经营方式和种养模式已经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新时代农业被赋予了生态、休闲、养生、文化传承等更多功能和期第 4 页 共 7 页

待,通过渗透融合可以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党的十九大提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乡村产业要兴旺必须延长农业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3.5明确乡村治理体系
明确乡村治理体系是乡村振兴的保障。当前,部分乡村社会治理主体的治理能力严重弱化,农村基层“苍蝇式”腐败问题严重,成为乡村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在“自治”上,要创新村民议事方式,充分尊重和保障村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在“法治”上,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培育村干部和村民的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引导其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在“德治”上,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使村民树立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
3.6明确“三农”工作队伍要求
明确三农工作队伍要求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当前,乡村人口出现空心化,呈现“386199”的特点,发展农业急需的专业人才在农村留不住的现象比较普遍,较多涉农专业的大学生不愿意去农村,三农工作队伍人才缺乏。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的要第 5 页 共 7 页

求。把“懂农业”放在第一位,切中“三农”工作队伍视野不宽、本领恐慌的要害;

同时,只有爱农村、爱农民才能在乡村扎下根,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实现农民富。要坚持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和本质属性,实行农村职业教育的因地制宜和分类指导,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乡村振兴服务能力,造就高素质的农村职业学校校长队伍,要引导种养能手的农民工返乡,鼓励大学生和涉农科技人员下乡,到农村去开创新天地。
4结语
党的十九大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主要任务,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总要求,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历史需求。只有乡村发展,中国才能从根本上取得发展;

只有乡村实现小康,中国全面小康才能得以落实;

只有发扬乡村文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才能永续传承。因此,乡村兴,国家兴。
参考文献
[1]雷望红.论精准扶贫政策的不精准执行[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7(01):1-8. [2]王雨磊.精準扶贫何以“瞄不准”?——扶贫政策落地的三重对焦[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1,(01):88-93+128. 第 6 页 共 7 页

[3]张强,张怀超,刘占芳.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j].经济与管理,2021,32(01):6-11. [4]叶兴庆.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论纲[j].改革,2021,(01):65-73. [5]李军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重大[j].当代农村财经,2021,(01):2-6. [6]郭园庚,鲁俊辉.准确把握当前乡村发展难题深刻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和任务[j].经济论坛,2021,(02):74-78.
第 7 页 共 7 页

第6篇: 乡村振兴研讨材料:乡村振兴战略研讨发言

[乡村振兴战略发言材料]

乡村振兴战略发言材料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从产业兴旺方面谈谈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实现乡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也是经济建设的核心,乡村产业落后,造成一二三产业均不发达,推动乡村产业兴旺,不能只考虑单一环节或单一线路,而应构建起全链条共赢机制和互惠互补模式;不能只设定一个产业计划,而是要进行整体产业生态规划;不能人为地切割产业属性,而应切实融合产业价值。
(1)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导的农业产业链延伸型融合。依托涉农企业,以生产、加工或营销为关键环节,向产前产后延伸,拉长农业产业链。依托第二产业的加工,向前延伸种植这块,一二产业融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率。向后延伸是将农产品加工与储藏、物流和销售链接起来,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使一二三产的三个链条在融合发展中同步得到升值,也让农民能够在二、三产业中分享更多的收益。充分发掘我镇隆晔食品、贸发食品这些食品加工企业的潜力,做深做强,带动周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2)以休闲观光农业为主导的农业多功能开发型融合。农


第1页共12页

业除了生产人们所需的农产品功能外,还有生活功能、生态功能和民族文化传承功能等,看得见绿水,望得见青山,记得住乡愁,是当今社会人们对生活的向往,也是对新型农业的期盼。这种形式的特点是,以当地主导产业和人文景观为载体,农业与生态、文化、教育、旅游等元素结合,开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农事体验、农耕文化教育等活动,从而大大拓展了农业固有的单一的生产功能,并产生意想不到的价值提升。我镇文化氛围比较浓厚,可以将刘家庄纪念馆、斗鸡台、扳倒井以及咱们的农业产业园整合成一条旅游线路。要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初加工,为城市居民休闲度假、观光旅游提供便利食品,同时也可以在产业园内进行农事体验、休闲采摘等活动。
(3)多元复合型田园综合体融合。打造出融合生产加工、科技研发、物流储藏、商务会展、信息咨询、金融服务、生态旅游、养生休闲等于一体化的复合型农业综合体。例如我镇的华龄生态农业休闲养生项目,规划的就是以“功能食品+观光旅游+健康养生”为主题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一期规划建设以200亩浅水藕生态种养为主题的示范基地,同时配套建设有机葡萄、大樱桃、沙澧特金果梨等高端果品采摘区和集休闲、观光、生产于一体的玫瑰园、牡丹园。二期规划建设现代化生态循环养殖区及设施农业有机果蔬区。三期规划建设航天育种试


第2页共12页

验区及休闲养生区。
(4)产业集聚型发展融合模式。随着农业产业发展规模的逐步提高,向一村一品的发展,产业发展呈现集聚态势,产业、产品品牌和价值不断壮大,实现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推进。石桥子的韭菜、大姜等已基本形成集聚态势,在形成集聚态势的基础上,注册商标品牌,提升农产品的内在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5)以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为载体的农村新业态融合。培育“互联网+农业”新主体,拓宽产业链条融合渠道。推动农超对接、农市对接,联合良茂、利群等大型商业企业在乡村、社区设立鲜活农产品收销网点;

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综合电商服务中心,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服务进行信息发布,指导我镇的特色产品产销,完善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指导农产品网上销售。休闲+旅游”创新经济发展新载体着力引进旅游业大项目。按照全镇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党委书记牵头,带领班子成员主动出击,以莱西湖区位优势为依托,大力引进了乐享自然中医药、富景农业西湖农园、青岛环湖农业观光园等一批休闲观光、创意文化、生态养生旅游项目;
充分发挥重点景区的龙头带动作用,利用水资源、文化资源丰富及果蔬种植优势,对沟东、沟西、车格庄、后李、玉


第3页共12页

池、前山珍、付庄、西埠8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实施“一村一品、连片发展”,鼓励、支持、引导村庄将692间、1388平闲置房屋修缮整合,积极构筑“一村一养,一艺两部”旅游格局,打造以民俗养老、健康养生、休闲度假和文化康体为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新模式。
积极发挥节会带动作用。镇党委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全面整合旅游资源,着力打造精品高端旅游节会。连续举办了莱西市环湖葡萄节、梨花节、蓝莓采摘节等大型旅游节会10余次,累计吸引游客100余万人次,旅游业年收入达800余万元。通过举办旅游节会,建立特色农产品展销区域,搭建起农户与经销商合作的桥梁,累计吸引经销商200余户,帮助群众销售无核葡萄、丰水梨等特色农产品3000余吨。同时,带动周边群众发展农家乐30余家,其中贫困户12家,进一步增加了群众收入。旅游节会被央视经济频道、省农科频道、大众日报及青岛、莱西市等新闻媒体广泛报道。“网络+农业”开拓产业融合新局面培育“互联网+农业”新主体,拓宽产业链条融合渠道。推动农超对接、农市对接,联合良茂、利群等大型商业企业在乡村、社区设立鲜活农产品收销网点;

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综合电商服务中心1处,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服务进行信息发布,指导日庄火烧、


第4页共12页

堤上大梨、沟东葡萄、西埠甜瓜、付庄芹菜等10余种特色产品产销,完善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支持富景农业、乐享自然中医药等10余家农业企业,堤上大梨、西埠甜瓜等20余家蔬菜瓜果合作社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设旗舰店、专卖店并开展网络直销、网上订货等批发零售业务,实现线上交易与线下交易融合互动;

推动“淘宝村”加快发展,支持商务、农业、供销、邮政以及大型龙头流通企业建设改造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及配送网络,提供线下代购、网上缴费、普惠金融等附加服务。推行“互联网+合作社”模式,打造堤上大梨网络合作社、西埠甜瓜网络合作社等10余个网络合作社,与北京、南京等地的农产品网络销售公司长期合作,销售额达800余万元;
推进“互联网+农业”智慧平台建设,建设试验性大棚5处,如沟东葡萄大棚、西埠甜瓜大棚,可实现农业大棚智能化决策、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质量可追溯管理;
推动网络、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积极探索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发展农田艺术景观、阳台农艺等创意农业,创建会展农业、农业众筹等新型业态。
持续调整优化全省农业产业布局,增加优质农产品、特色农产品有效供给,实施品牌战略。无论是粮食产品还是畜牧产品、水果产品及其他经济作物产品,都要力求做成优质产品、


第5页共12页

精致产品,在优质小麦、绿色蔬菜、名优瓜果、特色养殖等方面狠下功夫,创建名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在第二产业上挖潜力,做强做深。农产品加工一头连着原料生产,一头连着产品市场销售,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不仅处在前延后伸的关联位置,而且具有三产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是陕西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要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初加工,为城市居民休闲度假、观光旅游提供便利食品,带动农民就近就业、增收致富;
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优势农产品主产区、扶贫攻坚重点区聚集,建设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布局的特色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企业集群。发挥杨凌、渭南两个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引领效应,扶持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发和推广,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加值在农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在第三产业上要效益,做大做活。近几年,以休闲农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在陕西省悄然兴起,且市场空间十分广阔,我们要不失时机、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扩大规模、规范有序地发展休闲观光、乡村旅游等农业新业态,通过农旅结合、农教结合、农文结合,将农业功能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拓展。鼓励发展多


第6页共12页

种形式的创意农业、景观农业、节庆农业、会展农业和农业主题公园、休闲农业庄园、特色旅游小镇等,促进农业与第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一批知名村镇和特色园区,打造旅游集聚区,做大规模,做活产业,做实效益,避免同质化。(三)培育主体,注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活力。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主力军,要精心培育、不断壮大,使其发挥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对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要通过提供信息服务,加强组织化程度等方式,引导他们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促进生产与市场连接,发展初加工、地产地销等产业形态,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融合。对农民合作社,在扩张数量规模的基础上,要注重规范化建设,规范运行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制度执行力。加大对示范合作社的支持力度,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合作社的经营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提高农民的谈判地位,降低交易成本,让合作社成员获得更大的效益。对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发挥其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依托产业化发展机制,带动其他融合主体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营销,推动农业转型升级。通过实施重大项目和财税、金融等配套措施,支持龙头企业兼并重组、做优做强。还要通过与农户相互参股、领办创办合作社等方式,与各类主体深度融合并建


第7页共12页

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建立健全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加快实施“快递下乡”工程。供销社、农垦、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社会化服务组织要加强协作、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農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创新制度,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是保障农民和经营组织能够公平分享延伸产业链和产业功能拓展带来的“红利”,建立互惠共赢、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一是在全省大力推广榆阳区赵家峁村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研究出台《陕西省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指导意见》,以土地“三权分置”和集体资产权能改革为重点,推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将村集体、经营主体和农民个人的利益紧紧连在一起。具体形式可以采取“保底收益+二次分红”,也可采取“农户以土地等要素入股企业、企业以设施设备入股农户”双向入股等方式,以保障农民增收致富。二是完善订单农业,进一步规范合同内容,严格合同管理,互相守信。支持经营主体与农民签订保护价合同,并按农产品收购量进行利润返还或二次结算。三是鼓励产业链各环节联结的模式创新,推进产学研多元化的利益机制,打造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将产业联盟纳入项目计划,从信息平台、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方面给予


第8页共12页

扶持,增强产业发展能力,带动农户增收。四是鼓励农商双向合作,强化“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形成新的商业促销模式。
(五)强化服务,筑牢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一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结合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旅游示范县”、“陕西名镇”、“最美休闲乡村”等活动的开展,整合资源,增加投资,在农村道路、水、电、气、绿化尤其是光纤、宽带和电子商务设施建设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实施免费无线联网工程。二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在全省全面启动“星创天地”工作,实现农村“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依托当地特色产业,以龙头企业、合作社、示范园区为载体建设“星创天地”平台,支持和鼓励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入驻创业,加快科技成果向农村转移转化,实现用现代科技手段改造农业,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促进农业产学研推紧密结合,提高农业科技整体水平。三是加大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加快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完善技能培训机制,解决培训与需求“两张皮”的问题,依托农业院校、广播学校、农业技术学校和各级党校等资源优势,开展对领导干部、乡村干部、农业企业和合作社带头人以及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的职业农民进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专题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理论水平和业务技


第9页共12页

术能力,夯实农村人才基础。鼓励引进高学历、高技能人才,支持中高等学校毕业生、归国留学人员、科技特派员、退役士兵、大学生村官等创办和领办农村一二三产业实体。(六)创设政策,加快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撑体系。一是财税扶持政策。一方面扩大省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基金总量并逐年增加;

另一方面加强整合各级财政分散在一二三产业各个环节的涉农资金,采取贴息、补贴、奖励、配套等方式,重点对农产品加工、冷藏、物流、农贸市场、电子商务和休闲农业等设施设备更新改造以及主体培育、品牌培植、特色产业集群创建给予扶持,增强引导和激励效应。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在税收方面,落实对从事农产品初加工所得,依法免征企业所得税政策。二是金融支持政策。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以涉农金融机构为主,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为辅的多元化、多层次金融体系。面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信贷需求多样化、大额化、长期化的新趋势,各类金融机构应创新机制、创设产品、主动灵活、热情服务,在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等关键领域,在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产粮大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等重点区域,以及对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加工和流通的其他新型


第10页共12页

主体给予重点扶持;

增加投放用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贷款规模,优化期限结构,简化贷款手续,在规定范围内适当下浮贷款利率;
开展以土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大型机械设备抵押和仓单、订单、存货、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服务。政府部门要广泛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对金融机构形成激励和约束,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和其他经营主体以互助联保方式实现融资。发挥各类涉农担保基金作用,创新融资担保形式,拓宽担保渠道,解决项目担保难问题。三是科技支持政策。设立专项资金,组织开展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的技术研究,尤其是农产品加工重大技术装备难题攻关,熟化一批农产品产后烘干冷藏、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为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范围拓展提供更多的可实现的技术条件;

对新认定的省级以上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给予适当奖励;

加快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

鼓励支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专业人员到经营主体兼职,允许享受兼职单位的工资或补贴待遇,允许知识产权入股,参与成果效益分红,以促使科技人员下得去、留得住。四是其他支持政策。将农产品加工用地和休闲农业用地纳入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年度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第11页共12页

中确定一定比例,专项用于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并允许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农村建设用地,通过土地入股、公开转让方式,优先保障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对直接从事农村产业融合的经营主体,参照省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用电用水政策,一律实行价格优惠,为加快推进陕西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第12页共12页

推荐访问:振兴 乡村 研讨 乡村振兴研讨材料:乡村振兴战略研讨发言 乡村振兴研讨材料:乡村振兴战略研讨发言 乡村振兴研讨会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