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国开网社会心理学形考(全文完整)

时间:2022-05-26 08:20:03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国开网社会心理学形考(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国开网社会心理学形考(全文完整)

国开网社会心理学形考6篇

国开网社会心理学形考篇1

社会心理学课程论文

成绩:

学院:外国语学院

班级:2010050102

专业:英语

姓名:

学号:

【摘要】: 从众是人类由于其社会性而存在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经常在一起交流的人由于互相影响, 因此他们往往具有类似或者相近的思想。但从众行为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改变个人意见而与多数人取得一致认识的行为倾向, 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要有自己的思想,不能盲目从众。本文主要将从什么是从众行为、从众行为在生活中的表现、盲目从众的危害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做等方面展开论述,更加详细明确地解释从众行为。

【关键词】:社会心理学、从众行为、选择、独立思考

【引言】:聪明的人学会创造,愚蠢的人则只会模仿,跟着别人的脚印走永远不会成功,我们要学会形成自己的思想,遇到问题能独立分析,让自己做自己人生的主导。通常情况下,多数人的意见往往是对的,从众服从多数,一般是不错的,但缺乏分析,不作独立思考。不顾是非曲直的一概服从多数,随大流走,则是不可取的,是消极的“盲目从众心理”。

人总是逃避艰苦的思索。不下决心艰苦思索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最大的乐趣。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首先要有自己的思想,在这个前提下去学习别人的有点,丰富自己的思想,做出正确的选择。

【正文】:

一、什么是从众行为以及其在生活中的表现

人是一种群体动物,离不开社会,当社会形成某种潮流时,大部分人势必会随波逐流,迷失了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相信自己,跟着心灵的呼唤走,加入“意识流”,某些东西不是你有了才相信,而是你相信了才能拥有,相信自己的选择,走自己的路。

(1)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个人因受群体的压力,改变初衷而采取与多数人一致的意见和行为。与盲从不同,从众者不一定认为别人的意见或行为正确。它的产生有对事物本身认识模糊,群体人数多、内聚力强,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与能力低等情境方面的原因,也有智力低、情绪不稳定、缺乏自信、害怕权威等个性方面的原因。

从众是一种合乎群众的利群行为,它主要是一种少数服从多数的行为模式。在生活中,从众是很常见的,在一种场合是最常见的,那就是在选举中从众是普遍存在的。

从众是在众多人的认同下自己也给出的认同心里过程。

(2)产生原因:在一定的群体中,有的人容易从众,有的人不容易从众。同一个人,也许在一个情境中从众,而在另一个情境中坚持己见。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从众行为呢?我们又

应该怎样对这种普遍的行为进行解释呢? 从众的行为的产生源于个体的某些心理需求。C·A·基斯勒(1969)提出从众行为产生的四种需求或愿望:1.与大家保持一致以实现团体目标;
2.为取得团体中其他成员的好感;
3.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现状;
4.不愿意感受到与众不同的压力。而社会心理学家比较一致的意见是从众的行为基本动因有三种:一是渴望获得正确的信息;
二是为了被喜欢和接受;
三是为减缓群体压力。

(3)生活中的表现:生活中有不少从众的人,也有一些专门利用人们从众心理来达到某种目的的人,某些商业广告就是利用人们的从众心理,把自己的商品炒热,从而达到目的。生活中也确有些震撼人心的大事会引起轰动效应,群众竞相传播、议论、参与。但也有许多情况是人为的宣传、渲染而引起大众关注的。常常是舆论一“炒”,人们就易跟着“热”。广告宣传、新闻媒介报道本属平常之事,但有从众心理的人常就会跟着“凑热闹”。

不加分析地“顺从”某种宣传效应,到随大流跟着众人走的“从众”行为,以至发展到“盲从”,这已经是不健康的心态了。多一些独立思考的精神,少一些盲目从众,以免上当受骗,方为健康的心理。

二、什么情况下人容易产生从众心理

什么情况下人更容易从众呢?1.团体的人数是三人或者更多时;
2.团体很重要时;
3.人们在团体中没有同盟时;
4.团体的文化是集体主义时;
5.低自尊的人;
6.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从众。

当任务难度比较大,个体感到自己无力胜任,个体关心行为的正确性时,就会产生高程度的从众行为。

(1)当情境模糊不清时。这是最关键的变量,决定着人们在多大程度上会以别人作为信息的来源。当你不确定什么是正确的反应、适应的行为、正确的观点时,你将最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你越是不确定,就会越依赖他人。

(2)当情况处于危急时刻。危急是另一个促使人们以别人作为信息来源的因素,而且常常与模糊情境同时发生。在危急时刻,我们通常没有时间可以停下来思考应该采取什么行动,但我们又需要立即行动,因此我们就很自然地去观察别人的反应,然后照着做。

(3)当别人是权威人士时。一般地,一个人在他人眼里越有权威,则在模糊情境下别人越可能跟从于他。例如,一名乘客看到飞机的引擎正在冒烟,他可能会去观察飞机乘务员的反应,而不是他身边乘客的反应。

(4)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个人地位的高低可在群体结构

中得到反映。居于较低地位的群体成员常常感到来自高地位者施加给他们的从众压力,人们往往愿意听从权威者的意见,而忽视一般成员的观点。高地位者之所以能影响低地位者,使之屈服于群体规范,是因为他被认为有权利和能力酬赏从众者而处罚歧异者。此外高地位者比低地位者显得比较自信能干、经验丰富,能得到比较多的信息,这样,就赢得了低地位者的信赖。因此,一般来说,群体中那些地位越高的人,越不容易屈服于群体的压力,反之,个体的地位越低,就越容易发生从众行为。

(5)群体凝聚力。一般,群体的凝聚力越强,群体成员之间的依恋性、意见的一致性以及对群体规范的从众倾向就越强烈,个体越有可能为了群体的利益而放弃个人的意见,与群体的意见保持一致。相反,如果群体是一个松散群体,群体成员之间的意见存在分歧,则群体中个人的从众行为就会大大下降。

(6)群体规模。群体规模影响从众行为,但也并不是群体规模越大则群体带来的压力越大,研究表明,群体规模一般在3人—4人对群体成员的从众行为影响最大。

一般来说,女性从众多于男性;
性格内向、自卑感的人多于外向、自信的人;
文化程度低的人多于文化程度高的人;
年龄小的人多于年龄大的人;
社会阅历浅的人多于社会阅历丰富的人。

三、从众行为的影响

(1)消极作用:从众可能使人们在人群中失去自己明确的观点和正确的立场。青少年中会因此产生不良群体,社会上也会因此讯在攀比、浪费的风气。

  (2)积极作用:处于有着良好社会规范环境中的个人,也会处于从众的心理而约束自己的言行,做到与他人的行为一致。比如有序排队的人群中较少有插队的现象;
在人人爱护环境的场合中,很少有人会随地扔垃圾,类似这种符合社会道德、促成积极有益的从众行为的情况是我们需要坚持的。

此外,人们表现出的反从众行为或独立行为,也不能一概都认为是消极的东西,这主要看反从众行为或独立的行为本身的性质。不过,反从众行为者如果对立情绪太浓厚,常常会意气用事,缺乏理智,即使其反从众的方向对头,也不能使人心悦诚服;
如果方向错误的话,消极因素就更多了。

四、我们应该如何形成自己的思想

自然,生活中,我们要扬“从众”的积极面,避“从众”的消极面,努力培养和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遇事和看待问题,既要慎重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从而使判断能够正确,并以此来决定自己的行动。凡事或都“从众”

或都“反从众”都是要不得的。

自己的思想往往是通过向他人的显示而得到存在的理由和存在的价值,思想与思想之间磨擦碰撞往往会导致意识以个体的形式产生。生命活动中的竞争,也体现在思想领域里,体现在观念的争执中,每一个思想者都想获得理解和特殊的地位,就是要他人接受自己,没有人会主动放弃自己的观点,这样,形成某种不愉快,伤害某些人也是正常的。

主观上,我们的现实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客观上,我们却因为受到情感和理智的制约,而不容我们自己这样做,要确立自己的观点,又不能因为观点的确立而同时失去和自己有不同观点的人的作用,之所以会这样认为,是我们的利害关系,东方式的价值观,迫使我们这样。从众心理人皆有之,但以被动为前提的从众,势必使你的独特失去价值。一味从众便意味着自己失去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抛却了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地。

总之,从众是一把“双刃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注意扬利除弊。利用从众的积极效应,一方面可帮助个体改进自身的不足之处,促进个体自身素质的提高;
另一方面则可利用它来促进人们维护社会秩序、贯彻有关政策和发扬良好的道德风尚。另外,个体应抵制不良的社会风气和消除不正确的思想观念。

【结束语】:

盲目从众意味着部分大学生丢失了以个体色彩的思维和行动

编织的草帽,在喧哗与骚动中麻木自己,“创新意识“在

头脑中只成了四个机械的汉字,所接受的高等教育也锈蚀成了斑驳的条条框框,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只成了人生进程中的标志,却难以成为升华人生的动力。大学生,摆脱从众的盲目色彩,用独立的思想和明晰的脚印使自己主动融入集体的行列,这样,你

将拥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参考文献】:

《社会心理学》 章志光 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从众心理现象分析》侯桂红 主编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

《现代社会心理学名著精华》周晓虹 主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

《新编现代社会心理学概论》时蓉华 主编 东方出版中心,1989

国开网社会心理学形考篇2

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

社会心理学:对于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则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第一章

1.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档案法、调查法、观察法、现场实验法、模拟实验法和标准实验室实验法。

2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生物理论:生物理论认为,人的许多生物特质是与生俱来的,这些特质在决定行为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生物理论强调两个方面的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决定作用。

1本能:本能是指物种典型的、遗传的、刻板定型的行为模式,它严格地适用于种族经验的生存条件。本能论者认为人类的行为大多由本能所决定,如结群的行为就是源于亲和、依恋的本能。

2遗传差异:生物理论强调遗传差异对行为差异的影响。比如在研究侵犯行为的时候,有些心理学家就认为有些人因为遗传原因而更具攻击性。他们发现,与具有正常染色体的人相比,XYY染色体的人容易犯罪。

3学习理论:强调早期的学习决定了行为方式。学习的机制包括:联结、强化和模仿。

4认知理论:人的行为决定于他对社会情境的知觉与加工过程。

5角色理论:角色理论,没有强调行为的某一种单一决定因素,如态度、人格或动机等;
而是从角色、角色期望、角色技能等方面的相互关系中去解释行为的原因;

6诱因理论:人们以行为后果的有利或不利为判断基础而决定采取何种行为。社会心理学有三种诱因理论:理性决策论、交换理论、需求满足论。

7理性决策论:这种理论假设:在选择行为的时候,人们会估计不同行为的利益及代价,而以理性的方式选出最佳行为,也就是以最低代价获得最大利益。

8交换理论:人们之间的互动取决于彼此对各种结果的代价及利益所做的评估。

9需求满足论:认为每个人都有某种需求或动机,一个人之所以有某种行为,是因为这些行为能满足这些需求或动机。

第二章

1、社会化: 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2.社会化的内容:

(1. 政治社会化:个体掌握和学会所属国家和文化群体的现有政治制度所接受和采用的规范、态度和行为的过程。

(2. 道德社会化:将个体生活的社会中的既存道德标准、观念熟悉掌握,并按它的要求发生社会行为的过程。

(3.性别角色社会化:个体在社会生活过程中逐渐学会按照自己的性别角色规范行事的过程。“

3、社会化的因素:遗传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社会文化、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大众传播媒介、网络)

4、社会角色:是个人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及社会规定了的该位置应具有的一套行为模式。

第五章

1、自我意识:个人对自己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产生的意向(有关自己的各种思想倾向和行为倾向。

2、自我意识的三种成份:自我认知、自我情感/自我体验、自我意向/自我监控

(1. 自我认知:对于自己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知

(2.自我情感:伴随着自我认知而产生的情感体 验

(3.自我意向:伴随着自我认知,自我情感而产生的思想侵向和行为倾向,其常常表现于对于个体的思想和行动的发动,支配,维持和定向。

3. 自我意识的内容: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1. 生理自我:个体对于躯体,性别,体形,容貌,年龄,健康状况等胜利物质的意识。

(2. 社会自我:宏观方面指个体对隶属某一时代,国家,名族,阶级,阶层的意识。微观方面指对于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名望,受人尊敬接纳的程度,拥有的家庭,亲友极其政治经济地位。

(3. 心理自我:个体对于自己智能,兴趣,爱好,气质,性格诸多方面心理特点的意识。

4. 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的阶段与内容

从自我意识的内容来看,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三个阶段。

(1)生理自我阶段:这是自我意识的萌芽阶段,此时,个体已经意识到了自己身体的存在,能区分自我与其他物品的差别,知道自己身体各部份是属于自己的,自己的存在与躯体相统一。在行为上,他们开始模仿父母或年长者的行为。

(2)社会自我阶段:从4岁到15岁,这一时期随着知识经验的增长和环境尤其是教育的影响,个体的自主性明显提高,对自己和客观环境的关系有了正确理解,开始把自己的行动作为分析的对象,产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成人的指导下,出现自律行为,逐步摆脱外界的约束和他人的依赖,开始他律到自律的过渡。

( 3)心理自我阶段:从青春期到成人,个体已经有自己的价值体系,并以此作为认识和评价客观事物的标准,形成了初步的人生观、世界观,具备独立的人格特征,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进一步增强,能够按照自己的内心观念来行动,自我意识已经确立,有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愿望。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都包含着不同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与自我监控,但由于比例和搭配的不同,构成了个体自我意识的差异,也使得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对人、对己、对社会的独特看法和体验。

第六章

1. 社会认知:社会知觉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2. 晕轮效应:这种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象月亮形式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从而掩盖 了其它品质或特点,所以就形象地称之为光环效应。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成见效应”、“光圈效应”、“日晕效应”、“以点概面效应”,它是一种影响人际知觉的因素,指在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

3. 印象管理(指人们试图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过程)的途径和策略:自我表现、保持形象一致性(登门槛效应、门面效应)、讨好,自我揭露

4. 刻板印象:是指个人受社会影响而对某些人或事持稳定不变的看法。

改变刻板印象的方式:1.长期,深入,一对一的交往2.广泛交往3.于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成员交往。4.寻找不一致性,校正自己的判断

5、海德的朴素心理学理论: 海德最有价值的贡献就是将归因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所谓的内部归因这种推论方式认为,个体之所以出现某种行为,其原因与个体自身有关,如人格、态度或个性。另一种是所谓的外部归因,这种推论方式认为,个体之所以出现某种行为,其原因与其所处的情境有关,并假设大多数人在同样情境下也会做出同样的反应.

6. 凯利的三度归因理论: 指人们在进行因果归属时需从主、客观领域中的三个范畴去着手。所谓三个范畴,即(1)客观刺激物(存在);
(2)行动人(人);
(3)所处关系或情境(时间和形态)。

对上述三个因素的任何一个因素的归因都取决于下列三种行为信息:

   1 、区别性:指行动者是否对同类其它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他是在众多场合下都表现出这种行为还是仅在某一特定情境下表现这一行为。例如,一名今天迟到的员工是否经常表现得自由散漫、违反规章纪律。如果行为的区分性低,则观察者可能会对行为作内部归因;
如果行为的区分性高,则活动原因可能会被归于外部。

   2、一贯性:指行动者是否在任何情境和任何时候对同一刺激物做相同的反应,即行动者的行为是否稳定而持久。例如,如果一名员工并不总是上班迟到,她有7个月从未迟到过,则表明这是一个特例,行为的一贯性较低;
而如果她每周都迟到两三次,则说明行为的一贯性高。行为的一贯性越高,观察者越倾向于对其作内部归因。

   3、一致性:指其他人对同一刺激物是否也做出与行为者相同的方式反应。如果每个人面对相似的情境都有相同的反应,我们说该行为表现出一致性。比如,所有走相同路线上班的员工都迟到了,则迟到行为的一致性就高。从归因的观点看,如果一致性高,我们对迟到行为进行外部归因。如果走相同路线的其他员工都准时到达了,则应认为该员工的迟到行为的原因来自于内部。

   凯利认为这三个方面信息构成一个协变的立体框架,根据上述三方面的信息与协变,可以将人的行为归因于行动者、客观刺激物或情境。

   如果一名员工完成目前工作的水平,与其他类似的工作相同,即低区分性,而在这项工作中其他员工的水平总是和他的水平十分不同(或低或高),即低一致性,并且他的这一工作绩效无论何时都是稳定的,即高一贯性,则他的管理者或其他任何人在判断他的工作时,都会认为他自己对这一绩效负有主要责任(内部归因)。

第七章

1.社会态度:个体对特定的社会客体所持有的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

2.态度的改变的三阶段理论:服从、认同、内化。

3.偏见的原因:社会分类、社会群体间的利害冲突、社会化、个体的人格和心理因素

4.偏见产生的结果 :自我实现预言(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怀有某种期望值,这种期望值将会(不自觉地)引导着这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行为,这一系列的行为将最终导致另外一个人也朝着这个原先的期待值前进,最后这个预言得以实现。)、疏离

5. 减少偏见的方法:在不同的群体间建立共同目标、平等的交往和接触、在认知上将外群体成员个体化、再分类、对抗刻板印象、创造消除偏见的环境

第八章

1.人 际 关 系: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交往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

2. 人际关系的形成包含着认知、情感、行为三方面心理因素的作用。

认知因素:人际知觉的结果,是个体对人际关系状态的了解;

情感因素:指交往双方相互间在感情上的好恶程度及对交往现状的满意程度,起主导作用。

行为因素:指具体的人际交往行为。

3.人际吸引的因素:接近性、相似性、互补性、个人特质、报酬与喜欢。

4、人际关系的理论:①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②社会交换理论,霍曼斯认为,人际交往是一个社会交换的过程,人们之间的所有活动都是交换,是一种准经济交易。

③公平理论:人们并非简单地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利益,还要考虑关系中的公平性,即关系双方贡献的成本和得到的回报基本是相同的。

5. 海德尔的平衡理论。又被称为“P-O-X理论”,P与O各代表一个人,X是第三者或态度对象。平衡理论假定P-O-X之间的平衡状态是稳定的,排斥外界的影响,不平衡状态是不稳定的,并会使个人产生心理上的紧张。这种紧张消除仅当他们之间的关系发生改变,恢复平衡状态时才竟其功。综合言之,海德尔的平衡理论考虑的是一个人会在自己的认知架构内,组合彼此间对人和对物的态度。申言之,海德尔所感兴趣的一致性是在人对他们与其它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看法。

第九章

1. 人际沟通: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过程,即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情感的过程。

2. 人际沟通的障碍:地位障碍,组织结构障碍,文化障碍,个性障碍,社会心理障碍

3. 人际沟通的过程

心理过程:1.沟通动机 2.对信息的选择 3.对信息的理解

行动过程:

第十章

1侵犯:任何试图伤害或危害他人的行为。

2、侵犯行为的理论:本能论、挫折-侵犯理论、社会学习理论

3、利他行为:是一种自发形成的,以帮助他人为唯一目的,且不期望任何外在酬赏的社会行为。

4、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1.生物学因素;
有利他天性的生物更有可能留存下来

2.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3.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4.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5、旁观者效应:当其他人存在时,人们不大可能去帮助别人,其他人越多,利他行为的可能性越小。

6、旁观者效应的解释:
①社会抑制作用、 ②社会影响的结果、 ③多数的忽略、④责任扩散。

第十一章

社会促进:指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活动而造成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

社会促进的两种效应:结伴效应和观众效应

社会惰化: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时,个人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从众的原因: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直觉,判断,信仰或则行为,使之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一种倾向。主要受到信息性社会和规范性社会的影响

流言的特点:基础不确切,背后有真实原型,内容是公众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

第十二章

1、群体:指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合而成的人的集合体。

2、群体压力的阶段:
1.辩论阶段 2.劝解说服阶段 3.攻击阶段 4.心理隔离阶段

3 、群体凝聚力:
群体在其规范的基础上,是全体成员情感共鸣,价值取向相同或则行为保持一致的内在聚合力

4、去个性化:个人在群体中丧失了对自我的控制,失去了个体感,与群体同一起来。

5、去个性化原因:①匿名性②丧失了责任感③群体的淹没性

国开网社会心理学形考篇3

1

【单选题】()将角色的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说,认为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

A、迪尔凯姆

B、潘菽

C、吴江霖

D、乔治米德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个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包括个体的社会化、个人在社会当中社会认知的过程、()三个方面。

A、群体的社会化

B、人的社会态度

C、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D、个体的成长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社会化完全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性别角色社会化即个体在成人之后的行为要符合其性别的社会规范。()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一个歌星一首歌唱得好,我们就认为他所有歌唱的好,进而认为他满腹经纶,这是()

A、近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光环效应

D、首因效应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2

【多选题】

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包括()

A、

利他与侵犯行为

B、

人际关系

C、

角色扮演

D、

人际沟通

我的答案:ABD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广告对人的影响就是一个态度改变的过程。()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

社会态度揭示我们在社会当中认识自己、认识别人的规律。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研究某一种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发生规律最重要的是寻找()。

A、形成过程

B、造成后果

C、产生原因

D、表现形式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我们评判测量工具能不能达到测量目的的指标是()。

A、区分度

B、信度

C、难度

D、效度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相关的事件一定能够揭示因果。()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心理学研究的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通常通过某人的外在行为去推测他的心理。()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心理学从()的母体中独立出来

A、哲学

B、医学

C、生物学

D、文学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心理学实验法分为实验室实验和()。

A、现场实验

B、仪器实验

C、外部环境试验

D、情景实验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3

【单选题】心理学实验法的本质是()。

A、人的参与

B、有实验目的

C、为某种目的控制一定的条件

D、采用实验的方法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社会心理是受文化差异影响的,所以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所有事情所表现的社会心理都不同。()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坐在教室后面对学生课堂活动进行观察的方式是()。

A、一般观察

B、有目的式观察

C、情景式观察

D、参与式观察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米格拉姆的服从实验为什么会遭到社会的批判?()

A、违背伦理

B、抄袭剽窃

C、触犯法律

D、不尊重被试者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运用观察法进行心理学研究时,可以进行无目的的观察。()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被研究人员揣摩研究者研究动机的现象被称为研究者倾向。()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与社会心理学孕育时期相对应的是()阶段。

A、社会分析学阶段

B、社会实证阶段

C、社会经验论阶段

D、社会哲学阶段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爱弥儿》的作者是()。

A、杜威

B、裴斯泰洛奇

C、卢梭

D、洛克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3

【单选题】霍布斯认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是狼和狼之间的关系。要想更好的活下去,就应该()

A、感化

B、杀戮

C、订立契约

D、建立国家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中国的荀子和西方的马基雅维利都认为人性本恶。()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塔尔德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中企图用()的概念来解释社会行为。

A、顺应

B、同化

C、模仿

D、从众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工业心理学的代表的科学家是以下哪位()。

A、泰勒

B、斯金纳

C、明斯特伯格

D、桑代克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心理学它要研究由诸多个体所构成的群体的心理。()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英国的本能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和中国古典心理学都是形成社会心理学的直接来源。()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标志社会心理学产生的两本社会心理学的书是的作者分别是麦克杜格尔和()

A、阿德勒

B、弗洛伊德

C、罗斯

D、迪尔凯姆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心理学的范式是研究个体,主流研究方法是()

A、调查

B、实验

C、档案分析

D、观察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3

【单选题】有人在场比独处的时候个人工作效率高,奥尔波特将这种现象称为()。

A、他人促进

B、监督效应

C、群体效应

D、社会促进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米德是从社会微观的角度去理解社会心理学。()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苏联的社会心理学强调在()指导下研究

A、纳粹主义

B、实验

C、计划

D、马克思主义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结合着二战来研究说服和态度的转变的社会心理学家是()

A、霍妮

B、罗斯

C、霍夫兰德

D、乔治米德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3

【多选题】()被称为是欧洲社会心理学的三驾马车。

A、符号互动

B、话语分析

C、社会表征

D、社会认同

我的答案:BCD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过分注重实验室研究是社会心理学20世纪70年代出现危机的原因之一。()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意识和无意识的学说是弗洛伊德()提出的理论。

A、后期

B、早期

C、中期

D、成熟时期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2

【多选题】经典精神分析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方面。

A、环境

B、前意识

C、人格发展

D、集体心理学

我的答案:BCD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力比多是一种化学性的冲动。()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自由联想的技术是探索前意识的手段。()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弗洛伊德认为把人和人联系起来的关键是()

A、取向

B、情绪

C、行为

D、情感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自我的作用是()

A、代替本我发泄

B、引导本我做社会不允许的事

C、引导按照社会允许的方式发泄

D、阻止本我发泄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自我扮演的是调节本我和超我的冲突的角色。()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发展的第五个阶段是性器期阶段。()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自卑与超越》是()的著作。

A、阿德勒

B、弗洛姆

C、霍妮

D、弗洛伊德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基本焦虑是()的理论。

A、弗洛姆

B、班杜拉

C、阿德勒

D、霍妮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阿德勒认为有社会兴趣的生活风格是种健康的生活风格。()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霍妮认为孩子跟父母的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米德认为社会是由()构成的。

A、规则

B、元素

C、圈子

D、人和自然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米德的思想受到进化论和()的影响,

A、实用主义

B、行为主义

C、后现代主义

D、浪漫主义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3

【单选题】符号互动来自于()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A、心理学

B、社会学

C、物理学

D、生物学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米德将自我分为主我和自我两类。()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勒温最著名的理论是()。

A、平衡理论

B、场论

C、沟通活动理论

D、认知协调理论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斯金纳是()的创始人。

A、刺激-反应论

B、认知地图说

C、认知主义

D、社会学习理论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挫折侵犯理论认为所有的挫折都会导致侵犯,所有的侵犯都是由挫折引起的。()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社会认知理论来源于格式塔学派。()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社会生物学主要基于()。

A、进化论

B、人的生理特点

C、繁衍论

D、人的本能特点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认为人不是社会行动物而是群居动物的学者是()。

A、华生

B、阿德勒

C、赫胥黎

D、瓦根舍因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人生来就具有情感性和社会性。()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与他人相处的方法自己摸索就可以知道。()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婴儿与大人最直接的接触是()。

A、喂养

B、亲吻

C、抚摸

D、拥抱

我的答案:C 得分:
33.3分

2

【单选题】人的悲伤同情悲伤等情绪的发展是 ()。

A、都不是

B、递进

C、固定的顺序

D、随意

我的答案:C 得分:
33.3分

3

【判断题】社会化是儿童时期要完成的过程()。

我的答案:× 得分:
33.4分

1

【单选题】角色借用论的代表人物是()。

A、弗洛伊德

B、乔治米德

C、赫胥黎

D、查尔斯·库利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镜中我”理论认为“我”的发展要经历()个阶段。

A、五

B、四

C、二

D、三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现代社会人的依赖期变得比以前更长。()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人格是社会和自我力量的产物。()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代际关怀与自我沉浸是第()阶段。

A、四

B、五

C、六

D、七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艾里克逊认为心理发展的第三阶段是()。

A、主动与内疚

B、认同与角色混淆期

C、勤奋和自卑期

D、自主与怀疑期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本我更多的是种角色上的一种要求。()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潜意识得到释放后,幸福感就会增加。()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强调责任和权利的平衡的教养方式是()。

A、放纵行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权威型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强调父母权威、强调孩子对父母的绝对服从的养育方式是()。

A、放纵型

B、严厉型

C、专制型

D、权威型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社会化从学校开始。()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服从权威是学校的一种隐性教育。()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意义感的丧失是()危机一个重要标准。

A、中年

B、青年

C、老年

D、少年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青春期人更多地受()的影响。

A、同伴

B、异性

C、父母

D、老师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3

【单选题】“洗脑”是一种个体()的过程。

A、转变思维方式

B、转变行为模式

C、再社会化

D、改变认知结构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成年期没有社会化的必要。()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扮演角色的个体他对他怎么样去扮演角色的一种理解我们称为()。

A、现实角色

B、实践角色

C、理想角色

D、领悟角色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角色是由一定的社会地位跟身份所决定的符合一定社会期待的()。

A、结构模式

B、理论模式

C、行为模式

D、实验模式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理想角色是社会观念的东西,而领悟角色是个人观念的东西。()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角色是随意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模式。()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角色扮演者扮演角色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这属于()。

A、自致角色

B、表现性角色

C、理想角色

D、功利性角色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根据角色扮演者最终要达到的意图分为表现性的角色和()。

A、领悟性角色

B、理想性角色

C、功利性角色

D、成功者角色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世袭制可以被理解为是先赋角色。()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朋友角色是一种规定性角色。()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社会心理学认为角色冲突的强度取决于角色之间的共同性和角色自身的()

A、独特性

B、限定性

C、特殊性

D、规定性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结构角色论比较强调社会结构当中()的部分。

A、高层次

B、稳定

C、曲折

D、变化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为了解决角色冲突可以讲若干很接近的角色合并为一个角色,这个过程称为角色规范。()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对于角色扮演,社会学强调互动和表演,而心理学强调技术和手段。()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男女个性与行为方面的性别差异主要有侵犯行为、自信心、支配行为和()

A、家庭行为

B、生理行为

C、交际

D、关爱行为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下面哪个选项男性弱于女性?()

A、语言

B、数学

C、空间能力

D、体力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玛格丽特·米德认为后天环境因素对男女差异影响更大。()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精神分析认为男女的差异主要是生理因素。()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詹姆斯认为人一旦可以把自己当做一个客体,那么自我就可以分为()自我和客体自我

A、主体

B、真实

C、本真

D、本体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心理学新进展》是由()主编的

A、威廉·詹姆斯

B、库利

C、乐国安

D、乔治·赫伯特·米德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米德认为客我制约主我。()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自我意识在社会互动中形成和发展。()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父母养我们,我们要回报,这属于()

A、平衡理论

B、社会交换理论

C、符号互动理论

D、社会学习理论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某些自我的方面是他人不可获知的隐秘,我们将这种意识称为()

A、私我意识

B、隐秘自我

C、隐私意识

D、公我意识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3

【多选题】自我概念具有()的功能。

A、引导个体行为

B、解释个体经验

C、决定个体期待

D、预测个体行为

我的答案:ABC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有相似的经验的个体对此往往有不同的解释,这是因为个体之间的自我概念不同。()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自我观念是与他人交往过程当中根据他人对本人的评价反应而发展的,米德指出这个他人是指个体所属的()

A、人际圈子

B、社会群体

C、工作场所

D、社会环境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镜中我”的概念是由()提出的。

A、皮尔士

B、詹姆斯

C、库利

D、罗杰斯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3

【单选题】自我意识是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通过()把自己置于互动对方的位置上,而逐渐形成的。

A、感知自我发展

B、扮演他人角色

C、探究行为原因

D、感知他人情绪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米德把自我的发展分为准备阶段和游戏阶段两个阶段。()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社会比较过程理论是()提出的。

A、费斯汀格

B、霍妮

C、詹姆斯

D、弗洛姆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自我评价影响自我概念的时候,个体就会选择()。

A、自我美化

B、自我安慰

C、概念重组

D、概念重塑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自我评价决定一个人的自尊水平。()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一个人的自尊会决定其自我评价。()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人们常用的自我增强的方式有向下的社会比较、选择性遗忘、有选择的接受反馈和()。

A、用自己优势比较别人劣势

B、自我催眠

C、自我安慰

D、缺陷补偿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强调个体对积极的合乎期望的好的结果的作用,缩小对消极的不合理期望的坏结果的责任是()归因。

A、选择性

B、逻辑性

C、自我防御性

D、非理性的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3

【单选题】考试作弊的人强调环境的压力而开始没有作弊的人强调自己的道德水平,这就是一种()归因

A、个人

B、防御式

C、逻辑式

D、理性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人在进行归因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进行理智的归因。()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社会心理学当中的有关自我意识的知识我们称之为()。

A、近代心理学

B、现代心理学

C、后现代心理学

D、古代心理学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认为人有各种各样的潜能,并且有利用这些潜能来实现自我的倾向属于()理论的观点。

A、认知主义

B、学习主义

C、建构主义

D、人本主义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人本主义认为人具有自我意识,具有各种各样的潜能,有自我选择的能力,但是不会利用这样一个潜能来自我实现。()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特质是一种实在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神经心理结构。()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图式是心理学当中描述人的认知()的一个概念。

A、动机

B、结果

C、过程

D、原因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2

【多选题】

社会认知具有()。

A、

选择性

B、

完形性

C、

防御性

D、

互动性

我的答案:ABCD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完形性属于格式塔心理学里面一个概念。()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从广义上看,社会认知也包括对自我的认知。()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认知者的因素、认知对象的因素和()是影响人社会认知的主要因素。

A、认知条件的因素

B、认知经验的因素

C、认知情景的因素

D、认知任务的因素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猎人打鹿却打成了人可能是()造成了认知错误。

A、期望

B、认知偏差

C、过去的经验

D、心理定型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当我们处于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下时,我们的心理能量是外放的。()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人们观察事情和人际关系会让认知对象蒙上一层积极的色彩。()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素朴心理学归因理论是()提出来的。

A、维纳

B、琼斯

C、戴维斯

D、海德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玛丽对特定的小丑笑,对其它小丑不笑这是资料信息的()。

A、特殊性

B、区别性

C、一致性

D、一贯性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归因是一种很少见的社会认知表现。()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归因的规则具有全人类的共性。()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社会态度的三个因素中,哪个占核心地位?()

A、情感

B、趋向

C、认知

D、意向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社会态度的对象是()

A、社会存在

B、社会环境

C、人

D、人的心理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态度是人的一种外在的心理状态。()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从众行为说明了人的社会意识中有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平衡理论是由()提出的。

A、费斯汀格

B、谢里夫

C、海德

D、霍夫兰德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社会判断理论把人的态度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接受的区域、态度不明朗区域和()。

A、无关区域

B、态度明朗区域

C、拒绝区域

D、中间区域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3

【单选题】强化理论的两个重点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和()。

A、非条件性反射

B、刺激反应联结

C、认知地图理论

D、经典条件反射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经典条件反射强调的是联想。()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偏见产生的原因有人格心理因素、社会化和()

A、利害冲突

B、认知模式制约

C、人之对象特点

D、原有认知结构制约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偏见的结果中最常见的是()。

A、肤色偏见

B、宗族偏见

C、性别偏见

D、行为偏见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3

【单选题】消除偏见最重要的是要()。

A、消除刻板印象

B、心态平和

C、树立平等观念

D、换位思考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偏见是在很大程度上把刻板印象变为一种态度。()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工作满意度要考虑三个因素分别是员工的心理因素,员工的生理因素和()。

A、员工能力的因素

B、组织环境的因素

C、企业凝聚力的因素

D、企业文化的因素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下列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中属于工作本身因素有()。

A、挑战性

B、福利

C、目标达成

D、组织管理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和积极心理学的推广有相互连带关系。()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在心理学研究中,一个人的职业发展生涯中上下级关系总是可以让他感觉满意是一个维度。()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人际关系具有个体性、直接性、情感性和()。

A、复杂性

B、交互性

C、互动性

D、可感性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杨国枢先生认为中国人有社会取向,他人取向,家族取向和()四种趋向

A、团体取向

B、民族取向

C、关系取向

D、朋友取向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3

【单选题】人际关系的情感性包括相互接近,相互吸引,相互排斥和()。

A、相互安慰

B、相互帮助

C、相互疏离

D、相互对立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在情感交流阶段,人际关系的性质开始发生实质性变化。()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按照()可以把人际关系分为师生关系、父女关系、亲子关系等等

A、关系情感的表现性质

B、人际关系的性质

C、个体扮演的不同角色

D、关系持续时间的长短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是双方亲密关系的指示器。

A、交往距离

B、自我暴露程度

C、性格是否相容

D、交往模式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3

【单选题】根据关系情感的表现性质不同可以分为()、疏远的、敌对的。

A、远离的

B、亲密的

C、分散的

D、尴尬的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强关系可以提供一个信息桥梁的作用,对找工作有很大的利害关系。()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是由()提出来的

A、霍曼斯

B、舒茨

C、阿伦森

D、马斯洛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弗拉认为我们通过人际关系可以获得爱、金钱、地位、()、物品、服务这六种回报。

A、信息

B、情感

C、利益

D、期待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3

【单选题】人际关系三维理论大致可以分为情感需要、控制需要和()。

A、被控制需要

B、交往需要

C、包容需要

D、心理需要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金钱是一种特指性的回报。()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单选题】评价的情形有()种

A、四

B、三

C、两种

D、五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人际吸引的最强烈形式是()。

A、崇拜

B、仰慕

C、喜欢

D、爱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人际排斥最强烈的形式是恨。()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体现了人际吸引的互补性。()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沟通具有协调整合性的功能和()

A、协调性功能

B、心理保健性的功能

C、交流性功能

D、整合性功能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欧洲社会心理学的三驾马车是社会表征、话语分析和()。

A、社会认知

B、认知分析

C、行为分析

D、社会认同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人际沟通是靠通过语言符号进行的。()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感觉剥夺实验证明了沟通于人体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班长在通知你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一个一个来通知属于()沟通

A、轮型

B、星型

C、Y型

D、链型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教师讲授的过程中停下来开始提问,这是一种()

A、单向沟通

B、上行沟通

C、双向沟通

D、交叉沟通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答辩属于非对称相倚。()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Y型沟通过程中人与人之间非常平等。()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罗斯塔尔认为()的人更容易去辨别他人的面部的一些情绪。

A、内倾

B、智障

C、开朗

D、外倾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人类和动物的情感表达》是()的著作

A、罗斯

B、达尔文

C、卢梭

D、凯特曼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3

【单选题】在人际交往和沟通中,46-120厘米的距离属于()。

A、亲密距离

B、社会距离

C、公共距离

D、个人距离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人类和动物的情感表达》是达尔文的著作。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社会认知当中强调自我呈现是()提出的

A、高夫曼

B、格雷夫

C、库利

D、凯特曼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PAC中A是指()

A、children

B、我们的父母自我状态

C、老人

D、我们的成人自我状态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人在沟通过程当中有的时候有模化性的差异。()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一个人去公司应聘尽力给人外向的印象,而去学校应聘又尽量给人沉静的印象,这是一种印象整饰。()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社会心理学强调的三种攻击性性行为不包括()。

A、亲社会的攻击行为

B、社会不认可的攻击行为

C、反社会型的攻击行为

D、社会认可的攻击行为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幼儿园和小学出现的弑杀儿童的案件属于什么攻击行为?()

A、无意识行为

B、亲社会的攻击行为

C、反社会的攻击行为

D、社会认可的攻击行为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NBA的比赛当中身体的、肢体的冲突的行为是攻击性行为。()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只要是具备了意图、目的和行为这三个要素,攻击性行为就成立了。()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以前甲和乙住同样大小的茅草屋,当有一天甲发现乙盖起了一座大房子,他就会很愤怒,这种愤怒源自于()

A、相对剥夺感

B、心理失调

C、心理不平衡

D、心理落差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2

【多选题】具有()染色体的人属于克兰费尔特综合症。

A、XXY

B、XXXY

C、XYY

D、XY

我的答案:ABC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挫折感被唤醒和相对剥夺说明我们很多的攻击的行为是通过后天学习的。()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心理动力学认为人有两种本能,分别是生的本能和反抗的本能。()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外界温度和人的攻击性行为的关系是()。

A、正U型相关

B、正相关

C、倒U型相关

D、负相关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伯克维兹认为攻击性的行为有的时候它是一种线索,这个线索来自于()

A、武器效应

B、反抗效应

C、连锁反应

D、情绪效应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比较温柔的人有时会拍一些非常暴力的照片这是由于情境因素中的去个性化。()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弗瑞德曼发现的A型人格的人相对温顺,暴力行为低。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艾森伯格将利他性助人行为分为调节性行为、分享性行为、帮助性行为和()。

A、习俗性行为

B、包容性行为

C、公正性行为

D、完全利他性行为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我们在帮助他人的过程当中实际上更多的时候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这属于()

A、自我的利他主义

B、纯粹的利他主义

C、本土的利他主义

D、进化的利他主义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3

【单选题】亲缘性的选择是由基因来决定的,这是由()首先来确定的。

A、费孝通

B、法维斯

C、哈密尔顿

D、艾森伯格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利他行为是人类独有的。()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当个体周围有很多人的时候他的利他行为会降低,这是()

A、旁观者效应

B、公众效应

C、腼腆效应

D、从众效应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旁观者介入的决策过程有是否注意到事件、是否将其看做紧急事件、()、提供帮助。

A、是否需要帮助

B、是否真实

C、是否有能力帮助

D、是否承担责任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3

【单选题】()和达力通过实验研究证明了旁观者有的时候有抑制的状况。

A、法维斯

B、津巴多

C、拉塔

D、弗瑞德曼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当面对一个借钱吃饭和一个借钱上网的人,我们通常会把钱借给需要吃饭的人,这出于我们对事情紧急性的判断。()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上班的时候做自己的工作,突然间领导来视察,平时做的挺好的工作这时候也做不好了。这是出现了()

A、社会抑制

B、强势反应强化

C、社会促进

D、社会惰化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某个实验将人分成三组,一组是自己单独学习、第二组是和具有亲密关系的人一起学习、第三组是和两个被蒙住眼睛的人一起学习,结果发现第()组学习效率最高

A、三

B、一

C、不知道

D、二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3

【单选题】集群行为最典型的心理状态是人们在集群的时候()

A、去个性化

B、责任感降低

C、从众心理增强

D、凝聚力增强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结伴效应和观众效应对于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从众的影响因素有群体的因素、个体的因素和()

A、外部因素

B、情境因素

C、认知因素

D、自信因素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口服心服是一种()

A、认知从众

B、真从众

C、假从众

D、权宜从众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从众有时是出于群体压力而产生的行为。()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女性可能比男性更容易做出从众的行为这属于从众影响因素的群体因素。()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从众行为的压力来源于()。

A、他人的要求

B、个体内心

C、外界的规范

D、权威的命令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2

【多选题】下面()是服从压力的产生方式。

A、自己内心施加的

B、制度

C、规范

D、权威

我的答案:BCD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顺从的最大特点是行为出自于别人的请求。()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如果你不做出从众行为一定会受到惩罚。()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明明是要表扬一个人却用批评的方式来说属于()

A、反暗示

B、自我暗示

C、间接暗示

D、直接暗示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模仿是学习的基础、模仿具有一定的适应作用和(),这是模仿的意义。

A、促进群体形成

B、增加个体技能

C、促使行为泛化

D、培养个体认知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自我暗示都会产生积极的效应。()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望梅止渴属于直接暗示。()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社会互动群体的群体影响不包括()。

A、群体思维

B、去个性化

C、还有少数派影响

D、群体的极化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很多世界纪录不是在训练中产生的,而是在大赛中这是受()影响。

A、同伴

B、自己

C、场地

D、教练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3

【多选题】低限交往情况下的群体影响包括()。

A、社会助长

B、社会懈怠

C、去个性化

D、社会交互

我的答案:ABC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如果消失在人群中,个体评价的顾忌会减少,就会出现社会懈怠。()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如果一个人在群体中感觉到别人都跟自己一样,就会把行为的责任感归结于()而非自己的选择。

A、社会

B、事件

C、他人

D、情境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电击实验说明()的匿名性也会产生去个体化的效应。

A、环境

B、身体

C、服装

D、位置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3

【单选题】个性化受群体受规模和()影响

A、群体行为

B、群体熟悉度

C、匿名性

D、群体氛围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忘却个人身份而顺从群体规范,就是所谓的去个体化。()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人类希望对自己的观点和能力做出评价这可以通过将自己的观点与他人比较来达成,这属于()

A、信息影响理论

B、规范影响理论

C、沟通影响理论

D、比较影响理论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恐怖主义和恐怖事件的关键就是一个()过程。

A、行为

B、群体

C、决策

D、认知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3

【单选题】群体讨论增强极化的机理属于()理论。

A、信息影响理论

B、规范影响理论

C、群体影响理论

D、沟通影响理论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规范影响理论中的参照群体是指和自己不一致的群体。()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强调的是()

A、群体思维

B、群体力量

C、群体效应

D、群体帮助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群体思维的特点有高估群体力量和权利、人在群体中的想法越来越接近和()

A、顺从

B、追求一致性压力

C、从众

D、追求共性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3

【单选题】在群体决策中人为了维护群体的和睦而压制异议的现象被称为()

A、群体效应

B、群体思维

C、团队意识

D、顾全大局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群体决策一定能够做出更加明智更加英明的决策。()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头脑风暴分为个人头脑风暴和()

A、群体头脑风暴

B、组织头脑风暴

C、小组头脑风暴

D、他人头脑风暴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预防群体思维的方法有领导者显示公平、()、将群体划分小组、欢迎局外的专家和伙伴提出批评

A、团队合作

B、寻找差异

C、鼓励批评性的评价

D、集思广益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希特勒是一个支配型领导。()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面对面比书写更容易出现不同意见。()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历史是由()。

A、多数人创造的

B、少数人和多数人经过复杂的互动产生

C、少数人创造的

D、自动产生的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少数是通过一致性、()、从多数派中分离来影响群体的

A、坚持

B、勇气

C、强势

D、自信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3

【单选题】社会型领导善于笼络人,能够建立团队,表达支持()

A、设置规范

B、组织工作

C、安排工作

D、化解群体中的矛盾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群体都是负面的东西。()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应用心理学之父是()

A、迪尔凯姆

B、弗洛伊德

C、伽利略

D、勒温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行为控制理论是()提出的

A、霍兰德

B、斯金纳

C、霍桑

D、勒温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在美国,应用社会心理学的地位很高。()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美国的心理协会50多个分会全部跟社会心理学的应用有关。()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人对事情的态度包括认知,情感和()三个方面。

A、情绪

B、意向

C、观察

D、了解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体现了沟通的()。

A、防御性

B、差异性

C、协调性

D、整合性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当父母的就应该像父母这就是英国的社会学家乔治·米德提出来的社会角色的问题。()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认知主体的因素是产生认知偏差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美国有的社会心理学家提出:研究工作的最终价值标准是要()。

A、改善人的生活质量

B、改善社会的发展状况

C、改善人的生存环境

D、改善人的心理状态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马斯洛认为研究心理学不应该以方法为中心,而应该以()为中心

A、心理

B、问题

C、存在

D、环境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心理学的研究只需要专业人士能看懂了解。()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社会心理学不管如何的重要,在被接受和应用之前必须是别人能够理解的。()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人具有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和()。

A、生物属性

B、物理属性

C、阶级属性

D、心理属性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阿尔波特的心理学是用()的方式进行研究

A、采访

B、实践

C、调查

D、实验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研究成果如果现时现地难以得到应用就意味着未来的空间和时间范围不能得到应用。()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快速眼动期是指人做梦的时期。()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富岁,子弟多赖;
凶岁,子弟多暴,这是用()解释犯罪原因。

A、人性

B、人的内心世界

C、生理条件

D、社会条件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人们之所以作恶,是由于不能节制欲望这是由()提出来的。

A、孟子

B、荀子

C、苏格拉底

D、德谟克利特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3

【多选题】犯罪原因的外部因素包括()。

A、个体因素

B、自然因素

C、社会因素

D、群体因素

我的答案:BC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因素的分析等于因果的分析。()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犯罪是一种()。

A、个性行为

B、自然现象

C、社会行为

D、天生行为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被称为犯罪学之父的是()。

A、苏格拉底

B、塔尔德

C、荀子

D、龙勃罗梭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3

【单选题】模仿有()个条件。

A、四个

B、三个

C、两个

D、一个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当两种对应的行为方式并存的时候,人们倾向于模仿比较老的,拒绝新的。()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操作强化理论属于()理论

A、社会认知

B、社会角色

C、社会行为

D、社会学习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从()角度挫折感可以理解为一种心理能量的压抑,人有了挫折感,他一定会寻求发泄,

A、心理动力学

B、社会心理学

C、心理物理学

D、心理生理学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判刑是一种对犯罪行为的抑制。()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挫折侵犯理论认为一个人有了挫折感就一定会去犯罪。()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单选题】人格结构的最核心部分叫做()。

A、自我

B、他我

C、本我

D、超我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自我代表着社会的()。

A、理性

B、规范

C、判断

D、要求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弗洛伊德强调心理是一种力,这种心理只能是意识到的。()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自杀指死的本能指向自己。()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聚合的作用的四个条件是动机、环境条件、个人价值观以及()。

A、事件难度

B、个体能力

C、个体性别

D、个性特点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个体的心理条件包括()和个性特点两个方面

A、个体的素质

B、个体的世界观

C、个体的人生观

D、个体的价值观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聚合作用的观点对于预测犯罪和预防犯罪毫无意义。()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认为自我监控的标准是社会道德法律。()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证人的最后陈述有()个作用

A、五

B、四

C、三

D、二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改变面孔记忆的因素有插入信息、诱导的提问和()。

A、无意识漂流

B、误导

C、刻板印象

D、环境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3

【多选题】辨认犯罪嫌疑人的方式有()。

A、队列辨认

B、单一辨认

C、模拟辨认

D、照片辨认

我的答案:ABD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对面孔特征的回忆不会影响到对面孔再认的效果。()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认知行为技术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心理学家提出来并且发展的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中国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重要的有罪证据首先呈现是利用证据的()效应。

A、首因

B、记忆加强

C、近因

D、弱势强化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有罪的证据应该从低到高的列出。()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背景和事件两者是分开的。()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证人就他所知道的案件的事实所提供的证言,我们叫做()

A、证人证词

B、证人证言

C、佐证

D、呈堂证供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以下哪个不是法庭这个子社会中的角色()。

A、陪审团

B、狱长

C、律师

D、法官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法庭社会心理学》这本书研究在法庭这个子社会当中各种社会角色相互影响,为案件审判所带来的影响。()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目击者的自信心和证言的准确度之间相关度非常的高。()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证人在陈述证言的时候条理清晰、滴水不漏的人比说话连贯毫无组织的人的证言()。

A、更值得参考

B、可信度低

C、更具有说服力

D、可信度高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视频中对于陈述有效性系统评估的共介绍了()个准则。

A、7个

B、5个

C、8个

D、6个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采用测谎仪所得到的结论可以作为一个证据向法庭提交。()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证言越具体 ,越有细节,那么证言的真实性就越高。()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反应标准的杠杆是()。

A、社会舆论

B、价值观念

C、奖惩制度

D、主观偏好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信号检测理论认为一个人他能够准确的认识事物,能够辨别事物,除了要他的辨别力好之外,他要有很好的能力、知识水准,还应该考虑到他的()。

A、反应倾向

B、个性特点

C、价值观念

D、行为方式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冤错案件都是破案的公安机关,检查机关或者说审案的法院徇私舞弊造成的。()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如果断案人员求奖心切就会降低他们的反应标准。()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和他们的物质环境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A、心理

B、生理

C、态度

D、行为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环境心理学最显著的特点是()

A、应用研究和理论研究同时进行

B、环境与行为的整体性

C、跨学科性

D、环境与行为的相互性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人和环境的互动仅仅是环境影响人,人对环境没有影响。()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理论的研究和应用的研究是等同的。()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按照国外对个人对环境保护了解层次划分的标准肤浅的生态学层次是在第()级。

A、四

B、三

C、一

D、二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对环境问题的关心程度是人们进行垃圾分类回收行为的()条件。

A、充分

B、潜在

C、重要

D、必要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随着这个社会的进步人对环境的关注程度越来越强。()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生物平等是浅层次的生态学观点。()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青青绿草也有生命”的木牌属于()

A、信号提示

B、示范

C、信息战

D、信息反馈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为了促进个体的环境保护行为我们可以从()个方面进行干预

A、五

B、三

C、六

D、四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反馈信息指向人们提供它们表现的与环境保护行为有关的信息。()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信息战如果不和其他的方式同时结合使用,那么将毫无效果。()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男性与女性个人圈相比较()。

A、无比较性

B、男的大

C、女的大

D、一样大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人际距离是一种()距离。

A、思想距离

B、物理距离

C、空间距离

D、心理距离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当噪音停止了或者没有了,所有的活动将不会再受到损害。()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面对噪音,禁不住歇斯底里地大喊属于强烈反应。()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单选题】环境风险是研究人们对于因为环境问题而引起的风险,对风险的知觉以及对知觉后的()反应

A、态度

B、生理

C、心理

D、行为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建筑物的设计()是第一位的。

A、安全

B、美观

C、采光

D、保温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物理环境对工作满意度没影响。()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拥挤能抑制亲社会行为。()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国开网社会心理学形考篇4

1. 心理学不属于以下哪门课程的分支学科?生理心理;
2.中国的心理学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独立研究自己的;
3.社会化是社会心理学在个体层面研究一个很重要 的;
4.社会心理学是生理心理学的下级学科否;
5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不包括社会动机;
6心理学可以分为几大分支?2;
7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两大分支之一 是;
8对于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只有一种是标准的错误;
9生病引起脸色发红,那

1.心理学不属于以下哪门课程的分支学科?生理心理学

2.中国的心理学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独立研究自己的观点的? 80年代

3.社会化是社会心理学在个体层面研究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正确

4.社会心理学是生理心理学的下级学科否

5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不包括社会动机

6心理学可以分为几大分支? 2

7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两大分支之一是

8对于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只有一种是标准的错误

9生病引起脸色发红,那么生病是自变量

10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不包括普通社会心理学和群体行为

11由于到了一定年龄才能入学,所有学校不影响人的社会化。错误

12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不包括考试法

13影响结果的因素一定与结果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错误

14作为一个旁观者进行观察的方法是一般观察法

15现场实验法不同于实验室实验法,不需要控制变量。错误

16相关就可以解释因果。错误

17观察法根据主体参与情况不同分为几种类型? 2

18访谈法和问卷法统称为什么? 调查法

19实验中要严格控制无关变量。正确

20群体心理的最本质的东西是爱的关系

21麦孤独的观点至今看来都是非常合理的。错误

22现场实验法对任何条件都不用控制。错误

23观察法中除了一般观察法还有参与观察法

24精神分析学理论认为,人格可以分为本我,自我,超我

25斯金纳是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正确

26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随着各种证实手段的运用,社会心理学由“社会分析论”阶段进入“社会经验论”阶段。错误

27社会经验论时期是社会心理学形成的哪个时期?形成

28卢梭认为,环境对人的影响最重要的是来自教育

29人类的遗传基因提供了个体社会化的可能性。正确

30调查法可以分为几类? 2

31婴儿社会化的过程中产生害怕感是在什么时期? 8-10个月

32人生来就会有“我”的概念。错误

33弗洛伊德认为,本我和自我的相互作用决定l人格的发展方向。错误

34在社会化过程中,5-6岁孩子产生的情感不包括骄傲

35性行为从社会生物学角度来看是为了繁衍后代。正确

36罗曼蒂克激情是在5-6岁产生的感情。错误

37控制有余,爱心不足是哪种父母教养方式的表现? 专制型

38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

39婴幼儿的情感发展不是同步的,是有固定顺序的。正确

40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依附期的变化趋势是变长

41角色扮演的基础和前提是角色学习

42角色理论是一种试图从人的社会角色属性解释社会心理和行为的产生,变化的社会心理学价值取向,在20世纪20-60年代逐步发展和确立。正确

43研究发现,人的一半以上的人格特征是通过遗传得来的。正确

44大学毕业后,老师希望其继续深造,家长希望其尽快就业,由此造成的内心冲突是角色内冲突

45《个性的文化背景》是谁的著作?林顿

46参与的最高程度是情迷意识的参与。错误

47个性和行为方面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侵犯行为,支配行为和利他行为等方面。错误 48根据角色之间的权利和地位关系,可以把角色分为支配角色和受支配角色

49哪一项不是社会化的主体工作单位

50 1890年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中首次提出自我意识的概念。正确

(换着花样)《心理学原理》中首次提出自我意识概念的科学家()詹姆斯

51研究表明,自杀率最高的是青少年,这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关。错误 52《社会结构》是谁的著作?莱维

53依角色的存在形态不同可以分为几类? 3

54距“自我意识”这一概念提出到今天已经有120多年的历史了。正确

55比德尔曾著《角色理论:期望,统一性和行为》一书。正确

56自我意识的表现形式有:认知的,情绪的,意志的

57一个人行为和心理准备长时间偏离社会期望,形成与自己身份不相适应的行为和心态结构是角色偏差

58自我意识在社会互动中形成和发展。是

59当他人和社会的价值条件极为苛刻时,容易引发个体的内心的混乱,甚至产生心理疾病。

正确

60哪一项不是自我意识发生的标志意识

61与自己有重要联系或者密切关系的人称为重要他人

62自我评价是一个人对自己重要品质,价值与作用的整体性评价。错误

63(也有选择题)文化人类学认为,性别差异取决于社会文化。正确

64自己不知道而他人知道的部分属于自我的盲点

65自我意识中的自我认知又可以称为自我概念

66向下的社会评价是人们常用的自我增强方式之一。正确

(补全)人们常用自我增强方式有向下社会比较、选择性遗忘、有选择的接受反馈和缺陷补偿。

67自卑属于自我意识中的认知形式。错误

68下列对图式的描述错误的是是一种范式

69自我意识中不包括环境自我

70考试失败了,认为试题信度不高,不能反映人的真实水平,这是缺陷补偿的自我增强方式。错误

(同类) 如果一份量表让同一名被试测验,不同时间段几次测量的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异,排除被试自身的因素,可能是量表的()不够信度

71自卑属于自我意识中的认知形式。错误

72下列对印象形成的原则描述正确的是一致性,评价的中心性,中心特征作用

73模拟法庭研究,同一个人,指控罪行不变,被告衣着打扮不同,法官判决有明显差异,这是:光环作用

74图式对认知结果没有影响。错误

75当人处于消极状态下,更倾向于用积极的方式来对待外部世界。错误

76认知者的因素,(),和认知情景的因素是影响人社会认知的主要因素。认知对象的因素

77人们对他人的认知更多的是通过交往实现的,因此()是实现性格认知的基本条件。

认真交往

78图式是描述人的认知结果的心理概念。错误

79人类在进行归因的时候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进行理智的归因。错误

80强化理论的两个重点是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

81态度改变的三个阶段分别是服从,认同和()内化

82我们对某一类人的相对稳定的看法就是心理定型。正确

83一个人判断自己对事物的认知态度是不是平衡的可以以他人对该事物的认知态度为依据。正确

84玛丽对特定的小丑笑,对其他小丑不笑这是资料信息的()区别性

85自己希望得到某种东西进而觉得别人也希望得到,这是()效应。投射

86朴素心理归因的代表人物是海茨。错误

87当我们处于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下时,我们的心里能量是外放的。错误

88偏见的结果中最常见的是性别偏见

89和过去不同,现在心理学在组织管理中应用的目的是提升工作生活质量

90在劝说的时候如果被劝说者原有的信息和我们要劝说的信息相同或相近,我们劝说的时候可以给他双方面的信息。错误

91我们形成的某种态度可以满足我们需要这就是态度的()理论。功能

92下列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中属于工作本身的因素有挑战性

93态度虽然是人的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但是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错误

94社会关系可以理解为人际关系的个性方面或心理方面。错误

95个体从众的原因之一是以别人的行为为指导,为依据,心理学将其成为信息性社会影响是

96消除偏见最重要的是要()消除刻板印象

97在心理学研究中,一个人的职业发展生涯中上下级关系总是可以让他感觉满意是一个维度。错误

98偏见是在很大程度上把刻板印象变为一种态度。正确

99自我暴露之所以会提升人们之间的亲密关系是因为它可以表现真诚,可以建立心理防御低的气氛还可以()缩短与对方之间的角色距离

100()是双方亲密关系的指示器。自我暴露程度

101人际关系建立和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定向阶段()情感交流阶段,稳定交往阶段 情感探索阶段

102人际吸引的三个原则分别是互惠原则,()和联结原则。得失原则

103教授在讲述的规程中停下来开始提问,这是一种()双向沟通

104弗拉认为我们通过人际关系可以获得爱,金钱,地位()物品,服务这六种回报信息 105在情感交流阶段,人际关系的性质开始发生实质性变化。正确

106()是人际沟通中的关键因素。发送者和接受者

107在开会的时候教师并没有听之前的同学发言,但总结的时候会说“刚才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这是一种()

假相倚沟通

108感觉剥夺实验证明了沟通于人体有一定的保健功能。正确

109Y型沟通过程中人与人之间非常平等错误

110熟悉性、接近性、相似性和互补性以及()是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个人特征 111心理学研究认为在存在“baby face”长相的人不容易让人信任。错误

112人际沟通是靠语言符号进行的。错误

113下列属于正式沟通的是()星型沟通

114欧洲社会心理学的三驾马车是社会表征,社会认同和()话语分析

115攻击行为的预防可以通过惩罚,认知干预,(),社会公平,社会技能熟练等方式来进行。宣泄

116沟通传递的信息中,语言占到了() 0.07

117BBS,人人网,微博等都是人际交往中的信息媒介和渠道。是

118小王去自动售货机多次投币没有得到相应的商品,十分愤怒地走进教室,这时班长过来布置任务,他生气的冲班长吼了起来,这是因为()而产生的攻击行为

挫折感被唤起

119一个不会游泳的人看到陌生人落水会采取呼救的方式,但是对于自己跳水去救人会有一定的犹豫,但如果落水的人是自己的孩子,他会不假思索的跳下去救他,这种是()促成的选择。基因

120只要是具备了意图,目的和行为这三个要素,攻击性行为就成立了错误

121一个人去公司应聘尽力给人外向的印象,而去学校应聘又尽量给人沉静的印象,这是一种印象整饰。正确

122旁观者介入的决策过程有是否注意到事件,是否将其看作紧急事件(),提供帮助。

是否承担责任

123当面对一个借钱吃饭和一个借钱上网的人,我们通常会把钱借给需要吃饭的人,这出于我们对于事情紧急性的判断。正确

124女性攻击的三种方式有饶舌,建立同盟和()排斥

125艾森伯格将利他性助人行为分为调节性行为()帮助性行为和完全利他性行为 分享性行为

126科特雷尔认为熟悉的人在场时会降低学习效率。错误

127“三垂线”实验的主持者是阿希

128夜晚前面有一个酒鬼踉踉跄跄的行走和夜晚有一个老者在前面踉踉跄跄的行走,我们会帮助老者而不帮助酒鬼,这是受选择帮助对象的()影响的。相似性

129从众有时是出于群体压力而产生的行为。正确

130影响服从的因素有命令者的权威性()道德和人格。他人的支持

131个体出现从众的原因之一是以别人的行为为指导,为依据,心理学将其称为信息性社会影响。正确

132他人在场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社会促进,社会抑制,优势反应强化和() 的影响 社会惰化

133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讲的是社会懈怠

134有人在网络上和现实中表现截然不同,这是因为网络的虚拟化实现了他内心的去个性化。

正确

135从众,服从和顺从中,非理性色彩最浓的是服从。错误

136暗示可以分为直接暗示,间接暗示,自我暗示和()反暗示

137顺从的最大特点是行为出自于别人的请求。正确

138集群行为最典型的心理状态是:人们在集群的时候()去个性化

139不管什么情况下,同伴在场都会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错误

140在一群穿着护士服的人群中人们出现暴力行为的频率要低于在一群穿着黑色衣服的人群中暴力行为出现的频率,是因为在匿名的情况下人们往往根据()行事。

情境线索

141按照个体扮演的不同角色可以把人际关系分为师生关系,父女关系,亲子关系等等。是 142强调我们与他们之间的鸿沟,鼓励仇视团体以外的人是强化群体心理的重要手段。正确 143在熟悉的群体中更容易产生社会懈怠。错误

144模仿的意义主要有,模仿是学习的基础,模仿具有社会生活适应的作用和() 促进群体形成

145如果消失在人群中,个体的评价顾及会减少,就会出现社会懈怠。正确

146群体思维的特点有高估群体力量和权利,人在群体中的想法越来越接近和() 追求一致性压力

147少数是通过一致性,(),从多数派中来分离影响群体的。自信

148人处在群体中会产生陶醉感,产生一种比平日更强大的力量。正确

149影响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因素不包括()自我要求

150 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范围。是

160 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两大分支之一。是

161 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只包括社会化的一个方面。否

162 社会认知理论来源于心理学理论中的()格式塔学派

(变花样)社会认知理论来源于格式塔学派是

163 婴幼儿与人类的最直接的接触: 抚摸

164 人生来就是情感性社会性的生物。是

165 米德的角色借用理论认为,社会心理形成的三个阶段不包括()个体游戏

166 ()提出了认同危机理论,把心理发展分为8个阶段。埃里克逊

167 研究发现在人生的各个阶段,自杀率最高的是:老年

168 美国社会学家米德和人类学家()把“角色”引入社会心理学研究。林顿

169 角色是个人的,与社会地位和社会期待无关。否

170 权威性(专制型)养育方式强调父母的权威,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否(是) (变花样)强调父母权威、强调孩子对父母的绝对服从的养育方式是()专制型

171 根据莎宾对角色的分类,母亲对子女属于:生物性参与

172 社会化是终身的行为,并不是在儿童时期就结束的。是

173 自我概念始于把自我当主体。否

174 弗洛伊德认为,个人目前意识到的一切可以成为:意识

175 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我”不包括?真我

176 同辈群体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77 由一定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符合社会期待的行为模式是:社会角色

178 不属于人格的方面是?事实方面

179 街上的行人、陌生人属于:零度参与

180 《自我》是谁的著作?乔纳森·布朗

181 “角色”可以有很多分类。是

182 对他人不可获得的隐私方面的注意而产生的意识是:私我意识

183 乐国安老师曾主编过《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心理学的新进展》一书。是 184 自我情感有时也被称为?自我调节

185 哪一项不属于社会认知的研究范围: 对他人的认知

186 在所有情况下,只要具备了条件,人们就一定会进行自我防御性归因。否

187 库利认为个体所属的社会群体是观察自己的一面镜子。否

188 下列不属于自我增强方式的是:向上的社会比较

189 关于图示的说法错误的是?是一套思维方式;
190向上的社会比较是重要的自我增强方式.否;
191不属于社会认知的特点的是:客观性;
192()是个体与 他人在交往过程中,观察、了解他;
193外部特征不限于肉眼可见.否;
194偏见的产生有人格心理因素、社会化和利害冲突;
195认识的对象,也就是被观 察者叫做?客我;
196主我是制约客我活动的;
197态度是个体的心理

189关于图示的说法错误的是?是一套思维方式

190 向上的社会比较是重要的自我增强方式.否

191 不属于社会认知的特点的是: 客观性

192 ()是个体与他人在交往过程中,观察、了解他人并形成判断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来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社会认知

193 外部特征不限于肉眼可见.否

194偏见的产生有人格心理因素、社会化和利害冲突是

195认识的对象,也就是被观察者叫做?客我

196主我是制约客我活动的。否

197态度是个体的心理状态。否

198关于态度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情绪性

199不属于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是?认知现象

200平衡理论认为,如多三种关系从各方面看都是肯定的,或两种是否定的,一种是肯定的,则存在平衡理论。是

201对人的态度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情感

202下列不属于认知者因素的有:民族

203著名的平衡理论是由科尔曼提出来的。否

204在进行归因的时候。对于个人的成功容易进行外归因,对于他人的成功容易进行内归因。

205下列对社会心理学描述正确的有:以上都有~ ~(偷懒)

206应用心理学研究环境社会心理学、法律社会心理学、军事社会心理学和()消费社会心

理学

207影响社会认知因素有认知者的因素、认知对象的因素和()认知条件

208传统认为,社会心理学源于希腊。否

209性别角色社会化就是个体承认之后要符合其性别的社会规范。是

210心理学实验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实验室实验,一种是()。现场实验

211广告对人的影响其实就是一个认知改变的过程。是

212不管是现场实验还是实验室实验,他们最本质的都是()为某种目的控制一定的条件 213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这里的人既包括个人又

包括()群体

214群体心理强调群体行为方式对个体的影响。否

215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法、访谈法和()档案研究法

216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出现变化的变量叫做因变量。是

217在运用观察法进行心理学研究时,可以进行无目的的观察.否

218符号互动理论是()提出来的。乔治米德

219新精神分析学派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发展的重要作用。是

220迪尔凯姆的主要代表作是自杀论

221迪尔凯姆认为可以把社会的整体意识还原为个体意识的相加.否

222社会生物学主要基于()进化论

223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又可以称为社会心理学的哲学阶段。否

224现代社会人的依赖期变得比以前更长。是

225一个人获得自己的()和学会参与社会和群体的方法的社会互动过程称为社会化。人格 226社会化是要儿童时期完成的过程.否

227经典精神分析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个人发展、集体心理学和()三个方面。

文明

228把戏剧演出中的角色概念拿到社会生活中的是()莎士比亚

229角色学习是角色扮演的基础和前提,包括形成角色观念和()学习角色技能

230世袭制可以被理解为先赋角色。是

231专制型的养育方式强调的是责任。是

232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可以将儿童发展阶段分为前运算阶段、前操作阶段、具体操作

阶段和()形式操作阶段

233男女个性与行为方面的性别差异主要有侵犯行为、自信心、支配行为和()交际

234为了解决角色冲突可以将若干个很接近的角色合并为一个角色,这个过程称为角色规

范。否

235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青春期的少年处在()的认知危机阶段亲密和孤独

236“洗脑”是一种个()的过程再社会化

237理想角色是社会观念的东西,而领悟角色是个人观念的东西.是

238社会心理学认为角色冲突的强度取决于角色之间的共同性和角色自身的()限定性 239个体有相似的经验但是他们对此往往有不同的解释,这是因为个体之间的自我概念不

同。是

240在对人格的后天影响因素中,群体的影响占到影响因素的() 0.4~0.5

241对于角色扮演社会学的视角强调互动和表演,而心理学视角强调技术和手段。是 242青春期只在现代社会存在,传统社会并没青春期这一说。是

243自我意识是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通过()把自己置于互动对方的位置上,而逐渐形成

的扮演他人角色

244认知主义学家罗杰斯认为人可以分为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否

245朋友角色是一种规定性角色。否

246自我概念具有引导个体行为、解释个体经验和()的功能决定个体期待

247社会心理学认为每个个体都是一个角色集合。是

248婴儿在社会化过程中产生快乐情感是在什么时期 6~8周

249影响自我意识的形成、方向和目标的心理加工过程称为()自我过程

250 自我评价影响自我概念的时候,个体就会选择:自我美化

251图示是描述人的认知结果的心理概念否

252我们对于某一类人的响度稳定的看法就是心理定型。是

253态度由认知、情感和()三种要素构成。意向

254认知地想的三种表现方面是魅力、知名度和()自我表演

255社会认知具有选择性、防御性、互动性和()完整性

256日常生活中我们人为获得有关自己的准确信息通常是通过向上的同类相比而实现的。是 257态度是个体对其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所持有的具有一定结构的()的内在心理状态稳定

260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很高,相应的他就会具有劝说的权威这身份。否

261心理学研究通常是解释()之间的关系变量

262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有认知者的因素、认知对象的因素和()认知条件

263被研究的人员揣摩研究者研究动机的现象称为研究者倾向。否

264人际关系具有个体性、直接性、可感性和()情感性

265从众行为说明人的社会意识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是

266一致性、评价的中心性和()是印象形成的三原则中心特征作用

267按照()可以把人际关系分为师生关系、父女关系、亲子关系等等。个体扮演的不同角

色个体扮演的不同角色

268

269金钱是一种特指性回报。否

270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体现了人际吸引的互补性否

271人际关系三维理论大致可以分为情感需要、控制需要和()包容需要

272社会交换理论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霍曼斯提出的。是

273在人际交往和沟通中,46~120厘米的距离属于()个人距离

274人们通过对面部表情的观察读懂恐惧的情绪否

275按照沟通的方向可以将沟通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

276中国人在接受表扬之后总是会予以谦逊的反馈,而西方人在接受表扬之后会自豪地自

夸,这是认知对交流产生的影响否

277再社会化的场所不包括学校

278在悲痛的时候人们的眼眉会()拱起

279以前甲和乙住同样大小的茅草屋,当有一天甲发现乙盖起了一座大房子,他就会很愤怒,

这种愤怒源自于()相对剥削感

280利他行为是以帮助他人为目的的。不求回报不求犒劳的行为。有时候他是自发形成的,

有时候是他人形成的。否

281卖花的小女孩向愉悦的情侣推销花成功的几率要大于正在吵架的情侣,这是因为利他行

为受心境的影响。是

282

283当个体周围有很多人的时候他的利他行为会降低,这是()旁观者效应

284在去个性化的情况下,人们容易发生攻击行为。是

285外界温度和人的攻击性行为的关系是()倒U型相关

286影响我们倾向于帮助谁的因素有性别因素、相似性、相貌因素和()关系远近 287旁观者效应可以归结为人情冷暖否

288从众的影响因素有群体的因素、个体的因素和()情境因素

289查容科认为他人在场对熟练的工作会产生()对不熟练的工作会产生()促进、抑制 290口服心服是一种()真从众

291从众、服从和顺从中,非理性色彩最浓的是服从否

292和从众不同,服从是由着明确的()而产生的必须符合要求的行为压力

293高估群体群体的力量和权利主要表现为无懈可击的错觉,再就是()不质疑群体道义 294()与责任扩散的结合有可能使人放弃道德约束而丧失人性高水平的社会唤起 295在专制制度中,优势成员会提出与决策者不同的意见否

296恐怖主义和恐怖事件的关键就是一个()过程群体

297不同地区的人由于长时期在某地生活会变得更像那个地区的人,这就是群体的极化。是 298形成沟通障碍的因素有宗教差别、社会障碍、职业差别和()时空距离

299 从宏观角度看,影响一个人社会化的因素是()社会文化环境

300 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和()应用

社会心理学

301 心理学研究的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通常通过某人的外在行为去揣测他的心

理。是

302 一个歌星一首歌唱的好,我们就认为他所有歌唱得好,进而认为他满腹经纶,这是()

光环效应

303 塔尔德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中企图用()的概念来解释社会行为。模仿

304 论述用心理测验选拔合格的工人的科学家是()闵斯托伯格

305亚里士多德倡导行善论。否

306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历史阶段包括孕育时期、形成时期和()确立时期

307 过分注重实验室研究室社会心理学20世纪70年代出现危机的原因之一。是 308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潜意识得到释放幸福感就会增加。是

309 社会心理学家倾向于认为人格是社会和自我力量的产物否

310 “镜中我”理论认为“我”的发展要经历()个阶段。三

311 社会化的主体包括家庭、学校与日托中心、大众传媒、同辈群体和()几个方面。互联

312 根据角色获得方式的不同可以把角色分为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

313 文化人类学认为性别差异取决于()社会文化

314 按角色存在形态的不同可以把角色分为理想角色、领悟角色和()实践角色 315 自我意识分为三种成分,分别为自我认知、自我情感和()自我意象

316 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级的、复杂的、有组织的反应活动。是

317 认为人有各种各样的潜能,并且有利用这些潜能来实现自我的倾向属于()理论的观点

人本主义

318 从广义上看,社会认知也包括对自我的认知。是

319 一个人做出利己式归因往往会得到大家的尊重。否

320 过家家是属于自我意识发展的()游戏阶段

321 社会心理学认为印象的形成有两个方面分别是印象形成的原则和()印象形成的模式 322 偏见产生的原因有人格心理因素、社会化和()利害冲突

323 社会判断理论把人的态度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接受的区域、态度不明的区域和()拒

绝区域

324 最初心理学在管理中的应用是充当了管理者的工具是

325 认为人的工作满意度个工作态度呈正相关的科学家是()罗宾斯

326 强关系可以提供一个信息桥梁的作用,对于找工作有着很大的利害关系否

327 在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是攻击性行为时,要看行为者的社会角色、行为者的特殊身份、行

为发生的情境和()行为发生前的线索

328 克兰费尔特综合症印证了攻击性行为是受后天环境影响的。否(克兰费尔特终合症又名

XXY综合症,是先天遗传病)

329 社会心理学不研究个体心理否

330 研究拥挤、噪声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影响的心理学是()环境社会心理学

331 社会心理学不属于以下哪门课程的分支学科?生理心理学

332 心理学可以分为社会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两大类.是

333 社会心理学属于跨学科性质的独立学科。是

334 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是相似的概念。否

335 因果关系的实质是: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336如果研究历代皇帝与大臣们人机互动特点。可以采用:档案研究法

337 社会心理学是有着发杂研究对象的学科,应该用多元的研究方法。是

338现场实验法往往是不需要控制条件的,采取随机的方式否

339 不属于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的是? 假设法

340 以下属于社会犀利学基本研究方法的是?观察法

341社会心理学是生理心理学的下级学科否

342所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是指主题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对于来自各方面的影响所做

出的反应,这里的方面不包括?舆论导向

343现场不同于实验室实验法,不需要控制变量。否

344心理是主观的,看不见、摸不着,但也是一种真实的存在。是

345心理学可以分成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心理学两大类是

346只要是实验就是控制了一些条件来进行的研究。是

347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中,遵从现实原则的是:自我

348社会化不仅对自己意义重大,而且对整个社会意义重大。是

349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婴儿期幼儿处于自主与怀疑的发展危机阶段。否

350詹姆斯认为人一旦可以把自己当作一个客体,那么自我就可以分为()自我和客体自我。

主体

351一个人的自尊会决定其自我评价。否

352高度紧张的氛围下回影响人们的认知判断,这是()对社会认知的影响。情绪 353认知对象的三个表现方面是魅力、知名度和()自我表演

354归因的规则有全人类的共同性。是

355

356感觉剥削实验证明了沟通于人体有一定的保健功能。是

357攻击行为完全是生物性的一种行为否

358信息的呈现顺序对沟通()会产生一定影响

359在日常生活中沟通过的最主要的网络是()集束型沟通网络

360教师讲授的过程中停下来开始提问,这是一种()双向沟通

361只要具备了意图、目的个行为这三个要素,攻击性行为就成立了。否

362某个实验将人分为三组,一组是自己单独学习、第二组是和具有亲密关系的人一起学习、

第三组是和两个被蒙住眼睛的人一起学习,结果发现第()组学习效率最高。

363社会促进是个体在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们在场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是

364所谓群体是指成员之间存在着()互动

365我们评判测量工具能不能达到测量目的的指标是:效度

366坐在教室后面对学生课堂活动进行观察方式是:一般观察

367认为人不是社会行动物而是群居动物的学者是()赫胥黎

368儿童的情感发展具有阶段性是(???)

369婴儿6~8个月的时候会产生()情感体验快乐

370按角色和角色之间权利和地位可以将角色分为受支配角色和()支配角色

371某些自我方面是他人不可获知的隐秘,我们将这种意识称为()私我意识

372 A弗瑞德曼发现的A型人格的人相对温顺,暴力行为低。否

373和从众不同的是,服从是有着明确()而产生的必须符合要求的行为。压力

374年纪大的人比年纪小人更容易从众。否

375群体会()原先本有的一般化趋势。加强

376有人在场比独处的时候个人工作效率高,奥尔波特将这种现象称为()社会促进 377 《爱弥儿》的作者是()卢梭

378角色扮演者扮演角色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这属于()表现性角色

379考试作弊的人强调环境压力而开始没有作弊的人强调自己的道德水平,这就是一种()的归因。防御式

380精神分析是对无意识自我的分析。是

381在()的情况下更有可能出现虐待俘虏的行为。俘虏脸上有油彩或面具

国开网社会心理学形考篇5

《社会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理性决策论:是经济学家对人类的基本看法,这种理论假设:在选择行为的时候,人们会估计不同行为的利益及代价,而以理性的方式选出最佳行为,也就是以最低代价获得最大利益。

2、自我障碍策略:是指人们提前准备用来解释自己预期失败的一系列行为。使用这种策略,如果失败了,就可以使得他人不把我们的失败归结于缺乏能力,而如果成功了,就更可能做出能力归因。

3、武器效应:侵犯性的线索也会引发侵犯行为。Berkowitz发现,情境中与侵犯相关的一些线索,如刀、枪、棍等器械往往会成为侵犯行为产生的起因,他把这种现象陈为武器效应。

4、情绪性寂寞:是指没有任何亲密的人可以依恋而引起的寂寞,比如到了一定的年龄以后一个人需要建立一个家庭,并把配偶当作亲密的人来依恋,而如果一个人到了40岁还未成家,他又与父母及朋友住的较远,这样的人常常会体验到情绪性的寂寞。

5、社会支持:是指人们感受到的来自他人的关系和支持,社会支持的来源包括家人、朋友、同事等,也可能来自与自己关系一般的其他人,甚至陌生人,而支持的形式既可以是情绪上的,也可能是物质上的。

6、从众:是个体在真实的或想象的团体压力下改变行为与信念的倾向。而S.Franzoi则把从众定义为对知觉到的团体压力的一种屈服倾向。这一概念的实质,即从众是一种在压力之下发生行为改变的倾向。

7、团体极化:是指通过团体讨论使得成员的决策倾向更趋极端的现象。

8、个人主义:是一种以个体自己为最终目的、认识到自我和自己的决断以及不能容忍社会压力之下的从众的信念。

9、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评价者对一个人多种特质的评价往往受其某一特质高分印象的影响而普遍偏高,就像一个发光物体对周围物体有照明作用一样。

10、去个体化:是指个体丧失了抵制从事与自己内在准则相矛盾行为的自我认同,从而做出了一些平常自己不会做出犯社会行为,去个体化现象时个体的自我认同被团体认同所取代的直接结果。

11、任务型领导:这种领导关心的是团体目标的达成,他们常常向下级提供指导。

12、自我展露:是指个体把有关自己个人的信息告诉给他人,与他人共享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信息。

13、角色理论:是与社会学紧密联系的一种理论,它强调个体的行为时其社会角色提供的,最早由B.J.Biddle和E.J.Thomas 提出。

14、拒抗理论:J.Brehm提出的心理拒抗理论认为:人们相信对自己的行为拥有控制权,因此当这种控制自由受到现在的时候,人们往往会采取对抗的方式,以保持自己的自由。

15、图式:室友Tayloy和Crocker提出来的,它是指一套有组织、有结构的认知现象,包括对所认知物体的知识、有关该物体各种认知之间的关系及一些特殊的事例。

16、绝对比较标准:指个体认为自己从某种人际关系里应该获得的结果的量有多少。不同类型的人际关系有不同的标准,如友情和爱情便有不同的标准。绝对比较水平能反映出个人过去的人际关系经验,是一种主观认定标准,会随着新的经验而改变。

17、团体凝聚力:是指能使团体团结一致的力量,它往往用团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彼此之间人际吸引力来衡量。但Festinger(1950)却认为,团体凝聚力不知包括由成员之间人际吸引所决定的正性力量,而且也包括由于离开团体要付出高代价多决定的负性力量。

18、相对比较标准:指出某一个人际关系里所获得的结果是优于或劣于另一个当时也可以获得的人际关系。相对标胶标准强调人们之所以追求某一人际关系,乃因为我们觉得该人际关系提供的独特酬赏是从别处无法获得的。

19、非正式规范:是成员约定俗成的、无明文规定的行为标准,如风俗、习惯等。非正式规范不仅存在于非正式团体中,而且也存在于正式的团体中。

20、社会影响:指运用个人或团体的社会力量在特定方向之上给变他人态度或行为。实惠力量是指影响者用以引起他人态度和行为发生变化的各种力量,他的来源非常广泛,即包括与社会地位想联系的各种权力,也包括源于被爱和受尊敬的影响力。

21、旁观者效应:目击意见紧急事件的旁观者越多,他们中的任何人帮助受害者的可能性越小的现象。

22、公平理论:作为社会交换理论分支之一的公平理论便强调人际关系的公平性。该理论有三个假设:一是假设批次有关系的一群人总是企图使他们的行为结果获益最大。二是假设团体会发展处一套如何将酬赏依比例公平地分给所有有关人员的规则,以便使团体酬赏达到最大。三是假设当个体感觉到某一人际关系不公平时,会感受到某种压力的存在,促使他采取行动以恢复公平。

23、正式规范:正式规范往往是用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并由上级或团体的其他成员监督执行的规范,比如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纪律等。正式规范只存在于正式团体中。

24、抑郁型归因:抑郁型归因风格把消极的事件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整体的因素上,把积极的事件归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和局部的因素之上,所以具有这些风格的人常常从消极的方面去解释生活和理解他人。

25、世界体系理论:是和一种经济及政治霸权的观点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他用经济和政治实力去解释文化的影响方向。

二、简答题

1、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三个领域是什么?

答:社会心理学研究常被分为三个领域,这三个领域涵盖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1)个体过程。个体过程主要涉及与个体有关的心理与行为研究。研究课题包括成就行为与个体的工作绩效;
态度以及态度改变;
归因问题;
认知过程与认知失调;
个人知觉与自我意识;
个体的人格与社会发展;
应激和情绪问题。

(2)人际过程,这个领域涵盖了人与人相互作用的所有领域,研究课题主要包括人际吸引与爱情;
侵犯和助人行为;
从众与服众;
睡会交换与社会影响;
非言语的交流;
性别角色和性别差异。

(3)团体过程。从宏观环境与团体的角度研究人类心理与行为问题,这个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跨文化的比较研究;
拥挤与环境心理学;
团体过程与组织行为;
种族偏见与伦理问题;
健康心理学。

2、团体的心理功能有哪些?

答:团体生活对人类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团体给人们提供了重要的心理保障,团体对给人心理方面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归属感,成员多具有的一种属于自己团体的感觉,比如落叶归根就是个人归属感的体现.

(2)认同感.指团体成员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的认识与团体的要求相一致,个体往往把团体作为自己社会认同对象.

(3)社会支持.当个体的思想\行为符合团体的要求时,团体往往会加以赞许与鼓励,从而强化这种思想与行为,得到团体的社会支持是个体心理的一健康的重要要件.

3、减少认知失调的方法有哪些?

答:认知失调是指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舒服的感觉。拿戒烟为例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减少认知失调的不适:

(1)改变态度:改变自己对戒烟的态度,使其与以前的行为一致。

(2)增加认知;
如果两个认知不一致,可以通过增加更多一致性的认知来减少失调。

(3)改变认知的重要性:让一致性的认知变得重要,不一致性的认知变得不重要。

(4)减少选择感:让自己相信自己之所以做出与态度相矛盾的行为时因为自己没有选择。

(5)改变行为:使自己的行为不再与态度有冲突。

4、简述社会懈怠现象?

答:社会懈怠是指在团体中由于个体的成绩诶有被单独加以评价,而是被看做一个总体时所引发的个体努力水平下降的现象。

社会懈怠现象的产生于责任分担有关。个人认为在团体中个,由于个体认识到自己的努力会埋没在人群中,所以自己行为的责任感降低,从而不大去努力,致使作业水平下降。

团体情境有时候对个体作业水平起出尽作用,而有时候却引发社会懈怠。如果个体是他人影响的唯一目标,所有的社会影响均指向该个体,当在场的他人增加时,社会影响也增加;
实惠懈怠现象则发生在团体成员完成团体外他人指定的作业时,每一个个体仅仅是外人影响的目标之一,外人的社会影响会分散到没一个人的身上,随着团体规模增加,没一个人感受到的压力随之降低。

5、SSP与PSP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答:来自社会学心理学和来自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者由于学科背景不同,从而在研究问题上的出发点思路有着明显的差异。(1)强调的重点不同。前者强调团体或社会。后者强调个体。(2)理解行为的途径不同。强者分析社会变量:如地位、角色等。(3)首要目标不同。前者描述行为,后者预测行为。(4)方法不同。前者调查和参与观察室主要方法,后者以实验为主,兼调查。

尽管二者又这些不同,但在很多方面环视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在选择研究问题,解释结果以及使用方法等方面都有共同之处。同时随着学科交叉的进一步深入,不同出身的社会心理学家在好多方面也有融合。

6、社会进化论认为有哪些规范对亲社会行为很重要?

答:1975年Campbell指出在人类文化与文明的历史发展中,人类将选择性地进化本身的技能、信念和技术。因为助人和利他行为时遍布整个社会的行为,因此他们也在进化中得到了提高,并已成为社会规范的一部分。社会进化论认为有三种规范地亲社会行为很重要。

(1)社会责任规范:是人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那些依赖自己并需要帮助的人,例如老师、家长。

(2)相互性规范:也叫互惠规范,它是指人们之间的助人行为应该是互惠的,别人帮助了我,那么我也应该帮助别人,即帮助那些帮助过我的人。

(3)社会公平规范:是指帮助那些值得帮助的人。

7、简述团体思维产生的原因?

答:Janis认为,团体思维比较容易发生再由强有力的领导带领的团队和凝聚力较高的团体中。团体思维产生的先决条件,包括5个方面:

(1)决策团体是高凝聚力的团体。

(2)团体与外界的影响隔离。

(3)团体的领导是指导式的。

(4)没有一个有效的程序保证团体对所有选择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考虑。

(5)外界压力太大,要找出一个比领导者所偏好的选择更好的解决方式的机会很小。

8、什么是基本归因错误?人们为什么会犯这种错误?

答:人们经常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人格或态度等内在特质上,而忽视他们所处情境的重要性,陈之为基本归因错误。

犯这方面的错误与两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是人们总有一种对自己活动结果负责的信念,所以更多地从内因去评价结果,而忽略外因对行动的影响;
二是因为情境中的行动者比其他因素突出,所以人们把原因归于行动者,而忽略情境背景。

9、简述看待社会问题的三个层面是什么?

答:社会科学在研究时主要有三个层面:

(1)社会层面。社会层面也是社会学与政治学多采用的研究层面。社会学通常研究人们的行动和实惠变量的关系;
而社会心理学家则更倾向于研究人们的行为和更为直接的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些变量包括情绪或者情景等。

(2)个人层面。个人层面同时也是临床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所采用的层面。在临床与人格性理学家看来,一个人具有的特质可以用来解释他的行为,他们常常用人格特质解释在相同情境下,不同人为何采用不同的行为方式。

(3)人际层面。人际层面是社会心理学家采用的层面。社会心理学家常常用个人当时所处的情境及个体与周围他人的人际关系来解释行为。

10、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研究者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注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样本的代表性,由于不适当的取样会对结果及结论的适用范围产生影响,在取样时要可采取随机取样的方式,使每个个体都有相同的被选择的机会;
样本尽量要异质化,被试尽量要包括总体中各个层次的人。

(2)实验者偏差。由于实验者的期望与暗示会对本市的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在研究中要尽量采用单盲或双盲实验,尽量情景标准化。

(3)被试偏差。社会赞许倾向会使被试揣摩实验者的研究一团,从而影响结果的有效性,为了克服被试偏差,最好的方式是不让被试知道实验假设。

(4)伦理问题。实惠心理学的研究有时会对被试造成身心伤害,如有关服从的研究,尽量避免对被试的伤害,另,研究中有时也涉及欺骗被试的问题,也是被允许的,但事后有责任告诉被试实验设计和研究目的。

11、简述海德归因理论?

答:(1)1958年,海德在他的著作《人际关系心理学》中,从通俗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归因理论,该理论主要解决的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如何找出时间的原因。海德认为人有两种强烈的动机:一是形成对周围环境一贯性理解的需要;
二是控制环境的需要。

(2)海德认为时间的原因无外乎有两种:意识内因,如情绪、态度、人格等;
二是外因,如压力、天气,情境等。

(3)海德还指出,在归因时,人们经常使用两个原则:一是共变原则,指某个特定的原因在许多不同的情境下和某个特定结果向联系,该原因不存在时,结果也不出现,人们就可以吧结果归于该原因;
二是排除原则,指出如果内外因中某个方面的原因足以解释时间,人们就可以排除另一方面的归因。

12、人们为什么会互相吸引?

答: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与他人进行有意义的交往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前提。心理学家指出Baumeister等人指出:归属的需要时人类最重要、最基本、最广泛的社会动机。人们互相吸引有两个原因:

(1)人类的亲和动机。心理学家认为,有两种动机影响人们的社会交往:一是亲和需要,是指一个人寻求和保持许多积极人际关系的愿望;
二是亲密需求,指人们追求温暖、亲密关系的愿望。这两种都是亲和动机,即人类和他人在一起,并不断发展亲密关系的动机。

(2)人们与他人交往的第二个原因是为了克服寂寞。

13、生物理论是如何解释人类行为的?

答:生物理论观点认为人的许多特质是与生俱来的,这些特质在决定行为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代表人物有麦独孤、弗洛伊德和劳伦兹等人。生物理论强调两个方面的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决定作用。第一个因素是本能。第二个因素是遗传差异。

总之,生物理论强调,所有行为,包括社会行为,可以用个体的生物本质,如遗传特性、本能以及生理方面的原因加以解释。很显然本能论的解释缺乏科学性,因此尽管有人对此很热衷,但众多的心理学家并不承认它。所以在对待生物理论的时候,我们重视它,但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

14、简述文化影响的三个层次?

答:文化对人的影响有三个层次:

(1)第一个层次表现在对人们可观察的外在物品的影响上,如不同文化中人们的服饰、习俗、语言等各不相同。

(2)第二个层次表现在人们价值观的影响上,不同文化下人们的价值观有差异,这正是目前许多跨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

(3)第三个层次表现在对人们潜在假设的影响上,这种作用是无意识的,但他却是文化影响的最终层次,它决定着人们的直觉、思想过程、感情以及行为方式。

15、研究中国文化的意义有哪些?

答:(1)目前为止,文化性理学的研究主要还时以东西方文化的对比为主,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影响的第二个层次上。对文化如何从深层,即内部驾驶层次作用于人的心理与行为的探讨仅仅开始。近十年来,许许多多的文化学者把眼光投向古老的中国,他们不仅想通过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来理解东西方猜疑的真正原因,而且这些研究者还想通过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来揭示中国社会变迁的基础与根源。

(2)研究中国文化问题之所以重要,还与外来文化的入侵有关。

(3)近二十年来,众多的非西方国家的心理学者开始倡导性力雪研究的本土化,主张对人的研究不能离开他们所处的文化。

16、影响人际吸引的个人特质有哪些?

答:影响人际吸引的个人特质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个人特质。一个人是否真诚决定着我们是不是会喜欢这个人。总的来说影响人际吸引的个人特质包括三个:个人温暖;
能力和外表吸引力。

(2)相似性。个人倾向于西化在态度、价值观、兴趣、背景及人格等方面与自己相似的人。对人际吸引有重要影响的相似性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人口特质的相似性,包括性别、种族背景、宗教、社会阶层以及年龄;
态度的相似性,包括观点、人格、兴趣、人际风格等;
外表相似性也影响人际吸引。

(3)互补性。在恋爱与婚姻关系中,人们又时候喜欢与自己在某些方面相反的人。

(4)熟悉性。熟悉性也会对人际吸引其作用。熟悉性导致西化的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前面已经谈到的曝光效应。

(5)接近性。与他人住的近也是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之一。首先接近性增加熟悉性,而越熟悉,喜欢的可能性越大。其次,接近性也与相似性有关,人们往往选自在某些方面与自己相似的人为邻居;
从社会交换的观点看,物理距离上的接近性使得你更易获得来自他人的好处。

答:影响人际吸引的个人特质包括三个:

(1)温暖是影响我们形成对他人第一印象的主要特质。当人们对其他人有正性态度时便表现出温暖,而温暖的人叫受人欢迎。

(2)能力。人们往往比较喜欢有能力的人。能力所涉及的范围很广,比如智力、社交技巧等。

(3)外表的吸引力。人们最容易注意到的使他人的外表,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漂亮的人更受欢迎。

17、简述人类学习的三种机制。

答:人类学习的三种机制:一是链接,即把特定的态度与某些事物联系在一起;
二是强化,指收到奖励有助于形成对某些事物的态度;
三是模仿,通过模仿榜样人物的态度而形成,如孩子经常模仿父母的政治与种族态度。

18、简述态度的心理成分及其关系。

答:Freedman对态度的定义包含三个成分:

(1)认知成分指人们对外界对象的心理印象,包括有关的事实、知识和信念,认知成分是态度其余部分的基础。

(2)情感成分指人们对态度对象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及由此引发的青训情感,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与关键,情感既影响认知成分,也影响行为倾向成分。

(3)行为倾向成分指人们对态度对象所预备采取的反应,具有准备性质。行为倾向成分会影响到人们将来对太多对象的反应,但不等于外显行为。

19、个人知觉的线索有哪些?

(1)情绪是我们知觉他人的首要线索。

(2)一般说来,人们使用三种信息通道来表达与自己有关的信息,最常用的是言语沟通,即一个人谈话的内容。其他两种是非言语的,他们提供了更微妙的线索。非言语沟通包括非言语的视觉线索和超言语线索,前者指认得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姿势及外观行为,而后者指谈话之外的所有信号,如频率、振幅、速度、音质等。非语言线索一般包括:人际距离、身体态势、目光接触。而超言语线索是指语言中除谈话内容之外的线索,表现为一句话有多种含义。

20、简述沟通在亲密关系维持方面的作用。

答:除了由不平等诱发的紧张和消极的归因倾向,夫妻或其他形式的亲密关系出现问题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缺乏沟通。走向破裂的夫妻经常不能或不愿意向对方表达负性地青训,即懒得与对方沟通。

幸福的夫妻常常也通过与对方的争论来理解对方的观点,这种心理状态叫做摆观点,他是维持这种关系的健康极为重要。

21、简述学习理论的主要特点。

答:学习理论有三个特点,这些特点也是其他社会心理学理论所没有的:

1、它假定行为主要有个人过去的学习经验而来。

2、该理论倾向于将行为的原因归于外在环境,而忽视个人对环境的主观感受。

3、学习理论通常只想解释外显的行为,而非主观的心理状态。

22、简述维纳的归因理论。

答:1972年维纳在海德的归因理论和Atkinson成就动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归因理论,该理论要说明的是归因的维度及古印队成功与失败行为的影响。维纳认为,内因与外因的区分只是归因的维度之一,在归因时人们还从另一个维度,即稳定与不稳定的角度看待问题。这两个维度互相独立,就像平面坐标系中的X轴和Y轴一样

维纳的归因理论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归因结果对个体以后成就行为的影响,把成功与失败归于内部—外部或稳定—不稳定的原因会引起个体不同的情感与认知反映。把成功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因素,会使个体产生自豪感,觉得自己聪明导致了成功,而把自己的失败归于内部稳定的因素,会使个体产生羞耻感。

维纳在80年代仅一步发展了他的归因理论,与1982年提出了归因的第三个维度:可控制性,即事件的原因是个人能力控制之内还是之外?在维纳看来,这三个维度经常并存,可控制性这一维度有时本身也可以发生变化

23、什么是偏见?人们为什么会有偏见?

答:偏见是人们以不正确或不充分的信息为根据而形成的对其他人或群体的片面甚至是错误的看法与影响。关于偏见的产生,不同的理论有不同的观点,下面罗列几种相关理论:

(1)团体冲突理论。团体理论认为为了争得稀有资源,如工作或石油等,团体之间会有偏见的产生,从这一点上来看,偏见是团体冲突的表现。

(2)社会学习理论则认为偏见是偏见持有者的学习经验。

(3)认知理论认为偏见是人们处理和整合信息的时候补课避免的副产品,Aronson甚至任务偏见是人类社会认知的黑暗面。

(4)心理动力理论。心理动力理论用个人内部的因素解释偏见,认为偏见是由个体内部发生、发展的动机性紧张状态引起的。

24、简述拉塔纳的归因理论?

答:拉塔纳指出,在一个特定的社会情境中,来自他人的社会影响的总量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他人的数量、重要性和直接性。

(1)他人的数量。周围他人越多,来自他人的社会影响也越大,比如一个新演员在面对50个观众时比面对10个观众时更怯场。

(2)他人的重要性。也叫他人的强度,它依赖于他人的地位、权力以及他人是否是专家。比如在许多情境下,一名警官的影响力要比一名邮递员的答;
他人的地位越高、权力越大,他们的社会影响力就越高。

(3)他人的接近性。是指他人在时间与空间上与个体的接近程度,与一个相隔20米的人相比较,一个与我们面对面相处的人对我们的影响更大。

国开网社会心理学形考篇6

名词解释

1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就人们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影响他人,又如何互相关联的种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科。

2自我妨碍:人们有时候故意设置障碍来阻碍自己的成功,目的在于自我保护,即失败时可以归结为外因以保护自我形象。

3推断特质:人们倾向于通过别人的行为推断其性格特征或者意图。这种情况往往是自动发生的,当人们的不寻常行为更容易引发这种推断。

4登门槛现象:如果想请别人帮一个大忙,那么一个有效的策略就是先请他们帮一个小忙,这被称为登门槛现象。

5群体极化现象:如果一组成员开始就比较保守的话,经过群体讨论后会变得更保守。如果开始就倾向冒险的话,讨论后会更加偏好风险。也就是说群体讨论会得到更加极端的决策,也就是强化群体成员的初始观点,这种现象被称为群体极化现象。

6相对剥夺:是指当人们将自己的处境与他人相比较而发现自己处于劣势时所产生的受剥夺感,这种感觉会产生消极情绪,可以表现为愤怒、怨恨或不满。简单而言,相对剥夺是一种感觉,这感觉是我们有权享有但并不拥有。

1请简述说服有哪些途径

两种途径:1、说服的中心途径:人们有动机、有能力专注于沟通中的逻辑论证。指当人们具备专注于信息的动机和能力时,人们对说服性沟通进行精细化,专心聆听并思考论据内容的情况;
2、说服的外周途径:人们不去注意逻辑论证而受表面特征的影响。指人们不仔细思考说服性沟通中的论据,而受周边线索影响的情况。

两种途径的效果差异:个体因素时间压力、信息的重要性;
听众思维缜密性高,动机强,时间压力小,信息重要时采用中心途径;
听众思维缜密性低,动机弱,时间压力大,信息不重要时采用外周途径;
说服的终极目的是引起行为改变。中心途径能使态度和行为改变更持久稳定,原因在于经过理解、深思后人们的态度更明晰。外周途径的影响相对短暂而表浅。

2 哪些因素可以预测从众行为的发生?简要论述

1)群体规模:3-5个人比1个或2个人是能引发更多的从众行为。当增加到5个以上时,从众行为会逐渐减少。1到5是个激增期。

2)一致性:群体内部意见一致时,从众比例最高。如果有持有异议者时,会增加个体的独立性,降低从众行为。

3)凝聚力:当群体凝聚力很高,人们对群体的喜欢程度很高时,迫于群体归属感的压力,人们的从众行为更高。

4)地位:成为某一群体的少数成员是很难受的。但是,如果出现持有异议者时,会增加个体的独立性,降低从众行为。

5)公开的反应:人们一旦在公众面前做出承诺,就会坚持到底。最多,也是在以后的类似情景中改变自己的判断,而不是当前情景。如果无事前承诺,从众会更剧烈。人们必须面对他人做反应时要比私下里回答问题会表现出更多的从众行为。

6)无事前承诺:人们一旦在公众面前做出承诺,就会坚持到底。如果无事前承诺,从众会更剧烈。

3简述消除偏见的方式

一,社会化,社会风气会影响人们的成长环境,对刻板印象具有维持和传递作用,宽容的社会风气可以降低社会偏见。

教育可以降低偏见,受教育程度越高,偏见程度越低;
学习宽容的社会规范可以使人们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认知和行为,抑制被自动激化的刻板印象。

二,群体接触,很多时候偏见和刻板印象的维持在于不了解,如果增加群体接触频率,就能增加了解,从而降低偏见。

可以消除偏见的群体接触方式:

1.合作性的相互依赖,具有共同目标;
减少竞争,共同努力;
2.以平等的身份接触

3.接触必须能够增加相互间的熟悉度

4.接触频率高;
接触时间长;
近距离接触;
,增加坦诚的交流,提高亲密程度

5.有制度支持三.重新分类,制作一个上位群体概念,将内群体和外群体重新划分到一个更大、更广泛的群体类别中。

4影响助人行为的情境因素有哪些?

1).旁观者在场::注意、解释、责任分散、当他人也提供帮助时;

2).物理环境:天气的影响人们更愿意在白天而不是夜晚帮助人,城市规模与助人行为负相关;

3).人民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助人行为会下降。

论述题

电影《十二公民列举出该电影中涉及到的社会心理学的现象

答:社会信息与判断、行为和态度、从众、说服、群体影响、攻击行为、冲突和和解、偏见

推荐访问:社会心理学 国开网 国开网社会心理学形考 国开网社会心理学形考 国开社会心理学形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