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过劳死

时间:2022-07-24 11:00:05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不愿过劳死,供大家参考。

不愿过劳死

 

 不愿过劳死, 厘清怎么活

  作者: 张伟俊 时间: 2012 年 02 月 13 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专栏>>总裁教练

 请记住, 生活的意义不仅仅是加快它的速度(圣雄甘地)

 , 还有更多。

  张伟俊为知名领导力专家, 目 前主要为民企董事长和外企总经理提供“一对一贴身服务” , 是中国以“总裁教练” 为专职的“第一人” 。

  真正关爱自己的企业家, 还需要从心理乃至无意识层面对自己施行“再教育” :

 在勒住自己的成就欲的同时, 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与影响动机、 亲和动机有关的领导行为。

 这些年来, 有关“过劳死” 的报道不绝于耳, 听得有点麻木了 。

 然而, 当一个与我“同窗”数年、 情投意合的企业家突然因为过劳而离去的消息传来时, 我还是受到了刺激, 悲痛不已。

 两周前, 我任教练的那个企业家小组, 准备要为小组的一位成员喝“庆功酒” 。

 他是某公司的董事长, 辛苦打拼了 十多年, 企业终于上了市。

 谁料想在小组活动的前一天, 我们的这位同学因为劳累过度, 心肌梗塞, 来不及留下一句话, 就撒手人寰了, 年仅 49 岁。

 再难以接受的现实, 还是得面对。

 与会的十多位企业家, 在垂泪默哀之后, 开始反思、 探讨:如果我们不愿很快追随这位同学的话, 我们究竟应该怎么活下去? 我们这个小组的企业家,无论从创业背景、 企业状况, 还是从敬业程度、 管理风格等各个方面, 都与这位离我们而去的成员有很大的相似性。

 我们究竟应该从他身上吸取怎样的教训?

 生理 《中国企业家》 杂志前几年针对中国企业家阶层做过一次“工作、 健康及快乐调查” 。

 结果显示, 超过 90%的企业家处于不同程度的“过劳” 状态, 健康已被严重透支。

 而所谓“过劳死” , 在医学上被称为“慢性疲劳综合征” , 属于超负荷工作导致的过度劳累所诱发的未老先衰、 突然死亡的生命现象。

 从医学角度看, “过劳死” 与普通的猝死没有显著不同, 但值得注意的特点是其隐蔽性较强, 一般没有明显的预兆。

 据此, 我近来常问我的服务对象:“知道自己将要猝死的人会猝死吗? ” 结论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日本的过劳死预防协会曾经总结过劳死的十大预警信号:

 肥胖, 脱发, 记忆力减退, 注意力不集中, 性能力下降, 小便次数频繁, 心算能力越来越差, 难以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 睡眠

 质量下降, 时常有头疼、 耳鸣、 烦躁等躯体反应等。

 小组会上的粗略统计发现, 同学们身上已经多少有了这些症状; 而且所谓“三高” (血压高、 血脂高、 血糖高)

 在老板群体中似乎已经成为“常态” 。

 有小组成员指出, 中国人的平均寿命现在已经超过了 70 岁, 而这几年因病早逝的数十位企业界知名人士平均年龄才只有 48 岁。

 “我们属于高危人群; ‘过劳死’已经向我们吹起了‘集结号’ ” 的共识, 令老板们幡然猛醒、 “人人自危” 。

 按照惯例, 每次小组聚餐时, 我们都要议论一个与我们大家工作或生活密切相关但又不那么严肃的课题; 而每次的课题, 都是在几个建议中通过当场投票的方式确定的。

 当晚我们选择的议题, 是“个人兴趣爱好” 。

 交流下来, 发现各人兴趣爱好有很大的不同, 其中有收藏字画、 奇石的, 有听音乐、 看话剧的, 更有泡吧、 潜泳、 购物, 甚至“发呆” 的。

 小结发现,个人兴趣爱好能有效减轻工作压力, 改善生活质量。

 然而, 我们给予自己兴趣爱好的时间偏少了, 以至于这些兴趣爱好没有充分发挥其对身 心健康应有的积极作用。

 管理 为什么企业家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 为什么他们的生理疾病如此令人触目惊心? 其实, 在相当程度上, 这与其在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是密切相关的。

 这一代企业家基本上都是白手创业的, “冲杀” 、 “打拼” 、 “竞争” 、 “辛劳” 等特点,似乎成了他们与生俱来的“名片” 。

 他们包揽一切、 承担一切; “掌控” , 是他们最喜欢用的字眼。

 然而, 在牢牢掌控着企业生死存亡的绝对权力的同时, 他们也独自承受着企业发展的所有压力和风险。

 我所熟知的不少企业家, 尽管念了不止一个 EMBA, 还是没有明确地依靠制度、 按照流程从事企业管理的意识。

 所谓“授权” , 也往往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以“标准的” 月度或季度的“公司经营会议” 为例, 根据我的亲眼观察, 自始至终参会、 保持相当注意力的, 往往只有 3 人:

 老板、 记录员和汇报人(自 然, 汇报人是一一轮流担任的)

 , 其余的与会者不是在发短信、 写邮件, 便是在交头接耳开小会, 或打呵欠, 连天做白日梦(脸部表情一目了然)

 。

 我在会后的总体印象往往是:

 公司里只有老板一人决策, 底下全体“执行” 。

 而所谓的“决策流程” 、 “管理体系” 等, 往往都是唬人的把戏。

 一个原定下午 5点结束的高管会议开到晚上 8 点还在继续, 属于家常便饭。

 记得某次有个公司的高管会议, 甚至开到了午夜 12 点还没有结束的兆头。

 当时, 除了我这个“旁观者” 以外, 竟然没有任何人觉得奇怪。

 有意思的是, 老板此时给我发了个短信:

 “张教练, 我们的会议可能会开到很晚, 您不妨先去酒店休息。

 ” 天哪!

 这 12 点还不算晚, 何时为晚? 为了表现我这个“总裁教练” 也是能够与大伙“同甘苦、 共患难” , 我坚持到会议结束才离开会场, 此时时钟已经指着凌晨两点。

 为什么会议非要开到这个时辰? 因为公司里的所有人, 不管职务高低,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只可“点逗号” , 能“划句号” 的只有老板一人。

 老板又是个典型的“掌控狂” (control freak)

 和完美主义者, 这样, 高管会议开到半夜三更, 也就不足为奇了。

 难怪员工戏称该企业家为“夜总会老板” !

 如此, 一个长着三头六臂、 几乎无所不能的企业家, 往往会把企业在管理制度、 流程、 体系及文化上的缺陷都掩盖了。

 但是, 这种“好景” 是注定长不了的。

 日子久了, 不是日益变大的公司与老板的“个性化管理” 产生难以调和的冲突, 便是老板本人心力交瘁, 难以招架,甚至“光荣献身” 。

 心理

 创业初期, “总共只有十几个人, 七八条枪” , 老板事无巨细、 大包大揽, 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是必需的。

 然而, 现在公司年产值都几个亿、 几十个亿甚至上百亿了, 能干的经营管理专业人才也有几十甚至上百了 , 为什么我们的创业老板还是一如既往地亲力亲为? 其实,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许多企业家已经把总经理或 CEO 的席位让了出来, 并明确宣布自己要做“名副其实” 的董事长了, 可是, 又有几个民企的总经理, 在董事长年富力强的今天,体尝过担任企业日常经营管理 “一把手” 的感觉? (这话听起来也许有点费解。

 我的意思是,今天有多少个民企总经理体验过类似万科郁亮和联想杨元庆的那种做总经理的感觉? )难道是命中注定, 做老板就非得老处在“箭在弦上” 的忙碌之中, 就非得整日与紧张、 压力打交道, 而与轻松恬然的状态势不两立?

 医学界的一些研究发现, 那些“工作狂” 们, 似乎对肾上腺素有着特殊的需要。

 他们总是刻意寻求一些具有高难度、 高挑战性的事情来做, 使得自己的肾上腺素能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而过劳死的罪魁祸首, 就是这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是一种压力荷尔蒙, 在紧急情况下才会分泌, 它使人心跳加快、 血压上升。

 然而, 如果这种紧张状态持续数周、 数月 甚至数年,持久的压力会破坏人体自然的生理规律和节奏, 导致老化加速、 器官衰竭, 引发心血管、 血压等方面的疾病, 弱化人体的免疫系统。

 这就像一个经常遭受高压的弹簧, 因过度疲劳而发生不可逆转的永久变形。

 进一步深入深究, 为什么那么多企业家在身体状况已经向其发出警告之后, 还是照样我行我素, 对“肾上腺素” 如此情有独钟, 对“亲力亲为” 那么欲罢不能? 可能的回答也许只有一个:

 内驱力使然!

 我们的企业家是“真心英雄” , 以自己坚强的意志、 坚韧的毅力, “把握着生命里的每一分钟, 全力以赴心中的梦” 。

 在他的企业王国里, 他以为自己支配着所有的人、 一切的事。

 可实际上, 他是被自己以“成就” 为核心的内驱力或曰成就动机绑架了。

 内驱力像价值观念、 性格特征等心理因素一样, 具有影响、 支配人的行为的力量。

 而且, 由于它处在“冰山” 的最底层, 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更为深刻、 更为持久, 同时也更为隐蔽、 更不容易被察觉。

 按照动机心理学权威戴维· 麦克里兰的理论, 人的内驱力或曰社会动机可以分为三类——成就动机、 影响动机和亲和动机, 而创业成功者往往成就动机特别强烈。

 在这一动机的驱使下, 他们争强好胜、 勇挑重担, 自 然创业容易成功。

 但企业规模扩大、 人才开始集聚以后, 他还是一如既往地亲力亲为, 不自己动手就心里不爽, 下属就缺乏了 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的空间, 最后优秀的下属纷纷出走, 留下的都是相对平庸的员工。

 怪不得我们在中国的民营企业里见到的, 往往都是“一头狮子带着一群羊” 的情况!

 毋庸赘言, 羊的战斗力是远不如“虎” 和“狼” 的, 狮子因此要劳累得多。

 可是, 这又能怪谁呢?

 老板们的成就动机, 既是他们开创一番事业的“关键成功因素” , 也是阻碍他们获取更大成功的“隐性失败因素” 。

 正所谓“What got you here,

 won" t get you there” [有所得必有所失, 马歇尔· 戈德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

 语] 。

 看来, 真正关爱自己的企业家,还需要从心理乃至无意识层面对自 己施行“再教育” :

 在勒住自己的成就欲的同时, 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与影响动机、 亲和动机有关的领导行为。

 伦理 我以为, 上述企业家“累死自 己, 闷死别人” (思科中国区前总裁林正刚语)

 的毛病, 还具有伦理学上的意义。

 首先, 企业家的生命仅仅是属于他自己的吗? 不!

 从某种意义上说, 他同时属于他的父母、配偶和子女。

 他因为过劳而中年丧命, 让他的父母“白发送黑发” , 这是何等的残忍? 他给配偶和子女带来的创伤, 又需要多少岁月才能抚平?

 伴随着董事长的“过劳” , 往往是下属应有的决策权力被剥夺, 犯错误亦即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被剥夺, 以及相应的发展机会被剥夺。

 这, 难道是道德的吗? 试想, 要是王石和柳传志不做“甩手掌柜” 而是做“过劳英雄” 的话, 以郁亮为首的万科高管团队和以杨元庆为首的联想高管团队能有今天的能力和面貌吗?

 小组活动结束时, 大家的共识是:

 企业家, 因为有更多的欲望和理想, 也同时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和压力, 我们实际上比普通人要脆弱得多。

 如果我们不愿过劳死, 就应花点时间来厘清自己该怎么活。

 因势利导, 我邀请每位成员给自 己撰写一个“墓志铭” 并相互交流。

 在这儿,我冒昧摘录几段:

 “今生比前生进步了一点, 来生继续做人” ; “一个有追求的人” ; “多一份爱, 我闭上了眼睛还能看到这个世界的精彩” ; “心地善良” 。

 我自己的墓志铭则是:“据说, 一些颇有建树的企业领导人受到过他的影响” 。

 哈佛商学在线观点 早在 1983 年, 美国《时代》 杂志就宣布, 压力是 20 世纪 80 年代的流行病。

 与那个时候相比, 现在的压力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健康促进研究组织(Health Enhancement Research Organization, HERO)

 的研究报告表明, 如果不考虑其他健康问题, 承受压力或精神抑郁人士的保健费用比普通人高出 147%。

 那么, 压力是什么? 一般而言, “压力” 指的是两个同时发生的事件:

 一是外界的刺激, 即紧张性刺激(Stressor)

 ; 另一个是我们对这种刺激的情绪和生理反应(例如恐惧、 焦虑、心跳加快、 血压上升、 呼吸急促、 肌肉紧张等)

 。

 良性的紧张性刺激, 可以激励人们取得胜利(如滑雪、 诗歌比赛)

 。

 然而, 我们所面对的压力大多是消极的、 具有威胁的环境下产生的内在反应。

 这种负面压力日积月累, 会让我们精神抑郁、 筋疲力尽, 甚至危害我们的生命。

 从 1991 年以来, 布鲁斯· 克赖尔等人通过分析来自波音、 英国石油、 思科等 5 万名员工的数据, 对大脑、身体和情绪之间的关系做了深入的研究, 并把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 2004 年 2 月的《哈佛商业评论》 杂志上。

 他们发现, 每当我们感受到压力时, 会无意识地做出或战或逃的反应, 这会进一步引起 1, 400 种连锁的生化反应。

 例如, 所谓的压力激素皮质醇(cortisol)

 会充满我们的自主神经系统。

 科学家已经发现, 皮质醇是引发心脏病和糖尿病的罪魁祸首。

 最糟糕的是, 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下工作的人们, 他们的身体已经适应了在持续压力下生活。

 简而言之, 他们的大脑一直努力与压力模式保持匹配, 结果, 他的血压与皮质醇水平一直高居不下。

 这就是长期处于高度压力状态下的人们更容易产生心脏病的原因。

 为了阻止这种连锁生理反应的发生, 我们需要找到一种随时控制压力的方法。

 克赖尔等人在研究后提出了一种叫做“定格” (freeze-frame)

 的技巧。

 它基于这样一个概念:

 有意识地感知, 就像看电影, 每个时刻都可以看成单独的画面。

 当一个场景对你造成压力时, 可以使用这种技巧将这个画面定格, 并及时地隔离出来, 这样你就可以用一种更超然、 更客观的角度观察它。

 这个过程, 类似于录像机的暂停片刻。

 下面, 我们列举定格技巧的五个步骤:

 第一, 识别与脱离。

 暂停片刻, 让自己暂时摆脱自己的思维和情绪——特别是充满压力的思维和情绪。

 一旦感到有压力的苗头, 就立刻对自己说“停!

 ” 。

 例如, 正当您要结束演示时,电脑突然死机, 你的心头顿时会涌起一股潮水般的焦虑感, 满脑子都是失败的提示:

 “演讲会失败, 我要完了, 我会被炒鱿鱼!

 ” 你可以对自己说“停” , 及时阻断这些信息, 不让自己再想。

 然后, 再将这个字重复两遍:

 停!

 停!

 第二, 用心呼吸。

 将...

推荐访问:不愿过劳死 不愿 过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