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特性分析(完整)

时间:2022-05-31 19:35:03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个人特性分析(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个人特性分析(完整)

个人特性分析3篇

【篇一】个人特性分析

一. 根据数据绘制离心泵特性曲线(如图(2)所示)

目的:掌握离心泵特性曲线的绘制方法,实现离心泵的合理调节。

1.准备工作:

数据资料;
坐标纸;
直尺;
曲线板;
铅笔;
橡皮

2.  操作步骤:

(1)按比例在坐标纸上绘制横、纵坐标,横坐标表示流量;
纵坐标表示扬程H、轴功率N、泵功率η。

    (2)绘制特性Q-H曲线:

      1)将流量和扬程对应的数据点画在坐标纸上

      2)将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

   (3)绘制绘制特性Q-N曲线:

      1)将流量和功率对应的数据点画在坐标纸上

      2)将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

   (4)绘制绘制特性Q-η曲线:

      1)将流量和效率对应的数据点画在坐标纸上

      2)将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

(5)绘制绘制特性Q- NPSHr曲线:

      1)将流量和必需的气蚀余量对应的数据点画在坐标纸上

      2)将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

(6)在曲线图上标注曲线名称:

     Q-H曲线

Q-N曲线

Q-η曲线

Q-NPSHr曲线

(7)在曲线图上标出最佳工况点(效率η最大的点)

(8)完善图名,清洁图面(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9)回收工具,清理现场。

3.注意事项:

(1)坐标末端必须标出箭头

(2)连线必须是平滑曲线,不能是直线。

二.离心泵相关知识的介绍

1.主要部件:

1)包括叶轮和泵轴的旋转部件

2)由泵壳、填料函和轴承组成的静止部件

2.工作原理:

液体随叶轮旋转,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自叶轮中心被甩向外周并获得了能量,使流向叶轮外周的液体的静压强提高,流速增大。液体离开叶轮进入蜗壳,因蜗壳内流道逐渐扩大而使流体速度减慢,液体的部分动能转换成静压能。于是,具有较高压强的液体从泵的排出口进入排出管路,被输送到所需的管路系统。

图(1)离心泵结构示意图

3.主要性能参数

(1)流量(Q):离心泵在单位时间送到管路系统的液体体积,常用单位为L/s或m3/h;

(2) 压头(H) :离心泵对单位重量的液体所能提供的有效能量,其单位为m;

(3) 效率(η) :由原动机提供给泵轴的能量不能全部为液体所获得,通常用效率来反映能量损失;

(4) 轴功率(N):
[指离心泵的泵轴所需的功率,单位为W或kW 。

说明:η反映离心泵能量损失,包括:

容积损失:由于崩的泄漏所造成的损失。一部份已获得能量的高压液体由叶轮出口处通过叶轮与泵壳间的缝隙或从平衡孔漏返回到叶轮入口处的低压区造成的能量损失。

水力损失:进入离心泵的粘性液体产生的摩擦阻力以及在泵的局部处因流速与方向改变引起的环流和冲击而产生的局部阻力。

机械损失:由泵轴与轴承之间、泵轴与填料函之间以及叶轮盖板外表面与液体之间产生的机械摩擦引起的能量损失。

4.特性曲线:

通常,离心泵的特性曲线由制造厂附于泵的样本或说明书中,是指导正确选择和操作离心泵的主要依据。如下图(2)所示:

  图(2)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1)Q-H曲线:

表示泵的流量与压头的关系,是选择和使用泵的主要依据。这种曲线有“陡降” 、“平坦” 、“驼峰”状之分。平坦状曲线反映的特点是:在流量Q变化较大时,扬程H变化不大;
陡降状曲线反映的特点是:扬程变化较大时,流量变化不大;
而驼峰状曲线容易发生不稳定现象。在陡降、平坦、驼峰状曲线的右分支上,随着流量的增加,扬程均降低,反之亦然。

(2)Q-N曲线:

表示泵的流量与轴功率的关系,是合理选择原动机功率和操作启动泵的依据。通常应按所需流量变化范围中的 最大功率再加上一定的安全余量,选择原动机的 功率大小。泵启动应选在耗功最小的工况下进行,以减小启动电流,保护电机。一般离心泵在流量Q=0工况下功率最小,故启动时应关闭排出管路上的调节阀。

(3)Q-η曲线:

表示泵的流量与效率的关系,是检查泵工作经济性的依据。泵应尽可能在高效率区工作,通常效率最低点为额定点,一般该点也是设计工况点。目前,一般取最高效率以下5%~8%范围内所对应的工况为高效工作区。泵在铭牌上所标明的都是最高效率点下的 流量、压头和功率。离心泵产品目录和说明书上还常常注明最高效率区的流量、压头和功率的 范围等。

(4)Q-NPSHr曲线:

   表示泵的流量与必需气蚀余量的关系,是检查泵工作是否发生气蚀的依据。通常是按最大流量下的NPSHr,考虑安全余量及吸入装置的有关参数来确定泵的安装高度。在运行中应注意监控泵吸入口处的真空压力计读数,使其不超过允许的吸上真空度,以尽量防止气蚀。

说明:

1)离心泵的压头H一般是随流量Q的增大而下降,这是离心泵的一个重要特性。

2)离心泵的有效功率是指液体从叶轮获得的实际能量,通常用Ne表示,其可由泵的流量和扬程求得。

3)有效功率与轴功率的比值为离心泵的效率 :

5.影响离心泵性能的因素:

(1)离心泵的转速对特性曲线的影响

比例定律:

注:转速

【篇二】个人特性分析

MOS器件的特性分析

摘要 本次实验以型号为2N7000的NMOS,型号为BS250的PMOS的两款器件为测试条件,使用吉士利仪器测出I—V曲线与C—V曲线,测量出增强型NMOS与增强型PMOS的输出特性曲线,转移特性曲线,栅源电容,栅漏电容。各个测量结果在下文进行一一说明,曲线趋势据符合理论预测。

引言 过去数十年来,MOSFET的尺寸不断地变小。早期的集成电路MOSFET制程里,通道长度约在几个微米的等级。但是到了今日的集成电路制程,这个参数已经缩小了几十倍甚至超过一百倍。2012年初,Intel开始以22纳米的技术来制造新一代的微处理器,实际的元件通道长度可能比这个数字还小一些。至90年代末,MOSFET尺寸不断缩小,让集成电路的效能大大提升,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些技术上的突破和半导体制程的进步有著密不可分的关系。本实验是从MOS器件最基本特性入手,但同时这些性质在实际用途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我们进一步了解MOS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

实验仪器与方法 利用吉士利仪器2602测得的NMOS与PMOS器件的参数及取值范围 。

NMOS器件2N7000和PMOS器件BS250

Vgs:2v-3v Vds:0v-3v

数据处理与讨论

1、NMOS特性曲线

图1、Cgd---Vgd曲线

图2、Cgs---Vgs曲线

栅漏电容-电压与栅源电容-电压关系是一样,因为MOS器件两端是对称的,而在测量时只需测需要的的两端,因此结果一致。

在栅漏对交流短路的情况下,当栅源电压Vgs增加时,沟道内载流子电荷的变化量。

根据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的NMOS电容特性的分析,以及实验所取的频率可知为低频强反型型时的栅压和电容关系与图中所得曲线相符。

图3、输出特性曲线

当,NMOS进入饱和区,此时源漏电流与Vds无关,满足关系式

,W为NMOS沟道宽度,L为沟道长度,为电子迁移率,为阈值电压。跨导为,饱和区的跨导随着Vgs的提高而增大,但由输出特性曲线可以看出在饱和区时,Ids随着Vds的增加有微弱的增加,这是因为有效沟道调制效应造成的结果。当时,向源端移动,即夹断点向源端移动,但夹断点的电压依然为,有效沟道长度减小,导致电阻减小,因此源漏电流才会有所增加,但在长沟道MOS器件并不显著,但在短沟道且比较突出。

时,器件处于线性区,

,当很小时,可以把MOS看成受栅电压控制的电阻,称为通导电阻,输出特性曲线开始一部分可以近似为直线,斜率就是通道电阻的倒数。

                       图4、NMOS的转移特性曲线

因为这次Vds保持3v不变,转移特性曲线近2.5v以后之所以是平的,是因为仪器的限流作用,所以此次有效区域大约在,小于1.5v器件就截止了,这一段区域器件将保持饱和区。

这是刚导通的阶段,斜率为0.00283374,即,

随着Vgs的增加,跨导必然增加,此时的。

              PMOS的输出特性曲线

与NMOS的差别是阈值电压为负,且栅源电压要小于阈值电压才能导通,并且负的越厉害,沟道中的自由移动电荷越多,电流越大。

                  PMOS的转移特性曲线

左边电流不变是因为设备的限流作用导致的,右边的电流为0,是因为截止状态,栅源电压大于阈值电压。

在100hz高频下PMOS的电容随电压增大,趋势如图,基本一致

由PMOS的电容电压特性分析可知,强反型,中反型,耗尽,堆积时的电容特性趋势,从左到右正和上图一样,上图和分析一致

V

结论:

跨导的计算

对于NMOS的阈值电压可从转移特性曲线中求出斜率,我通过origin自带的工具得出跨导,到的范围变动,这都是饱和区的跨导。

沟道迁移率的计算

由于饱和区电流

在转移特性曲线饱和区读一组数据Vgs=2.2v Ids=0.003963A Vt=1.9v代入可得=0.088,知道栅氧化层厚度和宽长比就可以进一步求出迁移率。PMOS同理。

本次试验使我们对NMOS与PMOS器件结构和性质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对测量仪器有了较为熟悉的掌握。

参考文献

Donald A.Neamen《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第三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319—328

刘恩科《半导体物理学》第七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220—223

Razavi《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3,17—23

【篇三】个人特性分析

第五章 特性要因分析图

(Characteristic Diagram)

一.前言

所谓特性要因图就是当一个问题的特性(结果)受到一些要因(原因)的影响时,我们将这些要因加以整理,成为有相互关系且有系统的图形。简言之就是将造成某项结果(特性)的诸多原因(要因),以有系统的方式(图表)来表达结果与原因之间的关系。[某项结果的形成,必定有其原因;设法使用图解法找出这些原因来]这概念是由日本品管大师石川馨博士首先提出的。特性要因图又因为是石川馨博士于1952年所发明,所以又称[石川图]。其主要目的是阐明因果关系,也称[因果图];
又因为它的形状与鱼骨相似,故又常被称呼为[鱼骨图]。

二.特性要因图

1.原因追求型:以列出可能会影响过程(或流程)的相关因子,以便进一步由其中找出主要原因,并以此图形表示结果与原因之间的关系。

2.对策追求型:此类型是将鱼骨图反转成鱼头向左的图形,目的在于追求问题点应该如何防止,目标结果应如何达成的对策。故以特性要因图表示期望效果(特性)与对策(要因)间的关系。

三.如何绘制特性要因图

1.确定特性:在未绘制之前,首先应决定问题或质量的特性是什么?一般来说,特性可以体现为零件规格、帐款回收率、产品不合格率、客户抱怨、设备停机率、报废率等与质量有关或是以和成本有关的人事费、行政费、材料费等。

2.绘制骨架:首先在纸张或其他用具(如白板)右方划一 “□”填上决定的特性,然后自左而右划出一条较粗的干线,并在线的右端与“□”接合处,划一向右的箭头。

图示:

3.大略记载各类原因:确定特性之后,就开始找出可能的原因,然后将各原因用简单的字句,分别记在大骨上的“□”加上箭头分枝,以斜度约60°划向干线,划时应留意较干线稍微细一些。各大要因记载可由4M+1E:人员(Man).机械(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ed)及环境(Environment)等五大类着手寻找。

4.依据大要因, 再分出中要因:细分出中要因的中骨线(同样为60∘划线)应比大骨线细,中要因的选定约3—5个为宜,绘制时应将有因果关系的要因归纳在同一骨线内。

5.运用中要因同样的绘制方式,可将更详细的小要因讨论出来。

6.圈出最重要的原因:造成一个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可以通过收集数据或自由讨论的方式,比较它对特性的影响程度,以 “Ο”或 “□”圈选出来,以作进一步讨论或采取对策。

7.记载所依据的相关内容:当特性要因图绘制完成后,别忘了填上下列内容。

(1)制作目的。

(2)制作日期。

(3)制作者。

(4)参与人员。

四.绘制时应注意的事项

1.特性应注明[为什么][什么]才会容易激发联想。

2.特性的决定不能使用看起来含混不清或抽象的主题。

3.收集多数人的意见,多多益善,可运用脑力激荡原则。运用时应注意下列原则:

(1)意见愈多愈好。

(2)禁止批评他人的构想及意见。

(3)欢迎自由奔放的构想。

(4)可顺着他人的创意及意见,发展自己的创意。

4.层别区分(要因别、机械别、工序别、机种别…)。

5.无因果关系的,不予归类。

6.多加利用过去收集的资料。

7.重点应放在解决问题上,并依结果提出对策,其方法可依5W2H原则执行:

(1)WHY (为何必要)?

(2)WHAT (目的何在)?

(3)WHERE (在何处做)?

(4)WHEN (何时去做)?

(5)WHO (由谁来做)?

(6)HOW (方法如何)?

(7)HOW MUCH (费用多少)?

8.以事实为依据。

9.依据特性别分别制作不同的特性要因图。

五.特性要因图的应用:

特性要因图不止在发掘原因而已,还可据此整理问题,找出最重要的问题点,并依循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特性要因图的用途极广,在管理工程、事务处理上都可使用,其用途可依目的分类:

1.改善分析用;

2.制定标准用;

3.管理用;

4.质量管理方法导入及培训用;

5.配合其他手法活用,更能得到效果,如:查检表、柏拉图等。

六.范例

例1:不正确的绘制方式。

(1)原因应标在箭头尾端,不应在箭头上方或下方。

(正确) ←──××× 错误 或

(2)未将重大要因圈出。

例2:正确的绘制方式。

(1)

制作目的:为什么制程不合格多

日期:1995.07.15

制作者:陈文鹏 / 何石磊

(2)

目的:为何基板焊接不合格率偏高。

制程:制造三课

日期:1995.07.15

制作:吕荣昌.金育仁.石燕参.王振卿.李振声

七、挑选重要影响要因

(1)与会人员应用脑力激荡手法,热烈讨论,依据大要因发掘出中、小要因,列在中骨、小骨线上,再由其中挑选出重要的影响要因,以 “□”记号圈出,以供进一步检讨用。

(2)依据圈选出的5项问题,再深入检讨根本原因以提出相应对策长期改善,并指定专责人员不定期追踪改善成果。如可行可再由5项问题中讨论出影响度最高的1~2项,进行对策型(鱼骨图反转)特性要因图的讨论,提出对策以供执行。

(3)请记住在图完成后,将目的、过程、日期及制作者等项填入图表右下方。

推荐访问:特性 分析 个人特性分析 个人特性分析 个人特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