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读症》阅读答案3篇【通用文档】

时间:2022-12-31 10:15:06 浏览量:

《失读症》阅读答案1  美国费城有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聪明好学。一天,他看报上的天气预报,竟然连一个字也不认识。后经医生诊断,这孩子患了一种叫“失读症”的病。  我们知道,人的大脑皮层有一个语言中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失读症》阅读答案3篇【通用文档】,供大家参考。

《失读症》阅读答案3篇【通用文档】

《失读症》阅读答案1

  美国费城有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聪明好学。一天,他看报上的天气预报,竟然连一个字也不认识。后经医生诊断,这孩子患了一种叫“失读症”的病。

  我们知道,人的大脑皮层有一个语言中枢,是人类语言能力的生理基础,它的作用就是调控人类的语言行为。这个中枢一旦因脑外伤而受损或因脑血管问题而病变,则人的语言、行为功能便出现障碍,常见的有“失语症”。“失读症”是“失语症”的一种。这个美国少年患上这种病是脑外伤造成的。

  传统的看法是,人脑的语言中枢在大脑左半球,按这个观点推论,只要左半球的这个中枢受损,就会发生失语症或失读症,不管他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人。但事实却不全是这样。

  科学家经调查发现,*和日本患失读症的人要比欧美少得多。经过多次实验,科学家发现了一个基本而简单的事实:欧美人使用的是拼音文字,他们记认字音和字义,使用的是大脑左半球,而且仅仅是左半球;但*人、日本人使用汉字,对大脑的利用精细得多,左半球记认字音字义,右半球记认字形(连字义),而且左、右半脑均衡协作。于是,道理就显而易见了。

  更有趣的是,美国科学家对*儿童与美国儿童的阅读能力和某些智商作比较实验,发现*儿童的智商要高得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儿童学的是汉字,因此他们的大脑左、右半球得到了更充分、更均衡的锻炼。

  根据汉字与大脑两半球的这种关系,费城的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首先教这个美国少年学汉字、汉语,接着在一张纸上,上行写英语句子,下行写同样意思的汉语句子,要这位美国少年看着汉字读出英语句子来。结果,这位美国少年毫不费力地把英语句子念了出来。实验初步成功了。

  不过,这个实验有一个问题,即汉文句子只起“唤醒”英文句子的作用,不等于把病治好了。以后的实验表明,这一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因为在不断“唤醒”的作用下,患者能慢慢恢复英语的阅读能力。

  汉语、汉字的学习、使用,可以使人们更充分、更均衡地使用大脑两半球,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已有人提出用学习汉字、汉语的方法提高西方儿童的智能,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想法和研究,我们期待着这些研究成果。

  1.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给“失语症”下一个定义。(不超过4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四段说*和日本患失读症的人比较少,其原因是什么?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下列句子划线词语在文中所指代的内容。

  ⑴它的作用就是调控人类的语言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但事实却不全是这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六段举费城心理学家做的一系列实验,其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失语症是指大脑语言中枢病变(受损)引起的语言功能障碍。(要素齐备,表达通顺。有欠缺酌扣)

  2.左半球记认字音字义,右半球记认字形(连字义),因此他们的大脑左、右半脑均衡协作。(意思符合即可)

  3.⑴人的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

  ⑵只要左半球的这个中枢受损,就会发生失语症或失读症,不管他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人。

  4.为了验证汉字、汉语的学习、使用能使人更充分、均衡地使用大脑两半球,从而治疗失读症。(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失读症》阅读答案2

  ①美国费城有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聪明好学。一天,他看报上的天气预报,竟然连报上的一个字也不认识。后经医生诊断,这个孩子患了一种叫“失读症”的病。

  ②我们知道,人的大脑皮层有一个语言中枢,是人类语言能力的生理基础,它的作用就是调控人类的语言行为。这个中枢一旦因脑外伤受损或因脑血管供血障碍,人的语言行为便出现障碍,常见的有“失语症”。“失读症”是失语症中的一种。这个美国少年患上这种病是脑外伤造成的。

  ③传统的看法是,人脑的语言中枢在大脑左半球,按这个观点推论,只要左半球的这个中枢受损,就会发生失语症或失读症,不管他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人。但事实却不全是这样。

  ④科学家经调查发现,*和日本患失读症的人要比欧美少得多,这是为什么?经过多次实验,发现了一个基本的,却是最简单的事实:*和日本都使用汉字,欧美人使用的是拼音文字,他们记认字音和字义,使用的是大脑左半球,而且仅仅是左半球,但*人、日本人使用汉字,对大脑的利用精细得多,左半球记认字音字义,右半球记认字形(连字义),而且左右两半球均衡协作。这就是*、日本患失读症少的原因。

  ⑤更有趣的是,美国科学家对*儿童和美国儿童的阅读能力和某些智商做比较实验,发现*儿童的智商要高得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儿童学的是汉语,因此他们的大脑左、右半球得到了更充分、更均衡的锻炼。

  ⑥根据汉字与大脑两半球的这种关系,费城的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试验:他们首先教这位美国少年学汉字、汉语,接着在一张纸上,上行写英语句子,下行写同样意思的汉语句子,要这位美国少年看着汉字读出英语句子来,结果,这位美国少年毫不费力地把英语句子念了出来。试验初步成功了。

  ⑦不过,这个实验有一个问题,即汉语句子只起“唤醒”英语句子的作用,不等于把病治好了,根据以后的试验表明,这一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因为在不同“唤醒”的作用下,患者能慢慢恢复英语的阅读能力。

  ⑧汉语、汉字的学习和使用,可以使人们更充分、更均衡地使用大脑两半球,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西方已有人提出运用学习汉语、汉字的方法来提高西方儿童的智能,还有其他一些想法和研究,我们感兴趣地期待着这些研究成果。

  13.关于产生“失读症”原因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的大脑皮层失去调控语言的机能。

  B.人类语言的`生理基础遭受外伤。

  C.人的大脑中的语言中枢神经因脑外伤受损或发生病变。

  D.由于脑血管供血发生障碍,阻止了中枢系统的正常工作。

  1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失去言语(即说话)能力是“失语症”之一的一种语言行为障碍性疾病。

  B.无论何地何人,一旦位于大脑左半球的语言中枢受损,就会出现失语症或失读症。

  C.通过学习汉字、汉语来提高儿童智能,已经成为西方人着手研究的课题。

  D.研究表明,学汉语、汉字的人比学拼音文字的人患“失读症”的要少一些。

  15.第⑥段中“根据汉字与大脑左右两半球的这种关系”中的“这种关系”所指的内容是什

  么?(4分)

  答:

  参考答案:

  13.(3分)C

  14.(3分)D(原文说“*和日本患失读症的人要比欧美少得多”。)

  15.(4分)大脑左半球记认字音字认,右半球记认字形(连字义),左右两半球均衡协作。


《失读症》阅读答案3篇扩展阅读


《失读症》阅读答案3篇(扩展1)

——《压力之下的夜食症》阅读答案3篇

《压力之下的夜食症》阅读答案1

  ①夜深人静,有的人在床上辗转反侧,久久无法入睡,其实他们正想着厨房冰箱里的好吃的,实在难以克制就起床冲向冰箱大吃一顿,等到情绪放松,才能美美地睡上一觉。你会不会经常有这种半夜爬起来吃东西的冲动呢?如果答案是有,甚至是经常如此,那么你可能要警惕了。这种三更半夜难以抑制的进食冲动可能不仅仅是一种习惯,而是一种病态。有研究显示,全球大约有1.5%的人患有这种名为夜食症的心理失调症,但是大多数人对于这种病症却知之甚少,甚至前所未闻。

  ②夜食症主要有两大表现形式:一种是患者经常夜晚食欲旺盛,体重逐渐增加,觉得沮丧而又无助;另一种是患者熟睡后又醒来吃东西,自己却浑然不知。经人发现或看到食物减少后,才知道自己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

  ③为什么会得夜食症呢?精神压力是夜食症的诱因。

  ④夜食症在精神疾病中是一种比较普通的失调症。斯坦科德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大多数夜食症患者往往感到精神压力大,而且睡眠质量不高,经常一个晚上醒来3~4次。每次醒来,患者往往会直奔厨房去找零食吃。对于患者来说,这种进食的欲望是无法抑制的。

  ⑤斯坦科德认为,夜食症患者其实患上了3种失调症:饮食失调症、睡眠失调症和情绪失调症。午夜时分,他们的情绪越是焦虑和抑郁,食量就越会增加。斯坦科德相信,患者在潜意识中想要通过进食来调整情绪、减轻压力和帮助睡眠。这说明夜间进食可能是人体自我医治情绪问题和释放压力的一种无意识行为。研究人员发现患者经常选择一些高碳水化合物的食品,碳水化合物能够刺激复合胺的分泌。复合胺是人体内一种能够舒缓神经系统、促进睡眠的化学物质。

  ⑥夜食症患者在白天所吸收的热量要比正常人少。他们往往不吃早餐,但是在晚上大约9点之后直至翌日清晨的时间里,他们所吸收的热量至少是一天总量的四分之一,有时候甚至达到一半的水*。因此,患者当中很多人都有超重的现象。

  ⑦最近,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徐璎领衔的生物钟研究团队发现,当一种名为PER1的基因发生突变时,可能会导致夜食症。人类作为最高级的哺乳类动物,有3个PER的基因,分别是PER1、PER2和PER3,它们各自精准地控制着人体的不同功能。PER1控制吃饭,PER2控制睡眠。在正常情况下,PER1和PER2是保持同步的,以保持睡眠和饮食周期的均衡。但是如果其中一个基因发生突变,使得机体的各种生物钟不能步调一致,就会出现夜晚该睡觉却又想吃饭的症状。

  ⑧患上了夜食症也不必恐慌,它是有药可医的。

  ⑨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一些抗抑郁药物对于70%的夜食症患者很有帮助。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托吡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夜食症的药物。另外,有科学研究显示,夜食症患者体内两种与睡眠和胃口有关的激素--褪黑素和瘦素的含量较低。与此同时,与精神压力有关的激素皮质醇的分泌则较高。这意味着患者可以通过服用褪黑素和瘦素来促进睡眠和减少饥饿感。

  (选自《百科知识》)

《压力之下的夜食症》阅读答案2

  1、阅读全文,在下面空格内填出相应的说明内容。(2分)

  夜食症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食症的治疗

  2、第③段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2分)

  3、文中第⑨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失读症》阅读答案3篇(扩展2)

——压力之下的夜食症阅读答案3篇

压力之下的夜食症阅读答案1

  压力之下的夜食症 项捷

  ①夜深人静, 有的人在床上辗转反侧,久久无法入睡,其实他们正想着厨房冰箱里的好吃的,实在难以克制就起床冲向冰箱大吃一顿,等到情绪放松,才能美美地睡上一觉。你会不会经常有这种半夜爬起来吃东西的冲动呢?如果答案是有,甚至是经常如此,那么你可能要警惕了。这种三 更半夜难以抑制的进食冲动可能不仅仅是一种习惯,而是一种病态。有研究显示,全球大约有1.5%的人患有这种名为夜食症的心理失调症,但是大多数人对于这种病症却知之甚少,甚至前所未闻。

  ②夜食症主要有两大表现形式:一种是患者经常夜晚食欲旺盛,体重逐渐增加,觉得沮丧而又无助;另一种是患者熟睡后又醒来吃东西,自己却浑然不知。经人发现或看到食物减少后,才知道自己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

  ③为什么会得夜食症呢?精神压力是夜食症的诱因。

  ④夜食症在精神疾病中是一种比较普通的失调症。斯坦科德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大多数夜食症患者往往感到精神压力大,而且睡眠质量不高,经常一个晚上醒来3~4次。每次醒来,患者往往会直奔厨房去找零食吃。对于患者来说,这种进食的欲望是无法抑制的。

  ⑤斯坦科德认为, 夜食症患者其实患上了3种失调症:饮食失调症、睡眠失调症和情绪失调症。午夜时分,他们的情绪越是焦虑和抑郁,食量就越会增加。斯坦科德相信,患者在潜意识中想要通过进食来调整情绪、减轻压力和帮助睡眠。这说明夜间进食可能是人体自我医治情绪问题和释放压力的一种无意识行为。研究人员发现患者经常选择一些高碳水化合物的食品,碳水化合物能够刺激复合胺的分泌。复合胺是人体内一种能够舒缓神经系统、促进睡眠的化学物质。

  ⑥夜食症患者在白天所吸收的热量要比正常人少。他们往往不吃早餐,但是在晚上大约9点之后直至翌日清晨的时间里,他们所吸收的热量至少是一天总量的四分之一,有时候甚至达到一半的水*。因此,患者当中很多人都有超重的现象。

  ⑦最近,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徐璎领衔的生物钟研究团队发现,当一种名为PER1的基因发生突变时,可能会导致夜食症。人类作为最高级的哺乳类动物,有3个PER的基因,分别是PER1、PER2和PER3,它们各自精准地控制着人体的不同功能。PER1控制吃饭,PER2控制睡眠。在正常情况下,PER1和PER2是保持同步的,以保持睡眠和饮食周期的均衡。但是如果其中一个基因发生突变,使得机体的各种生物钟不能步调一致,就会出现夜晚该睡觉却又想吃饭的症状。

  ⑧患上了夜食症也不必恐慌,它是有药可医的。

  研究表明,托吡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夜食症的药物。另外,有科学研究显示,夜食症患者体内两种与睡眠和胃口有关的激素--褪黑素和瘦素的含量较低。与此同时,与精神压力有关的激素皮质醇的分泌则较高。这意味着患者可以通过服用褪黑素和瘦素来促进睡眠和减少饥饿感。

  (选自《百科知识》)

  15.阅读全文,在下面空格内填出相应的说明内容。(2分)

  夜食症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食症的治疗

  16.第③段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第⑨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参考答案:

  15. 夜食症的表现形式 夜食症的诱因

  16. 这句话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设问句引出下文对夜食症诱因的解说,同时还可引起读者思考,激发阅读兴趣。

  17.列数字 “70%”这一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大部分夜食症患者有药可医,患上了夜食症也不必惊慌。


《失读症》阅读答案3篇(扩展3)

——抑郁症心理测试题目及答案

抑郁症心理测试题目及答案1

  抑郁症测试题使用技巧:建议您选择一处安静、不易受打扰的环境,回想近两周的情绪状态,然后对下列每题符合您情绪的项目上打分:没有0,轻度1,中度2,严重3。

  1、你是否感到食欲不振?或情不自禁地暴饮暴食?

  2、你是否患有失眠 症?或整天感到体力不支,昏昏欲睡?

  3、你是否丧失了对性的兴趣?

  4、你是否经常担心自己的健康?

  5、你是否认为生存没有价值,或生不如死?


  

  6、你是否一直感到伤心或悲哀?

  7、你是否感到前景渺茫?

  8、你是否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或自以为是一个失败者?

  9、你是否觉得力不从心或自叹比不上别人?

  10、你是否对任何事都自责?

  11、你是否在做决定时犹豫不决?

  12、这段时间你是否一直处于愤怒和不满状态?

  13、你对事业、家庭、爱好或朋友是否丧失了兴趣?

  14、你是否感到一蹶不振,做事情毫无动力?

  15、你是否以为自己已衰老或失去魅力?

  抑郁症心理测试题评分标准:

  0~4分:没有抑郁

  5~10分:偶尔有抑郁情绪

  11~20分:有轻度抑郁症

  21~30分:有中度抑郁症

  31~45分:有严重抑郁症并需要立即治疗

  这个抑郁症测试题,只作为大家的参考,如果自己感觉有抑郁症的倾向,建议还是去正规的医院检查一下。

  如何预防抑郁症的发生

  1、运动疗法

  有空的时候多出去运动运动,多晒晒阳光,不要总闷在家里,多晒阳光可以让心情变的舒畅,运动还可以增强新陈代谢,缓解压力,让精神更充沛。

  2、避免晚睡

  很多人喜欢睡前在被窝玩手机,这样对身体是非常不好的,严重影响视力下降,导致情绪不稳定,情绪一旦出现问题,就会造成失眠多梦,增加患上抑郁症的概率。

  3、不要过于计较

  很多人可能遇到问题会特别计较,自己跟自己较劲,或者跟别人生气,其实很多事情,计较了也没用,想办法解决就好,人生其实很简单,不要想太多。


《失读症》阅读答案3篇(扩展4)

——《夹竹桃》阅读答案3篇

《夹竹桃》阅读答案1

  夹竹桃

  季羡林

  ①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来说,她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②不知道由于什么缘故,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我故乡的那个城市里,几乎家家都种上几盆夹竹桃,而且都摆在大门内影壁墙下,正对着大门口。客人一走进大门,扑鼻的是一阵幽香,入目的是绿蜡似的叶子和红霞或白雪似的花朵,立刻就感觉到仿佛走进自己的家门口,大有宾至如归之感了。

  ③我们家大门内也有两盆,一盆是红色的,一盆是白色的。我小的时候,天天都要从这下面走出走进。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顾而乐之,小小的心灵里觉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④只有一墙之隔,转过影壁,就是院子。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更是满院葳蕤。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报告花事的结束。总之,一年三季,花开花落,没有间歇;情景虽美,变化亦多。

  ⑤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弄姿,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吗?

  ⑥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有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⑦好多好多年,我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面走出走进。最初我的个儿矮,必须仰头才能看到花朵。后来,我逐渐长高了,夹竹桃在我眼中也就逐渐矮了起来。等到我眼睛*视就可以看到花的时候,我离开了家。

  ⑧我离开了家,过了许多年,走过许多地方。我曾在不同的地方看到过夹竹桃,但是都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⑨两年前,我访问了缅甸。在仰光开过几天会以后,缅甸的许多朋友们热情地陪我们到缅甸北部古都蒲甘去游览。这地方以佛塔著名,有“万塔之城”的称号。据说,当年确有万塔。到了今天,数目虽然没有那样多了,但是,纵目四望,嶙嶙峋峋,群塔簇天,一个个从地里涌出,宛如阳朔群山,又像是云南的石林,用“雨后春笋”这一句老话,差堪比拟。虽然花草树木都还是绿的,但是时令究竟是冬天了,一片萧瑟荒寒气象。

  ⑩然而就在这地方,在我们住的大楼前,我却意外地发现了老朋友夹竹桃。一株株都跟一层楼差不多高,以至我最初竟没有认出它们来。花色比国内的要多,除了红色的和白色的以外,记得还有黄色的。叶子比我以前看到的更绿得像绿蜡,花朵开在高高的枝头,更像片片的红霞、团团的白雪、朵朵的黄云。苍郁繁茂,浓翠逼人,同荒寒的古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⑾我每天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走出走进。晚上同缅甸朋友们在楼上凭栏闲眺,畅谈各种各样的问题,谈蒲甘的历史,谈中缅文化的交流,谈中缅两国人民的胞波(兄弟)的友谊。在这时候,远处的古塔渐渐隐入暮霭中,近处的几个古塔上却给电灯照得通明,望之如灵山幻境。我伸手到栏外,就可以抓到夹竹桃的顶枝。花香也一阵一阵地从下面飘上楼来,仿佛把中缅友谊熏得更加芬芳。

  ⑿就这样,在对于夹竹桃的婉美动人的回忆里,又涂上了一层绚烂夺目的中缅人民友谊的色彩。我从此更爱夹竹桃。

  (1962年10月17日)

  1、 从语言表达的角度来看,如果将第2自然段第一句中“一盆是红色的”和“一盆是白色的”的前后位置调换一下有什么不好?

  2、第3自然段写庭院中各种花卉却只字未提夹竹桃,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3、第4自然段中的第一句话里运用的修辞手法主要又哪两种?

  4、找出第4自然段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一个句子。

  5、文中作者对夹竹桃的感情变化过程的特点是怎样的?(答案不超过10字)

  6、本文写夹竹桃详略得当,文章详写了哪两个地方的夹竹桃?找出一处属于略写另外一些地方的夹竹桃的句子。这样处理详略的用意是什么?

  7、作者在文章开头写道“但是,对我来说,她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联系全文来看,作者这样说的理由主要有哪些?

  1.作者爱夹竹桃,是因为它有很多“妙处”,结合全文概括这些“妙处”。

  2.具体分析文章第⑤段划线句语言运用的特点。

  3.文章多处使用了衬托的手法,找出一处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4.古人多从人格品性的角度来写夹竹桃,如沈与求的“摇摇儿女花,挺挺君子操”;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写夹竹桃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

  1.①让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②有趣。③有韧性。④引起童年的幻想。⑤见证了“我”的成长。⑥见证中缅人民友谊。

  2.句式整齐,使语言具有整饬之美:“嘟噜”一词的使用,具象而传神地写出花的繁盛和生命力,口语的使用;使文章语言风趣多变。

  3.第一处:以院内诸花衬托夹竹桃。院内诸花虽美不胜收,却开开落落,衬托夹竹桃从春到秋,长开不败的韧性。

  第二处:以他乡的夹竹桃衬托家乡的夹竹桃,表达自己对家乡夹竹桃(或“家乡”)的留恋。

  第三处:以蒲甘古城的荒寒衬托夹竹桃旺盛的生命力,赞美中缅人民的友谊。

  4.作者的角度与古人不同,作者对夹竹桃的书写是从自己的独特生活经验——对夹竹桃的想象、幻想、记忆以及对这生活经验的思考的角度写,这样写,取材“真实的身边琐事”,有真情实感,能打动读者,“真正拨动千千万万*常人的心弦”。

《夹竹桃》阅读答案2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无不奉陪。这一点軔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1、解释词语。

  衰败:

  迎风吐艳:

  无不奉陪:

  2、根据课文内容将选段补充完整。

  3、将最后一句反冋句改成陈述句。

  4、“悄悄”“无不奉陪”分别表现了夹竹桃怎样的品性?

  5、如果将“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改为“一朵花开了,又败了,一嘟噜花长了,又黄了”是否可以?为什么?

  参考答案:

  1、衰退和败落。迎着风开出花朵。不论什么时间,不论什么地点都奉陪的意思。

  2、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

  4、夹竹桃默默无闻地开放,从不停止开放的脚步,它的韧性就是这样的可贵。

  5、不可以。先写开、长,再写败、黄,不能突出夹竹桃的韧性。先写黄了、败了,再写开、长,才能表现夹竹桃花开一茬又一茬,生机勃勃、生生不息,突出其“韧性”。

《夹竹桃》阅读答案3

  夹竹桃(片段)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cān cēn)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chóng zhòng)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1、用“√”给【】里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写出作者在月光下看夹竹桃的影子幻想的三幅画面。

  ⑴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分别选第二个,第一个。

  2、地图荇藻墨竹

  3、月光下的夹竹桃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


《失读症》阅读答案3篇(扩展5)

——晨阅读答案3篇

晨阅读答案1

  ①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顺了石柱攀缘到三层楼上来的老藤树比来时茂盛多了,有些柔韧的枝蔓伸展开来,带着绿叶,向人轻拂,似在表达它的欣快之感。在露珠晶莹的树叶丛中,一只小蝉用稚哑的嗓门,轻轻嘶叫。愈来愈明亮的阳光却显示:将要来临的又是十分炎热的一天。但,不论回头将怎样火热,甚或会从燠(yù)热之中来一阵风掣电闪,现在这早晨却如此清新、宁静。

  ②如若仔细地分析一下,这清晨之可爱究竟在何处呢?是这清凉,是这朝露,是这潮湿泥土的芬芳,是这云霞烂漫的宁静。是的,我想是这一切。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新的起点。在一个人的生活之中,不知要经历多少曲折复杂的道路——他焦灼,困难,轻松,欢乐。而千千万万早晨之中的每一个早晨,当它到来的时候,都使你感到是第一次和它接触一样新鲜。它永远那样清新澄碧,而又永远那样鼓舞人意。人们在日常谈论中,常常用“朝气”与“暮气”这两个极端相反的字眼,评判一人一事,来说明那是生气勃勃的,还是气息奄奄的。这个“朝气”就是从永远给人清新之感的早晨发展而来的。朝气——使人想到:精力充沛,双眸明亮,两颊鲜红,向新的未来迈开脚步。也许这未来之中充满莫可测的事变,而那早晨总还是那样令人欣喜,令人振奋,以无限情意督促人们起步。

  ③今天早晨就是这样可爱,我望着它就像第一次看到早晨。那几片朝云,给阳光照得像嫩红的玫瑰花瓣一样轻柔、绰约、缥缈、悠然。病中,我常常感觉到:愈是在困苦的时候,愈觉得清晨之可贵。因为我们送走了一天,而又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这一天的逝去与一天的来临,便标志着人生又迈出了新的一步。我现在浸沉于晨光的快感之中,我思索着,这个清晨像什么?很像早霞中升起来的一片白帆,也就是每一个早晨都在我们生活的航道上升起的白帆。它是那样洁白,它是那样漂亮,但它标志着永远向前,而且标志着坚定不移的方向。

  ④在我沉思默想时,不知不觉的,那一片片的云由红色而变得发白发亮,像给强烈光线照得透明的、轻柔的羊毛卷一样,它们朝着蓝天远处冉冉飞去,就如同白帆朝远天航去一样。

  ⑤突然,一切一切,偌大的天空和地面都变得出奇的宁静,蝉声没了,人声没了,那赫然闪耀的宇宙中充满一种庄严肃穆之感。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

  1.填空。

  第①段依次描写_________________ 、老藤树柔韧的枝蔓、沾满露珠的藤树的绿叶、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表现了早晨的“清新、宁静”。

  2.把清晨比作“新的起点”“生活的航道上升起的白帆”有什么含义?

  答:

  3.第③和第④段,用“玫瑰花瓣”、“羊毛卷”作比喻,描述了朝云怎样的变化?

  答:

  4.文末为什么说“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请结合上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

  5.这篇文章只单纯描写清晨的景物吗?请结合本文写法上的特点举例分析。

  答:

  参考答案:

  1.淡淡的朝阳 轻轻嘶叫的小蝉

  2.①鼓舞人意,促人起步;②启发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朝着坚定不移的方向前进。 (意思对即可)

  3.描述了随着阳光的逐渐加强,朝云由嫩红而渐渐变得发白发亮的过程。 (有“朝云由嫩红变得发白发亮的过程”的意思即可)

  4.①新的一天生活开始了;②人生的奋斗开始了;③由对清晨景物的描写联想到新的生活的开始,表达

  了作者渴望投入新生活的激情。(意思对即可)

  5.这篇文章不只是描写清晨的景物,同时还融入了作者对人生和生活的思考与认识。文章运用了借景抒

  情手法,在对清晨景色进行细致描写的同时赋予清晨“以人生新的一步”的深刻寓意,抒发了作者热

  爱新生活的激情。

晨阅读答案2

  春晨 庞井君 ① 春晨似乎是一个梦.② 淅淅沥沥的细雨下了一夜.天刚亮,叽叽喳喳的小麻雀便把我叫醒.推开窗子,一股湿润的空气迎面扑来,连同泥土的芬芳和花草的香气一起钻进鼻孔.③ 寻着_百度作业帮

  春晨 庞井君 ① 春晨似乎是一个梦.② 淅淅沥沥的细雨下了一夜.天刚亮,叽叽喳喳的小麻雀便把我叫醒.推开窗子,一股湿润的空气迎面扑来,连同泥土的芬芳和花草的香气一起钻进鼻孔.③ 寻着

  春晨 庞井君

  ① 春晨似乎是一个梦.

  ② 淅淅沥沥的细雨下了一夜.天刚亮,叽叽喳喳的小麻雀便把我叫醒.推开窗子,一股湿润的空气迎面扑来,连同泥土的芬芳和花草的香气一起钻进鼻孔.

  ③ 寻着春的脚印,我出了门.脚下踏着的是一条夹杂着石子的黄土小路,有些发粘.路的两旁铺满了刚长出不久的嫩绿小草,零星的小花散落其间,仿佛是嫩草眨着的眼睛.门前是一条活蹦乱跳的小溪,水底是一片被不停地梳理着的水草和一些叫不上名字的藻类.溪水顺着石头的缝隙往下流,像无数细碎的白玉在石头和水草间跳动着,飞溅着.

  ④ 小溪流到*坦的地方,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水潭.潭中寸许小鱼,历历可数.忽听“咚、咚”两声打破了小潭的幽静,原来是两只被惊醒的青蛙跳到潭中去了,悠悠地游到那一头,只看见像露珠一样圆溜溜的眼睛愣愣地盯着对岸.小溪的*长满了柳树,又高又齐,像两条碧绿的堤坝将溪水夹在中间;又像是春的绿裙子,掩映装扮着小溪.枝叶紧紧挨着,细密密的,晨风习习吹来,一起有节奏地摇曳摆动.几只白色的水鸟站在树尖上,唱起了婉转悠扬的歌儿,像是在向我宣告,是它们第一个迎来了这清新明丽的春晨.待我走近时,它们却又高高地飞走了.于是,心底冒出了宋人戴复古《江村晚眺》中的一句诗:“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⑤ 沿着小潭向上走,进了一个小山坳.坳中桃花始开,一片绯红.这情景令我心中的感觉愈发殊异.于是,又有昨夜刚读过的《红楼梦》中描写白海棠的一些诗句杂乱地涌了出来:什么“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什么“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云云.虽然写的是海棠,但拿来描写眼前的桃花也还算贴切.然而,我还是描绘不出它那花间带露、粉面含羞的真实意蕴.无奈我只好想了一个偷懒的办法:把眼前这一片桃花想象成春的笑脸,将春的一切新、一切纯、一切美全赋予她,全集中到它身上.可是,等我爬到山顶,向远处眺望,我惊诧了,那奔来眼底的群山到处都开满了一望无际的山杏花.这花的海洋将一切的一切都消融在里面了.它们是春的什么呢?是春的精神,春的气势,还是春的灵魂?

  ⑥ “驾!”一声吆喝把我从沉思中惊醒.原来,农民已在不远处的梯田上耕作了.接着又有一缕歌声和笑语声从山谷中传出,清凉凉的,像杏花的露珠飞进心田,那是晨起进山采药的姑娘们回来了.

  ⑦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来了,晨来了,人的生命也迎来了一个新的起点.这样默默地想着,不知不觉一轮红日早已把我溶进朝霞之中了.

  1.本文作者“寻着春的脚印”按照方位顺序,着重写了小溪、 、 、 四处的晨景.

  2.第④段中作者通过对哪些具体事物的描写来表现“春晨”的特点?

  3.第⑤段中作者引用《红楼梦》中的诗句作用是什么?

  4.第⑤段“它们是春的什么?是春的精神,春的气势,还是春的灵魂?”一句中,它们指什么?

  5.第⑥段中“‘驾!’一声吆喝把我从沉思中惊醒.原来,农民已在不远处的梯田上耕作了”与朱自清的《春》中的 一句表现了相同的内容.它在文中的作用是: 晴儿nvCD2 20xx-11-30

  1.着重写了小溪、小水潭、小山坳、山顶四处的晨景.

  2.通过小鱼、水潭、青蛙、柳树、水鸟

  3.丰富文章内容,增添文学色彩,富有情趣

  4.指一望无际的山杏花

  5.地理还有工作的农民 作用:珍惜时间,努力工作,点明主旨

  春: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生命勃发

  晨:清爽、朝阳、绿色、鸟语、欢欣、愉悦

  遐想,你可以联想到运动、进取、奋斗、拼搏的快感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燕子不归春事晚... 绿卡634364 20xx-11-30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5.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司空曙《江村即事》)

  6.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李频《湖口送友人》)

  7.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四月南风大发黄,枣花未落荫桐长.(李颀《送陈章甫》)

  10.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寓意》)

  11.五月临*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道潜《临*道中》)

  1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3.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4.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姜白石《除夜自石归湖苕溪》)

  15.满地芦花和我老,归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金陵驿》)

  16,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1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0,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2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

  23.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元稹《行宫》)

  24.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25.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杜牧《及第后寄长安故人》)

  1.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2.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

  3.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4.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5.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8.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10.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11.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2.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王冕《墨梅》)

  13.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杜甫《绝句》)

  14.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蜂》)

  15.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16.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唐)李峤(qiáo)

  17.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18.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19.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20.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21.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高鼎《画》)

  22.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23.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24.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5.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翃《《寒 食》》)

  26.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

  27.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邵雍《一去二三里》)

  28.桃花潭水三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29.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30.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温庭筠《商山早行》)

  31.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32.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

  33.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4.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百花中。

  (郑思肖《寒菊》)

  35.惟见林花落,

  莺啼送客闻。

  (李白《别房太尉墓》)

  1.着重写了小溪、小水潭、小山坳、山顶四处的晨景。

  2.通过小鱼、水潭、青蛙、柳树、水鸟来表现“春晨”的特点。

  3.丰富文章内容,增添文学色彩,富有情趣

  4.指一望无际的山杏花

  5.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 作用:珍惜时间,努力工作,点明主旨... 快乐猴子一代 20xx-11-30

  1.着重写了小溪、小水潭、小山坳、山顶四处的晨景。

  2.通过小鱼、水潭、青蛙、柳树、水鸟来表现“春晨”的特点。

  3.丰富文章内容,增添文学色彩,富有情趣

  4.指一望无际的山杏花

  5.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 作用:珍惜时间,努力工作,点明主旨

  1.着重写了小溪、小水潭、小山坳、山顶四处的晨景。

  2.通过小鱼、水潭、青蛙、柳树、水鸟

  3.丰富文章内容,增添文学色彩,富有情趣

  4.指一望无际的山杏花

  5.地理还有工作的农民 作用:珍惜时间,努力工作,点明主旨

晨阅读答案3

  晨

  刘白羽

  ①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顺了石柱攀缘到三层楼上来的老藤树比来时茂盛多了,有些柔韧的枝蔓伸展开来,带着绿叶,向人轻拂,似在表达它的欣快之感。在露珠晶莹的树叶丛中,一只小蝉用稚哑的嗓门,轻轻嘶叫。愈来愈明亮的阳光却显示:将要来临的又是十分炎热的一天。但,不论回头将怎样火热,甚或会从燠(yu)热之中来一阵风掣电闪,现在这早晨却如此清新、宁静。

  ②如若仔细地分析一下,这清晨之可爱究竟在何处呢?是这清凉,是这朝露,是这潮湿泥土的芬芳,是这云霞

  烂漫的宁静。是的,我想是这一切。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新的起点。在一个人的生活之中,不知要经历多少曲新复杂的道路——他焦灼,困难,轻松,欢乐。而千千万万早晨之中的每一个早晨,当它到来的时候,都使你感到建第一次和它接触一样新鲜。它永远那样清新澄碧,而又永远那样鼓舞人意。人们在日常谈论中,常常用“朝气”与“暮气”这两个极端相反的字眼,评判一人一事,来说明那是生气勃勃的,还是气息奄奄的。这个“朝气”就是从永远给人清新之感的早晨发展而来的。朝气——使人想到:精力充沛,双眸明亮,两颊鲜红,向新的未来迈开脚步。也许这未来之中充满莫可测的事变,而那早晨总还是那样令人欣喜,令人振奋,以无限情意督促人们起步。

  ③今天早晨就是这样可爱,我望着它就像第一次看到早晨。那几片朝云,给阳光照得像嫩红的玫瑰花瓣一样轻柔、绰约、缥缈、悠然。病中,我常常感觉到:愈是在困苦的时候,愈觉得清晨之可贵。因为我们送走了芙,而又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这一天的逝去与一天的来临,便标志着人生又迈出了新的一步。我现在浸沉于晨光的快感之中,我思索着,这个清晨像什么?很像早霞中升起来的一片白帆,也就是每一个早晨都在我们生活的航道上升起的白帆。它是那样洁白,它是那样漂亮,但它标志着永远向前,而且标志着坚定不移的方向。

  ④在我沉思默想时,不知不觉的,那一片片的云由红色而变得发白发亮,像给强烈光线照得透明的、轻柔的羊毛卷一样,它们朝着蓝天远处冉冉飞去,就如同白帆朝远天航去一样。

  ⑤突然,一切一切,偌大的天空和地面都变得出奇的宁静,蝉声没了,人声没了,那赫然闪耀的宇宙中充满一种庄严肃穆之感。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

  第①段依次描写 、沾满露珠的藤树的绿叶、 等景物,表现了早晨的“清新、宁静”。

  5.第②段和第③段,把清晨比作“新的起点”、“生活的航道上升起的白帆”有什么含义? (4分)

  6.第③段和第④段,先后用“玫瑰花瓣”、“羊毛卷”作比喻,描述了朝云怎样的变化? (4分)

  7.文末为什么说“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请结合上文,谈谈你的理解。 (6分)

  8.你认为这篇文章只是描写清晨的景物吗?请谈谈你的认识。 (4分)

  4.(4分)淡淡的朝阳 轻轻嘶叫的小蝉 (每空2分)

  5.(4分)①鼓舞人意,促人起步;②启发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朝着坚定不移的方向前进。

  (各占2分。意思对即司得分)

  6.(4分)描述了随着阳光的逐渐加强,朝云由嫩红而渐渐变得发白发亮的过程。

  (有“朝云由嫩红变得发白发亮的过程”的意思可得3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7.(6分)①新的一天生活开始了;②人生的奋斗开始了;③由对清晨景物的描写联想到新的生活的开始,表达了作者渴望投入新生活的赦情。

  (答到两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8.(4分)这篇文章不只是描写清晨的景物,同时还融入了作者对人生和生活的思考与认识。

  (意思对即可得分)


《失读症》阅读答案3篇(扩展6)

——榆树阅读答案3篇

榆树阅读答案1

  我记事起,老家 门外就有棵大榆树,足足有三层房那么高。虽然农村的树木一般没人用心修剪,但它的树形却正像一把巨大的雨伞,撑出好大一片荫凉。除去特别寒冷的冬日,大部分日子,我常在树下玩耍,在树下读书。村子里有许多榆树,但是长得这么高大、这么漂亮,以它为先。

  我家院子在村口,每次从村子外面回来,没看到老家的房子,先看到大榆树。虽然它不像迎客松那样伸着臂膀,但它让我知道到家了。春天,一串一串的榆钱迎风摇曳,那嫩黄嫩黄的颜色,让人看上去觉得心里酥酥的痒痒的,半个村子的人都来采榆钱。我家门外的空地和大榆树归一位堂兄家所有。堂兄和我关系极好,每年春天都让我第一个上树采榆钱。

  榆树的生命力强。头一年随风飘落的榆钱,第二年就会生根发芽,长出嫩绿的小树苗。不用刻意去呵护它、浇灌它,只要没人去践踏它、铲掉它,它就能长成一棵大树。门外这棵大榆树到底是有人栽种的,还是飘落的榆钱自己长出来的,始终没有人说得清。

  农民把榆树叫作救灾树。它的榆钱可以吃,至今仍然是家乡做蒸菜的传统食材。它的叶也可以吃,洗净之后掺到玉米面、高梁面中,再稍微放一点儿盐,不论蒸窝窝还是贴饼子,都让人从寻常粗粮中吃出诱人的滋味。它的树皮更是珍贵,晾干之后,在碾子上轧成面,极富黏性。榆树皮是可以拿到集市上换钱的。

  母亲出身贫寒,特别善于烹调野菜。榆钱、榆叶这种野菜是家家户户都吃的,不必说了。有些别人家不吃的,比如柳树的嫩叶,也被母亲捋回家来,用开水焯过之后,再用凉水浸泡三天,拧干水分做凉拌菜吃。我们不仅吃过,还"喝"过野菜。端午节那天,母亲会去采一种叫作茶棵子的野菜,把它的嫩叶洗净晾干之后,用来泡水喝,那便是我们小时候喝过的"茶叶"。*原不比山区,没有太多野生果树,杜梨是极少可以吃的野果子。没有熟透的时候又酸又涩,很少有人吃。等到熟透了,又早被鸟儿啄光了。母亲趁果实不熟的时候摘回来,用棉被捂上,捂到不再酸涩,拿出来分给我们吃。那毕竟是少见的水果。

  然而,我们发现母亲从来不到门外的大榆树上去采榆钱。我们采回来之后,母亲会精心地为我们做了吃,但她自己从来不去采。有时候发现她甚至捧着榆钱悄悄落泪。我们曾经以为是生活的艰辛让母亲伤感,可为什么她不回避到别的树上去采树叶、采野果呢?长大之后才知道我四舅的命运竟然与这棵榆树密切相关。母亲告诉我,在她的五个哥哥当中,四舅最是英俊,也最疼爱母亲。1943 年四舅十九岁,母亲八岁。那年河北*原大早,家中断粮。四舅上树采榆钱,母亲在下面看着。突然,四舅一不小心,从高高的树权上摔了下来,摔成重伤。母亲吓得哇哇大哭,却手足无措。人们听到母亲的哭声赶来救助。四舅的命保住了,但是不能干重活了,于是到安徽毫州投奔叔叔学做生意,谁知这一去再也没有回来。母亲说她一闭眼就能看到姥姥家屋后那棵大榆树,看到四舅采榆钱的情景,看到四舅从榆树上摔下来的那一瞬间……从此,母亲尽量回避采榆钱。

  我们那一带盖房子崇尚杉木檩榆木梁。有一年堂兄家翻盖房子,刨掉榆树做了房梁。从此站在院子里向外望去,不见了大榆树,我好长一段时间觉得有些失落。但有时想,不见了也好,至少不再天天触动母亲心中的伤痛了。谁知,有一天母亲说∶挺想那棵大榆树的,那么大的一棵榆树,灾荒年能救不少人的。河北*原的东部沿海地区,历史上曾经叫作渤海郡。汉宣帝时期派一个叫龚遂的人出任太守。《汉书·龚遂传》记载,龚遂治理渤海郡的诸多措施中,有一条是"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令口种一树榆、百本薤、五十本葱、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鸡"。所谓务农桑,第一条居然是每个人要种一棵榆树。由此看来,早在西汉时期,榆树的备荒和救灾作用,就为人们所认识和重视。

  近年来,老家的院子旁边开发了一个很大的明清古典家具市场。市场兴建之初,我以为冠以"明清古典家具",肯定是红木家具。后来才知道,这个市场主打老榆木品牌。榆树本来就是上等的木材,耐腐蚀,有韧性,而榆木落梁历经风化,木性更加稳定。加工时刨面光滑,木纹美丽,而且极具沧桑感。随着人们生活水*的提高,老榆木家具越来越受追捧。真没有想到榆树还有如此的余韵。只是不知道,那堆满市场的老榆木中,有没有小时候我家门外那棵大榆树。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春天里门外如同巨伞的大榆树上的榆钱迎风摇曳,嫩黄嫩黄的,吸引了半村子的人来采摘,这是作者喜欢它的原因之一。

  B.第三段写榆树的旺盛生命力,第四段写榆钱、榆叶、榆树皮都能吃,这些是对一般榆树的介绍,同时也是对门外大榆树的介绍。

  C.文章插叙四舅的事情,既是在解释母亲从不去门外大榆树上采摘榆钱的原因,又间接写出了大榆树曾经起过救灾的作用。

  D.文末写古典家具市场,点明榆木是上等木材,与前文写榆叶、榆钱、榆树皮的作用相呼应,意在揭示榆树全身都是宝的主旨。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头对大榆树进行介绍,并用村中其他众多的榆树进行衬托,突出了它高大、漂亮的特点,字里行间透露出深深的赞美之情。

  B.文章提到始终没有人能说得清门外大榆树是有人栽种的还是自己长出来的,旨在使其带有强烈的神秘感,以引发读者的好奇心。

  C."堂兄和我关系极好"的交代,表明两家的关系极好,这使后文"我"家的人把大榆树当成自家的树采榆钱的内容显得很合理。

  D.文章末句对堆满市场的老榆木中有无门外那棵大榆树的猜测,照应了题目、开头、上文所写大榆树的内容,使文章结构更为严谨。

  8.文章第五段用了许多文字写柳叶、茶棵子、杜梨,其用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 分)

  9.文章引述《汉书·龚遂传》并进行评论,其作用有哪些?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6分)

  答案

  6.D【解析】错在"意在揭示榆树全身都是宝的主旨"。文章末段写明清古典家具市场,确实写了榆木的价值,但文章的主旨不是揭示"榆树全身都是宝",而是对榆树进行赞美,进而赞美家门口的大榆树,表达作者的思念之情。

  7.B 【解析】错在"旨在使其带有强烈的神秘感"。文章说大榆树不知是怎么长出来的,只是在讲它生长时间长,并不是要使它带有神秘感。

  8.①表现了母亲善于从野外寻找并制作食物的特点,表现母亲对孩子的爱,使母亲的形象生动丰满。②与后文母亲从不到门外大榆树上采榆钱形成对比,引出后面对此原因的阐述。③以柳叶、杜梨等相类物品的作用来侧面烘托门外榆树的作用之大。(每点2分,共 4分。答出两点且意思对即可。)

  9.①印证了前文的"农民把榆树叫作救灾树"和母亲所说的"灾荒年能救不少人的",使之更令人信服。②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加了文章的历史厚重感,加深了读者对榆树的了解。③侧面表现了门外大榆树的作用之大,暗含着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意、赞美之情。(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榆树阅读答案2

  我喜爱花草树木,但在众多的花草树木里,我更爱榆树。每当春暖花开的时候,那满山遍野的榆树,就好像与鲜艳的桃杏争艳竟美似的,柔软碧绿的枝条上挂满了微红的小骨朵,在春风的吹佛下,骨朵中间吐出嫩嫩的、圆圆的,惹人喜爱的小榆树英。

  榆树的生命力是很强的,人们捋完它的叶,扒光它的皮,你认为它再也不能活了吗?不!榆树只要有根,就能战胜死亡,倔强地生长。

  榆树从不夸耀自己。在百花争艳的公园里,它并不招引游客,但它像哨兵一样,往往生长在公园四周,似乎在为百花挡风,驱赶寒冷。

  榆树在不见人烟、一望无际的沙丘上,也能顽强地生长。它经得起寒冷、暑热和干旱,能在那里愉快地安家落户。

  榆树的品格勇敢、坚强,我赞美榆树!

  《榆树》阅读题目

  1、根据拼音,找出文中相对应的词语。(2分)

  (1)luō()(2)jué jiàng()

  2、文中第一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并改正。(2分)

  (1)改(2)改

  3、从文中摘抄出两个成语,并用这两个成语分别造一个句子。(4分)

  4、作者为什么说“在众多的花草树木里,我更爱榆树”?(3分)

  5、文章第二段中“你认为它再也不能活了吗?”改成“它也一样能活。”你认为好吗?为什么?(3分)

  6、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榆树的生命力是很强的?(3分)

  7、在众多的花草树木里,你最爱什么?用你的妙笔写一段赞美的话吧,100字左右。(3分)

  《榆树》阅读答案

  1、(1)捋(2)倔强

  2、(1)竟改竞(2)佛改拂

  3、春暖花开满山遍野百花争艳一望无际安家落户(造句略)

  4、因为榆树美丽、坚强、勇敢,从不夸耀自己。

  5、不好,因为原句运用了设问,强调指出榆树的生命力是很强的。

  6、(1)只要有根就能生长;(2)为百花挡风、驱赶寒冷;(3)生长在沙丘上,经得起寒冷、旱热和干旱。

  7、略。

榆树阅读答案3

  榆树

  汪曾祺

  ①侉奶奶住到这里一定已经好多年了,她种的八棵榆树已经很大了。

  ②这地方把徐州以北说话带山东口音的人都叫做侉子。这县里有不少侉子。他们大都住在运河堤下,拉纤,推独轮车运货,碾石头粉,烙锅盔,卖牛杂碎汤……

  ③侉奶奶她姓什么?不知道。大家都叫她侉奶奶。大人、小孩,穷苦人,有钱的,都这样叫。倒好像她就姓侉似的。侉奶奶怎么会住到这样一个地方来呢?她是哪年搬来的呢?不知道。好像自从*开天地,这里就有一个侉奶奶。

  ④侉奶奶住在一个巷子的外面。后街边有一条很宽的阴沟,正街的阴沟水都流到这里,水色深黑,发出各种气味,蓝靛的气味、豆腐水的气味、做草纸的纸浆气味。跳过这条大阴沟,有一片空地。侉奶奶就住在这里。侉奶奶的家是两间草房。独门独户,四边不靠人家。侉奶奶家左边长了很高的草。右边是侉奶奶种的八棵榆树。

  (5)侉奶奶靠给人家纳鞋底过日子。附近几条巷子的人家都来找她,拿了旧布,袼褙和一张纸剪的鞋底样。侉奶奶就按底样把旧布、袼褙剪好,“做”一“做”,然后就坐在门口小板凳上纳。扎一锥子,纳一针,“哧啦——哧啦”。有时把锥子插在头发里“光”一“光”。侉奶奶手劲很大,纳的针脚很紧,她纳的底子很结实,大家都愿找她纳。也不讲个价钱。给多,给少,她从不争。多少人穿过她纳的鞋底啊!

  (6)侉奶奶一清早就坐在门口纳鞋底。她不点灯,睡得早,天上一见星星,她就睡了。起得也早。别人家的烟筒才冒出烧早饭的炊烟,侉奶奶已经纳好半只鞋底。除了下雨下雪,她很少在屋里(她那屋里很黑),整天都坐在门外扎锥子,抽麻线。有时眼酸了,手乏了,就停下来四面看看。

  (7)正街上有一家豆腐店,有一头牵磨的驴。每天上下午,豆腐店的一个孩子总牵驴到侉奶奶的榆树下打滚。驴乏了,一滚,再滚,总是翻不过去。滚了四五回,哎,翻过去了。驴打着响鼻,浑身都轻松了。侉奶奶原来直替这驴在心里攒劲;驴翻过了,侉奶奶也替它觉得轻松。

  (8)街上的,巷子里的孩子常上侉奶奶门前的空地上来玩。他们在草窝里捉蚂蚱,捉油葫芦。捉到了,就拿给侉奶奶看。“侉奶奶,你看!大不大?”侉奶奶必很认真地看一看,说:“大。真大!”孩子玩一回,又转到别处去玩了……

  (9)侉奶奶吃得真是苦。她一年到头喝粥。三顿都是粥。*常是她到米店买了最糙最糙的米来煮。侉奶奶也吃菜。她的“菜”是她自己腌的红萝卜。啊呀,那叫咸,比盐还咸,咸得发苦!——不信你去尝一口看!

  (10)只有她的侄儿来的那一天,才变一变花样。

  (11)侉奶奶有一个亲人,叫“牛”,是她的侄儿。过继给她了。牛在运河堤上卖力气,也拉纤,也推车,也碾石头。他隔个十天半月来看看他的过继的娘。他的家口多,不能给娘带什么,只带了三斤重的一块锅盔。娘看见牛来了,就上街,到卖熏烧的王二的摊子上切二百钱猪头肉,用半张荷叶托着。还忘不了买几根大葱,半碗酱。娘俩就结结实实地吃了一顿山东饱饭。

  (12)侉奶奶的八棵榆树一年一年地长大了。香店的杨老板几次托甲长丁裁缝来探过侉奶奶的口风,问她卖不卖。榆皮,是做香的原料。丁裁缝来一趟,侉奶奶总是说:“树还小咧,叫它再长长。”

  (13)人们私下议论:侉奶奶不卖榆树,她是指着它当棺材本哪。

  (14)榆树一年一年地长。侉奶奶一年一年地活着,一年一年地纳鞋底。那些捉蚂蚱的孩子一年比一年大。侉奶奶纳他们穿的鞋底,尺码一年比一年放出来了。侉奶奶也一年年地见老了,她时常病病歪歪的,连粥都不想吃,在她的黑洞洞的草屋里躺着。有时出来坐坐,扶着门框往外走。

  (15)一天夜里下大雨。瓢泼大雨不停地下了一夜。很多人家都进了水。丁裁缝怕侉奶奶家也进了水了,她屋外的榆树都浸在水里了。他赤着脚走过去,推开侉奶奶的门一看:侉奶奶死了。

  (16)丁裁缝派人把她的侄子牛叫了来。得给侉奶奶办后事呀。侉奶奶没有留下什么钱,牛也拿不出钱,只有卖榆树。

  (17)丁裁缝找到杨老板。杨老板倒很仁义,说是先不忙谈榆树的事,这都好说,由他先垫出一笔钱来,给侉奶奶买一身老衣,一副杉木棺材,把侉奶奶埋了。

  (18)侉奶奶安葬以后,榆树生意也就谈妥了。杨老板雇了人来,咯嗤咯嗤,把八棵榆树都放倒了。新锯倒的榆树,发出很浓的香味……

  (选自汪曾祺《故里杂记》,有删改)

  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榆树,起到线索作用,侉奶奶去世,榆树被锯倒,又具有象征意义。

  B.第5段运用细节描写,视听觉结合,语言委婉含蓄,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C.作者对小说中的人、事,既不居高临下也不刻意拔高,是地道的*民视角。

  D.小说采用散文化的结构,淡化情节,看似随意,实则苦心经营。

  13.请简要分析侉奶奶这一人物形象特点。(6分)

  14小说写了侉奶奶及相关的人和事,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6分)

  答案:

  12.(3分)B(“语言委婉蕴藉”错,应为:语言*淡质朴,多用方言口语)

  13.(6分)穷困孤单:居住环境差,常年喝粥吃腌菜,靠纳鞋底维持生计;孤身一人,除了侄子,别无亲人。勤劳实在:每天起早,一整天坐着纳鞋底,纳鞋底用力,鞋底纳得结实。善良无争:替毛驴攒劲,耐心对待孩子,主顾给钱她不讲价。重视亲情:为侄子准备饱饭。

  评分建议:要结合文本分析。每点2分,答出3点满分。如果答到“有童心”,亦可酌情赋分。

  14.(6分)对生活困窘的侉奶奶等底层小人物命运的同情。对淳朴善良、与世无争的理想人格的颂扬。对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的肯定。对充满人情味的故里的眷念。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失读症》阅读答案3篇(扩展7)

——榕树阅读答案3篇

榕树阅读答案1

  我爱恋的榕树,不知道使多少陌生人为它兴叹过,倾倒过。

  真是太壮阔了。只要你接近它,就会感到它的全身,都充满着一种最动人的东西,这就是生命。

  善于思辩的哲学家说,美就是充满生命的人和物。我相信,因为榕树,我才相信。

  几乎是整个童年时代与少年时代,我都在观赏这种洋溢着生命的大树。

  我喜欢这种绿色世界在无风中的*静、雍容、丰盛、满足,像沉默的大山一样岿然而立。

  我更喜欢它在风中的时刻。榕树的每一片绿叶,都像风帆那样善于捕捉最弱的微风。因此,当轻风吹拂的时候,它的叶子就会颤动起来,刹那间,树上好像千百万绿色的蝴蝶,在一开一翕地扇着翅膀,共同编织着生命的织绵。

  更使我陶醉的是雄风吹动的时候。此时的榕树,瞬息间从沉默的大山变成汹涌的大海,波浪在树梢上澎湃着,时时发出拍打蓝天的沙沙响声。

  有一位很重感情的北方朋友告诉我,他第一次见到南国土地上的高大榕树时,几乎吓呆了。榕树那企图笼罩大地的浓阴,那企图吞没白云的树冠,那企图饮尽地下全部水分的根群,那陡立而又弯曲多节的巨枝所构筑的殿廊、山脉、峡谷和道路,一起在放射着生命的光波与音波。这种柔和而强大的波浪,把他的心灵摇撼得很久很久。

  在撼动中,他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另一种强大的生命所照明,所溶解,所征服。觉得自己完全被这种强大的生命所俘虏,并且被剥夺了身上的渺小、卑琐、颓唐与消沉。在树下,澄清的空气中,他觉得自己的灵魂升腾起来了,仿佛也变成了一只扇动着翅膀的绿蝶,也在这个充满生命的葱茏世界中快乐地翔舞。

  我比这位北国的友人更了解榕树,生命里积淀着更多的榕树的碧叶。

  小时候我迷恋过一棵倔强的小榕树。它就在几乎没有泥土的地方发展它的生命。它那生的征程,就在我家屋后的一块浑圆形的岩石上进行。大约三年时光,我一直追随着它的足迹,注视着它那*衡而坚实的脚步。

  我不知道它是在岩缝的哪一处破芽而出,只看着它从缝穴里长出来的最初的嫩枝。这株嫩枝在岩石的悬崖上,沉着地、缓慢地跋涉,攀登,开拓着本没有路的路,本没有前方的前方。当它发现岩石身上的小坑洼处,有一点薄薄的尘土,就果断地在那里扎下了根,扎下一个营寨,然后又向前伸延,迈进,不倦地继续寻找着前方险峻的路,险峻的希望。

  更使我惊讶的是,它在找不到任何营寨的时候,竟从生命深处撒出一束根须,像蚕儿抛出的银丝。柔韧的丝朝下生长,直至亲吻到地面上的小草。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所谓气根。在没有泥土的时候,气根凭借它奋发的天性,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然后把自己养育成榕树另一翼的生命线。

  突破、挣扎、发展、挺进,这是一支青绿色的生命进行曲,这是一支铁流似的生命凯旋曲。

  正是这支无声、无畏的歌,把巍峨的韧性,第一次灌进了我的贫穷而干旱的童年,灌进了我的还在襁褓中的人生。

  21.从上文看,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情感有:爱恋、 、 、 、 、赞叹。(用文中词语填空)(4分)

  22.“(我)生命里积淀着更多的榕树的碧叶”一句中“碧叶”的意思是 。(2分)

  23.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

  24.作者说“我比这位北国的友人更了解榕树”,作者还了解到榕树的哪些特点?(4分)

  25.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请你以读书笔记的形式,摘录两处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并作简要的点评。(友情提醒:点评,可谈语句的表达效果,可说自己喜欢的理由。)(5分)

  参考答案:

  21.喜欢 陶醉 迷恋 惊讶

  22.榕树的精神品格

  23.北方朋友为榕树的强大生命力所震撼,所鼓舞,从而使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得以升华。

  24.顽强而默默无闻 沉稳而奋发进取

  25.示例:①“此时的榕树……沙沙的响声。”运用比喻、夸张手法,形象表现榕树沉稳的特点,突出其强大旺盛的生命力。 ②“它在找不到任何营寨的时候……像蚕儿抛出的银丝。”“撒”“抛”两个动词,用得生动传神,表现了榕树顽强的生命力

榕树阅读答案2

  榕树,生命进行曲

  (1)我时常思念着故乡的灵魂,榕树。

  (2)记得有人问我:你追求过怎样美丽的灵魂?我说,榕树。

  (3)榕树,我的永恒的爱恋。几乎是整个童年时代与少年时代,我都在观赏这种洋溢着生命的大树。我的生命里积渡着榕树的碧叶。

  (4)小时候我迷恋过一棵倔强的小榕树。它就在几乎没有泥土的地方发展它的生命。它那生的征程,就在我家屋后的一块浑圆形的岩石上进行。大约三年时光,我一直追随着它的足迹,注视着它那*衡而坚实的脚步。

  (5)我不知道它是在岩缝的哪一处破芽而出,只看到它从缝穴里伸展出来的最初的嫩枝。这棵嫩枝在岩石的悬崖上,沉着地、缓慢地跋涉,攀登,开拓着本没有路的路,本没有前方的前方。当它发现岩石上的小坑洼处有一点薄薄的尘土,就果断地在那里扎下了根,扎下一个营寨,然后又向前伸延,迈进,不倦地继续寻找着前方险峻的路,险峻的希望。

  (6)更使我惊讶的是,它在找不到任何营寨的时候,竟从生命深处撒出一束根须,像蚕儿抛出的银丝。柔韧的银丝朝下生长,直至亲吻到地*面上的小草。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所谓气根。在没有泥土的时候,气根凭借它奋发的天性,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然后把自己养育成榕树另一翼的生命线。

  (7)突破,挣扎,发展,挺进,这是一支青绿色的生命进行曲,这是一支铁流似的生命凯旋曲。正是这支无声、无畏的歌,把巍峨的韧性,第一次灌进了我的贫穷而干旱的童年,灌进了我的还在襁褓中的人生。

  (8)榕树的生命进行曲还有种更起常的旋律。

  (9)那是我在一次砍柴时体验到的。我曾经在无意中砍伤过榕树还活着的青枝,被我误认为是死枝的生枝。就在我的斧头砍下、提起的一刹那,它立即喷涌出雪白的乳汁——也许不是乳,而是血——总之,白色的生命之泉,神速地注入伤口,盖住伤痕,而且很快就凝固。伤痕也随之愈合。

  (10)榕树这种生命之泉,这样果断,这样机敏,这样迅速地履行它的天职,真叫人感慨不已。难怪榕树能够那么快地治好自己的创伤,继续壮大它那郁郁葱葱的事业。

  (11)我还看到惊动我故乡的大风暴,那是雷霆与闪电助阵的大风暴,榕树在风暴中是那样从容不迫,它那钢铁一样的躯干,镇定地屹立着,而它的枝叶摇曳着,有的被折断了。但是在风暴过后,我看到那些被打入地里的青枝,有的竟依随着泥土,独自重新萌动,复苏逝去的绿色。这失去母体的生命,不仅没有饥饿而死,而且执着地把自己发展成一个新的母体。

  (12)我还看到一次更撼动人心的生的壮观。那是在一次空前的劫难中,有一棵榕树被狂风击倒了。于是,一个奇迹因此发生了。这棵被击倒的大树,并没有从此走向死亡,而是倒伏在地上,倔强地呼吸着,继续着生命的另一种道路。它那庞杂的根系一半裸露在地上,一半还残留在地下。残留在地下的那一半,负起它生命的全部使命,继续勇敢地演奏着它的生命进行曲。我看到,绿芽在这倒下的身躯里,纷纷崛起,接着,又长出新的嫩枝和嫩叶。青春,在这受难的生命中继续繁衍;琴健,在倒下的琴体中继续跳动。

  (13)这种倒伏的生命与不倒伏的灵魂浑然一体的奇迹,这种在风暴中失败而最终又在风

  暴中胜利的力量,使我意识到,真正伟大的生命,是不会死亡的!即使被击倒在地狱里,它也

  会在北母伟大的怀中继续歌唱!

  (14)我常常思念着故乡的灵魂,榕树。

  (15)我常常思念着故乡的那一支生命的进行曲,榕树。

  (16)我点燃一支心香,祝愿这伟大的生命之曲,长久地在我故乡 明丽的土地上歌唱。我祝

  福一切正直的胸脯里,都有一支巍峨的歌,都有一支峥嵘的进行曲,都有一棵榕树。

  (取材于刘再复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1.从上文看,坐着对故乡榕树的情感有:爱恋、( )、( )、( )、( )、赞叹。(用文中词语填空)

  2.“(我)生命里积淀这更多的榕树的碧叶”一句中“碧叶”的意思是:

  3.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文中化纤句子的理解。

  4.作者说:“我比这位北国的友人更了解榕树”,坐着还了解榕树的那些特点?

  参考答案:

  1.喜欢 陶醉 迷恋 惊讶

  2.榕树的精神品格

  3.北方朋友为榕树的强大生命力所震撼,所鼓舞,从而使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得以升华。

  4.顽强而默默无闻;沉稳而奋发进取。

  点拨 也可以根据末段概括为“无声、无畏、韧性”等特点。

  5.(20xx年,福州)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请你以读书笔记的形式,摘录两处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并作简要的点评。(提示:点评,可谈语句的表达效果,可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

  示例:(1)“此时的榕树……沙沙的响声。”运用比喻、夸张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榕树沉稳的特点,突出了其强大旺盛的生命力。

  (2)“它在找不到任何营寨的时候……像蚕儿抛出的银丝。”“撒”、“抛”两个动词,用得生动传神,表现了榕树顽强的生命力。

榕树阅读答案3

  榕树的美髯 秦牧

  如果你要我投票选举几种南方树木的代表,第一票,我将投给榕树。

  木棉、石栗、椰树、棕榈、凤凰树、木麻黄这些树木,自然都洋溢着亚热带的情调,并且各自具有独特的风格。但是在和南方居民生活关系密切这一点来说,谁也比不上榕树。一株株古老的、盘根错节、桠杈上垂着一簇簇老人胡须似的气根的榕树,遍布在一座座村落周围,它们和那水波潋滟的池塘,闪闪发光的晒谷场,精巧雅致的豆棚瓜架,长着两个大角的笨拙的黑水牛,一同构成了南方典型的农村风光。无论你到广东的任何地方去,你都到处可以看到榕树,在广州,中央公园里面,旧书店密集的文德路两旁,市郊三元里的大庙门口,或者什么名山的山道,都随处有它们的踪迹。在巨大的榕树的树荫下开大会、听报告、学文化、乘凉、抽烟、喝茶、聊天、午睡、下棋,几乎是任何南方人生活中必曾有过的一课了。

  有一些树木,由于具有独特的状貌和性质,我们很容易产生联想,把它们人格化。松树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修竹使人想起隐者,槐树之类的大树使人想起将军。而这些老榕树呢,它们使人想起智慧、慈祥、稳重而又饱历沧桑的老人。它们那一把把在和风中安详地飘拂的气根,很使人想起小说里美髯公之类的人物诨号。别小看这种树的胡子,它使榕树成为地球上树木家族中的巨无霸。动物中的大块头,是象和鲸;植物中的大块头又是谁呢?是槐树、桉树、栗树、红松之类么?对!这些都是植物界中的长人或者胖子。但是如果各各以一株树的母本连同它的一切附属物的重量来计算,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树能够压倒这种古怪的常绿乔木。榕树那一把一把的气根,一接触到地面就又会变成一株株的树干,母树连同子树,蔓衍不休,独木可以成林。人们传说一棵榕树可以有十亩宽广的树荫。这个估计,其实还可能是比较保守的。我看到一个材料,据说在印度的孟加拉有一个著名的榕树独木林。它生有八百根垂下的钻入泥土的树根,每一根都发展成为树干,它的阴影面积竟超过了一公顷(十五亩)。广东的新会县有一个著名的鸟的天堂,江中洲渚上的林子里住满鹭鸶和鹳,晨昏时形成了百鸟绕林的美景。那一个江心洲渚中的小树林,也是由一株榕树繁衍而成的。在那里,已经分不出哪一株树是原来的母本了。

  古代南方有榕不过吉(赣南的吉安)的俗谚,这种长江流域的人们难得是一见的树木,在南方却随处都有它们的踪迹。榕树的树子(和无花果一样,其实它的发育了的囊状的花托)很小,只有一粒黄豆大小,淡红带紫。我们坐在榕树底下乘凉,有时不知不觉,可以被撒个满身。把玩着那些柔嫩的榕子,真禁不住赞美造物的神奇。谁想得到,这么小一粒榕子,培育成长起来,竟可以成为参天大树,甚至形成一片小树林呢!自然,榕树最奇特的毕竟是它的根,气根落地又成树干,这就使得古老的榕树形成了一个个的穹窿门,可以让儿童穿来穿去地捉迷藏。它的地下的根也气势雄伟,往往在树干的底座形成了一团盘根错节的突起物,假如是城市街道旁的榕树,那拱起的树根甚至能使水泥地面都为之迸裂。南方有些乡村,在榕树的基座灌上一层一两尺厚的水泥,造成一个和树身紧连在一起的*滑的圆台,这就使得榕树下更加成为一个纳凉消夏的好去处了。榕树躯干雄伟,绿叶参天,没有强劲深远的根是难以支撑树身的。因此,它的地下根又很能够纵深发展,向四面八方蔓延,一直爬到极深和极远的地方。根深叶茂,这使得一株大榕树的树荫,多么像一个露天的.礼堂呀,怪不得几百年前,就有人称誉它们做榕厦了。

  有些植物,羞涩地把它们的茎也生到地下去。但是,榕树不仅让它的根深入地下,也让它们突现在地面;不仅突现在地面,还让它的根悬挂在空中;甚至盘缠贴附在树身上,使这些错综纠缠和变化万千的树根形成了老榕的古怪的衣裳。再没有一种植物,把根的作用显示于人类之前,像榕树这样的大胆和爽快的了。

  在名山胜地的悬崖峭壁上,我甚至看过一些榕树,不需要多少泥土,也能够成长。一粒榕树种子落在峭壁上,依靠石头隙里一点点儿的泥土,好家伙!它成长起来了。它的根不能钻进坚硬的石头,就攀附在石壁上成长,在这种场合,这些根简直像一条条钢筋似的,它们发挥了奇特的作用,把石壁上的一点一滴的营养,都兼收并蓄,输送到树身去了。因此,你在石壁上看到有一株扭曲了的榕树在泰然地成长,一点也用不着惊奇。这样重视它的根的树木,在适宜的气候之中,还有什么地方不能生长的呢!

  我从来没有看过一株榕树是自然枯死的。如果不是由于雷殛,不是由于斩伐,它似乎可以千年百代地活下去。正因为榕树具有这样神奇的生命力,在旧时代,一株老榕身上常常被人贴满了祈福禳祸的红纸,甚至在树根处给人插上了香烛,有好些迷信的老妇还在向它们焚香膜拜。

  (秦牧,1919年生于香港,广东澄海人,新加坡归国华侨。)

  1.以下各项对文章的理解,最正确的两项是( )( )(4分)(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

  A.文章开头即写到如果你要我投票选举几种南方树木的代表,第一票,我将投给榕树,开门见山,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B.文章第三段选取植物中的槐树、桉树、栗树、红松等和动物中的象与鲸作反衬,突出了榕树的大。

  C.这篇散文,作者在语言上*实冲淡,不疾不徐,仿佛述家常一般,突出地表现文章描述智者形象的这一特色。

  D.因为对根的重视,所以榕树的生命力极其顽强,只要把榕树的种子播洒在土地上,在哪里它都能茁壮地成长。

  E.作为当代最富盛名的散文家之一,秦牧的这篇《榕树的美髯》,跨越古今,不分中外,娓娓道来,充分地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色。

  2.请赏析文中的句子。(6分)

  ⑴而这些老榕树呢,它们使人想起智慧、慈祥、稳重而又饱历沧桑的老人。

  ⑵再没有一种植物,把根的作用显示于人类之前,像榕树这样的大胆和爽快的了。

  3.结合全文,简要说明作者为何要把第一票投给榕树。(6分)

  4.本文抒发了怎样的感慨?对此你有什么启发?请结合文章加以说明。(8分)

  参考答案

  1.CE

  2.(1)运用拟人手法,给榕树赋予灵性(1分)。不同于把根深埋地下的其他植物,榕树的根不仅深埋地下,更长于地上、附于树身,与众不同,彰显了勃勃生机(2分)。(联系上下文)

  (2)运用比喻手法,将榕树比作老人(1分)。既突出了榕树气根繁盛的特点,也强调了榕树沧桑、智慧的一面(2分)。

  3.①榕树是南方分布最广的树,随处可见。②小小种子却能独木成林,蕴含自然规律,充满智慧。③生命力顽强,只要一点泥土就能生长,且不会自然枯死。(一点2分)

  4.作者借由对榕树的美髯根的描写,表现了根之于榕树的重要性,即使其拥有强大的生命力,能茁壮成长,(学生很可能只看到顽强生命力而忽视根这个源头)从而抒发了对根的重视这一感慨。结合作者本人华侨的身份,(提醒学生看注释)对根的重视体现了他对于故土的感情,也表达了人生需要重视基础的感悟。启发略(无论到哪里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或者基础的重要性等。若谈生命力顽强则只得一半分数)


《失读症》阅读答案3篇(扩展8)

——《雪儿》阅读答案3篇

《雪儿》阅读答案1

  终于有一天,雪儿展开双翅飞起来了。啊,我为雪儿欢呼!你看它那双翅膀被春风高高地托起,在蓝天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

  雪儿又飞回阳台,转着圈儿咕咕直叫。我望着它那金黄的眼珠,喃喃说道□雪儿,你去吧,蓝天才是你施展本领的地方□我把雪儿轻轻捧起,雪儿望望我,似乎在向我祝福,然后向蓝天飞去。

  1.将语段中缺少的标点符号补充完整。

  2.写一句“我”为雪儿欢呼时说的"话。

  3.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1)“我”这样照顾雪儿、关心雪儿是因为()

  A.“我”珍爱生命,富有同情心。

  B.“我”孤单寂寞,雪儿给我带来了快乐.

  C.雪儿是一只信鸽。

  (2)“我”和雪儿离别时的心情是()

  A.欢呼,兴高采烈。

  B.兴奋,依依不舍。

  参考答案:

  1.:“。”

  2.示例:雪儿,你终于可以展翅高飞了。

  3.(1)A(2)B


《失读症》阅读答案3篇(扩展9)

——和氏璧阅读答案3篇

和氏璧阅读答案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甲文)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文)卞和泣玉: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释] ①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 ②刖:音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 ③奚:何,为什么。 ④理:加工雕琢玉石。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虽:( )

  (2)厉王使玉人相之。 相:( )

  2、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4 分 )

  答: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

  (2)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译文:

  4.《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4分)

  答:

  参考答案:

  1.(1)虽:即使(2)相:鉴别

  2、《马说》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普遍现实,《卞和泣玉》通过和氏璞两度被指斥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论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英才志士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现实。(大意如此即可)

  3.(1)想要与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能够做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2)(我)感到痛苦的是(真正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或:我是为(真正的)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而感到痛苦(悲痛)(意思对即可)

  4.答:《马说》中,面对天下无马这种压制人才的谬论,文章只能发出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而《卞和泣玉》中,和氏璞虽然两度被斥为普通的石头,但终遇文王,经雕刻加工显示出天下至宝的本色。《马说》更多地是让人感到愤懑不*与无奈,而《卞和泣玉》却能让人看到一些希望。(大意如此即可)

推荐访问:答案 阅读 失读症 《失读症》阅读答案3篇 《失读症》阅读答案1 《失读症》阅读答案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