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活动总结「」3篇(2023年)

时间:2023-02-21 11:15:07 浏览量:

全国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活动总结「」1  正值举国欢庆建国55周年之际,9月29日,《红旗渠精神展》在北京*国家博物馆拉开了帷幕。此展览的举办,无疑为充满喜兴的国庆活动又增加了新的,有着非常现实意义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全国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活动总结「」3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2023年全国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活动总结「」3篇(2023年)

全国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活动总结「」1

  正值举国欢庆建国55周年之际,9月29日,《红旗渠精神展》在北京*国家博物馆拉开了帷幕。此展览的举办,无疑为充满喜兴的国庆活动又增加了新的,有着非常现实意义的重要内容。

  “从1960年2月开始,林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过10年的艰苦奋战,劈开太行山,引来漳河水,建成了全长1500多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林县缺水的历史,创造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且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早在30多年前,林县的红旗渠就已经在新闻电影里,广播电台里,报刊杂志里被广为宣传了。林县人民用鲜血和汗水所创造出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奇迹,曾经深深地感染了*人民,也曾被世界人民所赞扬。是的,我们曾经被红旗渠这个奇迹感染过,感动过,自豪过,更被鼓舞过。但是,在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当红旗渠又一次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想,我们除了被感染、被鼓舞之外,是否应该更多地思考一下,对于红旗渠精神,我们是否珍惜过?!

  林县自古缺水,吃够了缺水的苦头。林县人民祖祖辈辈没有放弃改变自己缺水面貌的念头,也做过无数次的实践,更做出了很多牺牲,但都以失败告终。面对着缺水的现实,林县人民只能无奈地在干渴中繁衍生息,在对水的强烈期盼和憧憬中,熬过了不知多少代。

  到了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末,奇迹发生了!一条长达一千五百公里,穿行在崇山峻岭,足以震惊世界的红旗渠在林县的大地上潺潺地流淌了。林县人民期盼了多少代的梦想,终于成为了现实。曾经在新闻影片中看到过这样一个镜头,记录了在欢*旗渠通水的那个时刻,林县人民的真实情感:看到了滚滚而来的渠水,老百姓们欢呼雀跃、激动不已。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大爷,舀起了一碗渠水,痛快地喝着,开心地笑着……

  红旗渠的出现,确实是奇迹。但这奇迹的出现,绝不是谁发善心赐予的,也绝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由于社会主义新*的诞生,是由于**人的英明领导,是由于林县人民的前赴后继、艰苦奋斗所取得的!这是奇迹出现的原因,更是奇迹出现的必然。可以肯定地说,这三者,缺少哪一个,都不会出现奇迹的。而更需要强调的是,*人的领导,是三者中关键的关键!

  有这样一张足以发人深省的.照片:施工队伍在向修渠工地前进,而走在前头的,是肩扛工具的林县县委*。正因为林县有这样一批勇挑重担,身先士卒、与人民同甘苦共患难、时刻想着人民疾苦的*人,才做出了为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开挖红旗渠的英明决定;也正因为有这样一批努力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人的领导,才将多少代人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他们可能没有坐过小汽车,也没有住过富丽堂皇的宾馆,更没有品尝过豪华的大餐,甚至他们的囊中羞涩,根本没有多少钱。但是,他们心想人民,情系人民,为人民代言,并且身先士卒地吃苦在前,奋战在前。毫无疑问,有了这样的*人,有了这样的领头人,红旗渠的奇迹又怎么可能不实现!而在这样的*人的带领下,林县人民又怎能不创造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呢?!

  三十多年过去了,改革开放了,国家富强了,人民富裕了。但是,我们有没有考虑到,在我们得到了许多的同时,是否我们也失去了许多?得到的,可能是用金钱就可以交换来的。而失去的,有可能是千金难买万金难换的!人们常常注意的,是别人有什么最宝贵的。可殊不知,那最宝贵,最珍重的东西,往往就在自己的身边呢!

  愿“红旗渠精神展”能给人们真正的启迪!愿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


全国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活动总结「」3篇扩展阅读


全国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活动总结「」3篇(扩展1)

——全国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学习活动总结3篇

全国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学习活动总结1

  1996年6月1日,*在河南省红旗渠视察时,题写了"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红旗渠精神"是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人民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产生出来的,概括地讲,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雄伟壮观的红旗渠,巍峨蜿蜒的太行山。在喜迎**成立90周年之际,6月16日至6月17日,羚锐制药公司党委组织部分优秀*员、优秀骨干员工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林州红旗渠走访参观,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我作为优秀*员,有幸跟随*代表、羚锐制药董事长和党委*熊维政,羚锐制药公司党委副*、副总经理吴希振等全程参加了这次难忘的红色之旅。

  红旗渠,位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的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英雄的林州人民苦战十年,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筑的长达1500多公里的大型水利灌渠工程。林州市处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历史上严重干旱缺水。为了改变因缺水造成的穷困,林州人民从1960年2月开始修建红旗渠(原称“引漳入林”工程),竣工于1969年7月。

  林州是个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贫困山区。“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是旧林县的真实写照。新*成立后,在**的领导下,林州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决心,从1957年起,先后建成英雄渠、淇河渠和南谷洞水库弓上水库等水利工程。但由于水源有限,仍不能解决大面积灌溉问题。“引漳入林”是林州人民多年的愿望。经过豫晋两省协商同意,后经国家计委委托水利电力部批准,在河南省各级领导和山西省*顺县干部群众的支持下,在各级水利部门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下,林州市组织数万民工,从1960年2月开始动工,经过十年奋战,先后于1965年4月5日总干渠通水;1966年4月三条干渠同时竣工;1969年7月完成干、支、斗渠配套建设。至此,以红旗渠为主体的灌溉体系基本形成。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0万亩。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位于山西省*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总干渠长70.6公里,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纵坡为1/8000,设计加大流量23秒立方米,全部开凿在峰峦迭嶂的太行山腰,工程艰险,曾经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民引以自豪的一项水利工程,被当做除长城之外的“第二个伟大工程”,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坚韧不拔的林州人民因在太行山腰凿山开渠,引漳河之水灌溉农田,被夸为“当代愚公”;尤为可贵的是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孕育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因集中体现了*人民的艰苦奋斗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大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融会贯通,一直为我们党所坚持、传递和发扬。

  6月16日早晨6点,我们从新县羚锐制药总部出发,当日中午到达党和领导人就餐过的林州林虑宾馆就餐。下午,在安阳日报社副总编辑、河南省红旗渠精神研究会常务理事、*红旗渠精神研究专家郝建生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林州红旗渠渠首工程,并参观了红旗渠展览馆。渠首工程时建有一座彩绘牌坊,门上的匾额是“分水苑”意为总渠分水的地方。红旗渠纪念馆就建在分水的渠首上。进入景点,只见一股湍急的水流从渠道中分两路滔滔而来。闸门外分为一干渠、二干渠两条支渠。水流到了闸门前,就分为两股,分别进入支渠。闸门可以调节大小,控制水量。红旗渠展览馆就建在闸门上。在红旗渠展览馆里,我们浏览了红旗渠的建设过程。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林县人民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实施“引漳入林”工程,以改造山河的英雄气概,毅然奔赴太行山,依靠艰苦奋斗精神,凭着双手,苦干10年,硬是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从此,漳河水就乖乖地盘山绕岭,穿过大水沟渠灌溉网络,滋润着林州60万亩农田。展览馆里馆内珍藏着大量的文物、文献和图片,生动地展现了当时林县人民不怕牺牲、不畏艰险、坚定信念修建红旗渠的情景,再现了杨贵等林县县委领导班子带领林县人民艰苦创业、拼搏奉献的光辉历史。

  红旗渠有多处人工景观,如我们所熟悉的红旗渠源、青年洞、南谷洞水库、桃花源渡桥等。但几乎每位到红旗渠的人都要到一个景点参观游览,那就是红旗渠的标志性建筑———青年洞。

  青年洞位于红旗渠总干渠任村卢家拐村西,是总干渠最长的隧洞。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原洞长616米,券砌洞脸后长度为623米,高5米,宽6.2米,纵坡为1/1500,设计流水量23立方米/秒,挖砌石方19800立方米,投工13万个,用款20.3万元。

  1960年2月由横水公社320名青年先行施工。是年11月因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总干渠暂时停工时,为早日将浊漳河水引入林县,建渠干部群众坚持“宁愿苦战,不愿苦熬”,改由各公社挑选青年*员、*组成的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继续施工。当时干部民工口粮很低,为了填饱肚子,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很多人得了浮肿病,仍坚持战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终日挖山不止。坚硬的石英岩一锤打下去一个白点,十数根钢钎打不成一个炮眼,青年们面对这样艰难困境,创造了连环炮、瓦缸窑炮、三角炮、抬炮、立炮等新的爆破技术,使日进度由起初的0.3米提高到2米多。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1961年7月15日凿通隧洞。为表彰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1973年*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亲笔题写了洞名。

  青年洞是红旗渠的象征,**为讴歌红旗渠精神的3集电视专题片《山碑》题写片名的“山碑”,党和领导人江为红旗渠题写的“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等鎏金大字矗立在悬崖峭壁上格外引人注目。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青年洞上,俯视林州的山山水水,红旗渠景色尽收眼底。此时,我为林州这片热土而骄傲,因为林州人民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以人定胜天的英雄气概,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间,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逢山凿洞,遇沟架桥,苦干10年,削*1250座山头,凿通211个燧洞,架设152座渡槽,挖砌土石方1600多万立方米,硬是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成了一条宽8米,深4.3米,引水25个流量(立方米/秒)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红旗渠的每一寸土地都记录着老一辈红旗渠人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青年洞是历史的见证。在青年洞旁,在鲜红的*面前,在熊维政董事长的带领下,我们全体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听着一句句掷地有声的庄严宣誓,我心潮澎湃,激动万分,同时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一位合格的*党员,为推进羚锐发展和老区新县经济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现在的"“青年洞”已成为红旗渠的经典旅游景区,燧洞内不仅可以通水,还安装了霓虹灯,游客可以乘坐快艇进洞游览,亲眼看一看当年的锤痕凿印。我们跟着人流走在石块砌筑的一米宽的渠堤上参观红旗渠。一边是随着山体曲折而过的漳河水,仰头向上是壁立千仞的峭壁山体,看了有点头晕目眩;另一边向下是悬崖峭壁,山脚是逶迤远去的漳河。远眺则是万顷良田,稠密的村舍,一片富庶祥和的景象。

  我们在渠边游览时,见行走在渠堤上的游客,大都表现出异常惊叹和百思不得其解的神情。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旅游景区,红旗渠不仅源源不断地引来漳河水灌溉农田,还在每年创造6亿多元的旅游收入,教育和激励着一代代人。这想必是当年红旗渠的设计者和建设者都没有意料到的事情。

  6月16日晚,我们住宿在云海旅游度假村。6月17日上午匆匆游览了林州市石板岩乡境内的太行大峡谷。太行大峡谷是一处以自然景观为主,以旅游、滑翔为特色的国家风景名胜区,区内群峰巍峨,峭壁如削,奇石嶙峋;飞瀑高悬,溪流淙淙,潭幽池清;百鸟合鸣,万万木峥嵘,被专家学者誉之为“人间仙境,百里画廊,步随影移”,代表了林州的绿色景观。

  随后,我们到达林州红旗渠管理处,会见并拜访了当年的红旗渠英模。在座谈会上,熊维政董事长简要介绍了羚锐制药企业发展情况,并代表大别山革命老区人民和羚锐员工慰问了当年红旗渠建设特等英模任羊成、李改云、郭秋英、张买江。红旗渠英模们特别强调指出: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敢想敢干,实事求是,是红旗渠精神活的灵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红旗渠精神的集中体现。红旗渠精神是我们的传家宝,要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通过参观、走访和座谈,从一张张史料图片和一件件实物中,我们现场感受红旗渠精神,进一步解了红旗渠的建设历史,了解了林州人民战天斗地的历史功绩,心灵接受了一次洗礼。大家纷纷表示:红旗渠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新的历史时期,弘扬红旗渠精神,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我们要把红旗渠精神带回老区新县、带回羚锐,抢抓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好时机,加快发展,做实做精做强做大企业,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红旗渠归来,我思绪万千。当年林县人民虽身处艰苦的环境,但是他们胸怀“重新安排林县河山”之志,用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精神,硬是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建成了红旗渠,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在那样的艰苦条件下,期间还有战胜三年自然灾害,苦战了10个春秋,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秉承修建红旗渠,为子孙后代造福的信念,面对各种艰险和困难,靠自己的双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而为我们留下了永放光芒的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精神包含着党的领导,群众路线、革命精神,体现了**人的优良品质和劳动人民的光荣传统,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进一步弘扬红旗渠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不断推进*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更加强大的精神动力。

  对于医药制造行业来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们羚锐制药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做精做实做优做强做大羚锐品牌,如何进一步发展、突出我们的医药特色,确保企业在行业中的领跑地位,红旗渠精神同样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思想,提高认识,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推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让我们继续坚持和发扬红旗渠精神,不断开拓创新,为实现做强做大羚锐品牌而努力奋斗!

全国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学习活动总结2

  1996年6月1日,江*在河南省红旗渠视察时,题写了"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红旗渠精神"是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人民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产生出来的,概括地讲,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雄伟壮观的红旗渠,巍峨蜿蜒的太行山。在喜迎**成立90周年之际,6月16日至6月17日,羚锐制药公司党委组织部分优秀*员、优秀骨干员工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林州红旗渠走访参观,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我作为优秀*员,有幸跟随*代表、羚锐制药董事长和党委*熊维政,羚锐制药公司党委副*、副总经理吴希振等全程参加了这次难忘的红色之旅。

  红旗渠,位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的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英雄的林州人民苦战十年,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筑的长达1500多公里的大型水利灌渠工程。林州市处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历史上严重干旱缺水。为了改变因缺水造成的穷困,林州人民从1960年2月开始修建红旗渠(原称“引漳入林”工程),竣工于1969年7月。

  “引漳入林”是林州人民多年的愿望。经过豫晋两省协商同意,后经国家计委委托水利电力部批准,在河南省各级领导和山西省*顺县干部群众的支持下,在各级水利部门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下,林州市组织数万民工,从1960年2月开始动工,经过十年奋战,先后于1965年4月5日总干渠通水;1966年4月三条干渠同时竣工;1969年7月完成干、支、斗渠配套建设。至此,以红旗渠为主体的灌溉体系基本形成。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0万亩。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位于山西省*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总干渠长70.6公里,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纵坡为1/8000,设计加大流量23秒立方米,全部开凿在峰峦迭嶂的太行山腰,工程艰险,曾经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民引以自豪的一项水利工程,被当做除长城之外的“第二个伟大工程”,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坚韧不拔的林州人民因在太行山腰凿山开渠,引漳河之水灌溉农田,被夸为“当代愚公”; 尤为可贵的是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孕育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因集中体现了*人民的艰苦奋斗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大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融会贯通,一直为我们党所坚持、传递和发扬。

  6月16日早晨6点,我们从新县羚锐制药总部出发,当日中午到达江等领导人就餐过的林州林虑宾馆就餐。下午,在安阳日报社副总编辑、河南省红旗渠精神研究会常务理事、*红旗渠精神研究专家郝建生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林州红旗渠渠首工程,并参观了红旗渠展览馆。渠首工程时建有一座彩绘牌坊,门上的匾额是“分水苑”意为总渠分水的地方。红旗渠纪念馆就建在分水的渠首上。进入景点,只见一股湍急的水流从渠道中分两路滔滔而来。闸门外分为一干渠、二干渠两条支渠。水流到了闸门前,就分为两股,分别进入支渠。闸门可以调节大小,控制水量。红旗渠展览馆就建在闸门上。在红旗渠展览馆里,我们浏览了红旗渠的建设过程。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林县人民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实施“引漳入林”工程,以改造山河的英雄气概,毅然奔赴太行山,依靠艰苦奋斗精神,凭着双手,苦干10年,硬是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从此,漳河水就乖乖地盘山绕岭,穿过大水沟渠灌溉网络,滋润着林州60万亩农田。展览馆里馆内珍藏着大量的文物、文献和图片,生动地展现了当时林县人民不怕牺牲、不畏艰险、坚定信念修建红旗渠的情景,再现了杨贵等林县县委领导班子带领林县人民艰苦创业、拼搏奉献的光辉历史。

  红旗渠有多处人工景观,如我们所熟悉的红旗渠源、青年洞、南谷洞水库、桃花源渡桥等。但几乎每位到红旗渠的人都要到一个景点参观游览,那就是红旗渠的标志性建筑———青年洞。

  青年洞位于红旗渠总干渠任村卢家拐村西,是总干渠最长的隧洞。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原洞长616米,券砌洞脸后长度为623米,高5米,宽6.2米,纵坡为1/1500,设计流水量23立方米/秒,挖砌石方19800立方米,投工13万个,用款20.3万元。

  1960年2月由横水公社320名青年先行施工。是年11月因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总干渠暂时停工时,为早日将浊漳河水引入林县,建渠干部群众坚持“宁愿苦战,不愿苦熬”,改由各公社挑选青年*员、*组成的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继续施工。当时干部民工口粮很低,为了填饱肚子,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很多人得了浮肿病,仍坚持战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终日挖山不止。坚硬的石英岩一锤打下去一个白点,十数根钢钎打不成一个炮眼,青年们面对这样艰难困境,创造了连环炮、瓦缸窑炮、三角炮、抬炮、立炮等新的爆破技术,使日进度由起初的0.3米提高到2米多。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1961年7月15日凿通隧洞。为表彰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1973年*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亲笔题写了洞名。

  青年洞是红旗渠的象征,**为讴歌红旗渠精神的3集电视专题片《山碑》题写片名的“山碑”,领导人江为红旗渠题写的“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等鎏金大字矗立在悬崖峭壁上格外引人注目。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青年洞上,俯视林州的山山水水,红旗渠景色尽收眼底。此时,我为林州这片热土而骄傲,因为林州人民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以人定胜天的英雄气概,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间,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逢山凿洞,遇沟架桥,苦干10年,削*1250座山头,凿通211个燧洞,架设152座渡槽,挖砌土石方1600多万立方米,硬是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成了一条宽8米,深4.3米,引水25个流量(立方米/秒)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红旗渠的每一寸土地都记录着老一辈红旗渠人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青年洞是历史的见证。在青年洞旁,在鲜红的*面前,在熊维政董事长的带领下,我们全体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听着一句句掷地有声的庄严宣誓,我心潮澎湃,激动万分,同时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一位合格的*党员,为推进羚锐发展和老区新县经济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现在的“青年洞”已成为红旗渠的经典旅游景区,燧洞内不仅可以通水,还安装了霓虹灯,游客可以乘坐快艇进洞游览,亲眼看一看当年的锤痕凿印。我们跟着人流走在石块砌筑的一米宽的渠堤上参观红旗渠。一边是随着山体曲折而过的漳河水,仰头向上是壁立千仞的峭壁山体,看了有点头晕目眩;另一边向下是悬崖峭壁,山脚是逶迤远去的漳河。远眺则是万顷良田,稠密的村舍,一片富庶祥和的景象。

  我们在渠边游览时,见行走在渠堤上的游客,大都表现出异常惊叹和百思不得其解的神情。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旅游景区,红旗渠不仅源源不断地引来漳河水灌溉农田,还在每年创造6亿多元的旅游收入,教育和激励着一代代人。这想必是当年红旗渠的设计者和建设者都没有意料到的事情。

  6月16日晚,我们住宿在云海旅游度假村。6月17日上午匆匆游览了林州市石板岩乡境内的太行大峡谷。太行大峡谷是一处以自然景观为主,以旅游、滑翔为特色的国家风景名胜区,区内群峰巍峨,峭壁如削,奇石嶙峋;飞瀑高悬,溪流淙淙,潭幽池清;百鸟合鸣,万万木峥嵘,被专家学者誉之为“人间仙境,百里画廊,步随影移”,代表了林州的绿色景观。

  随后,我们到达林州红旗渠管理处,会见并拜访了当年的.红旗渠英模。在座谈会上,熊维政董事长简要介绍了羚锐制药企业发展情况,并代表大别山革命老区人民和羚锐员工慰问了当年红旗渠建设特等英模任羊成、李改云、郭秋英、张买江。红旗渠英模们特别强调指出: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敢想敢干,实事求是,是红旗渠精神活的灵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红旗渠精神的集中体现。红旗渠精神是我们的传家宝,要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通过参观、走访和座谈,从一张张史料图片和一件件实物中,我们现场感受红旗渠精神,进一步解了红旗渠的建设历史,了解了林州人民战天斗地的历史功绩,心灵接受了一次洗礼。大家纷纷表示:红旗渠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新的历史时期,弘扬红旗渠精神,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我们要把红旗渠精神带回老区新县、带回羚锐,抢抓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好时机,加快发展,做实做精做强做大企业,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硬是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建成了红旗渠,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在那样的艰苦条件下,期间还有战胜三年自然灾害,苦战了10个春秋,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秉承修建红旗渠,为子孙后代造福的信念,面对各种艰险和困难,靠自己的双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而为我们留下了永放光芒的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精神包含着党的领导,群众路线、革命精神,体现了**人的优良品质和劳动人民的光荣传统,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进一步弘扬红旗渠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不断推进*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更加强大的精神动力。

  对于医药制造行业来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们羚锐制药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做精做实做优做强做大羚锐品牌,如何进一步发展、突出我们的医药特色,确保企业在行业中的领跑地位,红旗渠精神同样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思想,提高认识,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推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让我们继续坚持和发扬红旗渠精神,不断开拓创新,为实现做强做大羚锐品牌而努力奋斗!

全国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学习活动总结3

  近日,新华社刊发评论员文章中写到:“解决*的一切问题,都要靠发展。而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决定着发展脚步能走多远。”作为笔者,一个经常拜读新华社评论员文章的读者,有十六年党龄的*员,对这句话有着自己较深的体验和感慨!前几日笔者有幸到自己仰慕已久的红旗渠所在地——林州市进行了参观旅游。短短的两天时间内,对红旗渠的所见、所听、所感在笔者的内心产生了很强的震撼。与其说上学时通过语文课本对红旗渠精神的学习是一种向往的话,那么现在就是一种深深地折服和膜拜!人的一生很短暂,干自己喜欢的事业并能有一番成就甚至“造福一方”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基于这种思想,有的人从具体事、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埋头苦干,几十年如一日,用“水滴石穿”的精神写出了神话,也成就了自己,焦裕禄在兰考治理“三害”是这样,杨贵在林县修水渠更是这样;还有一部分人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个人进步的跳板,利用工作这个*台放飞的是一个又一个的“肥皂泡”,“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满天飞,过后如烟云,一路留下的是老百姓的怨言和笑料。扪心自问,作为党员干部,红旗渠精神不但是我们学习上的精神支柱和食粮,更是我们干事创业的指路灯和法宝。

  *指出:“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有不少不利因素,关键看我们工作做得怎么样”。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头脑*、与时俱进是基础,务实创新、踏实干事是关键。讲官气、说官话、摆官样使不得,而工作上的“软懒散满”更是要不得。讲正气、树形象、出效率、为民谋福才是党所期望、民之所愿。“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 对于这样浅显的道理,大多党员干部慢慢领悟到了,实干、苦干的背后是老百姓的拍手称赞;但还有一少部分党员干部却始终参悟不到,瞎干、胡干的后果是老百姓的不满和唾弃。正如著名作家臧克家在诗中所说:“…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红旗渠的建设,是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没有群众的愿望和创造,不会产生修建红旗渠的设想;没有干部和广大群众的苦干精神,也不可能建成红旗渠。在红旗渠的建设中,每一寸渠道、每一个涵洞、每一个渡槽、每一座桥梁……,都饱含着人民群众的心血和汗水。那么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眼前能否浮现修建红旗渠时惊心动魄的场面?耳边是否响起打钎时的号子声?我们的工作能不能向可歌可泣的红旗渠故事“靠近”?这既是衡量一个党员干部是不是合格的标准,更是检验一个党员干部优秀不优秀的尺码。

  作为党员干部,要永远“和人民群众在一起”的话,就让我们把红旗渠精神坚定不移地发展下去吧,这是我们各项事业成功的法宝。


全国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活动总结「」3篇(扩展2)

——最新全国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学习活动总结

最新全国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学习活动总结1

  1996年6月1日,江*在河南省红旗渠视察时,题写了"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红旗渠精神"是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人民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产生出来的,概括地讲,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雄伟壮观的红旗渠,巍峨蜿蜒的太行山。在喜迎**成立90周年之际,6月16日至6月17日,羚锐制药公司党委组织部分优秀*员、优秀骨干员工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林州红旗渠走访参观,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我作为优秀*员,有幸跟随*代表、羚锐制药董事长和党委*熊维政,羚锐制药公司党委副*、副总经理吴希振等全程参加了这次难忘的红色之旅。

  红旗渠,位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的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英雄的林州人民苦战十年,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筑的长达1500多公里的大型水利灌渠工程。林州市处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历史上严重干旱缺水。为了改变因缺水造成的穷困,林州人民从1960年2月开始修建红旗渠(原称“引漳入林”工程),竣工于1969年7月。

  林州是个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贫困山区。“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是旧林县的真实写照。新*成立后,在**的领导下,林州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决心,从1957年起,先后建成英雄渠、淇河渠和南谷洞水库弓上水库等水利工程。但由于水源有限,仍不能解决大面积灌溉问题。“引漳入林”是林州人民多年的愿望。经过豫晋两省协商同意,后经国家计委委托水利电力部批准,在河南省各级领导和山西省*顺县干部群众的支持下,在各级水利部门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下,林州市组织数万民工,从1960年2月开始动工,经过十年奋战,先后于1965年4月5日总干渠通水;1966年4月三条干渠同时竣工;1969年7月完成干、支、斗渠配套建设。至此,以红旗渠为主体的灌溉体系基本形成。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0万亩。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位于山西省*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总干渠长70.6公里,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纵坡为1/8000,设计加大流量23秒立方米,全部开凿在峰峦迭嶂的太行山腰,工程艰险,曾经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民引以自豪的一项水利工程,被当做除长城之外的“第二个伟大工程”,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坚韧不拔的林州人民因在太行山腰凿山开渠,引漳河之水灌溉农田,被夸为“当代愚公”; 尤为可贵的是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孕育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因集中体现了*人民的艰苦奋斗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大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融会贯通,一直为我们党所坚持、传递和发扬。

  6月16日早晨6点,我们从新县羚锐制药总部出发,当日中午到达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就餐过的林州林虑宾馆就餐。下午,在安阳日报社副总编辑、河南省红旗渠精神研究会常务理事、*红旗渠精神研究专家郝建生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林州红旗渠渠首工程,并参观了红旗渠展览馆。渠首工程时建有一座彩绘牌坊,门上的匾额是“分水苑”意为总渠分水的地方。红旗渠纪念馆就建在分水的渠首上。进入景点,只见一股湍急的水流从渠道中分两路滔滔而来。闸门外分为一干渠、二干渠两条支渠。水流到了闸门前,就分为两股,分别进入支渠。闸门可以调节大小,控制水量。红旗渠展览馆就建在闸门上。在红旗渠展览馆里,我们浏览了红旗渠的建设过程。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林县人民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实施“引漳入林”工程,以改造山河的英雄气概,毅然奔赴太行山,依靠艰苦奋斗精神,凭着双手,苦干10年,硬是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从此,漳河水就乖乖地盘山绕岭,穿过大水沟渠灌溉网络,滋润着林州60万亩农田。展览馆里馆内珍藏着大量的文物、文献和图片,生动地展现了当时林县人民不怕牺牲、不畏艰险、坚定信念修建红旗渠的情景,再现了杨贵等林县县委领导班子带领林县人民艰苦创业、拼搏奉献的光辉历史。

  红旗渠有多处人工景观,如我们所熟悉的红旗渠源、青年洞、南谷洞水库、桃花源渡桥等。但几乎每位到红旗渠的人都要到一个景点参观游览,那就是红旗渠的标志性建筑———青年洞。

  青年洞位于红旗渠总干渠任村卢家拐村西,是总干渠最长的隧洞。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原洞长616米,券砌洞脸后长度为623米,高5米,宽6.2米,纵坡为1/1500,设计流水量23立方米/秒,挖砌石方19800立方米,投工13万个,用款20.3万元。

  1960年2月由横水公社320名青年先行施工。是年11月因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总干渠暂时停工时,为早日将浊漳河水引入林县,建渠干部群众坚持“宁愿苦战,不愿苦熬”,改由各公社挑选青年*员、*组成的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继续施工。当时干部民工口粮很低,为了填饱肚子,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很多人得了浮肿病,仍坚持战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终日挖山不止。坚硬的石英岩一锤打下去一个白点,十数根钢钎打不成一个炮眼,青年们面对这样艰难困境,创造了连环炮、瓦缸窑炮、三角炮、抬炮、立炮等新的爆破技术,使日进度由起初的0.3米提高到2米多。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1961年7月15日凿通隧洞。为表彰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1973年*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亲笔题写了洞名。

  青年洞是红旗渠的象征,**为讴歌红旗渠精神的3集电视专题片《山碑》题写片名的“山碑”,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江*为红旗渠题写的“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等鎏金大字矗立在悬崖峭壁上格外引人注目。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青年洞上,俯视林州的山山水水,红旗渠景色尽收眼底。此时,我为林州这片热土而骄傲,因为林州人民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以人定胜天的英雄气概,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间,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逢山凿洞,遇沟架桥,苦干10年,削*1250座山头,凿通211个燧洞,架设152座渡槽,挖砌土石方1600多万立方米,硬是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成了一条宽8米,深4.3米,引水25个流量(立方米/秒)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红旗渠的每一寸土地都记录着老一辈红旗渠人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青年洞是历史的见证。在青年洞旁,在鲜红的*面前,在熊维政董事长的带领下,我们全体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听着一句句掷地有声的庄严宣誓,我心潮澎湃,激动万分,同时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一位合格的*党员,为推进羚锐发展和老区新县经济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现在的“青年洞”已成为红旗渠的经典旅游景区,燧洞内不仅可以通水,还安装了霓虹灯,游客可以乘坐快艇进洞游览,亲眼看一看当年的锤痕凿印。我们跟着人流走在石块砌筑的一米宽的渠堤上参观红旗渠。一边是随着山体曲折而过的漳河水,仰头向上是壁立千仞的峭壁山体,看了有点头晕目眩;另一边向下是悬崖峭壁,山脚是逶迤远去的漳河。远眺则是万顷良田,稠密的村舍,一片富庶祥和的景象。

  我们在渠边游览时,见行走在渠堤上的游客,大都表现出异常惊叹和百思不得其解的神情。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旅游景区,红旗渠不仅源源不断地引来漳河水灌溉农田,还在每年创造6亿多元的旅游收入,教育和激励着一代代人。这想必是当年红旗渠的设计者和建设者都没有意料到的事情。

  6月16日晚,我们住宿在云海旅游度假村。6月17日上午匆匆游览了林州市石板岩乡境内的太行大峡谷。太行大峡谷是一处以自然景观为主,以旅游、滑翔为特色的国家风景名胜区,区内群峰巍峨,峭壁如削,奇石嶙峋;飞瀑高悬,溪流淙淙,潭幽池清;百鸟合鸣,万万木峥嵘,被专家学者誉之为“人间仙境,百里画廊,步随影移”,代表了林州的绿色景观。

  随后,我们到达林州红旗渠管理处,会见并拜访了当年的红旗渠英模。在座谈会上,熊维政董事长简要介绍了羚锐制药企业发展情况,并代表大别山革命老区人民和羚锐员工慰问了当年红旗渠建设特等英模任羊成、李改云、郭秋英、张买江。红旗渠英模们特别强调指出: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敢想敢干,实事求是,是红旗渠精神活的灵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红旗渠精神的集中体现。红旗渠精神是我们的传家宝,要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全国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活动总结「」3篇(扩展3)

——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全国性活动总结

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全国性活动总结1

  巍巍太行,峰峦叠嶂,在太行山的南麓有一个闻名遐尔的地方——河南省林县。就是在这片曾经为*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土地上,在*人民最困难的时期,涌现出一批以县委*杨贵和*李贵为代表的*员,他们牢记*提出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了使林县人民摆脱世世代代缺水的窘境,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发挥革命大无畏精神,开凿了被誉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

  小时候我在翻阅地图时就注意到这个地方,当时心里很是不解,作为一个灌溉渠,它能有什么特别之处值得纪念呢?后来从父辈的口中以及书中了解了一些关于红旗渠的故事,才知道它的重要意义。今年的9月3日到4日,我们学院组织了40名教职工党员驱车近700公里赴林县参观学习,这次红旗渠之旅使我对这项伟大的工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为什么要修建红旗渠?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该市地处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处,历史上严重缺水。在参观红旗渠纪念馆时,一幅幅图片和蜡像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的情形。

  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这是对旧社会林县的真实写照。此外还有一些故事也反映了因为缺水而引发的`社会问题,民国初,任村镇桑耳庄村村民桑林茂,大年除夕爬上离村七里远的黄崖泉担水,等了一天才担回一担水,新过门的儿媳妇摸黑到村边去接公公,不小心把一担水倾洒了个精光,儿媳妇羞愧地回屋悬梁自尽了。林县人民忍受缺水之苦已达上百年,在这期间不知发生多少次人无粮可吃而导致人吃人的惨剧。

  新*成立后,在**的领导下,全县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决心,从1957年起,先后建成英雄渠、淇河渠和南谷洞水库、弓上水库等水利工程。但由于水源有限,仍不能解决大面积灌溉问题。

  “引漳入林”是林县人民多年的愿望。经过豫晋两省协商同意,后经国家计委委托水利电力部批准,在省、地各级领导和山西省*顺县干部群众的支持下,在各级水利部门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县委、县人委组织数万民工,从1960年2月开始动工,经过十年奋战,先后于1965年4月5日总干渠通水;1966年4月三条干渠同时竣工;1969年7月完成干、支、斗渠配套建设。至此,以红旗渠为主体的灌溉体系基本形成。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4万亩。

  二、为什么要弘扬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开工建设时,正是我们国家处于最困难的时期,国外持续经济封锁,国内各种矛盾斗争不断。全国上下资源紧缺,人民生活异常艰难。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林县的一批党员领导干部怀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为了实践入党誓言,牢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勇于开拓,带领全县人民奋战太行山,提出了“安排太行”的宏伟口号。

  在参观红旗渠纪念馆时,记录这一时期的图片很多,而且每一张都令我的心久久不能*静。在建设期间,涌现出一大批普通而又伟大的英雄人物,如特等劳模、排险能手任羊成,他带领民工常年吊在悬崖上排除险石,因此他的背上被保险绳磨出了厚厚的茧子,自己几次从半崖上摔下来,掉到荆窝里,浑身扎满了枣刺,一次房东大娘从他背上挑出了70多根枣刺,石头落下砸掉了三颗牙,也不下火线。当地人都说:“排险队长任羊成,阎王殿里报了名”。还有特等劳模、爆破能手常根虎等一大批先进人物。

  在参观这些图片时,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有两张照片。第一张是一个女民工双手各握一根钢钎,两名男民工抡锤向下打。导游介绍说:“开始每人都是双手握住一根钢钎,后来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就干脆一只手握住一个,为此他们还发明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凤凰双展翅’。”看着图片,听到讲解,我不禁为林县人民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而感动。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能苦中作乐,使我联想起了电影《地雷战》中人民群众为自己发明的各种地雷起那些有趣的名字(如“头发丝儿雷”),都反映出一种虽处困境但对未来充满必胜信心的乐观态度。

  第二幅照片描述的是一群女青年挥舞着衣服排除洞中存烟的场面。导游介绍,当时在开山放炮前,没有预料到山洞里产生的烟尘不好排放出去。没有办法,这群女青年只好一手捂着鼻子,另一只手挥舞着衣服,从山洞这头跑到那头进行排烟。

  在严重自然灾害时期,修渠民工每人每天只有0.5公斤原粮,1.5公斤蔬菜,在艰难的施工条件下,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了1250个山头,架设了151个渡槽,凿通211个隧洞,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总干渠长70.6公里,干渠、分干渠、支渠、斗渠共1500多公里,人们形容该工程是“劈开太行山”,建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它不仅是林县人民的骄傲,更是全*人民的骄傲。

  难怪**向国外友人这样说:“新*有两大奇迹:一是南京长江大桥,二是红旗渠。”但是正如当地导游所说:“南京长江大桥是举全国之力,而且使用了一些比较先进的技术设备;而红旗渠则完全依靠林县人民自己的力量,完全依靠人工开凿出来的,没有任何先进设备可以使用。”

  不错,红旗渠的确是一个值得我们全*人感到自豪的创举。

  三、我们应当从中学习什么?

  从红旗渠开始施工至今已经四十五年了。沧海桑田,时光荏苒,这四十五年间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政策的全面实施使得国家富裕了,人民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虽然如今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但是我们仍然要弘扬红旗渠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每个人自己的贡献。

  现在红旗渠已成为人们参观游览的地方,人们到这里来,不仅是要看那条渠。红旗渠所代表的是一种时代的精神,那个年代的许多事情人们可能都忘记了,但是看到了红旗渠就会使人们重新回忆起那个时代,感受到那个时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鼓舞人们的斗志。

  作为青年教师党员,我们更应当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入党誓词,站好讲台,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联系当前实际,我们应当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甘于奉献、勇于创新、善于思考、忠于职守,为提高教学质量,做好学校迎评促建工作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学校建设添砖加瓦。在遇到任何艰难险阻时,想一想林县人民奋战红旗渠、改造大自然的豪迈气概,我觉得没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的!

  红旗渠如同中华儿女的脊梁,它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前进!如*所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和历史的动力。”

  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


全国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活动总结「」3篇(扩展4)

——《红旗渠》观后感3篇

《红旗渠》观后感1

  我是一个河南人,是从小吃着红旗渠的`水长大的,听着青年洞的故事懂事的。我深深的爱着我的故乡。

  这个寒假,我真的来到红旗渠了。在那次旅行中的我与记忆,我这一生都不会忘记。这可是我*生第一次来到世界级的旅游胜地,我兴奋至极。

  爬着一个个台阶,顺着一处处栏杆。望着那碧绿的水,真是感慨万千啊!水之上,则是险峻的,让人望而生畏的绝壁。

  走了许久,来到了青年洞。望着刻着青年洞背后的山壁,显然经过了岁月的冲涮,蕴含有古老沧桑之美。我们林县人便是靠这个洞的开凿而吃上水的,想到这儿心中不禁酸酸得。坐上游艇,穿上救生衣,开始进入青年洞。里面灯光很广,全是钟乳石,加上灯光之美,可谓美轮美奂的洞景,让我陶醉其中。

  里面很潮湿,很阴冷。让人感到苍苍凉凉的美,清爽而至的美。

  玩完水,接着就要游山了。

  开始上一线天,台阶很陡,没有栏杆,但两面有山壁。宽窄只容得下一人。途中,我时不时抬头向上看,在狭窄中有一条蓝蓝的缝隙,那便是天。啊!书中常说一线天,今日才领略其壮观,这是在书本中体会不到的。

  上到半山腰,看到一处石碑用逮体字刻着山魂二字,有种莫名得雄伟涌上心头,占据我的心灵……

  上到顶峰,望着下面一条条冰道与绿绿的田野,让人发抖。顿时我有种说不出的喜悦占据我的心灵,我感到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惟妙惟肖。

  接着来到虎口崖、龙头山……这是河南工人打造的世界奇迹。在路上不断看到稻草席,这就是以前工人们睡觉的草席。是他们的出生入死才有了我们今天大饱眼福的机会。我顿时对他们肃然起敬。没有他们的付出,我们便吃不到水,我心内由衷的感谢他们。

  最后下山。我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待坐索道,这种感觉与等车没什么两样。坐上索道,心里很紧张,总怕掉下去,很快便习惯了。

  又重新回到山脚,望着背后的崇山峻岭,不禁有些舍不得,我轻轻的说:再见了……


全国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活动总结「」3篇(扩展5)

——发扬红旗渠精神倡议书3篇

发扬红旗渠精神倡议书1

  河南聚龙投资集团公司的全体同仁们:

  新华社长篇通讯《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提炼、阐释的“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的当代红旗渠精神,在中原大地引发了广泛共鸣和回响。红旗渠精神经反复锤炼、丰富发展,越来越发出历久弥新的光芒,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当代红旗渠精神是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过去的总结和传承,对当代的昭示和鞭策,对未来的警示和引领,读后很受感动、很受教育、很受启发。

  难而不惧,在理想召唤下排除千难万险;

  富而不惑,在物质大潮中坚守精神家园;

  自强不已,在激烈竞争中壮大发展,不断超越;

  奋斗不息,在复兴道路上奋力拼搏,永不停步。

  这就是我们时代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更是聚龙人应该具备的精神,结合聚龙公司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和集团公司现阶段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我倡议公司全体同仁积极行动起来学习当代红旗渠精神,共建聚龙集团美好的精神家园。

  一、学习红旗渠精神之魂 -- 一种对理想的执着和积极拼搏的进取精神。

  人类不能没有理想,就像不能没有太阳。理想的太阳一旦升起,就会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我们聚龙人也一定要有远大的理想并保持为之奋斗的激情,做任何事情一定要坚持不懈,工作和学习中更要这样。要树立战胜困难的必胜信念,充满干劲和热情,这样在任何困难和挫折面前我们都不会惧怕,更不会放弃。

  二、学习红旗渠精神之力 -- 一种富而不惑的坚韧与创业风范。

  与2005年前聚龙实业创业阶段相比,现在我们集团公司的工作环境好了,各项待遇和福利提高了,管理更规范了,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却弱了。希望我们要继续学习和弘扬富而不惑的当代红旗渠精神,引导和激励全体员工继续保持团结实干、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精神,居安思危,开源节流。

  三、学习红旗渠精神之气 -- -派领导率先垂范的创新气概。

  红旗渠精神特点有三:干得苦、看得远、想得大。红旗渠精神蕴含着领导率先垂范、模范带头。聚龙公司的各级管理人员亦应如此,做任何决策要看得远、想得大,更好地发挥榜样的作用,处处起表率作用,要深谋远虑,要与时俱进,要改革创新,增强干实事创大业的高度责任感和强烈事业心,破除束缚公司发展的各种障碍,用新的思维、新的方法、新的手段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新课题,不断推动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推动公司的新发展。

  四、学习红旗渠精神之爱 -- 一首奉献企业与社会的博大。感恩和奉献是人类最重要的美德。一个人的.成长,要感谢父母的恩惠,感谢师长的恩惠,感谢企业的恩惠,感谢国家的恩惠,感谢社会的恩惠。不要忘了感谢你周围的人、你的上司和同事、感谢自己的工作*台、感谢社会。作为员工,能否多给领导一些理解;作为领导,需要考虑员工的利益,对他们多一些支持和鼓励。作为一名聚龙人一定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懂得回报企业与社会。希望我们继续弘扬这种精神,使之蔚然成风,奉献社会。

  聚龙的道路,是走出来的;聚龙的江山,是打出来的;聚龙的强大,是干出来的;聚龙人以自己的理想、奋斗、坚韧和奉献,秉承并继续发扬当代红旗渠精神。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确保公司持续、良性、健康地发展,更加奋发有为地创造全体员工的幸福生活和聚龙集团的美好未来!创造聚龙事业发展的更大辉煌!

  xx聚龙投资有限公司


全国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活动总结「」3篇(扩展6)

——学习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活动总结3篇

学习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活动总结1

  雄伟壮观的红旗渠,巍峨蜿蜒的太行山。在喜迎**成立96周年之际,6月16日至6月17日,羚锐制药公司党委组织部分优秀*员、优秀骨干员工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林州红旗渠走访参观,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我作为优秀*员,有幸跟随*代表、羚锐制药董事长和党委*熊维政,羚锐制药公司党委副*、副总经理吴希振等全程参加了这次难忘的红色之旅。

  红旗渠,位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的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英雄的林州人民苦战十年,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筑的长达1500多公里的大型水利灌渠工程。林州市处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历史上严重干旱缺水。为了改变因缺水造成的穷困,林州人民从1960年2月开始修建红旗渠(原称“引漳入林”工程),竣工于1969年7月。

  林州是个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贫困山区。“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是旧林县的真实写照。新*成立后,在**的领导下,林州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决心,从1957年起,先后建成英雄渠、淇河渠和南谷洞水库弓上水库等水利工程。但由于水源有限,仍不能解决大面积灌溉问题。“引漳入林”是林州人民多年的愿望。经过豫晋两省协商同意,后经国家计委委托水利电力部批准,在河南省各级领导和山西省*顺县干部群众的支持下,在各级水利部门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下,林州市组织数万民工,从1960年2月开始动工,经过十年奋战,先后于1965年4月5日总干渠通水;1966年4月三条干渠同时竣工;1969年7月完成干、支、斗渠配套建设。至此,以红旗渠为主体的灌溉体系基本形成。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0万亩。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位于山西省*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总干渠长70.6公里,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纵坡为1/8000,设计加大流量23秒立方米,全部开凿在峰峦迭嶂的太行山腰,工程艰险,曾经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民引以自豪的一项水利工程,被当做除长城之外的“第二个伟大工程”,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坚韧不拔的林州人民因在太行山腰凿山开渠,引漳河之水灌溉农田,被夸为“当代愚公”; 尤为可贵的是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孕育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因集中体现了*人民的艰苦奋斗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大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融会贯通,一直为我们党所坚持、传递和发扬。

  红旗渠展览馆就建在闸门上。在红旗渠展览馆里,我们浏览了红旗渠的建设过程。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林县人民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实施“引漳入林”工程,以改造山河的英雄气概,毅然奔赴太行山,依靠艰苦奋斗精神,凭着双手,苦干10年,硬是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从此,漳河水就乖乖地盘山绕岭,穿过大水沟渠灌溉网络,滋润着林州60万亩农田。展览馆里馆内珍藏着大量的文物、文献和图片,生动地展现了当时林县人民不怕牺牲、不畏艰险、坚定信念修建红旗渠的情景,再现了杨贵等林县县委领导班子带领林县人民艰苦创业、拼搏奉献的光辉历史。

  红旗渠有多处人工景观,如我们所熟悉的红旗渠源、青年洞、南谷洞水库、桃花源渡桥等。但几乎每位到红旗渠的人都要到一个景点参观游览,那就是红旗渠的标志性建筑———青年洞。

  青年洞位于红旗渠总干渠任村卢家拐村西,是总干渠最长的隧洞。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原洞长616米,券砌洞脸后长度为623米,高5米,宽6.2米,纵坡为1/1500,设计流水量23立方米/秒,挖砌石方19800立方米,投工13万个,用款20.3万元。

  1960年2月由横水公社320名青年先行施工。是年11月因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总干渠暂时停工时,为早日将浊漳河水引入林县,建渠干部群众坚持“宁愿苦战,不愿苦熬”,改由各公社挑选青年*员、*组成的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继续施工。当时干部民工口粮很低,为了填饱肚子,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很多人得了浮肿病,仍坚持战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终日挖山不止。坚硬的石英岩一锤打下去一个白点,十数根钢钎打不成一个炮眼,青年们面对这样艰难困境,创造了连环炮、瓦缸窑炮、三角炮、抬炮、立炮等新的爆破技术,使日进度由起初的0.3米提高到2米多。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1961年7月15日凿通隧洞。为表彰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1973年*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亲笔题写了洞名。

  青年洞是红旗渠的象征,**为讴歌红旗渠精神的3集电视专题片《山碑》题写片名的“山碑”,党和领导人为红旗渠题写的“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等鎏金大字矗立在悬崖峭壁上格外引人注目。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青年洞上,俯视林州的山山水水,红旗渠景色尽收眼底。此时,我为林州这片热土而骄傲,因为林州人民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以人定胜天的英雄气概,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间,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逢山凿洞,遇沟架桥,苦干10年,削*1250座山头,凿通211个燧洞,架设152座渡槽,挖砌土石方1600多万立方米,硬是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成了一条宽8米,深4.3米,引水25个流量(立方米/秒)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红旗渠的每一寸土地都记录着老一辈红旗渠人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青年洞是历史的见证。在青年洞旁,在鲜红的*面前,在熊维政董事长的带领下,我们全体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听着一句句掷地有声的庄严宣誓,我心潮澎湃,激动万分,同时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一位合格的*党员,为推进羚锐发展和老区新县经济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现在的“青年洞”已成为红旗渠的经典旅游景区,燧洞内不仅可以通水,还安装了霓虹灯,游客可以乘坐快艇进洞游览,亲眼看一看当年的锤痕凿印。我们跟着人流走在石块砌筑的一米宽的渠堤上参观红旗渠。一边是随着山体曲折而过的漳河水,仰头向上是壁立千仞的峭壁山体,看了有点头晕目眩;另一边向下是悬崖峭壁,山脚是逶迤远去的漳河。远眺则是万顷良田,稠密的村舍,一片富庶祥和的景象。

  我们在渠边游览时,见行走在渠堤上的游客,大都表现出异常惊叹和百思不得其解的神情。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旅游景区,红旗渠不仅源源不断地引来漳河水灌溉农田,还在每年创造6亿多元的旅游收入,教育和激励着一代代人。这想必是当年红旗渠的设计者和建设者都没有意料到的事情。

  6月16日晚,我们住宿在云海旅游度假村。6月17日上午匆匆游览了林州市石板岩乡境内的太行大峡谷。太行大峡谷是一处以自然景观为主,以旅游、滑翔为特色的国家风景名胜区,区内群峰巍峨,峭壁如削,奇石嶙峋;飞瀑高悬,溪流淙淙,潭幽池清;百鸟合鸣,万万木峥嵘,被专家学者誉之为“人间仙境,百里画廊,步随影移”,代表了林州的绿色景观。

  随后,我们到达林州红旗渠管理处,会见并拜访了当年的红旗渠英模。在座谈会上,熊维政董事长简要介绍了羚锐制药企业发展情况,并代表大别山革命老区人民和羚锐员工慰问了当年红旗渠建设特等英模任羊成、李改云、郭秋英、张买江。红旗渠英模们特别强调指出: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敢想敢干,实事求是,是红旗渠精神活的灵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红旗渠精神的集中体现。红旗渠精神是我们的传家宝,要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通过参观、走访和座谈,从一张张史料图片和一件件实物中,我们现场感受红旗渠精神,进一步解了红旗渠的建设历史,了解了林州人民战天斗地的历史功绩,心灵接受了一次洗礼。大家纷纷表示:红旗渠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新的历史时期,弘扬红旗渠精神,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我们要把红旗渠精神带回老区新县、带回羚锐,抢抓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好时机,加快发展,做实做精做强做大企业,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红旗渠归来,我思绪万千。当年林县人民虽身处艰苦的环境,但是他们胸怀“重新安排林县河山”之志,用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精神,硬是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建成了红旗渠,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在那样的艰苦条件下,期间还有战胜三年自然灾害,苦战了10个春秋,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秉承修建红旗渠,为子孙后代造福的信念,面对各种艰险和困难,靠自己的双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而为我们留下了永放光芒的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精神包含着党的领导,群众路线、革命精神,体现了**人的优良品质和劳动人民的光荣传统,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进一步弘扬红旗渠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不断推进*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更加强大的精神动力。

  对于医药制造行业来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们羚锐制药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做精做实做优做强做大羚锐品牌,如何进一步发展、突出我们的医药特色,确保企业在行业中的领跑地位,红旗渠精神同样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思想,提高认识,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推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让我们继续坚持和发扬红旗渠精神,不断开拓创新,为实现做强做大羚锐品牌而努力奋斗!


全国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活动总结「」3篇(扩展7)

——电影红旗渠观后感

电影红旗渠观后感1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曾多次到红旗渠纪念馆参观、小时候也曾看过《红旗渠》电影纪录片,其电影主题曲《定叫山河换新装》被人们传唱至今。8月10日我行重新组织观看了《红旗渠》电影纪录片,再次激起了我对英雄先辈的崇高敬意,再次被几十年前艰苦岁月的动人故事深深感动,再次对 “幸福之渠”的丰富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当年,我县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天干地旱,吃水奇缺,但是,我县人民不等不靠,宁肯苦干,决不苦熬,宁肯流血,决不流泪。积极想办法、跑门路。县委一声号令,引漳入林,千军万马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上,天当房,地当床,吃野菜,带干粮,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发扬愚公移山精神,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了1250个山头,架设了151个渡槽,凿通211个隧洞,硬是劈开太行山,修建了总干渠长70.6公里,干渠、分干渠、支渠、斗渠共1500多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清清的渠水,惠及了全县17个乡镇,我县人民从此告别了吃水难的困境。艰苦的岁月,辉煌的历史已经逝去,然而,在今天这个市场经济机制的社会大潮中,“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依然给我们很多感慨。

  其一,红旗渠精神的核心之一是自信的创业精神。这种自信首先表现在对待大自然、特别是对待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心态方面。当年,如果我县人民不积极想办法开动脑筋,一味地靠天吃饭,林州的发展会是今天的样子吗?当年我县人民通过科学论证,大胆的决定,加上不怕吃苦“人定胜天”的自信心,充分发扬敢想、敢干的精神,修建了举世闻名的红旗渠。联想到今天,我们依然需要这种精神,要创新思维,相信自己,改变命运靠自己,干事、干实事、干成事,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其二,红旗渠精神是一种团结协作精神。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修建红旗渠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工程,在艰难的环境下,无论男女老幼,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听从安排,团结协作,才创造了世界第八大奇迹。这种精神是我们今天更需要发扬光大,在工作上不推诿、不扯皮,互相扶持,真抓实干,为了农行明天的发展,大家共同携起手来,建设农行美好的明天。

  其三,红旗渠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修建红旗渠时,建设者们不计个人得失、不讲条件、乐于奉献、不畏艰难、勇于牺牲。从而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也牺牲了许多英雄壮士,受伤者更是不计其数,然而人们却从未退缩,而是前赴后继,修渠不止。在忍饥挨饿,吃糠咽菜,设备落后的情况下,历时6年终于修建了人间奇迹-红旗渠,造福了子孙后代。

  其四,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红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给人启迪,催人奋进。一个单位更需要这种红旗渠精神,现在的工作环境好了,眼界开阔了,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有些干部员工的观念淡了,工作作风差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弱了,工作中讲客观,谈条件,提困难,不能主动的、能动的去工作,红旗渠精神体现的是我们林州人的一种本色,因此,我们仍需呼唤红旗渠精神,弘扬红旗渠精神,赋予红旗渠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让红旗渠精神成为我们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努力作好本职工作,为了农行的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愿红旗渠精神代代相传,永不消逝。

推荐访问:红旗渠 光芒 活动总结 全国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活动总结「」3篇 全国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活动总结「」1 开展弘扬红旗渠精神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