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点(3篇)

时间:2023-05-05 16:30:06 浏览量:

篇一:红色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点

  

  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

  渐成经济新增长点

  在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力推动下,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规模实力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文化产业已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

  发展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形势,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文化产业”概念,指出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

  党的十六大明确把文化区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强调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标志着我们党在文化建设的认识上实现了一个重大突破,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党的十七大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高度,对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出新的部署。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务院颁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系统提出了新形势下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重点项目和扶持政策,这是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标志着中央把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为国家战略。

  2010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专题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明确将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三加快一加强”文化改革发展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

  国家“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高度,明确提出未来五年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新时期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大幕正在徐徐拉开……

  推进文化领域战略重组

  2010年11月,辽宁北方联合出版传媒(601999)公司与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股权合作协议,借助上市平台打破区域障碍,实现跨地区合作,为进一步整合优化出版资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0年12月,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中国教学仪器设备总公司、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等单位整合组建成立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2011年7月19日,中国科学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人民邮电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等单位联合成立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各地各部门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把转企改制与改组、改造结合起来,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着力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布局结构,文化产业呈现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2010年,全国经批准成立的120家出版集团、报刊集团、发行集团和印刷集团资产总额3234.2亿元、主营收入1785.8亿元,在书报刊出版和出版物发行领域所占比重分别达73.5%和53.8%,"行业龙头"的地位与作用初步显现。目前,全国已形成一批总资产和总销售收入超过或接近百亿的"双百亿"大型骨干文化企业,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拓宽文化产业融资平台

  2009年4月,商务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总局与中国进出口银行联合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文化出口的指导意见》,开创了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先河。

  2010年4月,中宣部、人民银行、财政部、文化部等九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

  文化产业发展和繁荣的指导意见》,正式从国家政策层面提出了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开创了文化产业投融资工作新的局面。

  在政策支持下,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通过开展银企合作、融资担保、上市融资等方式实现要素集聚。

  2010年,中南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新华传媒(600825)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策影视(300133)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宋城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文化企业在主板和创业板上市,安徽时代出版(600551)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实现再融资。

  通过上市融资,企业规模实力迅速壮大。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上市募集资金42.42亿元,超募130%,发行市盈率达41.22倍,总市值达到200亿元,与改制前的企业净资产相比,相当于再造两个出版集团。该公司作为内容运营商与华为公司、中国联通(600050)等开展股权和业务合作,共同打造面向全球的数字资源营销服务平台,企业活力迸发,综合实力大大加强。

  目前,全国几大银行给文化产业授信融资总额超1000亿元;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步伐加快,全国共有26家上市文化企业,融资规模不断扩大,逐步成长为A股市场的一个新兴板块。

  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

  新兴文化业态是文化产业最具发展潜力的部分。

  各地和各有关部门积极推进文化与科技、旅游、创意、信息等产业的融合,大力发展数字内容、网络文化、手机电视等新兴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结构升级,各类新兴文化业态发展迅猛,各种新的文化产品形态和文化服务业务层出不穷,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深圳市发挥高科技、金融业、旅游业的优势,成功走出了一条"文化+科技"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提高了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文化产品的附加价值,让文化以更快的速度、更新的内容、更活的形式、更广的受众得以传播,抢占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腾讯、华强等一批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数字内容为主体、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高成长型文化科技型企业迅速崛起。

  2010年6月29日,浙江华数传媒网络有限公司与淘宝网在杭州宣布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华数淘宝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将全面打通互联网与电视终端,电子商务也因此成为三网融合试点后首个有实质内容的跨网应用。

  截至2011年6月,我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3.11亿,占网民总数64.2%;2010年网络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323.7亿元,比2009年增长26.3%,带动电信、IT、媒体广告等相关产业产值631.2亿元。数字出版产业总产值从2006年的200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90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超过45%。

  大型文化主题公园进入迅速扩张期,深圳华侨城在深圳、北京、成都、上海运营的四个欢乐谷2010年游客接待量达1000万人次。深圳华强(000062)集团公司在芜湖、重庆、汕头建成3个自主规划设计的大型主题公园,其中芜湖方特欢乐世界接待游客量每年达200万人次。

  红色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和生力军,6年共接待游客13.5亿人次,其中2010年4.3亿人次,占国内旅游人数的20%,带动直接就业人数91.2万人、间接就业371.1万人,综合收入超过4000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文化产业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9月16日发布的报告,2010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达到1105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2.75%。2004年-2008年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年均增长23.3%,高于同期现价GDP年均增速近5%;2008年-2010年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年均增长24.2%,继续较大幅高于同期GDP现价年均增速。

  新闻出版产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2010年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业实现增加值

  3503亿元,较2009年分别增长13%,其中数字出版总产出和增加值分别增长31.6%和23.7%,增长速度在各产业类别中位居前茅。

  电影业进入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国产电影年产量由2003年以前的不足100部发展到2010的526部,国内票房从2003年的不足l0亿元发展到2010年的超过100亿元,连续第六年保持30%以上增长。影视动画产量从2005年的4.2万分钟增加到2010年的22万分钟,增长了4倍以上。2010年我国动漫产业总产值达480亿元,比2009年增长27.8%。

篇二:红色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点

  

  社科论坛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及前景要以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为例要要南昌航空大学江西南昌330063胡从坤罗金冬张鼎扬刘依丹周锐郑玉朝我们走进江西省摘要院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江西这片红土地上发生了许多与抗战有关的故事。吉安市永新县探访当地的红色文化。永新县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土地革命时期,永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并在《井冈山的斗争》中确定了“用大力经营永新,创造群众的割据,苏区创建时期的重要区域,毛泽东曾说“看永新一县,要比一国还重要”等重大革命历史事件,诞生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留下了毛泽布置长期的斗争”的战略方针。在永新县发生了“三湾改编”、“龙源口大捷”我们也将研究当地红色文东、朱德、任弼时、彭德怀、陈毅、王首道、肖克、王震、胡耀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在寻访的同时,来为当地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可改进的地方,抗战记忆;发展关键词院红色文化;永新;1永新县1.1简介罗霄山脉中永新县,江西省吉安市辖县,地处江西西部边境,南与井冈山市相段。县境东与吉安县毗邻,东南部与泰和县交界,北与安福县接壤,总面积为连,西与莲花县和湖南省茶陵县为邻,2187平方千米。辖10个镇、13个乡、2个场,总人口51万余。当地水永新县粮食总产29.4万吨,资源和矿藏资源丰富。桑园面积达2.9万亩,蔬菜面积达10.4万亩。新兴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新发展井冈蜜柚药化、茧丝绸为主导的四大产业。皮制品、6000亩、白茶812亩、金银花1500亩。现已形成以铜制品、冈山革命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龙源口大捷取得的胜利是红军历史他亲笔题写了上第一场大胜。全国解放后,朱德仍念念不忘龙源口,龙源口大捷纪念碑的碑文。2永新红色文化产业历史及现状2.1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地理位置的巧妙,这个县城更是一块红色的热土,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全红县,湘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毛泽东在1928年指出:“我们。永新是著名的看永新一县,要比一国还重要”“用大力经营永新”,是中共湘赣省委和省苏维埃“三湾改编”和“龙源口大捷”的发生地;政府、省军区的所在地;是全国第五大将军县。2.2新中国成立之后永新人民发扬革命传统,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这也为永新的红色文化产奋发图强,谱写了社会主义建设新篇章,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厦坪-贺子珍故里-县城-龙源口-三湾”着力打造红色旅游精品路线,同时带动沿线餐饮住宿、交通运输、休闲娱乐等涉旅产文化为发展特色,借助“三湾”红色业发展。另一方面该县以“三湾”开发一系列“三湾”主题红色产文化的无形价值,凸显品牌效应,品。2.3现今在政府以及投资方的大力支持下,永新的红色文化产业已经逐渐步入轨道并小有成效。经过有效宣传后永新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海年均接待游客量达20多万人次,最多时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学习,一天接待40批次游客。,其主要景归属于永新的三湾乡也成了“中国红色旅游第一村”士兵委员会旧居、三湾烈士陵点有三湾改编纪念馆、毛泽东旧居、园、三湾国家森林公园等,并且还被入选为首批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相继荣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等诸多称号。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3永新红色文化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远高于国民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以年均15%的速度在增长,我国文化产业占GDP比重仍偏低,最新经济的增长速度,尽管如此,数据显示,文化产业在总产值中所占GDP的比重,美国已达到31%日本20%左右,左右,欧洲平均在10%-15%,韩国高于15%,而中国仍然有较大距离,市场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2014年仅仅达到了3.7%左右,这说明我国文化产业比起发达国家.com.cn.AllRightsReserved.1.2地理位置永新县位于江西省西部、赣江支流禾水中上游。县境东连吉安西界湖南省茶陵县,西北与莲花县,东南毗泰和县,南依井冈山市,县境东西长约65千米,县接壤,北与安福县相邻。南北宽约56千米,总面积为2187平方千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6毅47’至27毅14’,东经I13毅50’至114毅29’。1.3红色文化概述革命之乡1.3.1将军大县,王恩茂,禾川镇北门村人,42位。最有名的是以下四位中将:1955年永新县是中国五大将军县之一,上世纪50年代授予将军的有旷伏兆,授中将衔;王道邦,埠前镇栗湖古城村人,1955年授中将衔;埠前镇心田村人,1955年授中将衔;张国华,怀忠镇官山村人,1955任弼时也在此年授中将衔。除了将军之外,永新还是贺子珍的故乡,居住过。1.3.2红色旅游永新县是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之一的“井冈山—永新—站点之一。茶陵—株洲线”1.3.3三湾枫树坪三湾位于湖南、江西省和永新、宁冈、莲花、茶陵县交界的九陇山北麓。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来到三湾“三湾改编”和艰苦卓绝的根据地村,就在红枫树下,进行了著名的战斗。1.3.4龙源口纪念碑距县城17公里。1928年6月23日,龙源口位于永新南乡,毛泽老七溪岭及白口东、朱德率工农红军及边界地方武装在龙源口新、一带,与数倍于我军的国民党赣敌杨池生、杨如轩两个师激战,打败第三次占领永新县城,使井两杨,粉碎了湘赣两省敌军的联合会剿,·267·

  文化产业在现代经济结构中已成为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红色文化则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是不同于一般概念上的文化,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中国强国富民的核心精神,是几代老一辈革命家和无数英模人物践行、积淀的品格和精神,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3.1永新红色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永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使其发展红色文化产业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永新充分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按照“挖掘保护与产业开发相结合,传统教育和打响品牌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大力建设红色文化产业。但其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仍有所欠缺,存在很多限制永新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如景点交通不畅;景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宣传力度不足等。3.1.1红色文化资源区域交互性弱永新地处江西西部边境,罗霄山脉中段,多山的地形造就了聚落的分散,狭窄而弯曲的县道贯通各乡村,使境内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联系极为不便;红色文化资源多位于乡下,农村的道路更为不便,使发展红色旅游面临着的首要问题便是交通;景点过于分散,尚未形成完善的区域红色旅游一条线,虽然着力打造“厦坪-贺子珍故里-县城-龙源口-三湾-砻市”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但该线路中,交通、餐饮、住宿、通讯等基础设施水平还有待提高,这导致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并不好。3.1.2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红色文化产业支持力度的欠缺全国红色文化资源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和革命老区,经济实力和基础设施薄弱,红色文化产业规模小,产业竞争力弱,甚至国家和省级层面都没有红色文化产业的统计数据,而永新正是处于这样的地区。作为县级行政区,永新的经济实力是相对偏弱的,这对开发当地红色文化资源起着重要影响,由于资金的缺乏,使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文化资源产品转化率很低,文化产品市场占有率很低,经济效益难以显现,巨大的文化资源还远未充分发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而形成文化产品。做个比对,作为江西省省会的南昌,经济实力远超永新,拥有充足的资金,即便红色文化资源的影响力不如永新,南昌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水平也是远远高于永新的,这也印证了经济实力决定文化实力。3.1.3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力度不足,深度不够永新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文化产业的描述是“做强旅游文化产业”,以此我们可以推断,永新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是旅游文化产业,报告中还强调,发展红色旅游是旅游文化产业的核心。对此,我们可以理解为,把文化产业的发展建立在旅游开发上是看到了永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一种方向性的决策,但文化产业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化旅游业上,更应该拓展其深度、广度。永新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毗邻的井冈山市发展相比,至少从红色文化知名度来说,井冈山市明显更胜一筹,有道是“世人只识井冈山,而不知有永新”。两地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方向都是红色旅游业,但明显是井冈山市做的更为成功,知名度更高。相对来说,井冈山市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以及深度是大于永新的。永新需要在红色文化的推广力度上下大工夫。3.2永新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社科论坛3.2.1提升经济水平,把好政府、企业关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支撑,一方面可以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使红色资源的开发更为便捷,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大招商引资的规模,使开发的水平更高。提升经济实力需要在充分了解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前提下,制定适合本地情况的经济政策,统筹各区域之间、各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在施行政策过程中还应当加强其执行力,坚决杜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歪风邪气的发生。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应当需要发挥财政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强对红色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在透彻分析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情况下,适度地加大财政对红色文化产业的帮扶,在政策与资金上给予红色文化企业支持,并确保资金的合理、合法的使用。针对该政策,我们应以长远的眼光看待,决不能只图一时的发展,需要做到抓住基调,稳步发展”这十二字的发展模式,长久稳定的发展红色文化产业。政府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中起着引导作用,企业则是占据主导作用。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所承担的任务是重大的。组建永新县旅游文化开发公司是加快永新县本土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此外还需引进外来资金、外来文化企业,全面提升开发水平。3.2.2注重借鉴、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中国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区有很多,这些区域中,有些开发得比较好,有些相对而言则差上许多。永新开发红色文化资源需要借鉴那些优秀的开发区域,从井冈山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经验中,永新有很多值得借鉴的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在借鉴中必须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为我所用”的原则,不能采用“拿来主义”,在此原则的基础上,还应加以创新,如辽沈战役纪念馆在陈列艺术上,突破原有的开发利用方式,瞄准当代科技,突出个性化,在重点展区运用现代科技模拟当时的战场,加强了历史代入感,使之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震撼力。传播红色文化,不仅需要依靠原有的渠道,还应瞄准现在发展如火如荼的互联网。推广永新红色文化,互联网是一个绝佳的新阵地,对扩大其传播的宽度以及深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播的内容也不能仅仅局限于红色文化本身,还可以扩宽到其他方面,例如在推广红色文化旅游的同时,还可以把当地怡人的生态环境一并推广出去,扩大其综合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的前来。3.3关注红色文化本身的意义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我们要站在大局去关注,不能仅仅关注其经济价值,还要明白比经济价值更为重要的是精神价值。解读革命历史,传承红色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很多红色旅游场所,经常出现不尊重历史事实的事情发生,比如丑化革命先烈、扭曲历史史实等,这是对红色文化和历史的亵渎。发展红色旅游,固然要讲经济效益,重视考虑市场需求,根据旅游者的兴趣精心设计,更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突出红色景点革命传统教育的属性,充分尊重革命历史的严肃性,确保红色旅游开发真正寓教于游,在此前提下,实现精神文化财富向经济财富的转化。决不能急功近利,舍本逐末,为了单纯追求“卖点”而传播媚俗文化,亵渎革命先烈。这种媚俗文化如果任其泛滥,虽然能取得暂时的经济效益,却将会以革命传统教育功能和红色旅游品牌的丧失为代价。人需要有自己的坚守,红色文化也需要有自己的坚守。·268·“定好方针,.com.cn.AllRightsReserved.

篇三:红色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点

  

  红色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探析

  作者:于春梅

  刘姝琪

  来源:《理论观察》2020年第02期

  红色文化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之一,在经济发展中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不可替代作用。黑龙江省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传达着十分有价值的文化信息。红色文化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文化繁荣、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探讨红色文化传承及促进经济发展的对策,从而形成持续健康良性循环,以红色文化发展带动地域经济发展。这是以红色文化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思考的课题。

  红色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是提升黑龙江省影响力的构成要素,也是提升文化竞争力的源泉。红色文化研究,对培养广大群众的爱国热情,提高国民素质、推进黑龙江区域文化建设特色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红色文化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以红色文化为依托,开发红色文化产业和产品,其中蕴含红色精神和红色基因跨越时空、永不过时,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今天我们砥砺前行、不忘初心的不竭精神动力。

  文化传承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方面,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其文化属性,文化传承决定着区域的经济发展和进步。黑龙江红色文化作为精神载体已经深深的印在人们心中,黑龙江红色文化精神赋予了龙江人团结力、创新力、生产力和生命力。因此,黑龙江省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在此基础上开发红色文化产业和产品,使区域经济有了良好依托和发展目标。

  红色文化建设通过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了广大群众学习历史、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通过红色文化研究,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将红色文化与爱国主义精神紧密相结合,对于培养广大群众的爱国情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黑龙江省红色文化是黑龙江区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黑龙江文化建设自身特征,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弘扬和传承红色精神,加强红色文化产业建设,打造黑龙江红色文化品牌,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对于促进黑龙江区域特色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根源。黑龙江省委和省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文化传承和保护,大力加强红色文化建设,将红色文化融合到文化建设工作中,在红色资源保护的基础上,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加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和经济效益转化,目前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打造红色旅游新路线、红色文化输出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黑龙江省具有众多红色文化资源,以北大荒精神、铁人精神、大庆精神、抗联精神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其代表。通过对红色资源整合和建设,使之呈现出強大爱国精神,运用这些红色资源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让他们发现身边的龙江精神,并在心中留下红色文化的缩影。,使爱国主义精神在人们的思想认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为止,黑龙江省已经建立了15个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13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还建立了258个市县级爱国主义基地,这些爱国主义基地覆盖了整个黑龙江区域,对文化建设建设和红色精神传承起了重要作用。

  黑龙江省是开发红色资源旅游较早的省份,根据国家下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文件精神,结合省情编制了《2006—2010年黑龙江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0年黑龙江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对黑龙江省红色资源旅游业开发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在这一纲要的指引下,红色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完善各项配套设施,为进一步扩大省红色资源旅游打下了良好基础。目前,黑龙江省又先后建立了哈尔滨烈士陵园、赵一曼被捕地、杨子荣烈士墓等等,根据区域风情,结合英雄的故事,建设特色鲜明的红色旅游景区。

  黑龙江省在抗战时期作为重要的敌后根据地,在十四年漫长的战争中,黑龙江人民造就了英勇奋斗、不怕牺牲、顽强抵抗、国利为先的抗联精神,印证了我国红色文化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黑龙江人民形成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以及开发北大荒形成“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正是这些精神的支撑使黑龙江由贫穷走向富饶。省委、省政府对红色文化建设一直给予很大的支持,加大了红色文化产品的创作力度,在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的同时,可以更好的传播红色精神。

  近些年来,黑龙江省通过开展红色文化学习、组织召开红色文化研讨会、组织各界专家学者参加调研课题会议等方式,向全社会宣传黑龙江红色文化,这些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信息时代大背景下,黑龙江红色文化的宣传渠道也实现了与时俱进,利用媒体、网络、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来推广,主流媒体持续报道了一些宣传片,如《黑土地的红色足迹》,引起了良好反响。网络上自媒体也时刻关注身边所发生的先进事迹,通过与民互动的方式来加强全民的红色文化教育。

  黑龙江省针对红色文化旅游建设和重视比较早,虽然效果和发展前景都有很大的潜力,但依然存在着制约我省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强的因素。

  第一,红色文化旅游游览区的基础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红色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新兴的旅游行业与传统的娱乐性质的景点有很大的区别,它不处于市区也不处于闹市,大多数处于偏远地区,这些地区共同的特点是产业链单一、地区比较贫穷,经济对比市区有明显落后,由于地处偏远又贫穷所以景区相应的配套设施很不完善,对于突然火热起来的红色文化旅游而产生的接待问题显得力不从心。如景区外没有大规模的停车场,前来旅游的车辆会在周围四处停放,对交通造成很大的压力。景区内没有足够的饭店、酒店和娱乐场所这些接待的能力是制约其发展起来的关键因素,由于配套设施的缺乏,长此以往很难形成良性的发展。

  第二,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整合度不够。虽然省内有大量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但这些资源没有与黑龙江的冰雪文化和当地特色相结合,没有把本土的文化融入当中。如佳木斯这座被称为东北延安的城市,拥有大量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但这些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分布很广,对前来的游客游览会造成很大困难,并没有把这些天然优势形成系统的文化。除了没有系统规划,省内的生态环境也特别脆弱,有些地区难以开发成有利的旅游景点,很难体现整体优势。红色旅游资源存在“散、亂、软”等问题,全省没有一个集中展示黑龙江红色旅游文化的园区。

  第三,红色文化旅游行业创新力不足。目前红色文化旅游的项目较为单一,整体规划依然沿用多年前模式,没有新的变化,致使游客来过一次不想再来。还有一些参观遗址、博物馆依然以参观为主,没有其他周边产品,这不仅没有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还是资源的极度浪费,没有经济的来源同时又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有些烈士纪念馆虽有相应的周边产品,但这些周边产品常年如此,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这些因素的限制很难使游客真正走入到红色文化的本质中,让游客很难理解红色文化的深度。

  黑龙江在红色文化建设方面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有的区域有关色文化资源的利用也一度出现了偏差,有的只注重红色文化资源所带来的利益,却忽视了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红色资源进行挖掘和开发,也没有一个统筹理念,应加大黑龙江省所有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将黑龙江省红色文化资源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第一,对红色文化资源载体没有完整的保护措施,红色文化遗址由于保护不当已经破损严重。黑龙江省处于祖国东北部,又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后根据地,拥有很多红色文化遗址。有的革命遗址地理位置特别偏远,再加上当地政府部门和群众对革命遗址没有保护观念,很多革命遗址破损不堪或者已经消失。后期排查时确定遭到破坏的抗联遗址就多达三十多处,这些遗址分布地处偏远,当地居民没有保护意识,再遭到暴力破坏基本都看不出原来的样貌。此外,随着改革开放后城市迅速发展,而当时又缺乏保护意识,很多遗址在城市化进程中被拆除了,其中包括日本居留民会、荣屋旅馆、名古屋旅馆都被拆除了。在哈尔滨有很多以英雄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如尚志大街、靖宇大道、一曼街等,这些街道除了还有英雄的名字外,在街道任何一个角落都无法找出当年这些英雄所居住的场所和当年奋力抗战的痕迹。

  第二,对一些纪念馆、博物馆和遗址旧居的开发和保护力度不够。纪念馆、博物馆和遗址旧居是免费对民众开放的,并无额外的盈利手段,由于缺少资金支持,这些地方很多都难以返修,文物、展品损坏情况也在加剧。有的展馆人文服务有缺失,使人失去对英雄探索的兴趣,形成了站一站、看一看,对这些红色遗址“走马观花”式浏览,很难从根本上树立起红色文化的理念。

  第一,深度挖掘黑龙江红色文化内涵,塑造红色文化品牌。黑龙江红色文化在建设中和发展中要注重红色文化整体品牌的塑造。一个品牌的延续在于一个品牌的文化底蕴,而品牌的亮点与传播度则取决于自身文化的内涵。黑龙江红色文化是有底蕴有内涵的文化,所以黑龙江红色文化的品牌塑造首先要深度挖掘黑龙江红色文化的内涵。黑龙江省有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如抗联精神、新闻学左翼精神、铁人精神、大庆精神、北大荒精神,这些精神是黑龙江红色文化的核心所在,所以要树立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就一定要深度挖掘这些精神,将这种精神与时代背景相结合,走出一个新的品牌效应。

  第二,建设完整的红色文化品牌体系。这个体系首先要打造一个主体,黑龙江省就是这个整体,在整体中所有的红色文化都围绕黑龙江展开。首先是抗联精神,关于抗联精神主要代表有东北烈士纪念馆、东北抗联博物馆、中共黑龙江历史纪念馆这些参观展览的场所,根据时间轴向下延伸然后是铁人精神和北大荒精神,这样形成一个完整的轨迹,在参观了整体后,不仅对黑龙江红色文化有所了解,同时对黑龙江人民的发展史和各时代形成的红色精神有了直观了解。黑龙江红色文化的主框架搭建起来以后,可以将各地散落的革命遗址、英雄故居、抗战遗址等各种红色资源进行整合,一点一点融入到主框架中,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保护各处遗址,引导了民众爱国精神,还能为当地区域进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黑龙江省红色文化缺乏资源整合,为了充分建设红色文化,应成立由省委宣传部牵头,文化、广电、社科、党史、财政、民政、旅游等部门参加的黑龙江红色文化建设协调机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建立协调机制,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对全省红色文化建设的宏观管理和指导,从而整合协调红色文化资源,使红色文化建设做大做强。在红色文化整体建设方面:做好全省红色文化资源的大整合,突出黑龙江红色文化资源特色,挖掘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优化配置,以资源为纽带,把零散的红色文化资源整合起来,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格局,建立保护与利用体系。实现红色文化资源整合,把红色建设与红色旅游、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两条主线有机结合,产生集合效益。在红色旅游建设方面,黑龙江省红色文化资源、冰雪文化资源丰富,“红”“白”交相辉映,数量多、分布广、品位高,只有整体联动,才能产生整体效益。将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民俗风情旅游有机结合,做到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民俗风情旅游相辅相成。黑龙江红色文化建设要以整合红色文化资源为基本思路,科学规划红色文化建设方针、路线,实现黑龙江省红色文化可持续发展。

  以红色资源旅游产业来拉动区域经济,就要不断创新,以创新思维来传承悠久文化,通过文化产业发展的热度提升区域的经济。黑龙江省在红色文化建设上面首先要考虑自然景观建设问题,把红色文化资源与风景旅游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科学的手段规划文化主题旅游路线,再配上创新的营销思路和有秩序的管理。抓住区域性的特点,如林海雪原剿匪,它所在的区域是牡丹江,可以将当时的路线复原,让游客在一个冰雪的世界里徒步穿行,重温革命路线。这样,既增加了旅游中的可玩性,又起到了红色教育的目的。大庆铁人纪念馆,可以配合大庆独有的湿地景观进行结合推出来。红色文化旅游与自然生态旅游融入到民俗风情旅游中整体推

  出,既有红色教育培养,同时还领略到了黑龙江广阔的土地,热情奔放的性格,形成黑龙江独有的旅游体验。

  当旅游思维转变了随之而来的就是新的主题的形成,在主题建设过程中依然要深度挖掘红色资源文化的背景,黑龙江省作为共和国长子,在国家需要时我们全方位的提供资源,在最苦最难的时候我们帮助国家走过了最艰难的时代,我们要让这种精神始终在黑龙江这片土地流传下去,只有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才能更好的让全国和全世界人民知道黑龙江精神。在这种精神带领下依托全新的旅游模式和独特的旅游体验来促进黑龙江经济发展,依靠红色文化资源整合与重组,形成优良红色文化产业链条促使经济发展。

  〔1〕任仲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色基因代代传〔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

  〔2〕黑龙江精神优秀教育读本〔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3.

  〔3〕刘润为.红色文化与文化自信〔J〕.红旗文稿,2017,(12).

  〔4〕仲晨星,陈冬颖,耿烽.关于发挥吉林省红色旅游资源德育功能的思考〔J〕.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2019,(03).

  〔5〕张云霞.东北抗联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8,(01).

  〔责任编辑:杨

  赫〕

推荐访问:红色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点 已经成为 增长点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