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生物入侵者》教学教案3篇(2023年)

时间:2023-02-23 18:40:07 浏览量:

《生物入侵者》教学教案1  教学目标  一、了解与生物入侵者相关的知识。  二、理清说明顺序,概括说明要点,体会文中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揣摩语言。  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防范意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生物入侵者》教学教案3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2023年《生物入侵者》教学教案3篇(2023年)

《生物入侵者》教学教案1

  教学目标

  一、了解与生物入侵者相关的知识。

  二、理清说明顺序,概括说明要点,体会文中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揣摩语言。

  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环境而努力。

  教学重点

  一,说明顺序和方法

  二,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生物入侵者”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为人类造成的损失两段顺序安排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有关资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1、学生齐读诗歌《不第后赋菊》,猜花名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师:“我花开后百花杀”一句,把菊花独立寒秋、傲然绽放的高洁展示得淋漓尽致。“冲天的香阵”早已弥散在历史的天空,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花开后百花杀”的情形却再现于现代的都市。请听今日新闻。)

  2、新闻报道:《黄花开后百花杀》----加拿大一枝黄花惊现长沙

  二、整体感知:

  认真阅读课文,获取相关信息:

  1、通过刚才的阅读,你获得了哪些关于生物入侵者的知识?

  2、作者按什么思路来告诉我们这些知识的?

  开篇:假设情境,引出话题,作出解释

  第2-4段:具体写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

  第5段: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

  第6-7段;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对待生入侵者的不同态度。

  第8段;目前世界各国都在采取相应措施。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逻辑顺序

  三、局部揣摩:

  本文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请用简要的语言分析其表达效果。

  1、列数字:

  ①

  “十一种鸟类有九种被赶尽杀绝”------数字的变化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危害之大。

  ②耗资数十亿美元------说明生物入侵者对人类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补充强调:数字的运用,使语言十分准确,符合说明文的科学性特点。此外副词的恰当选用也增强了文章的准确性。如“仅”“就”等词。)

  2、举例子:

  ①举蒲公英等为例------说明生物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进行的迁徙不会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太大破坏。

  ②斑贝、天牛、红蚂蚁等------说明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危害。

  ③蔬菜、水果、宠物等------说明生物入侵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3、打比方:

  ①课题“生物入侵者”就是一个比喻,说明:

  a生物入侵是“移民”行为;

  b生物入会对人类和自然造成危害。

  ②把斑贝比喻成“偷渡者”,说明它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登上北美大陆,并悄悄给人类造成危害的。

  (强调:生物入侵对大多数人来说比较陌生。作者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语言更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深入浅出,达到推广科普知识的目的。此外还有词语的运用也有类似效果。如“啸聚山林”等)

  四、合作探究

  1、以组为单位,根据已有资料,简介一种生物入侵者(姓名、来源、特点、危害等)并针对其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全班交流合作学习成果。教师启发思考:

  预防、治理、利用。

  五、总结提升:

  一枝黄花有可能让我们的省城“尽带黄金甲”,薇甘菊将吞掉伶仃岛,水葫芦欲死云南滇池,飞机草要霸占西双版纳,大米草在毁掉海边滩涂……据统计,我国已有外来杂草107种,外来害虫32种,病原菌23种,每年造成农林业经济损失达574亿之多。

  以前提到环保,人们头脑中闪现的往往是荒漠遍野、浊水横流、乱砍滥伐等情景。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生物入侵”已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严峻课题。保护环境的警钟再次有我们耳畔敲响。希望同学们继续对这一现象予以关注,为抵御和防治生物入侵贡献我们的

  一分智慧和力量!

  六、作业:

  从课后附录中选四个你认为用得好的词,揣摩其情味和作用。

  板书设计:

《生物入侵者》教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特点,了解事理说明文常用的说明顺序。

  2、运用学习的方法筛选、整理材料,提高事理说明文的阅读、写作能力。

  3、了解本文介绍的生态知识、生物“污染”的常识,提高防范意识。培养学生的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及特点,理解事理说明文常用的逻辑的说明顺序,运用学习的方法筛选、整理材料,初步掌握写作简单事理说明文的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学生预习】

  1、预习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给生字词注音、解释、造句。

  2、利用书籍、网络等手段收集有关“生物入侵”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展示:西瓜、玉米、西红柿等我国引进的优良品种的图片。学生根据图片来说出名称。

  2、多媒体展示部分生物入侵者的图片。

  3、解题“入侵”的含义。

  说明:导入新课中,笔者原先设想用“伽利略号探测器坠毁土星”这一当时新近发生的事件,作为人类避免生物入侵现象的话题引入新课。校本教研的课题组认为,“情境──互动”教学法中,这一导入新课的设计,学生的互动面不广,无法在课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在林璇老师的建议之下,将话题定位于学生日常所熟知的“外来物种”上。用多媒体的精美画面创设了悬念,引发学生学习课文,探究“生物入侵者”的"兴趣。实际上课的效果证明这一修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课堂中师生的互动也起了很好的“余热”作用。

  二、导学互动

  1、读一读: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⑴ 生物入侵者带来怎样的危害?

  ⑵ 造成生物入侵的原因和途径是什么?

  ⑶ 生物学家们对待“生物入侵”的态度怎样?

  ⑷ 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议一议:

  ⑴ 议文章的说明顺序:

  学生回答思考题,并完成文章结构框架图,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以及这一说明顺序的作用:使说明有条理,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引出生物入侵者(话题)

  摆出生物入侵者(现象)

  生物入侵 探究生物入侵的(原因) 逻辑顺序

  揭示生物专家的(态度)

  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说明:这一环节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校本课题组王盖英老师建议,通过文章结构框架,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因此在第二稿时加入了这一框架图。

  ⑵ 议文章的说明方法:

  学生找出文章中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语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3、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

  ⑴ 逻辑顺序使事理说明文更具条理性,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⑵ 适当运用说明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更具吸引力。

  ⑶ 议材料、仿写。

  四人小组讨论组员收集的有关生物入侵者的资料,仿造文中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重新组织材料说明一种生物入侵者。并形成提纲。

  三、拓展延伸

  1、说一说:

  小组代表上台说一说讨论的结果。(多媒体展示有关的图片资料,并由该小组派代表讲解提纲内容。)

  2、写一写:

  布置作业:根据小组讨论、组织素材,介绍自己感兴趣“生物入侵者”,写成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注意用上适当的说明方法、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

  【教学反思】

  Tell me and I forget,show me and I remember,involve me and I understand.(告诉我的,我会忘记;演示给我看的,我记得住;让我参与学习的,我才能理解。)

  ──[美]杰明·富兰克林

  “实践出真知”,是我这一教学设计的指导理念。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才能对知识有更深刻的映像,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讲授知识、演示知识的同时,还要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学习。语文课堂上的仿写练习目的也在于此。

  学生“现学现卖”趁热打铁,使学生当堂获得一种方法、一种技能。语文并不是一门直观性很强的学科。如何将很抽象的“可意会难言传”的写作思路,变成很有操作性的,直观的练习,成了这堂课设计的重点。

  教学过程主要突出了:“读”、“议”、“说”三个环节,是在为“写”作铺垫。“读一读”课文的内容;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议一议”对课文的理解和有关的知识;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的收集的信息;最后动笔模仿着“写一写”。本文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事理说明文的常用的说明方法、逻辑的说明顺序、训练学生筛选材料的能力。说明顺序是学生学过的旧的知识,作为一个巩固的知识训练。

  强化说明方法的运用,在这篇文章教学处理上是一个亮点。因为,这篇文章的知识在生物课上学生们是见过、学过的。如果纯粹是讲知识的话,就很容易将语文课上成“生物课”了。

  因此,教学是突出强调了语文知识的一面。表现在:

  1、课文分析时强调了说明文的要素之一:说明方法。

  2、在学生介绍“生物入侵“资料时,强化了学生在语言表述中说明要素的运用。当一位学生介绍完材料,同学们有针对性地对其中所运用的说明要素进行评析。在教学的拓展环节中。

  让学生有意识的模仿文中的写法来组织材料,学生针对归纳的特点,筛选手头的材料。通过小组成员的讨论归纳出手头的资料。在“说一说”环节中,学生上台来解说材料,是对学生口头表达的训练,又是对课堂内容的延伸训练。进而达到本课的教学中的写作目的。

  在媒体的运用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学生临场回答的不确定性,在“说一说”这张课件的制作中运用了“超级链接的方法”,有效地避免了临时切换的慌乱。

  当然,这堂课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还有待商榷,如教学目的中“了解本文介绍的生态知识、生物“污染”的常识,提高防范意识。培养学生的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

  “这一点就体现得不够突出。字词缺少时间强调。原先设想使用穿插讲解的方式灵活的点到即止,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上,却疏忽了这一点。

《生物入侵者》教学教案3

  一、 教学设计

  1、 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 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三、 教学对象及课时

  初中二年级、一课时

  四、 教学手段

  实物投影、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教师讲解总结

  五、 教学方法

  激趣法

  六、 教学步骤

  (一) 课文导入

  向学生介绍古希腊“特洛伊木马”的故事,了解什么是入侵者进而提出什么是生物入侵者的概念。

  (二)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正字音

  (三) 转入正文学习,主要通过以下问题的解决来完成教学重点。(问题由实物投影展出)

  形式:学生自由讨论找出问题答案,教师加以总结归纳。

  问题一: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答案:课文第一段。

  问题二:本文向我们还介绍了哪些内容?

  答案:本文还讲了生物入侵者带来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四) 了解课文内容后,进而探究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明确:1、使用了逻辑顺序作用: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2、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五) 教师总结全文

  明确:这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说明文。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者以及生物入侵带来的

  巨大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生态现象的高度警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能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以及培养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

  (六) 板书设计

  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第一段

  摆出现象:生物入侵者与非生物入侵者的介绍。第2——4段

  《生物入侵者》探究原因:新鲜水果、蔬菜贸易,跨国宠物贸易。第5段

  揭示态度:两种不同态度(截然相反)。第6——7段

  采取措施:通过议案、成立部门。第8段

  (七) 作业

  抄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B

  ●教学目标

  阅读课文,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

  搜集生物人侵的相关资料,要求写出生物入侵者的名称、原产地、人侵地及

  危害。(至少搜集一种生物入侵者的资料)

  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记在卡片上。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一则生物入侵的消息(也可用多媒体播放生物入侵的相关资料)。

  教师讲完后,请学生用一两句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明确: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

  战,环境问题已成了摆在人类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生态问题则又是当今世界环境

  问题的中心议题。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生物入侵者》,希望学习此文能促使我们提高保

  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师板书课题)

  ■题解

  要求学生合上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入侵”和“生物人侵者”的含义。

  要求学生从文中勾画出揭示“生物入侵者”含义的语句。

  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教师用多媒体(或幻灯)展示以下问题,学生阅读思考。

  a.本文除了告诉我们什么叫生物入侵者,它还讲了哪些内容?

  b.你觉得学习本文应从哪些方面人手?试拟出本文的学习目标。

  质疑问难、交流互动。

  a.小组内交流:

  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弄清文章内容,并共同拟定学习目标。

  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并共同解决,如果有不能解决的问题,课下与老师、

  b.班上交流:明确本文学习目标及主要内容。

  明确学习目标(见前面的教学目标)

  主要内容:本文还讲了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

  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采取的相应措施。

  编写提纲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结构图示,要求学生在空缺处填上相关内容。

  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1段)

  摆出现象:——(段)

  《生物人侵者》探究原因:——(段)

  揭示态度:——(段)

  采取措施:——(段)

  ■写法探究

  O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说明顺序

  a.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b.探究本文这样安排说明顺序的好处。

  学生讨论后明确:运用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且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

  分明。

  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a.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学生讨论后教师板书: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b.找出文中运用上述说明方法的相关语句。

  (将学生分成三大组,每一组找一种说明方法的相关语句,看哪一组找得又快又好)

  C.说说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作用,并从文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可安排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班上交流。

  ■小结

  要求学生从主要内容与写作方法两方面对全文作一个小结。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全文。

  明确:这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说明文。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以及生物

  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的生态现象高度警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能培养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这篇课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为我们写作说明文提供了借鉴。

  延伸拓展

  教师出示一只彩色粉笔,要求学生从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这三种说明方法中至少选两种方法对其作简要说明。(每一小组推荐一个同学,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得最好。)

  自然界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怎样才能有效扼制生物入侵的现象?现实生活中如果发现生物入侵者我们该怎么做?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生物入侵的资料,然后各小组推荐1~2份到班上展览。(展览安排在课后)

  要求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班上交流。

  ■布置作业

  抄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并从中任选五个词语写一段话。(不超过150字)

  查阅资料,了解达尔文的“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的理论。


《生物入侵者》教学教案3篇扩展阅读


《生物入侵者》教学教案3篇(扩展1)

——生物入侵者的教学反思

生物入侵者的教学反思1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说明文。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设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并且采用导学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从实际上课情况来看,我觉得《生物入侵者》这一课合理之处有:

  一、新课标多处提到“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本课正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的好课文。新课标也强调学习生活中“合作、探究”,本课正可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在本课教学中,我尝试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我在“体验反思”环节中设置了以下三个思考题:

  1.通过自学你还知道哪些“生物入侵者”?

  2.我们该怎么做?

  3人与自然如何相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班上同学组成4个学习小组,相互协作,合理分工,共同完成这项学习任务。这种学习方式既可以使我们获得丰富的学习材料,又可以吸取他人良好的学习方法。通过这一环节,也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在教学时,由学生根据事例给“生物入侵者”定义入手,学生初读课文积累词语并了解文章大意,在具体分析文章内容时,注意体现教师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深入掌握说明文章的写作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最后联系实际,请学生出谋划策提出可行性对策,在此环节,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的主动性,并通过此环节,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环保意识。

  授课后,我认为此堂课基本实现了预定的学习目标,学生参与面较广,调动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气氛轻松、民主、主谐。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在学习课文内容时,让学生把三、四自然段连读后再分析生物入侵者的危害会更好;由于时间较紧张,一些环节处理不够到位;分析说明顺序时,品味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特别是关于最后一个环节“出谋划策”,在课堂上时间紧张,我想充分利用好时间,教学效果会更好些。

  三、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由于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多次接触说明文,对说明文的特质有了一定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不是告诉学生们,这节课我要教给你们什么,而是让学生自己思索,这篇课文我可以学到什么。事实证明,大部分学生已经理解了说明文学习的精髓,即说明内容、方法和顺序。

  当然,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在感觉有些值得肯定的同时,也有不少遗憾:

  一、由于时间关系,课堂上容量很大,但无形中也产生了脚步匆匆地感觉,像体验反思部分,假如时间允许,同学们的讨论可以更充分些,另外我还准备了让学生说说在我们身边还有那些生物入侵者?写成一篇小报告,这个教学环节没有实现,到下一节课时才补上的。

  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很差。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或表达看法时,出现无法用准确的语言进行描绘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对生物入侵者缺乏了解,二是学生语言比较苍白。这也是今后教学应该努力的方向。

  三、教学设计与学生的表现和理想相距仍有一段距离,自己期待的高潮和精彩往往难以出现,这说明教师自身应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机智。

  总之,联系《生物入侵者》这篇课文的教学,学生面对这篇课文只是一个文本,其意义是多样的,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的责职并不在于对教材、教参或某种观点的诠释,关键在于引导学生从继承性学习转向到创新性学习,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情感体验出发去实现与文本的视角融合,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从而激发创新欲望。我真心地希望经过探究和剖析,发现不足,并在日后的教学中使自己更上一层楼。


《生物入侵者》教学教案3篇(扩展2)

——生物入侵者的教案

生物入侵者的教案1

  教学目标

  阅读课文,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

  搜集生物人侵的相关资料,要求写出生物入侵者的名称、原产地、人侵地及

  危害。(至少搜集一种生物入侵者的资料)

  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记在卡片上。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一则生物入侵的消息(也可用多媒体播放生物入侵的相关资料)。

  教师讲完后,请学生用一两句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明确: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环境问题已成了摆在人类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生态问题则又是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的中心议题。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生物入侵者》,希望学习此文能促使我们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师板书课题)

  题解

  要求学生合上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入侵”和“生物人侵者”的含义。

  要求学生从文中勾画出揭示“生物入侵者”含义的语句。

  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教师用多媒体(或幻灯)展示以下问题,学生阅读思考。

  a.本文除了告诉我们什么叫生物入侵者,它还讲了哪些内容?

  b.你觉得学习本文应从哪些方面人手?试拟出本文的学习目标。

  质疑问难、交流互动。

  a.小组内交流:

  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弄清文章内容,并共同拟定学习目标。

  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并共同解决,如果有不能解决的问题,课下与老师、

  b.班上交流:明确本文学习目标及主要内容。

  明确学习目标(见前面的教学目标)

  主要内容:本文还讲了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

  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采取的相应措施。

  编写提纲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结构图示,要求学生在空缺处填上相关内容。

  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1段)

  摆出现象:——(段)

  《生物人侵者》探究原因:——( 段)

  揭示态度:——(段)

  采取措施:——(段)

  写法探究

  O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说明顺序

  a、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b、探究本文这样安排说明顺序的好处。

  学生讨论后明确:运用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且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a、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学生讨论后教师板书: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b、找出文中运用上述说明方法的相关语句。

  (将学生分成三大组,每一组找一种说明方法的相关语句,看哪一组找得又快又好)

  C、说说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作用,并从文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可安排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班上交流。

  小结

  要求学生从主要内容与。写作方法两方面对全文作一个小结。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全文。

  明确:这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说明文。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以及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的生态现象高度警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能培养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这篇课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为我们。写作说明文提供了借鉴。

  延伸拓展

  教师出示一只彩色粉笔,要求学生从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这三种说明方法中至少选两种方法对其作简要说明。(每一小组推荐一个同学,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得最好。)

  自然界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怎样才能有效扼制生物入侵的现象?现实生活中如果发

  现生物入侵者我们该怎么做?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生物入侵的资料,然后各小组推荐1~2份到班展览。(展览安排在课后)

  要求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班上交流。

  布置作业

  抄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并从中任选五个词语写一段话。(不超过150字)

  查阅资料,了解达尔文的“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的理论。


《生物入侵者》教学教案3篇(扩展3)

——语文《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

语文《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劫掠、栖息、藩篱、归咎”等词的读音及词义,理解“在劫难逃、五彩斑斓、束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2.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能力目标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德育目标

  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教学重点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如何看待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教学方法

  1.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阅读题目指导学生自读,帮助他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文章的说明技巧。教师只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2.讨论法。学生自由质疑,通过多种形式的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学生自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而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分析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学习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写作事理说明文;联类引申,转化课堂所学知识。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据*(20xx年6月12日)报道,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内伶仃岛,一种产于中、南美洲的“植物杀手”薇甘菊在迅速蔓延。它们宛如一张张巨网,黑压压地笼罩在美丽的荔枝树、芭蕉树、相思树上。树木因为沐浴不到阳光而无声无息地死去,鲜花和绿草因为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而枯萎,岛上的土地正蜕变成荒原,素有“植物天堂”美誉的内伶仃岛,可能会被薇甘菊毁于一旦。那么薇甘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呢?让我们走进梅涛的《生物入侵者》去寻找答案。?

  设计(二)

  “生物入侵者”是什么?大家对此可能会感到陌生。要知道,这正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警觉,今天,我们将走进战场,对这场“战争”做一番考察。

  二、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设计问题指导学生自读

  多媒体显示: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劫掠 栖息 藩篱 归咎

  2.判断下列词语运用的正与误。

  A.听说小林被录取了,她的心理失衡了,往事再一次浮上心头。

  B.这件事来得太突然,她显得束手无策。

  C.如果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一切生命将在劫难逃。

  D.尽管老师反复劝解,她心里仍无动于衷。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本文所介绍的有关生物入侵者的知识。(不少于5个要点)

  4.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5.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教师选五个小组的组长进行全班交流,每组负责一小题。

  明确:lüè qī fān jiù

  2.A.√ B.√ C.√ D.×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与前面的“心里”表意重复。

  3.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是巨大的,它们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对被入侵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种性构成极大的威胁。那么这些生物入侵者是通过什么途径入侵的呢?为什么会增多呢?由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生物入侵者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偷渡”入境;此外,跨国宠物贸易也为“生物入侵者”提供了方便。目前,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有不同态度:一部分人认为,经过“物竞天择”,可以制约“生物入侵者”的危害,达到新的生态*衡;另一部分人认为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会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危害。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

  4.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事理的。文章从解释“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入手,接着摆出现象,介绍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再探究原因,最后讨论对策。基本上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的。

  5.列数字。例如:“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这个数字的变化清楚地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危害。再如:“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这个数字表明“生物入侵者”对人类危害之大。

  举例子。举例子是为了支撑观点,使之更具有说服力。例如:举出蒲公英和山间溪水中的鱼虾的繁殖时间和空间跨度非常有限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这种说法;举出欧洲斑贝、亚洲天牛和南美洲的红蚂蚁对北美洲的入侵,有力地说明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举出棕树蛇几乎灭绝关岛鸟类的例子,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举出新鲜水果和蔬菜、跨国宠物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生物入侵者”的人为的原因;举美国众议院通过加强对可能夹带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的跨部门监控议案的例子,说明目前世界各国对待“生物入侵者”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打比方。例如:“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比喻意义,它告诉人们这一类“入侵者”的行为,会给人类与自然带来危害;把登陆北美的欧洲斑贝比成“偷渡者”,它们在不知不觉中登上北美大陆,并悄悄给人类造成危害;把害虫随贸易途径传遍全世界比喻为“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这些比喻使说明更形象、更生动、更能吸引读者。

  三、学生自由质疑,由学生共同讨论解答,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并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1.各小组轮流提问题,在小组内共同讨论解决。不能得到圆满答复的,向老师提问。

  2.教师分类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然后板示,全班同学共同讨论解决。

  学生难以解答的问题可能有:

  (1)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2)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3)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

  教师点拨:(1)生物种类的自然繁衍和迁移,是非常缓慢的,并受空间跨度的限制。但是如果这种迁移是由于人类的跨地域活动造成的,那造成的后果是不堪设想。所以在防止“生物入侵者”时,应充分考虑“人为干预”。

  (2)生物的自然存在和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那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某一地区的物种都是当地生物链的一环,经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形成一种*衡状态。如果由于人为的干预打破了这种*衡,等于破坏了生物链的*衡状态,就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种是经过一个较长时期达到新的*衡状态;另一种就是产生“生物入侵者”,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危害。

  (3)教师可利用手头资料介绍一些生物入侵的例子:

  ①在我国,一种南美水生植物——水葫芦极大地减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积,当地气候明显干燥,湖中的68种鱼已有38种不复存在。

  ②在西欧,一种北美虾病正在侵袭当地虾,造成当地虾在许多河流中消失。

  ③在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一种太*洋海藻覆盖了3000公顷的海底。

  ④从东部非洲到印度太*洋地区,一种来源于南亚的ALANG草侵入了数百万公顷的热带森林,严重影响了当地树木的自然更新。

  ⑤澳大利亚的一种可能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致病真菌自1920年侵入以来,导致数千公顷的森林被毁。这种真菌对四分之三的`植物有害,包括高大的树种和矮小的灌木。

  ⑥在新西兰,一种来源于澳大利亚的夜间活动的袋鼠,估计每晚可吃掉21吨当地的森林。

  ⑦来源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棕色树蛇,使太*洋关岛上11种鸟和一些蜥蜴、蝙蝠在野外绝迹。

  ⑧20xx年2月21日《每日新报》报道:国家质检总局、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日前联合发布公告,宣布暂停从菲律宾进口凤梨、香蕉种苗等香蕉穿孔线虫寄生植物,一经发现,一律作退回或销毁处理。

  看来,时至今日“生物入侵者”有随时入侵的可能,我国对“生物入侵者”采取了严格的防范措施。

  四、课堂小结

  《生物入侵者》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理,条理清晰,说明方法得当,是一篇规范的说明文,写法值得我们初学.写作者借鉴。文中介绍的有关生物污染的知识,应学会运用,提高防范意识,加强生态意识,了解当地自然风景的价值,抵抗外来生物的侵入。

  五、布置作业

  1.利用网络搜寻有关生物污染的信息,并加以整理,讲给同学们听。


《生物入侵者》教学教案3篇(扩展4)

——《生物入侵者》教学反思10篇

《生物入侵者》教学反思1

  “生物入侵者”指的是“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在上这一课时,学生找到了课文中的原文来阐释了“生物入侵者”的含义。我也认同了这种说法。可是,在随后的教学探讨中,我发现对于文中的这句话,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否则,会犯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错误。

  “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方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要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作者如是说。但这样说有失偏颇。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后来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比如,原产于西域的黄瓜,在西汉时引种到*后,并未见其对某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并没有给人类社会造成经济损失,反倒是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增加了可食菜肴的品种。像黄瓜这样的“移民”,生活中可谓多多。如西红柿、胡萝卜等这样带有“西”、“胡”字眼的植物,或是由国外引进,或是由少数民族地区引种。它们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改变,但,是有益的。

  当然,反面的例子也是有的。几十年前我国从国外引进了一种植物——水葫芦,曾一度用它净化污水。后来,引入“高原明珠”滇池后,水质污染导致它疯长,几乎覆盖了整个滇池,使很多水生植物几乎绝迹,每年国家要花巨资打捞。类似的还有薇甘菊,它也使深圳滨海大道北侧的红树林区,由80000多*方米锐减至不到20xx*方米。紫茎泽兰也在四川凉山上惟我独尊。

  这样看来,对于生物“移民”,我们不能如作者那样,一概称之为“生物入侵者”,看之色变。我们也要认识到这些生物“移民”中,也有许多有益于自然和人类的物种。它们也会促进生态系统的*衡民展,也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福祉。但是,对于“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的物种,我们也要提高警惕,不能让它们无节制的繁衍。

  所以,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勇于质疑,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从而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不然,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生物入侵者》教学反思2

  上完整堂课,不足在于:

  首先感觉整个课堂气氛还是比较沉闷的,课堂缺少活力,学生两两讨论也没有到位。课后我总结主要是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够生动,教学时缺少激情,一直不断地提问,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使学生感到疲倦。

  其次,在梳理文章内容时,我教材处理的不是很灵活,没有把学生的答案做调整,导致板书时出现明显的顺序错误,使得学生难以得出说明顺序这一结论,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的不明显。

  第三、问题的提出没有指向性。课上出现的现象是当教师把一个问题“ 抛”给学生之后,学生却无法回答,或者根本没有理解这个问题,以至于课上出现不少“冷场“现象,这根本的原因在于我所设计的问题没有针对性,过于宽泛。

  第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到位,这个问题在“拓展延伸”环节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当我在朗读学生的小作文时,并没有根据写作要求来评价,只是机械地指出几个词语,机械地重复而已,使得拓展延伸环节显得没有意义。

  第五、没有把握恰当的教学时间。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不是很恰当,导致最后的“拓展延伸”环节显得比较仓促,草草结尾,布置作业环节也没有完整的呈现。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了不少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教学设计方面的,有教学细节方面的。可见,我还必须不断地去摸索、去改进教学方法,在失败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

《生物入侵者》教学反思3

  “生物入侵者”指的是“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在上这一课时,学生找到了课文中的原文来阐释了“生物入侵者”的含义。我也认同了这种说法。可是,在随后的教学探讨中,我发现对于文中的这句话,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否则,会犯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错误。

  “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 ,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方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要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作者如是说。但这样说有失偏颇。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后来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比如,原产于西域的黄瓜,在西汉时引种到*后,并未见其对某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并没有给人类社会造成经济损失,反倒是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增加了可食菜肴的品种。像黄瓜这样的“移民 ”,生活中可谓多多。 如西红柿、胡萝卜等这样带有“西”、“胡”字眼的植物,或是由国外引进,或是由少数民族地区引种。它们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改变,但,是有益的。

  当然,反面的例子也是有的。几十年前我国从国外引进了一种植物—— 水葫芦,曾一度用它净化污水。后来,引入“高原明珠”滇池后,水质污染导致它疯长,几乎覆盖了整个滇池,使很多水生植物几乎绝迹,每年国家要花巨资打捞。类似的还有薇甘菊,它也使深圳滨海大道北侧的红树林区,由80000多*方米锐减至不到2000*方米。紫茎泽兰也在四川凉山上惟我独尊……

  这样看来,对于生物“移民”,我们不能如作者那样,一概称之为“生物入侵者”,看之色变。我们也要认识到这些生物“移民”中,也有许多有益于自然和人类的物种。它们也会促进生态系统的*衡民展,也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福祉。但是,对于“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的物种,我们也要提高警惕,不能让它们无节制的繁衍。

  所以,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勇于质疑,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从而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不然,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生物入侵者》教学反思4

  一、教材分析

  文似看山不宜*。古今中外,无不如是。小说以其曲折多变的情节吸引读者;散文多以情感起伏的波澜引起共鸣。这两方面都没有长处的说明文,是否没有任何吸引人的地方呢?事实并非如此。它的最大魅力,在于它科学的真知对读者的吸引力。它或是阐述某一现象的科学原理,或是阐述某一领域的新兴科学,内容丰富多彩,语言准确而富有情趣,体现出一致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在说明文教学中,我们倘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努力强化科学真知的吸引力,积极诱导,扶植学生的这种愿望,必会让说明文课堂充满情趣,充满语文味。

  《生物入侵者》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科普小品文。它以生动而幽默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一系列关于生物入侵者的知识,引领读者共同关注生态环境,提高全民的防范意识。由于八年级的学生接触说明文较少,在阅读方法上需要教师进行系统的指导。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侧重于以下几点:

  1、学会从材料中筛选信息的方法。

  2、赏析本文生动的说明语言。

  二、教学设计与反思

  首先,我把我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定位在“学会从材料中筛选信息的方法和赏析本文生动的说明语言”上,因为只有抓住了这两点,才是抓住了语文知识。课前我们的讨论其中就有一个方面是“语文课一定要有语文味”。其次,设计中还有“学会从材料中筛选信息的方法”。设计这个目标是因为在一些综合性学习课中,我的学生往往很会寻找资料,但是却不会对这些资料的有效性加以鉴别,也不会对这些资料整合归纳分类。虽然对资料收集的培养应该是在综合性学习中训练的,但是我觉得此课趣味性较强,而且学生也在课前收集了不少资料。

  现在再来思考这两个目标设计,还是比较满意的.只是在具体环节的设计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备课中,还有的主要的一方面思考就是求“新”的问题。比如对“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方面”,学生掌握的情况已经比较好了,但是我还是设计了在此环节上的小组讨论,希望通过讨论增强活跃的气氛。

  在导入方面,让学生抓住“外来”和“灾害”这两个特点。接着整体感知寻找围绕“生物入侵者”作者谈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接着进入课文,先探明什么是生物入侵者,探究“非自然途径”的意思;朗读生物入侵者的危害,讨论探究有哪些说明方法;朗读生物入侵者入侵的途径,寻找当中的修辞手法和其表达作用,重点在一个新的修辞——“仿拟”上。最后拓展探究,怎么对待生物入侵者,学生的搜集资料中有很多,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从“防”与“治”两个方面归纳资料。

  最关键的问题出在具体环节的有效落实上。教学设计的重点是明确的,但是落实确是不够的。或许在这一点上有我自己意识的松懈,可能是觉得这一个单元都在说说明方法学生说得够多了,所以也懒得让学生认认真真地组织自己的语言,把说明方法的作用说清楚透彻。这其实应该是对学生学习的能力培养的大好机会。这里应该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甚至可以动笔写下自己所想表述的语言,而不是交由无意义的小组讨论。因为说明方法的作用学生也可以说是比较熟悉的了,他们缺少的也就是耐下性子去完成完整语言的组建。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首先要有定位准确的教学目标,要做到有的放矢,接下来是要有清晰的教学思路,然而最关键之处在于设计环节的有效性上,这要在对课本学情的充分了解下进行缜密思考。不过是否是好的教学设计还得要课堂的实践检验,课堂上对设计环节的有效落实才真正是考验教师教学水*的关键,也是此次我对本课教学的最大认识。

  此外,还有一些针对本课的几个问题的个人思考。

  一、有关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和比喻的修辞。

  讨论中,有老师指出学生对这两个概念很容易混淆,就从学生的回答中也可以看出,明明在说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作用,但是学生却又说到了比喻。这一课既然是说明文,那么是否就干脆不要说修辞,或者这一课也有修辞的设计环节,那么干脆就不提说明方法?放在一起是不是越讲越混了,学生很容易糊涂。

  对于这个问题我有自己的理解:越是容易混淆的问题就越要一起来说,放在一起才更容易比较它们的异同,比较出了异同遇到题目才不会慌张,才能抓对方向。同一个语句,就可以让学生说说如果论说明方法该如何答题,如果论修辞手法又改如何答题。课堂上有老师的引导所以不是很容易出错,然而真正考试中学生如果对这些相近的概念没有明确的分析能力的话还是会出错。

  二、关于仿拟的修辞。

  仿拟并不作为中考要考察的修辞,而课堂上把仿拟作为了本课修辞的一个小重点了,是否喧宾夺主。

  其实我的课堂上我很喜欢这样一些小修辞,或者说是一些知识点上的小细节。这些东西或许不会考,但是却是很有趣的东西。学生*时自己也会仿一些古诗名句放在作文中,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这就是仿拟。而它用得恰当却往往能使文章增色不少。

《生物入侵者》教学反思5

  事实上,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当我把精心设计好的教案运用到课堂上之后,许多问题也就随之而来。

  上完整堂课,首先感觉时间比较紧张。课堂环节设计过多,重点难点不是很突出。焦点访谈小组合作耽误时间较多,导致后面的说明文知识环节显得较为仓促,草草结尾,布置作业环节也没有完整的呈现。课后我总结主要是教师的课堂把握能力还不够,对学生的实际能力也没有充分了解。

  其次,课堂上我显得比较紧张。可能是对自己的不够自信,或者是对这节课学生的表现有不必要的担心,总之*时很少紧张的我这节课却没有放得开。由于紧张,出现了不少不该出现的失误。有教学环节的遗漏:导入中原本有学生搜集的生物入侵者的资料展示,使和最后的拓展提示首尾呼应的一个环节,况且预习时的要求是寻找身边的生物入侵者,但是这个可以给学生展示机会的环节却漏掉了。出现的失误还有就是语言了:说明文的语言基本上是很规范的,教师在教的时候语言也更应该是规范严谨的,但我却出现了很多口误,想得是一回事,说出来的却是另一回事。环节与环节之间过渡地生硬,也是语言没能表达好的表现。

  再次,教学内容比较空,学生实际掌握的内容较少。本文最重要的能力目标(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处理较为草率,重点不突出。

  通过这次的备课、开课、反思评价等教研活动,我发现了不少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教学设计方面的,有教学细节方面的。可见,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还必须不断地去摸索、去改进教学方法,在失败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

《生物入侵者》教学反思6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特点,了解事理说明文常用的说明顺序。

  2、运用学习的方法筛选、整理材料,提高事理说明文的阅读、写作能力。

  3、了解本文介绍的生态知识、生物污染的常识,提高防范意识。培养学生的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及特点,理解事理说明文常用的逻辑的说明顺序,运用学习的方法筛选、整理材料,初步掌握写作简单事理说明文的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学生预习】

  1、预习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给生字词注音、解释、造句。

  2、利用书籍、网络等手段收集有关生物入侵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展示:西瓜、玉米、西红柿等我国引进的优良品种的图片。学生根据图片来说出名称。

  2、多媒体展示部分生物入侵者的图片。

  3、解题入侵的含义。

  说明:导入新课中,笔者原先设想用伽利略号探测器坠毁土星这一当时新近发生的事件,作为人类避免生物入侵现象的话题引入新课。校本教研的课题组认为,情境──互动教学法中,这一导入新课的设计,学生的互动面不广,无法在课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在林璇老师的建议之下,将话题定位于学生日常所熟知的外来物种上。用多媒体的精美画面创设了悬念,引发学生学习课文,探究生物入侵者的兴趣。实际上课的效果证明这一修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课堂中师生的互动也起了很好的余热作用。

  二、导学互动

  1、读一读: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⑴ 生物入侵者带来怎样的危害?

  ⑵ 造成生物入侵的原因和途径是什么?

  ⑶ 生物学家们对待生物入侵的态度怎样?

  ⑷ 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议一议:

  ⑴ 议文章的说明顺序:

  学生回答思考题,并完成文章结构框架图,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以及这一说明顺序的作用:使说明有条理,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引出生物入侵者(话题)

  摆出生物入侵者(现象)

  生物入侵 探究生物入侵的(原因) 逻辑顺序

  揭示生物专家的(态度)

  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说明:这一环节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校本课题组王盖英老师建议,通过文章结构框架,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因此在第二稿时加入了这一框架图。

  ⑵ 议文章的说明方法:

  学生找出文章中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语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3、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

  ⑴ 逻辑顺序使事理说明文更具条理性,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⑵ 适当运用说明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更具吸引力。

  ⑶ 议材料、仿写。

  四人小组讨论组员收集的有关生物入侵者的资料,仿造文中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重新组织材料说明一种生物入侵者。并形成提纲。

  三、拓展延伸

  1、说一说:

  小组代表上台说一说讨论的结果。(多媒体展示有关的图片资料,并由该小组派代表讲解提纲内容。)

  2、写一写:

  布置作业:根据小组讨论、组织素材,介绍自己感兴趣生物入侵者,写成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注意用上适当的说明方法、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

  【教学反思】

  Tell me and I forget,show me and I remember,involve me and I understand.(告诉我的,我会忘记;演示给我看的,我记得住;让我参与学习的,我才能理解。)

  ──[美]杰明·富兰克林

  实践出真知,是我这一教学设计的指导理念。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才能对知识有更深刻的映像,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讲授知识、演示知识的同时,还要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学习。语文课堂上的仿写练习目的也在于此。学生现学现卖趁热打铁,使学生当堂获得一种方法、一种技能。语文并不是一门直观性很强的学科。如何将很抽象的可意会难言传的写作思路,变成很有操作性的,直观的练习,成了这堂课设计的重点。教学过程主要突出了:读、议、说三个环节,是在为写作铺垫。读一读课文的内容;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议一议对课文的.理解和有关的知识;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的收集的信息;最后动笔模仿着写一写。本文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事理说明文的常用的说明方法、逻辑的说明顺序、训练学生筛选材料的能力。说明顺序是学生学过的旧的知识,作为一个巩固的知识训练。

  强化说明方法的运用,在这篇文章教学处理上是一个亮点。因为,这篇文章的知识在生物课上学生们是见过、学过的。如果纯粹是讲知识的话,就很容易将语文课上成生物课了。因此,教学是突出强调了语文知识的一面。表现在:

  1、课文分析时强调了说明文的要素之一:说明方法。2、在学生介绍生物入侵资料时,强化了学生在语言表述中说明要素的运用。当一位学生介绍完材料,同学们有针对性地对其中所运用的说明要素进行评析。在教学的拓展环节中,让学生有意识的模仿文中的写法来组织材料,学生针对归纳的特点,筛选手头的材料。通过小组成员的讨论归纳出手头的资料。在说一说环节中,学生上台来解说材料,是对学生口头表达的训练,又是对课堂内容的延伸训练。进而达到本课的教学中的写作目的。

  在媒体的运用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学生临场回答的不确定性,在说一说这张课件的制作中运用了超级链接的方法,有效地避免了临时切换的慌乱。

  当然,这堂课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还有待商榷,如教学目的中了解本文介绍的生态知识、生物污染的常识,提高防范意识。培养学生的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这一点就体现得不够突出。字词缺少时间强调。原先设想使用穿插讲解的方式灵活的点到即止,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上,却疏忽了这一点。

  【行家点评】

  语文组首席教师林璇老师点评:本教学设计能紧扣单元教学目标,体现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精神的要求。对教学环节的设计,尤其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表要求。读、说、议、写四个还击让学生参与认知过程。有效地培养阅读能力。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以探究合作为训练主线,让学生在获取信息筛选信息,质疑解题的过程中的阅读说明文之法。因此本教学设计是合理而有创新特色的。

  校教科室副主任黄乃禧老师点评:本教学案例突出了双主探究,历练得法校本课题的思想。师生当堂交流探究,学生合作训练。让学生做到了一课一得。以课文为例,拓展了学生事理说明文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参与其中掌握了生动地说明语言的运用。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广,上台展示的只能代表一家之言,如能随机点评学生的作品,将能兼顾得比较全面。

  语文教研组组长蔡戎老师点评:这一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学生充分理解了逻辑顺序与说明方法的作用的基础上,动手实践写作,做到了有讲有练,讲练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真正能有所得。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基础知识的强调还是显得不足,有待改进。

《生物入侵者》教学反思7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说明文。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设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2.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从实际上课情况来看,我觉得《生物入侵者》这一课合理之处有:

  一、新课标多处提到“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本课正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的好课文。新课标也强调学习生活中 “合作、探究”,本课正可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在本课教学中,我尝试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我在“体验反思”环节中设置了以下三个思考题:1.你还知道哪些“生物入侵者”?2.我们该怎么做?3、人与自然如何相处?就此拟写一则宣传标语。合作学习的方式是班上同学组成4人一学习小组,相互协作,合理分工,共同完成这项学习任务。这种学习方式既可以使我们获得丰富的学习材料,又可以吸取他人良好的学习方法。通过这一环节,也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合理运用教学媒体,整合教学。本课的说明对象是生物入侵者,在导入新课之后,我安排了一个环节,取名为“你认识我吗”?其中展示了文中提到的生物,请同学们认出来,这既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调动了课堂气氛,在此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效果不错。

  三、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由于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多次接触说明文,对说明文的特质有了一定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不是告诉学生们,这节课我要教给你们什么,而是让学生自己思索,这篇课文我可以学到什么。事实证明,大部分学生已经理解了说明文学习的精髓,即说明内容、方法和顺序。

  当然,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在感觉有些值得肯定的同时,也有不少遗憾 :

  一、 由于时间关系,课堂上容量很大,但无形中也产生了脚步匆匆地感觉,像体验反思部分,假如时间允许,同学们的讨论可以更充分些,对课文的理解会更深入些。

  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很差。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或表达看法时,出现无法用准确的语言进行描绘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对生物入侵者缺乏了解,二是学生语言比较苍白。这也是今后教学应该努力的方向。

  三、教学设计与学生的表现和理想相距仍有一段距离,自己期待的高潮和精彩往往难以出现,这说明教师自身应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机智。

  总之,联系《生物入侵者》这篇课文的教学,学生面对这篇课文只是一个文本,其意义是多样的,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

  千个哈姆雷特”。教师的责职并不在于对教材、教参或某种观点的诠释,关键在于引导学生从继承性学习转向到创新性学习,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情感体验出发去实现与文本的视角融合,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从而激发创新欲望。我真心地希望经过探究和剖析,发现不足,并在日后的教学中使自己更上一层楼。

《生物入侵者》教学反思8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事理说明文。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设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并且采用导学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从实际上课情况来看,我觉得《生物入侵者》这一课合理之处有:

  一、新课标多处提到“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本课正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的好课文。新课标也强调学习生活中“合作、探究”,本课正可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在本课教学中,我尝试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我在“体验反思”环节中设置了以下三个思考题:

  1、通过自学你还知道哪些“生物入侵者”?

  2、我们该怎么做?

  3、人与自然如何相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班上同学组成10个学习小组,相互协作,合理分工,共同完成这项学习任务。

  这种学习方式既可以使我们获得丰富的学习材料,又可以吸取他人良好的学习方法。通过这一环节,也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在教学时,我从介绍水葫芦,特别介绍它的危害。由学生根据事例给“生物入侵者”定义入手,学生初读课文积累词语并了解文章大意。然后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出课文介绍生物入侵者哪几方面的知识。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的主动性,并通过此环节,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环保意识。

  授课后,我认为此堂课基本实现了预定的学习目标,学生参与面较广,调动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气氛轻松、民主、主谐。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在学习课文内容时,让学生把三、四自然段连读后再分析生物入侵者的危害会更好;由于时间较紧张,一些环节处理不够到位;分析说明顺序时,品味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在课堂上时间紧张,我想充分利用好时间,教学效果会更好些。

  三、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由于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多次接触说明文,对说明文的特质有了一定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不是告诉学生们,这节课我要教给你们什么,而是让学生自己思索,这篇课文我可以学到什么。并在课堂开展模拟焦点访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更加生动,又很好锻炼学生素质。

  当然,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在感觉有些值得肯定的同时,也有不少遗憾:

  一、由于时间关系,课堂上容量很大,但无形中也产生了脚步匆匆地感觉,像体验反思部分,假如时间允许,同学们的讨论可以更充分些,另外我还准备了让学生说说在我们身边还有那些生物入侵者?写成一篇小报告,这个教学环节没有实现,到下一节课时才补上的。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很差。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或表达看法时,出现无法用准确的语言进行描绘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对生物入侵者缺乏了解,二是学生语言比较苍白。这也是今后教学应该努力的方向。

  三、教学设计与学生的表现和理想相距仍有一段距离,自己期待的高潮和精彩往往难以出现,这说明教师自身应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机智。

  总之,联系《生物入侵者》这篇课文的教学,学生面对这篇课文只是一个文本,其意义是多样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从继承性学习转向到创新性学习,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情感体验出发去实现与文本的视角融合,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从而激发创新欲望。我真心地希望经过探究和剖析,发现不足,并在日后的教学中使自己更上一层楼。

《生物入侵者》教学反思9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优质课堂,是语文界、也是我自己近年来思考的一个问题。整体而言,课堂教学涉及“教什么”和“怎样教”这两个问题。“教什么”指向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的问题,“怎样教”指向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环节的展开问题。

  备教《生物入侵者》公开课的过程中,我在这两个方面有了较深的认识。

  下面选取两个教学片段展开反思。

  充分阅读 精致设题

  ——顺畅的教学源于精致的设计

  教学片段一:

  师:下面,我们进入课堂学习的第一环节,阅读课文,理解文意——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请同学们速度课文。

  (课件出示:阅读课文,理解文意。——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学生默读课文。(用时约4分钟)

  师:好。我们首先思考以下问题。看到问题后,我们首先要找到答题区间,就是说,在课文的第几段我们能找到答案,然后阅读相关文段,解答问题。首先看第一题:“生物入侵者”是指 。它有什么危害?

  生1: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

  师:你是从第一段中找到答案的,对吧?你是直接读了原文,而我们这里是问“生物入侵者”是指,所以,需要调整一下语言次序。“生物入侵者”是指原

  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看第二问,有什么危害?

  生1: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是巨大的,它们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对被入侵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种性构成极大的威胁。

  师:两方面,一是经济,二是物种。

  师:第二题:为什么对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这种普通人不会感到惊讶的事情,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却会认为这“不是件寻常小事”?往后。

  生2:普通人不会感兴趣,生物学家、生态学家对这件事就会与自己的思考。 师:从他们的专业的角度来思考,进行研究。

  师:再看问题三: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生3: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

  师:当一个物种无节制繁衍,大量繁衍时,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 众生:产生生物入侵者。

  师:也可能……

  众生:没有产生生物入侵者。

  师:也就是当地的生物*衡没有被打破。好,我们可以做如下梳理。(课件出示)生物的自然存在和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那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某一地区的物种都是当地生物链的一环,经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形成一种*衡状态。如果由于人为干预打破了这种*衡,等于破坏了生物链的*衡状态,就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种是经过一个较长时期达到新的*衡状态;另一种就是产生“生物入侵者”,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危害。

  师:看最后一个问题: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生4:“人为干预”就是把一个物种带到新的环境中,使它成为生物入侵者,破坏了生态*衡。

  师:也许是这个问题本身有些模糊,我们看关键词“如何理解”,这样的题,我们一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生4沉默。

  师:往后。

  生5:一种生物在新环境中繁殖很快,给当地带来了损失。

  师:看来,是大家不理解“人为干预”的意思。你觉得什么时候我们人类会采取“人为干预”?

  生5:把一个物种由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地方。

  师:我们前面说了,这种情况下会产生生物入侵者。这时,人类会怎么办?

  生5笑而不答。

  师:这样,我们换个角度。你养过猫吗?猫偷吃你家的食物,弄坏东西的时候,你会怎么办?

  生5仍笑,他生忙着支招。

  生5:拴住它。

  师:拴住它,对吧。这样就不会继续破坏食物了。我们回来,当出现生物入侵者时,人类该怎么办?

  生5:采取措施。

  师:什么措施?比如说……

  他生:引进天敌,制造毒药,捕杀它。

  师:好,具体怎么办我们今天不研究了,那是生物学家、生态学家的事。我们梳理一下。(课件出示)生物种类的自然繁衍和迁移,是非常缓慢的,并受空间跨度的限制。但是如果这种迁移是由于人类的跨地域活动造成的,那造成的后果是不堪设想。所以在防止“生物入侵者”时,应充分考虑“人为干预”。

  师:文章哪些地方提到了“人为干预”?

  众生:第3段,第8段。

  师:第8段中以美国为例说到了世界各国的措施。我国也有自己相应的措施。我们看。

  师:时至今日“生物入侵者”有随时入侵的可能,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对“生物入侵者”现象采取了严格的防范措施。

  反思:

  综观以上教学片段,学生回答不够精确,教师引导生拉硬拽。尤其是对问题4的回答,动用了两位学生,再加上我的“强势”引导,才勉强有些思路。

  从教学内容选择的角度看,我的选择是合乎学理的,不存在教学内容偏、难的问题,那么,为什么课堂教学却是如此耗时费神呢?原因大致有三。

  一是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和思考时间。课堂上我要求学生先速读课文,之后才出示了四个问题,在这样的安排中,学生先前的阅读是缺失明确导向的,面对四个问题时便多了紧张、少了从容,无法短时间内给出“圆满”的思考结果。如先出示问题,后进行阅读,会有效提升阅读、思考的针对性。

  二是问题4本身存有提问不清、解答不明的缺陷。在先前的备课中,我直接从《教师教学用书》上“挪用”了这一问题及其答案,没有细加推敲。结果造成在课堂教学中显露了其中的缺陷,给学生的思考造成了一定的障碍,给教学产生了较大的阻力。

  三是教师没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补救充分阅读的缺失。其实,面对课堂教学显示出的问题,如果我能及时调整策略,是可以有效补救的,如我把问题四细化为“什么情况下需要‘人为干预’?‘人为干预’的结果会怎样?”,学生的思考会更有针对性,或者指导学生阅读文中提到“人为干预”一词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思考采取“人为干预”的前提和结果,也应会有较好的效果。

  循序渐进 自主探究

  ——思维提升源于自主思考实践

  教学片段二:

  师: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是需要我们细加研究的。首先我们概括每一段的段意。 (课件出示:理读课文,概括段意。——概括每段段意,梳理文章思路。) 学生阅读课文,勾画关键词。(用时约4分钟)

  师:好。我们逐段梳理每一段的意思。首先看第1段。

  生1:生物入侵者的危害。

  师: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内容吗?

  生1:生物入侵者的概念。

  师:完整地总结应是,提出生物入侵者的概念,并点明它的危害。

  生2:第2段,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

  师:生物在自然条件下迁移、繁衍,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衡。

  生3:斑贝给美国造成的经济损失。

  师:不仅有斑贝,还说到了天牛、红蚂蚁。显然这三者都是例子,它们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生3: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

  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

  生4:生物入侵者也对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 师:这样看来,我们可以把第3段、第4段的意思合并一下。

  生4:都是写生物入侵者带来的危害。

  师:概括很好。往后。

  生5:生物入侵是由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

  师:也就是说,生物入侵的……

  生5:原因和途径。

  生6:面对生物入侵者人们束手无策。

  师:一种情况,束手无策。

  生7: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的法则,不必担心。

  师:有学者专家认为不必担心。综合第6段、第7段,都是写人们的…… 生7:对策。

  生8:世界上许多国家采取了措施。

  师:这样看来,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众生:逻辑顺序。

  师:注意发音,“luójí”。

  师:我们具体分析一下。

  (课件出示)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事理的。文章从解释“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入手,引出话题;接着摆出现象,介绍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再探究原因,最后讨论对策。基本上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的。

  做一下笔记。

  反思:

  以上教学环节是按照“逐段概括——合并归纳——得出认识”的次序展开的,核心教学目标是教学如何理清说明文的顺序。

  从教学实践看,学生的概括能力较好,而合并归纳能力较弱,教学环节的展开还算流畅。今后教学中需要加强的是,不要一直把思考的主线握在教师的手中,应放手让学生来合并归纳。

《生物入侵者》教学反思10

  上完整堂课,不足在于:

  首先感觉整个课堂气氛还是比较沉闷的,课堂缺少活力,学生两两讨论也没有到位。课后我总结主要是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够生动,教学时缺少激情,一直不断地提问,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使学生感到疲倦。

  其次,在梳理文章内容时,我教材处理的不是很灵活,没有把学生的答案做调整,导致板书时出现明显的顺序错误,使得学生难以得出说明顺序这一结论,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的不明显。

  第三、问题的提出没有指向性。课上出现的现象是当教师把一个问题“抛”给学生之后,学生却无法回答,或者根本没有理解这个问题,以至于课上出现不少“冷场“现象,这根本的原因在于我所设计的问题没有针对性,过于宽泛。

  第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到位,这个问题在“拓展延伸”环节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当我在朗读学生的小作文时,并没有根据写作要求来评价,只是机械地指出几个词语,机械地重复而已,使得拓展延伸环节显得没有意义。

  第五、没有把握恰当的教学时间。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不是很恰当,导致最后的“拓展延伸”环节显得比较仓促,草草结尾,布置作业环节也没有完整的呈现。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了不少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教学设计方面的,有教学细节方面的。可见,我还必须不断地去摸索、去改进教学方法,在失败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


《生物入侵者》教学教案3篇(扩展5)

——《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与反思3篇

《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与反思1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特点,了解事理说明文常用的说明顺序。

  2、运用学习的方法筛选、整理材料,提高事理说明文的阅读、写作能力。

  3、了解本文介绍的生态知识、生物污染的常识,提高防范意识。培养学生的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及特点,理解事理说明文常用的逻辑的说明顺序,运用学习的方法筛选、整理材料,初步掌握写作简单事理说明文的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学生预习】

  1、预习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给生字词注音、解释、造句。

  2、利用书籍、网络等手段收集有关生物入侵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展示:西瓜、玉米、西红柿等我国引进的优良品种的图片。学生根据图片来说出名称。

  2、多媒体展示部分生物入侵者的图片。

  3、解题入侵的含义。

  说明:导入新课中,笔者原先设想用伽利略号探测器坠毁土星这一当时新近发生的事件,作为人类避免生物入侵现象的话题引入新课。校本教研的课题组认为,情境──互动教学法中,这一导入新课的设计,学生的互动面不广,无法在课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在林璇老师的建议之下,将话题定位于学生日常所熟知的外来物种上。用多媒体的精美画面创设了悬念,引发学生学习课文,探究生物入侵者的兴趣。实际上课的效果证明这一修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课堂中师生的互动也起了很好的余热作用。

  二、导学互动

  1、读一读: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⑴ 生物入侵者带来怎样的危害?

  ⑵ 造成生物入侵的原因和途径是什么?

  ⑶ 生物学家们对待生物入侵的态度怎样?

  ⑷ 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议一议:

  ⑴ 议文章的说明顺序:

  学生回答思考题,并完成文章结构框架图,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以及这一说明顺序的作用:使说明有条理,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引出生物入侵者(话题)

  摆出生物入侵者(现象)

  生物入侵 探究生物入侵的(原因) 逻辑顺序

  揭示生物专家的(态度)

  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说明:这一环节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校本课题组王盖英老师建议,通过文章结构框架,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因此在第二稿时加入了这一框架图。

  ⑵ 议文章的说明方法:

  学生找出文章中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语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3、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

  ⑴ 逻辑顺序使事理说明文更具条理性,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⑵ 适当运用说明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更具吸引力。

  ⑶ 议材料、仿写。

  四人小组讨论组员收集的有关生物入侵者的资料,仿造文中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重新组织材料说明一种生物入侵者。并形成提纲。

  三、拓展延伸

  1、说一说:

  小组代表上台说一说讨论的结果。(多媒体展示有关的图片资料,并由该小组派代表讲解提纲内容。)

  2、写一写:

  布置作业:根据小组讨论、组织素材,介绍自己感兴趣生物入侵者,写成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注意用上适当的说明方法、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

  【教学反思】

  Tell me and I forget,show me and I remember,involve me and I understand.(告诉我的,我会忘记;演示给我看的,我记得住;让我参与学习的,我才能理解。)

  ──[美]杰明·富兰克林

  实践出真知,是我这一教学设计的指导理念。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才能对知识有更深刻的映像,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讲授知识、演示知识的同时,还要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学习。语文课堂上的仿写练习目的也在于此。学生现学现卖趁热打铁,使学生当堂获得一种方法、一种技能。语文并不是一门直观性很强的学科。如何将很抽象的可意会难言传的写作思路,变成很有操作性的,直观的练习,成了这堂课设计的重点。教学过程主要突出了:读、议、说三个环节,是在为写作铺垫。读一读课文的内容;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议一议对课文的.理解和有关的知识;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的收集的信息;最后动笔模仿着写一写。本文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事理说明文的常用的说明方法、逻辑的说明顺序、训练学生筛选材料的能力。说明顺序是学生学过的旧的知识,作为一个巩固的知识训练。

  强化说明方法的运用,在这篇文章教学处理上是一个亮点。因为,这篇文章的知识在生物课上学生们是见过、学过的。如果纯粹是讲知识的话,就很容易将语文课上成生物课了。因此,教学是突出强调了语文知识的一面。表现在:

  1、课文分析时强调了说明文的要素之一:说明方法。

  2、在学生介绍生物入侵资料时,强化了学生在语言表述中说明要素的运用。当一位学生介绍完材料,同学们有针对性地对其中所运用的说明要素进行评析。在教学的拓展环节中,让学生有意识的模仿文中的写法来组织材料,学生针对归纳的特点,筛选手头的材料。通过小组成员的讨论归纳出手头的资料。在说一说环节中,学生上台来解说材料,是对学生口头表达的训练,又是对课堂内容的延伸训练。进而达到本课的教学中的写作目的。

  在媒体的运用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学生临场回答的不确定性,在说一说这张课件的制作中运用了超级链接的方法,有效地避免了临时切换的慌乱。

  当然,这堂课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还有待商榷,如教学目的中了解本文介绍的生态知识、生物污染的常识,提高防范意识。培养学生的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这一点就体现得不够突出。字词缺少时间强调。原先设想使用穿插讲解的方式灵活的点到即止,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上,却疏忽了这一点。

  【行家点评】

  语文组首席教师林璇老师点评:本教学设计能紧扣单元教学目标,体现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精神的要求。对教学环节的设计,尤其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表要求。读、说、议、写四个还击让学生参与认知过程。有效地培养阅读能力。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以探究合作为训练主线,让学生在获取信息筛选信息,质疑解题的过程中的阅读说明文之法。因此本教学设计是合理而有创新特色的。

  校教科室副主任黄乃禧老师点评:本教学案例突出了双主探究,历练得法校本课题的思想。师生当堂交流探究,学生合作训练。让学生做到了一课一得。以课文为例,拓展了学生事理说明文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参与其中掌握了生动地说明语言的运用。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广,上台展示的只能代表一家之言,如能随机点评学生的作品,将能兼顾得比较全面。

  语文教研组组长蔡戎老师点评:这一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学生充分理解了逻辑顺序与说明方法的作用的基础上,动手实践写作,做到了有讲有练,讲练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真正能有所得。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基础知识的强调还是显得不足,有待改进。


《生物入侵者》教学教案3篇(扩展6)

——八年级上册《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3篇

八年级上册《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与生物入侵者相关的知识。

  2、理清说明顺序,概括说明要点,体会文中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揣摩语言。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

  1、掌握说明顺序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了解“生物入侵者”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为人类造成的损失。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视频“不速之客──猫鼬”。

  “生物入侵者”是什么?大家对此可能会感到陌生。要知道,这正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警觉,今天,我们将走进战场,对这场“战争”作一番考察。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学生认真听读课文,获取相关信息:

  ⑴通过刚才的阅读,你获得了哪些关于生物入侵者的知识?

  ⑵作者按什么思路来告诉我们这些知识的?

  明确:⑴开篇:假设情境,引出话题,作出解释。

  第2~4段:具体写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

  第5段: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

  第6~7段: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对待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

  第8段:目前世界各国都在采取相应措施。

  ⑴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逻辑顺序。

  三、局部揣摩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件中“课文练习”部分。)

  四、合作探究

  1、以组为单位,根据已有资料,简介一种生物入侵者(姓名、来源、特点、危害等)并针对其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全班交流合作学习成果。教师启发思考:预防、治理、利用。

  五、总结提升

  一枝黄花有可能让我们的城市或乡村“尽带黄金甲”,薇甘菊将吞掉伶仃岛,水葫芦欲使云南滇池死掉,飞机草要霸占西双版纳,大米草在毁掉海边滩涂……据统计,我国已有外来杂草107种,外来害虫32种,病原菌23种,每年造成农林业经济损失达574亿之多。

  以前提到环保,人们头脑中闪现的往往是荒漠遍野、浊水横流、乱砍滥伐等情景。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生物入侵”已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严峻课题。保护环境的警钟再次在我们耳畔敲响。希望同学们继续对这一现象予以关注,为抵御和防治生物入侵贡献我们的一分智慧和力量!

  六、布置作业

  搜集一些生物入侵的例子,加深对生物入侵的认识,从而增强环保意识。

八年级上册《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词语,掌握“劫掠、栖息、藩篱、归咎”等词的读音及词义,理解“在劫难逃、五彩斑斓、束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⑵ 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2、能力目标:

  ⑴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⑵ 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⑶ 提高学生收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3、德育目标:

  增强防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本文,在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后,收集筛选信息,增强对生物入侵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如何看待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教学方法】

  1、课文学习以合作探究为主,教师只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2、讨论归纳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收集资料,讨论归纳主题,共同解决。

  【师生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围绕“生物入侵”主题收集文字、图片、实物标本。学生提前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导入语:说起环保,人们头脑中闪现的是荒漠流沙、浊水横流、乱砍滥伐等。“生物入侵”这一环保新课题却不为常人所知,什么是“生物入侵”?它对环境有哪些危害?它离我们有多远?看投影。

  据*(2000年6月12日)报道,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内伶仃岛,一种产于中、南美洲的“植物杀手”薇甘菊在迅速蔓延。它们宛如一张张巨网,黑压压地笼罩在美丽的荔枝树、芭蕉树、相思树上。树木因为沐浴不到阳光而无声无息地死去,鲜花和绿草因为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而枯萎,岛上的土地正蜕变成荒原,素有“植物天堂”美誉的内伶仃岛,可能会被薇甘菊毁于一旦。那么薇甘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呢?让我们走进梅涛的《生物入侵者》去寻找答案。

  “生物入侵者”是什么?大家对此可能会感到陌生。要知道,这正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警觉,今天,我们将走进战场,对这场“战争”做一番考察。

  二、学生自读课文后,教师设计问题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多媒体显示: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劫掠 栖息 藩篱 归咎

  2、判断下列词语运用的正与误。

  A、听说小林被录取了,她的心理失衡了,往事再一次浮上心头。

  B、这件事来得太突然,她显得束手无策。

  C、如果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一切生命将在劫难逃。

  D、尽管老师反复劝解,她心里仍无动于衷。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本文所介绍的有关生物入侵者的知识。(不少于5个要点)

  4、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5、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教师选五个小组的组长进行全班交流,每组负责一小题。

  三、学生自由质疑,由学生共同讨论解答,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并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1、各小组轮流提问题,在小组内共同讨论解决。不能得到圆满答复的,向老师提问。

  2、教师分类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然后板示,全班同学共同讨论解决。

  学生难以解答的问题可能有:

  ⑴ 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⑵ 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四、拓展延伸

  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

  1、学生汇报交流收集的信息,并总结观点。

  ⑴ 文字类信息:如亚马逊鱼“游”进汉江、南宁惊现“食人鱼”、水葫芦撑破马昌湖等。

  ⑵ 图片类资料:投影认识并由学生简介。

  ⑶实物标本:如水花生、水葫芦、牛蛙。

  教师点拨:

  ⑴ 生物种类的自然繁衍和迁移,是非常缓慢的,并受空间跨度的限制。但是如果这种迁移是由于人类的跨地域活动造成的,那造成的后果是不堪设想。所以在防止“生物入侵者”时,应充分考虑“人为干预”。

  ⑵ 生物的自然存在和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那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某一地区的物种都是当地生物链的一环,经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形成一种*衡状态。如果由于人为的`干预打破了这种*衡,等于破坏了生物链的*衡状态,就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种是经过一个较长时期达到新的*衡状态;另一种就是产生“生物入侵者”,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危害。

  ⑶ 教师可利用手头资料介绍一些生物入侵的例子:

  ① 水葫芦原产南美洲,1901年作为一种花卉引入我国,50~60年代作为猪饲料推广种植,后为野生植物泛滥成灾,如今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0~100亿元。它极大地减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积,当地气候明显干燥,湖中的68种鱼已有38种不复存在。

  ② 在西欧,一种北美虾病正在侵袭当地虾,造成当地虾在许多河流中消失。

  ③ 在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一种太*洋海藻覆盖了3000公顷的海底。

  ④ 从东部非洲到印度太*洋地区,一种来源于南亚的ALANG草侵入了数百万公顷的热带森林,严重影响了当地树木的自然更新。

  ⑤ 澳大利亚的一种可能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致病真菌自1920年侵入以来,导致数千公顷的森林被毁。这种真菌对四分之三的植物有害,包括高大的树种和矮小的灌木。

  ⑥ 在新西兰,一种来源于澳大利亚的夜间活动的袋鼠,估计每晚可吃掉21吨当地的森林。

  ⑦ 来源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棕色树蛇,使太*洋关岛上11种鸟和一些蜥蜴、蝙蝠在野外绝迹。

  ⑧ 2002年2月21日《每日新报》报道:国家质检总局、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日前联合发布公告,宣布暂停从菲律宾进口凤梨、香蕉种苗等香蕉穿孔线虫寄生植物,一经发现,一律作退回或销毁处理。

  看来,时至今日“生物入侵者”有随时入侵的可能,我国对“生物入侵者”采取了严格的防范措施。

  ⑨ 国家环保局近日公布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

  四、课堂小结,学生谈本课收获

  五、教师总结

  一件件鲜活的新闻事实并非无中生有,一串串惊人的数字让人触目惊心,生物入侵带来的毁灭性灾害正侵蚀我们的家园,让我们担负起历史的责任,关注环保。

  【板书设计】

  生物入侵并非无中生有

  生物入侵触目惊心

  生物入侵任重道远

八年级上册《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在老师指导下阅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自然,关注科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近几年,出国游逐渐走近了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多的小伙伴飞往世界各地去欣赏美景,尝了国外那些鲜嫩美味又新奇的水果,就想要带一些回国给家人朋友尝个鲜。返回国内时才知道:我国明文规定新鲜水果不得邮寄和携带进境,水果被迫被销毁... 2016年3月15日,天津检验检疫人员对一批来自西班牙的20余吨水果进行销毁。有些人对此很不理解,有必要这样小题大做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这样严格是为防止以地中海实蝇为代表的毁灭性的水果害虫的入侵。这些生物入侵者到底有多可怕,现在我们就跟着*当代科学家、科普作家梅涛一起了解一下。

  2.作者介绍:

  梅涛(1962- ),江西南城人,*当代科学家、博士生导师、科普作家。研究领域为信息获取科学与技术、特种机器人、微机电系统。负责完成了多项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3.检查预习:

  读准下面的字音并理解词义:

  失衡   藩篱   监控   归咎   在劫难逃   五彩斑斓   啸聚山林   束手无策   物竞天择   无动于衷

  4. 整体感知

  现在给大家3钟的时间出声的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每一段的关键句或关键词同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此时,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生物入侵者,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对文本进行挖掘,以形成对说明文全面、系统、深入的理解与把握。要求学生结合着介绍生物入侵者的相关语句找出“非自然途径”与“危害”各指哪些内容,再次进行关键词语的提炼,并由此总结出“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5.研读课文

  1.围绕着这一概念,作者都具体介绍了哪些生物入侵者所带来的危害?(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介绍一种生物入侵者,注意它姓名,来源,特点,危害等)

  斑贝、天牛、红蚂蚁、棕树蛇等。

  2.现在请大家根据刚才所叙述的内容思考一下,在这部分中作者主要用了哪些说明明方法,能结合课文具体说说他的表达效果吗?(合作探究)

  3.课外补充生物入侵的种类及危害

  此时,教师应组织全班同学就他们所找到的语段进行圈点勾画,并提示大家注意每一种生物入侵者的姓名,来源,特点,危害等内容。比如说学生在以第一人称介绍“棕树蛇”时,在进行评价时可以结合着导入时的鸟类灭绝的图片,告诉大家“时至今日11种鸟类已全部灭绝”,从而让学生结合着文本更加直观的去体会生物入侵者所带来的“生态系统”方面的危害之大,为教学难点的解决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此时,学生找到的说明方法可能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组织全班同学就他们所找到的说明方法展开讨论与交流,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体会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力求通过这种大范围的交流与合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个环节至关重要,当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仅是针对于某一句话,单纯的去分析某一种说明方法表达效果时,教师就要以启发的形式,适时的加以引导,从而让学生更深入,全面,系统地了解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三种说明方法在说明文中的作用。

  比如说,学生找到的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在分析其表达效果时可能会谈到“斑贝:说明了斑贝入侵的现象及它给人类造成的经济损失;天牛、红蚂蚁:给人类带来其他方面危害;棕树蛇:它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及其多样性构成威胁。”这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全面,系统地了解举例子这种说明方法在所有说明文中的作用,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时,教师就要适时的加以引导“举了这么多例子啊,我们不举这些例子行不行?”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回答“不能更详细知道他们入侵的现象,不能更具体的知道他们所带来的危害。”就很容易体会“举例子是通过恰当的例子,真切的说明事物,使之更具有说服力。”这样一种表达效果。

  6. 深化中心

  什么原因造成了生物入侵者的日益增多?

  7.  拓展延伸

  对生物入侵者现象设计理想的治理和预防方案。面对日益严重的生物入侵现象人类不能也不可以袖手旁观,很多国家已经采取了应对措施,我们也不能落后呀,把你的建议大胆的提出来。

  这个问题很简单,学生只要在文本中找到原句即可


《生物入侵者》教学教案3篇(扩展7)

——《生物入侵者》阅读答案 (菁选3篇)

《生物入侵者》阅读答案1

  生物入侵者原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7题。

  ①当你在路边草地或自家庭院里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时,你肯定不会感到惊讶。但在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们看来,这或许不是件寻常小事。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②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在自然条件下,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可能随风飘荡几十千米后才会落地,如果各种条件适合,它会在那里生根、发芽、成长;山间溪水中的鱼虾可能随着水流游到大江大河中安家落户……凡此种种,都是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缓慢进行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都非常有限,因此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③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④“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 看到棕树蛇的身影。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选自《生物入侵者》)

  13.根据第①段的表述,给“生物入侵者”下一个定义。(3分)

  14.第②段在选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③~④段的主要内容 。(2分)

  16.选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试举一例说明其作用。(3分)

  17.第③段画线句中的“到目前为止”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生物入侵者阅读答案:

  13.答案:生物 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并对新的生态系统产生破坏的生物。

  评分:本题3分,意思对即可。

  14.答案:起到了对生物入侵者作明确界定的作用。或“为了说明通过自然条件下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不是生物入侵者。”

  评分:本题3分,意思对即可。

  15.答案:“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评分:本题2分,意思对即可。

  16.答案:第1问:举例子、列数字。第2问示例:①举斑贝的例子是有力地说明“生物入侵者”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和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②举棕树蛇几乎灭绝关岛鸟类的 例子,有力地说明了生物入侵者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③列举关岛鸟类由11种减少到两种的数字变化,清楚地说明 “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危害的严重性。

  评分:本题3分。说明方法1分,答出一种不给分;作用2分,意思对即可。

  17.答案:不能。“到目前为止”强调人们至今还在遭受入侵物种的危害,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3分)

  评分:本题3分。答出“不能”得1分,答出理由得2分,意思对即可。

《生物入侵者》阅读答案2

  生物入侵者

  梅涛

  ①当你在路边草地或自家庭院里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时,你肯定不会感到惊讶。但在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们看来,这或许不是件寻常小事。专家们把它们形象地比喻为生物入侵者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②在人类早期社会,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在自然条件下,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可能随风飘荡几十千米后才会落地,如果各种条件适合,它会在那里生根、发芽、成长;山间溪水中的鱼虾可能随着水流游到大江大河中安家落户凡此种种,都是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缓慢进行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都非常有限,因此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③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1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竞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④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⑤许多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将生物入侵者的增多归咎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的。以目前全球新鲜水果和蔬菜贸易为例,许多昆虫和昆虫的卵附着在这些货物上,其中包括危害性极大的害虫。如地中海果蝇等。尽管各国海关动植物检疫中心对这些害虫严加防范,但由于进出口货物数量极大,很难保证没有漏网 之虫

  ⑥一些生物学家指出,一旦某种生物入侵者在新的环境中站稳脚跟并大规模繁衍,其数量将很难控制。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们仍将束手无策。

  ⑦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开始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相应措施。

  (有删改)

  21.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归咎:

  (2)束手无策:

  22.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品读后,请说说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为何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2分)文中通过介绍生物入侵的现象,告诉人们生物入侵的不良后果。请写出这些不良后果。(2分)再根据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给生物入侵者下个定义。(2分)最后。请举例说明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请联系上文,并就生物物种迁移问题,谈谈你的看法。(4分)

  材料(1):一些专家主张人类不该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因为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的法则,生物入侵者能够生存下来的虽然是强者,但它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自然界的*衡终究会实现。

  材料(2):20xx年,我国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问题日益突出,紫茎泽兰、豚草等在辽宁、云南等地蔓延,累计造成1.5亿亩森林受害。这些地方正在全面围剿外来入侵生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1.(1)归罪 (2)比喻没有办法。(2分;每小题1分)

  22.答题要点:(1)因为在人类文明的早期,时间和空间跨度都非常有限,人为干预很少,大规模的物种迁移难以形成,因此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2分;答到大意即可)(2)造成经济损失威胁生物物种(2分) (3)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来生活在某地区的、通过非自然途径转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生物物种。(2分) (4)说明语言特点:①生动形象 ②准确; 举例略。 (3分;特点:2分,举例:1分)

  23.能联系材料和选文,谈出自己对外来生物物种迁移的认识,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4分;联系:2分,认识:2分)

《生物入侵者》阅读答案3

  生物入侵者(有删改)

  梅涛

  ①当你在路边草地或自家庭院里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时,你肯定不会感到惊讶。但在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们看来,这或许不是件寻常小事。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它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

  ②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在自然条件下,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可能随风飘荡几十千米后才会落地,如果各种条件适合,它会在那里生根、发芽、成长;山间溪水中的鱼虾可能随着水流游到大江大河中安家落户……凡此种种,都是在没有人干预的条件下缓慢进行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都非常有限,因此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③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 。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④“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

  ⑤许多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将”生物入侵者”的增多归咎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的。以目前全球新鲜水果和蔬菜贸易为例,许多昆虫和昆虫的卵附着在这些货物上,其中包括危害性极大的害虫,如地中海果蝇等。尽管各国海关动植物检疫中心对这些害虫严加防范,但由于进出口货物的数量较大,很难保证没有漏网之“虫”。

  ⑥一些生物学家们指出,一旦某种“生物入侵者”在新的环境中站稳脚跟并大规模繁衍,其数量将很难控制。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 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们仍将束手无策。

  ⑦生物学和生态学界的一些学者主张人类不应该过多地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因为失衡是暂时的,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的法则。“生物入侵者”并不是都能够生存下来,能够生存下来的就是强者,即使生态系统中的强者也同样受到该系统中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为所欲为,因此,自然界的*衡最终会得以实现。然而更多的学者则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自然调节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如果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许多本土物种将难逃绝种厄运,自然界的物种多样性将受到严重破坏。另外,“生物入侵者”给人类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面对这样的天文数字,人们岂能无动于衷?

  1、第①段中作者使用“移民”一词,而不是直接使用“生物”一词,好处是什么?(3分)

  2、第③段中举了“斑贝”的例子,作者的主要用意是什么?(3分)

  3、将第④段中“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改为“关岛本地的多种鸟类中已被棕树蛇赶尽杀绝”好不好?为什么?(3分)

  4、根据选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在自然条件下,生物迁移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因为这种迁移是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缓慢进行的。

  B、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入侵”美国后,造成了很大危害。

  C、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那些适应和繁殖能力极强的“ 生物入侵者”,人们仍将束手无策。

  D、只有少数学者认为应该通过人为方式来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从而解决“生物入侵者”的问题。

  5、读了本文后,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止“生物入侵者”对人类社会的危害?(至少提出两条措施)(4分)

  答案:

  1、“移民”一词在此处具有比喻意味,使说明语言更加生动。(3分)

  2、主要是用来说明“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这句话。(3分)

  3、不好,原句中使用了具体的数据,能更精确地说明棕树蛇对当地鸟类的危害程度。(3分,不回答理由的不给分)

  4、D(3分)

  5、示例:制订专门的法律进行约束;在国际贸易中加强监管力度。(合理即可,每条2分,共4分)


《生物入侵者》教学教案3篇(扩展8)

——《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 (菁选20篇)

《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与生物入侵者相关的知识。

  2、理清说明顺序,概括说明要点,体会文中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揣摩语言。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环境而努力。

  【教学重点】

  1、说明顺序和方法

  2、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生物入侵者”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为人类造成的损失两段顺序安排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有关资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1、学生齐读诗歌《不第后赋菊》,猜花名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师:“我花开后百花杀”一句,把菊花独立寒秋、傲然绽放的高洁展示得淋漓尽致。“冲天的香阵”早已弥散在历史的天空,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花开后百花杀”的情形却再现于现代的都市。请听今日新闻。)

  2、新闻报道:《黄花开后百花杀》──加拿大一枝黄花惊现长沙

  二、整体感知

  认真阅读课文,获取相关信息:

  1、通过刚才的阅读,你获得了哪些关于生物入侵者的知识?

  2、作者按什么思路来告诉我们这些知识的?

  开篇:假设情境,引出话题,作出解释

  第2~4段:具体写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

  第5段: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

  第6~7段;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对待生入侵者的不同态度。

  第8段;目前世界各国都在采取相应措施。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逻辑顺序

  三、局部揣摩

  本文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请用简要的语言分析其表达效果。

  1、列数字:

  ⑴“十一种鸟类有九种被赶尽杀绝”──数字的变化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危害之大。

  ⑵耗资数十亿美元──说明生物入侵者对人类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补充强调:数字的运用,使语言十分准确,符合说明文的科学性特点。此外副词的恰当选用也增强了文章的准确性。如“仅”“就”等词。)

  2、举例子:

  ⑴举蒲公英等为例──说明生物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进行的迁徙不会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太大破坏。

  ⑵斑贝、天牛、红蚂蚁等──说明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危害。

  ⑶蔬菜、水果、宠物等──说明生物入侵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3、打比方:

  ⑴课题“生物入侵者”就是一个比喻,说明:

  ①生物入侵是“移民”行为;

  ②生物入会对人类和自然造成危害。

  ⑵把斑贝比喻成“偷渡者”,说明它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登上北美大陆,并悄悄给人类造成危害的。

  (强调:生物入侵对大多数人来说比较陌生。作者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语言更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深入浅出,达到推广科普知识的目的。此外还有词语的运用也有类似效果。如“啸聚山林”等)

  四、合作探究

  1、以组为单位,根据已有资料,简介一种生物入侵者(姓名、来源、特点、危害等)并针对其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全班交流合作学习成果。教师启发思考:

  预防、治理、利用。

  五、总结提升

  一枝黄花有可能让我们的省城“尽带黄金甲”,薇甘菊将吞掉伶仃岛,水葫芦欲死云南滇池,飞机草要霸占西双版纳,大米草在毁掉海边滩涂……据统计,我国已有外来杂草107种,外来害虫32种,病原菌23种,每年造成农林业经济损失达574亿之多。

  以前提到环保,人们头脑中闪现的往往是荒漠遍野、浊水横流、乱砍滥伐等情景。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生物入侵”已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严峻课题。保护环境的警钟再次有我们耳畔敲响。希望同学们继续对这一现象予以关注,为抵御和防治生物入侵贡献我们的

  一分智慧和力量!

  六、作业

  从课后附录中选四个你认为用得好的词,揣摩其情味和作用。

《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八年级(上)语文第19课《生物入侵者》

  知识与技能目标:阅读课文,积累字词,获得一些生态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对“生物入侵”理解

  教学手段:广安新闻;07年《少百科知识报》暑假版;彩色粉笔

  教学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讲述水葫芦入侵广安的新闻。(广安新闻联播12月9日报道)教师讲完后,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明确: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环境问题已成了摆在人类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生态问题则又是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的`中心议题。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生物入侵者》,希望学习此文能促使我们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师板书课题)

  2、题解:要求学生合上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入侵”和“生物人侵者”的含义。然后要求学生从文中勾画出揭示“生物入侵者”含义的语句。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教师展示以下问题,学生阅读思考。

  a.本文除了告诉我们什么叫生物入侵者,它还讲了哪些内容?

  b.你觉得学习本文应从哪些方面人手?试拟出本文的学习目标。

  ◆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弄清文章内容,并共同拟定学习目标。

  ◆班上交流:明确本文学习目标及主要内容。

  明确学习目标(见前面的教学目标)

  主要内容:本文还讲了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采取的相应措施。

  ◆编写提纲

  教师用展示结构图示,要求学生在空缺处填上相关内容。引出话题:

  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1段)

  摆出现象:具体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2、3、4段)

  探究原因:——(5段)

  揭示态度:——(7段)

  采取措施:——(8段)

  三、写法探究

  1、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说明顺序a.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b.探究本文这样安排说明顺序的好处。

  明确:运用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且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2、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a.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学生讨论后教师板书: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b.找出文中运用上述说明方法的相关语句。

  (将学生分成三大组,每一组找一种说明方法的相关语句,看哪一组找得又快又好)C。说说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作用,并从文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D.教师出示一只彩色粉笔,要求学生从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这三种说明方法中至少选两种方法对其作简要说明。

  四、小结

  要求学生从主要内容与写作方法两方面对全文作一个小结。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全文。

  明确:这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说明文。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及其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生态现象高度警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能培养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这篇课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为我们写作说明文提供了借鉴。

  五、延伸拓展

  自然界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怎样才能有效扼制生物入侵的现象?我们身边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如果发现我们该怎么做?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并从中任选五个词语写一段话。(不超过150字)

  2、搜集生物人侵的相关资料(至少一种),要求写出生物入侵者的名称、原产地、人侵地及危害。((教师提供07年《少百科知识报》暑假版)

  3、选作题:查阅资料,了解达尔文的“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的理论。

《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特点,了解事理说明文常用的说明顺序。

  2、运用学习的方法筛选、整理材料,提高事理说明文的阅读、写作能力。

  3、了解本文介绍的生态知识、生物污染的常识,提高防范意识。培养学生的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及特点,理解事理说明文常用的逻辑的说明顺序,运用学习的方法筛选、整理材料,初步掌握写作简单事理说明文的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学生预习】

  1、预习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给生字词注音、解释、造句。

  2、利用书籍、网络等手段收集有关生物入侵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展示:西瓜、玉米、西红柿等我国引进的优良品种的图片。学生根据图片来说出名称。

  2、多媒体展示部分生物入侵者的图片。

  3、解题入侵的含义。

  说明:导入新课中,笔者原先设想用伽利略号探测器坠毁土星这一当时新近发生的事件,作为人类避免生物入侵现象的话题引入新课。校本教研的课题组认为,情境──互动教学法中,这一导入新课的设计,学生的互动面不广,无法在课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在林璇老师的建议之下,将话题定位于学生日常所熟知的外来物种上。用多媒体的精美画面创设了悬念,引发学生学习课文,探究生物入侵者的兴趣。实际上课的效果证明这一修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课堂中师生的互动也起了很好的余热作用。

  二、导学互动

  1、读一读: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⑴ 生物入侵者带来怎样的危害?

  ⑵ 造成生物入侵的原因和途径是什么?

  ⑶ 生物学家们对待生物入侵的态度怎样?

  ⑷ 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议一议:

  ⑴ 议文章的说明顺序:

  学生回答思考题,并完成文章结构框架图,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以及这一说明顺序的作用:使说明有条理,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引出生物入侵者(话题)

  摆出生物入侵者(现象)

  生物入侵 探究生物入侵的(原因) 逻辑顺序

  揭示生物专家的(态度)

  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说明:这一环节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校本课题组王盖英老师建议,通过文章结构框架,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因此在第二稿时加入了这一框架图。

  ⑵ 议文章的说明方法:

  学生找出文章中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语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3、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

  ⑴ 逻辑顺序使事理说明文更具条理性,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⑵ 适当运用说明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更具吸引力。

  ⑶ 议材料、仿写。

  四人小组讨论组员收集的有关生物入侵者的资料,仿造文中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重新组织材料说明一种生物入侵者。并形成提纲。

  三、拓展延伸

  1、说一说:

  小组代表上台说一说讨论的结果。(多媒体展示有关的图片资料,并由该小组派代表讲解提纲内容。)

  2、写一写:

  布置作业:根据小组讨论、组织素材,介绍自己感兴趣生物入侵者,写成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注意用上适当的说明方法、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

  【教学反思】

  Tell me and I forget,show me and I remember,involve me and I understand.(告诉我的,我会忘记;演示给我看的,我记得住;让我参与学习的,我才能理解。)

  ──[美]杰明·富兰克林

  实践出真知,是我这一教学设计的指导理念。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才能对知识有更深刻的映像,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讲授知识、演示知识的同时,还要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学习。语文课堂上的仿写练习目的也在于此。学生现学现卖趁热打铁,使学生当堂获得一种方法、一种技能。语文并不是一门直观性很强的学科。如何将很抽象的可意会难言传的写作思路,变成很有操作性的,直观的练习,成了这堂课设计的重点。教学过程主要突出了:读、议、说三个环节,是在为写作铺垫。读一读课文的内容;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议一议对课文的理解和有关的知识;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的收集的信息;最后动笔模仿着写一写。本文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事理说明文的常用的说明方法、逻辑的说明顺序、训练学生筛选材料的能力。说明顺序是学生学过的旧的知识,作为一个巩固的知识训练。

  强化说明方法的运用,在这篇文章教学处理上是一个亮点。因为,这篇文章的知识在生物课上学生们是见过、学过的。如果纯粹是讲知识的话,就很容易将语文课上成生物课了。因此,教学是突出强调了语文知识的一面。表现在:

  1、课文分析时强调了说明文的要素之一:说明方法。2、在学生介绍生物入侵资料时,强化了学生在语言表述中说明要素的运用。当一位学生介绍完材料,同学们有针对性地对其中所运用的说明要素进行评析。在教学的拓展环节中,让学生有意识的模仿文中的写法来组织材料,学生针对归纳的特点,筛选手头的材料。通过小组成员的讨论归纳出手头的资料。在说一说环节中,学生上台来解说材料,是对学生口头表达的训练,又是对课堂内容的延伸训练。进而达到本课的教学中的写作目的。

  在媒体的运用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学生临场回答的不确定性,在说一说这张课件的制作中运用了超级链接的方法,有效地避免了临时切换的慌乱。

  当然,这堂课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还有待商榷,如教学目的中了解本文介绍的生态知识、生物污染的常识,提高防范意识。培养学生的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这一点就体现得不够突出。字词缺少时间强调。原先设想使用穿插讲解的方式灵活的点到即止,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上,却疏忽了这一点。

  【行家点评】

  语文组首席教师林璇老师点评:本教学设计能紧扣单元教学目标,体现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精神的要求。对教学环节的设计,尤其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表要求。读、说、议、写四个还击让学生参与认知过程。有效地培养阅读能力。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以探究合作为训练主线,让学生在获取信息筛选信息,质疑解题的过程中的阅读说明文之法。因此本教学设计是合理而有创新特色的.。

  校教科室副主任黄乃禧老师点评:本教学案例突出了双主探究,历练得法校本课题的思想。师生当堂交流探究,学生合作训练。让学生做到了一课一得。以课文为例,拓展了学生事理说明文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参与其中掌握了生动地说明语言的运用。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广,上台展示的只能代表一家之言,如能随机点评学生的作品,将能兼顾得比较全面。

  语文教研组组长蔡戎老师点评:这一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学生充分理解了逻辑顺序与说明方法的作用的基础上,动手实践写作,做到了有讲有练,讲练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真正能有所得。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基础知识的强调还是显得不足,有待改进。

《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特点,了解事理说明文常用的说明顺序。

  2、运用学习的方法筛选、整理材料,提高事理说明文的阅读、写作能力。

  3、了解本文介绍的生态知识、生物污染的常识,提高防范意识。培养学生的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及特点,理解事理说明文常用的逻辑的说明顺序,运用学习的方法筛选、整理材料,初步掌握写作简单事理说明文的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学生预习】

  1、预习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给生字词注音、解释、造句。

  2、利用书籍、网络等手段收集有关生物入侵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展示:西瓜、玉米、西红柿等我国引进的优良品种的图片。学生根据图片来说出名称。

  2、多媒体展示部分生物入侵者的图片。

  3、解题入侵的含义。

  说明:导入新课中,笔者原先设想用伽利略号探测器坠毁土星这一当时新近发生的事件,作为人类避免生物入侵现象的话题引入新课。校本教研的课题组认为,情境──互动教学法中,这一导入新课的设计,学生的互动面不广,无法在课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在林璇老师的建议之下,将话题定位于学生日常所熟知的外来物种上。用多媒体的精美画面创设了悬念,引发学生学习课文,探究生物入侵者的兴趣。实际上课的效果证明这一修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课堂中师生的互动也起了很好的余热作用。

  二、导学互动

  1、读一读: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⑴ 生物入侵者带来怎样的危害?

  ⑵ 造成生物入侵的原因和途径是什么?

  ⑶ 生物学家们对待生物入侵的态度怎样?

  ⑷ 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议一议:

  ⑴ 议文章的说明顺序:

  学生回答思考题,并完成文章结构框架图,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以及这一说明顺序的作用:使说明有条理,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引出生物入侵者(话题)

  摆出生物入侵者(现象)

  生物入侵 探究生物入侵的(原因) 逻辑顺序

  揭示生物专家的(态度)

  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说明:这一环节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校本课题组王盖英老师建议,通过文章结构框架,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因此在第二稿时加入了这一框架图。

  ⑵ 议文章的说明方法:

  学生找出文章中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语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3、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

  ⑴ 逻辑顺序使事理说明文更具条理性,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⑵ 适当运用说明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更具吸引力。

  ⑶ 议材料、仿写。

  四人小组讨论组员收集的有关生物入侵者的资料,仿造文中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重新组织材料说明一种生物入侵者。并形成提纲。

  三、拓展延伸

  1、说一说:

  小组代表上台说一说讨论的结果。(多媒体展示有关的图片资料,并由该小组派代表讲解提纲内容。)

  2、写一写:

  布置作业:根据小组讨论、组织素材,介绍自己感兴趣生物入侵者,写成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注意用上适当的说明方法、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

  【教学反思】

  Tell me and I forget,show me and I remember,involve me and I understand.(告诉我的,我会忘记;演示给我看的,我记得住;让我参与学习的,我才能理解。)

  ──[美]杰明·富兰克林

  实践出真知,是我这一教学设计的指导理念。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才能对知识有更深刻的映像,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讲授知识、演示知识的同时,还要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学习。语文课堂上的仿写练习目的也在于此。学生现学现卖趁热打铁,使学生当堂获得一种方法、一种技能。语文并不是一门直观性很强的学科。如何将很抽象的可意会难言传的写作思路,变成很有操作性的,直观的练习,成了这堂课设计的重点。教学过程主要突出了:读、议、说三个环节,是在为写作铺垫。读一读课文的内容;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议一议对课文的理解和有关的知识;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的收集的信息;最后动笔模仿着写一写。本文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事理说明文的常用的说明方法、逻辑的说明顺序、训练学生筛选材料的能力。说明顺序是学生学过的旧的知识,作为一个巩固的知识训练。

  强化说明方法的运用,在这篇文章教学处理上是一个亮点。因为,这篇文章的知识在生物课上学生们是见过、学过的。如果纯粹是讲知识的话,就很容易将语文课上成生物课了。因此,教学是突出强调了语文知识的一面。表现在:

  1、课文分析时强调了说明文的要素之一:说明方法。2、在学生介绍生物入侵资料时,强化了学生在语言表述中说明要素的运用。当一位学生介绍完材料,同学们有针对性地对其中所运用的说明要素进行评析。在教学的拓展环节中,让学生有意识的模仿文中的写法来组织材料,学生针对归纳的特点,筛选手头的材料。通过小组成员的讨论归纳出手头的资料。在说一说环节中,学生上台来解说材料,是对学生口头表达的训练,又是对课堂内容的延伸训练。进而达到本课的教学中的写作目的。

  在媒体的运用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学生临场回答的不确定性,在说一说这张课件的制作中运用了超级链接的方法,有效地避免了临时切换的慌乱。

  当然,这堂课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还有待商榷,如教学目的中了解本文介绍的生态知识、生物污染的常识,提高防范意识。培养学生的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这一点就体现得不够突出。字词缺少时间强调。原先设想使用穿插讲解的方式灵活的点到即止,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上,却疏忽了这一点。

  【行家点评】

  语文组首席教师林璇老师点评:本教学设计能紧扣单元教学目标,体现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精神的要求。对教学环节的设计,尤其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表要求。读、说、议、写四个还击让学生参与认知过程。有效地培养阅读能力。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以探究合作为训练主线,让学生在获取信息筛选信息,质疑解题的过程中的阅读说明文之法。因此本教学设计是合理而有创新特色的。

  校教科室副主任黄乃禧老师点评:本教学案例突出了双主探究,历练得法校本课题的思想。师生当堂交流探究,学生合作训练。让学生做到了一课一得。以课文为例,拓展了学生事理说明文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参与其中掌握了生动地说明语言的运用。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广,上台展示的只能代表一家之言,如能随机点评学生的作品,将能兼顾得比较全面。

  语文教研组组长蔡戎老师点评:这一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学生充分理解了逻辑顺序与说明方法的作用的基础上,动手实践写作,做到了有讲有练,讲练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真正能有所得。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基础知识的强调还是显得不足,有待改进。

《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在老师指导下阅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自然,关注科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近几年,出国游逐渐走近了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多的小伙伴飞往世界各地去欣赏美景,尝了国外那些鲜嫩美味又新奇的水果,就想要带一些回国给家人朋友尝个鲜。返回国内时才知道:我国明文规定新鲜水果不得邮寄和携带进境,水果被迫被销毁... 20xx年3月15日,天津检验检疫人员对一批来自西班牙的20余吨水果进行销毁。有些人对此很不理解,有必要这样小题大做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这样严格是为防止以地中海实蝇为代表的毁灭性的水果害虫的入侵。这些生物入侵者到底有多可怕,现在我们就跟着*当代科学家、科普作家梅涛一起了解一下。

  2.作者介绍:

  梅涛(1962- ),江西南城人,*当代科学家、博士生导师、科普作家。研究领域为信息获取科学与技术、特种机器人、微机电系统。负责完成了多项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3.检查预习:

  读准下面的字音并理解词义:

  失衡 藩篱 监控 归咎 在劫难逃 五彩斑斓 啸聚山林 束手无策 物竞天择 无动于衷

  4. 整体感知

  现在给大家3钟的时间出声的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每一段的关键句或关键词同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此时,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生物入侵者,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对文本进行挖掘,以形成对说明文全面、系统、深入的理解与把握。要求学生结合着介绍生物入侵者的相关语句找出“非自然途径”与“危害”各指哪些内容,再次进行关键词语的提炼,并由此总结出“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5.研读课文

  1.围绕着这一概念,作者都具体介绍了哪些生物入侵者所带来的危害?(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介绍一种生物入侵者,注意它姓名,来源,特点,危害等)

  斑贝、天牛、红蚂蚁、棕树蛇等。

  2.现在请大家根据刚才所叙述的内容思考一下,在这部分中作者主要用了哪些说明明方法,能结合课文具体说说他的表达效果吗?(合作探究)

  3.课外补充生物入侵的种类及危害

  此时,教师应组织全班同学就他们所找到的语段进行圈点勾画,并提示大家注意每一种生物入侵者的姓名,来源,特点,危害等内容。比如说学生在以第一人称介绍“棕树蛇”时,在进行评价时可以结合着导入时的鸟类灭绝的图片,告诉大家“时至今日11种鸟类已全部灭绝”,从而让学生结合着文本更加直观的去体会生物入侵者所带来的“生态系统”方面的危害之大,为教学难点的解决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此时,学生找到的说明方法可能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组织全班同学就他们所找到的说明方法展开讨论与交流,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体会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力求通过这种大范围的交流与合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个环节至关重要,当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仅是针对于某一句话,单纯的去分析某一种说明方法表达效果时,教师就要以启发的形式,适时的加以引导,从而让学生更深入,全面,系统地了解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三种说明方法在说明文中的作用。

  比如说,学生找到的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在分析其表达效果时可能会谈到“斑贝:说明了斑贝入侵的现象及它给人类造成的经济损失;天牛、红蚂蚁:给人类带来其他方面危害;棕树蛇:它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及其多样性构成威胁。”这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全面,系统地了解举例子这种说明方法在所有说明文中的作用,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时,教师就要适时的加以引导“举了这么多例子啊,我们不举这些例子行不行?”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回答“不能更详细知道他们入侵的现象,不能更具体的知道他们所带来的危害。”就很容易体会“举例子是通过恰当的例子,真切的说明事物,使之更具有说服力。”这样一种表达效果。

  6. 深化中心

  什么原因造成了生物入侵者的日益增多?

  7. 拓展延伸

  对生物入侵者现象设计理想的治理和预防方案。面对日益严重的生物入侵现象人类不能也不可以袖手旁观,很多国家已经采取了应对措施,我们也不能落后呀,把你的建议大胆的提出来。

  这个问题很简单,学生只要在文本中找到原句即可

《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了解与生物入侵者相关的知识。

  2、理清说明顺序,概括说明要点,体会文中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揣摩语言。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

  1、掌握说明顺序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了解“生物入侵者”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为人类造成的损失。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视频“不速之客──猫鼬”。

  “生物入侵者”是什么?大家对此可能会感到陌生。要知道,这正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警觉,今天,我们将走进战场,对这场“战争”作一番考察。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学生认真听读课文,获取相关信息:

  ⑴通过刚才的阅读,你获得了哪些关于生物入侵者的知识?

  ⑵作者按什么思路来告诉我们这些知识的?

  明确:⑴开篇:假设情境,引出话题,作出解释。

  第2~4段:具体写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

  第5段: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

  第6~7段: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对待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

  第8段:目前世界各国都在采取相应措施。

  ⑴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逻辑顺序。

  三、局部揣摩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件中“课文练习”部分。)

  四、合作探究

  1、以组为单位,根据已有资料,简介一种生物入侵者(姓名、来源、特点、危害等)并针对其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全班交流合作学习成果。教师启发思考:预防、治理、利用。

  五、总结提升

  一枝黄花有可能让我们的城市或乡村“尽带黄金甲”,薇甘菊将吞掉伶仃岛,水葫芦欲使云南滇池死掉,飞机草要霸占西双版纳,大米草在毁掉海边滩涂……据统计,我国已有外来杂草107种,外来害虫32种,病原菌23种,每年造成农林业经济损失达574亿之多。

  以前提到环保,人们头脑中闪现的往往是荒漠遍野、浊水横流、乱砍滥伐等情景。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生物入侵”已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严峻课题。保护环境的警钟再次在我们耳畔敲响。希望同学们继续对这一现象予以关注,为抵御和防治生物入侵贡献我们的一分智慧和力量!

  六、布置作业

  搜集一些生物入侵的例子,加深对生物入侵的认识,从而增强环保意识。

《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了解与生物入侵者相关的知识。

  2、理清说明顺序,概括说明要点,体会文中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揣摩语言。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环境而努力。

  【教学重点】

  1、说明顺序和方法

  2、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生物入侵者”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为人类造成的损失两段顺序安排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有关资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1、学生齐读诗歌《不第后赋菊》,猜花名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师:“我花开后百花杀”一句,把菊花独立寒秋、傲然绽放的高洁展示得淋漓尽致。“冲天的香阵”早已弥散在历史的天空,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花开后百花杀”的情形却再现于现代的都市。请听今日新闻。)

  2、新闻报道:《黄花开后百花杀》──加拿大一枝黄花惊现长沙

  二、整体感知

  认真阅读课文,获取相关信息:

  1、通过刚才的阅读,你获得了哪些关于生物入侵者的知识?

  2、作者按什么思路来告诉我们这些知识的?

  开篇:假设情境,引出话题,作出解释

  第2~4段:具体写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

  第5段: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

  第6~7段;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对待生入侵者的不同态度。

  第8段;目前世界各国都在采取相应措施。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逻辑顺序

  三、局部揣摩

  本文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请用简要的语言分析其表达效果。

  1、列数字:

  ⑴“十一种鸟类有九种被赶尽杀绝”──数字的变化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危害之大。

  ⑵耗资数十亿美元──说明生物入侵者对人类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补充强调:数字的运用,使语言十分准确,符合说明文的科学性特点。此外副词的恰当选用也增强了文章的准确性。如“仅”“就”等词。)

  2、举例子:

  ⑴举蒲公英等为例──说明生物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进行的迁徙不会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太大破坏。

  ⑵斑贝、天牛、红蚂蚁等──说明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危害。

  ⑶蔬菜、水果、宠物等──说明生物入侵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3、打比方:

  ⑴课题“生物入侵者”就是一个比喻,说明:

  ①生物入侵是“移民”行为;

  ②生物入会对人类和自然造成危害。

  ⑵把斑贝比喻成“偷渡者”,说明它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登上北美大陆,并悄悄给人类造成危害的。

  (强调:生物入侵对大多数人来说比较陌生。作者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语言更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深入浅出,达到推广科普知识的`目的。此外还有词语的运用也有类似效果。如“啸聚山林”等)

  四、合作探究

  1、以组为单位,根据已有资料,简介一种生物入侵者(姓名、来源、特点、危害等)并针对其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全班交流合作学习成果。教师启发思考:

  预防、治理、利用。

  五、总结提升

  一枝黄花有可能让我们的省城“尽带黄金甲”,薇甘菊将吞掉伶仃岛,水葫芦欲死云南滇池,飞机草要霸占西双版纳,大米草在毁掉海边滩涂……据统计,我国已有外来杂草107种,外来害虫32种,病原菌23种,每年造成农林业经济损失达574亿之多。

  以前提到环保,人们头脑中闪现的往往是荒漠遍野、浊水横流、乱砍滥伐等情景。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生物入侵”已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严峻课题。保护环境的警钟再次有我们耳畔敲响。希望同学们继续对这一现象予以关注,为抵御和防治生物入侵贡献我们的

  一分智慧和力量!

  六、作业

  从课后附录中选四个你认为用得好的词,揣摩其情味和作用。

《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3.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难点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生物入侵”是什么?大家对此可能会感到陌生。要知道,这正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警觉,今天,我们将走进战场,对这场“战争”做一番考察。

  一、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

  1.熟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劫(jié)掠 栖(qī)息 藩(fān)篱 归咎(jiù) 斑斓(lán)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1)解释下列词语。

  在劫难逃:命中注定要遭受祸害,逃也逃不脱(迷信)。现在借指坏事情一定要发生,要避免也避免不了。

  束手无策:比喻没有办法。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五彩斑斓:灿烂多彩。

  (2)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D )

  A.听说小林被录取了,她的心理失衡了,往事再一次浮上心头。

  B.这件事来得太突然,她显得束手无策。

  C.如果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一切生命将在劫难逃。

  D.尽管老师反复劝解,她心里仍无动于衷。

  3.根据课文内容的表述,给“生物入侵者”下一个定义 。

  【交流点拨】“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并对新的生态系统产生破坏的生物 。

  4.课文中主要提到了哪些生物入侵者?

  【交流点拨】斑贝、天牛、红蚂蚁、棕树蛇等。

  5.作者是如何形象地称呼这些入侵者的?

  【交流点拨】移民偷渡者。

  6.为什么把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入侵者”?

  【交流点拨】因为他们不仅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7.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归咎于什么?

  【交流点拨】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

  8.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无节制繁衍的条件有哪些?

  【交流点拨】不受同类的物种竞争,不受天敌伤害等。

  二、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速读课文,圈、点、勾、画,从文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思考:

  1.文章介绍了关于“生物入侵者”的哪些知识?

  【交流点拨】“生物入侵者”的定义、特点及其危害、原因及途径、不同人对“生物入侵者”的观点、防范措施。

  2.本文介绍这些知识用了什么说明顺序?用这样的顺序有什么好处?

  【交流点拨】本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文章从解释“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人手,介绍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原因、科学界对待“生物入侵者”的不同见解和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所采取的措施。基本上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的。按这样的顺序说明事理,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

  3.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交流点拨】本文通过介绍关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提示人们重视生物入侵的后果,研究出相应的措施。

  4.你知道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一说它们的好处。

  【交流点拨】

  (1)列数字。

  例如:“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

  这个数字的变化清楚地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危害。

  再如:“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这个数字表明“生物入侵者”对人类危害之大。

  【小结】列数字使文章真实,准确。

  (2)举例子。

  ①蒲公英和山间溪水中的鱼虾的繁殖时间和空间跨度非常有限的例子。

  证明:“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

  ②欧洲斑贝、亚洲天牛和南美洲的红蚂蚁对北美洲的入侵。

  有力地说明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

  ③棕树蛇几乎灭绝关岛鸟类的例子。

  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破坏。

  ④新鲜水果和蔬菜、跨国宠物的例子。

  为了说明“生物入侵者”的人为的原因。

  ⑤美国众议院通过加强对可能夹带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的跨部门监控议案的例子。

  说明目前世界各国对待“生物入侵者”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小结】举例子是为了支撑观点,使之更具有说服力。

  (3)打比方。

  ①“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比喻意义,它告诉人们这一类“入侵者”的行为,会给人类与自然带来危害。

  ②把害虫随贸易途径传遍全世界比喻为“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说明“入侵者”传播之便利和预防之难。

  【小结】这些比喻使说明更形象、更生动、更能吸引读者。

  【教师小结】小结各种说明方法表达效果。

  举例子:通过具体的事例支撑说明的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列数字:数字的运用,使语言十分准确,符合说明文的科学性特点。

  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也能激起读者的兴趣(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5.重点语句赏析。

  (1)“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 加点词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说它的作用。

  【交流点拨】加点词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两个词语形象地写出了斑贝不知不觉登上北美大陆,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在那里随心所欲、大胆放肆地危害人类,生动贴切。

  (2)“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加点词语“几乎”与“全”去掉其中一个,你觉得这样是否表意更准确?为什么?

  【交流点拨】不能去掉。因为“全”字可以看出物种的繁衍速度之快、数量之多,而“几乎”一词又可以看出作者语言表达之严密,去掉其中任何一个,都达不到这样的表达效果。

  (3)“一些产自他乡的宠物,如蛇、蜥蜴、山猫等,往往会因主人的疏忽或被遗弃而逃出藩篱,啸聚山林,为害一方。” 加点词语好在哪里?

  【交流点拨】“啸聚山林”妙趣横生,使人充分感受到了“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力之大,强调了此事的严重性时又不使说理太严肃,寓诙谐于庄重之中。

  课后小结

  《生物入侵者》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理,条理清晰,说明方法得当,是一篇规范的说明文,写法值得我们初学写作者借鉴。文中介绍的有关生物污染的知识,应学会运用,提高防范意识,加强生态意识,了解当地自然风景的价值,抵抗外来生物的侵入。

《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积累词语;

  ⑵ 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⑶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⑷ 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阅读题目指导学生自读,并做必要的点拨;讨论法,通过讨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生物入侵者”,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重点与难点】

  理清本文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如何看待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向学生介绍古希腊“特洛伊木马”的故事,了解什么是入侵者进而提出什么是生物入侵者的概念。

  二、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正字音

  三、转入正文学习,主要通过以下问题的解决来完成教学重点(问题由投影展出)

  形式:学生自由讨论找出问题答案,教师加以总结归纳。

  问题一: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答案:课文第一段。

  问题二:本文向我们还介绍了哪些内容?

  答案:本文还讲了生物入侵者带来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四、了解课文内容后,进而探究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明确:

  1、使用了逻辑顺序作用: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2、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五、教师总结全文

  明确:这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说明文。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者以及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生态现象的.高度警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能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以及培养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

  六、作业

  抄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10

  《生物入侵者》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篇课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介绍的是关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生物入侵者”标题生动形象,引起读者注意,文章开头引出说明对象,然后具体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再分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然后写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世界各国对此采取的相应的措施。这是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思路清楚,层次分明。

  根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劫掠、栖息、藩篱、归咎”等词的读音及词义,理解“在劫难逃、五彩斑斓、束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2、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前准备:搜集生物人侵的相关资料,要求写出生物入侵者的名称、原产地、人侵地及危害。(至少搜集一种生物入侵者的资料)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记在卡片上。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教师讲述一则生物入侵的消息(也可用多媒体播放生物入侵的相关资料)。

  教师讲完后,请学生用一两句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明确: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环境问题已成了摆在人类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生态问题则又是当今世界环境

  问题的中心议题。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生物入侵者》,希望学习此文能促使我们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师板书课题)

  二:题解

  1、要求学生合上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入侵”和“生物人侵者”的含义。

  2、要求学生从文中勾画出揭示“生物入侵者”含义的语句。

  三: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教师用多媒体(或幻灯)展示以下问题,学生阅读思考。

  a.本文除了告诉我们什么叫生物入侵者,它还讲了哪些内容

  b.你觉得学习本文应从哪些方面人手试拟出本文的学习目标。

  2、质疑问难、交流互动。

  a.小组内交流:

  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弄清文章内容,并共同拟定学习目标。

  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并共同解决,如果有不能解决的问题,课下与老师、

  b.班上交流:明确本文学习目标及主要内容。

  3、明确学习目标(见前面的教学目标)

  主要内容:本文还讲了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采取的相应措施。

  4、编写提纲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结构图示,要求学生在空缺处填上相关内容。

  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1段)

  摆出现象:——(段)

  《生物人侵者》探究原因:——(段)

  揭示态度:——(段)

  采取措施:——(段)

  四:写法探究

  1、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说明顺序

  a.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b.探究本文这样安排说明顺序的好处。

  学生讨论后明确:运用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且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2、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a.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学生讨论后教师板书: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b.找出文中运用上述说明方法的相关语句。

  (将学生分成三大组,每一组找一种说明方法的相关语句,看哪一组找得又快又好)

  C.说说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作用,并从文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可安排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班上交流。

  3、小结:要求学生从主要内容与写作方法两方面对全文作一个小结。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全文。

  明确:这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说明文。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以及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的生态现象高度警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能培养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这篇课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为我们写作说明文提供了借鉴。

  五:延伸拓展

  1、教师出示一只彩色粉笔,要求学生从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这三种说明方法中至少选两种方法对其作简要说明。(每一小组推荐一个同学,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得最好。)

  2、自然界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怎样才能有效扼制生物入侵的现象现实生活中如果发现生物入侵者我们该怎么做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生物入侵的资料,然后各小组推荐1~2份到班上展览。(展览安排在课后)

  要求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班上交流。

  六:布置作业

  1、选定身边的一种生物入侵者,按照新闻体裁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消息,呼吁人们关注生态*衡。

  2、查阅资料,了解达尔文的“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的理论。

  教后反思:,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在感觉有些值得肯定的同时,也有不少遗憾:

  一、由于时间关系,课堂上容量很大,但无形中也产生了脚步匆匆的感觉,像拓展延伸部分,假如时间允许,同学们的讨论可以更充分些,另外我还准备了一则名人名言作为课外积累,这个教学环节没有实现,到下一节课时才补上的。

  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很差。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或表达看法时,出现无法用准确的语言进行描绘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对生物入侵者缺乏了解,二是学生语言比较苍白。这也是今后教学应该努力的方向。

  三、教学设计与学生的表现和理想相距仍有一段距离,自己期待的高潮和精彩往往难以出现,这说明教师自身应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机智。-

《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在老师指导下阅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自然,关注科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近几年,出国游逐渐走近了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多的小伙伴飞往世界各地去欣赏美景,尝了国外那些鲜嫩美味又新奇的水果,就想要带一些回国给家人朋友尝个鲜。返回国内时才知道:我国明文规定新鲜水果不得邮寄和携带进境,水果被迫被销毁... 20xx年3月15日,天津检验检疫人员对一批来自西班牙的20余吨水果进行销毁。有些人对此很不理解,有必要这样小题大做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这样严格是为防止以地中海实蝇为代表的毁灭性的水果害虫的入侵。这些生物入侵者到底有多可怕,现在我们就跟着*当代科学家、科普作家梅涛一起了解一下。

  2.作者介绍:

  梅涛(1962- ),江西南城人,*当代科学家、博士生导师、科普作家。研究领域为信息获取科学与技术、特种机器人、微机电系统。负责完成了多项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3.检查预习:

  读准下面的字音并理解词义:

  失衡 藩篱 监控 归咎 在劫难逃 五彩斑斓 啸聚山林 束手无策 物竞天择 无动于衷

  4. 整体感知

  现在给大家3钟的时间出声的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每一段的关键句或关键词同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此时,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生物入侵者,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对文本进行挖掘,以形成对说明文全面、系统、深入的理解与把握。要求学生结合着介绍生物入侵者的相关语句找出“非自然途径”与“危害”各指哪些内容,再次进行关键词语的提炼,并由此总结出“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5.研读课文

  1.围绕着这一概念,作者都具体介绍了哪些生物入侵者所带来的危害?(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介绍一种生物入侵者,注意它姓名,来源,特点,危害等)

  斑贝、天牛、红蚂蚁、棕树蛇等。

  2.现在请大家根据刚才所叙述的内容思考一下,在这部分中作者主要用了哪些说明明方法,能结合课文具体说说他的表达效果吗?(合作探究)

  3.课外补充生物入侵的`种类及危害

  此时,教师应组织全班同学就他们所找到的语段进行圈点勾画,并提示大家注意每一种生物入侵者的姓名,来源,特点,危害等内容。比如说学生在以第一人称介绍“棕树蛇”时,在进行评价时可以结合着导入时的鸟类灭绝的图片,告诉大家“时至今日11种鸟类已全部灭绝”,从而让学生结合着文本更加直观的去体会生物入侵者所带来的“生态系统”方面的危害之大,为教学难点的解决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此时,学生找到的说明方法可能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组织全班同学就他们所找到的说明方法展开讨论与交流,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体会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力求通过这种大范围的交流与合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个环节至关重要,当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仅是针对于某一句话,单纯的去分析某一种说明方法表达效果时,教师就要以启发的形式,适时的加以引导,从而让学生更深入,全面,系统地了解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三种说明方法在说明文中的作用。

  比如说,学生找到的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在分析其表达效果时可能会谈到“斑贝:说明了斑贝入侵的现象及它给人类造成的经济损失;天牛、红蚂蚁:给人类带来其他方面危害;棕树蛇:它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及其多样性构成威胁。”这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全面,系统地了解举例子这种说明方法在所有说明文中的作用,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时,教师就要适时的加以引导“举了这么多例子啊,我们不举这些例子行不行?”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回答“不能更详细知道他们入侵的现象,不能更具体的知道他们所带来的危害。”就很容易体会“举例子是通过恰当的例子,真切的说明事物,使之更具有说服力。”这样一种表达效果。

  6. 深化中心

  什么原因造成了生物入侵者的日益增多?

  7. 拓展延伸

  对生物入侵者现象设计理想的治理和预防方案。面对日益严重的生物入侵现象人类不能也不可以袖手旁观,很多国家已经采取了应对措施,我们也不能落后呀,把你的建议大胆的提出来。

  这个问题很简单,学生只要在文本中找到原句即可

《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了解与生物入侵者相关的知识。

  2、理清说明顺序,概括说明要点,体会文中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揣摩语言。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防范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对象及课时】

  初中二年级、一课时。

  【教学设想】

  1、课文与现代科技和现代生活关系密切,引导学生关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科技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和变化,留意观察身边生活,养成科学观察和科学思维的能力与习惯。

  2、教学中要学习说明文的基本写法和说明的常用技巧,如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等。

  3、阅读指导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指导学生学会筛选信息,二是要引导学生加强语言的积累,在积累语言的过程中注意体会说明语言的表达方式与特点。

  4、教学中,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应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来达成。不能脱离语言文字的学习来搞架空分析,或脱离语文学习搞科学教育。

  【课前准备】

  1、搜集生物人侵的相关资料,要求写出生物入侵者的名称、原产地、人侵地及危害。(至少搜集一种生物入侵者的资料)

  2、借助《词语手册》等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课件1(动物):龙虾十几年前从天而降,繁殖极快,到处肆虐,在鱼塘里与鱼争食,鱼塘减产;在稻田里损坏禾苗,水稻减收

  课件2(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江、浙一带蔓延严重,我市已屡屡发现,部分地方已成片发生,本县区也有零星发生,若不及时防止,将会继续蔓延,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教师演示后,请学生用一两句话概括上述课件的主要内容。

  明确: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环境问题已成了摆在人类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生态问题则又是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的中心议题。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生物入侵者》,希望以此能促使我们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题解: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解说入侵和生物人侵者的含义。然后从文中勾画出揭示生物入侵者含义的语句。

  3、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以下问题,学生边阅读文本边思考。

  ⑴本文除了告诉我们什么叫生物入侵者,它还讲了哪些内容?

  ⑵作者按什么思路来告诉我们这些内容的?

  明确:

  ⑴主要内容:本文还讲了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采取的相应措施。

  ⑵开篇:假设情境,引出话题,作出解释。第2~4段:具体写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第5段: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第6~7段: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对待生入侵者的不同态度。第8段:目前世界各国都在采取相应措施。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逻辑顺序

  4、文本探究:

  ⑴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⑵找出文中运用上述说明方法的相关语句并说明作用。(四人学习小组合作,组内成员分工找一种说明方法的相关语句,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班上交流)。

  参考:

  ⑴列数字:

  ①十一种鸟类有九种被赶尽杀绝──数字的变化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危害之大。

  ②耗资数十亿美元──说明生物入侵者对人类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补充强调:数字的运用,使语言十分准确,符合说明文的科学性特点。此外副词的恰当选用也增强了文章的准确性。如仅就等词。)

  ⑵举例子:

  ①举蒲公英等为例──说明生物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进行的迁徙不会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太大破坏。

  ②斑贝、天牛、红蚂蚁等──说明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危害。

  ③蔬菜、水果、宠物等──说明生物入侵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⑶打比方:

  ①课题生物入侵者就是一个比喻,形象生动地说明生物入侵是移民行为;生物入会对人类和自然造成危害。

  ②把斑贝比喻成偷渡者,形象生动地说明它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登上北美大陆,并悄悄给人类造成危害的。

  (补充强调:生物入侵对大多数人来说比较陌生。作者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语言更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深入浅出,达到推广科普知识的目的。)

  ⑷为了使说明生动易懂,作者在词语和句子上还用了哪些技巧?

  明确:(比喻、拟人等修辞)学生在文中圈划出具体词句,并具体分析他们的作用(可以换词语对比理解)。例如:赶尽杀绝、啸聚山林、占领等。

  5、质疑解答:

  ⑴各小组轮流提问题,在小组内共同讨论解决。不能得到圆满答复的,向老师提问。

  ⑵教师分类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全班同学共同讨论解决。教师应事先准备。

  ①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②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③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

  教师点拨:

  ⑴生物种类的自然繁衍和迁移,是非常缓慢的,并受空间跨度的限制。但是如果这种迁移是由于人类的跨地域活动造成的,那造成的后果是不堪设想。所以在防止生物入侵者时,应充分考虑人为干预。

  ⑵生物的自然存在和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那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某一地区的物种都是当地生物链的一环,经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形成一种*衡状态。如果由于人为的干预打破了这种*衡,等于破坏了生物链的*衡状态,就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种是经过一个较长时期达到新的*衡状态;另一种就是产生生物入侵者,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危害。

  ⑶教师可利用手头资料介绍一些生物入侵的例子:

  ①在我国,一种南美水生植物──水葫芦极大地减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积,当地气候明显干燥,湖中的68种鱼已有38种不复存在。

  ②从东部非洲到印度太*洋地区,一种来源于南亚的ALANG草侵入了数百万公顷的热带森林,严重影响了当地树木的自然更新。

  ③澳大利亚的一种可能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致病真菌自1920年侵入以来,导致数千公顷的森林被毁。这种真菌对四分之三的植物有害,包括高大的树种和矮小的灌木。

  ④在新西兰一种来源于澳大利亚的夜间活动的袋鼠,估计每晚可吃掉21吨当地的森林。

  ⑤20xx年2月21日《每日新报》报道:国家质检总局、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日前联合发布公告,宣布暂停从菲律宾进口凤梨、香蕉种苗等香蕉穿孔线虫寄生植物,一经发现,一律作退回或销毁处理。

  6、体验拓展:(选择教学)

  ⑴收集有关生物入侵者的信息,加以整理,组织以话说生物入侵者为题的讨论。

  (既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又可以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一举多得。应动员同学人人参与,个个发言)

  ⑵以对生物入侵者要不要人为干预为辩题,组织一次小型的辩论会。

  (基本观点:①人类不应该过多地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失衡是暂时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界的*衡最终会得以实现。②人类必须干预生物入侵者,如果听任其发展,自然界物种的多样性会受到严重破坏,人类社会将会有巨大的经济损失)

  7、课堂总结:

  这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说明文。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者以及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的生态现象高度警觉。我们不仅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要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课文条理分明,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说明方法,为我们写作说明文提供了借鉴。

  8、布置作业:

  ⑴要求学生用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这三种说明方法,说明一种学习工具;

  ⑵完成《语文同步训练》。

《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把握课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使用的说明顺序。

  3、学习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及表达效果。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本文,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学习本文使用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及环境保护,通常,我们常规思维中的环保指的是乱砍滥伐、浊水横流等,生物入侵却不被人所了解。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梅涛的《生物入侵者》中,看看他会向我们介绍哪些有关环境保护的新知识。(板书课题)

  二、学生筛选信息,把握文本内容:

  要求:边读边用笔在课文中圈、点、勾、画,找出你认为最有价值的信息。

  成果展示:我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叫生物入侵者?

  ——生物入侵者的危害

  ——生物入侵的途径

  ——人们对生物入侵者的态度

  ——各国对生物入侵者的措施

  三、深入文本,理清文章说明顺序

  作者向我们介绍了诸多有关生物入侵者方面的知识,你是如何知道的?请从文中找出关键的语句加以分析。

  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 ——介绍什么是

  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引出下文的危害

  “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 ——承上启下

  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的。

  ——介绍入侵途径

  6—7段——人们对生物入侵者的态度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开始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相应措施。

  ——措施

  教师小结:由此,我们可以通过这篇事理性说明文中的关键性语句很清晰的看到作者为我们铺设的写作思路,什么是生物入侵者?(说明对象)再摆现象: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接着探究原因,最后写人们对待生物入侵者的态度和采取的措施。基本上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的。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我们称它为逻辑顺序。

  四、探究文中说明方法及表达效果

  对于这样一篇事理性说明文,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让我们同学轻松的了解说明的内容,除了清晰的条理外,作者在说明的语言上还有哪些特色?

  [列数字。如“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这个数字的变化清楚地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危害。

  [举例子。举出蒲公英和山间溪水中的鱼虾的繁殖时间和空间跨度非常有限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这种说法。

  [打比方。例如“生物入侵者”本身就带有比喻意义,它告诉人们:这一类“入侵者”的行为,会给人类与自然带来危害;

  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例如文中,作者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给生物入侵者下定义:“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语言简明、扼要、准确。

  五、拓展和迁移

  下定义说明方法的使用:

  阅读并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给“创造性思维”下定义。

  创造思维教学以培养创造性思维为目标。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特点: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对于思考者而言,具有新颖性和价值性;创造性思维是非传统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的任务是将原来模糊的、不明确的问题清楚地勾画出来,或提出某种方案加以解决。

  六、 小结反思:

  学生谈谈这堂课我们的收获。

  教师小结:本课,我们通过筛选信息,分析段落间的关键语句,理清了作者在说明生物入侵者这一问题时抓住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说明顺序,同时运用下定义、列数字,举例子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加以说明,形象而生动。同时,也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都应加入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中,让我们共同的地球母亲永远创造健康、美丽!

  《生物入侵者》说课稿

  《生物入侵者》这篇科普说明文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本课属于一篇自读课文。该单元目标要求: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学习正确的科学方法。阅读中,还要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要学会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结合本课特点和单元训练要求,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为学生打开通向科学殿堂的大门,让学生成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有心人。在认真阅读文本,吃透单元要求,领会课改精神的前提条件下,我准备采取对话式教学,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索精神。我想经过默读、思考、研讨、评价等环节,最终提高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激发学生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

  一、教学目标设计体现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生物入侵者”的含义,把握“生物入侵者”的特点;(2)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分析本文说明方法,体会表达效果;(3)品析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直观感受“生物入侵者”的危害。(2)设计由浅入深的问题,使学生在自读基础上掌握阅读说明文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生物入侵的有关情况,提高警惕,培养学生责任感,增强学生保护家园的意识。

  重点:掌握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难点:品析本文生动准确的说明语言,理解生物入侵者的特点。

  教学本课,我采用的教学思路是“板块式思路”,将课堂教学课程有机切分为四个板块:视频播放,引发兴趣;适时设疑,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激发责任;体验反思,分组作业。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要求初中属于基础教育阶段,夯实语文基础很重要,我要求学生必须预习课文,并完成约定俗成的作业,即重点字词的收集,我喜欢的句段摘抄,读后感受一说为快。由于预习安排扎实,学生也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课堂教学节奏加快,学生效率提高。

  (二)导语设计为了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引入课堂,我采取先声夺人的办法,模仿《有的人》的开头,设计了“有的生物,他活着,别的生物就不能活;有的生物,他活着,人类就不能好好地活,这绝非危言耸听,不信,请看一段视频。”的导语。

  (三)视频选择网上有关生物入侵者的视频很多,我从入侵者的种类,入侵途径,危害程度等方面考虑,选择加拿大一枝黄(陆地植物)、火蚁(昆虫)、水葫芦(水生植物)三个视频。为了让视频有效发挥作用,服务教学,我将视频精心剪辑,为学生进入文本,理解生物入侵者的含义,了解生物入侵者的特点打好基础。

  (四)课题展示如何将课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直观快速理解标题中的“入侵”?我将“入侵”做了细微变化,将“入侵”采用进入播放方式,简单动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很容易理解“入侵”的含义。

  (五)问题设计围绕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三个问题(投影片展示),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让学生阅读课*到有的放矢,让学生由看视频的只可会意,发展到看课文又能言传的飞跃。

  (六)课堂点拨学生回答问题一,我及时纠正点拨。

  你认为“生物入侵者”有哪些特点?“生物入侵者”和“非生物入侵者”有什么区别?(点拨:结合文段1、2相关信息回答)

  完成第二个问题,我主要纠正学生语言概括能力,语言要围绕体现生物入侵者的特点来组织。(点拨:点明名称、迁移地、迁移途径、带来危害)

  完成第三题,画出段首句,理清写作顺序。归纳小结,(第五张投影片)

  好的说明文,不仅有条理的介绍科学知识,而且为了使读者全面了解说明对象特点,会使用多种说明方法,本文运用哪些说明方法?(第六张投影片)

  品味语言考考你。(打开第七张投影片)

  点拨:如“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用排比句刻画一个步步逼近,赶尽杀绝的“地头蛇”的嘴脸;“逃出藩篱,啸聚山林,为害一方”一群拉帮结伙,打家劫舍,占山为王的“山大王”形象昭然若揭。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诸如此类的词句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七)拓展延伸为了加深印象,激发学生责任感,我选取三个图片,他们的名字让人毛骨悚然,危害触目惊心。让学生看后结合第四幅图,用一句话说出感受。(打开第八张投影片)

  人类为了利用生物谋取利益,结果引火烧身,卷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真是饮鸩止渴。如何对待生物入侵者,生物学和生态学界有两种态度,一些学者主张“物竞天择”的法则,更多学者反对,认为自然调节过程太漫长,担心本土物种绝种,研究人员积极进攻。(播放视频二,即投影片九)此视频是开头两个视频的后半部分。采纳它既体现课堂首尾呼应的特点,又体现人类在扼制生物入侵者方面付出的艰辛,激发学生忧患意识。

  (八)体验反思,分组作业生物入侵者和人类的这场战争看来是一场持久战,我们该怎么办?在我们身边是否也有生物入侵者?(打开投影片十一)

  近年在我国兴起草坪热,绝大多草种来自国外,这很让专家担忧,他们是否会成为入侵者?“三叶草”在县城绿化带,乡间道旁繁茂生长;这是我在县城周边麦田自拍一段录像。(打开视频三,即第十二张投影片)农民把它称作“毒麦”,(老师手拿采集标本,让学生看)我不能给你们,如果它是入侵者,你们随手乱扔,岂不成了它们的帮凶?为了让本课学习能起到“余音绕梁”的效果,我设计了三个作业题,这些作业重在诱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文学成为通向生活天地、科学领域的桥梁,把课堂语文引向广阔的生活中。(打开第十三张投影片)

  设计意图:撷取身边事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科学兴趣,增强学生责任感。

《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特点,了解事理说明文常用的说明顺序。

  2、运用学习的方法筛选、整理材料,提高事理说明文的阅读、写作能力。

  3、了解本文介绍的生态知识、生物污染的常识,提高防范意识。培养学生的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及特点,理解事理说明文常用的逻辑的说明顺序,运用学习的方法筛选、整理材料,初步掌握写作简单事理说明文的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学生预习】

  1、预习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给生字词注音、解释、造句。

  2、利用书籍、网络等手段收集有关生物入侵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展示:西瓜、玉米、西红柿等我国引进的优良品种的图片。学生根据图片来说出名称。

  2、多媒体展示部分生物入侵者的图片。

  3、解题入侵的含义。

  说明:导入新课中,笔者原先设想用伽利略号探测器坠毁土星这一当时新近发生的事件,作为人类避免生物入侵现象的话题引入新课。校本教研的课题组认为,情境──互动教学法中,这一导入新课的设计,学生的互动面不广,无法在课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在林璇老师的建议之下,将话题定位于学生日常所熟知的外来物种上。用多媒体的精美画面创设了悬念,引发学生学习课文,探究生物入侵者的兴趣。实际上课的效果证明这一修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课堂中师生的互动也起了很好的余热作用。

  二、导学互动

  1、读一读: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⑴ 生物入侵者带来怎样的危害?

  ⑵ 造成生物入侵的原因和途径是什么?

  ⑶ 生物学家们对待生物入侵的态度怎样?

  ⑷ 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议一议:

  ⑴ 议文章的说明顺序:

  学生回答思考题,并完成文章结构框架图,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以及这一说明顺序的作用:使说明有条理,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引出生物入侵者(话题)

  摆出生物入侵者(现象)

  生物入侵 探究生物入侵的(原因) 逻辑顺序

  揭示生物专家的(态度)

  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说明:这一环节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校本课题组王盖英老师建议,通过文章结构框架,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因此在第二稿时加入了这一框架图。

  ⑵ 议文章的说明方法:

  学生找出文章中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语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3、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

  ⑴ 逻辑顺序使事理说明文更具条理性,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⑵ 适当运用说明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更具吸引力。

  ⑶ 议材料、仿写。

  四人小组讨论组员收集的有关生物入侵者的资料,仿造文中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重新组织材料说明一种生物入侵者。并形成提纲。

  三、拓展延伸

  1、说一说:

  小组代表上台说一说讨论的结果。(多媒体展示有关的图片资料,并由该小组派代表讲解提纲内容。)

  2、写一写:

  布置作业:根据小组讨论、组织素材,介绍自己感兴趣生物入侵者,写成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注意用上适当的说明方法、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

  【教学反思】

  Tell me and I forget,show me and I remember,involve me and I understand.(告诉我的,我会忘记;演示给我看的,我记得住;让我参与学习的,我才能理解。)

  ──[美]杰明·富兰克林

  实践出真知,是我这一教学设计的指导理念。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才能对知识有更深刻的映像,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讲授知识、演示知识的同时,还要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学习。语文课堂上的仿写练习目的也在于此。学生现学现卖趁热打铁,使学生当堂获得一种方法、一种技能。语文并不是一门直观性很强的学科。如何将很抽象的可意会难言传的写作思路,变成很有操作性的,直观的练习,成了这堂课设计的重点。教学过程主要突出了:读、议、说三个环节,是在为写作铺垫。读一读课文的内容;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议一议对课文的理解和有关的`知识;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的收集的信息;最后动笔模仿着写一写。本文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事理说明文的常用的说明方法、逻辑的说明顺序、训练学生筛选材料的能力。说明顺序是学生学过的旧的知识,作为一个巩固的知识训练。

  强化说明方法的运用,在这篇文章教学处理上是一个亮点。因为,这篇文章的知识在生物课上学生们是见过、学过的。如果纯粹是讲知识的话,就很容易将语文课上成生物课了。因此,教学是突出强调了语文知识的一面。表现在:

  1、课文分析时强调了说明文的要素之一:说明方法。2、在学生介绍生物入侵资料时,强化了学生在语言表述中说明要素的运用。当一位学生介绍完材料,同学们有针对性地对其中所运用的说明要素进行评析。在教学的拓展环节中,让学生有意识的模仿文中的写法来组织材料,学生针对归纳的特点,筛选手头的材料。通过小组成员的讨论归纳出手头的资料。在说一说环节中,学生上台来解说材料,是对学生口头表达的训练,又是对课堂内容的延伸训练。进而达到本课的教学中的写作目的。

  在媒体的运用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学生临场回答的不确定性,在说一说这张课件的制作中运用了超级链接的方法,有效地避免了临时切换的慌乱。

  当然,这堂课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还有待商榷,如教学目的中了解本文介绍的生态知识、生物污染的常识,提高防范意识。培养学生的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这一点就体现得不够突出。字词缺少时间强调。原先设想使用穿插讲解的方式灵活的点到即止,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上,却疏忽了这一点。

  【行家点评】

  语文组首席教师林璇老师点评:本教学设计能紧扣单元教学目标,体现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精神的要求。对教学环节的设计,尤其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表要求。读、说、议、写四个还击让学生参与认知过程。有效地培养阅读能力。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以探究合作为训练主线,让学生在获取信息筛选信息,质疑解题的过程中的阅读说明文之法。因此本教学设计是合理而有创新特色的。

  校教科室副主任黄乃禧老师点评:本教学案例突出了双主探究,历练得法校本课题的思想。师生当堂交流探究,学生合作训练。让学生做到了一课一得。以课文为例,拓展了学生事理说明文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参与其中掌握了生动地说明语言的运用。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广,上台展示的只能代表一家之言,如能随机点评学生的作品,将能兼顾得比较全面。

  语文教研组组长蔡戎老师点评:这一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学生充分理解了逻辑顺序与说明方法的作用的基础上,动手实践写作,做到了有讲有练,讲练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真正能有所得。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基础知识的强调还是显得不足,有待改进。

《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15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学法指导】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扫清文字障碍。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概述课文内容。

  3、在品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语言。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音字词、语文常识、整体把握课文

  1、掌握下列加线字的音、形:

  归咎 藩 篱 栖 息 劫 掠 繁衍 在劫难逃 五彩斑斓

  啸 聚山林 束手无策 物竞天择 无动于衷 酝酿 厄运

  2、解释并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⑴ 归咎:

  ⑵ 劫掠:

  ⑶ 藩篱:

  ⑷ 在劫难逃:

  ⑸ 五彩斑斓:

  ⑹ 束手无策:

  ⑺ 物竞天择:

  ⑻ 无动于衷:

  二、学习研讨

  1、导入:

  2、检查预习或自学反馈、展示成果

  3、合作探究,品味鉴赏

  自学指导一:朗读读文章,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音及工具书把音读准。

  2、 跳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⑴ 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⑵ 本文向我们还介绍了哪些内容?

  自学指导二:了解课文内容后,进而探究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1、本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2、本文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学生讨论归纳)

  自学指导三:思考拓展。

  学习了本文,你受到了那些启发?(自由发挥)

  三、教师总结全文

  这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说明文。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者以及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生态现象的高度警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能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以及培养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

  四、当堂检测

  1、写出下面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⑴ 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 )

  ⑵ 许多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将“生物入侵者”的增多归咎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 的。( )

  ⑶ 美国众议院已于1996年通过了一项议案,要求各有关机构加强对有可能夹带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的监控,为此,美国*正在酝酿一个跨部门的监控计划。(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⑴ 请用一句话准确地概括这两段内容 。

  ⑵ 这两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从选文中举一例,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⑶ “‘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⑷ “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五、推荐作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发现身边有许多“不速之客”,它们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就你知道的某个“不速之客”写一篇文章。

  六、讲学后记

《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1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把握课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使用的说明顺序。

  3、学习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及表达效果。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本文,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学习本文使用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及环境保护,通常,我们常规思维中的环保指的是乱砍滥伐、浊水横流等,生物入侵却不被人所了解。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梅涛的《生物入侵者》中,看看他会向我们介绍哪些有关环境保护的新知识。(板书课题)

  二、学生筛选信息,把握文本内容:

  要求:边读边用笔在课文中圈、点、勾、画,找出你认为最有价值的信息。

  成果展示:我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叫生物入侵者?

  ——生物入侵者的危害

  ——生物入侵的途径

  ——人们对生物入侵者的态度

  ——各国对生物入侵者的措施

  三、深入文本,理清文章说明顺序

  作者向我们介绍了诸多有关生物入侵者方面的知识,你是如何知道的?请从文中找出关键的语句加以分析。

  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 ——介绍什么是

  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引出下文的危害

  “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 ——承上启下

  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的。

  ——介绍入侵途径

  6—7段——人们对生物入侵者的态度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开始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相应措施。

  ——措施

  教师小结:由此,我们可以通过这篇事理性说明文中的关键性语句很清晰的看到作者为我们铺设的写作思路,什么是生物入侵者?(说明对象)再摆现象: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接着探究原因,最后写人们对待生物入侵者的态度和采取的措施。基本上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的。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我们称它为逻辑顺序。

  四、探究文中说明方法及表达效果

  对于这样一篇事理性说明文,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让我们同学轻松的了解说明的内容,除了清晰的条理外,作者在说明的语言上还有哪些特色?

  [列数字。如“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这个数字的变化清楚地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危害。

  [举例子。举出蒲公英和山间溪水中的鱼虾的繁殖时间和空间跨度非常有限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这种说法。

  [打比方。例如“生物入侵者”本身就带有比喻意义,它告诉人们:这一类“入侵者”的行为,会给人类与自然带来危害;

  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例如文中,作者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给生物入侵者下定义:“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语言简明、扼要、准确。

  五、拓展和迁移

  下定义说明方法的使用:

  阅读并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给“创造性思维”下定义。

  创造思维教学以培养创造性思维为目标。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特点: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对于思考者而言,具有新颖性和价值性;创造性思维是非传统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的任务是将原来模糊的、不明确的问题清楚地勾画出来,或提出某种方案加以解决。

  六、 小结反思:

  学生谈谈这堂课我们的收获。

  教师小结:本课,我们通过筛选信息,分析段落间的关键语句,理清了作者在说明生物入侵者这一问题时抓住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说明顺序,同时运用下定义、列数字,举例子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加以说明,形象而生动。同时,也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都应加入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中,让我们共同的地球母亲永远创造健康、美丽!

《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17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据*报道,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内伶仃岛,一种产于中、南美洲的“植物杀手”薇甘菊在迅速蔓延。它们宛如一张张巨网,黑压压地笼罩在美丽的荔枝树、芭蕉树、相思树上。树木因为沐浴不到阳光而无声无息地死去,鲜花和绿草因为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而枯萎,岛上的土地正蜕变成荒原,素有“植物天堂”美誉的内伶仃岛,可能会被薇甘菊毁于一旦。那么薇甘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呢?让我们走进梅涛的《生物入侵者》去寻找答案。

  二、订正字音:

  三、整体阅读:

  1、理清文章的结构:

  生、①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物、②-④摆出现象:举例说明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

  入、⑤探究原因: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

  侵、⑥-⑦揭示态度:写生物学和生态学界的不同态度。

  者、⑧采取措施:写目前世界各国采取相应的措施。

  2、文章是怎样介绍生物入侵及其危害的?

  具体说明了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造成生物入侵的现象。举了三个例子,如“斑贝”、“天牛”、“红蚂蚁”、“棕树蛇”为例。

  3、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又是什么呢?

  主要是由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生物入侵者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偷渡”入境。

  4、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作的?

  本文是事理说明文,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文章从解释“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入手,接着摆出现象,介绍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再探究原因,最后讨论对策。基本上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的。

  5、本文主要运用了几种说明方法?

  本文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列数字。例如:“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这个数字的变化清楚地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危害。再如:“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这个数字表明“生物入侵者”对人类危害之大。

  举例子。举例子是为了支撑观点,使之更具有说服力。例如:举出蒲公英和山间溪水中的鱼虾的繁殖时间和空间跨度非常有限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

  界中的生态*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这种说法;举出欧洲斑贝、亚洲天牛和南美洲的红蚂蚁对北美洲的入侵,有力地说明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举出棕树蛇几乎灭绝关岛鸟类的例子,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举出新鲜水果和蔬菜、跨国宠物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生物入侵者”的人为的原因;举美国众议院通过加强对可能夹带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的跨部门监控议案的例子,说明目前世界各国对待“生物入侵者”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打比方。例如:“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比喻意义,它告诉人们这一类“入侵者”的行为,会给人类与自然带来危害;把登陆北美的欧洲斑贝比成“偷渡者”,它们在不知不觉中登上北美大陆,并悄悄给人类造成危害;把害虫随贸易途径传遍全世界比喻为“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这些比喻使说明更形象、更生动、更能吸引读者。

  四、质疑:(1)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生物种类的自然繁衍和迁移,是非常缓慢的,并受空间跨度的限制。但是如果这种迁移是由于人类的跨地域活动造成的,那造成的后果是不堪设想。所以在防止“生物入侵者”时,应充分考虑“人为干预”。

  (2)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生物的自然存在和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那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某一地区的物种都是当地生物链的一环,经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形成一种*衡状态。如果由于人为的干预打破了这种*衡,等于破坏了生物链的*衡状态,就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种是经过一个较长时期达到新的*衡状态;另一种就是产生“生物入侵者”,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危害。

  (3)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

  ①在我国,一种南美水生植物——水葫芦极大地减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积,当地气候明显干燥,湖中的68种鱼已有38种不复存在。

  ②在西欧,一种北美虾病正在侵袭当地虾,造成当地虾在许多河流中消失。

  ③在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一种太*洋海藻覆盖了3000公顷的海底。

  ④从东部非洲到印度太*洋地区,一种来源于南亚的ALANG草侵入了数百万公顷的热带森林,严重影响了当地树木的自然更新。

  ⑤澳大利亚的一种可能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致病真菌自1920年侵入以来,导致数千公顷的森林被毁。这种真菌对四分之三的植物有害,包括高大的树种和矮小的灌木。

  ⑥在新西兰,一种来源于澳大利亚的夜间活动的袋鼠,估计每晚可吃掉21吨当地的森林。

  ⑦来源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棕色树蛇,使太*洋关岛上11种鸟和一些蜥蜴、蝙蝠在野外绝迹。 ⑧2002年2月21日《每日新报》报道:国家质检总局、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日前联合发布公告,宣布暂停从菲律宾进口凤梨、香蕉种苗等香蕉穿孔线虫寄生植物,一经发现,一律作退回或销毁处理。

  看来,时至今日“生物入侵者”有随时入侵的可能,我国对“生物入侵者”采取了严格的防范措施。

  五、课堂小结:

  《生物入侵者》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理,条理清晰,说明方法得当,是一篇规范的说明文,写法值得我们初学写作者借鉴。文中介绍的有关生物污染的知识,应学会运用,提高防范意识,加强生态意识,了解当地自然风景的价值,抵抗外来生物的侵入。

  六、布置作业:

《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18

  一、 教学设计

  1、 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 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三、 教学对象及课时

  初中二年级、一课时

  四、 教学手段

  实物投影、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教师讲解总结

  五、 教学方法

  激趣法

  六、 教学步骤

  (一) 课文导入

  向学生介绍古希腊“特洛伊木马”的故事,了解什么是入侵者进而提出什么是生物入侵者的概念。

  (二)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正字音

  (三) 转入正文学习,主要通过以下问题的解决来完成教学重点。(问题由实物投影展出)

  形式:学生自由讨论找出问题答案,教师加以总结归纳。

  问题一: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答案:课文第一段。

  问题二:本文向我们还介绍了哪些内容?

  答案:本文还讲了生物入侵者带来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四) 了解课文内容后,进而探究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明确:

  1、使用了逻辑顺序作用: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2、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五) 教师总结全文

  明确:这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说明文。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者以及生物入侵带来的

  巨大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生态现象的高度警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能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以及培养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

  (六) 板书设计

  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第一段

  摆出现象:生物入侵者与非生物入侵者的介绍。第2——4段

  《生物入侵者》探究原因:新鲜水果、蔬菜贸易,跨国宠物贸易。第5段

  揭示态度:两种不同态度(截然相反)。第6——7段

  采取措施:通过议案、成立部门。第8段

  (七) 作业

  抄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19

  【文本研读】

  细读《生物入侵者》,掘其文本特质以下:

  一,词语如“移民”“生物入侵者”“天堂”若干,披引号于身,齐聚一文,构成“华丽阵容”。“服饰"标明,这些词语在句段中并非用其本义,表其本身,而是用其比喻义,身份是客(喻)体,是把别的事物比作了它们。这种带引号标识的打比方,除了兼有“生动形象”的说明效果外,更凸显表达的趣味性,简言之:有趣。

  二,几个中心自然段,每每用核心句陈述说明要点后,立即举上例子给予支撑,一例二例三例,不一而足,让人信服十分半点无疑义。全文运用举例子十多处,其效果亦可简言之:有力。

  三,本文虽为说明,但推出成语方阵,组成一道语言典雅的风景线。且看异国他乡安家落户为所欲为物竞天择……在语文课上赏玩美的语言风景是干自己的本分。语文课姓语,说明文概莫能外。

  四,生物入侵系大话题,科学原理(知识)既有现实针对性,又有普及紧迫性。课文全举外国例,说外国情,不涉*一言,不免有隔岸现火或远水不解近渴之疏离。有此缺口亦妙,我来补之,补之以本国我土入侵状貌 ,将课文内容简缩例子化,与鲜近新材料相并有机整合,由远而近,由人而我,激发虞思,培养科学精神,涵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设计】

  一、导入——咄咄怪事(PPT展示)

  老师现在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看到的一则新闻:一个老人到一家诊所就诊,讲了一件咄咄怪事,他在自家鱼塘捧水洗手,冷不防从鱼塘里跳起一条鱼咬到他的中指,并且死死咬住不放,他吓坏了,把鱼弄死,死鱼才松了口,就立马来诊所诊治。医生听了十分惊奇,一边给老人治伤一边问老人,这条鱼颜色鲜艳,非常好看,是不是?老人说是;你最近在鱼塘除了看到这种鱼,你养的其它鱼种很少看到了是不是,老人说是;这种鱼过去养在鱼缸里的,是老外鱼对不对,老人很惊奇说你怎么知道的,这是我儿子旅游时从国外带回来的,先是养在鱼缸里,我看它好看,想养在鱼塘里让它繁殖赚钱。医生说你鱼塘是死水还是活水,老头说是死水,与外界是隔离的,医生说还好,总算没酿成大灾祸。你的鱼塘保不住了,得赶紧上报渔业部门。老人问为什么?同学们也一定在心里问为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重要的知识,而后化解我们心中的疑问。

  二、整体感知,体会成语之美,读懂课文(自然段)内容,理清说明顺序。

  1、回答导入中设置疑问:假如你是医生,你来回答老人所问“为什么?”

  2、自然段标序读课文。

  3、把课文中的成语找出来,说说在文中的意思,用其中两个或三个说一段话。

  异国他乡 安家落户 为所欲为 与日俱减 在劫难逃

  啸聚山林 五彩斑斓 束手无策 物竞天择 无动于衷

  4、读懂课文(自然段)内容,理清说明顺序。

  读文填空:

  第一部分(1):引出      ,并解说涵义。第二部分(2、3、4) :介绍生物入侵者之特征,重点说明生物入侵者_______  ____   _ 。第三部分(5):明确生物入侵者增多的________________ 。第四部分(6、7)生物学家、生物学生态学界学者___ _          。 第五部分 (8):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_________________ 。

  读懂说明金钥匙:倒读课文一两遍,课后题目来考参。核心语句划划划,关键词语圈圈圈。(何谓核心句?指文章中的首括句、承上启下过渡句、结尾句、提问句和概念定义句等。)

  根据上面理解明确说明顺序:      。

  三体会重要说明方法的效果与作用。

  1、对于作者的一些说法,比如第8段中“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采取措施”,你认可不认可?信不信?为什么?

  明确:举例子的效果:具体有力 ,使人信服。

  追问举例子的作用:运用的举例子说明方法,举   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  ,使人信服。

  2,第3段和第8段放一起比较,加双引号的词语比较多。你更喜欢哪一段的说明的语言?为什么?

  明确:加双引号的词语是打比方的新长相。其效果:生动形象,增加趣味。

  追问打比方的作用: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  比着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增加说明的趣味。

  3、同桌合作,寻找并体会课文中若干举例子、若干打比方,说明其作用。

  四,回应导入,兴趣阅读:了解食人鲳及我国生物入侵的相关信息。

  1、前面我们学习情绪高涨,效果显著。现在,我们继续关切并深入了解有关 《生物入侵者》的 信息。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这鱼到底是什么来头?在网络上,记者查到了和这条鱼一模一样的食人鱼的资料。这种食人鱼(英文名:Piranha)俗名水虎鱼、食人鲳,是南美洲食肉的淡水鱼。它们通常有15~25厘米长,最长的可达40厘米。食人鱼具有尖利的牙齿,据说能够轻易咬断钢造的鱼钩或是一个人的手指,非常凶猛。一旦发现猎物,往往群起而攻之。食人鱼群可以在10分钟内将一头活牛吃得只剩一排白骨。当地人用它们的牙齿来做工具和武器。亚马逊河、圭亚那河、巴拉圭河等河流是食人鱼经常出没的场所。

  材料二: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外来物种通过邮包进入我国。有数据显示,今年1月~9月,我国各邮路口岸共截获禁止进境物品1.17万批次,其中检测出的有害生物达到1127批次……外来入侵物种的日益增多,使得我国外来物种入侵防控面临更大的压力。在日前于山东青岛召开的“第二届国际生物入侵大会”上,*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生物入侵研究室主任万方浩研究员指出,目前我国确认的外来入侵物种已达544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遭受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由此造成的损失更是达上千亿元……目前入侵我国各类生态系统的外来有害物种已达544种,其中大面积发生、危害严重的达100多种。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中,入侵*的就有50余种。

  读了课文与上面阅读材料,你有怎样的触动与思考?生物入侵动物凶猛,作为中学生的你,你能身体力行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生物入侵者

  说明内容      金钥匙

  引出话题生物入侵者并解释   找自然段中心句

  明晰例举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

  分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途径  找承上启下过渡句

  专家对生物入侵者所持不同态度  找关键句与关键词

  世界各国生物入侵者采取措施

  说明方法

  举例子 具体有力 使人信服

  打比方 生动形象 增加趣味

《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2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识记重点字词;

  ⑵ 把握本文的结构大意,掌握文中常用的几种说明方法。

  2、能力目标:

  通过全文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物入侵者的概念以及生物入侵者的危害等问题。

  3、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应该密切的关注自己生活中的事物之间的微妙联系,注意观察生活,科学的认识与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重点、难点】

  “能力目标”。

  【策略与方法】

  讨论式、启发式、分析法。

  【教学媒体】

  投影仪。

  二分钟演讲;教师念优秀文章。

  一、新课导入

  念一则新闻,有关生物入侵。

  二、识记重点字词

  三、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说说本文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进行描写的?试概括每一个段落的大体意思。

  精读文章,然后回答问题组:

  1、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2、为什么在自然条件下的生物迁移不会造成生物入侵的现象发生?

  3、在文中的3、4自然段作者介绍了哪些生物入侵的现象?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哪些生物入侵的现象?如果有,请与同学们一同交流一下。

  五、布置作业

  【课后记】

  本文教师通过问题组的形式帮助学生解读全文就好,通过课文联系实际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生活储备,培养学生的环保科学意识。


《生物入侵者》教学教案3篇(扩展9)

——生物入侵者评课稿 (菁选3篇)

生物入侵者评课稿1

  佳蓓老师的板书依然美观悦目,整个课堂依然井然有序,教师激情澎湃,学生收获多多,让我也受益多多。可谓是一节颇为成功的公开课。

  1、思路清晰,环节明确。佳蓓老师从容老练、不动声色地讲各个知识点逐个击破,从整体感知到字词品读,节奏掌控张弛有度。既注重大环节的整体梳理,有照顾到小的知识点的落实。如赏析“啸聚山林”的“啸聚”一词,有学生讲此词好在妙趣横生,佳蓓老师就及时抓住问题追根溯源,追问“为什么就能妙趣横生呢?”。还有一个学生赏析“在劫难逃”时说“没有原因,就是感觉好”,佳蓓老师趁机明确:感觉靠不住,赏析字词要讲道理。整个课堂就这样完全掌控在佳蓓老师心中,既完成预期的目标,又生发很多内容。

  2、有方法指导,有对比练习。这节课既临渊羡鱼,又退而结网。在学生对问题疑惑,跳一跳也摘不到果子而着急时,佳蓓老师适时地亮出解题方法,如概括说明文的方法,说明文的几种逻辑顺序等,让学生豁然开朗,并结合《苏州园林》一文,掌握说明文概括内容的方法和说明的逻辑顺序。操作得当,使得学生很有收获。

  优点很多,不再赘述。提几点建议。

  1、下定义是否是一个难点?如果是的话,不妨明确告知学生什么是下定义,如何下定义,然后举几个例子让学生尝试下定义。如记得美华老师讲《赵州桥》时导语让学生给讲台上的几个笔袋下定义;还有卫保老师讲下定义时,让学生给“我的同桌”下定义等等。让学生明确什么是种差和属概念(记不清了,不知是不是这样讲)。

  2、课后作业是“用两种以上说明方法介绍一种生物”,作业和说明文有关,但和这节课没有关系,因为学习课文过程中没提到说明方法。不如改成给某个生物下定义之类,或分析课文顺带点一点说明方法。

  还有,两段视频,活泼有趣,但仔细一想和课堂环节衔接不够紧密。如第一段视频,放映后佳蓓老师说“这是一群来者不善的外来入侵者”,然后衔接到“速度全文,把握全文内容”,有些生硬,不如顺即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给“生物入侵者”下定义。而第二段视频如果是为了宣扬“环境保护,警钟长鸣”,似乎有些多余,和这堂课不协调。不如让学生简单说一下说明方法(如若课后作业不变的话)或其他任务。

  讲得比较仓促粗糙,希望不会给佳蓓老师造成困扰。不当之处请多多包涵!

生物入侵者评课稿2

  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语文组在课堂教学方面进行了主题式互动研讨,开出了教师系列常态课,为我校的校本教研树立了一种典型。在这样的活动中,听了刘双龙老师的课,有颇多的感悟。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作为老教师勇于承担公开课,进行自我展示,通过课堂教学的磨炼来提高教学水*与能力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开放教学的意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而且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教师基本功扎实、理解教材、钻研教材的深入细致,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等,都是一种良好的教学素质的体现,反映了我校教师的自身努力和专业成长。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能依托文本、关注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灵活教法,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讲练结合等,也是本堂课的亮点之一,使常态课堂呈现出真实和*实的特性,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水*的不断提升。

  透过这一堂课的教学,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在我们的常态课堂上还应关注以下几方面的把握:

  1. 教学目标的定位

  对教学目标的理解,新课程大纲有明确要求,我们教师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或浅层面的理解,我认为教学一堂课时,把握好自己的目标定位,必须根据教材、教师和学生实际,这样才可能使你的课堂教学有效或高效。譬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尽管教材编排中没有量化事理性说明文的文体特点,但在单元提示或课后练习等设计中都涉及到相关知识,因此,在设计《生物入侵者》的课堂教学时,要突出教师希望学生侧重掌握的有关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包括过程、方法与学科特点等,即三维度问题。我觉得刘老师这堂课的设计有重点目标,即突出了说明方法的运用和语言的品味。

  2. 关于教材处理和教学设计

  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本文是一篇逻辑严密的事理性说明文,文本就是按照什么是生物入侵者、生物怎么入侵、生物入侵者有哪些、生物入侵后会怎样或有哪些影响等思路写的。在说明文的教学中,因为初二学生对说明要素之一的说明顺序(特别是逻辑顺序)还缺乏深入理解,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在学生初步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顺势引导,把学生对文本的有关理解作适当的调整,起到一个帮助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居中穿针引线,通过共同探索,从而把的说明顺序自然结合进去,学生就会更容易理解教材。通过这样的处理,学生对文本的把握将会更明确、更深入,而不能顺着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将教材相关知识予以肢解,虽然整篇教学下来似乎还是完整的,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将会产生不良影响。

  应该说,刘老师在课堂教学的程序上,教学思路总体清晰,课堂结构的安排也相对完整,有很多独创的教学设计。但在问题设计上还要更精细化,使提问的指向性更明确,做到问题角度宜小,针对性要强。这样,一方面便于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而一旦在问题设计上出现随意性,那么学生就会无所适从,课堂的教学目标达成度就相对较低。

  3.关注学法指导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语文的一些基本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学会对一类自主学习的方法,帮助他们认识学习的规律。在《生物入侵者》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能注意突出说明方法的学习与运用,能从文本的词句出发加以拓展,刘老师的指导非常到位,比如讲到举例子说明方法的作用时,给学生提供了两种方法:“就近原则”和“根据内容概括”,这样具体的指导应该能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

  4.关注评价

  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价值的体现就是学生学习的成功度。因此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成功感,对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及时评价与正确评价,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激励作用,从而使课堂呈现出无穷的活力和生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关注课堂教学的细节,捕捉学生自主学习的亮点。创设课堂教学的更多生成,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一定会更高。

生物入侵者评课稿3

  佳蓓老师的板书依然美观悦目,整个课堂依然井然有序,教师激情澎湃,学生收获多多,让我也受益多多。可谓是一节颇为成功的公开课。

  1、思路清晰,环节明确。佳蓓老师从容老练、不动声色地讲各个知识点逐个击破,从整体感知到字词品读,节奏掌控张弛有度。既注重大环节的整体梳理,有照顾到小的知识点的落实。如赏析“啸聚山林”的“啸聚”一词,有学生讲此词好在妙趣横生,佳蓓老师就及时抓住问题追根溯源,追问“为什么就能妙趣横生呢?”。还有一个学生赏析“在劫难逃”时说“没有原因,就是感觉好”,佳蓓老师趁机明确:感觉靠不住,赏析字词要讲道理。整个课堂就这样完全掌控在佳蓓老师心中,既完成预期的目标,又生发很多内容。

  2、有方法指导,有对比练习。这节课既临渊羡鱼,又退而结网。在学生对问题疑惑,跳一跳也摘不到果子而着急时,佳蓓老师适时地亮出解题方法,如概括说明文的方法,说明文的几种逻辑顺序等,让学生豁然开朗,并结合《苏州园林》一文,掌握说明文概括内容的方法和说明的逻辑顺序。操作得当,使得学生很有收获。

  优点很多,不再赘述。提几点建议。

  1、下定义是否是一个难点?如果是的话,不妨明确告知学生什么是下定义,如何下定义,然后举几个例子让学生尝试下定义。如记得美华老师讲《赵州桥》时导语让学生给讲台上的几个笔袋下定义;还有卫保老师讲下定义时,让学生给“我的同桌”下定义等等。让学生明确什么是种差和属概念(记不清了,不知是不是这样讲)。

  2、课后作业是“用两种以上说明方法介绍一种生物”,作业和说明文有关,但和这节课没有关系,因为学习课文过程中没提到说明方法。不如改成给某个生物下定义之类,或分析课文顺带点一点说明方法。

  还有,两段视频,活泼有趣,但仔细一想和课堂环节衔接不够紧密。如第一段视频,放映后佳蓓老师说“这是一群来者不善的外来入侵者”,然后衔接到“速度全文,把握全文内容”,有些生硬,不如顺即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给“生物入侵者”下定义。而第二段视频如果是为了宣扬“环境保护,警钟长鸣”,似乎有些多余,和这堂课不协调。不如让学生简单说一下说明方法(如若课后作业不变的话)或其他任务。

  讲得比较仓促粗糙,希望不会给佳蓓老师造成困扰。不当之处请多多包涵!


《生物入侵者》教学教案3篇(扩展10)

——生物入侵者反思总结 (菁选2篇)

生物入侵者反思总结1

  “生物入侵者”指的是“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在上这一课时,学生找到了课文中的原文来阐释了“生物入侵者”的含义。我也认同了这种说法。可是,在随后的教学探讨中,我发现对于文中的这句话,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否则,会犯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错误。

  “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方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要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作者如是说。但这样说有失偏颇。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后来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比如,原产于西域的黄瓜,在西汉时引种到*后,并未见其对某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并没有给人类社会造成经济损失,反倒是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增加了可食菜肴的品种。像黄瓜这样的“移民”,生活中可谓多多。如西红柿、胡萝卜等这样带有“西”、“胡”字眼的植物,或是由国外引进,或是由少数民族地区引种。它们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改变,但,是有益的。

生物入侵者反思总结2

  几十年前我国从国外引进了一种植物——水葫芦,曾一度用它净化污水。后来,引入“高原明珠”滇池后,水质污染导致它疯长,几乎覆盖了整个滇池,使很多水生植物几乎绝迹,每年国家要花巨资打捞。类似的还有薇甘菊,它也使深圳滨海大道北侧的红树林区,由80000多*方米锐减至不到20xx*方米。紫茎泽兰也在四川凉山上惟我独尊……

  这样看来,对于生物“移民”,我们不能如作者那样,一概称之为“生物入侵者”,看之色变。我们也要认识到这些生物“移民”中,也有许多有益于自然和人类的物种。它们也会促进生态系统的*衡民展,也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福祉。但是,对于“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的物种,我们也要提高警惕,不能让它们无节制的繁衍。

  所以,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勇于质疑,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从而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不然,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推荐访问:入侵者 教案 生物 《生物入侵者》教学教案3篇 《生物入侵者》教学教案1 《生物入侵者》教学教案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