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绿愚公石光银事迹简介(合集)【完整版】

时间:2022-10-28 13:10:04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播绿愚公石光银事迹简介(合集)【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播绿愚公石光银事迹简介(合集)【完整版】

“立下愚公移山志,誓将沙漠变绿洲。”在榆林市委书记、市长李春临看来,正是以石光银为代表的一大批治沙造林人的艰苦奋斗,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播绿愚公石光银事迹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播绿愚公石光银事迹简介篇1

致富不忘本,群众是老根。为了帮扶困难群众,石光银在十里沙村建起移民新村,将白于山区的一部分困难群众搬迁到这里,并在承包治理好的沙地上,无偿为每户划拨3亩宅基地,带领他们打水井、盖房子、架电线、发展养殖业,让大家过上了好日子。他还自筹资金建起荒沙小学和光银希望小学,解决了当地孩子的上学难题;垫资500多万元,为乡亲们修通了定边至海子梁的砂石“致富路”。据不完全统计,石光银所在的公司先后帮扶300多农户、1000多人脱了贫。

“宣誓成为党员的时候,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为群众着想,那就不是一个好党员。”石光银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入党誓言。这些年,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他利用公司的优势条件,以“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联合了300多户农民,先后办起了肉牛示范养殖场、饲料加工厂、蔬菜大棚种植等10多个经济实体,带动当地群众人均增收近2万元,沙窝窝变成了“金饽饽”,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大家治沙造林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治沙与致富形成了良性循环。

把治沙精神传承下去

“作为一名党员,要时刻想着咱还能为国家、为老百姓做点啥。”石光银告诉记者,今后,他打算在巩固治沙成果的同时,加大治沙及农业方面的科技投入,带动更多年轻人投身治沙事业。

治沙事业,后继有人。学林业技术专业的石健阳,毕业后就跟在爷爷石光银的身边学习和实践林业技术,成为第三代治沙人。

“我要把我在大学学到的林业知识运用在治沙中,真正让沙区群众能达到增收致富,特别要为防止二次沙化做出不懈努力。”石健阳说。

治沙精神代代传。5月17日,定边县刘峁塬小学的师生来到石光银治沙展馆,开展“传承治沙精神、参与生态建设”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这是石光银近些年来最繁忙的事务之一,每一回接待来访者,他都尽可能亲自为大家讲述榆林的治沙事业。

“石爷爷给我们讲述他的事迹,我听了很感动。他坚持不懈的品质很值得我们学习。”刘峁塬小学学生徐荷婷说,今后她会努力学习,争取成为下一代治沙人,让白于山上到处充满绿色。

播绿愚公石光银事迹简介篇2

在石健阳的心目中,爷爷是一位可亲可爱,值得敬重的长辈,更是自己一辈子都要去学习和追赶的榜样。

石光银曾经教导石健阳:“人一辈子不一定要干多大的事情,但是一定要干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而且不能一个人好,要让其他周边群众都好起来。”

“生命不息,治沙不止。”就是石光银为自己选定的有意义的事。

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过巨大的磨难和伤痛。2008年3月12日清晨,石老唯一的儿子石占军遭遇车祸,不幸逝世。此前一段时间,石占军一直忙着考察优质树苗和节水灌溉管道,在“植树节”这个特殊的日子,他在凌晨急着驱车赶回定边县布置工作,却发生了意外。经历了丧子之痛的石光银,并没有停下脚步。

在石光银的影响下,孙子石健阳在大学时期选择了林业技术专业,毕业后也加入到治沙造林队伍中,成为“第三代”治沙人。而爷爷对石健阳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职业选择上。

时至今日,石健阳都对石光银的质朴印象极深。他告诉南都记者:“爷爷经历过苦日子,直到今天,他不会浪费一点粮食。吃饭时候,掉在桌子上的一两粒米饭,他都要捡起来吃掉,这不是装出来的朴素。”

石健阳发现,虽然石光银没读过书,认识的字不多,但他一直记得入党时候的宣誓词。而且,他在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誓言。“爷爷一直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艰苦奋斗,是我在他身上看到的一个优秀共产党人的品质。”

为了追随爷爷和爸爸的步伐,石健阳在大学时期就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现在他已经是一名共产党员。

石健阳从小就记得,爷爷有一枚特别珍视的徽章,每当有重要活动,都会小心翼翼地别在胸前。长大后他认出,那枚徽章,是中国共产党党徽。

播绿愚公石光银事迹简介篇3

榆林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20世纪80年代榆林一期、二期治沙奖励政策,让许多有雄心的农民跃跃欲试,纷纷与村委会签订了承包沙地合同,榆林大漠涌现出很多治沙传奇人物。石光银、牛玉琴属于其中的佼佼者。在石光银等治沙名人的带动下,在榆林人民从不言弃的坚持下,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固定、半固定,沙区植被覆盖率不断提高。陕西的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公里,实现了“由黄变绿”的根本性转变,率先在全国实现由“整体恶化”向“整体好转、沙退人进、局部良性循环”转变。

千年沙漠,终变绿洲。

年近七旬的石光银极力践行,他主导在已经固定的沙丘上栽植云杉、樟子松、侧柏、臭柏等常绿树种,把曾经的沙丘变成蜿蜒青山。忙碌了大半生的石光银像老黄牛一样,勤勤恳恳、从不懈怠地奋战在造林治沙战线上。他引种驯化,带领当地群众在狼窝沙的阔叶林中见缝插针,补种了5000余亩常绿树种。特别是樟子松,长势相当好。谁也没想到,沙漠里能种活松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英雄就是创造奇迹的人。在治沙英雄石光银的带动下,许多人跟着他在沙漠中造林治沙,一片一片的乔灌草、针阔林、水路田在沙漠中推进,毛乌素的流沙被固定,逐渐土质化,逐步出现百草萌发、鹰击长空的自然美景。凭借多年的努力,这里已被打造成一条50多公里长、10多公里宽的绿色屏障,针叶树种与落叶树种,还有花棒等大灌木,密密麻麻地生长在曾经飞沙走石的毛乌素南部,长成一幅四季变换的风景画。

正是在石光银等一代代治沙人的不懈努力下,浩瀚的毛乌素沙漠逐渐变成草长“鹰”飞的美丽家园。

英雄为民,无私奉献。老黄牛石光银不但带领贫困户培育苗木、植树种草,而且把大额款捐给贫困户,支持贫困户抚育果园,栽培中草药,发展养殖业,发展移动大温棚种植,脱贫致富奔小康。据不完全统计,石光银近年来帮扶了300多户,让1000多人脱贫,走上小康的致富路。

天空变得瓦蓝,空气变得清新,毛乌素沙地边的村庄里青砖磊磊,树木密布,海子清亮。这里每一株参天的大树,每一声小小的鸟鸣,每一朵鲜花的盛开,都是石光银造林治沙事迹的见证者。

播绿愚公石光银事迹简介篇4

“沙丘上,你是一棵挺立的树;沙海里,你是一棵顽强的草。40年治沙的坚守实现了人进沙退,40年的抗争依然无怨无悔。你筑起一道道坚不可摧的绿色长城,你是战天斗地的硬汉、肩挑大任的英雄!”这是组委会给2014年“感动陕西人物”获得者石光银的颁奖词。

石光银出生于定边县海子梁乡同心干村疙瘩套自然村。从小在沙窝里长大,饱尝风沙之苦,这一切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从20岁担任生产队长开始,他便怀着为沙区人民锁住黄沙、拔掉穷根的强烈责任感和坚定的信念,带领群众投身于治沙事业。

1984年初,国家鼓励个人承包治沙的政策出台后,石光银和海子梁乡政府签订承包治沙3000亩的合同,成为我市个人承包治沙造林的第一人。为筹集买树苗的钱,他不顾妻子哭闹阻拦,把全家赖以生存的84只羊和1头骡子赶到集贸市场卖掉。在他的不懈努力下,3000亩荒沙地最终全部栽上了树苗,成活率达87%,同心干村出现了第一片绿洲。

1985年,他又承包了5.8万亩荒沙,开始对6000亩狼窝沙进行治理。在“上面太阳晒、下面沙子烤、饿了啃干馍、渴了喝冷水”的艰苦条件下,他带领100多人“三战”狼窝沙,实现了荒漠变绿洲的梦想。到1990年,5.8万亩荒沙全部得到治理。

2008年,他的儿子为了治沙事业牺牲。面对这一沉重打击,他克服内心的痛苦,依然挑起治沙造林的重担,虽已年近七旬,但仍带领群众奋战在治沙造林的第一线。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石光银带领群众治理荒沙、碱滩近30万亩,累计植树4000多万株(丛),在毛乌素沙漠南缘,营造了百余里长、几十里宽的绿色生态屏障,使同心干等周边10多个村庄从此远离了黄沙的侵扰。

石光银先后被中、省、市、县30多次授予劳动模范、治沙英雄、优秀共产党员、共产党员标兵、致富能手等荣誉称号;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世界优秀林农奖”和“世界林农杰出奖”,两次被邀出席联合国国际防治荒漠化会议,并在会上介绍治沙经验;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为了使治沙长久地坚持下去,石光银成立了全国第一个“联合农户治沙”的农民治沙公司。公司依托“治理荒沙,开发利用荒沙”的总体发展战略,走“公司+农户+基地”的路子,把治沙与致富紧密结合起来,先后办起了良种奶牛养殖场、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樟子松育苗基地等10多个经济实体。如今的治沙公司,固定资产达7447万元,林木价值达1.2亿元,年收入800多万元。治沙公司在取得自身发展的同时,不忘帮扶困难群众,造福当地百姓。多年来,公司在定边县定边镇十里沙建起了移民新村,帮助村民植树造林、种菜种粮,发展养殖业。2002年,公司投资100多万元建起希望小学。2004年,垫资500多万元,修通定边县城至海子梁乡35公里长的砂石公路。2006年为十里沙移民村捐款30万元,改土1000亩,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石光银用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诠释着一个普通农民的勤劳淳朴和家国情怀,传播和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他的精神鼓舞和事迹感召下,定边县先后涌现出杜芳秀、王志兰等一批积极投身于治沙造林事业的治沙造林户,掀起了定边县治沙造林、共同致富的热潮。

“生命不息、治沙不止”,这8个字是对石光银治沙造林事业奉献一生的最好诠释。

播绿愚公石光银事迹简介篇5

石光银出生在毛乌素沙漠南缘的定边县原海子梁乡同心干圪垯套村。风沙给乡亲们带来的苦难,带来的贫困,石光银记忆犹新。在他童年时代,一场场风沙,使庄稼、房屋都被沙淹埋了,因为风沙危害,迫使他的家九次搬迁。在他7岁那年的一天,和邻家一个5岁的男孩在野外放牲口时,遭遇了沙尘暴袭击,两个孩子被沙尘暴刮出了三十多里,三天后,家人和乡亲们在内蒙一个名叫巴特的家找到了石光银,但那个活奔乱跳的五岁的男孩,却被沙尘暴给吞噬了,这是当年毛乌素沙漠“沙进人退”景象的真实写照和痛苦记忆,这让幼小的石光银恨透了风沙,立誓长大后一定要制服“沙魔”。

1967年,石光银担任原海子梁乡圪塔套村小队长期间,带领全村人苦战三年种活了1.4万亩树木,使海子梁有了第一片绿洲,打破了在沙漠里种不活树的旧观念,为他今后坚持治沙造林奠定了信心。1984年,他响应中央发出的允许农民承包治理“五荒地”的号召,毅然决然地辞掉原定边县海子梁乡农场场长的“铁饭碗”,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民股份治沙公司——“新兴林牧场”,干起了治理荒沙、植树造林的伟大事业。他顶着方方面面的不理解,拒绝了亲朋好友的劝阻,义无反顾地带领着他的七个治沙好伙伴,一头扎进了茫茫沙海。石光银首先承包治理了集体荒沙地3000亩,个人第一次大面积在荒沙里栽树,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买树苗资金严重不足,他带头卖掉了自己家赖以生存的84只羊和一头骡子,其他6个治沙伙伴也卖掉了自家的家畜,石光银又东借西凑才凑够了买树苗款,这一年他带领7户人家齐上阵,在3000亩荒沙地上全部栽上旱柳、沙柳、杨树,成活率达到85%以上,联户承包治沙首战告捷;1985年春,陕西省林业厅邀请石光银在全省林业局长会议上介绍治沙经验,震撼了与会人员,受到省厅领导的肯定和赞扬,从而更加坚定了他进一步治沙的决心。他从省城回来后,马上与国营长茂滩林场签订了承包治理5.8万亩荒沙的合同,并在海子梁乡政府的门口贴出了一张招贤榜,榜告四方父老:有人愿来我旗下与我一起治理承包长茂滩荒沙者,不分民族,不分身份,山南海北的,一概欢迎,十里八乡的群众纷纷响应。1986年春季,他带领100多人,打响了“三战狼窝沙”的战斗,石光银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那些日子,吃的是被风吹的又干又硬的玉米馍,喝的是沙坑里澄出来的沙糊糊水,住的是柳条和塑料布搭的庵子,种苗全靠人一捆一捆背进沙窝,风吹、日晒、沙子烤,嘴上起火泡,裂血口,脸晒得黢黑,眼里布满了血丝。然而这年四、五月份遭遇了十多次六级以上大风,风蚀沙埋,栽上的树苗90%被毁。第二年,石光银带领大伙又干了一个春天,80%的树苗又被风沙毁掉,两战两败的巨大打击,严重地挫伤了治沙人的积极性,但是,共产党员石光银在挫折面前不屈服,他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步行到县林业局找林业技术员请教,带上几个人到横山、榆林等地学习治沙经验。1988年春,他带领群众开始了第三次奋战狼窝沙,采用学来的“障蔽治沙法”的科学治沙方法:在迎风坡画格子搭设沙障,使沙丘不流动,在沙障间播撒沙蒿,栽沙柳固定流沙,在沙丘间地栽植杨柳树,通过这个办法,终于取得了胜利,树苗成活率在80%左右。

1994年,石光银又与海子梁同心干村签订了合同,承包治理了4.5万亩盐碱滩;1996年、1998年承包治理了定边盐化厂苫湖地7.5万亩,湖区植被状况得了明显的改善,盐湖受风沙危害得到了有效遏制,盐产量、质量得到了保证;1997年,他成功承包治理了国营长城林场荒沙4.55万亩;2003年春,石光银按照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的标准,做了设计规划,抓住墒好的机遇,一季造林5万亩,

1998年,通过上级技术人员实地核查、验算,治沙公司有纯杨树11745亩,乔灌混交林16650亩,沙柳花棒、柠条29500亩,活立木积蓄量26609.4立米,植被率达92.5%,林木总价值3086万元,以每年净增值5%计算,年增值154.3万元。生态状况得到了根本改变,原来的片片荒沙变成了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林草长起来了,风变小了,沙固定了,沙区人民变富了。2002年以来,沙区人均占有粮年年在1000公斤以上,人均年纯收入上万元,他所在的白泥井四大壕村被定边县命名为小康村;原定边县海子梁乡被榆林市命名为小康乡。

治理荒沙、碱滩,建设绿色生态,这是石光银治沙公司永恒的主题。到2004年底,石光银承包的25万亩荒沙、碱滩得到了全部有效治理,并且反复造林面积35万亩,累计投入劳力100多万个,直接资金投入5000多万元。

鉴于当年栽种的灌木林寿命短、经济价值小、观赏性差,二次沙化可能性很大,所以,进行低产林改造刻不容缓。因此,他把“优化树种,提升森林品位”作为公司治沙造林的中心工作来抓,带领公司全体员工迅速开展了二次植树造林和低产林改造,面积已达5万亩,栽种了以樟子松为主的优质树种达一百多万株,价值二千多万元,同时将承包林地边界进行了打水泥桩拉网刺长达20多公里,对保护林地起到了显著效果,到目前为止所有费用都由他全部支付。

石光银治理荒沙、植树造林取得的巨大成功,极大地感染和调动了当地和周边乡镇以及内蒙古鄂托克前旗的一些乡镇上千户近万人踊跃承包治理荒沙的积极性,使成片的荒沙碱滩得到了有效治理,实实在在地改变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石光银始终坚持“生命不息,治沙不止”的宗旨,为了能给沙区农民兄弟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家致富奔小康而不断努力,他的治沙事业永远在路上。

推荐访问:愚公 合集 事迹 播绿愚公石光银事迹简介(合集) 播绿愚公石光银事迹简介(5篇) 石光银主要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