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民主主义

时间:2022-07-26 12:20:03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新民主主义,供大家参考。

中国新民主主义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

 [摘要] 唯有中国共产党通过它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实现了权力的转移,建立起独力的现代民 族国家,组成高效、强大、开放的中央政府,为中国现代化,为未来经济起飞为动力的文明结构的全面转型创造了前提条件。它在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上具有承先启后的关健性作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揭开了新的一页。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理论 新民主主义政权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而创立的新的国家形态理论。它的体系的形成是个长期的过程。该理论最早孕育于大革命时期,主要观点形成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体系形成完善于抗日战争时期,补充丰富于解放战争时期。其演进发展是与政权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系统研究新民主主义政权理论的演进轨迹,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新民主主义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中国共产党人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早期探索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1920~40年代,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不断反对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的决议和苏联的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中国共产党人从要在中国径直实现社会主义,到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再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和理论,经历了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过程。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大革命失败,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孕育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政权理论的探索主要是随着工农运动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发展而展开的。

 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确定的根本目标。当中国共产党抱着为这个目标而奋斗的信念深入到实际斗争中去的时候,才认识到在中国特殊政治经济条件下,革命的首先任务并不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中共建党初期,早期共产党人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规律还缺乏应有的认识,基本依据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照搬十月革命中俄国无产阶级专政经验来考虑中国未来政权方案,原则上提出“劳农专政”和“劳工专政”1 。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建

 1

 《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3册. 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

 立“真正民主共和国”和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主张,对政权的探索前进了一步2 ,初步分析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现阶段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初步解决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的问题,特别是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在中国革命史上第一次明确了革命的对象,并初步解决了革命的动力问题。

 随着国共第一次统一战线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党的一批领导人陈独秀、毛泽东等,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前途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索。作为中共中央的重要领导人,陈独秀与毛泽东与其他人相比,对中国革命性质和革命前途有着超前的认识。

 中共三大上又提出“真正平民的民权”的主张。在此前后,陈独秀的《造国论》、李大钊的《平民主义》、挥代英的《民治运动》、瞿秋白的《新青年之新宣言》均提出过一些接近新民主主义政权理论的观点。中共四大初步论证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但没有提出无产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领导地位。当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认识到,争取无产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领导地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政治目标,没有把握住新民主主义理论最关键、最核心的内容。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对具有初步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根据地政治和经济建设,又做了进一步的探索。他指出根据地是由国营经济、合作事业和私人事业等三个方面组成的。

 陈独秀和毛泽东的这些关于革命性质和前途的思想闪光点,代表了当时全党对新民主主义的最高认识。这些探索对在中国特殊条件下如何走向社会主义,提出了全新的构想,可以说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在中国社会实践中的初步探索。

 二、新民主主义理论产生和最终形成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中国革命力量由弱到强的辉煌时期。在这个时期里,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施了一系列的新民主主义的实践,这一时期也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和成熟时期。

 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建设 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建设中,中共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团结一切抗日阶级和抗日力量,共同建设民主政治。根据地实行普选制和议会制。1939年1月第一届参议会通过的《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边区“ 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区别,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一切不反对抗日的地主资本家和工人农民有同等的人权、财权、选举权和言论、集会、结社、思想、信仰的自由权”。关于政权机构,第一届参议会通过的《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组织条例》第二章规定:“ 各级参议会之议员,由人民直接选举之”。第四章规定,边区参议会“ 选举边区政府主席、边区政府委员及边区高等法院院长”;县参议会“选举县长、县政府委员及地方法院院长”;乡参议会“ 选举乡长及乡政府委员”。3

 这就从法律上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2

 《瞿秋白文集》第3卷. 人民出版社

 3

 《毛泽东选集》第1卷. 人民出版社

 为了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进攻,打破民族资产阶级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幻想,澄清人们在思想认识上的混乱,科学地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从理论上武装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毛泽东自1939年10月至1941年1月,先后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和《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在系统总结中国革命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是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形成为完整的科学体系。

 1940年3月,中共中央进一步提出“ 三三制”原则。即“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应该是: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他们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他们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及其他分子占三分之一,他们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 “三三制”的执行,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地位不是通过在政权中占有数量的优势来获得保征,而必须是通过正确的政策、努力工作和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和模范去赢得各个阶层人民的衷心拥护来保征。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这些成就,调节了社会矛盾,促进了中国民主的进步,也是新民主主义政治理论成熟的实践基础。

 抗日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建设实践,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源泉,吸引了全中国进步人士乃至世界人士的目光。它的建设成就,让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成了光辉的灯塔,指引着当时中国的航向。总之边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实践探索,成为推动边区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步伐的正确指针。这些实践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民主革命最活跃的一个新阶段,它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一个比以往任何革命阶段都更为广阔的历史舞台,也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1935年12月,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总结了14年来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在对新民主主义的认识上取得了两个重大突破:一是重新区分了资产阶级的两部分,指出他们能参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不能成为革命的领导者。这种对中国资产阶级合乎实际的认识,初步形成了关于资产阶级的理论,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过程中最难解决的关键问题。二是提出了革命转变的新思路。报告尖锐地批评了“ 左”倾冒险主义者提出的“毕其功于一役”的观点,指出不顾中国极其落后的经济政治状况,急于转变到社会主义是错误的。强调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 不到具备了政治上经济上一切应有的条件之时,不到转变对于全国最大多数人民有利而不是不利之时,不应当轻易谈转变。”4

 这两点突破性认识也由此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形成的关键一步。

 随着理论方面的逐渐成熟和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前途的把握也逐渐成熟,对革命胜利后所要建立的自由、平等新国家有了飞跃性的认识。毛泽东在这里虽然没有使用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一提法,但他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阐述,已经构成了一幅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

 在随后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对中国革命的经验进行系统的总结,先后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重要著作,向全党和全国人民说明党对于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的全部见解。全面地阐述了马列主义学说中

 4

 《毛泽东选集》第1卷. 人民出版社

 没有的、中国式的、特殊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形成。主要内容有:

 第一,论述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第二,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毛泽东指出:“所谓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5 。这条总路线确定了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动力,对象和义务。

 第三,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动力的分析。毛泽东对日本侵略中国之后所起的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作了科学地分析。

 第四,阐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第五,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经验。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正确理解这三个理念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并没有随着它的形成而终止发展,相反随着中国革命和经济实践的发展,中央其他领导人如刘少奇、周恩来和张闻天等,也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角度对它进行了不同的阐释。使这个理论在经过中共七大、中央政治局九月会议和建国前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后而达到顶峰,成为团结全国各个阶层的一面旗帜。以这个理论为指导的实践,引起了中国社会深层的历史变革,建立了新中国的政权。

 三、新民主主义政权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从抗日战争后期到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又有进一步的发展。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该报告及此后的一些讲话,在新民主主义国家的理论阐述上更为深刻、更为科学,表明新民主主义政权理论发展到顶峰时期。

 这一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于联合政府的纲领和主张地提出。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阐释了关于联合政府的一般纲领和具体纲领,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三大纲领,作了进一步说明。

 关于政治纲领,“我们主张在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之后,建立一个理全国绝对大多数人民为基础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的统一战线的民主联盟的国家制度,我们把这样的国家制度政治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6

 这种国家制度可以得到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拥护。这些劫机之间虽然还存在着矛盾,各自有一些不同的要求,但是,这种矛盾和不同要求,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阶段上,不会也不应该使之发展到超过共同要求之上。中国现阶段历史

 5

 《毛泽东选集》第2卷. 人民出版社 . 第647页 6

 《毛泽东选集》第3卷. 人民出版社 . 第1056页

 将产生“几个民主阶级联盟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形态和政权形态”7 。这里,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概念,并指出“新民主主义国家”是一种“政权形态”。从而将之上升到创新国家形态理论的高度来认识,具有科学性。

 关于经济纲领,在阐述新民主主义政权的经济基础时,重申了《新民主主义论》中所提出的“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同时提出了“保障广大人民能够自由发展其在共同生活中的个性,能够自由发展那些不是‘操纵国民生计’而是有益于国民生计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保障一切正当的私有财产8 。明确提出,在现阶段,中国的经济,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这是《新民主主义论》中所没有论及的,是新的发展。

 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领域,指出同样应该是“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郎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决不应该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文化。

 联合政府纲领和主张的提出,不仅提供了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的义务,而且实际上已提出了如何巩固这一国家制度的更为长远的目标。他指出:“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之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如无巩固的经济做它的基础,如无进步的比较现时发达得多的农业,如无大规模的在全国经济比重上占极大优势的工业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交通、贸易、金融等事业做它的基础,是不能巩固的。9 ”这是《新民主主义论》中所没有论及的。

 第二,从“和平建国”的设想到“打倒蒋介石独裁政权”的纲领。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方向,总目标没有变。

 毛泽东关于“联合政府”的全面系统论述,以及此后的一些谈话,丰富和发展了新民主主义...

推荐访问:中国新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