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读理解和捍卫市场经济有感【优秀范文】

时间:2022-05-31 10:05:03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读理解和捍卫市场经济有感【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读理解和捍卫市场经济有感【优秀范文】

读理解和捍卫市场经济有感4篇

【篇一】读理解和捍卫市场经济有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简答题

一、什么是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运行形式,而经济运行最根本的内容是有效地配置资源,因而市场经济也可以说是以市场为基础,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经济运行方式。

二、市场经济一般特征?

1、资源配置以市场为基础。2、企业经营独立自主。3、宏观调控间接进行。

4、市场体系相对完善。5经济管理依法进行。

三、市场经济主要功能

1、配置资源功能。2、推进技术进步与节约消耗功能。

四、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市场经济是一种依靠市场机制进行社会资源配置的经济运行方式。市场机制是以经济利益为动力,主要通过市场供求、竞争和价格等有规律的作用,调节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体制。在现代社会,市场机制要实现它的职能,已经发展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市场机制由供求、价格、竞争、三个基本要素组成。

1、供求

在任何一个市场上,必然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对立的利益群体:买者和卖着、生产者和消费者。他们之间形成供给与需求的关系。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出现了生产单一性和需求多样性的矛盾,要求通过商品交换来解决。

可以看出,价格与供给量是一种正比例关系,供给行为的特征是,某种商品的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价格与需求量是一种反比例关系,需求行为的特征是,某种商品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这就是我们日常说的供给和需求变动规律,即供求规律。

2、价格

在现代商品市场上,所有商品几乎都是明码标价的。这种商品与货币的交换比例就是商品的价格。科学的讲,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如下:

(1)价值规律通过价格和价值的背离与一致,向人们传递社会供求情况的信息,是人们了解各种商品相对稀缺的程度,从而引导各经济单位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使整个社会经济实现正常运行。

(2)价值规律通过价格波动趋势,可以引起供给和需求、生产和消费的变动,进而引起资源流向的变动,自动的调节社会经济资源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配置,从而是社会生产的各部门自发的建立起大体平衡的比例。

(3)价值规律通过商品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来进行交换,使劳动生产率较高、个别劳动时间耗费较少的生产者,获得较大的利益,从而刺激商品生产者竞相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价值规律通行的原则是等价交换,形成一种优胜劣汰机制。

价值规律对商品生产和商品调节,是通过市场自动实现的,因而也就是日常所说的市场调节。由于这个调节过程是通过市场机制自然而然进行的,一般并不为人民所观察到,因而英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形象地称之为“看不见的手”,自由竞争市场经济的运行全靠它进行调节。

3、竞争

只要是商品经济,必然存在竞争。竞争的目的是商品生产经营者之间争夺经济利益,因而竞争具有普遍性和长久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分为部门内的竞争和部门间的竞争。

市场机制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机制,主要作用表现为:(1)分配收入。商品生产者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的解决,离不开市场机制的调节。受商品供求和价格的影响,商品生产者必然形成不同的盈利和亏损结果。(2)刺激生产。市场机制迫使企业选择正确的生产方向,采用新的技术,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取得最佳经济效益。(3)提供信息,引导资源流动与合理配置。当然市场机制也有不足之处。

五、市场经济的运行原则

1、等价交换原则2、自由竞争原则3、优胜劣汰原则

4、机会均等原则5、诚实守信原则6、开放原则

六、经济体制的含义

经济体制是经济管理体制的简称,是指国家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和一定经济制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体经济关系和模式。它是生产关系或经济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也就是国家组织和管理经济以及实现资源配置的制度和方式。从系统论观点分析,经济体制是一个多元的经济范畴,它是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种经济要素构成的系统。一般说来,主要是由五个子系统或五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即:财产关系系统、调节机制系统、经济决策系统、动力机制系统、对外开放系统。

七、经济机制

经济机制是指一定经济机体内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制约关系及其调节功能,它存在于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全过程之中,并对各个环节起着积极的调节作用。

八、经济机制和经济体制的区别与联系?

经济机制同经济体制既有区别又有内在联系。一方面,一定的经济体制生成一定的经济运行机制。经济体制中的所有制关系、经济决策结构不同,会使经济运行中形成不同的调节方式和运行机制。另一方面,一定的经济运行机制,要有相应的经济体制相匹配,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设计实际上是对经济机制的选择。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已经确定为市场经济体制,因此,改革的关键就在于建立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经济运行机制。

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基本框架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抓好五个重要环节:

1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2、统一开放的竞争有序地现代市场体系。

3、以经济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间接调控体系。

4、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5、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十、市场的重要功能

1、交换功能2、传导功能3、平盘功能

十一、市场的类型

1、竞争市场2、垄断市场3、寡头市场4、垄断竞争市场

十二、共同基金

共同基金是一个向公众出售股份,并用收入来购买股票与债卷资产组合的机构。

十三、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

1、贸易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2、伴随着金融自由化迅速发展的金融全球化。

3、以跨国公司为主角的生产全球化

4、国际经济组织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起了推动和规范的作用

十四、企业的内涵

所谓企业,是指那些集合着各种生产要素、追求利润、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经济单位。企业是市场经济和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社会的经济细胞和基本经济单位,是社会物质商品和劳务的主要生产者和提供者,因而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他便成为最基本、最重要的市场竞争主体,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

十五、企业的特征

1、直接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2、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直接目的是追求利润。3、拥有经营自主权。4、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5、是纳税单位。

十六、企业类型

企业划分为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三种类型。

十七、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依法规范的公司制企业制度。

十八、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1、产权清晰2、权责明确3、政企分开4、管理科学

十九、现代企业产权制度

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

二十、恩格尔法则

恩格尔法则,是指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家庭消费开支总额种食品所占比重会逐渐降低。

二十一我们把扣除了纳税项目之后的家庭收入叫做家庭可支配收入。

二十二、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是国际通用的重要宏观经济指标。

二十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基本内涵

生产要素是指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必须具备的基本因素,也就是人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需要和使用的多种具有相对特殊功能的要素,一般将包括劳动、资本和土地三大类。长期以来我们只强调劳动在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中的作用,而忽视其他生产要素的作用,因而一直只重视劳动参与收入分配的问题。今天提出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就是要在继续突出劳动作用的同时,对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作用给以足够重视,使它们也合理合法的得到回报。

二十四、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几种形式

1、按资本要素贡献分配2、按劳动力要素分配3、按技术要素贡献分配4、按管理要素贡献分配5、按信息要素贡献分配

二十五、现阶段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中的突出矛盾是总体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

1、居民的总体收入差距扩大2、城乡之间居民的差距不断扩大3、区域之间以及区域内部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4、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拉大

二十六、影响居民收入差距的深层原因

1、生产力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和结构多层次性是收入差距的基础性因素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收入差距的制度性原因3、经济体制转变使收入决定机制和分配方式货币化、市场化是收入差距的体制性因素4、劳动者素质和可孳息生利的个人财产不均衡是决定个人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5、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对居民收入差距拉大有重大影响

辨析题

论述题

1、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答案见书128页

2、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

答案见书203页

【篇二】读理解和捍卫市场经济有感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市场经济与市场机制

主讲:许旭红

一、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是在商品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者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即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形式。不存在没有市场的商品经济,离开市场,商品经济无法运行。

但商品经济并不等同于市场经济。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出现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但直到封建社会末期才有市场经济萌芽。从最初的市场经济萌芽,经过发育、发展到逐步完善的过程,才发展现代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主要区别在于:

其一,生产要素市场化。不仅产品作为商品实行市场交易,而且劳动力、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也作为商品实行市场交易。

其二,市场调节要素资源配置。不仅有商品市场,通过市场调节商品生产和流通,而且存在要素市场,通过市场调节要素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作用。

由此可见,不是一有商品经济就有市场经济的,只有当商品经济关系发展到全社会,整个国家或整个地区的总体经济而不是局部经济受市场调节,市场机制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调节机制时,这种经济才能称为市场经济。

二、资源及其配置问题

(一)资源的经济学定义

资源是指人们可以掌握、支配和利用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土地等经济资源。社会经济资源是稀缺的,而社会对资源的需求却是无限的。这种资源的稀缺性存在于一切时代和社会。正是由于这种稀缺性,社会必须采用一定的调节机制根据资源的不同用途在不同使用者之间进行分配即资源配置。

(二)资源配置及其目标

所谓资源配置,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各种现实的生产性资源(如资本、劳动力、技术、自然资源等)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和不同方向上使用。在任何社会中,都存在着生产资源的相对稀缺性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分配使用各种有限的资源,是国民经济的核心问题,由此而成为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按比例配置社会资源是一切社会化生产的共有的规律。马克思指出:“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和一定数量的社会总劳动量。这种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然性,绝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所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发生变化的,只是这些规律借以实现的形式。”社会劳动按比例分配是一个客观规律,是自发地由市场调节来实现社会劳动按比例分配,还是自觉地通过计划调节来实现社会劳动按比例分配,不过是这一客观规律借以实现的不同形式。

马克思将经济资源资源配置包括宏观资源配置与微观资源配置两个层次。宏观资源配置是指社会生产性资源在不同部门、不同地区的分配和使用;
微观资源配置是指资源在企业内部的配置。

资源配置具有明确的目标,这就是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或最有效率,将有限的资源在各种用途间配置,求得最大的效益。根据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便归结为在每个生产部门分配的劳动时间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调节资源配置的目标便是要求各个部门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进行生产。

(三)资源配置方式

在现代经济中,资源配置有计划配制和市场配置两种不同的方式。两种不同的配置方式各有其特征。它们都具有自身的优势,又都有各自的缺陷。

1、计划方式

该方式是指计划机制占主体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通过计划机制发挥作用来实现资源配置的。计划配置资源的基本特征是:中央计划机构是资源配置的直接决策者,不仅掌握国家宏观经济决策权,而且掌握微观企业经营活动决策权。计划指标是以行政指令形式层层下达的,信息传导是通过行政渠道纵向实现的,而不是通过供求关系横向实现。企业的责任只是完成中央下达的计划指标,企业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外部。

计划配置资源方式体现了人们对社会生产按比例发展规律的自觉运用,是主观见诸客观的过程,这是一种“看得见的手的调节”。

2、市场方式

该方式是指市场机制占主体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来实现资源配置的。市场配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独立的市场主体是资源配置的直接决策者,因此经济决策是分散进行的,各个不同的市场主体的分散决策通过市场供求关系联系起来,形成总体的经济活动。生产要素在企业间自由流动,生产的规模和结构决定于市场需求。资源配置是通过市场价格与竞争机制进行调控的,不仅对市场主体具有约束和刺激作用,而且使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市场配置资源方式下价值规律是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调节社会劳动分配比例的,这是一种“看不见的手的调节”。

3、两种配置方式的优劣势

市场配置资源方式的明显优势在于:只要依靠市场的自发调节,通过市场主体依照一定规则进行的市场交易活动,就能自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然而,市场配置也有力所不及的地方,它的主要局限性是:市场机制具有自发性,市场主体的分散决策,难以自动地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市场配置不能直接对需求总量和结构进行调控,会造成宏观经济总量和结构的失衡。市场配置对于外部不经济的调控显得乏力。市场机制会刺激生产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导致产业结构的失衡和资源的浪费。市场机制会引起诸如生态失衡、环境污染、公共物品受损等外部不经济现象。因此,现实的经济运行中资源配置的合理选择是:把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资源配置同政府的宏观调控(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市场机制及其功能

(一)市场机制

“机制”一词源于希腊文,英文为mechanism。原意是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市场机制是指市场的基本要素,即供给、需求和价格之间相互制约的联系和运动。价值规律就是通过价格的形成机制、供求关系的变动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资源配置的。

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或者说,市场经济是指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

1、市场

市场最初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后来随着交易手段的日益更新,交易无需在一定的场所进行。这样,市场的含义也有了新的变化,被解释为商品交换的关系。市场是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最基本的经济范畴,价格、供求、竞争和风险等一系列范畴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市场不仅包括商品市场,也包括生产要素市场。

2、价格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价格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价格既是市场机制运作的开始,又是市场机制运作的结果。价格传递商品和要素稀缺性程度的信息,刺激人们采取最低成本的生产方法,把所占有的资源用于最有价值的目的,在这里,价格是重要的竞争手段。价格还执行着分配的职能,价格的分配职能是相对于生产要素的价格而言的。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取决于社会成员出售他们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时得到的报酬(工资、地租、利润)。

3、供求

价格机制是通过价格与价值的背离及其趋于一致的过程来发挥的,而价格相对于价值的波动是由供求决定的。没有供求的作用,价格的作用是不可能发挥的。而只有在竞争性的市场上形成的价格,才能准确反映市场供求关系,才能形成准确的价格体系。

4、竞争和风险

竞争机制即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机制。竞争机制为市场配置资源提供了高效率。竞争机制的作用不是孤立的,而与供求关系、价格变动、资金和劳动力流动等市场活动是密切联系的。竞争的前提条件是公平,只有在公平竞争的条件下,市场竞争才能产生高效率。竞争与风险共存在,只有承担风险的竞争才是真正的竞争。利益与风险相对称,风险是以利益和财产增加的诱力与破产的压力作用于商品生产者的。正确利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风险机制,能够推动市场机制的深化效应。

(二)市场机制功能

市场机制的功能,是指市场内在的各种机制所具有的调节、引导经济活动和运行,以实现经济运行目标的整体功能。

1、组织协调功能

市场内部各种要素是自发地组合起来,自行运转的。市场主体是以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为基础的,追求利益最大化是生产经营者的根本目标和内在动力。而优胜劣汰则是生产经营者的外在压力。独立的市场主体在生产消费上的分散经济决策,是通过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的作用相互联成一体,并形成了复杂的商品交换关系。市场内部商品交换关系的协调,不是通过外部,而是通过内部自动解决的。

2、信息传导功能

市场经济是一种信息经济。市场机制使市场信息在市场主体间得以迅速地传递和及时地反馈,对价值的创造、利润的实现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灵敏、畅通的信息传导体系是市场机制有效运转的关键。通过价格信息反映市场供求变化,自发引导生产和消费,对社会供求关系进行双向调节。

3、利益分配功能

商品价格及其基础价值的高低,包含着生产该种商品的生产经营者利益的大小。在竞争性市场上的初次收入分配遵循效率原则。这样,才能推动生产经营者不断改进产品质量,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利益分配功能客观上又对竞争参与者形成制约,阻止非效率收入的形成。

4、开拓创新功能

市场机制驱动市场主体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进行相互竞争,竞争的压力迫使生产经营者不断开拓新市场,开发新产品,规范生产经营管理,增加其商品的市场占有率,从而获得高额利润。特别是技术含量高的商品获取优先利润的巨大刺激,激发了商品生产者进行技术创新的强烈欲望。因此,开拓创新功能具体表现为提高经济效率和推动技术进步。

四、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框架

与早期和近代的市场经济不同,现代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发达的形态。它是以现代工业文明为基础的高度社会化、现代化、规范化和国际化的市场经济。概括说来,构成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有五个基本要素或环节:规范化的市场主体、现代化的市场体系、法制化的市场秩序和规则、灵活有效的宏观调控系统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其中,前三个要素或环节构成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后两个要素或环节构成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条件。

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则为市场主体的活动、市场体系的形成与运转,以及宏观调控系统和社会保障制度的运作,提供一系列相应的制度安排。

1、规范化的市场主体

从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个人和群体就是市场主体。市场主体具有如下特征:

(1)必须具有对交换客体的直接占有、使用、支配和处置的权利。

(2)必须具备自主从事经济活动的权利。

(3)必须具有获取收益和承担风险的权利。

(4)市场主体之间相互让渡对占有物的使用、支配和处置的权利是在等价交换原则下进行的。

应当说,无论在什么样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都必须享有上述权利,这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基本前提。

2、现代化的市场体系

市场体系是商品交换关系中的各种市场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统一整体,它是在社会分工和大生产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其完善是一个历史过程。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需要完善的市场体系,可从许多不同角度分析其构成,最主要的有四种:

(1)从市场交易或流通的对象分析市场构成,市场体系包括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两大类。商品市场是以生产出的产品或服务为交易对象的市场。

从商品或服务的最终用途分类,可以进一步将商品市场区分为生产用商品或服务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用商品或服务市场(消费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是以生产要素为交易对象的市场。根据生产要素的种类,生产要素市场可以分为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和金融市场以及技术、信息市场等。现代市场体系具有品类、结构齐全的特征,意味着全部经济资源都通过市场流通实现其配置。

(2)从市场交易的空间范围分析市场构成,市场体系包括地产地用的商品市场即地方性市场、消费需求和供给较为广泛的区域性市场、统一的全国性市场和各国之间的世界市场等,是一个在空间上高度统一的市场整体。市场空间结构或体系高度统一和齐全,意味着资源能够按效益最优原则在适当的区域里实现优化配置。适合地方生产和消费的商品就在特定的地方交易和配置,而应该在更大的区域里交易和配置的商品就在比较大的区域里流通和配置,这无疑会使资源的充分开发和经济财富的最佳分配实现得更为充分。

(3)从市场组织和机构设置分析市场构成,市场体系包括各种市场中介组织、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等,既是从生产到批发再到零售的扩散式的流通体系,又是大宗商品的集散中心和遍布城乡的门市小店构成的市场网络。这种高度发达的市场网络体系,对联接生产和消费、供给与需求、城市和乡村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保证货畅其流,为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必要的组织条件。

(4)从市场交易的具体方式分析市场构成,市场体系可以划分为现货交易市场、远期交易市场和期货交易市场等三部分。现货交易市场是即期交割的市场,一般进行的是小额零售交易,具有分散性特点。远期交易市场是约期交割的市场,一般进行的是特定商品的大宗交易,仍然是分散的交易市场。期货交易市场是远期交易市场的发展了的形式,具有集中化、统一化、间接化、标准化和连续化等特点。现货交易、远期交易和期货交易并存和结合,可以形成连续进行的交易链,从而使供求和价格的形成、变动平稳化,稳定市场运行,逐渐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

要使市场调节有效地发挥调节社会资源的作用,市场体系必须具有完整性、联系性和开放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整个社会的资源合理配置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市场体系的完整性、联系性和开放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各类市场相互联系成为完整的市场体系;
二是地方市场与国内大市场融合成为统一的国内市场体系;
三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大市场相接轨,融入国际市场体系。

3、法制化的市场秩序和规则

市场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以市场为中心、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机制。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要充分和正常地发挥,必须具备一系列的客观条件,除了完善的市场体系,还需法制化的市场秩序和规则。

市场秩序是市场在运行中形成的各种市场参与者都必须遵循的各种规则与法律规范的总称。市场秩序本质上是市场内在的各种规定性在市场运行中实现所产生的各种具体要求的法律和规则形式。

首先,市场秩序体现的是市场内在的规定性,因为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一是分工生产,二是平等交换和公平竞争。平等交换和公平竞争在市场运行中的实现,必然形成一系列的特定规则和规范,表现为市场秩序。

其次,市场运行的内在秩序一旦形成,就必然不同程度地上升为法律形式,使市场运行的内在要求或秩序法制化,转换为市场运行的法律规范。因此,市场秩序具有两重性质,其一,它是市场内在的客观规定性;
,其二,它是这些市场内在规定性的法律表现或实现形式。通常所说的市场秩序,就是指市场运行的内在规定性的法律形式。

市场运行秩序主要表现为分散的市场活动主体进入市场交易所要遵守的市场规则。市场规则是国家为了保证市场有序运行而依据市场运行规律所制定的规范市场主体活动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法律、法规、契约和公约等。就其实质而言,市场规则是以具有法律效力的形式确定或规定下来的市场运行准则。

市场规则可以有效地约束和规范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使其有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保证市场机制正常形成并发挥应有的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市场规则的具体内容涉及市场运行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环节,大体上可以分为市场进出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和市场仲裁规则等四个方面。

(1)市场进出规则。这是市场主体和市场客体(即商品)进入或退出市场的法律规范和行为准则。从具体内容上可以区分为市场进入规则和市场退出规则两个方面。市场进入规则要求:凡是符合市场进入规则的主体和商品,都可以自由地进入市场;
凡是不符合市场进入规则的主体和商品都不允许进入市场。市场退出规则要求,凡是符合市场退出规则的主体和商品,都必须让其退出市场。市场进出规则是使市场主体和商品进出市场的行为规范化,是保证市场有序运行的重要制度基础。

市场进出规则对市场运行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它可以规范市场主体及其行为。例如规范市场主体进入市场的资格与条件、市场主体的经营规模与范围、市场主体退出市场的行为等。其次,它可以净化进入市场的商品:(a)必须名副其实,不得假冒伪造;
(b)必须质量合格,劣质商品不得入市;
(c)必须不损害购买方特别是消费者的经济利益;
(d)商品的价格、计量及包装都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和要求,价格标写不明、短斤少两、包装破损的商品不得入市。

(2)市场竞争规则。这是国家为维护市场各主体之间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根据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定和要求,依法确立的市场竞争行为规范。市场竞争规则是市场主体间地位平等、机会均等的竞争关系的制度体现,它要求各市场主体都有均等的机会从市场选购生产要素,进出市场,在平等竞争中由市场形成价格,税负公平等。为保证公平竞争,各国普遍制定市场竞争规则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通过这些规则的确立,可以有效地消除特权和垄断,为所有市场主体进行公平竞争提供一个平等的制度环境,保证市场竞争机制形成并充分发挥作用。

(3)市场交易规则。这是各市场主体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活动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与规范,是市场规则的最主要内容。其主要包括:禁止强买强卖、囤积居奇、哄抬物价;
公平交易,明码标价、禁止黑市交易;
等价交换,实行交易货币化;
市场交易要规则化,包括交易场所、计量器具、批发和零售等都要遵守相应的规则。

(4)市场仲裁规则。这是市场仲裁机构在对市场主体之间的经济纠纷进行仲裁时必须遵守的准则和规范。在各种市场主体进出市场、进行交易和开展竞争的过程中,彼此之间难免发生各种经济纠纷。为了解决这些经济纠纷,必须建立凌驾于所有市场主体之上的有法律权威的仲裁机构,并确立和遵守相应的仲裁规则。仲裁规则最重要的是遵循公平原则,对发生纠纷的双方必须一视同仁,不能偏袒任何一方。

4、灵活有效的宏观调控系统

现代市场经济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运行的。国家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一种内在调控机制,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在于补充市场调节的不足,在于对市场机制作用的方向和后果进行必要的干预和引导,而不是取代或取消市场机制的作用;
另一方面,国家的宏观调控对经济运行进行必要的调节和管理。概括起来说,政府承担的主要职责是:反对垄断和不公平竞争,维护市场功能;
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提供有关信息,对企业和个人的微观行为和决策予以指导和诱导,矫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承担公共部门和公共行业的资源配置,克服市场失灵;
调控社会分配和经济总量,提供社会保障,创造稳定的社会条件,等等。

现代市场经济是建筑在现代文明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因而在分配上强调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在近代社会,追逐利润最大化是经济行为人唯一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单纯追求效率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唯一目标。从社会来看,不管经济人的行为方式和行动是否损害他人利益或社会公众的利益,也不管效率的提高是否破坏和影响社会公平,只要经济行为人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资源配置能够体现高效率,就是合理的、文明的。然而,当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阶段以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调节以及资源配置既要受提高效率和经济增长等经济因素的引导,也要受社会公平等人文价值因素的约束。在初次分配领域,完善市场机制和规则,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在二次分配领域,政府调整个人收入和地区收入分配关系,实现社会公平。

5、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是维护市场经济有序运转的条件,建立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对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权利给予社会性保障的制度。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1)保障事业社会化。政府普遍承担起社会保障的责任,并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对社会保障实行了社会化的组织、规划和管理。

(2)保障对象普遍化。例如,德国享受社会保障的人数几乎占全国人口的 90% 以上;
法国建立起包括个体劳动者和农业劳动者在内的全民社会保障网;
在新加坡280万人当中有200万人成为中央公积金成员,纳入由政府支持的国家社会保障储蓄体系。

(3)保障资金基金化。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险基金,主要来源于社会保险税。如果有关税收收入不足以满足支付要求时,由国家用一般财政经费来弥补。此外,发达国家公共支出中的社会保障支出还是调整分配关系的重要手段。社会保障支出和超额累进个人所得税相配合,在社会范围内进行收入再分配,保障低收入者的最基本生活水准。

(5)保障资金来源多元化。发达国家社会保障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雇主和雇员,实行“三方付款制”。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中,社会保险是核心部分,是指国家以立法形式,对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失去工作机会的劳动者,按照权利与义务在劳动上对等的原则,实现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保障制度。其特点主要包括:一是社会保险以社会立法形式出现,具有强制性;
二是社会保险按照权利和义务在劳动上的对等原则实行,具有福利性;
三是社会保险资金来自于个人、企业及国家的财政补贴;
四是社会保险的对象是全体社会劳动者,职能在于保障他们在老、病、伤、残、失业时的基本生活需要。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最高要求。狭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对盲、聋、残和鳏寡孤独等社会成员的扶弱济困的活动。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水平所提供的福利项目。社会福利的特点在于人们所享受的各种利益不是直接从个人工作报酬中获取,而是通过某种有组织的社会途径获得。社会救济是社会保障的最低要求,是低层次的保障,是指对遭受自然灾害和其他不幸事故的受害者以及不是主观因素引起的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困难户提供的物质帮助和赈济性活动。

课后思考题:

1、解释下列概念:市场经济;
资源配置;
市场机制

2、论述市场机制及其资源配置功能。

3、论述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框架。

【篇三】读理解和捍卫市场经济有感

市场经济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市场经济属于法制经济,生活中每天所发生的无数复杂的交易行为构成了市场,由法律所规定的主体制度来完成交易,并赋予其拥有交易主体的法律主体资格;交易的本质是产权交易,而交易过程的本质是履行承诺,从而就需要借助于物权法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来确定产权的内容和归属,履行承诺的过程则需要通过法律合同来维护信用。由于市场主体存在自私动机,这种现象往往会破坏市场秩序的平衡,甚至导致市场失灵,因此市场经济离不开法治建立。



1.我国市场经济法体系建设的现状

我国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是一个既独立又与其他法律有着相互联系的法律体系,它是由多个层次、门类齐全的市场经济法的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包括宏观调控、社会保险、市场管理、组织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法等法的部门组成;我国市场经济法律体系被用来调整维护市场经济关系中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体系。我国市场经济法的体系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处在初步发展的阶段。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建设现状,正确决策、开拓前进的基础和前提必须要重点解读经济立法的现状。目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是由于高度集中的立法权与需要扩大立法权的地方所存在的矛盾,要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就必须在立法上调解好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二是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有些漏洞现象存在于立法体系当中,还存在各法律部门之间相互不协调,存在很多矛盾和冲突,同时现行的市场经济法律、法规没有适应客观发展规律,需要充实、更新。

三是由于我党深化体制改革政策的落实,政府机构职能也发生了转变,需要安排好各部门的立法工作,并且做好各部分与地方立法关系的协调工作。

四是我国经济法在一定程度上与世界贸易规则存在一定差距。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服务、货物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扩大服务和货物的市场准入程度;在与其他成员国公平公正地解决有关贸易摩擦的问题上存在差异。

  2.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主要内容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既具有中国特色又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法律制度的有机整体。目前,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支架已经制定出来,各制度之间基本达到了和谐一致。

  2.1规范社会主义市场主体的法律制度

一要从法律上确立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用以规范市场主体,即市场主体准入制度,确立社会组织应当具备的资格,如名称、治理结构、资本等。市场主体准入制度要顺应市场经济发展,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放开市场准入条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集体所有制、全民所有制企业法律制度逐渐被废除,采用了国际市场经济的企业组织形式、责任形式和资本组织形式,制定了公司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和商业银行法等,对各类市场主体进行规范,以确保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二是企业破产法,即市场退出机制,确立了挽救陷入困境企业的制度和优胜劣汰制度。在债务人无法偿还债务时,以债务人的财产对债权人进行偿还的法律程序为破产制度。在企业的激烈竞争中,遵循优胜劣汰的规则,通过破产制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生存发展。

  2.2 维护市场秩序的法律制度

  维护市场交易秩序的法律主要有:合同法、拍卖法、担保法票据法、海商法、信托法、证券法、广告法、产品质量法、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等,为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法律对市场起着约束经纪人行为的作用,包含合同和法律的执行,产权界定和保护,维护市场竞争,公平裁判。合同法在市场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调整了平等主体之间的交易关系,为市场主体平等交易提供了遵循的原则。而其他的法律是对某些特定交易形式,如拍卖法,或是特殊主体,如政府采购法等的特别法。

  2.3 确认和保护财产权益的法律制度

  此法律制度分为确认和保护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权益的制度。对于有形财产的确认和保护,我国制定了土地管理法、民法通则、担保法、城市房地管理法、物权法、企业国有资产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等重要法律。物权法是保护财产权,维护国民生计的基本法律,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强化了国有资产保护,贯彻了对农村的基本政策。而无形财产指的是知识产权,确认和保护无形财产权益的法律制度即为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为保护知识产权,我国制定了专利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商标法等法律制度。

  2.4 维护市场秩序公平竞争的法律制度

  市场经济信息的不对称会导致市场失灵,不正当的竞争和垄断也会损害市场发展,市场发展的本身也有一定的无序性和盲目性,使市场发展两极分化,破坏了人、社会和自然之间和谐。为了维护市场竞争的秩序,为政府依法适度干预经济和间接宏观调控提供保障,我国制定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反垄断法、预算法、价格法、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税收征收管理等经济法律。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是这些法律中最基本的法律。反垄断法是经济法的核心,在国家的市场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反垄断法,既减少了市场垄断推动了市场竞,又促进了技术的创新。反不正当竞争法是指反对企业以窃取商业机密、虚假广告等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提高竞争优势,维护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保护了消费者和经营者的权益。

  3.结语

  要想规范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为,创建公平、公正、有秩竞争的市场环境,必须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法体系,制定出科学合理、遵循国际惯例,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法,从而起到保护我国经济安全、加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加快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的作用。

  

【篇四】读理解和捍卫市场经济有感

论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和现代市场经济

我们在对古典市场经济和现代市场经济进行阶段性特点对比分析时,不得不谈起经济学之父“亚当 斯密”,他作为自由主义的倡导者,其 《国富论》里的“无形的手”原理被后世多国引用,资本主义国家由重商主义向自由主义过渡,大力发展自由贸易,在17C30S-20C30S这长达300年的时间,资本主义国家一直奉行“自由主义”,政府对经济对市场完全放任自流,毫不干预,在这长达300年的市场经济高度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的市场经济呈现出如下特点:①商品流通因为社会分工的高度分化以及机器大生产和生产社会化的大力发展二遍布社会每个角落 ② 独立的商业资产阶级因为货币的发展而出现 ③金融业伴随着信用关系的发展而初见雏形 ④生产要素没有完全社会化 市场体系并不完全 各大生产要素没有过渡到成熟形态 市场尤其是金融市场仍受盲目的自发势力支配 ⑤国家的经济职能没有完全明确分离出来 ⑥现代公司仍在缓慢发展,经济法规正在不断更进,社会福利政策远没有确立 。

这一切直到“凯恩斯主义”出现以后,1929—1933年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彻底暴露了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的弊端,其局限性主要为 ①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失业和经济周期问题 ②市场机制在国家公共基础设施得经营上容易出现卖方垄断 ③市场机制的“唯己性”“利己性”不能很好解决经济外部性问题,容易造成市场失灵 ④市场机制将会导致两极分化,贫富差距拉大,收入分配不合理。

这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不仅是对古典市场经济奉行自由主义的一次全面否定,而且实际上宣告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代的结束。于是,一种反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要求的着重主张以扩大政府支出创造需求和通过政府干预推动经济增长的“凯恩斯主义”便应运而生。“罗斯福新政”则以政策实践的形式表明了“凯恩斯主义”的有效性,并使”凯恩斯主义”上升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主流经济学,主导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经济运行长达40年之久。这40年既是国家干预主义盛行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取得成功的“凯恩斯时代”。这个阶段的市场经济一般特征表现为 ① 政府开始参与市场运行,并且开始凭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干预经济 ② 财产权社会化更为明显,现代公司制度凭借高度发达的信用制度渗透到经济的每个角落 ③ 完备的经济法规和社会福利体系成为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条件 ④ 健全的市场要素市场体系成为资源流动和配置的载体。

在对于经济大危机的解决问题上,现代市场经济比古典市场经济有明显的优越性,比如①政府将会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总需求解决失业问题 ②因为迫于社会舆论媒体的压力,政府出面立法保护消费者利益,惩罚生产低劣产品的企业再所难免 ③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法规约束企业行为,也可以通过筹建公共工程或者提供专利保护等形式来解决经济外部性问题,④政府会通过税率调节抑制过高收入,以社会救济的方式进行收入再分配来解决收入不碰等问题。这些都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优越性,是古典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无法解决的也是无法比拟的。

综上所述的两个时期的市场经济阶段性特点,我们不难发现”凯恩斯时代”的政府由以前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转变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由以前重视“无形的手”转变为利用“有形的手”开始调节,比如 建立国有企业来参与经营国家公共基础设施;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逆经济风向调节;适度的进行行业管制。政府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市场秩序;通过建立并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来保持市场的稳步运行;通过经济手段健全和完善市场体系;将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这些都是政府在古典市场经济时期不可能也不会去做的。对于公司来讲,现代公司制度最大的突破点就在于股份制的出现。

虽然在20C70S后“凯恩斯主义”被“新自由主义”所取代,但是在中国的经济政策里有很明显的“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经济的味道,目前中国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基础上运用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对我国经济大局进行管理,不得不说,中国这一点上是将古典自由主义里“无形的手”和凯恩斯主义里“有形的手”有机结合的最好典范。

推荐访问:捍卫 有感 市场经济 读理解和捍卫市场经济有感 读理解和捍卫市场经济有感 市场经济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