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遵义会议【优秀范文】

时间:2022-08-18 13:00:04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试论遵义会议【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试论遵义会议【优秀范文】

 

 试论«遵义会议»

 摘

 要: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召开的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

 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 为了 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 己的路线、 方针政策的会议。

 在极端危险的时刻, 挽救了党和红军。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遵义会议召开后,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断地消灭敌人, 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关键词:

 遵义会议

  背景

  意义

  经验

 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这一历史性转折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 其间, 存在着军事上、 政治上、 思想上、 组织上的复杂矛盾和斗争。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根据形势变化不断调整部署, 正确处理各种矛盾, 调动全党同志的积极性, 团结战斗, 胜利完成了万里长征的伟大战略转移。

 认真研究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在这一历史性转变中创造的丰富经验, 对我们今天实现新的历史性转变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一 :

 遵义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

 1934 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的失败, 使得我党元气大损。

 1934 年 10 月, 由于‘左’ 倾军事路线的错误, 红军被迫开始了长征。

 部队出发以后, 在李德等人的瞎指挥下, 采取了‘通道式’ 的搬家方式, 各种‘坛坛罐罐’ 都带了出来。

 结果处处挨打, 伤亡惨重。红军过湘江后, 已经从出发时的八、九万人, 打到只剩下三万多人· · · · · · ,在这样的危急关头, 李德、 博古少数领导人顽固地坚持北去湘西同二、 六军团会合, 毛泽东则提出放弃同二、 六军团会师的计划, 改向敌人兵力薄弱的贵州前进, 争取打几个胜仗, 使部队得到必要的休整。

 毛泽东同志向中央政治局提出, 部队应该改变战略方向,立即转兵向西, 如果再向北进军, 将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当时, 虽然军事指挥权仍在李德等人的手里, 但部队对他们的瞎指挥意见很大, 他们不得不同意毛泽东同志的主张,红军改向贵州进军。

 从这时开始, 红军接连打了 许多胜仗, 战局出现了 转机, 红军恢复

  了活力。

 人们更加认识到毛泽东同志的主张是正确的。

  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黎平会议之前并没有得到多数人的同意, 一直到黎平会议, 中央政治局才作出«在川黔边建立新根据地的决议», 改变了同二、 六军团会师在湘西建立根据地的计划, 决定向川黔边进军, 以遵义为中心建立新根据地。

 黎平会议才真正开始了红军战略方针的转变。

 其根据是:

 红军由通道进入贵州后, 其战略方向并没有改变。

 军委从十二月 十三日 到十六日所发出的关于行军部署的电令, 都是以经过黔东折向湘西同二、 六军团会师为目的。

 十三日的电令指出, 我军以迅速脱离桂敌西入贵州寻求机动以便转入北上为目的。

 十四日 ,军委电令一军团二师绕过里黎平, 向南嘉堡、 剑河方向迅速前进, 相机占领锦屏, 其意图是从这里渡过清水江到黔东, 然后折向湘西。

 在同一天, 军委电令在湘西永顺、 桑植一带活动的红二、 六军团, 继续向沅江上游行动, 调动或箝制黔阳、 藏江、 洪江一带的敌人, 策应中央红军北上湘西。

 直到十六日, 军委还电令各军团继续突破黔敌第二道封锁线, 并赶过薛、 周二敌之前(当时薛岳、 周浑元正由湘西的藏江、 黔阳向黔东的铜仁、玉屏、 天柱一线前进) , 在剑河境内的柳齐及附近地区渡清水江北上, 经天柱、 铜仁一带进入湘西。

 只是到十二月十七日, 在召开黎平会议的前一天, 军委发出万万火急的电令, 对红军部署才作了重大改变。

 电令一军团由婆洞、 八飘、 鳌鱼咀地域移致柳齐、 南嘉堡、 塘洞地域移动, 并侦察经育洞到台江的通路。

 红军不在柳齐及附近地区渡清水江北上, 而是沿清水江继续西进, 改变了经黔东去湘西的行进路线。

 这个重大改变表明,中央多数领导人同意了 毛泽东的主张, 并决定在黎平召开政治局会议, 解决战略方针问题。

  二

 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

  1 9 3 5 年1 月 9 日, 红军总部进驻遵义。

 1 月1 5 日至1 7 日, 中共中央在遵义城一个军阀公馆的二楼上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参加会议的中央政治局委员有毛泽东、 张闻天(洛甫)

 、 周恩来、 陈云、 朱德、 秦邦宪(博古)

 , 政治局候补委员有王稼祥、 刘少奇、 凯丰(何克全)

 、 邓发; 扩大参加者有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李富春、刘伯承、 林彪、 聂荣臻、 彭德怀、 杨尚昆、 李卓然; 出席会议的还有《红星报》 主编邓小平 (会议中被选为党中央秘书长)

 、 共产国际驻中国的军事顾问李德及其翻译伍修权。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总结第五次反 “围剿” 的经验教训。

 首先, 由博古作关于第五次反 “围

  剿” 的总结报告, 他在报告中极力为“左” 倾冒险主义错误辩护。

 接着, 周恩来作了副报告, 主要分析了 第五次反“围剿” 和长征中战略战术及军事指挥上的错误, 并作了自我批评, 主动承担了责任。

 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 着重批判了 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博古、 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 以及博古在总结报告中为第五次反 “围剿”失败辩护的错误观点。

 张闻天、 王稼祥、 朱德、 刘少奇等多数同志在会上发言, 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

 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 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 委托张闻天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 的总结决议》 , 并由常委审查通过。

 决议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 否定了博古关于第五次反“围剿” 的总结报告, 提出了党的中心任务是战胜川、 滇、 黔的敌军, 在那里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会议决定改组中央领导机构, 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取消博古、 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 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 朱德指挥军事。

 会后, 常委进行分工:

 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毛泽东、 周恩来负责军事。

 在行军途中, 又成立了 由毛泽东、 周恩来、 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工作。

 至此, 遵义会议以后的中央组织整顿工作大体完成。

 三

 遵义会议对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召开, 是基于在湘南及通道的各种争议而由黎平政治局会议所决定的。

 这个会议的目 的是在:

 (一)

 决定和审查黎平会议所决定的暂时以黔北为中心, 建立苏区根据地的问题。

 (二)

 检阅在反对五次“围剿” 中与长征中军事指挥上的经验与教训。

 “遵义会议之后, 红军部队穿插于敌人之间, 处处主动, 生龙活虎, 左右敌人。

 事实充分说明, 红军长征的胜利, 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都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取得的。

 说遵义会议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挽救了党, 是毫不夸张的。

 遵义会议撒下了 中国革命胜利的种子, 开始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航道。”

  “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它集中全力纠正了 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路线的错误, 确立了 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 并且在这以后能够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四

 遵义会议的历史经验对党在新时期的作用

  第一, 勇于探索, 敢于创新, 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自 己的路线、 方针、 政策问题, 走中国式的革命道路, 这是遵义会议给我们留下的基本经验之一。

 遵义会议本身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次伟大创举。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开始探寻革命的正确道路。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 开创了 武装斗争、 农村包围城市的独特道路, 创立了一套与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需要相适应的组织形式、 斗争形式、 战略战术原则等。但由于我们党当时还处在幼年时期, 干部的马列主义水平不高, 毛泽东同志的正确理论和主张, 一时未能被全党所认识和承认。

 特别是当以王明为代表的“左” 倾错误路线在党中央占据统治地位时, 更是对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采取排斥的态度。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前后, 毛泽东等执行正确路线的同志逐渐遭到批判、 撤职和排斥,但是后来的革命实践, 特别是第五次反“围剿” 的失败, 从反面证明了 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路线和战略战术是正确的。

 正是遵义会议在历史关头作出了重大抉择, 在事实上确立了 毛泽东同志及其正确路线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从根本上结束了“左” 倾路线在中央的统治, 在危难时刻挽救了 红军和党, 胜利地完成了长征, 奠定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基础, 这是遵义会议对中国革命作出的伟大贡献。

 现实与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

 在 1978 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是我党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转折。

 这次全会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 重新确定了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用“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取代了 “两个凡是” ; 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代了 “以阶级斗争为纲” ; 后来又用干部队伍的革命化、 年轻化、 知识化、 专业化方针代替了领导职务终身制。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从此迈上了新的伟大征程。

 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证明, 邓小平同志不愧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战略家。

 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 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 实现了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的飞跃, 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这么多年, 是我国发展最快的时期, 这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

 进入新世纪, 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 标, 仍然需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 特别要努力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 以创新促发展。

 创新主要

  包括理论创新、 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

 思想解放、 理论创新, 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

 我们进行理论创新, 就是要使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在继承的基础上, 不断汲取新的实践经验、 新的思想而向前发展。

 思想解放、 体制创新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的强大动力。

 我们进行体制创新, 就是要不断完善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各方面的体制, 特别是要解决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

 思想解放、 科技创新是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们进行科技创新, 就是要使科学技术成为我国新世纪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日 新月异的发展, 我们必须抓住那些对中国经济、 科技、 国防和社会发展带有战略性、 基础性、 关键性作用的重大科技课题, 抓紧攻关, 努力实现自主创新。

 第二, 在复杂的局面下, 首先抓住最重要的问题, 解决最突出的矛盾。

 这是遵义会议给我们留下的又一条基本经验。

 遵义会议在危急的形势下, 既讲斗争, 又讲团结, 集中精力抓住主要矛盾, 重点纠正当时危害最大的军事路线的错误, 充分体现了 马克思主义的策略思想。

 遵义会议前的“左” 倾错误路线的表现是多方面的:

 有政治上的盲动主义、 军事上的冒险主义和逃跑主义、 组织上的宗派主义以及思想上的教条主义。

 遵义会议上, 毛泽东同志审时度势, 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 抓住主要矛盾, 全力以赴纠正最为紧迫的军事路线的错误。

 这是因为当时处在战争环境, 军事路线的错误直接关系到党和红军的生死存亡, 是主要矛盾, 而且这一错误已为中央大多数领导同志所认识并为广大红军指战员所不满和抵制, 纠正的条件已经成熟, 有利于团结多数, 保证错误军事路线的纠正和会议的成功。

  遵义会议集中力量解决了 当时最为迫切的军事路线和组织领导问题, 开创了 在复杂的情况下我党善于抓主要矛盾的先河。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 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解决这一主要矛盾要靠加快经济的发展。

 经过 30 多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主要标志有两条:

 一是摆脱了短缺经济的困扰, 二是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日益明显地发挥基础性作用。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经济发展与人口、 资源、 环境的矛盾日 益尖锐, 必须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坚持走提

  高资源利用率和发展资源节约型经济的道路, 努力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形成有效、 协调、 创新的持续发展机制, 使资源开发、 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

 要抓住机遇, 面对挑战, 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我国电子工业、 信息工业的迅速发展, 已为实现这种跨越式发展奠定了 良好基础。

 只要我们的措施得当, 中国在今后几十年内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实现振兴中华的宏伟目标是大有希望的。

 参考文献:

 1、 从《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 看陈云对遵义会议的贡献

 贵州社会科学 冯祖贻 2、 陈云《 (乙)

 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 手稿考 - 党史研究资料- 齐得平 田逢禄 耿仲琳 3、 黎平会议对遵义会议的影响及作用 - 贵阳文史- 杨利 4、 遵义会议资料选编[M].贵阳:

 贵州民族学院印刷厂, 1985. 5、 程中原.张闻天论稿[M].南京:

 河海大学出版社, 1990. 6、 走进遵义会议会址[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9.

推荐访问:试论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 试论 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