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松果教学反思,菁选3篇

时间:2023-02-16 12:40:08 浏览量:

采松果教学反思1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放手,相信学生能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有所感悟、有所发展、有所创新。课堂上比较满意的是以下几点。  1、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和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采松果教学反思,菁选3篇,供大家参考。

采松果教学反思,菁选3篇

采松果教学反思1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放手,相信学生能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有所感悟、有所发展、有所创新。课堂上比较满意的是以下几点。

  1、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和谐。

  本节课以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为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信息,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究、去交流,教师不用刻意地去牵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不用刻意地去调整自己的注意力,在自然*和的气氛中学会了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关注学生发展,注重学科间渗透。

  由于教材主题图提供的相关数学信息相对较少(只有25和4),因此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相对就较少。于是学生在提出问题时,只能从语言的不同表述方式上与别人有所区别,才会出现了一个减法问题的三种不同的提问方法,教师给以高度评价并全部展现。这也体现当前的学科理念:学科本身并不是核心内容,它们只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媒介。另外如编故事、阐述自己的想法、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等,都是在关注学生的发展,已超越原来所谓“数学”学科的范畴。

  3、了解学生原有认知水*,促进学生主动地、个性化地学习。

  本节课内容相对简单,学生在课前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因此,在课上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研究,体验知识形成与获得的过程。在算法的探求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自我选择口算、摆小棒或是拨计数器,使得不同水*的学生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收获的多少可能不同,却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采松果教学反思2

  《采松果》一课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加与减》中的第二课,主要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课堂开始,我创设了“小松鼠与松鼠妈妈采松果”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通过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25+4”、“25-4”的算法,总结得出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不进位不退位算式的算理。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觉得自己做得较好的方面有:

  1、利用有趣生动的情景引入课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让学生说说图中“25”“4”这两个数的组成,即复习以前的知识,也为后面探讨算理做了很好的铺垫。

  2、在学习算理时,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棒、拨一拨计数器,明白个位与个位相加减,相同数位相加减的算理。学生由形象的摆小棒、拨计数器到抽象的总结出算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并且这个过程很好的额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但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学生动口表达的机会不够,在课堂上应该多让学生动口表达算式的算理,才能启到巩固知识增强学生表达力的作用。还有我觉得这节课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教师语言不过儿童化。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今后我要更加关注学生,专研教材,多向优秀老师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采松果教学反思3

  课堂上要求解决的实际问题都是一年级上册教学过的`,包括例题在内,总共有四个实际问题,其中加法计算的求和问题和减法计算的求差问题,学生的解题思路是很明确的,唯一感到生疏和困惑的可能是求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例题中要求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只要让学生体会到从25个里面去掉和小松鼠一样多的4个,剩下的数就是妈妈比小松鼠多采集的,从而列出算式25-4。练习4小题也是相同的问题,只是表达的词语发生了变化,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长多少”实际就是“多多少”后,解答就很容易了。

  综上所述,学生在本课的学习中,正确进行个位上的加减是一年级上册10以内加减法的内容,遇到的实际问题都是已有经验能够解决的。学生在本节课,本单元,本册教材,甚至在整个小学阶段都应牢记的一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学生形成了这种认识后,才能在笔算学习中不出现大的偏差。体会到口算和笔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在一年级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小棒和计数器在帮助学生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和数位概念以及数的加减运算方面有着直观的效用。而熟练进行2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不仅是本册计算教学的基础,也是小学阶段计算教学的一个根基。

推荐访问:松果 反思 教学 采松果教学反思 菁选3篇 采松果教学反思1 采松果教学反思100字 采松果教学反思1000字 采松果教学反思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