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摘要(5篇)

时间:2023-05-02 11:05:05 浏览量:

篇一: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摘要

  

  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

  劳动素质是学生整体素质的一部分。劳动素质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劳动实践,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现代大生产的基本原理和生产技能。劳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活动中的组成部分,是和其他各育有机联系在一起的。但是,“经历一个世纪艰难的摸索至今,劳动教育似乎仍然是一个外加的东西,一直没有溶于整个学校教育之中,成为它内在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当前以“智力本位”的应试教育盛行的情况下,我们的劳动课和实践劳动时间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甚至流于形式。受这种功利的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的教育者和家长忽略了对劳动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意义的正确认知。这致使当前我们的学生出现了一下情况:上了大学生活不能自理;厌恶劳动,不愿干体力活,鄙视劳动人民;随意浪费水、电、粮食,不珍惜别人的劳动。一些大学毕业生贪图享受,不愿下基层,频繁跳槽,甚至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有必要对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必要性进行重申,探索劳动教育更好的实施途径。

  一、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劳动之于人

  劳动创造了人,也创造了丰富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劳动决定着人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相应的也决定着个人的收入水

  平。

  马克思说:“劳动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劳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劳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智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劳动教育可以健体,锻炼我们的肌肉和感官。通过劳动使我们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智者,克服困难征服困难的勇者。在劳动中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激发学习欲望,培养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劳动中,我们能更清晰地理解生产关系,领悟劳动和其他方面和谐发展的道理,找到自我发展的途径。从事不同的劳动,能加深人们对各阶层人们的理解,更深刻的理解人生,找到生活的意义,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劳动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增强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树立平等观念,克服人际关系障碍,维护心理健康。劳动中可以发展和丰富个性,促进个性健康发展。另外,劳动可以使人学会宽容、理解、诚信、珍惜时间……所以我们通过劳动改造社会的同时,也改造着人自身。哈佛大学教授布朗特说:“从小爱劳动的人,长大后会增强办事能力,而且会时常感到自己在社会上有所作为,有所贡献,劳动是愉乐人生的起点。”

  21世纪的人才有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我们认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劳动是个体全面发展的主要载体。劳动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所以劳动不仅是教育活动的内容,也应

  是教育活动的一种方式。

  (二)劳动之于教育

  教育起源于劳动。教育过程服务于劳动过程,为社会发展提供相应的劳动者。原始社会的教育是指生产劳动过程中口耳相传的经验传递。教育和劳动结合在一起。不幸的是,到了古代社会,社会两极分化,“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教育成了劳心者的专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排斥自然科学。由此,古代教育培养了片面发展的人:一方面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另一方面是年复一年的重复着简单的体力劳动的劳动人民。

  现代社会以后,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增多,体力劳动正向着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转化。劳力和劳心没有明确的界限,大部分劳动的性质走向“在劳力上劳心”(陶行知)。社会要求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劳动者的素质成了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是社会对教育的主要要求。现代教育在社会发展的推动下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出现了班级授课制,学校教育规模扩大,有了专门的理论支持,教育走向了独立。然而这种独立“又产生了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二次分离,即劳动者的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的分离。”这种教育过程与劳动过程的分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校教育“主智”和“应试”的倾向。这种脱离劳动的教育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眼高手低,缺乏一定的劳动素养,在某些方面不能适应社

  会的要求。所以,为了使受教育者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劳动教育的实施成了必然选择。

  二、加强劳动教育的对策

  劳动人出生时的劳动条件是基本相同的,但成人后有的人仅会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有的人则从事复杂的脑力劳动,表明在劳动能力上人与人的差别。另外人与人之间有着不同的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也影响劳动效果和个人的健康成长。以上个人的劳动素养是通过教育进行的。

  人的一生都在劳动,劳动素养的培养主要在青少年时期形成。我们要在孩子年龄小的时候注重培养劳动观念,年龄大些注重劳动能力的培养。学校里的劳动与社会劳动和家庭劳动有所区别。学校劳动有很强的教育性和趣味性,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在劳动的目的和性质上不同于其他劳动。它是一种以教师的指导为前提的,在内容上是有所选择的。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专业教育的劳动具有专业技能培养的性质。实施劳动教育的途径:

  (一)初等和中等教育阶段加强劳动观念和简单劳动技能的培养

  我国德育的“五爱”中就有“爱劳动”这一条。可是随着我们物质水平的提高和我国独生子女的家庭状况,使我们的新一代远离了劳动、不会劳动、厌恶劳动尤其是体力劳动,追求安逸与享乐。这种状况很值得我们对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

  我们的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管理中渗透劳动意识,做好劳动设计,保证劳动教育时间,选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保证劳动教育质量。相关教育部门要编制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劳动课教材,健全劳动评价机制。我们认为在初等和中等教育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1、在简单的生活服务性劳动和集体劳动中加强劳动观念的教育

  初等教育阶段教师要向学生灌输自我服务的意识,强调生活自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合理安排个人时间,并和家庭劳动教育做好衔接,增强教育途径的一致性。校园服务劳动要建立长效责任机制,培养学生的劳动责任感利主人翁意识。除了环境责任区的保护以外,可以通过分组分班种植花草树木,饲养小动物,培养对自然的感情,学得一些劳动经验,培养劳动的幸福感和荣誉感。日本教育家小林宗作校长曾让一位农民给学校的小学生上劳动课。在这节课上学生不但获得了种田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朴实的情感,增进了与劳动人民的感情――“从此以后,孩子们亲切的叫他农民老师”。

  另外,教师要适当安排学生参加集体性的社会公益活动,参观或参加社会生产活动。这样做可以使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劳动人民和火热的劳动场面,增强对劳动的感情。而且集体性的劳动可以加强集体协作,比在课堂上更能加强同学们之间的相互理解,沟通相互之间的感情。

  2、在劳动中加强理论知识的应用和技能培养

  教师要通过劳动联系理论与现实,训练学生手脑并用。我们存在一种只强调书本知识,理论知识的倾向,忽略了学生技能的培养。建议在学习了一项原理之后,要适当进行试验性操作或强调原理的应用,要求他们动手制作小物品或模型,或结合社会调查试着写作文章,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并占有一定和教学时间,并作为学生成绩的一部分。

  3、注意教育过程中切不可以劳动作为惩罚的手段

  一旦劳动意味着强制与惩罚,就失去劳动教育的意义,且易使学生形成对劳动的错误认识。

  (二)劳动教育是高等教育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养的途径

  假如普通教育培养学生全面的素质基础,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则培养他们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直接培养劳动者。专业技能的培养是高等教育专业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劳动是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途径。列宁提出,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相结合,无论是脱离教育的生产劳动还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育都不能适应现代科技的要求。专业教育与社会生产劳动有密切的联系,劳动教育便成了应有之意。另一方面,大学生受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影响,贪图安逸舒适,金钱至上,追求高消费并相互攀比,铺张浪费现象严重。另外他们中有一些人出生于独生子女家庭,从小没有一定的劳动技能和经验,生活自理能力差,经不住困难和挫折。还有一些大学生就业后频繁跳槽,稍有困难就选择逃避,为金钱随意放弃自己曾经的职业理想和手头的工作。这样做从社

  会角度看一方面造成了人力和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造成社会的信任危机,影响了市场秩序和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所以,加强专业和职业教育中的劳动教育直接决定着未来劳动者的素质,是当前高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专业能力是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劳动者的专业性的核心因素。劳动教育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必要环节,在专业劳动中培养对未来职业的兴趣,而且更多的专业能力可以为就业增添砝码。从人自身来说,脑力与体力结合有利于缓解脑力或体力疲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另外勤工俭学或打工等劳动过程可以使学生接触社会,形成朴实的劳动观念。劳动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途径,不同于道德上的说教,是职业道德教育的生动课堂。

  鉴于学生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此阶段的劳动教育相对于初等和中等教育逐渐走向了自觉,逐渐脱离老师的指导,而且劳动结果有了一定的社会价值。教育方式一般是在校内建立本专业的科研基地,在社会上相关的劳动部门成立实践基地;通过劳动实践课和值日周进行劳动等等。另外可以通过校内外的公益活动和实习和创业活动增强劳动能力。职业教育还有一些半工半读、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

  “据《中国教育年鉴资料》的统计,我国60年代初高校学生劳动实践的时间约占在校总时间的20%~30%,那时的毕业生很受社会欢迎。‘十年动乱’时期高校劳动时间远远超过

  20%~30%,有的学校高达40%~50%,学生基础理论学习受到很大冲击。进入新世纪以来,高校劳动实践在教学计划外部分有了进展,但在教学计划内部分还不到10%。以上文字说明,高校劳动教育仍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充分利用好学生充裕的课外时间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加强劳动教育的教育规划,健全引导机制和评价机制,使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篇二: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摘要

  

  论家庭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论家庭劳动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XXX【摘要】劳动是做人的基础。一个人是否成才,从根本上说是看他能不能在社会上实现自身的价值,是看他在劳动岗位上对社会的贡献。专家指出,家庭劳动启蒙教育不足及扭曲是导致孩子懒惰气产生的重要原因。如果孩子从小缺乏劳动这一重要一课,将来很难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有自我服务能力的、为他人服务思想的人,而对孩子来说,劳动意识的培养则是从干家务开始的。但由于家长的劳动价值观和负面评价使孩子对做家务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我国青少年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差。为了增强劳动意识,家庭教育中需要家长改变对劳动、对孩子的认识,注重在劳动实践中开发孩子的潜能,使孩子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并最终内化为自身的意识和行为惯,使其终身受益。

  【关键词】家庭教育劳动责任感成才

  【正文】

  引言

  写这篇论文是因为在我的家庭劳动教育中,我的父母持截然不同的观点,我的母亲非常赞成让孩子参与到家务事中,但

  是我的父亲却特别反对让孩子做家务,他认为让孩子去做家务的时间还不如多看点书。读大学后班上组织班级聚餐,发现好多同学连择菜都不会,很多菜不认识,真正的五谷不分,让人哭笑不得。而最近在网上流传的一份“美国孩子的家务单”却让我真正感到震撼,陷入沉思,我看到了很多人在下面留言,情况和我都差不多。在中国,家庭劳动教育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但是恰恰我们不重视的做家务对于我们今后的人生却是非常重要的。

  一、我国当前家庭劳动教育的现状

  1996年“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状况与教育调查”显示:相当多的独生子女不干或者很少干家务,独生子女平均的家务劳动时间太少太少。

  2005年“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指出:部分少年儿童缺乏对劳动的主动参与意识。

  美国城市小学生在家务劳动上,日平均1.2小时,而中国城市小学生只有0.2小时。教育界称之为“0.2现象”。

  二、我国当前家庭劳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从我国家庭劳动教育的现状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青少年们做家务的时间很少且动手能力很弱,但是这是因为孩子天生就不爱劳动、不会劳动吗?让我们看一份对1666名三年级至八

  年级中小学生的调查结果:结果显示,表示“愿意和大人一起干家务活”的高达93%,“愿意学做家务活儿”的高达92.7%,当问及“劳动对自己有什么好处”时,77.6%的孩子选择“培养自己的能力”,67.2%的孩子选择“在劳动中获得快乐”,这都说明了孩子们其实很看重劳动对自身成长的积极作用;71.2%的中小学生不同意“现在的孩子是懒惰一代”的说法。从总体上看,热爱劳动是孩子们劳动意识的主流,可是为什么现实生活中孩子们就少了劳动热情呢?

  (一)、家长的劳动价值观和负面评价对孩子劳动意识有负面影响。

  调查显示,54.4%的长辈说过“你好好研究就行,家里的事用不着你管”,44.4%的长辈说过“你不好好研究,将来就去扫马路”,44.8%的长辈说过“学生就是要研究好,闲事少干”,44.48%的长辈说过“看你笨手笨脚的,这点事都干不好”,55.4%的长辈说过“你这么小能做什么,等以后长大再帮我做吧”,54.7%的长辈说过“去干你自己的事吧,别在我这儿添乱了”。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经常听长辈说这些话的孩子,对洗碗、扫地这类简单的家务活儿表示“没兴趣做”的明显高于长辈没说过这些话的孩子。

  家长鄙视普通体力劳动者,使孩子把普通的体力劳动者当成“下贱”的代名词,从而逃避劳动,鄙视劳动;家长把劳动当成负担,怕影响孩子研究,认为研究好才是成才的唯一条件,;家长认为孩子太小,从而在无形中打击了孩子劳动的兴趣。

  (二)、家长过多替代,减少了孩子自理和做家务的机会。调查表明,42.2%的少年儿童说“大人不让我做自己想做的家务”,39.9%的孩子说“自理的事我愿意做,但是家长不让。”。说明有些事情尽管小孩会做、愿意做、也有兴趣做但是由于家长替代过多而没机会做。如果家长把自理性劳动和家务劳动这些对孩子而言举手之劳的事当负担,剥夺了孩子最基础的劳动权利,久而久之,孩子依赖家长,不愿自己动手便会成为惯。

  (三)、家长用劳动惩罚孩子。在孩子做错事时,家长会惩罚孩子刷碗或者拖地,使孩子从小对劳动产生不良的心理定势。即使后来家长有心培养孩子的劳动观点,也很难提起孩子对劳动的热情。

  三、家庭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一)、劳动是做人的基础。XXX的一些社会学家、行动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曾对波士顿地域456名少年儿童进行了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发觉干家务的孩子与不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失业率为1:15,立功率为1:10,平均支出要

  高出20%摆布,离异率、心理疾病患病率也相对较低。专家分析说,让孩子从小做些家务,可以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珍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等品质,他们长大后,天然比那些“四体不勤”孩子更有出息。

篇三: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摘要

  

  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劳动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形式,主要是指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训练,培养他们尊重劳动、学会劳动和从劳动中获得快乐的能力。在当今社会,劳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首先,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自觉实行劳动纪律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掌握劳动的基本技能,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同时,劳动教育能够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凝聚力,使他们从团队合作中受益,克服困难,提高劳动效率。

  其次,劳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使他们知晓自身的价值,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自身的劳动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潜力,获得成功。

  最后,劳动教育能够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劳动中得心应手,充分发挥自己的劳动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总之,劳动教育是当今社会的重要教育过程,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被认可。我们应该加强劳动教育,让更多的学生从劳动教育中受益,以获得更好的社会发展。

篇四: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摘要

  

  浅谈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意义及实施策略

  摘要:劳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和养成劳动素养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在幼儿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塑造和萌芽阶段,幼儿的认知能力处于浅层理解阶段,幼儿的身体机能也未完全稳定。但这些并不代表劳动教育在幼儿阶段无法实行,相反,幼儿期是劳动教育的关键期。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科学观念的形塑均起步于幼儿期。因此,厘清幼儿劳动教育体系的相关理论,是改善实践的第一步。本文基于浅谈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意义及实施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意义;实施策略

  引言

  对幼儿从小爱劳动良好品德习惯的培养,方法还有很多,还有待于我们去探索和实践,但最重要的是一贯一致,持之以恒,对幼儿要严格要求,使之形成习惯,变为他们自觉的行动将终身受益。因为现在的孩子,就是将来祖国建设的栋梁,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使幼儿从小养成爱劳动这一良好的品德,意义是非常深远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幼儿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

  情感目标是幼儿阶段教育教学的首要目标,是激发幼儿从认知走向实践的重要驱动力量,也是幼儿阶段教师衡量教育内容、制定评价标准的重要参考因素。劳动情感的培养和激发是新时代幼儿阶段劳动教育体系的核心目标。《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规定要萌发幼儿爱劳动的情感,《幼儿园教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也规定向幼儿进行初步的爱劳动的教育。在情感目标的指引下,幼儿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提高也是渗透于劳动教育目标不可或缺的部分。认知和技能目标的实现既是情感目标实现的必经之路,也是情感目标实现不可或缺的积累准备。幼儿爱劳动的情感会促进新的劳动行为,劳动行为所生成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会再次积淀劳动情感,在不断的良性螺旋式循环上升的过程中巩固良好的劳动习惯。健康有效的劳动教育应当注重核心目标的达成,更应以统整的观念对待劳动教育的更多方面。

  二、明确劳动课程价值观,形成课程目标

  幼儿园劳动教育是指劳动意识、劳动观念的教育,也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幼儿的劳动习惯、对劳动的态度、对劳动者的认识及对劳动成果是否珍惜等内容。幼儿的劳动更倾向融于生活的自我服务劳动、服务于班级的劳动体验、感受丰富多样的劳动生活体验、学习等。

  三、在生活坊中让幼儿体验与分享劳动的喜悦

  在生活坊中除了剥豆子、瓜子,还让幼儿制作《水果拼盘》。在这一区域中,孩子们不仅喜欢劳动,还有了任务意识,孩子们在班级群中报名,轮到谁,谁就准备好水果等材料带入生活坊。到了生活坊,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清洗水果,接着,用削、切、剥等技能,进行水果的创意拼摆,还制作了水果串,甚至还制作了果汁。制作结束,孩子们必须把生活坊整理清楚,该扔的扔、该清洗的清洗,可以感受到孩子们热爱劳动的氛围。在评价环节,孩子们还主动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于其他孩子一起品尝他制作的水果拼盘,这不仅让幼儿爱劳动、主动分享劳动成果,还提高了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寓劳动于学习活动中,培养劳动的能力

  (一)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利用有关于劳动的儿童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开展领域教学。如学习儿歌《我有一双小小手》教育孩子学会自我服务,并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双手做各种事情,针对有的幼儿上幼儿园时不愿意自己走路,通过故事《小脚不见了》,帮助幼儿分析故事中的小猪胖胖的小脚为什么不见了,并让小朋友想办法帮忙小猪胖胖找回小脚,从而让幼儿知道上幼儿园要自己走路。通过欣赏歌曲《劳动最光荣》,了解歌曲所隐含的寓意,引导幼儿理解劳动光荣的品质。(二)区域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区域活动中如美工区让幼儿学编织,教师的示范让孩子学着教师怎样来“做”,不仅学会了编织的技能,还能感受到劳动所带来的成就感。在生活区我们也给幼儿准备了系鞋带、订纽扣、编辫子、扫豆子等游戏。目的是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培养对劳动活动的兴趣,同时发展幼儿手指的小肌肉群,学会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三)在种植与饲养的活动中培养劳动技能在幼儿园的种植园地里,教师组织幼儿用铲松土,种上大蒜、青菜、辣椒等各种菜苗,定期给菜苗浇水,施肥,拔草,记录种子发芽,测量它们每天长高了多少,和孩子们一起期待着小苗苗生根、长叶、开花、结果……在班级的“自然角”,用各种瓶子、花盆种上各种花和菜苗,幼儿每天轮流当值日生,给自然角的花浇水和记录生长过程。在自然角中还让小朋友从家里带来小螃蟹、小乌龟、小金鱼等,让孩子们经常给它们喂食换水。在种植与饲养的活动中,幼儿掌握了相关的劳动技能,提高了劳动能力。

  五、引领家长更新观念,实现家园共育

  引领家长更新观念,树立意识。我们通过家长学校围绕劳动教育积极开展培训,借助幼儿园公众号定期向家长推送有关劳动教育的相关文章;定期开长家长沙龙,探讨劳动教育在家庭中实施的重要性;邀请专家向家长宣讲劳动教育对于幼儿发展的价值和意义等。通过全面、系统的引导,家长的劳动观念得以逐步更新,培养儿童劳动的意识得到树立。帮助家长拓展思维,挖掘内容。将幼儿在园参与劳动的内容进行细致梳理,以文字、照片或视屏的形式,启发、帮助家长拓展思维,尝试挖掘家庭中可实施的劳动教育内容。带领家长找到方法,增强自信。家长的难题在于调动儿童的劳动意愿,增强自己在家庭中开展劳动教育的自信。借助家长开放日,让家长学习并找到实施家庭劳动教育的灵感,并以线上互动的形式,与家长进行及时沟通,帮助家长从一件一件小事上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结束语

  总之,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整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秉承新时代“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课程价值观,在务实研究中探索形成更加完整、丰富、科学的幼儿劳动课程体系和实践推进体系,幼儿园劳动教育实施,应有目的、有计划地从多方面入手、全方位的对幼儿进行培养和教育,幼儿的劳动习惯才能逐渐养成。

  参考文献

  [1]梁宇翔.基于劳动教育的幼儿习惯培养策略[J].辽宁教育,2019(24):62-64.[2]王浪.幼儿劳动教育实施策略[J].教育观察,2019,8(38):60-62.[3]张海燕.生活情境中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品质研究[J].成才之路,2019(24):12.

篇五: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摘要

  

  加强中职生劳动素质教育的意义、对策及注意的问题

  高才生或许可以从书本中产生,但高素质人才只能生长在劳动的土壤里。加强劳动素质教育,切实可行。我国的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而要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劳动实践教育不仅是必不可少的一项独立内容,而且对德、智、体、美等方面素质的提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职校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高素质的建设者和劳动者。对职校学生实施劳动素质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又是在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针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径。

  一

  加强中职生劳动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1.实施中职生劳动素质教育是社会主义事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提出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根据各个历史阶段的革命任务和政治经济发展变化的需要,提出了学校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概括起来就是,青年学生必须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这是当代青年学

  生成才的必由之路,也是对中职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2.实施劳动素质教育是中职生自身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

  第一,劳动素质教育是提高中职生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需要。社会生活是一个广阔的课堂,要引导广大学生经常深入到工厂、农村参加各类生产劳动,通过亲身体验企业、农村的生活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激发他们投身改革,献身四化的热情。同时,在劳动中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及劳动人民,勤俭节约、爱护公物、艰苦奋斗,以及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等优良品德。

  第二,劳动素质教育是提高中职生的文化知识素质的需要。中职生的文化知识素质包括知识、智力和技能三个方面,但他们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而技能的培养更离不开劳动实践,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因此,只有指导学生结合书本知识进行大量的企业劳动实践,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转化成服务社会的技能,否则只是“黑板上维修设计”,通过生产劳动教育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经过理论联系实际,又可以加深对科学基础原理的理解,可启发学生的创造性。

  第三,劳动素质教育是中职生增强身体素质的需要。中职生正处在身体成熟的重要时期,参加适度的劳动能使其肌肉、筋骨受到锻炼,促进新陈代谢,增强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机能,提高其抗病能力,从而强健学生的体质和体力。中职生

  应在大学期间多参加劳动,锻炼健康的体魄,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

  二

  加强中职生的劳动素质教育的若干对策

  1.实施中职生劳动素质教育应注意的“三个结合”

  第一,集体劳动与自我劳动的结合。职校中,学校对集体劳动组织得比较好,因为在集体劳动中,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但对中职生的自我劳动重视的不够。其实,自我劳动对青年学生自我约束的劳动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个人大部分时间的劳动是自我劳动。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向来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自我劳动能力很差,大部分学生不会做饭,不会缝补衣物等家务活,就连宿舍卫生也懒得搞,于是有人提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担忧。

  第二,一般劳动与专业劳动相结合。对中职生实施劳动素质教育中,一般劳动与专业劳动要双管齐下,既要有一般劳动更要有专业劳动。一般劳动可以培养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思想,培养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美德;参加专业劳动不但可以巩固专业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实践能力,增长才干。

  第三,义务劳动与有偿劳动相结合。参加校内的清洁卫生,绿化环境和社会实践活动,以及为孤寡老人、残疾人服务的劳动,是大学生应尽的义务,这些劳动可以培养青年学生的无私奉献精神。适当的有酬劳动,有助于学生勤工俭学,培养自立的精神和很好的劳动习惯。对职校实施劳动素质教育,要注意义务劳动与

  有偿劳动相结合。

  2.中职生实施劳动素质教育的三条重要途径

  第一,公益劳动。专家研究表明,一个人在青少年为社会无偿劳动中贡献的力量越多,他在内心就会更加深切地珍惜那些似乎与其个人没有直接关系的事物,并且会享受到光荣感、自尊感和成就感。职校中也应积极提倡关心他人、热心公益、扶贫助困等活动,要通过青年志愿者等形式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类公共场所的卫生清洁,照顾孤寡老人,义务家教等服务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从而有效抵制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的侵蚀。

  第二,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活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贯彻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加强大学生劳动素质教育的有力措施,是推动中职生走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的有效途径。职校每年要组织广大青年学生,利用假期深入到农村牧区、厂矿企业等生产第一线进行社会实践,一方面,用自己的知识服务基层;另一方面,又可在实践中锻炼自己,通过与工人农民共同劳动,亲眼目睹、亲身体验劳动人民为创造物质财富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感受他们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在劳动中磨炼意志,增强抗挫折能力,促进心理健康。

  第三,生产劳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它既是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的迫切需要,也是高等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途径。

推荐访问: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摘要 劳动教育 对策 性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