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10篇】

时间:2022-12-28 18:05:05 浏览量: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2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分类的过程,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2、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确定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10篇】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2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分类的过程,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2、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确定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重点难点

  学会按不同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孩子们,这儿分别是淘气猴和萌小兔开的文具店,如果你要买练习本,在谁的文具店里能一下就找到?(出示画面)

  生:萌小兔的店里。

  师:告诉老师为什么在萌小兔的店里能很快找到?

  生:因为它的店整齐。

  师:大家同意吗?(同意)我也同意在萌小兔的店里去买。因为它的店里的物品摆放的很整齐。那么,生活当中,把这样一类的物品摆放在一起叫分类。分类摆放物品能使我们的生活更整洁、更方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类与整理。(板书:分类与整理)

  二、探究新知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课件出示)

  师:今天萌小兔遇到了一个小困难想请你们来帮忙,愿意吗?

  生:愿意。

  师:这里有一些气球,萌小兔想知道每种气球有多少个?萌小兔该怎么办?请大家先观察这些气球,你有什么发现?

  生1:颜色上有红色、蓝色和黄色。

  生2:形状上有心型、圆形和糖葫芦型。

  师:我知道啦,可以按颜色分,还可以按形状分。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

  (1)操作分类

  师:那这样吧,今天我们就按形状来给这些气球分分类,好不好?老师给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些,一会儿,请你们按形状把它们分一分、数一数,整理一下,把你的结果记录白纸上,听明白了吗?

  师:请同学们从抽屉里拿出信封,两人一组,合作完成,现在开始。

  小组合作完成.

  展示成果

  a、作品展示(一堆一堆的)

  b、展示(摆成一排一排的)

  师:刚才xx组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把他们摆成一排一排的?

  生:一排一排的摆,看的更清楚。

  师:我有问题了,不用数,你们通过xx组的作品能一眼看出谁最多谁最少吗?

  生:能。

  师:你们这儿有一个作品,老师发现,这两边一样长,那它们同样多吗?

  生:不同样多。

  师:明明是一样长,为什么就不一样多呢?

  生:因为在摆的时候没有对齐。

  师:那在摆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生:摆的时候应该一个对一个。

  师:我们把它们一一对应以后,就可以一眼看出谁多谁少。

  师:为了让我们的图更加清晰,我还要补上一些内容,在图的下面画一条线,告诉大家我是从这开始数的,然后在下面做上标记,第一列是圆形,第二列是......,这下看这幅图的人是不是一目了然。

  孩子们,你们真棒,可以用图来表示自己整理的结果。

  (2)记录分类

  师:还有哪些组愿意把自己的作品给大家看看?

  (展示作品)

  师:这些作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他们都是用什么来记录气球的个数?(个数)

  来,我们在这幅作品上画一条线,孩子们,你们看上面这一行都记的什么?下面记得什么?我们现在竖着看,通过这第一列你能知道糖葫芦形状有几个吗?第二列.......,给这个作品画上一些线后,你发现它是不是特别像一张表格。

  同学们,你们真棒,不仅仅把这些气球进行了分类,而且还把它们整理成图或者表,你们真棒!

  3、体会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

  刚才我们是把这些气球按形状分类,现在萌小兔想请大家按颜色再来给这些气球分分类?你们愿意吗?

  好,现在听清我的要求,请把这些气球按颜色分,分完后,摆在这条线的上面。在摆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摆完后,别忘了把你的结果,填在这儿,大家清楚吗?还是两人一组,合作完成。

  (小组合作、交流)

  (展示作品)

  师:来看看xx记录的结果,跟你记录的结果一样吗?

  比较分类

  现在请同学看看这两幅作品,都是分的同一个信封里的气球,为什么结果有的时候是5个、4个、3个,有的时候又是3个、3个、6个呢?怎么不一样呢?

  师:看起来,虽然都是这些气球,可是如果分类的标准不同,它们的结果也就不一样。

  请你们把气球装进信封,放在铅笔盒的下面。

  同学们,谢谢你们帮萌小兔解决了难题。

  4、延伸拓展

  咦!老师这个又多出来一个气球(拿出粉色糖葫芦状气球),那如果按形状分,我得把它摆在哪儿?

  生:摆在糖葫芦的上面。

  师:为什么要摆在这儿?

  生:形状相同。

  师:现在有几个糖葫芦?

  生:有4个。

  如果现在按颜色分,它应该摆在哪儿?

  生:摆在蓝色的后面。

  师:因为这个糖葫芦是粉色的,而这幅图上没有粉色的,所以要把它单独放一类。在横线下再加上粉字。现在这一共有几类/

  生:现在有4类。

  同学们对分类和整理掌握的都不错,生活中像这样的分类有很多。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分类?

  老师这儿有几张关于分类的图片,大家想看吗?(课件出示)大家看这是哪儿?(水果店、超市的饮料区、肉类区、垃圾分类)

  大家看这是垃圾分类,可以分为有毒垃圾、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这种分类大大方便了我们垃圾的整理回收和再利用。我们要爱护环境,从我们每个人做起,从小做起,小小的垃圾分类,一定会让我们的校园更整洁,我们的地球更美丽。

  看来分类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特别大,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其实在数学学习中,分类是经常用到的好方法,在刚开学,我们就用到分类的方法在学习了。同学们还记得这幅图吗?(课件出示)当时我们学习的时候是不是把一样的`图形摆在一起,像这样用分类来学习数学知识,以后还会经常遇到。

  三、巩固深化

  我们现在用分类的方法继续来探究知识,大家有没有信心? 萌小兔想请同学们分分这些,(课件出示)你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

  生1:图上有苹果、梨、桃子。

  生2:卡片的形状有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

  生3:可以按水果分、还可以按卡片的形状分。

  同学们想到了不同的分类方法,好,那接下来,看看一会我们要怎么做,(课件出示)我们先来看看它的要求,这题有两个要求,一个是要求按水果的种类来分,另一个是按卡片的形状来分。在涂色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生1:不要数错。

  生2:涂色的时候不要涂出格。

  生3:应该从下往上涂。

  现在请大家打开书29页,请1、2、3列的做第(1)小题,4、5、6列做第(2)小题,听明白了吗?开始动笔。

  展示学生作业,进行评价。

  四、课堂总结

  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会了把一些物品进行分类,而且还学会了把分类的结果整理成图或者表,还知道了,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这节课大家学的开学吗?你想不想把你的收获跟大家分享。

  (请孩子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五、课外实践

  要下课了,老师给你们留下一个课外小活动。(课件出示)

  你能用今天学过的知识把自己书包里的物品也分类整理一下吗?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2

  设计背景

  1因本班很多孩子对数还没有更深的概念,为激发孩子的兴趣,学习用标记、表格、数字等记录自己的分类、计数结果,培养幼儿归纳、计数、记录的能力而设计的活动。

  活动目标

  1.主动探究物体的多种分类方法,能按物体的两种特征,适当拓展为三种特征进行分类计数,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分类的标准;

  2.学习用标记、表格、数字等记录自己的分类、计数结果,培养幼儿分析、归纳,计数、记录的能力和操作兴趣;

  3.乐意参与操作活动,能用语言表达操作情况,促进语言与思维同步发展;

  活动重点:

  能按物体的两种(三种)特征进行分类计数,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分类标准(为什么这样分)。

  活动难点:

  正确计数分类结果,并用自己的标记方法记录分类计数结果。

  活动准备

  小猫,颜色、大小各不相同的鱼(图片)若干;

  水果、蔬菜的食物图;

  纽扣图的操作卡(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渗透分类方法,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师: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朋友们好!(再问老师好)。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快乐数学大本营,我是快乐数学栏目主持人——小问号。我们栏目的口号是:快乐数学,快乐无限!我们现在大声的把口号喊出来:快乐数学,快乐无限!耶!今天,老师想把我们快乐方队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

  (孩子们各自表述自己的想法:按头发的长短分;按个子的高矮分;按男、女孩子来分)

  2、那么,什么方法能最快将我们快乐方队分成两组呢?(男孩子、女孩子)那我们就动起来吧。小朋友们分得真迅速,那男孩儿、女孩各有多少?

  二、引导幼儿探究分类方法,练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分类标准。

  1、学习了分类的方法,在生活中又有什么用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分类计数吧(出示课题)下面就让我们进入今天的

  快乐第一关:贝贝猫分鱼(两个特征)

  (出示教具:贝贝猫,池子里颜色、大小不同但形状相同的鱼若干)

  师:贝贝猫在池塘里养了许多鱼,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些鱼有什么不一样?(幼儿观察后发现鱼的颜色、大小不一样)2、师:贝贝猫觉得这么多鱼住在一个池子里太挤了,想把它们放到不同的池子里,让相同的鱼住在一起,小朋友觉得贝贝猫可以把这些鱼放到几个池子里呢?现在小朋友们分组讨论一下按什么标准分呢?小朋友面前都有和贝贝猫一模一样的鱼,我们就动手试一试,帮贝贝猫分一分吧!

  3、(幼儿操作“小猫分鱼”:此时教师为幼儿提供了2格、4格不等的分类卡作为“池塘”,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想法、需要选择适合的分类卡进行分类)展示分类结果:

  4、请你告诉我们,你把小鱼放到了几个池子里?你是怎样放的?(根据幼儿的回答,老师做好标记——按颜色分,可用不同的颜色作标记)

  谁和他的分法不一样?再来尝试一下。(根据幼儿的回答,做好按大小分的大小汉字形状标记)

  谁还有更好的方法?(按大小、颜色都分开了——标记及引导语突出:X色的大鱼;X色的小鱼)

  5、师:你们觉得哪一位小朋友的分法?为什么?(幼儿自由畅谈自己的理由)

  6、师小结:我也觉得第三位小朋友的分法,因为第一位小朋友虽然把同一种颜色的鱼放在了一起,可是池子里的鱼却有大有小;第二位小朋友虽然把大鱼小鱼分开了,可是颜色却混在了一起;而第三位小朋友既分清了颜色,也把大小不同的鱼分开了,他分得更仔细、更彻底,让贝贝猫和我们看得更清楚,所以我也觉得他分得。(那就让我们鼓励一下他吧。)

  三、学习用标记、表格、数字等记录自己的分类、计数结果,培养幼儿归纳、计数、记录的能力

  1、师:小朋友刚刚帮贝贝猫把鱼分得很好,可是贝贝猫还是不太高兴,因为它还想知道每一种鱼各有几条,我们一起来帮它数一数好吗?

  师边操作边讲解:一共分了几个池子(4),好,我们画上4个格子;红色的大鱼我们可以怎么表示呢?红色的大鱼有几条呢?(设计标记,并于下方对应记录计数结果);红色的小鱼呢?黑色的小鱼呢?黑色的大鱼呢?、、、2、小结:好了,老师已经记录下了刚才小朋友分鱼的方法和数出的结果了,相信贝贝猫看见这个表格后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池子里有几种鱼,每种鱼各有几条了,它一定会很高兴的。

  (为了奖励我们的成果,小鱼们想和大家一起动起来,那就让我们一起变成小鱼吧——律动《三条小鱼》,之后请小朋友收好鱼池。

  四、深化训练,强化认识。

  1、小朋友,刚刚我们在活动的时候,现场的客人们都夸我们聪明能干,还偷偷地为我们准备了礼物呢,想知道是什么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进入今天的快乐第二关——分礼物。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当、当、当、当、(出示食物图)咦,怎么是12个空格子呀?别着急,每个格子里都有一份礼物,就让我们一一打开吧(边打开边请小朋友依次说出每一号各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好了,礼物盒都打开了,但是客人们想让小朋友们把礼物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呢?(按红、绿两种颜色来分;按水果和蔬菜来分)各有几种呢?(计数)小朋友们表现得真的很不错,相信活动结束后,就会收到这些礼物了。

  2、看到小朋友们这么棒,我们衣服上的扣宝宝们也来凑热闹了。最后,就让我闪一起来走进今天的快乐第三关——分纽扣(边说边发给每人一份操作卡,图朝下,随口令3、2、1打开。)

  请小朋友们根据卡上的分类标记提示,(按颜色、形状、扣眼)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分类,并把各自的数量记在下面。开始——(操作后,根据幼儿的成果,在屏幕上展示出来)

  五、延伸活动

  好了,小朋友们分得太快了,转眼间我们快乐冲关也要结束了,回家之后,请小朋友们用我们所学的分类方法,整理一下自己的房间、书本和玩具,做个快乐的分类小状元。今天的活动就到这里,请小朋友们按照你们的分类小组站好,男、女司机各一名,送大家回家好吗?

  呜——出发了.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难点:会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

  1.分图形(第30页第4题)

  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

  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分图片。(第31页的第5题。)

  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

  3.小结分类方法。

  师: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

  4.混合练习。(第31页的第6题)

  四、应用练习

  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32页第7题)

  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引导:刚才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

  a.小组活动。(放背景音乐)

  b.集体反馈交流。

  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

  五、总结

  上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4

  活动目标:

  1、学习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三次分类。

  2、尝试独立探索新游戏的玩法。

  3、继续巩固良好的游戏常规。

  活动准备:

  1、三次分类游戏的学具:小动物图片8张、题板、小筐1份),示范学具一套。

  2、循环游戏材料:二次分类,找影子,数立方体,10以内组成作业单,填算式,藏宝,看钟面填数字。

  活动过程:

  1、复习游戏。

  (1)拍手数数:一个一个数到50、两个两个数到50、五个数到100。

  (2)打电话(顺数倒数):教师:“叮铃铃,12345”,幼儿:“叮铃铃321”……(可请幼儿出题)

  (3)碰球游戏(10以内):集体一小组一个别。

  2、新授游戏三次分类:

  (1)提问引起幼儿兴趣:我们班来了很多小动物,你们知道是(出示范例,小猴子。)

  (2)介绍游戏情景,幼儿动脑筋初步解决问题。教师:有些小是得很伤心,因为找不着家了,我们来帮帮它们,好吗?幼儿反复讨论如何送小猴子回到自己家。(学会看标记)

  (3)讲解游戏的步骤:每只小猴子都有自己的家,但它应该各自回家呢?就要仔细看标记,进行三次分类,最后才能送它们回自己的家。

  (4)幼儿尝试一次分类:先看哭脸、笑脸猴子标记,请幼儿上前分类。

  (5)二次分类:看长尾巴、短尾巴标记,请幼儿针对哭脸猴子进行分类。

  (6)三次分类:看大、小标记,请幼儿只为哭脸长尾巴猴子分,有两只猴子顺利到家)

  (7)介绍新游戏。教师:还有猴子没回到家呢,别着急,这就是今天的新游戏《三次分类》。循环游戏时,每个小朋友都要玩,把每只猴子都送回家。

  (8)介绍其他组游戏。教师:另外还有6组游戏,都是我们玩。放在第八组的游戏是从末玩过的,如果你七组游戏都玩好可以去第八组,动脑筋想想怎么玩,然后试一试。

  (钟面有1数字,把缺少的数字填上。)

  3、循环游戏,教师重点指导新游戏。

  第一组:二次分类;第二组:找影子;第三组:数立方体;

  第四组:数的组成;第五组:填算式;第六组:三次分类;

  第七组:藏宝;第八组:看钟面填数字。

  4、小结评价。

  (1)针对游戏中幼儿的表现,及时纠正和鼓励幼儿。

  (2)小结第八组情况。举手表决有多少人玩过,请个别幼儿{说玩法。(如有对的,表扬幼儿;如没有,则下次公布正确玩法。)

  效果分析:

  把这个新授活动设计游戏的形式,请幼儿选择正确的路送葫子回家,形象生动、情节有趣,深得幼儿的喜爱。示范讲解时,并且把所有猴子都送回家,那样幼儿对后面的活动就没多大兴趣了恰恰相反,只送了两只猴子回家,但所有的标记都会看了,后面之间活动,幼儿会认为自己的使命未完成,依然兴致很高。实践证明幼儿快速接受了新游戏,玩的正确率很高,达到教学目标。

  专家点评:

  本活动设计是让幼儿进行分类活动,但巧妙的是教师把分类的要求呈现为动物的某些特点,每次分类以不同的特点为标记,上把标记和分类活动寓于游戏中,幼儿很感兴趣。在幼儿熟悉了以上分类活动的基础上,可以尝试让幼儿自己提出分类的标记并进行分类活动,相信幼儿会有兴趣。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难点:会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

  1.分图形(第30页第4题)

  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

  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分图片。(第31页的第5题。)

  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

  3.小结分类方法。

  师: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

  4.混合练习。(第31页的第6题)

  四、应用练习

  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32页第7题)

  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引导:刚才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

  a.小组活动。(放背景音乐)

  b.集体反馈交流。

  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

  五、总结

  上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6

  一、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

  数概念是整座数学大厦的基础,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数学概念。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认识了20以内的各数,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一阶段;本学期认数范围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将拓展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并进一步感知、理解“十进制”“位值制”两个基本概念,这两个概念是学习数概念的根本。本单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同时它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

  二、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

  数的认识、解决问题和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三部分内容。

  三、本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感知计算单位“个”、“十”、“百”,能够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数。

  3、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读写,而其中数的组成、数位意义的理解等概念又是读写的重点。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

  1、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就是教师们常说的“拐弯数”)。

  2、数位的意义。

  3、探索例4的百数表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五、教学策略及实施:

  1、主题图:

  通过“百羊图”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体会它比以前学过的20多得多。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1)教学时,可以课件出示“百羊图”,让学生先估计一下,有多少只羊?引导学生得出比20只多得多。

  (2)再在图上圈出10只羊,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标准,学生再估起来就会好一些了,学生初步认识了100,同时也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2、例1教学“数数”:

  与20以内数的认识相比,100以内数数的难度增加了。虽然大部分学生都有口头数数的经验,但这种数数大多属于唱数水*,学生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也不太容易,往往容易漏数或跳数,因此这里要指导学生手口一致地准确数数,使学生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同时了解计数单位“十”“百”。在教学中,可以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小棒,课上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数:先一根一根的数,每数十根捆成一捆,数到100;再十根十根的数,数到100,将10捆捆成一大捆。在数数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归纳: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在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也就是教师们常说的“拐弯数”是本课及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难点。孩子们往往数到几十九时,后面一个数是多少,究竟是几十就会错误百出。为了突破“拐弯数”这一难点,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例1后面的做一做,让学生用小棒从五十七数到六十三,当数到五十九时,提问:“下一个数是多少?”如还有学生不清楚下一个数是六十时,引导他们看小棒,有5捆小棒和9根小棒,再添上1根,即9根+1根=10根,10根就又可以捆成1捆了,5捆+1捆=6捆,也就是60。接着继续数到七十二,让学生边动手数边说一说六十九后面是多少,为什么呢?……一直数到九十九添上1是一百。

  还可以利用计数器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如从计数器上拨出五十九,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9,提问:“个位上再添上一个珠子是多少呢?”边拨珠子边引导学生认识个位上9颗珠子再添上1颗珠子就是10颗珠子,要满十进一,即向十位进一,十位上5颗珠子再添上1颗就是6颗珠子,表示6个十是60。无论是数小棒的方法,还是借助计数器拨珠子的方法都是引导学生直观认识并理解当数到几十九时,再接着数就要满十向前面的一位进一。

  在直观数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脱离小棒,抽象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教学形式可多样,如让学生对着数、互相倾听、启发、评判。两人活动时,还可随便从一个数开始,接着往下数。又如,采用师生对口令的形式。生:“八十八”。师:“八十九”。生:“九十”。师:“九十一”……

  (与实验版教材相比,修订版教材在此只安排了例1,不再单独编排例题教学拐弯数,而是重视在数数的过程中突破数数的难点。同时,在教学10个十是一百的同时,强调了99添1是100,使学生从多角度感受100。这样做,既可以使实际教学的过程更为顺畅,也更能让学生在直观的支持下充分体会“满十进一的位值制思想”,理解数的本质。)

  3、例2教学“数的组成”

  例2教学数的组成,分为两个层次:整十数的组成;一般数的组成。

  (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教材增加了整十数组成的内容,更加突出了计数单位“十”,加强了学生的认识。)

  教学例2的关键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计数单位“十”的意义。一定要充分利用小棒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而70根小棒可以捆成7捆就是7个十,即7个十是70。4捆小棒就是4个十,而剩余的6根小棒不够10根所以就不能捆成一捆,表示6个一。学生通过动手数一数、捆一捆、摆一摆等实践活动,既加深对数的认识,又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的理解。

  4、例3教学“100以内数的读写法”

  例3教学100以内数的读写。教材从记录数“三种颜色的"纽扣的数量分别有多少、一共有多少”等问题引入,突出了读数、写数的意义和必要性。

  100以内数的读、写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其中对数位的理解更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数出纽扣的数量,再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纽扣的数量(要几个十,几个一的摆),接下来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40、27、33(边拨珠边叙述:2个十在十位上拨2,7个一在个位上拨7,使学生在表达中深化对数位的理解)。这样通过数、摆、拨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从直观上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既有利于突破难点又为读数与写数做好了铺垫。

  接下来把小棒图与计数器珠子图都贴在黑板上,借助数形结合的方法教学读数与写数。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数位上的珠子的数量及表示的意义,再在对应的数位下写出来。(如十位上有2颗珠子表示2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个位上有7颗珠子表示7个一,就在个位上写2)。在写40时,要特别向学生说明当个位上一个珠子都没有时,就要在个位上写0。这样通过把计数器上的珠子图与相应数位写出的数结合起来(即把数与形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掌握读数、写数的方法,并深入理解数位上数的含义。

  教学100的读、写时,要充分利用计数器深化学生的理解。可以带领学生在计数器的个位上一个一个的拨,拨9颗珠子后提问:“再拨丄一颗是几颗?”“10个一是多少?在计数器上怎样拨珠子?”接着再在十位上一个一个的拨,拨出9颗后提问:“这9颗珠子表示多少?再拨一颗表示几个十?10个十是多少?怎样拨呢?怎样读写呢?”

  还要注意教学数位顺序时要强调从右边起,而读数写数时是从高位起,即从左边起。

  5、例4教学“数的顺序”

  例4通过填写百数表,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为后面学习比较数的大小做好准备。能根据数位的意义及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探究百数表中隐含的诸多规律,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中,利用课件的演示,带领学生逐步探索例题中的有关规律,(如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都相同;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减小到1等)。再结合例题中的要求给指定的数涂色,学生会非常有兴趣,并进一步探寻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找到相应数字的位置,也就是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在以往的教学中,感觉学生对百数表的探究非常有兴趣,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的程度不同,往往有些学生意犹未尽。老师们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细细琢磨,互相讨论、交流,把自己找到的规律写出来,再到课上来交流。这样做,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为突破教学难点做好了准备。

  (由于在第七单元才正式教学找规律的内容,这里并没有用“规律”这一名词。教学时需要注意一下。这也是修订教材编排的特点,在正式教学找规律之前或之后,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渗透或增加了许多找规律的内容,让学生有所发现,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6、例5教学“数的大小比较”

  例5教学数的大小比较,分两个层次:

  1、借助小棒利用数的组成比较“十位不同的两个两位数”的大小。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小棒图,可以直观的看出42与37的大小关系,4个十比3个十要多出1个十,也就是多1捆小棒,所以不用看另外的2根与7根就能够得出结果。

  2、借助计数器按数位比较“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个两位数的大小。

  让学生小组合作,用计数器拨出42和37,然后想一想: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再同样方法完成比较23和25的大小的教学。

  3、展示学生比的方法后,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两位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如果十位相同,再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7、例6教学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例6是基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根据《课标》精神安排的例题,它对于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建立数感很有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例5的学习已经能够准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了,而本例题则要使学生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怎样是多一些、怎样又是多得多,少一些与少得多又有什么关系呢?没有具体的比较标准,是相对而言的,学生理解起来不太容易。关键就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数数、比较等方法,直观感知多一些与多得多、少一些与少得多的关系。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加强对比,不断地体会、理解,增强学生的数感。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多一些”就是多的不太多,多一点点;而“多得多”就是多的很多,不是一点了。或让学生举例子比较说一说:如23比19多一些;而63就比19多得多。在学生直观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叙述,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如15个蓝球比10个黄球多一些,而58个红球则比10个黄球多得多。

  最后通过小精灵的问题“红球和黄球比呢?”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判断。(学生可以直接借助直观判断,也可以借助之前的比较直接推理。)给学生留出自由比较的空间。

  8、例7解决问题

  (例7是修订版教材新增加的解决问题的内容。在修订教材中,大大丰富了问题解决的内容,涉及到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各个领域。这是在认数部分安排的解决问题。)

  在教学时,可以发给学生每人一张例7的珠子图,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讨论交流,互相说一说自己的解决方法。学生们的方法可能多种多样,有的学生通过画一画、圈一圈的方法来直观解决,在汇报交流中教师要加以肯定。再提问“如果不用圈一圈的方法,你能借助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吗?”鼓励学生用数的组成的方法解决问题,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还剩8个。引导学生把圈一圈、画一画的直观方法与数的组成的方法进行对比,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适当的优化。

  9、例8“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本小节内容是为巩固数的组成、为学习100以内的口算作准备的。认识到这一点对把握教学要求非常重要。

  (例8与实验教材相比,有一些细节上的变化:原来是一图一加一减两个算式,现在用更实际的情境,借助一图四式呈现了4个有联系的算式,既与前面数的认识中的加减法的编排相统一(6~10的加减法、11~20各数认识中的加减法、20以内退位减法),更好的体现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又加深了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中,出示情境图后,鼓励学生发现、提出一些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在探究计算方法时,可以尝试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充分的表达和交流,对于学生的各种想法应给予肯定,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各种方法的优势。并适时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概括“几十加几就是几十加上几个一,结果是几十几”。

  在练习中,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2+30=50,32—2=12情况,可以从数位的意义和数的组成入手,使学生理解2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所以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计算32—2也是如此。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7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好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3、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难点:

  学会按不同分类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具准备:

  课件、气球卡片。

  学具准备:

  气球卡片,白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课,今天我们来上一节数学课,希望大家积极配合,共同上好这节课。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图(出示图片)这是小明的卧室,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小明卧室是什么样折?

  (乱七八糟)

  师:他的家该整理整理了,谁能帮助他。

  (生回答,师适时评价)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们是想把服装鞋帽放在一起,玩具放在一起,文具用品放在一起。

  生活中,我们把同类的物品放在一起叫做分类。分类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整洁方便。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类与整理(师板题,生书空)

  二、过程

  (出示主题图)师:小明和小朋友们去游乐园玩,每人手里都拿着气球,漂亮么?那么看着这些气球,你有什么想问的呢?谁来回答呢?

  师:你们问完了,老师又有想问的了,老师想知道每个气球有几个,怎么办?

  生回答。

  师:我们可以用分类的方法来知道气球有几个,那么应该怎么分呢?

  (生汇报,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师提醒)

  可以按形状分(板书) 可以按颜色分(板书)

  师:那我们今天就来动手分一分,好吗?不过,分之前,大家要知道分的要求,(出示要求)

  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

  学生摆的过程可以找一名学生上前面摆

  出示学生整理结果。

  生汇报,师相机补充并指导。师还要完善学生的整理结果,

  可以按图表示整理结果,还可以按表表示整理结果。

  师:这两种表示方法一样吗?为什么?(因为分类的标准一样。)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气球,(拿出一个白色葫芦形的气球图片)应该放在哪里呢?为什么?那么整理后的结果怎么改呢?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气球,(拿出一个月亮形的气球图片)应该放在哪里呢?为什么?那么整理后的结果怎么改呢?

  师:这是我们按形状分类的结果,老师很满意同学们的表现,给你们点个赞。

  师:除了按形状分类外,我们还可以按什么分类?(颜色)

  就请大家拿出刚才的学具重新按颜色分一分,和刚才的要求一样,记录并整理,一会向大家汇报。

  生汇报

  师:这两种分类方法的结果一样么?为什么?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给物品分类可以用不同的标准来分。大家知道了吗?

  我们学习了数学知识,就是用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下面老师就来检验一下大家,老师设计了两个关口,看看同学们能不能闯关成功。

  出示检测题。

  师:在生活中,大家还见过哪些分类现象?(垃圾分类,渗透德育教育)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8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好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3、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难点:

  学会按不同分类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具准备:课件、气球卡片。

  学具准备:气球卡片,白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课,今天我们来上一节数学课,希望大家积极配合,共同上好这节课。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图(出示图片)这是小明的卧室,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小明卧室是什么样折?

  (乱七八糟)

  师:他的家该整理整理了,谁能帮助他。

  (生回答,师适时评价)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们是想把服装鞋帽放在一起,玩具放在一起,文具用品放在一起。

  生活中,我们把同类的物品放在一起叫做分类。分类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整洁方便。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类与整理(师板题,生书空)

  二、过程

  (出示主题图)师:小明和小朋友们去游乐园玩,每人手里都拿着气球,漂亮么?那么看着这些气球,你有什么想问的呢?谁来回答呢?

  师:你们问完了,老师又有想问的了,老师想知道每个气球有几个,怎么办?

  生回答。

  师:我们可以用分类的方法来知道气球有几个,那么应该怎么分呢?

  (生汇报,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师提醒)

  可以按形状分(板书) 可以按颜色分(板书)

  师:那我们今天就来动手分一分,好吗?不过,分之前,大家要知道分的要求,(出示要求)

  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

  学生摆的过程可以找一名学生上前面摆

  出示学生整理结果。

  生汇报,师相机补充并指导。师还要完善学生的整理结果,

  可以按图表示整理结果,还可以按表表示整理结果。

  师:这两种表示方法一样吗?为什么?(因为分类的标准一样。)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气球,(拿出一个白色葫芦形的气球图片)应该放在哪里呢?为什么?那么整理后的结果怎么改呢?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气球,(拿出一个月亮形的气球图片)应该放在哪里呢?为什么?那么整理后的结果怎么改呢?

  师:这是我们按形状分类的结果,老师很满意同学们的表现,给你们点个赞。

  师:除了按形状分类外,我们还可以按什么分类?(颜色)

  就请大家拿出刚才的学具重新按颜色分一分,和刚才的要求一样,记录并整理,一会向大家汇报。

  生汇报

  师:这两种分类方法的结果一样么?为什么?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给物品分类可以用不同的标准来分。大家知道了吗?

  我们学习了数学知识,就是用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下面老师就来检验一下大家,老师设计了两个关口,看看同学们能不能闯关成功。

  出示检测题。

  师:在生活中,大家还见过哪些分类现象?(垃圾分类,渗透德育教育)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9

  教学内容

  《分类与整理》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第一课新授课,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分类与整理”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以及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分类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分类能力的发展,反映了儿童思维发展,特别是概括能力的发展水*。分类能力既是儿童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又对促进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进行分类时,首先要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通过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点与本质属性,本课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先让学生学会按一定标准分类,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标准分类。

  教材编写

  本课教材教材编写首先通过“分类”的活动使学生能对物体进行分类,老师引导学生说一说摆放的理由,让学生懂得分类需要一定标准。为让学生能比较直观地认识分类,掌握分类方法,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入手,安排的物品也都是学生经常接触的气球。接下来的环节教材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并掌握分类的思维方式。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一年级的孩子。他们的认识与思维方式仍处于直观形象的阶段。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重视直观实物操作与言语解说引导相结合,采用多种练习方式,激发兴趣巩固所学,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在实践中体会分类的方法、含义及作用。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好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3、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难点:

  学会对问题进行分类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具准备:课件、一些铅笔、气球卡片。

  学具准备:气球卡片,白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

  现在喜羊羊和美羊羊邀请我们去他们家做客,来到门口,你们愿意到谁家做客?为什么?出示图片,引出分类

  【设计意图:情境创设从学生熟悉的动画片环境入手,到别人家去做客,房间整洁,引出分类摆放,提高孩子们的求知欲,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学互动。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师:喜羊羊邀请我们去做客,原来是他要过生日了,我们来装扮房间吧,看他的好朋友买的气球,漂亮吗?这么多气球,喜羊羊想考考大家,应该怎样分类呢?。

  生答略(按形状,按颜色)

  师:真了不起!你们有这么多分类的方法。(在黑板上板书:按形状分,按颜色分)

  【设计意图:在分类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理解分类的实际意义。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有利于学生认识和体会分类的含义及目的,突出分类的实际意义,为学生完整地体验统计的过程做足准备。】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整理、分析数据

  师:那这样吧,今天我们就按形状来给这些气球分分类。接下来你们要完成三件事,请看这是老师对你们的要求。(读要求)

  师:听清楚了吗,那气球呢?现在陈老师就来变个魔术,闭上眼睛,一、二、三,它们已经在你的抽屉里的1号信封里,快动手分一分吧!(多巡视)

  学生动手操作

  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

  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

  展示其它记录方法,让学生评价。(展示一两个其他的作品)

  师:这么多方法,你最喜欢什么方法?为什么?虽然大家的方法可能不相同,但从结果看,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因为他们都是按形状来分,所以结果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学生年龄尚小,分类结果的呈现一定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的,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与鼓励,一方面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给予细致地指导,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3、探究其他的分类方法。

  师:刚才我们是按形状来分,你们完成得很棒。现在我们试着按颜色来分,愿意接受挑战吗?

  师:请从2号信封里拿出小气球和原来的放在一起,按颜色分一分,再数一数,这回不用记录!

  生动手实践

  请一生上台展示

  小结:同样是这几个气球,不仅可以按形状来分,还可以按颜色分,也就是分类可以有不同的标准。你们还把他们整理成图或者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类与整理。(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选标准分类计数,渗透不同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在分类活动1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分类活动2,有利于巩固学生对分类活动的认识,加深对分类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巩固练习

  分铅笔,准备孩子们*时用的铅笔(颜色,有无橡皮,削开和完整的等根据不同标准分一分)

  师:你们胜利闯过了智慧乐园的考验。你们的智慧让老师感到很自豪。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分类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分类标准与分类结果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

  1、师:这节课你学的开心吗?学会了什么?

  2、师: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分类的现象,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汇报

  师:看来分类在我们的生活中作用可真大!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再次让孩子们认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五、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

  按形状分:

  按颜色分:

  六、课后反思

  《分类与整理》是新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这是新教材的一节融合《分类》与《统计》的一节新课。本节课中我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学会分类,并且能对一些东西按照适当的标准来分类整理,能整理成图或者表。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我注重渗透一些相关的数学思想:分类思想、集合的思想、统计思想、一一对应的思想。

  存在的许多问题。

  一、在时间的安排上还是有点前松后紧,时间安排不合理。

  二、在课堂中,有两次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我生怕学生被桌上好看的气球卡片吸引住,所以每个环节都要进行纪律整顿。在今后的日常教学中我要多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也要多向名师学习,提升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针对性问题,是值得我一直研究和学习的问题。

  以上是我在这次课中的不足之处,我会及时改正,不断进步。希望能在这次的反思中,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10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7页例题1,练习七第1、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好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3、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难点:

  学会对问题进行分类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具准备:

  课件、各色各形磁性贴片。

  学具准备:白纸、铅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孩子们,你们家里是不是都有很多的玩具呢?大概有多少个?20xx年3月21日那天,芳芳老师在网上看到了一则新闻:86岁老奶奶收藏玩具超过6000件(有文字有图片)。这么我的玩具,这位老奶奶家里有没有显得特别乱呢?

  其实啊,芳芳老师也有一些玩具的收藏,你们可能没有欧!

  二、新授

  (一)、挑一挑

  (邀请4个孩子,逐个拿出毛绒玩具:墨鱼、比目鱼、骆驼、魔鬼鱼。)

  谁能从这4个玩具中挑出不同的?(分为两类了)

  (二)、分一分

  1.再拿来一个小鹿,应该放在哪边?

  2.这是一个小矮人,放哪里?

  3.那么,我现在把这6个玩具混在一起,除了刚才分为三类以外,还可以怎么分一分呢?

  4.小结:孩子们真棒,刚才的“分一分”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类”(板书),分类就是把同一类的事物放在一起,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不同。

  (三)、学习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1.这里有4幅图(PPT),大家先仔细观察一下,孩子们想一想可以怎样分类?

  2.可以分别按“颜色”、“形状”、“数量”分类。我们以一次体会到了不同的分类标准产生了不同的分类结果!

  (四)、学习分类后的简单整理

  1.那么生活中有什么现象是“分类”呢?(PPT)

  2.分类有什么用呢?

  3.接下来,我们一起看(PPT):这里是语文、数学、英语书,一共有多少本?怎么进行分类?我们这样整理一下,让我们自己看得很轻松、一目了然。我们再来数一数、加一加,与刚才所数的数据对一对,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4.师问:

  (1)谁最多?谁最少?

  (2)还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5.这样的整理过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另一个内容“整理”(板书)。

  (五)、学习简单的象形统计图

  (教具贴片)这里是我们前几天学习的几种*面图形,都认得吗?

  1.首先,我们数一数一共有几个?

  2.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邀请孩子到黑板上来操作贴片)

  3.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4.谁最多?谁最少?你怎样看出来的?强调“一一对应”。

  5.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当即拍照上传展示)。

  6.算一算,分完以后总数量变了没有?

  7.还可以怎样分呢?(步骤重复第4、5、6)

  三、总结全课

  孩子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回家后,把今天的学习内容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10篇扩展阅读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10篇(扩展1)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10篇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1

  设计背景

  通过分类这节课,力图体现分类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让儿童体会到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在教学中,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注重培养儿童的操作能力,观察,判断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分类让学生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意义。2,培养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重点难点

  1按标准进行分类,并能说说什么是分类,2对不同物品分类,培养儿童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衣服,鞋子,书及作业本,瓶子,篮子,玩具狗。

  活动过程

  评价等级:

  小朋友每6人一组,围成半圆形坐好,并在中间乱七八糟地堆放着各种杂物衣服,鞋子、瓶子、小狗、书等

  师;小朋友们,在我们这间教室堆放了好多东西,你们瞧都有哪些东西?

  生;有小狗、书、衣服、还有鞋子、瓶子,篮子。

  师;这些东西这样放在教室里,好不好?为什么?

  生;不好,鞋子、衣服、瓶子喝的放在一起不卫生。

  师;你能给老师好的建议吗?

  生;应该把东西整理好。把同类放在一起。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把这些东西收拾、整理、分类摆放好。

  教师引导幼儿每组选择收拾一种物品,每组把东西一样一样地分类放好。

  师:老师想看那位小朋友最能干,生兴趣很高,乐于参与。有序的上来捡本组物品。

  让幼儿感受到分类的好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老师觉得每组分得都好,很整齐、很漂亮。

  教学反思

  在上节课分类学习中,孩子们对分类的内容已经掌握,我也做了一些提示,所以在每组捡物品当中,进行得非常顺畅。

  开始教师就把东西乱七八糟地丢在教室中间,让孩子们亲自体验杂乱无章的生活,即不美观、又不卫生,这样孩子们就产生了收拾的欲望。在收拾当中要按秩序有条有理,物品要按分类的摆放收拾。

  这节课较好的体现了理念。同样的东西,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分类、整理方法体现了动手能力、交流合作的良好行为习惯,孩子们有了这样的体念,达到了我们的教育目的。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2

  一、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

  数概念是整座数学大厦的基础,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数学概念。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认识了20以内的各数,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一阶段;本学期认数范围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将拓展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并进一步感知、理解“十进制”“位值制”两个基本概念,这两个概念是学习数概念的根本。本单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同时它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

  二、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

  数的认识、解决问题和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三部分内容。

  三、本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感知计算单位“个”、“十”、“百”,能够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数。

  3、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读写,而其中数的组成、数位意义的理解等概念又是读写的重点。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

  1、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就是教师们常说的“拐弯数”)。

  2、数位的意义。

  3、探索例4的百数表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五、教学策略及实施:

  1、主题图:

  通过“百羊图”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体会它比以前学过的20多得多。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1)教学时,可以课件出示“百羊图”,让学生先估计一下,有多少只羊?引导学生得出比20只多得多。

  (2)再在图上圈出10只羊,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标准,学生再估起来就会好一些了,学生初步认识了100,同时也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2、例1教学“数数”:

  与20以内数的认识相比,100以内数数的难度增加了。虽然大部分学生都有口头数数的经验,但这种数数大多属于唱数水*,学生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也不太容易,往往容易漏数或跳数,因此这里要指导学生手口一致地准确数数,使学生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同时了解计数单位“十”“百”。在教学中,可以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小棒,课上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数:先一根一根的数,每数十根捆成一捆,数到100;再十根十根的数,数到100,将10捆捆成一大捆。在数数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归纳: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在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也就是教师们常说的“拐弯数”是本课及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难点。孩子们往往数到几十九时,后面一个数是多少,究竟是几十就会错误百出。为了突破“拐弯数”这一难点,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例1后面的做一做,让学生用小棒从五十七数到六十三,当数到五十九时,提问:“下一个数是多少?”如还有学生不清楚下一个数是六十时,引导他们看小棒,有5捆小棒和9根小棒,再添上1根,即9根+1根=10根,10根就又可以捆成1捆了,5捆+1捆=6捆,也就是60。接着继续数到七十二,让学生边动手数边说一说六十九后面是多少,为什么呢?……一直数到九十九添上1是一百。

  还可以利用计数器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如从计数器上拨出五十九,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9,提问:“个位上再添上一个珠子是多少呢?”边拨珠子边引导学生认识个位上9颗珠子再添上1颗珠子就是10颗珠子,要满十进一,即向十位进一,十位上5颗珠子再添上1颗就是6颗珠子,表示6个十是60。无论是数小棒的方法,还是借助计数器拨珠子的方法都是引导学生直观认识并理解当数到几十九时,再接着数就要满十向前面的一位进一。

  在直观数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脱离小棒,抽象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教学形式可多样,如让学生对着数、互相倾听、启发、评判。两人活动时,还可随便从一个数开始,接着往下数。又如,采用师生对口令的形式。生:“八十八”。师:“八十九”。生:“九十”。师:“九十一”……

  (与实验版教材相比,修订版教材在此只安排了例1,不再单独编排例题教学拐弯数,而是重视在数数的过程中突破数数的难点。同时,在教学10个十是一百的同时,强调了99添1是100,使学生从多角度感受100。这样做,既可以使实际教学的过程更为顺畅,也更能让学生在直观的支持下充分体会“满十进一的位值制思想”,理解数的本质。)

  3、例2教学“数的组成”

  例2教学数的组成,分为两个层次:整十数的组成;一般数的组成。

  (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教材增加了整十数组成的内容,更加突出了计数单位“十”,加强了学生的认识。)

  教学例2的关键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计数单位“十”的意义。一定要充分利用小棒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而70根小棒可以捆成7捆就是7个十,即7个十是70。4捆小棒就是4个十,而剩余的6根小棒不够10根所以就不能捆成一捆,表示6个一。学生通过动手数一数、捆一捆、摆一摆等实践活动,既加深对数的认识,又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的理解。

  4、例3教学“100以内数的读写法”

  例3教学100以内数的读写。教材从记录数“三种颜色的纽扣的数量分别有多少、一共有多少”等问题引入,突出了读数、写数的意义和必要性。

  100以内数的读、写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其中对数位的理解更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数出纽扣的数量,再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纽扣的数量(要几个十,几个一的摆),接下来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40、27、33(边拨珠边叙述:2个十在十位上拨2,7个一在个位上拨7,使学生在表达中深化对数位的理解)。这样通过数、摆、拨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从直观上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既有利于突破难点又为读数与写数做好了铺垫。

  接下来把小棒图与计数器珠子图都贴在黑板上,借助数形结合的方法教学读数与写数。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数位上的珠子的数量及表示的意义,再在对应的数位下写出来。(如十位上有2颗珠子表示2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个位上有7颗珠子表示7个一,就在个位上写2)。在写40时,要特别向学生说明当个位上一个珠子都没有时,就要在个位上写0。这样通过把计数器上的珠子图与相应数位写出的数结合起来(即把数与形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掌握读数、写数的方法,并深入理解数位上数的含义。

  教学100的读、写时,要充分利用计数器深化学生的理解。可以带领学生在计数器的个位上一个一个的拨,拨9颗珠子后提问:“再拨丄一颗是几颗?”“10个一是多少?在计数器上怎样拨珠子?”接着再在十位上一个一个的拨,拨出9颗后提问:“这9颗珠子表示多少?再拨一颗表示几个十?10个十是多少?怎样拨呢?怎样读写呢?”

  还要注意教学数位顺序时要强调从右边起,而读数写数时是从高位起,即从左边起。

  5、例4教学“数的顺序”

  例4通过填写百数表,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为后面学习比较数的大小做好准备。能根据数位的意义及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探究百数表中隐含的诸多规律,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中,利用课件的演示,带领学生逐步探索例题中的有关规律,(如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都相同;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减小到1等)。再结合例题中的要求给指定的数涂色,学生会非常有兴趣,并进一步探寻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找到相应数字的位置,也就是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在以往的教学中,感觉学生对百数表的探究非常有兴趣,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的程度不同,往往有些学生意犹未尽。老师们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细细琢磨,互相讨论、交流,把自己找到的规律写出来,再到课上来交流。这样做,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为突破教学难点做好了准备。

  (由于在第七单元才正式教学找规律的内容,这里并没有用“规律”这一名词。教学时需要注意一下。这也是修订教材编排的特点,在正式教学找规律之前或之后,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渗透或增加了许多找规律的内容,让学生有所发现,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6、例5教学“数的大小比较”

  例5教学数的大小比较,分两个层次:

  1、借助小棒利用数的组成比较“十位不同的两个两位数”的大小。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小棒图,可以直观的看出42与37的大小关系,4个十比3个十要多出1个十,也就是多1捆小棒,所以不用看另外的2根与7根就能够得出结果。

  2、借助计数器按数位比较“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个两位数的大小。

  让学生小组合作,用计数器拨出42和37,然后想一想: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再同样方法完成比较23和25的大小的教学。

  3、展示学生比的方法后,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两位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如果十位相同,再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7、例6教学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例6是基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根据《课标》精神安排的例题,它对于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建立数感很有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例5的学习已经能够准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了,而本例题则要使学生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怎样是多一些、怎样又是多得多,少一些与少得多又有什么关系呢?没有具体的比较标准,是相对而言的,学生理解起来不太容易。关键就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数数、比较等方法,直观感知多一些与多得多、少一些与少得多的关系。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加强对比,不断地体会、理解,增强学生的数感。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多一些”就是多的不太多,多一点点;而“多得多”就是多的很多,不是一点了。或让学生举例子比较说一说:如23比19多一些;而63就比19多得多。在学生直观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叙述,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如15个蓝球比10个黄球多一些,而58个红球则比10个黄球多得多。

  最后通过小精灵的问题“红球和黄球比呢?”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判断。(学生可以直接借助直观判断,也可以借助之前的比较直接推理。)给学生留出自由比较的空间。

  8、例7解决问题

  (例7是修订版教材新增加的解决问题的内容。在修订教材中,大大丰富了问题解决的内容,涉及到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各个领域。这是在认数部分安排的解决问题。)

  在教学时,可以发给学生每人一张例7的珠子图,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讨论交流,互相说一说自己的解决方法。学生们的方法可能多种多样,有的学生通过画一画、圈一圈的方法来直观解决,在汇报交流中教师要加以肯定。再提问“如果不用圈一圈的方法,你能借助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吗?”鼓励学生用数的组成的方法解决问题,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还剩8个。引导学生把圈一圈、画一画的直观方法与数的组成的方法进行对比,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适当的优化。

  9、例8“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本小节内容是为巩固数的组成、为学习100以内的口算作准备的。认识到这一点对把握教学要求非常重要。

  (例8与实验教材相比,有一些细节上的变化:原来是一图一加一减两个算式,现在用更实际的情境,借助一图四式呈现了4个有联系的算式,既与前面数的认识中的加减法的编排相统一(6~10的加减法、11~20各数认识中的加减法、20以内退位减法),更好的体现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又加深了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中,出示情境图后,鼓励学生发现、提出一些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在探究计算方法时,可以尝试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充分的表达和交流,对于学生的各种想法应给予肯定,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各种方法的优势。并适时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概括“几十加几就是几十加上几个一,结果是几十几”。

  在练习中,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2+30=50,32—2=12情况,可以从数位的意义和数的组成入手,使学生理解2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所以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计算32—2也是如此。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好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3、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难点:

  学会按不同分类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具准备:

  课件、气球卡片。

  学具准备:

  气球卡片,白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课,今天我们来上一节数学课,希望大家积极配合,共同上好这节课。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图(出示图片)这是小明的卧室,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小明卧室是什么样折?

  (乱七八糟)

  师:他的家该整理整理了,谁能帮助他。

  (生回答,师适时评价)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们是想把服装鞋帽放在一起,玩具放在一起,文具用品放在一起。

  生活中,我们把同类的物品放在一起叫做分类。分类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整洁方便。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类与整理(师板题,生书空)

  二、过程

  (出示主题图)师:小明和小朋友们去游乐园玩,每人手里都拿着气球,漂亮么?那么看着这些气球,你有什么想问的呢?谁来回答呢?

  师:你们问完了,老师又有想问的了,老师想知道每个气球有几个,怎么办?

  生回答。

  师:我们可以用分类的方法来知道气球有几个,那么应该怎么分呢?

  (生汇报,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师提醒)

  可以按形状分(板书) 可以按颜色分(板书)

  师:那我们今天就来动手分一分,好吗?不过,分之前,大家要知道分的要求,(出示要求)

  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

  学生摆的过程可以找一名学生上前面摆

  出示学生整理结果。

  生汇报,师相机补充并指导。师还要完善学生的整理结果,

  可以按图表示整理结果,还可以按表表示整理结果。

  师:这两种表示方法一样吗?为什么?(因为分类的标准一样。)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气球,(拿出一个白色葫芦形的气球图片)应该放在哪里呢?为什么?那么整理后的结果怎么改呢?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气球,(拿出一个月亮形的气球图片)应该放在哪里呢?为什么?那么整理后的结果怎么改呢?

  师:这是我们按形状分类的结果,老师很满意同学们的表现,给你们点个赞。

  师:除了按形状分类外,我们还可以按什么分类?(颜色)

  就请大家拿出刚才的学具重新按颜色分一分,和刚才的要求一样,记录并整理,一会向大家汇报。

  生汇报

  师:这两种分类方法的结果一样么?为什么?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给物品分类可以用不同的标准来分。大家知道了吗?

  我们学习了数学知识,就是用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下面老师就来检验一下大家,老师设计了两个关口,看看同学们能不能闯关成功。

  出示检测题。

  师:在生活中,大家还见过哪些分类现象?(垃圾分类,渗透德育教育)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按照多种标准分类,体会分类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孩子们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教学准备:

  教材、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图片出示3组图片,找出不同类的并圈出来。(学生讨论,并举手回答)

  2、出示水果类、蔬菜类与文具类的相关图片,让学生分类。

  3、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并让学生解释什么是分类。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1、出示例1情景图。

  师: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1:有很多气球。

  生2:有各种形状的气球。

  生3:有各种颜色的气球。

  师:有这么多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分类理整,汇报、交流。

  生1:按形状分类。

  生2:还可以按颜色分类。

  师:同学们真棒!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来分类。

  2、分一分,数一数。

  (1)按形状分类。

  师:下面我们先分组,按形状分一分,并数一数,每种气球各有多少个。

  学生分组活动。交流、汇报。

  师:谁先来介绍一下,你们组按形状把这些气球分成了哪几类?每类气球各有几个,并说说你是怎么分的,怎么数的?

  生1:我们按形状把气球分成了球形的气球、心形的气球和长气球三类。我们边数边画知道球形的气球有5个,心形的气球有4个,长气球有3个。

  生2:我们按形状把气球也是分成了球形的气球、心形的气球和长气球三类,我们是先分一分,再数一数的,知道球形的气球有5个,心形的气球有4个,长气球有3个。

  出示表格:

  师:说得很好!那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

  生:球形气球最多,长气球最少。

  (2)按颜色分类。

  师:想一想如果按颜色分类,可以怎么分呢?每种气球又各有多少个呢,请小组内分一分,数一数。

  生:按颜色分成3类。

  3、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4、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5、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给出大小不同的篮球和足球若干,让学生进行分类。

  要求:按照不同的两个标准进行分类,并将结果用统计表的形式表现。

  2、把全班同学进行分类,可以怎样分?

  (四)小结

  1、引出生活中的分类情况,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这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和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我们也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理的分类标准。

  (五)作业布置

  1、把自己抽屉里的书本按照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并做简单的统计表。

  2、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分类,课后和同桌说一说。

  板书设计

  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不同、但总数相同。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5

  教学内容

  《分类与整理》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第一课新授课,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分类与整理”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以及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分类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分类能力的发展,反映了儿童思维发展,特别是概括能力的发展水*。分类能力既是儿童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又对促进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进行分类时,首先要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通过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点与本质属性,本课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先让学生学会按一定标准分类,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标准分类。

  教材编写

  本课教材教材编写首先通过“分类”的活动使学生能对物体进行分类,老师引导学生说一说摆放的理由,让学生懂得分类需要一定标准。为让学生能比较直观地认识分类,掌握分类方法,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入手,安排的物品也都是学生经常接触的气球。接下来的环节教材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并掌握分类的思维方式。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一年级的孩子。他们的认识与思维方式仍处于直观形象的阶段。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重视直观实物操作与言语解说引导相结合,采用多种练习方式,激发兴趣巩固所学,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在实践中体会分类的方法、含义及作用。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好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3、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难点:

  学会对问题进行分类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具准备:课件、一些铅笔、气球卡片。

  学具准备:气球卡片,白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

  现在喜羊羊和美羊羊邀请我们去他们家做客,来到门口,你们愿意到谁家做客?为什么?出示图片,引出分类

  【设计意图:情境创设从学生熟悉的动画片环境入手,到别人家去做客,房间整洁,引出分类摆放,提高孩子们的求知欲,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学互动。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师:喜羊羊邀请我们去做客,原来是他要过生日了,我们来装扮房间吧,看他的好朋友买的气球,漂亮吗?这么多气球,喜羊羊想考考大家,应该怎样分类呢?。

  生答略(按形状,按颜色)

  师:真了不起!你们有这么多分类的方法。(在黑板上板书:按形状分,按颜色分)

  【设计意图:在分类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理解分类的实际意义。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有利于学生认识和体会分类的含义及目的,突出分类的实际意义,为学生完整地体验统计的过程做足准备。】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整理、分析数据

  师:那这样吧,今天我们就按形状来给这些气球分分类。接下来你们要完成三件事,请看这是老师对你们的要求。(读要求)

  师:听清楚了吗,那气球呢?现在陈老师就来变个魔术,闭上眼睛,一、二、三,它们已经在你的抽屉里的1号信封里,快动手分一分吧!(多巡视)

  学生动手操作

  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

  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

  展示其它记录方法,让学生评价。(展示一两个其他的作品)

  师:这么多方法,你最喜欢什么方法?为什么?虽然大家的方法可能不相同,但从结果看,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因为他们都是按形状来分,所以结果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学生年龄尚小,分类结果的呈现一定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的,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与鼓励,一方面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给予细致地指导,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3、探究其他的分类方法。

  师:刚才我们是按形状来分,你们完成得很棒。现在我们试着按颜色来分,愿意接受挑战吗?

  师:请从2号信封里拿出小气球和原来的放在一起,按颜色分一分,再数一数,这回不用记录!

  生动手实践

  请一生上台展示

  小结:同样是这几个气球,不仅可以按形状来分,还可以按颜色分,也就是分类可以有不同的标准。你们还把他们整理成图或者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类与整理。(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选标准分类计数,渗透不同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在分类活动1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分类活动2,有利于巩固学生对分类活动的认识,加深对分类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巩固练习

  分铅笔,准备孩子们*时用的铅笔(颜色,有无橡皮,削开和完整的等根据不同标准分一分)

  师:你们胜利闯过了智慧乐园的考验。你们的智慧让老师感到很自豪。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分类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分类标准与分类结果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

  1、师:这节课你学的开心吗?学会了什么?

  2、师: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分类的现象,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汇报

  师:看来分类在我们的生活中作用可真大!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再次让孩子们认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五、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

  按形状分:

  按颜色分:

  六、课后反思

  《分类与整理》是新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这是新教材的一节融合《分类》与《统计》的一节新课。本节课中我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学会分类,并且能对一些东西按照适当的标准来分类整理,能整理成图或者表。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我注重渗透一些相关的数学思想:分类思想、集合的思想、统计思想、一一对应的思想。

  存在的许多问题。

  一、在时间的安排上还是有点前松后紧,时间安排不合理。

  二、在课堂中,有两次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我生怕学生被桌上好看的气球卡片吸引住,所以每个环节都要进行纪律整顿。在今后的日常教学中我要多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也要多向名师学习,提升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针对性问题,是值得我一直研究和学习的问题。

  以上是我在这次课中的不足之处,我会及时改正,不断进步。希望能在这次的反思中,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6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结果。

  3、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学会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能根据具体内容按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统计。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学准备:

  课件、气球卡片、白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引出分类

  今天呀,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快看有多少件礼物?(播放幻灯片)

  学生自由回答:数数的方法,先分再数的方法。

  师:真棒!还有其他方法吗?

  点名回答:先分再数的方法。

  师:刚才呀,你们都是用XX分类的方法来数一数的。(板书分类)

  (2)列举生活中的分类现象

  师:其实呀,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分类现象,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超市里各种商品的分类摆放,可以让我们更方便找东西;图书的分类可以更方便找书籍;垃圾的分类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环保、更美好。

  二、探究新知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师:现在你们想不想拆老师带来的第一件大礼物?

  生:想。

  师:好!我们一起来拆礼物。哇,原来第一个礼物盒里面装满了气球。你们能不能把这些气球分分类,怎么分呢?谁知道?

  生:按形状分。(板书形状)

  师:分别有?

  生:葫芦形的、圆形的、爱心形的。

  师:你真棒,还可以怎么分?

  生:按颜色分,有黄色的、红色的、蓝色的。

  师:你真聪明!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

  师:刚才某某同学是按照颜色分请你们小组上黑板来分一分,某某同学按照形状分也请你们小组上黑板来分一分。我给下面每个小组都准备了这些气球,请你们小组合作,商量商量,选择你喜欢的分法,在小板上分一分。听明白我的要求了吗?

  生:听明白了。

  师:好,现在请小组长拿出学具袋,开始分一分。(3分)

  师:好!同学们基本上都完成了。现在请组长把小板放到桌子左上角。刚才两组同学在黑板上分别按照形状、颜色把气球进行了分类。我们先看按形状分的,他把气球分成了几类?分别是?

  生:分成了3类;分别是爱心形的、葫芦形的、圆形的。

  师:现在靠你们眼力的时候到了。看谁的眼睛最厉害,能一眼看出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

  生:圆形气球最多有5个,葫芦形气球最少有3个。

  师:你能上黑板指一指,告诉同学们你是从哪开始数的吗?

  学生上黑板示范。

  师:嗯,你真厉害!在统计中,我们一般是从下往上数的,从这里开始要在这画一条起点线,然后呢在底下做上标志,写上这一列气球的数量。

  师:下面谁愿意上来,帮我们颜色分类的图形整理出来。

  学生代表上黑板演示,其余学生点评。

  师:刚才呀,如果你们不是按照从下往上摆的,请你在小板上修改修改。

  学生修改

  师:现在请你把修改好的小板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都改对了吗?

  学生互相观看修改好的小板。

  师:(口令:请坐好)现在请同学们学具放回学具袋,看哪个小组最快。(画小旗表扬快的小组)

  师:大家看,这一堆气球,按照颜色分一共有多少个?按照颜色分呢?也有

  生:12个;12个。

  师:当我们分类的时候,虽然我们分的方法不同,但是气球的总数相同。

  师:刚才我们不仅学会了分类,还学会了整理成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分类与整理(板书),一起来读一遍。

  (3)初步感受“一个”和“一种”的区别

  师:哎呀,我还有一个气球(绿色葫芦形气球)忘记放进去了,快帮我出出主意,这个气球应该放哪?谁愿意上来贴一贴。

  学生上黑板板演。

  师:他放对了吗?

  生:放对了。

  师:你为什么放这里?你们同意吗?

  师:我还有一个更可爱的兔子气球,这可怎么办呀?谁来?

  学生板演,预设贴在按颜色分中的红色。

  师:如果我想按照形状分,应该放哪呀?

  追问:你为什么不放在这三列当中呀?

  小结:你看,都是增加一个气球,你们为什么一会增加一个数,一会增加一列呀?绿色葫芦气球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一个,但是兔子形气球原来没有,是新增加了一种。

  三、巩固练习

  (1)分小动物

  师:大家想不想知道第二个礼物盒有什么?

  生:想

  师:看,请大声的告诉我。

  生:热带鱼、海马、斑马、海豚、大象、鲨鱼、兔子、章鱼

  师:可以怎么分成两类?

  生:按照动物生活在水里,还是陆地来分。

  师:火车火车谁来开?

  师:请把掌声送给他们。请看生活在水里的动物有多少个?陆地上的呢?

  身:5个;3个

  (2)分水果卡片

  师:第三个礼物盒有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哇,原来是~~一堆水果卡片。这些水果卡片可以怎么分呀?

  生:按照水果的种类分;

  师:还有不同分法的吗?

  生:按照卡片的形状分。

  师:其实呀!老师把水果卡片藏在了你的抽屉里,看看谁是幸运者,快找找。

  学生纷纷寻找卡片。

  师:好,要求来了。第一第二组的幸运者按照水果种类分,第三第四组的幸运者按照卡片的形状分,没有卡片的同学统计每种的数据。

  师:准备好了吗?请第一第二组的同学排好队上来分一分。(排在上面后再说)下面的看他们是从哪开始贴的?

  学生上黑板展示

  师:刚才他们是从哪开始贴的?

  生:从下往上贴的。

  师:这里雪梨有~~,苹果有~~,桃子有~~

  师:同学们真棒!请把掌声送给自己。现在请第三第四组的幸运者准备。

  师:那我们要记住,在进行统计时,要从下往上。

  (3)分扑克牌

  师:剩下的礼物盒,哦,原来装的是扑克牌。

  师:这里有6张神奇的扑克牌,请你认真观察它们的特点,可以怎么分?(停4秒)看哪位同学找到最多的分类方法,想到的,和同桌说一说(讨论2分钟左右)

  学生汇报(汇报的过程中注意提醒学生先说标准,再说分法,最后统计整理数据)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们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回答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类与整理,明白了整理数据的时候,要从下往上数。

  五、课外活动

  师:课后呀,请你用你学过的知识把自己的书桌上的物品分类整理一下。

  六、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

  形状颜色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7

  【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难点:会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

  1.分图形(第30页第4题)

  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

  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分图片。(第31页的第5题。)

  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

  3.小结分类方法。

  师: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

  4.混合练习。(第31页的第6题)

  四、应用练习

  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32页第7题)

  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引导:刚才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

  a.小组活动。(放背景音乐)

  b.集体反馈交流。

  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

  五、总结

  上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8

  一、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

  数概念是整座数学大厦的基础,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数学概念。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认识了20以内的各数,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一阶段;本学期认数范围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将拓展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并进一步感知、理解“十进制”“位值制”两个基本概念,这两个概念是学习数概念的根本。本单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同时它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

  二、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

  数的认识、解决问题和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三部分内容。

  三、本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感知计算单位“个”、“十”、“百”,能够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数。

  3、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读写,而其中数的组成、数位意义的理解等概念又是读写的重点。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

  1、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就是教师们常说的“拐弯数”)。

  2、数位的意义。

  3、探索例4的百数表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五、教学策略及实施:

  1、主题图:

  通过“百羊图”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体会它比以前学过的20多得多。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1)教学时,可以课件出示“百羊图”,让学生先估计一下,有多少只羊?引导学生得出比20只多得多。

  (2)再在图上圈出10只羊,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标准,学生再估起来就会好一些了,学生初步认识了100,同时也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2、例1教学“数数”:

  与20以内数的认识相比,100以内数数的难度增加了。虽然大部分学生都有口头数数的经验,但这种数数大多属于唱数水*,学生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也不太容易,往往容易漏数或跳数,因此这里要指导学生手口一致地准确数数,使学生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同时了解计数单位“十”“百”。在教学中,可以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小棒,课上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数:先一根一根的数,每数十根捆成一捆,数到100;再十根十根的数,数到100,将10捆捆成一大捆。在数数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归纳: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在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也就是教师们常说的“拐弯数”是本课及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难点。孩子们往往数到几十九时,后面一个数是多少,究竟是几十就会错误百出。为了突破“拐弯数”这一难点,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例1后面的做一做,让学生用小棒从五十七数到六十三,当数到五十九时,提问:“下一个数是多少?”如还有学生不清楚下一个数是六十时,引导他们看小棒,有5捆小棒和9根小棒,再添上1根,即9根+1根=10根,10根就又可以捆成1捆了,5捆+1捆=6捆,也就是60。接着继续数到七十二,让学生边动手数边说一说六十九后面是多少,为什么呢?……一直数到九十九添上1是一百。

  还可以利用计数器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如从计数器上拨出五十九,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9,提问:“个位上再添上一个珠子是多少呢?”边拨珠子边引导学生认识个位上9颗珠子再添上1颗珠子就是10颗珠子,要满十进一,即向十位进一,十位上5颗珠子再添上1颗就是6颗珠子,表示6个十是60。无论是数小棒的方法,还是借助计数器拨珠子的方法都是引导学生直观认识并理解当数到几十九时,再接着数就要满十向前面的一位进一。

  在直观数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脱离小棒,抽象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教学形式可多样,如让学生对着数、互相倾听、启发、评判。两人活动时,还可随便从一个数开始,接着往下数。又如,采用师生对口令的形式。生:“八十八”。师:“八十九”。生:“九十”。师:“九十一”……

  (与实验版教材相比,修订版教材在此只安排了例1,不再单独编排例题教学拐弯数,而是重视在数数的过程中突破数数的难点。同时,在教学10个十是一百的同时,强调了99添1是100,使学生从多角度感受100。这样做,既可以使实际教学的过程更为顺畅,也更能让学生在直观的支持下充分体会“满十进一的位值制思想”,理解数的本质。)

  3、例2教学“数的组成”

  例2教学数的组成,分为两个层次:整十数的组成;一般数的组成。

  (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教材增加了整十数组成的内容,更加突出了计数单位“十”,加强了学生的认识。)

  教学例2的关键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计数单位“十”的意义。一定要充分利用小棒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而70根小棒可以捆成7捆就是7个十,即7个十是70。4捆小棒就是4个十,而剩余的6根小棒不够10根所以就不能捆成一捆,表示6个一。学生通过动手数一数、捆一捆、摆一摆等实践活动,既加深对数的认识,又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的理解。

  4、例3教学“100以内数的读写法”

  例3教学100以内数的读写。教材从记录数“三种颜色的纽扣的数量分别有多少、一共有多少”等问题引入,突出了读数、写数的意义和必要性。

  100以内数的读、写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其中对数位的理解更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数出纽扣的数量,再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纽扣的数量(要几个十,几个一的摆),接下来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40、27、33(边拨珠边叙述:2个十在十位上拨2,7个一在个位上拨7,使学生在表达中深化对数位的理解)。这样通过数、摆、拨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从直观上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既有利于突破难点又为读数与写数做好了铺垫。

  接下来把小棒图与计数器珠子图都贴在黑板上,借助数形结合的方法教学读数与写数。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数位上的珠子的数量及表示的意义,再在对应的数位下写出来。(如十位上有2颗珠子表示2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个位上有7颗珠子表示7个一,就在个位上写2)。在写40时,要特别向学生说明当个位上一个珠子都没有时,就要在个位上写0。这样通过把计数器上的珠子图与相应数位写出的数结合起来(即把数与形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掌握读数、写数的方法,并深入理解数位上数的含义。

  教学100的读、写时,要充分利用计数器深化学生的理解。可以带领学生在计数器的个位上一个一个的拨,拨9颗珠子后提问:“再拨丄一颗是几颗?”“10个一是多少?在计数器上怎样拨珠子?”接着再在十位上一个一个的拨,拨出9颗后提问:“这9颗珠子表示多少?再拨一颗表示几个十?10个十是多少?怎样拨呢?怎样读写呢?”

  还要注意教学数位顺序时要强调从右边起,而读数写数时是从高位起,即从左边起。

  5、例4教学“数的顺序”

  例4通过填写百数表,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为后面学习比较数的大小做好准备。能根据数位的意义及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探究百数表中隐含的诸多规律,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中,利用课件的演示,带领学生逐步探索例题中的有关规律,(如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都相同;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减小到1等)。再结合例题中的要求给指定的数涂色,学生会非常有兴趣,并进一步探寻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找到相应数字的位置,也就是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在以往的教学中,感觉学生对百数表的探究非常有兴趣,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的程度不同,往往有些学生意犹未尽。老师们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细细琢磨,互相讨论、交流,把自己找到的规律写出来,再到课上来交流。这样做,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为突破教学难点做好了准备。

  (由于在第七单元才正式教学找规律的内容,这里并没有用“规律”这一名词。教学时需要注意一下。这也是修订教材编排的特点,在正式教学找规律之前或之后,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渗透或增加了许多找规律的内容,让学生有所发现,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6、例5教学“数的大小比较”

  例5教学数的大小比较,分两个层次:

  1、借助小棒利用数的组成比较“十位不同的两个两位数”的大小。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小棒图,可以直观的看出42与37的大小关系,4个十比3个十要多出1个十,也就是多1捆小棒,所以不用看另外的2根与7根就能够得出结果。

  2、借助计数器按数位比较“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个两位数的大小。

  让学生小组合作,用计数器拨出42和37,然后想一想: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再同样方法完成比较23和25的大小的教学。

  3、展示学生比的方法后,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两位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如果十位相同,再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7、例6教学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例6是基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根据《课标》精神安排的例题,它对于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建立数感很有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例5的学习已经能够准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了,而本例题则要使学生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怎样是多一些、怎样又是多得多,少一些与少得多又有什么关系呢?没有具体的比较标准,是相对而言的,学生理解起来不太容易。关键就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数数、比较等方法,直观感知多一些与多得多、少一些与少得多的关系。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加强对比,不断地体会、理解,增强学生的数感。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多一些”就是多的不太多,多一点点;而“多得多”就是多的很多,不是一点了。或让学生举例子比较说一说:如23比19多一些;而63就比19多得多。在学生直观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叙述,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如15个蓝球比10个黄球多一些,而58个红球则比10个黄球多得多。

  最后通过小精灵的问题“红球和黄球比呢?”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判断。(学生可以直接借助直观判断,也可以借助之前的比较直接推理。)给学生留出自由比较的空间。

  8、例7解决问题

  (例7是修订版教材新增加的解决问题的内容。在修订教材中,大大丰富了问题解决的内容,涉及到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各个领域。这是在认数部分安排的解决问题。)

  在教学时,可以发给学生每人一张例7的珠子图,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讨论交流,互相说一说自己的解决方法。学生们的方法可能多种多样,有的学生通过画一画、圈一圈的方法来直观解决,在汇报交流中教师要加以肯定。再提问“如果不用圈一圈的方法,你能借助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吗?”鼓励学生用数的组成的方法解决问题,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还剩8个。引导学生把圈一圈、画一画的直观方法与数的组成的方法进行对比,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适当的优化。

  9、例8“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本小节内容是为巩固数的组成、为学习100以内的口算作准备的。认识到这一点对把握教学要求非常重要。

  (例8与实验教材相比,有一些细节上的变化:原来是一图一加一减两个算式,现在用更实际的情境,借助一图四式呈现了4个有联系的算式,既与前面数的认识中的加减法的编排相统一(6~10的加减法、11~20各数认识中的加减法、20以内退位减法),更好的体现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又加深了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中,出示情境图后,鼓励学生发现、提出一些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在探究计算方法时,可以尝试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充分的表达和交流,对于学生的各种想法应给予肯定,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各种方法的优势。并适时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概括“几十加几就是几十加上几个一,结果是几十几”。

  在练习中,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2+30=50,32—2=12情况,可以从数位的意义和数的组成入手,使学生理解2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所以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计算32—2也是如此。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9

  设计背景

  1因本班很多孩子对数还没有更深的概念,为激发孩子的兴趣,学习用标记、表格、数字等记录自己的分类、计数结果,培养幼儿归纳、计数、记录的能力而设计的活动。

  活动目标

  1.主动探究物体的多种分类方法,能按物体的`两种特征,适当拓展为三种特征进行分类计数,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分类的标准;

  2.学习用标记、表格、数字等记录自己的分类、计数结果,培养幼儿分析、归纳,计数、记录的能力和操作兴趣;

  3.乐意参与操作活动,能用语言表达操作情况,促进语言与思维同步发展;

  活动重点:

  能按物体的两种(三种)特征进行分类计数,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分类标准(为什么这样分)。

  活动难点:

  正确计数分类结果,并用自己的标记方法记录分类计数结果。

  活动准备

  小猫,颜色、大小各不相同的鱼(图片)若干;

  水果、蔬菜的食物图;

  纽扣图的操作卡(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渗透分类方法,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师: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朋友们好!(再问老师好)。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快乐数学大本营,我是快乐数学栏目主持人——小问号。我们栏目的口号是:快乐数学,快乐无限!我们现在大声的把口号喊出来:快乐数学,快乐无限!耶!今天,老师想把我们快乐方队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

  (孩子们各自表述自己的想法:按头发的长短分;按个子的高矮分;按男、女孩子来分)

  2、那么,什么方法能最快将我们快乐方队分成两组呢?(男孩子、女孩子)那我们就动起来吧。小朋友们分得真迅速,那男孩儿、女孩各有多少?

  二、引导幼儿探究分类方法,练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分类标准。

  1、学习了分类的方法,在生活中又有什么用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分类计数吧(出示课题)下面就让我们进入今天的

  快乐第一关:贝贝猫分鱼(两个特征)

  (出示教具:贝贝猫,池子里颜色、大小不同但形状相同的鱼若干)

  师:贝贝猫在池塘里养了许多鱼,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些鱼有什么不一样?(幼儿观察后发现鱼的颜色、大小不一样)2、师:贝贝猫觉得这么多鱼住在一个池子里太挤了,想把它们放到不同的池子里,让相同的鱼住在一起,小朋友觉得贝贝猫可以把这些鱼放到几个池子里呢?现在小朋友们分组讨论一下按什么标准分呢?小朋友面前都有和贝贝猫一模一样的鱼,我们就动手试一试,帮贝贝猫分一分吧!

  3、(幼儿操作“小猫分鱼”:此时教师为幼儿提供了2格、4格不等的分类卡作为“池塘”,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想法、需要选择适合的分类卡进行分类)展示分类结果:

  4、请你告诉我们,你把小鱼放到了几个池子里?你是怎样放的?(根据幼儿的回答,老师做好标记——按颜色分,可用不同的颜色作标记)

  谁和他的分法不一样?再来尝试一下。(根据幼儿的回答,做好按大小分的大小汉字形状标记)

  谁还有更好的方法?(按大小、颜色都分开了——标记及引导语突出:X色的大鱼;X色的小鱼)

  5、师:你们觉得哪一位小朋友的分法?为什么?(幼儿自由畅谈自己的理由)

  6、师小结:我也觉得第三位小朋友的分法,因为第一位小朋友虽然把同一种颜色的鱼放在了一起,可是池子里的鱼却有大有小;第二位小朋友虽然把大鱼小鱼分开了,可是颜色却混在了一起;而第三位小朋友既分清了颜色,也把大小不同的鱼分开了,他分得更仔细、更彻底,让贝贝猫和我们看得更清楚,所以我也觉得他分得。(那就让我们鼓励一下他吧。)

  三、学习用标记、表格、数字等记录自己的分类、计数结果,培养幼儿归纳、计数、记录的能力

  1、师:小朋友刚刚帮贝贝猫把鱼分得很好,可是贝贝猫还是不太高兴,因为它还想知道每一种鱼各有几条,我们一起来帮它数一数好吗?

  师边操作边讲解:一共分了几个池子(4),好,我们画上4个格子;红色的大鱼我们可以怎么表示呢?红色的大鱼有几条呢?(设计标记,并于下方对应记录计数结果);红色的小鱼呢?黑色的小鱼呢?黑色的大鱼呢?、、、2、小结:好了,老师已经记录下了刚才小朋友分鱼的方法和数出的结果了,相信贝贝猫看见这个表格后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池子里有几种鱼,每种鱼各有几条了,它一定会很高兴的。

  (为了奖励我们的成果,小鱼们想和大家一起动起来,那就让我们一起变成小鱼吧——律动《三条小鱼》,之后请小朋友收好鱼池。

  四、深化训练,强化认识。

  1、小朋友,刚刚我们在活动的时候,现场的客人们都夸我们聪明能干,还偷偷地为我们准备了礼物呢,想知道是什么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进入今天的快乐第二关——分礼物。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当、当、当、当、(出示食物图)咦,怎么是12个空格子呀?别着急,每个格子里都有一份礼物,就让我们一一打开吧(边打开边请小朋友依次说出每一号各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好了,礼物盒都打开了,但是客人们想让小朋友们把礼物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呢?(按红、绿两种颜色来分;按水果和蔬菜来分)各有几种呢?(计数)小朋友们表现得真的很不错,相信活动结束后,就会收到这些礼物了。

  2、看到小朋友们这么棒,我们衣服上的扣宝宝们也来凑热闹了。最后,就让我闪一起来走进今天的快乐第三关——分纽扣(边说边发给每人一份操作卡,图朝下,随口令3、2、1打开。)

  请小朋友们根据卡上的分类标记提示,(按颜色、形状、扣眼)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分类,并把各自的数量记在下面。开始——(操作后,根据幼儿的成果,在屏幕上展示出来)

  五、延伸活动

  好了,小朋友们分得太快了,转眼间我们快乐冲关也要结束了,回家之后,请小朋友们用我们所学的分类方法,整理一下自己的房间、书本和玩具,做个快乐的分类小状元。今天的活动就到这里,请小朋友们按照你们的分类小组站好,男、女司机各一名,送大家回家好吗?

  呜——出发了。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10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经过观察操作学会分类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会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好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

  3、体会生活中有数学,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简单分类。

  教学难点:

  学会分类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气球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用多媒体出示凌乱和整洁的房间对比照片,提问:你喜欢哪一个房间?为什么?

  2、多媒体出示主题图,联系元旦用气球布置教室,在黑板上贴出彩色气球图片。

  3、提问:这些气球一样吗?哪不一样?我们试着给它们分分类。(板书分类)

  二、感知,探究分类。

  1、观察有没有一样的呢?什么地方一样?

  2、操作分类过程,尝试整理。

  (1)先分在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气球按照形状和颜色分成三堆,提问:那个最多?那个最少?

  (2)象形统计图

  怎么样摆放能一眼看出来那种气球最多?(学上的回答一一对应的摆放)

  (3)表格记录法

  多强调哪一类型有几个

  3、动手探究按颜色分类

  (1)学生用准备好的气球模型按颜色进行分类。巡视观察学生会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指导。

  (2)按照学生的分类,在黑板上也摆出颜色分类的象形统计图。

  4、初步感知“一类”和“一个”的区别。

  捣蛋鬼来捣蛋

  (1)拿出一个卢瑟的葫芦形状的气球问,这是几个?可以放在什么地方?根据学生的回答摆放在葫芦形状气球的一列的上面。

  (2)再拿出一个绿色正方形问,这是几个?可以放在什么地方?根据学生的回答单独摆放一列。

  (3)都是一个气球,为什么摆放的位置不一样个?(各代表的是两类中的一个)。

  把两个绿色气球拿下来到颜色分类处,问可以摆放在哪?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摆放。(代表一种颜色中的两个)

  三、课堂应用。

  1、教材第29页第一题。(把车涂上颜色,先找到车额,在开始涂)

  2、教材第29页第二题。(给水果和卡片分分类)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学习了分类,同学们能根据形状和颜色进行分类,而且还能整理的很有条理一目了然。

  2、生活中有没有用到分类和整理的情况呢?(学生举例说)。

  多媒体出示生活中的菜店,超市,垃圾分类等。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10篇(扩展2)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10篇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2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分类的过程,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2、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确定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重点难点

  学会按不同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孩子们,这儿分别是淘气猴和萌小兔开的文具店,如果你要买练习本,在谁的文具店里能一下就找到?(出示画面)

  生:萌小兔的店里。

  师:告诉老师为什么在萌小兔的店里能很快找到?

  生:因为它的店整齐。

  师:大家同意吗?(同意)我也同意在萌小兔的店里去买。因为它的店里的物品摆放的很整齐。那么,生活当中,把这样一类的物品摆放在一起叫分类。分类摆放物品能使我们的生活更整洁、更方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类与整理。(板书:分类与整理)

  二、探究新知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课件出示)

  师:今天萌小兔遇到了一个小困难想请你们来帮忙,愿意吗?

  生:愿意。

  师:这里有一些气球,萌小兔想知道每种气球有多少个?萌小兔该怎么办?请大家先观察这些气球,你有什么发现?

  生1:颜色上有红色、蓝色和黄色。

  生2:形状上有心型、圆形和糖葫芦型。

  师:我知道啦,可以按颜色分,还可以按形状分。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

  (1)操作分类

  师:那这样吧,今天我们就按形状来给这些气球分分类,好不好?老师给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些,一会儿,请你们按形状把它们分一分、数一数,整理一下,把你的结果记录白纸上,听明白了吗?

  师:请同学们从抽屉里拿出信封,两人一组,合作完成,现在开始。

  小组合作完成.

  展示成果

  a、作品展示(一堆一堆的)

  b、展示(摆成一排一排的)

  师:刚才xx组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把他们摆成一排一排的?

  生:一排一排的摆,看的更清楚。

  师:我有问题了,不用数,你们通过xx组的作品能一眼看出谁最多谁最少吗?

  生:能。

  师:你们这儿有一个作品,老师发现,这两边一样长,那它们同样多吗?

  生:不同样多。

  师:明明是一样长,为什么就不一样多呢?

  生:因为在摆的时候没有对齐。

  师:那在摆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生:摆的时候应该一个对一个。

  师:我们把它们一一对应以后,就可以一眼看出谁多谁少。

  师:为了让我们的图更加清晰,我还要补上一些内容,在图的下面画一条线,告诉大家我是从这开始数的,然后在下面做上标记,第一列是圆形,第二列是......,这下看这幅图的人是不是一目了然。

  孩子们,你们真棒,可以用图来表示自己整理的结果。

  (2)记录分类

  师:还有哪些组愿意把自己的作品给大家看看?

  (展示作品)

  师:这些作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他们都是用什么来记录气球的个数?(个数)

  来,我们在这幅作品上画一条线,孩子们,你们看上面这一行都记的什么?下面记得什么?我们现在竖着看,通过这第一列你能知道糖葫芦形状有几个吗?第二列.......,给这个作品画上一些线后,你发现它是不是特别像一张表格。

  同学们,你们真棒,不仅仅把这些气球进行了分类,而且还把它们整理成图或者表,你们真棒!

  3、体会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

  刚才我们是把这些气球按形状分类,现在萌小兔想请大家按颜色再来给这些气球分分类?你们愿意吗?

  好,现在听清我的要求,请把这些气球按颜色分,分完后,摆在这条线的上面。在摆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摆完后,别忘了把你的结果,填在这儿,大家清楚吗?还是两人一组,合作完成。

  (小组合作、交流)

  (展示作品)

  师:来看看xx记录的结果,跟你记录的结果一样吗?

  比较分类

  现在请同学看看这两幅作品,都是分的同一个信封里的气球,为什么结果有的时候是5个、4个、3个,有的时候又是3个、3个、6个呢?怎么不一样呢?

  师:看起来,虽然都是这些气球,可是如果分类的标准不同,它们的结果也就不一样。

  请你们把气球装进信封,放在铅笔盒的下面。

  同学们,谢谢你们帮萌小兔解决了难题。

  4、延伸拓展

  咦!老师这个又多出来一个气球(拿出粉色糖葫芦状气球),那如果按形状分,我得把它摆在哪儿?

  生:摆在糖葫芦的上面。

  师:为什么要摆在这儿?

  生:形状相同。

  师:现在有几个糖葫芦?

  生:有4个。

  如果现在按颜色分,它应该摆在哪儿?

  生:摆在蓝色的后面。

  师:因为这个糖葫芦是粉色的,而这幅图上没有粉色的,所以要把它单独放一类。在横线下再加上粉字。现在这一共有几类/

  生:现在有4类。

  同学们对分类和整理掌握的都不错,生活中像这样的分类有很多。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分类?

  老师这儿有几张关于分类的图片,大家想看吗?(课件出示)大家看这是哪儿?(水果店、超市的饮料区、肉类区、垃圾分类)

  大家看这是垃圾分类,可以分为有毒垃圾、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这种分类大大方便了我们垃圾的整理回收和再利用。我们要爱护环境,从我们每个人做起,从小做起,小小的垃圾分类,一定会让我们的校园更整洁,我们的地球更美丽。

  看来分类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特别大,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其实在数学学习中,分类是经常用到的好方法,在刚开学,我们就用到分类的方法在学习了。同学们还记得这幅图吗?(课件出示)当时我们学习的时候是不是把一样的`图形摆在一起,像这样用分类来学习数学知识,以后还会经常遇到。

  三、巩固深化

  我们现在用分类的方法继续来探究知识,大家有没有信心? 萌小兔想请同学们分分这些,(课件出示)你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

  生1:图上有苹果、梨、桃子。

  生2:卡片的形状有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

  生3:可以按水果分、还可以按卡片的形状分。

  同学们想到了不同的分类方法,好,那接下来,看看一会我们要怎么做,(课件出示)我们先来看看它的要求,这题有两个要求,一个是要求按水果的种类来分,另一个是按卡片的形状来分。在涂色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生1:不要数错。

  生2:涂色的时候不要涂出格。

  生3:应该从下往上涂。

  现在请大家打开书29页,请1、2、3列的做第(1)小题,4、5、6列做第(2)小题,听明白了吗?开始动笔。

  展示学生作业,进行评价。

  四、课堂总结

  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会了把一些物品进行分类,而且还学会了把分类的结果整理成图或者表,还知道了,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这节课大家学的开学吗?你想不想把你的收获跟大家分享。

  (请孩子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五、课外实践

  要下课了,老师给你们留下一个课外小活动。(课件出示)

  你能用今天学过的知识把自己书包里的物品也分类整理一下吗?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难点:会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

  1.分图形(第30页第4题)

  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

  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分图片。(第31页的第5题。)

  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

  3.小结分类方法。

  师: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

  4.混合练习。(第31页的第6题)

  四、应用练习

  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32页第7题)

  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引导:刚才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

  a.小组活动。(放背景音乐)

  b.集体反馈交流。

  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

  五、总结

  上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3

  一、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

  数概念是整座数学大厦的基础,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数学概念。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认识了20以内的各数,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一阶段;本学期认数范围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将拓展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并进一步感知、理解“十进制”“位值制”两个基本概念,这两个概念是学习数概念的根本。本单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同时它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

  二、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

  数的认识、解决问题和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三部分内容。

  三、本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感知计算单位“个”、“十”、“百”,能够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数。

  3、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读写,而其中数的组成、数位意义的理解等概念又是读写的重点。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

  1、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就是教师们常说的“拐弯数”)。

  2、数位的意义。

  3、探索例4的百数表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五、教学策略及实施:

  1、主题图:

  通过“百羊图”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体会它比以前学过的20多得多。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1)教学时,可以课件出示“百羊图”,让学生先估计一下,有多少只羊?引导学生得出比20只多得多。

  (2)再在图上圈出10只羊,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标准,学生再估起来就会好一些了,学生初步认识了100,同时也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2、例1教学“数数”:

  与20以内数的认识相比,100以内数数的难度增加了。虽然大部分学生都有口头数数的经验,但这种数数大多属于唱数水*,学生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也不太容易,往往容易漏数或跳数,因此这里要指导学生手口一致地准确数数,使学生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同时了解计数单位“十”“百”。在教学中,可以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小棒,课上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数:先一根一根的数,每数十根捆成一捆,数到100;再十根十根的数,数到100,将10捆捆成一大捆。在数数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归纳: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在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也就是教师们常说的“拐弯数”是本课及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难点。孩子们往往数到几十九时,后面一个数是多少,究竟是几十就会错误百出。为了突破“拐弯数”这一难点,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例1后面的做一做,让学生用小棒从五十七数到六十三,当数到五十九时,提问:“下一个数是多少?”如还有学生不清楚下一个数是六十时,引导他们看小棒,有5捆小棒和9根小棒,再添上1根,即9根+1根=10根,10根就又可以捆成1捆了,5捆+1捆=6捆,也就是60。接着继续数到七十二,让学生边动手数边说一说六十九后面是多少,为什么呢?……一直数到九十九添上1是一百。

  还可以利用计数器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如从计数器上拨出五十九,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9,提问:“个位上再添上一个珠子是多少呢?”边拨珠子边引导学生认识个位上9颗珠子再添上1颗珠子就是10颗珠子,要满十进一,即向十位进一,十位上5颗珠子再添上1颗就是6颗珠子,表示6个十是60。无论是数小棒的方法,还是借助计数器拨珠子的方法都是引导学生直观认识并理解当数到几十九时,再接着数就要满十向前面的一位进一。

  在直观数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脱离小棒,抽象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教学形式可多样,如让学生对着数、互相倾听、启发、评判。两人活动时,还可随便从一个数开始,接着往下数。又如,采用师生对口令的形式。生:“八十八”。师:“八十九”。生:“九十”。师:“九十一”……

  (与实验版教材相比,修订版教材在此只安排了例1,不再单独编排例题教学拐弯数,而是重视在数数的过程中突破数数的难点。同时,在教学10个十是一百的同时,强调了99添1是100,使学生从多角度感受100。这样做,既可以使实际教学的过程更为顺畅,也更能让学生在直观的支持下充分体会“满十进一的位值制思想”,理解数的本质。)

  3、例2教学“数的组成”

  例2教学数的组成,分为两个层次:整十数的组成;一般数的组成。

  (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教材增加了整十数组成的内容,更加突出了计数单位“十”,加强了学生的认识。)

  教学例2的关键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计数单位“十”的意义。一定要充分利用小棒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而70根小棒可以捆成7捆就是7个十,即7个十是70。4捆小棒就是4个十,而剩余的6根小棒不够10根所以就不能捆成一捆,表示6个一。学生通过动手数一数、捆一捆、摆一摆等实践活动,既加深对数的认识,又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的理解。

  4、例3教学“100以内数的读写法”

  例3教学100以内数的读写。教材从记录数“三种颜色的纽扣的数量分别有多少、一共有多少”等问题引入,突出了读数、写数的意义和必要性。

  100以内数的读、写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其中对数位的理解更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数出纽扣的数量,再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纽扣的数量(要几个十,几个一的摆),接下来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40、27、33(边拨珠边叙述:2个十在十位上拨2,7个一在个位上拨7,使学生在表达中深化对数位的理解)。这样通过数、摆、拨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从直观上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既有利于突破难点又为读数与写数做好了铺垫。

  接下来把小棒图与计数器珠子图都贴在黑板上,借助数形结合的方法教学读数与写数。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数位上的珠子的数量及表示的意义,再在对应的数位下写出来。(如十位上有2颗珠子表示2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个位上有7颗珠子表示7个一,就在个位上写2)。在写40时,要特别向学生说明当个位上一个珠子都没有时,就要在个位上写0。这样通过把计数器上的珠子图与相应数位写出的数结合起来(即把数与形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掌握读数、写数的方法,并深入理解数位上数的含义。

  教学100的读、写时,要充分利用计数器深化学生的理解。可以带领学生在计数器的个位上一个一个的拨,拨9颗珠子后提问:“再拨丄一颗是几颗?”“10个一是多少?在计数器上怎样拨珠子?”接着再在十位上一个一个的拨,拨出9颗后提问:“这9颗珠子表示多少?再拨一颗表示几个十?10个十是多少?怎样拨呢?怎样读写呢?”

  还要注意教学数位顺序时要强调从右边起,而读数写数时是从高位起,即从左边起。

  5、例4教学“数的顺序”

  例4通过填写百数表,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为后面学习比较数的大小做好准备。能根据数位的意义及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探究百数表中隐含的诸多规律,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中,利用课件的演示,带领学生逐步探索例题中的有关规律,(如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都相同;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减小到1等)。再结合例题中的要求给指定的数涂色,学生会非常有兴趣,并进一步探寻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找到相应数字的位置,也就是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在以往的教学中,感觉学生对百数表的探究非常有兴趣,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的程度不同,往往有些学生意犹未尽。老师们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细细琢磨,互相讨论、交流,把自己找到的规律写出来,再到课上来交流。这样做,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为突破教学难点做好了准备。

  (由于在第七单元才正式教学找规律的内容,这里并没有用“规律”这一名词。教学时需要注意一下。这也是修订教材编排的特点,在正式教学找规律之前或之后,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渗透或增加了许多找规律的内容,让学生有所发现,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6、例5教学“数的大小比较”

  例5教学数的大小比较,分两个层次:

  1、借助小棒利用数的组成比较“十位不同的两个两位数”的大小。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小棒图,可以直观的看出42与37的大小关系,4个十比3个十要多出1个十,也就是多1捆小棒,所以不用看另外的2根与7根就能够得出结果。

  2、借助计数器按数位比较“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个两位数的大小。

  让学生小组合作,用计数器拨出42和37,然后想一想: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再同样方法完成比较23和25的大小的教学。

  3、展示学生比的方法后,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两位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如果十位相同,再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7、例6教学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例6是基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根据《课标》精神安排的例题,它对于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建立数感很有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例5的学习已经能够准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了,而本例题则要使学生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怎样是多一些、怎样又是多得多,少一些与少得多又有什么关系呢?没有具体的比较标准,是相对而言的,学生理解起来不太容易。关键就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数数、比较等方法,直观感知多一些与多得多、少一些与少得多的关系。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加强对比,不断地体会、理解,增强学生的数感。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多一些”就是多的不太多,多一点点;而“多得多”就是多的很多,不是一点了。或让学生举例子比较说一说:如23比19多一些;而63就比19多得多。在学生直观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叙述,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如15个蓝球比10个黄球多一些,而58个红球则比10个黄球多得多。

  最后通过小精灵的问题“红球和黄球比呢?”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判断。(学生可以直接借助直观判断,也可以借助之前的比较直接推理。)给学生留出自由比较的空间。

  8、例7解决问题

  (例7是修订版教材新增加的解决问题的内容。在修订教材中,大大丰富了问题解决的内容,涉及到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各个领域。这是在认数部分安排的解决问题。)

  在教学时,可以发给学生每人一张例7的珠子图,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讨论交流,互相说一说自己的解决方法。学生们的方法可能多种多样,有的学生通过画一画、圈一圈的方法来直观解决,在汇报交流中教师要加以肯定。再提问“如果不用圈一圈的方法,你能借助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吗?”鼓励学生用数的组成的方法解决问题,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还剩8个。引导学生把圈一圈、画一画的直观方法与数的组成的方法进行对比,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适当的优化。

  9、例8“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本小节内容是为巩固数的组成、为学习100以内的口算作准备的。认识到这一点对把握教学要求非常重要。

  (例8与实验教材相比,有一些细节上的变化:原来是一图一加一减两个算式,现在用更实际的情境,借助一图四式呈现了4个有联系的算式,既与前面数的认识中的加减法的编排相统一(6~10的加减法、11~20各数认识中的加减法、20以内退位减法),更好的体现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又加深了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中,出示情境图后,鼓励学生发现、提出一些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在探究计算方法时,可以尝试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充分的表达和交流,对于学生的各种想法应给予肯定,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各种方法的优势。并适时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概括“几十加几就是几十加上几个一,结果是几十几”。

  在练习中,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2+30=50,32—2=12情况,可以从数位的意义和数的组成入手,使学生理解2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所以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计算32—2也是如此。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4

  活动目标:

  1、学习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三次分类。

  2、尝试独立探索新游戏的玩法。

  3、继续巩固良好的游戏常规。

  活动准备:

  1、三次分类游戏的学具:小动物图片8张、题板、小筐1份),示范学具一套。

  2、循环游戏材料:二次分类,找影子,数立方体,10以内组成作业单,填算式,藏宝,看钟面填数字。

  活动过程:

  1、复习游戏。

  (1)拍手数数:一个一个数到50、两个两个数到50、五个数到100。

  (2)打电话(顺数倒数):教师:“叮铃铃,12345”,幼儿:“叮铃铃321”……(可请幼儿出题)

  (3)碰球游戏(10以内):集体一小组一个别。

  2、新授游戏三次分类:

  (1)提问引起幼儿兴趣:我们班来了很多小动物,你们知道是(出示范例,小猴子。)

  (2)介绍游戏情景,幼儿动脑筋初步解决问题。教师:有些小是得很伤心,因为找不着家了,我们来帮帮它们,好吗?幼儿反复讨论如何送小猴子回到自己家。(学会看标记)

  (3)讲解游戏的步骤:每只小猴子都有自己的家,但它应该各自回家呢?就要仔细看标记,进行三次分类,最后才能送它们回自己的家。

  (4)幼儿尝试一次分类:先看哭脸、笑脸猴子标记,请幼儿上前分类。

  (5)二次分类:看长尾巴、短尾巴标记,请幼儿针对哭脸猴子进行分类。

  (6)三次分类:看大、小标记,请幼儿只为哭脸长尾巴猴子分,有两只猴子顺利到家)

  (7)介绍新游戏。教师:还有猴子没回到家呢,别着急,这就是今天的新游戏《三次分类》。循环游戏时,每个小朋友都要玩,把每只猴子都送回家。

  (8)介绍其他组游戏。教师:另外还有6组游戏,都是我们玩。放在第八组的游戏是从末玩过的,如果你七组游戏都玩好可以去第八组,动脑筋想想怎么玩,然后试一试。

  (钟面有1数字,把缺少的数字填上。)

  3、循环游戏,教师重点指导新游戏。

  第一组:二次分类;第二组:找影子;第三组:数立方体;

  第四组:数的组成;第五组:填算式;第六组:三次分类;

  第七组:藏宝;第八组:看钟面填数字。

  4、小结评价。

  (1)针对游戏中幼儿的表现,及时纠正和鼓励幼儿。

  (2)小结第八组情况。举手表决有多少人玩过,请个别幼儿{说玩法。(如有对的,表扬幼儿;如没有,则下次公布正确玩法。)

  效果分析:

  把这个新授活动设计游戏的形式,请幼儿选择正确的路送葫子回家,形象生动、情节有趣,深得幼儿的喜爱。示范讲解时,并且把所有猴子都送回家,那样幼儿对后面的活动就没多大兴趣了恰恰相反,只送了两只猴子回家,但所有的标记都会看了,后面之间活动,幼儿会认为自己的使命未完成,依然兴致很高。实践证明幼儿快速接受了新游戏,玩的正确率很高,达到教学目标。

  专家点评:

  本活动设计是让幼儿进行分类活动,但巧妙的是教师把分类的要求呈现为动物的某些特点,每次分类以不同的特点为标记,上把标记和分类活动寓于游戏中,幼儿很感兴趣。在幼儿熟悉了以上分类活动的基础上,可以尝试让幼儿自己提出分类的标记并进行分类活动,相信幼儿会有兴趣。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5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好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3、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难点:

  学会按不同分类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具准备:课件、气球卡片。

  学具准备:气球卡片,白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课,今天我们来上一节数学课,希望大家积极配合,共同上好这节课。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图(出示图片)这是小明的卧室,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小明卧室是什么样折?

  (乱七八糟)

  师:他的家该整理整理了,谁能帮助他。

  (生回答,师适时评价)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们是想把服装鞋帽放在一起,玩具放在一起,文具用品放在一起。

  生活中,我们把同类的物品放在一起叫做分类。分类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整洁方便。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类与整理(师板题,生书空)

  二、过程

  (出示主题图)师:小明和小朋友们去游乐园玩,每人手里都拿着气球,漂亮么?那么看着这些气球,你有什么想问的呢?谁来回答呢?

  师:你们问完了,老师又有想问的了,老师想知道每个气球有几个,怎么办?

  生回答。

  师:我们可以用分类的方法来知道气球有几个,那么应该怎么分呢?

  (生汇报,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师提醒)

  可以按形状分(板书) 可以按颜色分(板书)

  师:那我们今天就来动手分一分,好吗?不过,分之前,大家要知道分的要求,(出示要求)

  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

  学生摆的过程可以找一名学生上前面摆

  出示学生整理结果。

  生汇报,师相机补充并指导。师还要完善学生的整理结果,

  可以按图表示整理结果,还可以按表表示整理结果。

  师:这两种表示方法一样吗?为什么?(因为分类的标准一样。)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气球,(拿出一个白色葫芦形的气球图片)应该放在哪里呢?为什么?那么整理后的结果怎么改呢?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气球,(拿出一个月亮形的气球图片)应该放在哪里呢?为什么?那么整理后的结果怎么改呢?

  师:这是我们按形状分类的结果,老师很满意同学们的表现,给你们点个赞。

  师:除了按形状分类外,我们还可以按什么分类?(颜色)

  就请大家拿出刚才的学具重新按颜色分一分,和刚才的要求一样,记录并整理,一会向大家汇报。

  生汇报

  师:这两种分类方法的结果一样么?为什么?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给物品分类可以用不同的标准来分。大家知道了吗?

  我们学习了数学知识,就是用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下面老师就来检验一下大家,老师设计了两个关口,看看同学们能不能闯关成功。

  出示检测题。

  师:在生活中,大家还见过哪些分类现象?(垃圾分类,渗透德育教育)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6

  教学内容

  《分类与整理》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第一课新授课,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分类与整理”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以及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分类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分类能力的发展,反映了儿童思维发展,特别是概括能力的发展水*。分类能力既是儿童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又对促进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进行分类时,首先要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通过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点与本质属性,本课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先让学生学会按一定标准分类,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标准分类。

  教材编写

  本课教材教材编写首先通过“分类”的活动使学生能对物体进行分类,老师引导学生说一说摆放的理由,让学生懂得分类需要一定标准。为让学生能比较直观地认识分类,掌握分类方法,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入手,安排的物品也都是学生经常接触的气球。接下来的环节教材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并掌握分类的思维方式。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一年级的孩子。他们的认识与思维方式仍处于直观形象的阶段。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重视直观实物操作与言语解说引导相结合,采用多种练习方式,激发兴趣巩固所学,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在实践中体会分类的方法、含义及作用。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好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3、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难点:

  学会对问题进行分类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具准备:课件、一些铅笔、气球卡片。

  学具准备:气球卡片,白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

  现在喜羊羊和美羊羊邀请我们去他们家做客,来到门口,你们愿意到谁家做客?为什么?出示图片,引出分类

  【设计意图:情境创设从学生熟悉的动画片环境入手,到别人家去做客,房间整洁,引出分类摆放,提高孩子们的求知欲,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学互动。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师:喜羊羊邀请我们去做客,原来是他要过生日了,我们来装扮房间吧,看他的好朋友买的气球,漂亮吗?这么多气球,喜羊羊想考考大家,应该怎样分类呢?。

  生答略(按形状,按颜色)

  师:真了不起!你们有这么多分类的方法。(在黑板上板书:按形状分,按颜色分)

  【设计意图:在分类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理解分类的实际意义。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有利于学生认识和体会分类的含义及目的,突出分类的实际意义,为学生完整地体验统计的过程做足准备。】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整理、分析数据

  师:那这样吧,今天我们就按形状来给这些气球分分类。接下来你们要完成三件事,请看这是老师对你们的要求。(读要求)

  师:听清楚了吗,那气球呢?现在陈老师就来变个魔术,闭上眼睛,一、二、三,它们已经在你的抽屉里的1号信封里,快动手分一分吧!(多巡视)

  学生动手操作

  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

  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

  展示其它记录方法,让学生评价。(展示一两个其他的作品)

  师:这么多方法,你最喜欢什么方法?为什么?虽然大家的方法可能不相同,但从结果看,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因为他们都是按形状来分,所以结果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学生年龄尚小,分类结果的呈现一定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的,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与鼓励,一方面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给予细致地指导,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3、探究其他的分类方法。

  师:刚才我们是按形状来分,你们完成得很棒。现在我们试着按颜色来分,愿意接受挑战吗?

  师:请从2号信封里拿出小气球和原来的放在一起,按颜色分一分,再数一数,这回不用记录!

  生动手实践

  请一生上台展示

  小结:同样是这几个气球,不仅可以按形状来分,还可以按颜色分,也就是分类可以有不同的标准。你们还把他们整理成图或者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类与整理。(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选标准分类计数,渗透不同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在分类活动1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分类活动2,有利于巩固学生对分类活动的认识,加深对分类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巩固练习

  分铅笔,准备孩子们*时用的铅笔(颜色,有无橡皮,削开和完整的等根据不同标准分一分)

  师:你们胜利闯过了智慧乐园的考验。你们的智慧让老师感到很自豪。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分类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分类标准与分类结果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

  1、师:这节课你学的开心吗?学会了什么?

  2、师: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分类的现象,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汇报

  师:看来分类在我们的生活中作用可真大!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再次让孩子们认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五、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

  按形状分:

  按颜色分:

  六、课后反思

  《分类与整理》是新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这是新教材的一节融合《分类》与《统计》的一节新课。本节课中我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学会分类,并且能对一些东西按照适当的标准来分类整理,能整理成图或者表。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我注重渗透一些相关的数学思想:分类思想、集合的思想、统计思想、一一对应的思想。

  存在的许多问题。

  一、在时间的安排上还是有点前松后紧,时间安排不合理。

  二、在课堂中,有两次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我生怕学生被桌上好看的气球卡片吸引住,所以每个环节都要进行纪律整顿。在今后的日常教学中我要多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也要多向名师学习,提升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针对性问题,是值得我一直研究和学习的问题。

  以上是我在这次课中的不足之处,我会及时改正,不断进步。希望能在这次的反思中,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7

  一、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

  数概念是整座数学大厦的基础,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数学概念。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认识了20以内的各数,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一阶段;本学期认数范围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将拓展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并进一步感知、理解“十进制”“位值制”两个基本概念,这两个概念是学习数概念的根本。本单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同时它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

  二、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

  数的认识、解决问题和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三部分内容。

  三、本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感知计算单位“个”、“十”、“百”,能够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数。

  3、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读写,而其中数的组成、数位意义的理解等概念又是读写的重点。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

  1、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就是教师们常说的“拐弯数”)。

  2、数位的意义。

  3、探索例4的百数表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五、教学策略及实施:

  1、主题图:

  通过“百羊图”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体会它比以前学过的20多得多。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1)教学时,可以课件出示“百羊图”,让学生先估计一下,有多少只羊?引导学生得出比20只多得多。

  (2)再在图上圈出10只羊,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标准,学生再估起来就会好一些了,学生初步认识了100,同时也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2、例1教学“数数”:

  与20以内数的认识相比,100以内数数的难度增加了。虽然大部分学生都有口头数数的经验,但这种数数大多属于唱数水*,学生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也不太容易,往往容易漏数或跳数,因此这里要指导学生手口一致地准确数数,使学生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同时了解计数单位“十”“百”。在教学中,可以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小棒,课上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数:先一根一根的数,每数十根捆成一捆,数到100;再十根十根的数,数到100,将10捆捆成一大捆。在数数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归纳: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在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也就是教师们常说的“拐弯数”是本课及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难点。孩子们往往数到几十九时,后面一个数是多少,究竟是几十就会错误百出。为了突破“拐弯数”这一难点,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例1后面的做一做,让学生用小棒从五十七数到六十三,当数到五十九时,提问:“下一个数是多少?”如还有学生不清楚下一个数是六十时,引导他们看小棒,有5捆小棒和9根小棒,再添上1根,即9根+1根=10根,10根就又可以捆成1捆了,5捆+1捆=6捆,也就是60。接着继续数到七十二,让学生边动手数边说一说六十九后面是多少,为什么呢?……一直数到九十九添上1是一百。

  还可以利用计数器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如从计数器上拨出五十九,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9,提问:“个位上再添上一个珠子是多少呢?”边拨珠子边引导学生认识个位上9颗珠子再添上1颗珠子就是10颗珠子,要满十进一,即向十位进一,十位上5颗珠子再添上1颗就是6颗珠子,表示6个十是60。无论是数小棒的方法,还是借助计数器拨珠子的方法都是引导学生直观认识并理解当数到几十九时,再接着数就要满十向前面的一位进一。

  在直观数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脱离小棒,抽象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教学形式可多样,如让学生对着数、互相倾听、启发、评判。两人活动时,还可随便从一个数开始,接着往下数。又如,采用师生对口令的形式。生:“八十八”。师:“八十九”。生:“九十”。师:“九十一”……

  (与实验版教材相比,修订版教材在此只安排了例1,不再单独编排例题教学拐弯数,而是重视在数数的过程中突破数数的难点。同时,在教学10个十是一百的同时,强调了99添1是100,使学生从多角度感受100。这样做,既可以使实际教学的过程更为顺畅,也更能让学生在直观的支持下充分体会“满十进一的位值制思想”,理解数的本质。)

  3、例2教学“数的组成”

  例2教学数的组成,分为两个层次:整十数的组成;一般数的组成。

  (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教材增加了整十数组成的内容,更加突出了计数单位“十”,加强了学生的认识。)

  教学例2的关键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计数单位“十”的意义。一定要充分利用小棒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而70根小棒可以捆成7捆就是7个十,即7个十是70。4捆小棒就是4个十,而剩余的6根小棒不够10根所以就不能捆成一捆,表示6个一。学生通过动手数一数、捆一捆、摆一摆等实践活动,既加深对数的认识,又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的理解。

  4、例3教学“100以内数的读写法”

  例3教学100以内数的读写。教材从记录数“三种颜色的纽扣的数量分别有多少、一共有多少”等问题引入,突出了读数、写数的意义和必要性。

  100以内数的读、写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其中对数位的理解更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数出纽扣的数量,再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纽扣的数量(要几个十,几个一的摆),接下来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40、27、33(边拨珠边叙述:2个十在十位上拨2,7个一在个位上拨7,使学生在表达中深化对数位的理解)。这样通过数、摆、拨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从直观上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既有利于突破难点又为读数与写数做好了铺垫。

  接下来把小棒图与计数器珠子图都贴在黑板上,借助数形结合的方法教学读数与写数。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数位上的珠子的数量及表示的意义,再在对应的数位下写出来。(如十位上有2颗珠子表示2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个位上有7颗珠子表示7个一,就在个位上写2)。在写40时,要特别向学生说明当个位上一个珠子都没有时,就要在个位上写0。这样通过把计数器上的珠子图与相应数位写出的数结合起来(即把数与形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掌握读数、写数的方法,并深入理解数位上数的含义。

  教学100的读、写时,要充分利用计数器深化学生的理解。可以带领学生在计数器的个位上一个一个的拨,拨9颗珠子后提问:“再拨丄一颗是几颗?”“10个一是多少?在计数器上怎样拨珠子?”接着再在十位上一个一个的拨,拨出9颗后提问:“这9颗珠子表示多少?再拨一颗表示几个十?10个十是多少?怎样拨呢?怎样读写呢?”

  还要注意教学数位顺序时要强调从右边起,而读数写数时是从高位起,即从左边起。

  5、例4教学“数的顺序”

  例4通过填写百数表,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为后面学习比较数的大小做好准备。能根据数位的意义及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探究百数表中隐含的诸多规律,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中,利用课件的演示,带领学生逐步探索例题中的有关规律,(如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都相同;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减小到1等)。再结合例题中的要求给指定的数涂色,学生会非常有兴趣,并进一步探寻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找到相应数字的位置,也就是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在以往的教学中,感觉学生对百数表的探究非常有兴趣,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的程度不同,往往有些学生意犹未尽。老师们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细细琢磨,互相讨论、交流,把自己找到的规律写出来,再到课上来交流。这样做,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为突破教学难点做好了准备。

  (由于在第七单元才正式教学找规律的内容,这里并没有用“规律”这一名词。教学时需要注意一下。这也是修订教材编排的特点,在正式教学找规律之前或之后,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渗透或增加了许多找规律的内容,让学生有所发现,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6、例5教学“数的大小比较”

  例5教学数的大小比较,分两个层次:

  1、借助小棒利用数的组成比较“十位不同的两个两位数”的大小。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小棒图,可以直观的看出42与37的大小关系,4个十比3个十要多出1个十,也就是多1捆小棒,所以不用看另外的2根与7根就能够得出结果。

  2、借助计数器按数位比较“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个两位数的大小。

  让学生小组合作,用计数器拨出42和37,然后想一想: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再同样方法完成比较23和25的大小的教学。

  3、展示学生比的方法后,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两位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如果十位相同,再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7、例6教学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例6是基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根据《课标》精神安排的例题,它对于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建立数感很有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例5的学习已经能够准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了,而本例题则要使学生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怎样是多一些、怎样又是多得多,少一些与少得多又有什么关系呢?没有具体的比较标准,是相对而言的,学生理解起来不太容易。关键就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数数、比较等方法,直观感知多一些与多得多、少一些与少得多的关系。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加强对比,不断地体会、理解,增强学生的数感。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多一些”就是多的不太多,多一点点;而“多得多”就是多的很多,不是一点了。或让学生举例子比较说一说:如23比19多一些;而63就比19多得多。在学生直观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叙述,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如15个蓝球比10个黄球多一些,而58个红球则比10个黄球多得多。

  最后通过小精灵的问题“红球和黄球比呢?”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判断。(学生可以直接借助直观判断,也可以借助之前的比较直接推理。)给学生留出自由比较的空间。

  8、例7解决问题

  (例7是修订版教材新增加的解决问题的内容。在修订教材中,大大丰富了问题解决的内容,涉及到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各个领域。这是在认数部分安排的解决问题。)

  在教学时,可以发给学生每人一张例7的珠子图,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讨论交流,互相说一说自己的解决方法。学生们的方法可能多种多样,有的学生通过画一画、圈一圈的方法来直观解决,在汇报交流中教师要加以肯定。再提问“如果不用圈一圈的方法,你能借助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吗?”鼓励学生用数的组成的方法解决问题,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还剩8个。引导学生把圈一圈、画一画的直观方法与数的组成的方法进行对比,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适当的优化。

  9、例8“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本小节内容是为巩固数的组成、为学习100以内的口算作准备的。认识到这一点对把握教学要求非常重要。

  (例8与实验教材相比,有一些细节上的变化:原来是一图一加一减两个算式,现在用更实际的情境,借助一图四式呈现了4个有联系的算式,既与前面数的认识中的加减法的编排相统一(6~10的加减法、11~20各数认识中的加减法、20以内退位减法),更好的体现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又加深了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中,出示情境图后,鼓励学生发现、提出一些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在探究计算方法时,可以尝试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充分的表达和交流,对于学生的各种想法应给予肯定,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各种方法的优势。并适时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概括“几十加几就是几十加上几个一,结果是几十几”。

  在练习中,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2+30=50,32—2=12情况,可以从数位的意义和数的组成入手,使学生理解2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所以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计算32—2也是如此。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8

  设计背景

  1因本班很多孩子对数还没有更深的概念,为激发孩子的兴趣,学习用标记、表格、数字等记录自己的分类、计数结果,培养幼儿归纳、计数、记录的能力而设计的活动。

  活动目标

  1.主动探究物体的多种分类方法,能按物体的`两种特征,适当拓展为三种特征进行分类计数,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分类的标准;

  2.学习用标记、表格、数字等记录自己的分类、计数结果,培养幼儿分析、归纳,计数、记录的能力和操作兴趣;

  3.乐意参与操作活动,能用语言表达操作情况,促进语言与思维同步发展;

  活动重点:

  能按物体的两种(三种)特征进行分类计数,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分类标准(为什么这样分)。

  活动难点:

  正确计数分类结果,并用自己的标记方法记录分类计数结果。

  活动准备

  小猫,颜色、大小各不相同的鱼(图片)若干;

  水果、蔬菜的食物图;

  纽扣图的操作卡(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渗透分类方法,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师: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朋友们好!(再问老师好)。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快乐数学大本营,我是快乐数学栏目主持人——小问号。我们栏目的口号是:快乐数学,快乐无限!我们现在大声的把口号喊出来:快乐数学,快乐无限!耶!今天,老师想把我们快乐方队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

  (孩子们各自表述自己的想法:按头发的长短分;按个子的高矮分;按男、女孩子来分)

  2、那么,什么方法能最快将我们快乐方队分成两组呢?(男孩子、女孩子)那我们就动起来吧。小朋友们分得真迅速,那男孩儿、女孩各有多少?

  二、引导幼儿探究分类方法,练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分类标准。

  1、学习了分类的方法,在生活中又有什么用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分类计数吧(出示课题)下面就让我们进入今天的

  快乐第一关:贝贝猫分鱼(两个特征)

  (出示教具:贝贝猫,池子里颜色、大小不同但形状相同的鱼若干)

  师:贝贝猫在池塘里养了许多鱼,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些鱼有什么不一样?(幼儿观察后发现鱼的颜色、大小不一样)2、师:贝贝猫觉得这么多鱼住在一个池子里太挤了,想把它们放到不同的池子里,让相同的鱼住在一起,小朋友觉得贝贝猫可以把这些鱼放到几个池子里呢?现在小朋友们分组讨论一下按什么标准分呢?小朋友面前都有和贝贝猫一模一样的鱼,我们就动手试一试,帮贝贝猫分一分吧!

  3、(幼儿操作“小猫分鱼”:此时教师为幼儿提供了2格、4格不等的分类卡作为“池塘”,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想法、需要选择适合的分类卡进行分类)展示分类结果:

  4、请你告诉我们,你把小鱼放到了几个池子里?你是怎样放的?(根据幼儿的回答,老师做好标记——按颜色分,可用不同的颜色作标记)

  谁和他的分法不一样?再来尝试一下。(根据幼儿的回答,做好按大小分的大小汉字形状标记)

  谁还有更好的方法?(按大小、颜色都分开了——标记及引导语突出:X色的大鱼;X色的小鱼)

  5、师:你们觉得哪一位小朋友的分法?为什么?(幼儿自由畅谈自己的理由)

  6、师小结:我也觉得第三位小朋友的分法,因为第一位小朋友虽然把同一种颜色的鱼放在了一起,可是池子里的鱼却有大有小;第二位小朋友虽然把大鱼小鱼分开了,可是颜色却混在了一起;而第三位小朋友既分清了颜色,也把大小不同的鱼分开了,他分得更仔细、更彻底,让贝贝猫和我们看得更清楚,所以我也觉得他分得。(那就让我们鼓励一下他吧。)

  三、学习用标记、表格、数字等记录自己的分类、计数结果,培养幼儿归纳、计数、记录的能力

  1、师:小朋友刚刚帮贝贝猫把鱼分得很好,可是贝贝猫还是不太高兴,因为它还想知道每一种鱼各有几条,我们一起来帮它数一数好吗?

  师边操作边讲解:一共分了几个池子(4),好,我们画上4个格子;红色的大鱼我们可以怎么表示呢?红色的大鱼有几条呢?(设计标记,并于下方对应记录计数结果);红色的小鱼呢?黑色的小鱼呢?黑色的大鱼呢?、、、2、小结:好了,老师已经记录下了刚才小朋友分鱼的方法和数出的结果了,相信贝贝猫看见这个表格后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池子里有几种鱼,每种鱼各有几条了,它一定会很高兴的。

  (为了奖励我们的成果,小鱼们想和大家一起动起来,那就让我们一起变成小鱼吧——律动《三条小鱼》,之后请小朋友收好鱼池。

  四、深化训练,强化认识。

  1、小朋友,刚刚我们在活动的时候,现场的客人们都夸我们聪明能干,还偷偷地为我们准备了礼物呢,想知道是什么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进入今天的快乐第二关——分礼物。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当、当、当、当、(出示食物图)咦,怎么是12个空格子呀?别着急,每个格子里都有一份礼物,就让我们一一打开吧(边打开边请小朋友依次说出每一号各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好了,礼物盒都打开了,但是客人们想让小朋友们把礼物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呢?(按红、绿两种颜色来分;按水果和蔬菜来分)各有几种呢?(计数)小朋友们表现得真的很不错,相信活动结束后,就会收到这些礼物了。

  2、看到小朋友们这么棒,我们衣服上的扣宝宝们也来凑热闹了。最后,就让我闪一起来走进今天的快乐第三关——分纽扣(边说边发给每人一份操作卡,图朝下,随口令3、2、1打开。)

  请小朋友们根据卡上的分类标记提示,(按颜色、形状、扣眼)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分类,并把各自的数量记在下面。开始——(操作后,根据幼儿的成果,在屏幕上展示出来)

  五、延伸活动

  好了,小朋友们分得太快了,转眼间我们快乐冲关也要结束了,回家之后,请小朋友们用我们所学的分类方法,整理一下自己的房间、书本和玩具,做个快乐的分类小状元。今天的活动就到这里,请小朋友们按照你们的分类小组站好,男、女司机各一名,送大家回家好吗?

  呜——出发了。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9

  课题名称

  分类与整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体育器材摆放的图片对比,初步体会分类的意义。

  2.借助给气球分类的活动(教材例1),学会分类的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统计;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

  3.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简单的分类方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难点

  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化,会用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计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两张摆放体育器材的图片。

  师:同学们,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上体育课的时候,你更想从图一找到喜欢的球还是图二呢?为什么?

  生:图二。因为摆放得很整齐。

  师:看来大家更想从图二找到自己喜欢的球。图二的各种球都很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一眼望过去就很容易找到自己喜欢的球了。像图二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分类。分类摆放物品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整洁、方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类与整理。(揭示课题)

  二、探索新知

  课件出示例1气球图片

  师:同学们,请观察这幅图,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小朋友们手上拿着很多漂亮的气球。

  师:是的,我们看到了小朋友们手上拿着很多漂亮的气球。这么多的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我们一起来帮他们分一分吧,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每种气球各有几个呢?

  师:有三个小朋友是这样分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课件出示第一个小朋友的做法:

  第一个小朋友是这样分的:我先分一分,再数一数。先分成糖葫芦形、爱心形和球形,然后再去数分别有几个。

  (2)课件出示第二个小朋友的做法:

  第二个小朋友是用了边数边画的方法;首先在纸的最下方把这3种气球的形状画出来,然后数一个画一个,这就是第二个小朋友整理出来的结果。

  (3)课件出示第三个小朋友的做法:

  第三个小朋友就不喜欢这么麻烦,他先在纸上画出这3种气球的形状,然后直接在气球类别下面写出数量,他就这样把它简单地表达出来了。

  师:分完之后,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球形的气球最多,有5个;糖葫芦形的气球最少,只有3个。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棒。这些气球还可以怎样分类呢?

  生:还可以按颜色来分,有红色、黄色和蓝色三种不同颜色的气球。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两位小朋友按颜色分类整理出来的结果吧!

  课件出示按颜色分类的图片。

  三、巩固提升

  以闯关游戏的形式出现,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件出示教材第29页练习七第2题

  四、课堂小结

  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类的知识,把同一类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我们知道了可以根据物体的形状、颜色来分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根据物体的其他标准进行分类,比如物体的用途、大小、轻重等等)

  课外延申:通过直观图片体验生活中的分类

  第一张图片:超市的水果分类(节省顾客购物时间)

  第二张图片:图书馆的书本分类(方便读者找所需书本)

  第三张图片:垃圾分类(保护环境)

  五、课后作业

  放学后,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把自己房间进行分类整理,并与家人、同学或者朋友交流自己的成果。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10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经过观察操作学会分类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会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好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

  3、体会生活中有数学,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简单分类。

  教学难点:

  学会分类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气球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用多媒体出示凌乱和整洁的房间对比照片,提问:你喜欢哪一个房间?为什么?

  2、多媒体出示主题图,联系元旦用气球布置教室,在黑板上贴出彩色气球图片。

  3、提问:这些气球一样吗?哪不一样?我们试着给它们分分类。(板书分类)

  二、感知,探究分类。

  1、观察有没有一样的呢?什么地方一样?

  2、操作分类过程,尝试整理。

  (1)先分在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气球按照形状和颜色分成三堆,提问:那个最多?那个最少?

  (2)象形统计图

  怎么样摆放能一眼看出来那种气球最多?(学上的回答一一对应的摆放)

  (3)表格记录法

  多强调哪一类型有几个

  3、动手探究按颜色分类

  (1)学生用准备好的气球模型按颜色进行分类。巡视观察学生会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指导。

  (2)按照学生的分类,在黑板上也摆出颜色分类的象形统计图。

  4、初步感知“一类”和“一个”的区别。

  捣蛋鬼来捣蛋

  (1)拿出一个卢瑟的葫芦形状的气球问,这是几个?可以放在什么地方?根据学生的回答摆放在葫芦形状气球的一列的上面。

  (2)再拿出一个绿色正方形问,这是几个?可以放在什么地方?根据学生的回答单独摆放一列。

  (3)都是一个气球,为什么摆放的位置不一样个?(各代表的是两类中的一个)。

  把两个绿色气球拿下来到颜色分类处,问可以摆放在哪?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摆放。(代表一种颜色中的两个)

  三、课堂应用。

  1、教材第29页第一题。(把车涂上颜色,先找到车额,在开始涂)

  2、教材第29页第二题。(给水果和卡片分分类)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学习了分类,同学们能根据形状和颜色进行分类,而且还能整理的很有条理一目了然。

  2、生活中有没有用到分类和整理的情况呢?(学生举例说)。

  多媒体出示生活中的菜店,超市,垃圾分类等。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10篇(扩展3)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分类与整理》3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分类与整理》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按照多种标准分类,体会分类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孩子们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教学准备:

  教材、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图片出示3组图片,找出不同类的并圈出来。(学生讨论,并举手回答)

  2、出示水果类、蔬菜类与文具类的相关图片,让学生分类。

  3、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并让学生解释什么是分类。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1、出示例1情景图。

  师: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1:有很多气球。

  生2:有各种形状的气球。

  生3:有各种颜色的气球。

  师:有这么多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分类理整,汇报、交流。

  生1:按形状分类。

  生2:还可以按颜色分类。

  师:同学们真棒!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来分类。

  2、分一分,数一数。

  (1)按形状分类。

  师:下面我们先分组,按形状分一分,并数一数,每种气球各有多少个。

  学生分组活动。交流、汇报。

  师:谁先来介绍一下,你们组按形状把这些气球分成了哪几类?每类气球各有几个,并说说你是怎么分的,怎么数的?

  生1:我们按形状把气球分成了球形的气球、心形的气球和长气球三类。我们边数边画知道球形的气球有5个,心形的气球有4个,长气球有3个。

  生2:我们按形状把气球也是分成了球形的气球、心形的气球和长气球三类,我们是先分一分,再数一数的,知道球形的气球有5个,心形的气球有4个,长气球有3个。

  出示表格:

  师:说得很好!那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

  生:球形气球最多,长气球最少。

  (2)按颜色分类。

  师:想一想如果按颜色分类,可以怎么分呢?每种气球又各有多少个呢,请小组内分一分,数一数。

  生:按颜色分成3类。

  3、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4、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5、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给出大小不同的篮球和足球若干,让学生进行分类。

  要求:按照不同的两个标准进行分类,并将结果用统计表的形式表现。

  2、把全班同学进行分类,可以怎样分?

  (四)小结

  1、引出生活中的分类情况,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这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和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我们也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理的分类标准。

  (五)作业布置

  1、把自己抽屉里的书本按照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并做简单的统计表。

  2、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分类,课后和同桌说一说。

  板书设计

  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不同、但总数相同。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10篇(扩展4)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10篇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数数、读数、写数,初步体会数序的含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体会数的意义,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数字。

  教具准备:

  数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一)引入。

  1、开学这几天,你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2、有认识一位新朋友的吗?谁认识了两位新朋友?有更多的吗?这2个新朋友是谁?

  3、板书: 1 2 3 4 5

  二、尝试探索。

  (一)教师提问

  1、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物体的数量的?(数出来的)

  2、你是怎样数的?

  (二)指名数一数,说一说。

  1、小组讨论:你认为怎样数数比较好?为什么?

  2、小组合作:数出铅笔盒里文具的个数。(指名展示,全班交流。)

  3、如果你想请你的新朋友到家里做客,你准备怎样做?

  (1)我准备拿2个洋娃娃请好朋友玩。

  (2)我准备拿4辆小汽车请好朋友玩。

  (3)我准备拿5把玩具枪请好朋友玩。

  (三)揭示课题。

  1、刚才同学们准备了那么多的玩具,你们真是一个好客的小主人。同时我也听出来了,你们说出了许多数量是1 、2、3、4、5的物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2、板书:玩具 (1、2、3、4、5)

  (四)指导书写。

  1、我们会数出数量是1、2、3、4、5的物体,这些数该怎么写呢?

  2、指名板书。

  3、你们觉得他们写的怎么样?

  4、出示田字格及示范字。

  5、让我们一起来练习怎么写的。

  6、你认为哪儿写的比较好?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三、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板书设计:

  玩具

  1—5的数的认识与书写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2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依据教材文章选择优质教学设计及优质教案,为你提供全方位的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

  1、在游戏活动中,让学生掌握有关6的加减法。

  2、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交流、积极思考,并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3、在游戏活动中,使学生不断积累经验,发展他们的数感。

  重点难点 :

  1、掌握6和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1、能够正确计算有关6和的加减法;

  2、在具体活动中理解数的具体意义。

  二、互动探究,合作求解

  活动一:师生进行猜数游戏 猜数2或4

  1、教师谈话:我们一起玩一个猜数游戏好不好?

  2、学生猜数,并说出简单的理由。

  3、教师提问: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吗? 2+4=6 4+2=6

  4、教师:还想不想再玩一次?并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6-2=4 6-4=2

  5、猜数3,我们还用这6个小磁珠,换个玩法好不好? 猜猜老师用手捂住了几个?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 3+3=6 6-3=3

  6、猜数1和5,还是这6个磁珠,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玩一玩,猜一猜他捂上了几个? 1+5=6 5+1=6 6-1=5 6-5=1

  活动二:生生进行猜数游戏

  1、教师谈话:同学们从学具盒里数出7个小珠子,看谁数得快!

  2、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3、小组活动.

  活动三

  3+3= 6-4= 6-3= 6-5= 1+5= 2+4= 6-3= 6-1= 6-6= 4+2= 3+3= 1+5=

  找朋友: 出示小黑板:连一连

  强化训练

  当堂达标 好啦,现在我们去检查一下我们学得怎么样

  1、独自完成课本35页练一练中第1、2、3题后小组内订正。

  2、独自完成课本35页练一练中第4、5、6题后全班订正。

  课后反思:

  预习先行 观察课本36页情境图背土豆。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10,掌握10的组成和分解。

  2.学会用10的组成计算得数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的减法。

  3.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数

  小朋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数?(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运用投影出示“0~9的数字娃娃”)在这些数中,哪个数最大?

  二、故事导入

  教师指着投影给学生讲故事:有一天,0~9这些数字娃娃做“排队”游戏。“9”最大,当上了队长,就骄傲起来,看不起别的数字娃娃。它神气地对“0”说:“你呀,没头没脸的,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和我比起来,真是太小啦!”“0”听了,圆圆的眼中流出了眼泪。这时,数字娃娃1站了出来,很有礼貌地对“9”说:“队长,如果我和“0”站在一块儿,比你还要大呢!”“什么,比我还要大?”“9”非常吃惊。

  导入:数字娃娃1说的话是不是对呢?我们来看看,(教师抽动投影片,形成“10”)数字1和0站在一块,这个数怎么读呢?(生:读作10。)10是不是比9大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板书:10的认识)

  三、进行新课

  (一)认识10

  1.出示教科书上的主题图,指导学生看图:

  谁知道10月1日是我们国家的什么节日?你们看,这一天各个民族的小朋友欢聚在*前,穿着节日的盛装,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奏乐,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呀!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位小朋友?空中有多少个气球?(生:图上有10位小朋友,10个彩色气球。)对,10个小朋友,10个彩色气球都用10来表示。

  2.用小棒数数。

  (1)现在老师这儿有一些小棒,请小朋友一起数一数。(0~10)

  (2)老师将10根小棒扎成一捆,这一捆我们就说是1个10,因此10还是一个计数单位。

  3.写10。

  (1)提问:10怎么写呢?先观察10和我们前面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

  教师说明:10是由1和0两个数字组成的,所以10是个两位数,而0~9都是一位数,书写10时,要占两个字格。

  (2)教师在田字格里示范书写。

  (3)学生在书上描写10。

  ? 4.引导学生用10说一句话。(包括用基数和序数10来说话。)

  5.10与所学的数进行大小比较。

  (1)出示数轴。

  提问:如果10和0~9这些数字娃娃排列做游戏,按顺序应紧紧排在哪个数后面?9后面紧挨着几?

  (2)出示9○10。提问:

  ○填什么符号?

  看到9<10,你马上会想到什么?(10>9)

  刚才,数字娃娃1说的话对吗?

  (3)出示□<10。提问:

  □里可以填哪些数?

  谁能用一句话说出哪些数小于10?

  启发:只要是排在10前面的数都比10小,那么排在10后面的数会比10怎么样?我们以后会学到的。

  (二)10的组成和分解。

  1.启发:小朋友知道了10比它前面的数都要大,想一想,10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又组成10呢?

  2.先让同桌学生议一议,然后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3.教师指导学生用手指验证10的组成的正确性。

  4.巩固10组成。

  (1)齐读。

  (2)小声读,边读边记。

  (3)擦去部分数,指名回答。

  (4)对口令。

  5.课中休息,唱儿歌。

  1,2,3,三只山羊上高山,

  3,4,5,五只老虎学打鼓,

  5,6,7,七只小鸡坐滑梯,

  7,8,9,九只小猴树上走,

  8,9,10,十只小狗来跳舞。

  四、巩固练习

  1.在空格里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填数。

  2.比一比。(填“大”或“小”)

  10比9______。 8比10______。

  6比10______。 10比7______。

  3.哪两张卡片上的数可以组成10?用线连起来。

  4.在()里填数,看几和几组成10。

  五、课堂作业

  教科书练习十的第1~2题。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4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学生初步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理解算理,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

  2.感受进位加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进位加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口算。

  20+40 32+10 40+48 42+7

  5+23 4+64 56+30 8+51

  2、只列式不计算

  (1)上面哪几道题先算几加几?

  (2)哪几道题先算几十加几十?

  二、新知学习

  1、谈话引入,示联欢会场景图。

  2、看图了解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3、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式。

  4、讨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组合作摆小棒。

  5、分组介绍计算方法,集体评价。

  6、做一做,同桌任选一道合作摆小棒,说一说计算方法。

  7、指名说一说怎样计算的。

  【小结】师生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计算方法: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可以先算几加几,加的得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的第5题,(学生同桌说一说发现)。

  2、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的第6题,集体订正。

  3、小医生,把错的改正过来,说一说错在哪里。

  54+7=51 36+7=42 7+24=94

  4、游戏:小小邮递员,练习十一的第9题。

  四、拓展练习

  1、游戏夺红旗。

  (1)连续加7

  28→□→□→□→□→□

  (2)连续加8

  14→□→□→□→□→□

  2、数学乐园。

  从10、20、30、40、50、60、70、80中,写出和相等的一组算式。

  □+□=□+□

  □+□=□+□

  □+□=□+□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26+8= 5+37=

  想:先算()加()等于() 想:先算()加()等于()

  再算()加()等于()。 再算()加()等于()。

  2、在正确得数的()里打“√”。

  35+9={34()44()49()}

  6+27={87()43()33()}

  7+53={60()50()75()}

  3.计算。

  40+30= 6+82= 76+6= 56+4=

  47+2= 69-40= 82-10= 30+4=

  32+9= 57+7= 9+71= 80-30=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5

  一、教学目标

  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的物体的个数;能够正确、有序地读写各数。认识个位和十位,初步认识十进制和位值制。

  二、数数和读数

  1、“一”和“十”都是计数单位,认识计数单位“十”。

  一根一根地数出10根小棒,把它捆成1捆。1捆小棒是10个一,10个一就是1个十。

  2、数11~20各数。

  从10根小棒开始接着往下数,即10根小棒再添1根是11根,再依次添加1根,分别是12、13、…、19,19根小棒再添1根就是20根。

  3、明确11~20各数的组成。

  1个十和1个一组成11。

  1个十和2个一组成12。

  1个十和9个一组成19。

  2个十组成20。

  从上面数的组成可以看出:11~19各数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是由2个十组成的。

  4、11~20各数的读法

  11读作:十一,12读作:十二……19读作:十九,20读作:二十。

  5、总结:10个一是1个十。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十几;20个一是20;20由2个十组成。

  三、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观察直尺图,你会发现直尺上的数,排在最前面的数是0,所以0最小;排在最后面的数是20,所以20最大。直尺上的数越往后越大,越往前越小,11~20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其中11最小,20最大。利用数序比较11~20各数的大小:

  (1)12在14的前面,所以12<14,14在12的后面,所以14>12

  (2)11~20各数的顺序

  从小到大:11、12、13、14、15、16、17、18、19、20。

  从大到小:20、19、18、17、16、15、14、13、12、11。

  四,认识数位、写数。教材例题(教材第75页例3)

  数一数图中每堆有多少根小棒,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并写下来。

  (每堆小棒的左边有几捆小棒,就表示几个十,在计数器的十位上就拨几颗算珠;每堆小棒的右边有几根小棒,就表示几个一,在计数器的个位上就拨几颗算珠。)

  1、认识计数器及数位

  如图,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有几颗珠子就表示有几个十。个位上有几颗珠子就表示有几个一。

  2、在计数器上表示数。

  (1)11根小棒,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1颗珠子表示1个十,在计数器的个位上拨1颗珠子表示1个一。

  (2)17根小棒,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1颗珠子表示1个十,在计数器的个位上拨7颗珠子表示7个一。

  (3)20根小棒,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2颗珠子表示2个十。

  3、总结:相同的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

  五、看计数器写数。

  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先写十位上的数,再写个位上的数。

  计数器的十位上有1颗珠子,在十位上写“1”表示1个十,个位上有1颗珠子,在个位上写“1”,表示1个一。这个数写作:11。计数器的十位上有1颗珠子,在十位上写“1”表示1个十,个位上有7颗珠子,在个位上写“7”,表示7个一。这个数写作:17。计数器的十位上有2颗珠子,在十位上写“2”,表示2个十,个位上没有珠子,在个位上写“0”。0起占位的作用。这个数写作:20。总结:个位上一颗算珠也没有,就在个位上写0占位,但如果只有个位上有算珠,十位上没有,在十位上不能写0占位,因为首位不能为0。11~20各数的写法: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6

  教材分析

  在本册教材中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不再作为10以内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而是直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学习加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加减算式应用,然后去解释一些现象,解决一些问题,从中理解加减运算的意义和应用价值。而实际上,10以内数的合成分解与10以内的加减法只存在描述数量关系的形式上的差异,而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因此,材料不但没有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而且还创设了丰富多彩的问题或游戏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合成分解意识。本课《分苹果》就是创设了“分苹果”情境讨论了10的组成和分解,还把进一步体验10的组成和分解及其无意识记忆寓于练习和游戏活动中,逐步达到熟练有关10的加减运算。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刚入学不久,好动、好奇、好玩,对数学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大部分学生爱卡通图像、爱小动物更爱帮助动物们解决数学问题。在学习本课前已经掌握9以内的加减法。根据以上的情况本课教学设计采用童趣与竞争相结合的方式。童趣在活动中贯穿全课。竞争拿奖励的苹果。既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和教学活动中认识“10”的分解与合成。

  2.理解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算式,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具体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善于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

  情感目标:通过卡通动漫播放等体验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的加减法。

  2.难点: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并整理出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算式。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2、使学生能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

  3、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巩固1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教学难点:

  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关键:

  正确进行计算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卡片出示

  10-34+410-62+5

  5+310-58-77-4

  9-09-86-69-2

  8-24+63+69-0

  2+39-50+74+2

  二、整理知识

  1、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计算题?

  分组看书整理后汇报

  2、复习

  A 出示10以内加法题

  这是我们学过的10以内加法题,它们按一定的规律排成这个样子,你能看看它们是怎样排列的吗?

  B 练习,师任点几题让生回答

  C 照刚才的观察方法再观察减法表

  它们是怎样排列的?

  同座互相点一题考问对方

  三、练习

  课件出示

  1、△▲○●□☆

  从左数,第5个是()☆排第()

  2、 9 4

  □ 5 □ □

  3、△□△□△□

  接下去怎么画?

  4、小猴小兔必须沿1-10的路线回家该怎么办?

  5、按规律填空

  (1)2、( )、4、( )、( )、( )、8

  (2)8、( )、6、( )、( )、( )

  (3)2、4、( )、8、( )

  (4)1、3、( )、( )、9

  6、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综合活动

  先独立观察书上第6题的图,小动物们在干什么?观察小鸟在干什么?小动物他们在做什么游戏?我们也去参加。你如果知道就帮动物说出答案。

  学生写在书上。

  四、教师总结

  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设计

  1、看图写出两个加法和减法

  2、图画式应用题

  3、连续加2

  4、连续加3:3、、、

  连续加2:1、、、

  板书设计:

  10以内加减法整理复习

  10=□+□

  10=□+□+□

  10=□+□+□+□

  10=□+□+□+□+□

  10=□+□+□+□+□+□

  10=□+□+□+□+□+□+□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8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

  2、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3、进一步理解、巩固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

  4、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巩固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

  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

  一、导入

  大家喜欢玩雪吗?让我们一起走进雪山乐园看一看吧。课本111页。(板贴课题:雪山乐园)

  二、复习

  (一)图形的复习

  1、复习立体图形(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

  师:仔细观察一下,图中有没有我们学过的图形,在哪?(学生一一说明,教师随机板贴。)

  师:你们的桌子上就有这些形状的物体,小组同学摸一摸、说一说他们的样子。(学生从学具盒中拿出相应物体摸一摸、说一说,感受物体的特点。教师随机指导。)

  师:谁愿意上来和大家说说这些物体的样子。(生自己选择,拿的是什么体,它是什么样的。)

  师:教室里也有这些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体朋友,你能找到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及时纠正。)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看来“图形”的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板贴:图形)

  2、复习位置。

  师:打完雪仗堆完雪人,小朋友又去了另一个有趣的地方,仔细观察下一幅图,小组内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游乐场里的冰雕真美啊,你能说说小猴和小兔的冰雕,谁在谁的左面,谁在谁的右面?小鸟,小松鼠,小白兔也来凑热闹。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吗?房子和大树,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板贴:前后、上下、左右)

  师:同学们看的很认真,你能说说你的前后左右都是谁吗?我们*时说话还经常会用到表示位置的“上下、前后、左右”,你能说一个吗?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看来“位置”的知识还真不少呢!(板贴:位置)

  (二)比较和统计的复习

  1、复习比较。

  这么多的冰雕小动物,你能给小鹿和小松鼠比比高矮吗?(板贴:高矮)它们还能比什么?(板贴:多少、大小、轻重)

  师:猴子和兔子冰雕比什么呢?谁比谁少,谁比谁多?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小猴3只,小兔4只,3<4。所以,小猴比兔子少。)

  师:同学们回答真积极,看来谁比谁很重要,不能单独的说谁多或者是谁少,必须进行

  “比较”(板贴:比较)

  2、复习统计。

  师:如果想知道这些冰雕小动物各有多少只该怎么办?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统计一下)

  一起完成手中的统计图和统计表。小猴子有()个?小兔有()个?小鹿有()个?小松鼠有()个?

  刚才我们说的这些“分一分、数一数、排一排”的过程就是“统计”。(板贴:统计)

  (课件出示)看这张统计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口头提问并口头解答。)

  三、练习

  师:好,刚才我们休息了一会。接下来,我们再努力闯过四关,圣诞老爷爷的礼物就会来啦!有没有信心闯关成功?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9

  教学内容:课本第10、11页。

  教学目的:

  1、认识6~10各数,能正确数出6~10的物体个数;

  2、正确读、写6~10各数;

  3、顺数、倒数0~10各数。

  4、通过学生的动手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实物、符号、数字的联系。

  5、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6、初步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检查能力。

  7、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自信心,渗透爱科学的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6~10各数的书写

  教学难点:6、8、9的书写。

  课前准备:田字格黑板、6~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创设情景,出示主题图,认识6~10各数。

  1、新学期到了,同学们都买了什么文具?

  2、你能数数这文具店里有哪些文具吗?

  3、数一数每种文具有几个?

  4、零乱贴出6~10的数字卡片。

  5、指导学生看书连线:我们的书中也有一个小小文具店,你能数一数,把学习用具和数字朋友连起来吗?同学们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样连的?

  二、实践活动,感知身边的数学。

  1、小小文具店的各种文具我们数清楚了,可是我们小朋友的文具盒里有些什么呢?老师也想了解一下,谁愿意数一数,再告诉大家?

  2、数自己的文具。

  (1)数出自己文具盒里的文具,记在心里,再和同桌的伙伴说一说。

  (2)再指定2~3组学习伙伴汇报给大家听,语言简洁明了。

  3、数两个人的文具。

  (1)把同桌两人的文具合在一起,再数一数,每种文具有多少个?

  (2)汇报交流。

  (3)在数你们两个人的文具时,你还发现了什么?

  ①谁的铅笔比谁的多?

  ②谁的直尺比谁的长?

  三、写一写,说一说。

  1、小朋友真会动脑筋,用不同的方法了解了两个同桌学习用品的情况,接下来,我们就要把今天认识的6、7、8、9、10写下来,比一比,谁写得又快又好。

  (1)观察数字卡片6、7、8、9、10,说说6、7、8、9、10像什么?

  (6像口哨,7像镰刀,8像葫芦,9像调羹。)

  (2)我们可以用儿歌来记住它们:

  6像口哨噘嘴笑,

  7像镰刀割青草,

  8像葫芦挂藤上,

  9像调羹来舀饭,

  10像铅笔加鸡蛋。

  2、指导学生写。

  (1)教师边示范,边说明各数的书写要点:

  6的书写要点:从右上有起笔往左下角写,再在下半格画一个圆。注意:下半部分的圆要写满下半格。

  7的书写要点:从左上角起笔往右上角写*,再往上半格的中间拉。

  8的书写要点:从右上格起笔,先写一个拼音“S”,再往右上格写,注意:不能写成两个圆合在一起。

  9的书写要点:像拼音字母“q”,但这一竖要向左边斜一点。

  注意:上半部分的圆要占满上半格。

  10的书写要点:左边的1和右边的0分别占半格。

  (2)学生边看老师示范或课件演示,边在桌子上用手写一写。

  (3)学生在第10页上先描4个,再独立写一个。

  (4)小比赛:每个小朋友在本子上写6~10各两个,再在小组内评评谁写得好,并展示给大家看。

  (5)你会写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吗?试试看。

  3、小组内说一说:6、7、8、9、10还可以表示什么?

  四、练一练。

  我们已经学习了0~10各数,你能顺着数吗?倒着数呢?

  先请2~3名学生数一数,再全班齐数。

  第二节

  一、动手操作(摆圆片)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数出相应的圆片摆好。如:师出示数字6,学生摆圆片,教师追问小朋友:“你是怎样数的?”

  生1:我是1个1个数的。

  生2:我是2个2个数的。

  (师可以给予不同数法的学生表扬肯定。)

  二、练一练

  1、看数画线。(课本第11页第1题。)

  教师先引导学生弄清图意。

  师:第一幅图是什么意思?

  生:6就画掉6个圆圈。

  师:对了,数字几就画去几个圆圈,现在小朋友也试试。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数一数,画O,再写出数。(课本第11页第2题)

  教师先引导学生看第一幅图,弄懂图意。

  师:第一幅图画了什么?有几个?

  生:画了7朵花。

  师:7朵花可以用几个圆圈来表示?

  生:用7个圆圈。

  师:7朵花就可以用7个圆圈来表示,还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生:用数字7。

  (弄懂图意后,学生独立完成,体验实物、符号、数字间的联系。)

  3、填数。(课本第11页第3题)

  教师和学生一起看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所看到的。

  师:等待火箭发射前是怎样数数的?

  生:是倒着数的:10、9、8……

  师:对了,小朋友在什么时候还像这样倒着数呢?

  生:等待新年钟声的时候。

  师:可见数数可以倒着数,也可以顺着数。

  (最后让学生独立地从10写到1。)

  4、怎样数得快。(课本第9页第4题)

  今天小猴子想考考小朋友,这里有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柱,你能不能很快数出它们各有几个呢?比比,看谁快。

  (学生独立数,然后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方法,最后集体反馈。)

  生1:我原来数三角形时是一个一个数的,后来我同桌说可以2个2个数,我觉得也可以。

  生2:我数圆形时是5个5个数的。左边5个,右边也5个,就是10个。

  哇!这个小朋友真聪明,你的方法又快又好。还有不同的效法吗?

  生3:我数这个图形时(学生说不出圆柱形,只会指着圆柱形说)是3个3个数的,3、6、9,—共9个。

  师:你为什么不2个2个数呢?

  生:因为它3个3个放在一起,所以3个3个数比较方便。

  师:观察得很好,也很能动脑筋,老师相信你一定数得很快。

  生4:我数正方形是4个4个数的。

  生5:也可以2个2个数。

  师小结:数数的方法可真多,可以1个1个数,也可以2个2个,还可以3个3个,5个5个数。下面小朋友再用这些方法数给同桌听一听。(学生同桌交流)

  三、总结:

  我们已经认识了o~10这几个数,学会了它们的写法,还了解到了数字可以表示的含义。今后,我们还要学习更多的本领。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10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91-92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使学生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示的整时。

  2.学会时刻的两种记录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钟面,能准确、熟练的认出整时。

  教学难点:

  时刻的两种记录方法,读法。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一个实物钟。

  学具准备:

  每人一个实物钟,。

  教学过程:

  一、迷语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今天唐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小朋友们猜一猜!

  (课件出示谜语:滴嗒滴嗒,滴嗒滴嗒,铛铛铛,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生:钟。(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个钟面)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钟表随处可见。这是唐老师办公室的钟(出示实物钟),请小朋友说一说,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什么样的钟?

  (生说)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钟和表,咱们一起来欣赏!

  补充课件(课件展示各式钟表。)

  师:这么多的钟表,它们有什么作用呢?

  生1:它可以叫我起床,让我不迟到。

  ……

  师:对,在我们的生活中,钟表随处可见。钟表可以告诉我们时间,提醒我们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认识钟表)

  二、认识钟面

  师:请同学们拿己准备的钟,(展示大钟面)仔细观察你们的钟面,钟面上都有什么?

  (让学生充分地说一说)(长针、短针、数字、方格)。

  师:那你能说说有哪些数字?

  生:从1到12。

  师:那你能一个个的数给老师听一下吗?

  师:上面有数字,那还有什么呢?

  生:还有针,一个长,一个小。

  师:能用更好的词来说说吗?

  生:老师那个中间有个圆圆的东西。

  师:是呀,一个长针,一个短针,但是我们总不能叫它长针、短针吧!谁知道它的名字?

  生:时针。

  师:你知道时针,那你知道哪个是时针吗?

  生: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

  师:说的真好,你怎么知道的啊,虽然我们还没有认识,但这个同学已经给我们指出来了。我们把长针叫做分针、短针叫做时针(板书)

  师:你能在学具钟上找出时针和

  分针吗?(同桌相互指一指,再让一学生指出老师钟模型上分针与时针。)

  (由学生自己回答,教师随机板书,并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提问)

  三、认识整时

  师:认识钟了,要知道准确的时间,咱们必须学会看钟表。

  1.课件出现:情境图

  师:小朋友们,看看图上画了什么?你知道现在是几时吗?

  生:7点

  师:在数学上我们叫它7时。(学生跟读7时)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怎么知道是7时的?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

  生:7时,时针指着7,分针指着12。

  师: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师:我们说这个钟面表示的时刻是7时,因为他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

  2.出示8时的钟面

  师:现在又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针指着8,分针指着12,就是8时

  3.出示钟面时间分别是3:00、6:00的钟面

  老师这还有两个钟,你们来说一说钟面上表示的时间,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刚才我们认识的这些时间,我们都把他叫做整时(板书:整时)

  当钟面表示整时的时侯,我们看看这四个钟的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如果无法回答,再按照下面蓝色的字方式引导)

  生:...

  师:他们的分针都指向几了?

  生:12

  师:好的,分针都指向12。再看看时针呢?指向几?

  生:7

  师:再看第二个钟面呢?第三个钟面、第四个钟面呢?

  师:分针指着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师板书该结论)

  师:小朋友们把这句话一起来读一读,好不好?看看谁的声音最好听,准备好了吗?(生读)

  3.认一认

  师:你们读得真好,声音真好听。现在你们会认整时了吗?

  生:会

  师:老师可要考考你们了(拨钟面5时,12时,生认读)

  师:这是12时,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这个时刻的钟面是什么样子的?你发现了什么?

  生: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

  师:说得好,你的小眼睛观察得真仔细。那你们想不想也来拨一拨时间啊

  生:想

  4.拨一拨

  ⑴师:那好,现在拿着你们自己带来的钟、表。张老师说一个时刻,你们马上把他拨出来,听好了。(1时,11时)

  学生拨,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拨的。

  ⑵师:你自己拨一个你最喜欢的整时,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时刻(结合情景进行时间教育,让学生到展台上展示)

  师:我们现在把自己的钟表放在一边,让他休息一会。

  四、教学记录整时的方法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整时并且读出了整时,现在我们来学一学怎样用笔把整时记录下来。

  1.出示情境图:我们知道,7时菲菲起床了。7时,先写一个“7”,再写一个“时”字就可以了。读7时。(在课堂本上自己写7时)

  师:在这个房间里面还有一个钟,看谁的小眼睛最厉害,找得最快,

  生:......

  师:菲菲床头的这个钟叫电子钟,仔细观察桌面上的电子钟是几时几分?7时也可以象电子表一样,用数字表示:先写7,再写两个圆

  点,再写两个零。(生在课堂本上跟着老师学写)

  2.学生把剩下的三个时间(8时、3时、6时自己用两种写法写在本子上,请学生上黑板完成,讲评。)

  五、巩固练习

  小朋友们,我们认识了整时,并会写整时。我们来看看小明在干什么?

  1.P92小明的一天(根据时间,如果时间还有很多,可做;如果时间不够,先完成第2题练习,这个作为家庭作业)

  师:请小朋友们在书上用两种方法帮小明记录时间。(学生独立完成)

  展示学生练习

  师:我们发现明明是个特别聪明的孩子,他每天都会把时间安排的好好的,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睡觉,他都安排得特别的好,你们想不想像明明一样,做一个会安排时间的好孩子呢?

  生:想

  师:今天回去后和父母一起商量一下一天的时间安排,然后把时间记录下来,好不好?

  生;好

  (2)师:现在我们再来做一些练习,请小朋友们看看第一钟钟面显示的是几时?生:3时

  师:请你们想一想,1个小时过后会是几时呢?

  生:4时

  师:第二个钟钟面是几时?

  生:9是

  师:那如果再过1个小时,你知道是几时吗?

  生:10时

  师:那第三个钟呢?

  生:5时

  师:再过一小时是几时

  生:6时

  师:请小朋友们看第二道题有三个钟谁来说说每个钟面分别是几时?(4时、3时、12时)

  师:现在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一个小时前,这三个钟又应该是几时。(3时、2时、11时)

  师:小朋友们真棒,很快就掌握了知识。时间啊,就是这样一个小时一个小时的流走了,就像唐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认识钟表的这节课,再也回不来了。所有我们要珍惜时间还要爱惜时间,明白了吗?

  六、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10篇(扩展5)

——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10篇

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1

  教学内容:

  文具

  教学目标:

  1. 根据现实情境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6~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6~10各数。

  3. 初步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

  1、正确地读、写6~10各数。

  2、根据现实情境,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谁来到我们教室了?(出示大象博士的图片)

  生:大象博士。

  师:对!今天大象博士通过网络来看望我们小朋友,他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个个都很聪明,爱动脑筋、爱提问。他想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吗?

  生:有!

  师:好!老师也为你们加油鼓劲!首先,大象博士先请你们拿出文具盒,打开看看自己的文具盒里有哪些学习用品?(指名学生说一说)

  二、提出数学问题

  师:下面请一位小朋友上讲台,从自己的文具盒里大胆地提数学问题,请其他小朋友回答,注意要把问题出示在实物投影上。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加以引导,然后同桌互相提问。)

  三、学习6 - 10各数。

  1、出示情境,提出问题。

  师:大象博士说:你真棒!你真棒!(课件演示)同时他带来了小象的文具盒,他把文具盒里的学习用品都画在了图上(课件出示图),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学生各自观察思考)

  2、小组交流图意。

  3、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4、学生独立地数一数。

  5、再连一连。(课件演示正确结果)

  6、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连的。

  7、写一写。

  (1)教师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地书写6~10各数。

  (2)写写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师:我们已经学完了1~10各数,大象博士想知道你们家的电话号码,能正确,规范地写出来才给他看吗?谁写得好,大象博士就会表扬他。

  四、实践应用。

  师:刚才大象博士看了小朋友们写的数,太满意了,夸小朋友们真聪明,真能干。(课件演示)但是你们先别得意,大象博士还要继续考考你们,你们还愿意接受他的挑战吗?如果要向大象博士投降的小朋友请举手。好!我们奋勇往前!

  1、看数画线。(完成书本第1题)

  a、弄清图意,让学生说图中画的是什么意思。

  b、让学生独立完成。

  c、学生汇报结果,说说为什么这样做。

  2、数一数,画O,再写出数。(完成书本第2题)

  3、填数。(完成书本第3题)

  a、从10数到1.(同桌互数)

  b、从10写到1.

  五、小结。

  师:大象博士说今天他甭提有多高兴了(课件演示画面),我们班的小朋友真的是个个聪明、即爱动脑筋又爱提数学问题,他很喜欢和你们一起上数学课。你们呢?那你们跟大象博士说一说,今天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文 具

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2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

  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用点子图表示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体验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学用具准备

  教科书第2~3页的教学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1~10数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在今后的日子里你们要和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好多问题呢!大家有信心学好数学吗?

  教师:学习数学首先要会数数,你会数数吗?要不我们就一起来数数看!

  (揭示课题:数一数)

  二、探究新知

  1、激发观察兴趣。(出示第2~3页的图画)

  多媒体课件显示:一所美丽的小学

  (1)同学们看,这是我们美丽的学校,同学们先自己看一看,图画里画了些什么?

  (2)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它们在哪里。(培养学生说完整的话)

  (3)教师点击学生向老师敬礼的场面,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

  2、数图画中的数量。(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说,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人和物的个数)

  (1)数数量是“1”的人和物。

  师:图画中有几位老师?(生答:1位老师。老师结合学生回答,出示一位老师并加上圈。再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也是“1”。)

  引导学生答出:一面*、一个花坛、一个足球……

  强调:它们的数量都是几?

  师:像一面*、一位老师,都可以用数量“1”来表示。(出示数字“1”,并认读数字1)

  (2)数其他数量的人和物。

  数到数量是“2”以上的人或物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知道这些数量的。

  (学生可能答:看出来的、数出来的)让数出来的学生,指着数给大家看一看。

  强调:数数时一定要口、手一致。

  3、认读1~10各数。

  10个数都数完后,师用多媒体出示课本第4~5页的图画(或贴出10个数字,让学生读一读)。

  先让学生自由读这些数。然后同桌互读,集体交流,先从1读到10,再从10读到1。最后老师指一个数让学生齐读这个数。

  三、拓展延伸

  数身边的实物。

  在图画中我们数出了数量1、2、3……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里有这些数量吗?

  (可以引导学生找:几扇门、窗,几盏灯)

  强调:数量后面的单位名称。

  四、巩固应用

  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一的1、2题。

  五、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数了漂亮的小学校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希望同学们做一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

  数一数

  1 2 3 4 5 6 7 8 9

  一、数一数,再照样子在□里面画“○”。

  二、我能把与数字同样多的部分圈起来。(12分)

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初步培养学生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按一定的标准给物体分类。

  教学难点:学生在议一议,评一评,分一分的活动中,切实感受到物体如何按某一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时间:1课时。

  第一课时 分一分

  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课时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初步培养学生整理物品的习惯。

  设计新意:通过举例加深学生会按照标准分类。

  教学准备:文具盒,铅笔,橡皮,尺等;学具盒,三角形,正方形,圆形。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观察教材的插图。

  提问:课桌上有些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应该怎样整理,各种物品应放在文具盒里还是放在学具盒里。

  总结:这些物品可以按用途分类分成文具和学具两类。

  引导学生把自己课桌上准备的学具﹑文具进行整理﹑分类。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是怎样整理的,分成了几个部分,各是哪些物品。

  二、巩固与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识别画的各是什么动物。从左往右排列,上面一排是金鱼﹑狗﹑青蛙﹑海狮﹑鲸,下面一排是鹿﹑螃蟹﹑猴﹑松鼠﹑虾﹑小鸟。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说出这些动物中哪些能在水里生活,把它圈出来;不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则不要圈。

  2、第2-4题。

  先让学生讨论怎样分,确定分的标准后,再动手分一分。

  其中第2题可以按食品和非食品分类,第3题可以按水﹑陆﹑空分类,第4题以按蔬菜和水果分类,也可以按它们不同的颜色分类。

  三、总结评价。

  要让学生观察﹑讨论,弄清按什么标准分,自己分一分。要根据习题内容和学生的需要,合理安排学生独立学习或合作完成。还要组织学生交流分类的结果和分类的思考。

  板书设计: 分一分

  学具盒 水中交通工具

  文具盒 陆上交通工具

  水里动物 空中交通工具

  陆地动物 蔬菜 水果

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 和<的含义。“>”是大于号,表示一数比另一数大;“<”是小于号;“=”是等于号,表示左右两边的数相等。

  2、使用>、=和<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

  1、会写大于号、等于号和小于号。

  2、能够读出一个式子。

  情感目标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2、养成一丝不苟,认真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的含义。

  2、“>”、“<”、“=”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使用>、=和<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小兔子和萝卜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多媒体)

  1、哪种图形多?在多的一行打√

  ○ ○ ○ ○ ○ ()

  ☆ ☆ ☆ ☆ ☆ ☆ ()

  2、哪种图形少?在少的一行打√

  ▲ ▲ ▲ ▲ ▲ ▲ ()

  ■ ■ ■ ■ ()

  3、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

  (设计意图:为学生学习新知从思路和方法上作好铺垫,也为学习新知作了衔接。)

  二、探究与体验。

  教师把课本第20页的主体图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1、师:今天是小熊猫的生日,他的一些好朋友都来祝贺了,小熊猫准备了一些丰盛的午餐来招待大家,在这幅图中,你能发现哪些与数有关的知识?

  学生观察汇报

  生:有3只熊猫,3只猴子,4只兔子。

  生:小熊猫准备了4根香蕉,4个桃子,4个萝卜??

  2、教师随着学生的汇报,有选择地贴出准备好的各种图片。

  4只小兔图片

  3只小熊猫图片

  3只小猴图片??

  3、教师引导: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数学方面的信息,如果让你帮小熊猫分食物,你准备怎样分?同桌互相交流。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分,如:把萝卜分给小兔,把桃子分给小猴,把竹子分给小熊猫自己??

  (1)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小兔子有几只?萝卜有几个呢?

  学生:4只小兔子,4个萝卜。

  学生:兔子和萝卜同样多。

  (2)提问:每只小兔能吃上一个萝卜,萝卜一个也没多,小兔的只数与萝卜的个数有什么关系?(相同、相等、同样多)

  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同样多可以用符号“=”表示,并在黑板上写上“4=4”,认识“=”,以及读法,进而教读这个式子。

  (3)指导学生书写等号。

  (4)师:根据刚才发现的数学信息,还有哪些可以用“=”连接起来。

  引导学生得出

  萝卜的个数和桃子的个数可以写成“4=4”;

  小熊猫的只数和小猴的只数可以写成“3=3”;

  根据生活中的信息,举出用“=”表示的实例。

  4、师:我们知道了同样多可以用“=”连接起来,如果不是同样多的又怎样呢?

  分桃子

  提问:观察主体图,数一数几只猴,几个桃?学生回答后,进一步提问:桃子和猴子的数目同样多吗?

  (1)引导学生比较,用语言表达:桃比猴子多;猴子比桃少。

  ①告诉学生“4比3大”可以用符号“>”表示。学生说一说大于号的形状。可用语言表示,也可用手势表示。

  ②在讲“〈”号时,让学生说一说小于号“<”的形状是怎样的,与大于号的形状对比来说。

  (2)板书:4 〉3与3〈4,认识“〉”、“〈”及其读法。

  5、观察区分“>”、“<”和“=”。

  师:观察大于和小于两个符号,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都是躺倒的“∨”,只是方向相反,但都是开口对着大数。

  (1)交流认识,记忆“>”、“<”、“=”的方法。学生可能会用“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等语言描述。教师都加以肯定。

  (2)以游戏方式,熟悉、记忆这3种关系符号。

  看谁摆得好: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相应的符号。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通过观察,让学生体验比多少的一些方法,加深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的概念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经历把生活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再抽象出用数学符号表示的过程。)

  三、练一练

  1、基本练习:完成21页“练一练”第1题。

  2、巩固练习:完成21页“练一练”第2题。

  四、小结

  1、让小朋友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2、教师加以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比时仍然可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

  五、作业

  完成21页“练一练”第3题。

  板书设计:

  认识>=<

  4 = 4 读作:4等于4 (等号)

  4 >3 读作:4大于3 (大于号)

  3<4 读作:3小于4 (小于号)

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5

  单元教学要求:

  1、 步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使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2、 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的含义,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3、 养学生初步的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获得长短、高矮、大小和轻重比较活动的体验。。

  单元教学难点:让学生用语言来表达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推理能力。

  单元课时安排:二课时比较长短、高矮 1课时比较大小、轻重 1课时比长短、高矮

  教学要求:1、 经历对客厅场景观察的过程,体会比较长短、高矮是生活中的数学。2、 联系生活实际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了解长短、高矮是比较的结果。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较完整、正确地叙述比较的结果。3、 初步运用简单的推理、判断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让学生获得高矮、长短比较活动的体验。

  教学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比较的结果。

  教学准备:光盘、三支长短不一的铅笔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请一位小朋友上来与老师比身高,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说说比的结果。再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比较他们头发的长短,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说说比的结果。师小结高矮、长短都是比较的结果,我们说过生活中到处充满数学,当然也有很多东西可以比较他们的长短、高矮。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们去小红家的客厅参观,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比一比物体的长短、高矮,好吗?(揭题板书)

  二、 联系生活比一比1、 出示客厅情境图,初步感知长短、高矮⑴你能说说客厅里有些什么吗?先让他们说,师:哎呀,老师上节课教我们小朋友怎样看图的呀?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说。⑵这时,大白菜老师说小朋友说得可真好呀,我也来考考你们。(出示比较图)比较吸管、衣服的长短。师说明题意。生比较,汇报。师追问比较的方法。⑶茄子老师说:哎呀真棒,长短会比较了,那高矮呢?(出示情境图)生讨论结果及方法,汇报。⑷班内交流,着重讨论花草高矮的比较。你是怎么比较的?师小结方法及强调长短、高矮都是比较的结果。

  引导学生说谁比谁长(高),谁比谁短(矮)。2、开放式问题⑴那么图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比一比长短、高矮呢?⑵小组交流,师巡视⑶生汇报,师:那我们就可以说谁比谁高(长),谁比谁矮(短)。3、穿插小游戏。拍拍手4、师出示一枝笔,问这枝笔是长还是短?(讨论)使学生明确没有比较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师拿出不同长度的笔与之比较,发现长短高矮是相对的。回到一开始那位同学与老师比身高,他矮,再请一位比他矮的同学和他比他就高,加深学生的认识。5、小结我们要说这个物体是高还是矮,是长还是短,就要怎么样?(再找一个物体与它比较,它的高矮长短都是相对那个物体而言的),那么怎么比较呢?如果有实物直接把一端对齐就可以比较了,如果在图上,要仔细观察,在同一起点处或是同一*台上观察。你们会吗?

  三、 综合运用,巩固深化1、 想想做做第1题①让生说图的意思②你认为哪个高,为什么?③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病弱体残的人。2、 想想做做第2题①师读题分析题意,生独立做 ②汇报说明想法3、 想想做做第3题①读题 ②生自主练习,师巡视 ③班内交流说明想法4、想想做做第4题①明确题目要求 ②学生完成在书上③追问:为什么梅花鹿最高?小白兔最矮?(让学生体会最的含义)

  四、 总结提升1、今天我们小朋友都比了些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告诉老师和其他小朋友。2、回家找一些物体来比一比他们的长短、高矮,好吗? 这里的一位小朋友老师事先就准备请一位个子比较高的,这样更利于后面说明比较是相对的,他相对大部分同学来说是高的,可相对于老师来说是矮的。①如果生直接说长或者短,师:我们现在能不能说这枝笔是长还是短?我们说过物体的长短高矮都是相比较的结果。②如果生提出要在拿一枝笔与之相比较,师给予表扬奖励。通过练习进行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教后记

  比大小、轻重教学要求:1、 通过观察厨房情境图和联系生活实际,认识物体的大小、轻重,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2、 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3、 培养初步的观察、推理和判断能力,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获得大小、轻重比较活动的体验。

  教学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比较的结果。

  教学准备:光盘、胡萝卜、土豆实物、天*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激趣师:小朋友们,妈妈在家做饭的那个地方叫做什么?那厨房里一般都有些什么?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们去小红家的厨房参观参观,看看小红和妈妈正在做什么,好吗?

  二、 联系生活比一比1、 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些什么?看看哪个小组观察得仔细,说得多说得好!2、 小朋友们说得都很好。那么你们能把看到的比一比吗?3、 那大小你们会比吗?茄子爷爷从图中找来了两种物体进行比较,可是他好象遇到了麻烦,小朋友们能帮它比一比大小吗?试一试,打开书完成在书上,汇报结果及比较的方法。4、 老师也从图中找来一些物体,想请同学们帮忙比一比,谁轻谁重?你准备怎么比?请生上去操作。(掂一掂)土豆和胡萝卜的重量差不多,掂不出来时怎么办?师介绍支架。5、 打开书完成书上的两题。现在再来看看你还能在图上找些其他物体,来比一比他们的大小吗?6、 小结:今天我们同样也是比一比,比的是物体的什么?(板书比大小、轻重)那么小朋友们想想我们刚刚是怎样比大小和轻重的?(比大小看一看,比轻重掂一掂或者借助支架。)

  三、 综合运用,巩固深化1、 想想做做第1题如果没有可利用的教具就用光盘,让学生观看到圈套入柱子上的过程。2、 想想做做第2题师编故事说明题意,生思考,可以同桌交流。3、 想想做做第3题利用实物,气球特意吹大点,让学生明白大的东西不一定重。4、 想想做做第4题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汇报。

  四、 总结提升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些什么?回家后把学到的说给爸爸妈妈听,并且找一些物体来比一比大小、轻重 比什么?生会比上节课学过的高矮、长短,对的合理的师肯定。这种方法是可以的,对于物体重量相差比较大的时候。重量差不多的时候借助支架。

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6

  本单元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让学生在学会计算的同时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教材分十几减9,十几减8、7,十几减6、5、4、3、2,单元复习四部分。

  1教学十几减9,让学生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

  学生经过20以内进位加法的学习,不但掌握了这些加法的计算方法,而且积累了通过实物操作探索算法的经验,这就为主动学习退位减法创造了条件。教材把十几减9的教学设计成四个层次。

  (1) 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题通过操作进行计算,教学的重点不是算出得数,而是计算的过程与方法。例题教学13-9,学生根据现实的问题情境列出减法算式后,由于首次接触退位减法,很自然地会进行从13个桃里减去9个的操作,而且减去9个桃的过程与方法不尽相同。因此,学生的多样算法是客观存在的。教材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鼓励学生按自己的思考进行操作并交流方法。教学时应着重帮助学生理清操作的步骤。如,先在盒子里减去9个,再把剩下的1个与盒子外面的3个合起来。又如,从12根小棒里先减去2根,再减去7根。组织学生相互交流,理解同伴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

  策略的多样性。

  在计算退位减法的方法中,算减想加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因为它既能凸显出减法的意义,很快算出退位减法的差,又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进位加法。但是学生借助操作实物进行计算,一般不会用加法算减法。因此,教材通过大卡通提出这种算法,并联系直观图示帮助学生理解。

  (2) 想想做做第2、3题引导学生算减想加。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一共有8道题,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题教学其中的3道题,另外5道题安排在想想做做第2、3题里教学。在计算后5道题时引导学生算减想加,先是看图思考: 9块和(6)块合起来是15块,15块去掉9块剩下6块。然后是看算式思考: 9+(2)=11, 11-9=2。教学时既要引导学生算减想加,又不能勉强全体学生都用这种算法。如果部分学生喜欢其他方法也是允许的。

  (3) 想想做做第4题通过口算练习初步掌握十几减9,教材把10-9、19-9与8道退位减法题集中在一起,不仅联系了旧知,还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退位减法的特点和算法。这道题可以反复使用,暂时不要对学生提出计算速度方面的要求,而要关注计算的思路、方法和结果是否正确。可以抽出少数几题,要求学生说说计算时的思考。

  (4) 想想做做第5题整理十几减9,按被减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这些算式,学生从中会有新的发现。如相邻算式的变化,各道题的差与被减数个位上数的联系等。这些发现渗透了函数思想,扩展了计算思路与方法,有助学生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得数。

  练习一是配合十几减9安排的。第1题利用情境图重温减法的意义和十几减9的算法,第2~5题进行口算练习。教材避免让学生进行枯燥的练习,尽力提高各道题的练习价值,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体验。第2题按被减数是单数且从小到大的顺序和被减数是双数且从大到小的顺序分别排列8道减法算式,学生在练习中会有新的感受。第3题以顺利跳过每个树桩的情境激励学生认真计算,培养良好的计算心理。第4题检测和反馈计算情况,让师生了解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效果。第5题在加减两步计算中综合练习退位减法和进位加法,提高计算能力。

  2教学十几减8、7,加强算法的抽象思考。

  十几减8、7是在十几减9的基础上教学的。十几减9较多地借助实物操作或依靠操作表象进行计算,十几减8、7则把实物操作活动抽象成数的计算活动,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退位减法。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有7道题,十几减7的退位减有6道题,这些题分别安排在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3题里教学。

  (1) 遵循规律,组织抽象思考。

  学生学会抽象思考的一般过程是: 实物操作抽象成数的运算根据数的运算再思考应用到其他计算上。

  第5页例题教学15-8,先让学生操作实物,把十几减9的操作方法应用于十几减8,为开展抽象思维构筑*台。教材引导学生用小棒代替喇叭,既是一种学习策略的提示,也便于开展操作活动,实现算法多样化。

  把操作小棒抽象成数的有序运算是例题的教学重点。破十减和*十减都要分两步计算,因为相应的操作是分两步进行的。如从15根小棒中拿掉8根,可以先拿掉5根,再拿掉3根。因此,15-8可以先算15-5=10,再算10-3=7。教材引导学生看着小棒图反思操作活动,经历抽象成数的运算的过程,在学会计算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小组或班级里反复说说15-8的计算方法,有助于他们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试一试里的两道题,教材没有提供形象思维的支撑材料,也不希望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得出结果,而是鼓励学生能举一反三,用例题中获得的方法计算其他退位减法的题。

  教材允许学生选择喜欢的算法,并通过交流加强对算法的体验。想想做做第1题虽然在图上圈一圈就能看出得数,但仍然要求学生算一算,再次经历把操作实物的活动抽象成数的运算的过程,更好地体验算法。

  (2) 进一步引导算减想加。

  在十几减9的时候,曾经教学了利用9加几计算十几减9。由于初步教学这种算法,许多学生还不习惯使用。在十几减8、7时再次教学算减想加,希望更多的学生学会并喜欢这种方法。想想做做第2~5题把算减想加的教学设计成三个层次: 首先是直观引导下的思考,图中显示了8和几合成14,那么14减8就等于几;接着把8加几的进位加和相应的十几减8,7加几的进位加和相应的十几减7编成题组,让学生先算加法的和,再算减法的差,体会利用加法能得到减法的结果,并感受这种算法的简捷;最后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由于学生在前两个层次里不仅学会了算减想加,而且对这种算法产生了兴趣,因此,要鼓励学生自觉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

  练习二通过第1题和第8题继续加强算减想加的引导。第1题让学生体会只要说出进位加法里的一个加数是几,就算出了相应的退位减法的得数是几。第8题让学生感受加减法的关系,发现一道进位加法的题能算出两道相关的退位减法题的差。通过这样的安排,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算减想加的方法。

  3教学十几减6、5、4、3、2的退位减法,更尊重学生的算法选择。

  经过十几减9、8、7的教学,学生基本形成并掌握了自己喜欢的方法。退位减法的教学要求是学生能够正确、迅速地说出十几减几的差,只要算得对、算得快,使用哪种算法都可以。因此,教学十几减6、5、4、3、2时,教材给学生提供了比较大的独立计算的空间。第9页例题仅出现11-5和11-6两道算式,不规定必须使用某种算法,让他们自主选择算法。

  例题、想想做做第1、2题以及练习三第1题,都把两道有联系的减法算式编在一起,用同一道进位加就能得出两道退位减的结果。这样的安排能引导大多数学生自觉地算减想加。

  4通过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复习第2~4题引导学生整理本单元教学的退位减法,有层次地安排了五项活动。

  (1) 列出减法表。

  第2题的减法表的左边第一竖排依次写出了十几减9退位减的所有算式,其他竖排里写出了部分减法算式。教材先引导学生竖着看表格,发现各个竖排里从上到下依次排列11减几、12减几的算式。了解表格的结构以后,再让学生在空格里填写其他减法算式。通过整理减法表,回顾了本单元教学的全部计算题。

  (2) 继续研究减法表,发现更多的规律。

  教材引导学生横着看减法表,发现从上往下每个横排依次是11减几、12减几18减几的算式;在同一横行里,减号后面的数从左往右依次大1,算式的得数依次小1。教材还要求学生斜着看减法表,发现同一斜行里的减法算式得数相同,如12-9和11-8的得数都是3;斜着看还能发现得数是2的算式只有一道,得数是3的算式有两道得数是9的算式有八道。随着规律陆续发现,学生将进一步熟悉学过的退位减法,并有结构地保存在记忆中。

  (3) 寻找有联系的算式。

  第3题以13-6和13-7为例,引导学生先寻找它们的联系,看出在计算时用的是同一道进位加法。然后编出像这样有联系的几组算式,进一步加强算减想加的计算思路。

  (4) 在减法表上进行口算练习。

  第3题还让学生从减法表中任意选算式、说得数,为学生提供了简便易行且高效率的练习活动。这道题可以在班级、小组或者同桌间进行练习,也可以让学生独立进行练习,增加练习的容量。这一练习对大多数学生的要求是直接说出得数,不必详细地说出思考过程。对少数尚有困难的学生,一方面要加强算法指导,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也可以利用其他算式进行推算;另一方面应要求他们努力记住这些题的得数。

  (5) 写出得数相同的算式。

  第4题写出与12-6或16-8得数相同的其他减法算式,这是在熟练口算退位减法和发现减法表里斜行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这道题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要经历算式到得数、得数到算式的思考过程。虽然思维难度大了,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熟练掌握口算退位减法是很有好处的。

  5结合计算教学,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教材里已经知道,从总数里去掉一些,求剩下多少的问题可以用减法计算。本单元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如第9页例题,11个蘑菇减去一种蘑菇的个数就得到另一种蘑菇的个数。又如第9页想想做做第1题,排球(或足球)的总个数减去虚线一边的个数,就得到虚线另一边的个数。这样的数量关系还有第10页第5题、第12页第5题、第15页第10题等。教学这些题,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理解数量关系,比较相同和不同,初步获得对减法意义的新体验。

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7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5、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内容法制教育

  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准备情境图、实物

  授课时数1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1、师生相互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编者的话”,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我们*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二)数一数

  1、激发观察兴趣。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出现一所“美丽的小学”情境图。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知道,学校。

  师:对,这是一所美丽的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生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

  生2:这里有一座大楼。还有一面*。

  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图在黑板上,并说明*的特征。教育学生:*是国家的标志和象征,要热爱、尊重*。同时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的相关内容。借机教育学生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时应该注意的纪律。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每个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和爱护*。第十三条升挂*时,可以举行升旗仪式。举行升旗仪式时,在*升起的过程中,参加者应当面向*肃立致敬,并可以奏*或者唱*。全日制中学小学,除假期外,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私人住宅地方不得升挂*。第十九条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参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处罚规定,由*机关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

  2、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

  (2)师:一面*,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三)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四)数身边的事物:

  师: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数10以内的数,有的小朋友很聪明,还会数比10更大的数,真了不起!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回家后在数数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

  (六)布置作业

  练习写10以内的数

  板书设计:

  数一数

  1、2、1、2、5、6、7、8、9、10

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8

  课型:复习

  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23页退位减法表。

  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引导学生找规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重新排出一个减发表。

  教学重点: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

  教具准备: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

  11-9 11-8 11-7 11-6 11-5 11-4 11-3 11-2

  12-9 12-8 12-7 12-6 12-5 12-4 12-3

  13-9 13-8 13-7 13-6 13-5 13-4

  14-9 14-8 14-7 14-6 14-5

  15-9 15-8 15-7 15-6

  16-9 16-8 16-7

  17-9 17-8

  18-9

  二、引导学生找规律:

  1、仔细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看看算式是怎样排列的,一共有多少个?

  2、小组活动: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互相商量商量,看看这个表有那些规律?学生可能找到横、竖、斜等各种规律。

  3、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启发: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三、各小组用事先准备好的算式卡片重新排一个表,以展示各组的新发现。

  四、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

  1、把差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说一说差是6的算式有哪几道?除了表中算式,还有哪些?生答,师板书。

  2、看一看这些算式,哪些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哪些是我们刚刚学习的?哪些是以后要学算式?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整理和复习

  11-9 11-8 11-7 11-6 11-5 11-4 11-3 11-2

  12-9 12-8 12-7 12-6 12-5 12-4 12-3

  13-9 13-8 13-7 13-6 13-5 13-4

  14-9 14-8 14-7 14-6 14-5

  15-9 15-8 15-7 15-6

  16-9 16-8 16-7

  17-9 17-8

  18-9

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9

  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比一比。

  教学目标:充分进行比较,让学生参与比的活动,经历比的过程,能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思考。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充分进行比较,让学生参与比的活动,经历比的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思考,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比长短、比高矮

  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比长短和比高矮。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看图比较两个物体的长短或高矮,并能用简单的符号表示出来。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教育学生帮助残疾人的优良品德。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看图比较两个物体的长短或高矮的比较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推理。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小红家去玩,我们先去她们家的客厅看一看吧。

  二、 新课

  1、 出示客厅图。

  同学们看一看,小红家的客厅里有些什么呢?

  互相说说。汇报。

  2、 看一看,你们发现了什么?谁比谁怎么样?

  前面的吸管比后面的吸管怎么样?

  黄裙子比蓝裙子怎么样?

  前面的杯子比后面的杯子怎么样?

  蓝花比红花长得怎么样?

  3、小朋友真聪明,找到了这么多不一样长的和不一样高的,那我怎么样表示它们的长短或高矮呢?我们来看看白菜和茄子是怎么样说的?(师读题目要求)

  先来看两根吸管,长的画勾,短的画圈。第一根下面的方框里画什么?第二根吸管下面的方框里画什么?(师边说,生边画)

  下面的三个你们会自己比一比,画一画吗?自己动手试一试。

  汇报,核对。

  4、你还能在图上找一找,比一比吗?

  三、 练习(想想做做1-4)

  小朋友刚才表现得真好,小红想再请你们帮助她比一比,你们愿意吗?

  1、 第1题。

  哪个人高?指名说。为什么不是一样高呢?

  在高的下面画勾,矮的下面要不要画勾?学生自己画在书上。核对。

  指出:我们要向扎辫子的女孩学习,关心、帮助残疾人。

  2、 第2题。

  看图,从家到学校走哪条路近?为什么?

  在近路旁边画勾。自己画在书上。核对,为什么远的路旁不用画?

  指出:两个地方之间,直的路比较近。

  3、 第3题。

  哪棵树的影子长?怎么看出来的?

  在影子长的下面画勾。核对。

  4、 第4题。

  比比下面动物的高矮,在最高的下面画勾,最矮的下面画圈。

  学生自己画一画,核对。为什么有一个什么也不画?

  四、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一比,主要学习了比高矮和比长短(板书课题)小朋友们你们学会了什么?

  五、 课后记

  第二课时:比大小、比轻重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比大小,比轻重,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看图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或轻重,并能用简单的符号表示出来。培养学生灵活的比较能力,初步的推理能力,简单的用语言叙述比较的结果。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看图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或轻重,培养学生进行灵活的比较。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灵活的比较能力,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昨天我们去小红家的客厅里参观,通过比较发现了许多长短不一,高矮不一的东西。今天我们去小红家的厨房看看吧。

  二、 新课

  1、 出示厨房图

  同学们看一看,小红家的厨房里有些什么呢?

  互相说说。汇报。

  2、看一看,你们发现了什么?谁比谁怎么样?

  白碗比蓝碗大,还是小?你怎么知道的?(看)

  草莓比苹果大还是小?用什么方法知道的?(看)

  辣椒比胡萝卜轻还是重?用什么方法知道的?(手掂)

  胡萝卜和土豆比谁轻谁重?如果看不出来,用手又掂得不准确,还可以用支架来比一比。(支架)

  指出:我们比大小、比轻重,可以用看、手掂、支架的方法来比较。

  3、 们能自己比比,按要求画一画吗?大的画勾,小的画圆;重的画勾,轻的画圆。自己动手试一试。

  核对。

  4、你还能在图上找一找,比一比吗?

  三、 练习(想想做做1-4题)

  1、 第1题

  比比下面套环的大小,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在最大的右面画勾,最小的右面画圆。

  核对。为什么黄色的不画?

  2、 第2题

  哪个动物重?为什么?在它下面画勾。

  核对

  3、 第3题

  哪个球重?气球不是比皮球大吗?为什么反而比它轻?

  在重的下面画勾。核对。

  4、 第4题

  比比下面水果的轻重,梨比西红柿怎么样?梨比菠萝怎么样?西红柿比菠萝怎么样?最重的是什么?最轻的是什么?

  在最重的下面画勾,最轻的下面画圆。

  四、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在比较时,如果不能直接看出大小,轻重,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手掂、支架、天*、想)

  五、 课后记

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10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

  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用点子图表示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体验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学用具准备

  教科书第2~3页的教学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1~10数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在今后的日子里你们要和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好多问题呢!大家有信心学好数学吗?

  教师:学习数学首先要会数数,你会数数吗?要不我们就一起来数数看!

  (揭示课题:数一数)

  二、探究新知

  1、激发观察兴趣。(出示第2~3页的图画)

  多媒体课件显示:一所美丽的小学

  (1)同学们看,这是我们美丽的学校,同学们先自己看一看,图画里画了些什么?

  (2)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它们在哪里。(培养学生说完整的话)

  (3)教师点击学生向老师敬礼的"场面,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

  2、数图画中的数量。(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说,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人和物的个数)

  (1)数数量是“1”的人和物。

  师:图画中有几位老师?(生答:1位老师。老师结合学生回答,出示一位老师并加上圈。再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也是“1”。)

  引导学生答出:一面*、一个花坛、一个足球……

  强调:它们的数量都是几?

  师:像一面*、一位老师,都可以用数量“1”来表示。(出示数字“1”,并认读数字1)

  (2)数其他数量的人和物。

  数到数量是“2”以上的人或物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知道这些数量的。

  (学生可能答:看出来的、数出来的)让数出来的学生,指着数给大家看一看。

  强调:数数时一定要口、手一致。

  3、认读1~10各数。

  10个数都数完后,师用多媒体出示课本第4~5页的图画(或贴出10个数字,让学生读一读)。

  先让学生自由读这些数。然后同桌互读,集体交流,先从1读到10,再从10读到1。最后老师指一个数让学生齐读这个数。

  三、拓展延伸

  数身边的实物。

  在图画中我们数出了数量1、2、3……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里有这些数量吗?

  (可以引导学生找:几扇门、窗,几盏灯)

  强调:数量后面的单位名称。

  四、巩固应用

  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一的1、2题。

  五、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数了漂亮的小学校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希望同学们做一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

  数一数

  1 2 3 4 5 6 7 8 9

  一、数一数,再照样子在□里面画“○”。

  二、我能把与数字同样多的部分圈起来。(12分)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10篇(扩展6)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 (菁选2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1

  《分类与整理》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学生能按照不同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分类和排列;在比较、分类、排列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标、表格)呈现分类结果,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在课的一开始,以学生比较熟悉的话题——逛超市开始,学生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然后以到游乐园参观,游乐园里什么东西最多?引入这节课的主题图——气球图,设问: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分类和计数的结果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提示:可以画一画、写一写,也可以摆一摆。)然后,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分类的方法。

  例1的情境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将分类的教学与计数(统计)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体现了分类的学习目的。例1的情境和小精灵的话揭示了分类的含义,同时给出了分类的标准(不同的"形状)。最重要的是同时揭示了分类的目的计数,从而体现出分类是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基础。而将这些内容呈现在幻灯片上,更有助于帮助学生确定小组讨论的方向。最后,以汇报讨论结果结合多媒体呈现3种分类计数的方法。

  最后一个环节迁移到孩子们真实的生活中,以游戏的方法分水果、蔬菜、庄稼、家具等,以我们班的同学为例,想一想,可以将你所在的小组成员怎么分类?这个问题源于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们解决这个问题的积极性都非常的高,大家开始踊跃发言,纷纷的说了许多自己想到的分类方法。在此同时给孩子以独立探索的空间,用自己的方法去统计,到学生完成了统计图之后我便问他们:“统计图各是按什么分类标准来统计的?学生深刻体会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这一练习通过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知识得到了运用,能力得到了锻炼,并体会到分类整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2

  本课开始先通过一段视频让学生了解分类的概念,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对“分类”这一抽象概念有了形象的认识,有利于学生顺利进入新知的学习。然后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参与气球的分类与整理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际教学中,可能有的学生会提出还可以按颜色对气球分类,教师要给予以表扬,提出将在下节课探讨。

  分类整理第二课时教学是在学生仔细观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理解题目要求,使学生在分类时做到心中有数。再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表的生成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多样,虽然结果不同,但是每一种分类标准下分的结果数据加起来总数是一样的。

  在分类整理的练习知道上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对技术方法的指导。在分类计数时,教师适时地给学生方法上的指导,如数1个划1个;每数一类中的一个,作上相同的标记等,保证收集到的数据正确。

  2、在学生分类、整理信息的基础上,注意发现、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能根据整理的结果推出新的信息,从而使学生逐步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3、注意把所学知识和学生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

推荐访问:教案 整理 数学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10篇】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1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