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心得体会【完整版】

时间:2022-05-27 17:10:02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心得体会【完整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学习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心得体会【完整版】

学习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心得体会3篇

第1篇: 学习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推进“四个强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最新)

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工作部署上来,全力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强化政治监督,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供坚强保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不仅是新时代的一项工作任务,更是一项政治任务。纪检监察机关要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一个重要着力点,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强化政治监督,切实加强对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把推动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作为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严肃查处在落实党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上阳奉阴违,打折扣、作选择、搞变通,甚至是背离要求另搞一套的行为;
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确保政令畅通、政策落地。

强化“四风”整治,加大对重大风险相关领域不正之风的查处力度。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政治职责,领导干部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的成败。近年来,X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正风肃纪不手软、不停顿, “四风”问题得到有效整治。但是,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必须常抓不懈。我们将继续发扬钉钉子精神,高标准落实、高频次检查、高刚性执纪、高密度通报,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落细、成风化俗。紧紧围绕三大攻坚战、“最多跑一次”改革、现代化湾区建设、“狠抓产业项目、大抓实体经济”等重大决策部署,严肃查处工作推进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特别是严肃查处空泛表态、应景造势、敷衍塞责、出工不出力、数据造假等问题,推动各级干部守土尽责。

强化震慑遏制,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面临的“四种危险”具有尖锐性和严峻性。必须看到,我们取得了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但还没有取得彻底胜利。从X近年来查办案件的情况看,仍有一些人不收敛不收手、甘于被“围猎”,削减存量、遏制增量任务繁重,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依然严重。我们始终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做到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尺度不松,有力削减存量、有效遏制增量,严肃查处一批大案要案,形成持续的震慑效应。认真治理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重点解决影响产业项目扶贫、对口帮扶以及扶贫工程推进等问题。继续开展农村基层涉纪信访“挂牌销号”专项行动,站稳群众立场,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严查小官大贪和“微腐败”。深化涉黑涉恶腐败专项治理,深挖彻查黑恶势力“保护伞”,坚决向“村霸”、宗族恶势力和黄赌毒背后的腐败行为亮剑,做到有“伞”必打、除恶务尽。

第2篇: 学习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心得体会

[学习体会]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心得体会

  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心得体会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习近平总书记经常说,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居安思危的忧患,越是要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2月16日,河北省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想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在省党校结业。这次研讨班所提及的重大风险明显更为全面。深化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当好首都整治“护城河”重大意义的认识,加深了对当前面临的各类风险挑战和防范化解措施的理解,增强了履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整治责任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回眸来路,正是在应对和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过程中,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变革。

  着眼当前,我国形势总体上是好的,同时也面对着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中国发展进入历史上最好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遇之大变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既面临重大历史机遇,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有外部风险,也有内部风险,有一般风险,也有重大风险。

  风险挑战不会因为逃避退让而自动消失,只有主动作为才能有效化解。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升防控能力,是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的关键所在。

  全面从严治党是一场伟大的斗争。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党面临的“四种危险”具有尖锐性和严峻性。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改革发展正处在克难攻坚、闯关夺隘的重要阶段,迫切需要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关键时顶得住的干部。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在习近平总书记举旗定向、掌舵领航下,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必将夺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一场又一场胜利。

  

第3篇: 学习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创新国有企业监督制度,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最新)

科学有效的企业监督制度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改革探索创新科学有效的国有企业监督制度,对董事会决策和经理层经营管理活动实施监督,有利于遏制权力滥用,提高经营绩效,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

一、当前国有企业监督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监督内容重复、监督效能低下。我国企业监督制度涵盖的范围很广泛,包括董事会监督、监事会监督、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监督、工会与员工持股制度监督、债权人监督等;
在国有企业中,还存在若干特殊的管治安排,具体涵盖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的监督、政府审计的监督、国有企业监督制度和薪酬激励与晋升激励的综合作用等。监督制度多达近十种,实践中存在“九龙治水”的局面。

(二)监管独立性不足。国有资产监督机制不健全,国有资产流失、违纪违法问题在一些领域和企业较为突出,原监事会制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独立性不足。现实中,央企出了很多腐败事件,基本上都是上级巡视巡查或接到举报查出来的,没有或很少有监事会查出来的,这是由于监事会的功能受到限制。

(三)国有企业监督制度创新与绩效评价困难较大。建立系统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对于企业改进和提高国有企业资本运行效率、增强企业抵御重大风险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实际对国有企业的监管中,如何对监督制度的创新绩效进行合理评价依然是一个共同的难题。

二、促进我省国有企业监督制度创新的对策建议

(一)坚定四个自信,完善国有企业监督制度改革创新体系。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坚定四个自信,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深入研究创新监督制度,推进监督制度融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企业应从全局的角度进行统筹思考与分析,认清多种监督制度间的关系,整合监督资源、提高监督效能;
建立监督和激励的协同机制,强化监督机制协同作用。结合当前混合所有制改革、功能界定与改革等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实践以及国有企业特殊管理体制,强调监督制度的可操作性与科学性,设计出能够实现制度环境与治理机制相互促进、现代治理结构与特殊管制安排有机融合、监督机制与激励机制相互协同的“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现代国有企业监督制度体系。

(二)明确策略路径,加快国有企业监督制度改革创新步伐。2018年3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的职责划入审计署。将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的监事会职责划入审计署,表明审计监督尤其是对国有企业的审计监督重要性得到强化,同时也显示出国家优化审计体制和监事会机制的战略布局。基于此,改革创新国有企业监督制度,将监事会工作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与审计监督的专业性和职能化相结合,是加快构建“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现代国有企业监事会制度的重要策略路径。监事会负责指导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将内部审计监督作为其工作支撑,进而形成国有企业监督合力。这样有利于整合审计监督力量,减少职责交叉分散,避免重复检查和监督盲区,监事会能够发挥更大的监督实效。

(三)严格考核评价,重视国有企业监督制度改革创新绩效。新时代更加重视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平衡,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更是如此,因此,构建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时,应当分析国有企业利益相关者间的利益冲突,设计利益相关者间的利益平衡机制,从国有企业绩效目标和利益平衡机制两个角度,对国有企业监督机制进行效果评价。在开展国有企业监督制度改革创新绩效评价工作中,要把防范和化解国有企业重大风险作为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国有企业重大风险既有来自领导干部滥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形成的腐败风险,也有经济决策失误,导致的经济活动风险,还有不作为、乱作为,管理失控带来的效率低下风险等。

考核评价国有企业监督制度改革创新绩效,首要的是要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应当包括:相关性,即应当与绩效目标有直接的联系,能够恰当反映目标的实现程度;
重要性,即应当根据绩效评价的对象和内容优先使用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评价要求的核心指标;
可比性原则,即应当对同类评价对象设定共性的绩效评价指标,以便于评价结果相互比较;
系统性原则,即应当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
经济性原则,即应当通俗易懂、简便易行,数据的获得应当考虑现实条件和可操作性,符合成本效益原则。2、具体评价指标,应当根据监督制度改革创新的内容来设计,包括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3、权重是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相对重要程度,通常采用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主成份分析法、熵值法等来赋值。4、在评价标准的确定上,应当以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或国家公布的行业指标数据,以及根据经济活动发展规律和管理实践,由相关领域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经过分析研究后得出的有关指标标准或惯例。评价标准值应根据监督制度改革创新绩效的评价要求及评价对象性质等正确选用。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化解 防范 学习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心得体会 学习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