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黑水铸英魂心得体会1000字经典

时间:2022-05-25 10:00:05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山黑水铸英魂心得体会1000字经典,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白山黑水铸英魂心得体会1000字经典

白山黑水铸英魂心得体会1000字经典3篇

第1篇: 白山黑水铸英魂心得体会1000字经典

白山黑水记忆的积淀

摘 要:东北民谣文化是东北文化的源头,本文试从东北民谣的发展以及民谣下的东北地域文化、民俗文化以及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几方面进行文化阐释。让所有人真实的感受生长在黑土地上的祖先们心底发出的心灵呼喊。

关键词:东北民谣;
民俗;
性格;
地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257-02

东北民谣作为东北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整个东北社会记忆的背影,他与东北的民俗,民族心理,民族生活方式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更是见证和记载着东北人性格变化的最真实最有力的见证者与记录员。

东北民谣是一种其他艺术所缺少的极具民族化和民俗化的民间艺术种类,在东北民间,可以说大到百岁老人,小到咿呀学话的婴孩都会哼上几句富有节奏的民间歌谣,这是一种令万千东北人沉醉喜爱的一种民间艺术:在东北民间,没有一种艺术可以与民谣相互媲美,相互比拼,没有一种艺术可以像民谣那样的普及和被人熟悉,也没有一种艺术可以像民谣那样与东北民族文化相契合,更加没有一种艺术可以像民谣一样可以展现东北的民俗文化和东北人的民族性格,总之东北民谣在东北民间有着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感染力艺术力和影响力。

一、东北民谣的发展实况

东北民谣是一种口头上的民间文学形式,它没有严格的语法规定,也没有细致入微的节奏韵律,但它却是一种至今为止还被东北人民熟知的民间口语文化,它的文学性没有小说那么深刻,它的矛盾性也没有戏剧那么冲突,它的艺术性也没有散文那么优美,但是它就是靠着通俗易懂,体察民情,证明历史,反映时代,并与劳动生活相结合受到所有人的喜爱,最重要的它是民众发自内心的声音,不加修饰,不去斟酌的真实完整的表达情绪和生活的一种民间文学。

东北民谣同东北方言、东北民歌一样,是东北原生态文化,具有源头性,是地地道道的东北草根文化。东北民谣是东北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民间百姓自己的文学,它创作于田间地头上,灶台火盆旁,以一种朴素直白、俏皮韵味,智慧幽默地方式道出民心民意民声,它形象生动、简洁、朗朗上口却又有着深远的人文关怀,反映最广大民众的喜怒哀乐和最基本的价值情感,是劳动人民表达自己情感的基本手段。用句东北谚语来说东北民谣就像路边的车轱辘菜,苦中有甜,甜中有涩,折射出生活中种种酸甜苦辣。

第2篇: 白山黑水铸英魂心得体会1000字经典

白山黑水 天地精华

东北大学的荣辱史

同济大学 机械能源学院 任雁 1352072

内容摘要:

1 序言

校徽 校徽颜色 校训 校风 校歌

2 东北大学历史沿革

东北大学名称变更,创刊

东北大学著名校长,校内人士

3 东北大学历史回眸

东北大学历史上的两个“特殊”时期

东北大学知名校友二三事

4 东北大学现况

5 总结

6 注解

一、序言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当这首歌想起的时候,一个特定的历史呈现在世人的面前,一群求学的大学生,一群有爱国热情的青年,从东北自己的家园,向大西北、大西南流浪。穿过历史的风烟,当一个全新的国家建立以后,同样是这片沃野,风采完全不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玉树银花,松江雾凇”,把北方的冬季渲染的冰清玉洁,玲珑剔透。千里沃野,一马平川,正是这片黑土地上的绝美风采。东北以他的博大、厚重正走在历史的潮流之中。而今我在东方明珠的同济大学上学,且选择了《同济大学史》,美丽的校园,悠远的历史,让我对同济充满了向往,在了解同济大学历史的时候,作为东北——白山黑水来的孩子,我也想向大家介绍我家乡的一所大学——东北大学,她在建校以来的变迁兴盛。

那就先说说她的底蕴:

1、东北大学的校徽:

白山黑水是学校校标的主题。校标的原设计是中国国徽的设计者著名建筑学家林徽因教授于1929的作品。现在的校标在此基础上做了个别修改,主要是加入了张学良老校长1992年为东大题写的校名。

2、东北大学校徽颜色:

东北大学采用蓝色作为标准色。蓝色代表理智和科技感。

3、东北大学校训:

“自强不息,知行合一”

4、东北大学校风:

“献身、求实、团结、创新”

5、东北大学校歌:

词 刘半农 曲 赵元任

白山兮高高,黑水兮滔滔;
 

有此山川之伟大,故生民质朴而雄豪。

地所产者丰且美,俗所习者勤与劳。

愿以此为基础,应世界进化之洪潮。

沐春风时雨之德化,仰光天化日之昭昭。

惟知行合一方为贵,惟自强不息方登高。

爱校、爱乡、爱国、爱人类。

期终达于世界大同之目标。

啊!使命如此其重大,能不奋勉乎吾曹?

以上五个方面让我们对东北大学有个初步的了解,下面我将要对东北大学的变迁做个大致介绍,进一步揭开东大迷人的风采,实际上我重点要说的是两个人,他们代表着非常时期的东大的命运。但不得不先介绍一下东大的历史沿革,即建校历程和不同时期的校长。

二、东北大学历史沿革

东北大学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一百零九年的悠远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东北大学历经坎坷,百折不挠。建校之后,随着社会的变革,东北大学先后经历了清王朝、中华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不同时期。特别是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历经坎坷,艰难办学,虽然曾数度更名、迁址,有曾有过停办、重建、合校、搬迁的多次变革,但纵使路途再艰,条件再差,东大的精英大师和莘莘学子依然挺着他们坚强的脊梁,高扬着民族大义,展示着白山黑水特有的韧性。当然东北大学也以博大的胸怀,招来了历史上很多有杰出成就的大师在东大执教或工作,而东北大学更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了众多优秀的人才,在各个岗位尽职尽责的工作着奉献着。下面就让我简要讲述一下东北大学自建校以来的百年沧桑历史。

晚清时期 (1905——1911) 校名变更(东北大学的前身)

1905年3月 盛京将军赵尔巽创建奉天简易师范学堂。

1906年5月 奉天完全师范学堂并入奉天简易师范学堂。

同年 奉天简易师范学堂更名为奉天师范学堂。

1907年 奉天师范学堂更名为奉天两级师范学堂。

1909年 奉天两级师范学堂更名为奉天两级师范学校。

1910年奉天省立第一农科高级中学创建

奉天师范学堂旧址

民国时期(1911——1949)校名变更

1918年奉天两级师范学校更名为沈阳高等师范学校

1920年奉天公立外国语专门学校更名为奉天公立国文专修学校

1922年4月19日奉天省公署颁发“东北大学之印”,4月26日正式启用,东北大学宣告成立。

1923年沈阳高等师范学校、公立文学专门学校合并升格为东北大学

 

 

1928年张学良继任东北大学校长,办学宗旨:“研究高深学术,培养专门人才,应社会之需要,谋求文化之发展”

张学良校长重金礼聘,广招良师,章士钊、梁漱溟、罗文干、冯祖恂、刘先州等一批名师执教东大,可谓英才荟萃,俊彦云集。

1928年8月,结束欧洲旅行考察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应张学良校长邀请来东大,着手创建中国第一个建筑系。

1929年奉天省立第一农科高级中学并入东北大学,改建为东北大学(农学院)

1929年第14届全国运动会在东北大学举行,东大破8项全国纪录,夺得男子田径赛第一名。东大足球队、篮球队还远征日本进行比赛。东大学子以其强健的体魄驳斥了“东亚病夫”的谬论。

1929年7月1日,东北大学第一届毕业典礼,张学良校长向120名学生颁发毕业证书,授予学士学位。

1933年冯庸大学并入东北大学

1937年东北大学更名国立东北大学

一代才女林徽因设计的东北大学校徽

1937年东北大学的校长、学生证、修业证明书

1938年著名人士陆侃如、冯沅君、金毓黻、高亨、杨荣国、姚雪垠等先后来校任教

1939年国立东北大学(农学院)改建为奉天农业大学

1938年国立东北大学(工学院)参与合并组建国立西北工学院,现发展为西北工业大学

1940年,著名学者金毓黻先生到东大筹备“东北史地经济研究室”

1942年东大编印了学术刊物:《东北集刊》、《志林》。

一批热血青年组建了“学声”、“黑土地”等社团。

1946年东北大学(回沈后留川部分)改建为川北农工学院,后发展为川北大学、四川师范学院(现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部分院系并入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校.

1946的川北大学

1946年东大师生从三台陆续返回沈阳,1947年2月在北陵原校址开学。

1947年东北大学(医学院)并入中国医科大学

1949年国立东北大学(文、法、商学院)并入(解放区)东北大学,现发展为东北师范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至今)校名变更

1949年国立东北大学(农学院)参与合并组建沈阳农学院,现更名为沈阳农业大学

1949年国立东北大学(工学院)改建为沈阳工学院 1949年鞍山工业专科学校创建

1949年鞍山新华中学(专科部)并入鞍山工业专科学校

1949年东北行政学院(部分)并入鞍山工业专科学校

1950年焦作工学院(冶金系)并入沈阳工学院

1950年沈阳工学院、抚顺矿业专科学校、鞍山工业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东北工学院

1950年抚顺矿山工业专门学校改建东北工学院(抚顺分院)

1950年鞍山工业专科学校改建东北工学院(鞍山分院)被列为首批全国16所重点大学之一。

1952年山大(采矿系)、哈尔滨工业大学(采矿系冶金系)、大连工学院(电机系)并入东工、沈阳冶金专科学校改建沈阳有色金属学校

1952年沈阳有色工业学校、沈阳工科高级职业学校(冶金科)合并组建沈阳有色金属学校

1953年末东北大学出版了中国第一本大学期刊《科学研究资料》。

1955年初,东北大学举行了中国第一次科学报告会,同年,召开了学生科学报告会,产生了中国大学历史上第一个学生科学技术协会。

1955年《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创刊,是教育部主管、东北大学主办的理工类综合性学术期刊。

1956年以东北大学的土木、建筑系为主,与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和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的土木、建筑、市政类系(科)整建制合并,成立了西安建筑工程学院,即现在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958年沈阳有色金属学校升格为沈阳冶金专科学校

1958年国庆前夕,东北大学创造了中国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

1976年冶金工业部北方冶金地质721大学创建

1980年冶金工业部北方冶金地质721大学更名为冶金工业部冶金地质进修学院

1982年冶金工业部冶金地质进修学院更名为秦皇岛冶金地质职工大学

1987年秦皇岛冶金地质职工大学并入东北大学

1993年东北工学院更名为东北大学

更名后的东北大学

1995年沈阳黄金学院并入东北大学

1996年成为全国首批进入“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

1999年成为教育部直属的国家重点大学

1999年《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成为世界著名检索系统之一的EICompendex的核心期刊,迈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2001年实现部、省、市共建。

从1923年到现在共经历了下列校长:

姓 名 任职时间 职 务 

王永江 1923年4月至1927年11月 东北大学校长

刘尚清 1927年11月至1928年8月 东北大学校长

张学良 1928年8月至1937年2月 东北大学校长

1993年4月13日 东北大学名誉校长 东北大学名誉董事长

臧启芳 1937年2月至1947年4月 东北大学校长

刘树勋 1947年冬至1949年2月 东北大学校长

靳树梁 1950年9月至1964年7月 东北工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康敏庄 1977年11月至1981年5月 中共东北工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

1981年6月至1983年3月 中共东北工学院党委书记

毕克桢 1981年5月至1984年1月 东北工学院院长

陆钟武 1984年1月至1991年1月 东北工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费寿林 1987年1月至1993年3月 中共东北工学院

党委书记,

1993年3月至1995年3月 中共东北大学党委书记。

蒋仲乐 1991年1月至1993年3月 东北工学院院长

1993年3月至1995年3月 东北大学校长

1995年3月至2002年8月 中共东北大学党委书记赫冀成 1995年3月至2011年1月 东北大学校长

孙家学 2002年8月至今 中共东北大学党委书记

丁烈云 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 东北大学校长

赵 继 2014年6月至今 东北大学校长

百年沧桑,动荡变迁,含英咀华,人才俊出,看到东大的每一次进步,都有前辈才杰的努力付出,历史不会磨灭他们的功绩。让我们再看看在中华民族特殊时期的的东大变化。

东北大学历史回眸:

说起东北大学历史上两个最特殊的时期,我想自然是“抗战时期”和“文革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第一所流亡大学

东北这块黑土地肥沃辽阔,日本帝国主义觊觎已久,在1931年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日军一夜之间占领沈阳,城陷未几,日本南满公学学堂堂长来校,伪致慰问,劝照常上课,称经费由日本供给。全校师生悲愤已极,严词拒绝,被迫走上流亡之路,成为第一所流亡大学,东大师生先到北平、后迁开封、西安,再南下三台,一路求学,一路斗争。这中间贯穿着东大人的求知欲和爱国情。

第一阶段:迁往北平。1931年9月26日东北大学大部分师生迁往北平,教授们组织“教授代表会”,推动学校复校事宜,学生也成立了“东大临时学生会”,协助教授们工作。10月18日,学校借北平南兵马司旧税务监督公署为校舍,勉强复课。因条件所限,部分系科停办,同时添加边疆政治系、家政系等实用学科。

1935年12月9日,东大师生冲破手持大刀的军警包围,孤军出动,从崇元观到西四北大街,再到东郊民巷,他们冒着严寒,一直坚持到夜晚,成为斗争中的主力和先锋。尽管有人被捕,有人受伤,但学生们仍然顽强斗争,紧接着又举行了“一二•一六”示威游行。斯诺曾这样评述“一二九”运动——“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中国知识青年所表现出来的政治勇气,情景振奋人心,无论对参加者还是旁观者来说都是如此”。

东北大学体育专修科音乐教师阎绍璩也亲身经历了这次斗争。1936年,阎绍璩以著名诗人光未然的诗作《五月的鲜花》为词,谱曲一首,将他在“一二.九”运动中的真实感受,化作悠远的旋律——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埋了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的抗争不惜……这首从东大校园唱出的歌一问世,就在抗日民众中引起强烈共鸣,并被迅速传唱,而这首歌也连同那次振奋人心的爱国运动一起载入史册。而今,每到12月9日,东大校园就又会传出那熟悉的旋律,那段不同寻常的历史也伴着歌声走进年轻东大人的心里。

第二阶段:迁往西安。1936年初,张学良校长在西安西门外选定陕西省立农林职业专科学校旧址为校舍,东大工学院及补习班率先迁往西安,成立西安分校。2月24日,西安分校正式上课。在这抗日的大后方,两度迁校的东大师生,渴望安宁的环境,渴望潜心治学。辗转之中东大师生在努力学习的同时,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活动的洪流之中。1936年,“一二.九”运动一周年那天,西安一万多青年学生,举行了以“停止内战,团结抗日”为中心内容的请愿游行。东北大学西安分校的学生,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面,高呼:“枪口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打回老家去!”等口号.口号声亮,爱国情切。1937年1月,南京国民党政府委臧启芳为代校长,同年5月,东北大学改为国立,臧启芳来西安接收西安分校,6月,开封学生迁来西安,集中办学。

第三阶段:迁往三台。1938年春,日军轰炸西安,东大不得不再度迁校,由陕入川。东北大学暂借四川三台县旧试院和草堂寺及县属联立高中之一部分为校舍,1942年,国民党政府教育部令:改东北史地经济研究室为文科研究所,研究生毕业给予硕士学位,东大的研究生教育,由此发端。在三台,东大度过了8年时光,在物力财力两重窘迫的岁月里,师生们直面困苦,笑对艰难,追求学术发展,传播进步文化,那段日子因此而熠熠生辉,使三台这座小城平添万千气象。

1945年8月14日,东大师生与全国人民一道迎来了抗战胜利的曙光。在这场战争中,有60位东大人奋勇向前,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被授予烈士称号。当胜利来临,人们百感交集,陆侃如教授欣然提笔撰写对联:万里流亡,尝胆卧薪,缅怀黑水白山,此时真个还乡去;
八年抗战,收京降敌,珍重禹时舜壤,来日无忘守土难。看到这副对联,令人感慨万千。东大的这段历程,永久的载入了史册,昭示着后人,勤勉奋进。1946年东大师生从三台陆续返回沈阳,1947年2月在北陵原校址开学。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东北大学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文革期间

文革期间,东大在这期间的资料太少了,然而看东大的足迹,从东北工学院的发展历程,还可以透出东大的影子。这得从1950年说起,以沈阳工学院为主,联合抚顺矿专、鞍山工专,组建东北工学院,成为冶金部直属院校。20世纪50年代院校改组后改称东北师范大学,至此,原东北大学名实皆亡。那我就说说东北大学复名的过程。

辽宁及东北工学院是东大老校友比较集中的地方。在各地老校友的积极呼吁下,1980年,时任东北工学院副院长的苏士权(是东大老校友)向院长毕克祯和党委副书记郝屏奋汇报了恢复校名的意见。促使苏士权提出更改校名的另一个因素是,在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时,明明是国家重点大学的东北工学院常常引起别人误解,一些不了解中国情况的国外大学,一听学院就以为是专科学校或研究所,结果导致难以同国外的名牌大学接轨,影响学术交流与合作。

苏士权的建议提出后,学院经研究,决定先向辽宁省委请示、汇报。郝屏奋、苏士权随后向中共辽宁省委提出了恢复东大校名的建议。当时,省委书记李荒(也是东大老校友)认为,用东北大学名字事关三省,得请示中央决定。他让郝、苏二人先同省文教部长卫之商议。卫之认为,东工改名,需冶金部同意才行。东工缺文法学院,也可商议和辽宁大学合并改为东北大学。这首先应向东工党委提出建议,再由东工党委逐级上报。1993年,原国家教委正式批复将东北工学院复名为东北大学。4月22日复名仪式隆重举行。在东北大学的发展史上,这是值得铭记的一天。纵观东大的历史,爱国求知是东大人的主线,在民族危亡时候,他们挺身而出,在和平建设时候,他们潜心治学,真是时代的精英,时代的的楷模。

说完了东北大学的两个特殊时期,我自然想到了东北大学历史发展中的两个非常重要的知名校友,一个是爱国人士也是老校长张学良,还有一个是他资助的东北大学的学生,在1932年参加美国洛杉矶奥运会的刘长春。

东北大学知名校友

张学良老校长

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曾用名李毅。1915年随父进入奉天(现沈阳),面对日俄的野蛮侵略,张学良参加了爱国储蓄、推销国货、救济灾民等反日爱国运动。同时,他接受了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中国的希望》的演讲教育,下决心从我做起,立誓救中国,从思想到行动开始向青年爱国者转变。

1928年6月4日,日军制造了"皇姑屯事件",张作霖遇难。28岁的张学良继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东北政务委员会主席,主政东北。1928年8月,他亲自兼任东北大学校长。捐献出其父留下的大部分遗产用于兴办东北大学以及一部分中小学,推动了东北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张学良违心地执行了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代蒋受过,背上不抵抗将军的骂名。1932年,张学良任北平军事委员会代理委员长。同年为了粉碎日本帝国主义霸占我国东北合法化的阴谋,艰难办学的张学良校长出资8000现洋资助我校学生刘长春参加第十届奥运会,此举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有力的还击。1932年7月30日,刘长春手执中国国旗阔步走在奥运会开幕式上,这是中国首次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

1936年张学良与中共中央全权代表周恩来副主席在肤施(今延安)会谈。双方达成了"停止一切内战,全国军队不分红白,一致抗日救国"的协议。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划时代的"西安事变",发表了八项抗日救国主张的通电。蒋介石被迫签下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六项诺言。西安事变结束了内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了全民族抗战。在纪念西安事变20周年大会上,周恩来总理称张学良先生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而此时的张学良将军,为给东北大学创造适宜的发展环境,筹资15万元,修建校舍。在修建大礼堂时,张将军有感于“九•一八”后国破校散的处境,在礼堂基石上题词:“沈阳设校,经始维艰;
至‘九一八’,懆遭摧残,流离燕市,转徙长安,勖尔多士,复我河山!”

  进入晚年时期的张学良,心系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大业,期盼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他一直关心故乡的情况,关心他当年苦心兴办的东北大学,亲自为东北大学题写校名,促成东北大学复校,并担任东北大学名誉校长和校董会名誉主席。

公元2001年l0月15日,张学良先生与世长辞。张学良的一生是伟大爱国者的一生。为了中华民族的统一,他可以不做大军统帅,可以不要优裕的生活,甚至不要家庭,不要自己的生命,也要发动西安事变,并且送蒋回南京而被软禁54年无怨无悔。正像他在送给东北大学校友的诗中所说:不怕死,不爱钱,丈夫绝不受人怜,顶天立地男儿汉,磊落光明度余年。张学良的卓越功勋和爱国风范;
彪炳青史,永远为世人景仰。我们永远怀念张学良老校长!

提到张学良老校长,就让我想起他资助去参加奥运会的第一人——刘长春

刘长春1909年10月25日出生。1929年5月,在沈阳市东北大学举行的第14届华北运动会上,东北大学体育系学生刘长春一举打破了100米、200米和400米三个短跑项目全国记录,其中在100米决赛更跑出10秒80佳绩,平了1928年第九届奥运会男子100米冠军时间,震惊全国。

1932年洛杉矶奥运,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因国内中日交战而没有计划参加第十届奥运会。满洲国政府在报纸上宣称:刘长春和于希渭是东北人,将代表满洲国参加第十届奥运会。1932年5月,刘长春在《大公报》发表声明:“本人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中国人绝不代表伪‘满洲国’出席第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刘长春拒绝代表满洲国,而代表中华民国参加第十届奥运会,这届奥运会在洛杉矶举行。开始因国民政府不愿出资难以成行,后张学良资助8000银圆。

为了给刘长春及时报上名,私立南开大学校长、国立东北大学校董会董事、全国体育协进会董事张伯苓打了紧急电报给奥运会组委会。1932年7月8日上午十时,刘长春从上海启程乘威尔逊总统号邮船去美国参加奥运会。经过整整21天的海上长途航行,于7月29日下午4时抵达洛杉矶。刘长春到达第二天, 7月30日,第十届奥运会正式开幕,开幕式上中国代表队排在第8位入场,代表队是临时拼凑成的。1932年7月31日,体育比赛正式开始,刘长春参加了当天的百米预赛,被分在第二小组,有6名运动员参加,取头3名。比赛结果,刘长春在日记中写到:“第一名为星卜森,胜余有4码,成绩 10秒9,余居第5,当在11秒左右。起跑时头五六十米在先,约至80米后,被后来者超过,原因毕业考试一个月,航行劳顿,缺少练习所致。”1936年,刘长春再次代表中国参加第11届奥运会,69人代表团经过27天的海浪颠簸,由于体力恢复不及时,与程金冠、傅金城参加男子100米跑均于预赛便遭淘汰,以致望洋兴叹“弱国无外交;
弱国无体育”。

1950年,刘长春回到大连,开始长期供职于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1970年代初,刘长春因文化大革命受到冲击,与同事被下放到大连城郊的青堆子农场劳动。1980年,刘长春开始编写《短跑运动》。1982年底书稿完成。1987年,遗著《短跑运动》出版。2008年6月13日,其母校东北大学新落成的体育馆,正式命名为刘长春体育馆,体育馆与体育馆前的刘长春塑像,由其儿子刘鸿图与东北大学校长赫冀成一同主持揭幕仪式。

2008年8月5日,其家乡辽宁省大连市为刘长春建立的塑像,在市内奥林匹克广场揭幕,并由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亲笔题写“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的大字。

刘长春之子,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刘鸿图,回忆父亲说:“当1981年中国女排夺得世界冠军时,父亲泪流满面,彻夜难眠。父亲的愿望有两个:一是中国人能在奥运会上夺得金奖,让中国的国旗、国歌通过奥林匹克的运动场传向全世界;
二是中国有朝一日能举办奥运会。”

而刘长春的两项遗愿,在1984年奥运会,及2001年时确定2008年奥运会由北京主办时,分别获得实现。中国第一面奥运金牌的获得地,就是他当年参加奥运的地方——洛杉矶。

现在的东北大学——中国第一个大学科学园

中国第一个大学科技企业

1986年11月6日,李鹏副总理视察东北大学,并题词:“坚持教育改革,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东北大学是国务院首批批准有权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大学。1993年3月8日,东北工学院复名为东北大学。1998年9月,东北大学成为首批教育部直属211工程和985工程全国重点大学。

1988年,东北大学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大学科学园——东北大学科学园,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大学科技企业——东软集团,并成为后来中国第一家上市的大学企业。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学校坚持面向世界,开放办学。学校先后与31个国家和地区的152所大学、科研院所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建有2个“111计划”引智基地;
成为中法博士生学院中方高校联合体成员。1993年,原国家教委正式批复将东北工学院复名为东北大学。4月22日复名仪式隆重举行。复名以后的东北大学抓住了一个又一个发展机遇:1996年成为全国首批进入“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
1999年成为教育部直属的国家重点大学;
2001年实现部、省、市共建。如今的东北大学坚持面向世界,开放办学,充分显示了东大的气魄,东大的胸怀。大胆创新,敢为天下先,已经成为东大精神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断被东大人发扬光。
  

结语

在东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东北大学以他崭新的面貌挺立于白山黑水之间,我粗浅的文字只能介绍东北大学的一鳞半爪,管窥蠡测,也许这些文字只能让您大致地对东北大学有个初步了解,而对于东北大学的内在精神我是很难一一陈述出来的。我们可以想一想,一百零九年的历史,多么漫长的岁月,中间发生的故事又是何其复杂、精彩,沧桑变化岂寥寥数言说得尽的。

自建校至今,东北大学是坚强的,穿过了历史沧桑;
东北大学也是崭新的,迎来了新的使命。东大的舞台是宽广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新时代舞台上,承载她的使命,走在一流大学的前沿。行文至此,接近尾声,我只能挂一漏万,不能一一翔叙,在民族危亡时刻,东大人同甘风雨;
砥砺风节,休戚与共;
在和平建设时代,东大人披荆斩棘,知行合一,钻研进取,由此我想到,一个大学经如此之磨难,有如此之魅力,还有什么不可以战胜的?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在辽阔的辽沈大地上,东大傲然挺立着向前走去,秉承她优秀的传统,为新时代培育着栋梁人才。

注释

1.序言中引用的歌词出自《松花江上》。

2.东北大学历史沿革中,材料来源于百度百科,图片来源于百度图片。各段标题以蓝色字体标记。

3.东北大学历史回眸中,材料来源于百度百科,图片来源于百度图片。

第3篇: 白山黑水铸英魂心得体会1000字经典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东北地形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说出东北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归纳气候特征,说出东北气候的差异并分析说出这种差异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读图,相关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当地的生活生产情况,激发学生了解家乡,建设家乡的的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 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2、难点 分析并表达东北三省自然环境的差异及原因。

【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科学制定目标,准确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通过情景联想、资料搜集等感性知识的积累,逐步达到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如《闯关东》影片,并以带领学生闯关东为线索设计本节课,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有关东北三省的图文及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环节 环节一: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给同学播放电视剧《闯关学生活动
任务评价
认真观看视频、积极思考回完成学习目标1 东》片段,导入新课,通过答老师问题 教师讲解,让学生领略白水黑山的山山水水,感受那里人们的生产生活。
环节二:知识讲解1 教师通过对东北三省的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先自完成学习目位置、范围和地形的讲解,己思考这些问题,然后将个人标2 提出问题:
的思考结果与小组人员讨论1.说出东北三省在我国的分享,最后梳理总结。

位置吗?
2.你能说出东北三省的范围吗?东北三省指的是哪三个省?
3.你能从地形类型、地形区、地势三个方面,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点吗?
环节三:知识讲解2 结合图6.13,总结东北三认真聆听教师的课堂讲解,完成学习目省气候的特点,思考下列问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及时做标3 题:
1.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影响这种分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归纳东北三省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影响这种分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好归纳总结。

环节四:归纳总结
对小组讨论结果进行梳记录讨论结果,总结课堂内完成学习目标4 理总结,让学生掌握区域地容。

理的学习方法。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一、位置和范围
1.位置 2.范围
二、地形:山地、平原 三、气候:类型、成因、差异
第2课时
环节 环节一: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给同学播放电视剧《闯关学生活动
任务评价
认真观看视频、积极思考回完成学习目标1 东》种田情节,导入新课,答老师问他 回顾东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
环节二:知识讲解1 阅读教材P17-19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东北三省的作物数认真聆听教师讲解、结合教完成学习目材和地图册初步了解东北的农业生产,对东北商品粮基地标2 制?在春秋季节,容易发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的灾害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2.东北平原农业生产的特点是什么?从自然条件上说出原因是什么? 3.东北平原有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原因是什么?
环节三:知识讲解东北三省的工业发展早,请同学们仔细阅读P19-21认真聆听教师的课堂讲解,完成学习目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及时做标3
2 课本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 1.东北三省的工业特色是什么?它依托的一个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2.东北三省的工业部门有哪些?其工业体系特点如何?
3.目前,东北三省的工业基地出现了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原因是什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学会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对比分析,自学探究新知的能力。
好归纳总结。
环节四:归纳总结
对小组讨论结果进行梳记录讨论结果,通过读图分完成学习目理总结,让学生掌握分析区析、对比分析掌握自主学习的标4 域农业、工业生产布局的学技巧与方法 习方法。
【板书设计】 一、东北三省的农业
1.商品粮基地的条件和地位 2.生态保护 二、东北三省的工业
1.工业的特点及发展条件 2.分布特点及结构特点 3.发展问题及原因


推荐访问:白山黑水 英魂 心得体会 白山黑水铸英魂心得体会1000字经典 白山黑水铸英魂心得体会1000字经典 白山黑水铸英魂心得体会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