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提升质效责任清单(2022年)

时间:2022-05-31 14:55:03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提升质效责任清单(2022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提升质效责任清单(2022年)

提升质效责任清单5篇

【篇1】提升质效责任清单

提升机关党建质效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作者:刘韩记
来源:《新丝路(下旬)》2018年第10期

        摘 要:机关党建工作质效的提升需要机关单位切实做好政治建设、队伍建设、组织建设和廉政建设思想工作,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对机关中心工作的引领作用。机关单位要抓牢政治建设这一根本性建设,要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党员干部队伍,要做好组织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堡垒作用,要做好廉政建设工作发挥廉政机制的保障作用。

        关键词:机关党建;
政治建设;
队伍建设;
组织建设;
廉政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机关党建在党的建设整体布局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 对其他领域的党建工作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新形势下机关党建工作需要强化质效,防范“灯下黑”的现象,要重点通过政治建设、队伍建设、组织建设和廉政建设推动机关单位党建工作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强化政治建设,抓牢机关单位党建工作的根本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机关党建工作中的政治建设不能虚化、空洞化和说教化,而是要突出政治建设的实践性。机关党建工作中政治建设的强化,要求做到如下几点:

        一是加强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十九大报告为新时代党建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机关单位在党建工作中要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尤其要对照十九大报告在党的建设部分提出的各项要求进行对比和自查,引导党员干部通过学习达到“思想上领会、行动上贯彻”的目标。

        二是推进学习教育活动常态化制度化。机关单位应以“两学一做”为基本内容,以“三会一课”为基本制度,以支部为基本单位,以解决问题、发挥作用为基本目标,推动了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长期坚持、形成常态。机关单位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要注重学习效果的提升,不能片面地停留在理论灌输和概念说教层面,而是要结合机关中心工作,提高学习教育中的互动性,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反思、加强领悟。

【篇2】提升质效责任清单

打造“智慧法院” 提升司法质效

 2016年4月,首部关于法院信息化的第三方评估报告中显示,中国法院基本建成了以互联互通为主要特征的人民法院信息化2.0版,并快速向“智慧法院”转型升级迈进。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近年来,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丰富和增长的司法需求,全国法院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在服务法官办案、方便群众诉讼、优化审判管理、提升审判质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信息化水平进入2.0时代。

  为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审判执行、服务司法管理,人民法院正向着建设法院信息化3.0版不断努力。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提出建设信息化3.0版,以四五改革纲要和《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为指导,以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不断强化需求导向,积极运用新兴技术,坚持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审判执行、服务司法管理,全面推进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转型升级,为人民法院工作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信息科技保障。

  “智慧法院”着力服务人民群众,实现与群众“微”距离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全国法院开辟了司法为民的新领域和新窗口,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近年来,人民法院信息化立足于司法便民服务,取得了“多点式”“跨越式”的进步。很多法院基本做到了重要信息主动告知、即时查询和有问必复,初步形成线上线下、庭上庭下多样化司法服务格局,让人民群众获取更便捷、更廉价、更个性化的诉讼服务,使司法更加贴近人民群众。

  截至2015年11月,地方法院建设诉讼服务中心1740个,开通诉讼服务网841个。不少地方通过诉讼服务网可以实现网上立案、案件查询、电子送达、网上阅卷、监督建议等功能,当事人可以在线提交各种材料,诉讼参与人可以登录查询案件进展信息。法院信息化的发展搭建起了法院、法官与人民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为向群众提供质量高、花费少的诉讼服务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特别是减轻了偏远地区当事人往返法院的讼累,尽量做到让群众少跑路、少花钱、少受累。

   随着法院信息化水平的逐渐提升,各级人民法院践行司法为民,采取打造流动法庭车方式等,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流动法庭车是法院专门为人民法庭定制的巡回审判用车,其本质上是一个具有移动性、配有高科技装备的数字法庭,目的是方便边远地区群众诉讼、就地开庭审理、调解邻里纠纷、接受法律咨询、开展法制宣传。流动法庭车极大地拓展了法庭工作空间,延伸了司法治理的杠杆。

  新媒体是近年来法院创新公众沟通的新方式和新渠道。各地法院利用手机APP、微博、微信、微视等新媒体即时互动、实时参与的优势,使当事人和法院之间实现即时互动,按需获取信息,随时参与沟通。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创新司法便民利民措施,进一步节约司法成本,人民群众可以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实现法院与公众“微”距离。

  司法质效显著提升,司法审判执行工作进入发展“快车道”

  近年来,人民法院收案数量呈现爆炸式增长,审判执行任务日益繁重,人民群众司法需求不断增长,人民群众对审判效果的评价日趋多元。现实状况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呼唤引入信息化机制,采用新技术和新方式,用大数据的理念和方法管理法院审判执行信息,已经成为法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高度重视法院的科技信息化,以推动审判执行工作,已经成为全国各级法院的共识。近年来各地法院大力加强科技法庭建设,实行庭审活动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并以数据形式集中存储、定期备份、长期或按要求时限保存。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法院建成科技法庭近1.8万个。各级法院使用科技法庭,通过多媒体证据展示、质证留痕、庭审笔录等技术手段,强化庭审举证、质证、认证等过程,实现诉讼证据举证在法庭、诉辩意见发表在法庭、是非曲直辨明在法庭、案件事实查清在法庭、裁判理由形成在法庭,确保庭审不走过场,实现司法成本低位运行、质效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北京法院成立了专门的审判管理办公室,承担信息收集、问题研判、决策建议参考、流程监控等10项工作职责,通过定期收集、分析和发布反映案件审判质效的评估数据,定期编发审判管理通报,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浙江法院依靠信息化技术建立了全省法院审判、执行两个质量效率评估体系,经数据中心自动采集运算全程同步即时录入的案件信息,在全国各省区率先自动实时生成26项办案评估指标,让各法院看清本院办案工作的强项和弱项,看清自身各项工作在全省法院所处的位置和差距,极大地提升了信息化办案管理水平。

  法院信息化建设不仅极大提升了审判质效,而且还为法官查询、参考同类案件提供了较全面的技术支撑。通过大数据确保法官查明事实,正确适用法律,减少司法裁判和司法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主观性,促进统一裁判标准。同时,法院信息化为辅助分案、案由调整、专业合议庭等动态管理提供了支撑,使法官办案更加方便、高效,当事人诉讼更加便利,司法更加接近人民群众。

  优化审判管理,破解工作障碍,助力审判能力现代化

  近几年的工作实践证明,审判管理的法治化和精细化离不开信息化,信息化建设和推广应用也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审判管理。审判业务、审判管理与信息化的有机融合,有助于规范、保障、促进和服务审判工作,促进执法办案良性运转;
有助于研究发现和有效解决审判实践中制约审判质效的普遍性难题,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2015年,受经济下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等因素影响,全国法院新收案件数量迅速增长。为此,最高人民法院依托数据系统,加强对审判运行态势的研判,适时通报工作情况,强化跟踪督促,并根据各审判业务部门工作量分流案件,均衡办案任务。

  近年来,不少地方法院运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技术建成了工作质效评估系统。重庆法院依托“网上办案系统”,自主设计研发了“审判管理综合系统软件”,该软件不仅能够通过信息化手段量化法官的审判工作业绩,管理者通过数据对审判资源进行结构性调整,优化配置审判资源,还能够为院庭长行使审判管理权和审判监督权提供平台,改变了法院内部传统的管理方式。

  上海法院开发了“法官办案智能辅助”“裁判文书智能分析”“移动智能终端办案APP”“法律文书自动生成”和“办公办案一键通”等35个系统,实现了法官办案智能化。2015年,上海全市法院全年共受理各类案件62.29万件,审结61.45万件,在全市法院受理案件上升13.2%的情况下,审结率实现了大幅上升,同比上升了12.7%。

  在“互联网+”思想浪潮的冲击下,人民法院紧扣时代脉搏,紧跟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司法需求,以科技助审判,以科技促执行,以科技强管理,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发展红利开展人民法院的司法工作,逐步实现从传统法院的“纸流、物流”向“智慧法院”的“数据流、通讯流”的转型。单纯的课本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补充,达到内容的完善

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篇3】提升质效责任清单

夯实基层党建基础提升基层党建质效
作者:郑东
来源:《各界·下半月》2019年第02期

        摘要:基层党组织要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指引,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效益和质量。应做到:强基固本,强化组织力量;
学习教育,抓牢队伍建设;
打造品牌,提升党建效益;
对标找差,提高党建质量。

        关键词:组织力;
队伍建设;
党建品牌;
党建质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诸多新的要求。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要以十九大报告为指引,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结合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目标和特点,笔者主要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强基固本,强化组织力量

        基层党建工作要以组织建设为核心内容,要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所谓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主要是指基层党组织为完成其承担的职责任务、实现党组织的工作目标而组织凝聚动员影响基层社会各方面力量的能力。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主要由政治领导力、组织覆盖力、群众凝聚力、社会号召力、发展推动力和自我革新力组成。组织力的提升要求基层党组织不断提升领导力、凝聚力、影响力和创新力,从而实现固本强基的积极作用。当前基层党建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基层组织建设的弱化、虚化和边缘化,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基层党建工作中组织力的提升,导致基层党组织领导力薄弱、凝聚力不足、影响力虚弱和创新力缺乏。为了充分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基层党建工作要将重心向组织建设倾斜,要以组织力提升为党建工作的首要目标。首先,基层党组织要加强组织建设的完备性和科学性。基层党组织建设应有效健全,组织体系的完备性和科学性要得到有效体现。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机制也要向标准化、规范化不断迈进。其次,基层党组织要突出组织生活的丰富性和生动性。一些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废弛,这是导致基层党建工作弱化、虚化和边缘化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基层组织生活对党员干部缺乏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重要原因。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要确保基层组织生活运转起来,同时要在党员管理、党员教育、党员关怀、党员业余活动等领域发挥实际的作用。最后,基层党组织要体现组织建设的差异化、个性化。每个地区、每个行业、每个单位的基层党建工作都面临不同的客观情形,需要解决不同的问题,不可能采用完全相同的党建方案。然而,一些基层党组织在组织建设中照搬照套一些现成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方案,甚至参照一些党建手册依样画葫芦。这样的做法没有认识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特殊要求,无法实现组织建设的差异化和个性化,不能够真正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效。基层党组织建设一定要结合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在追求标准化、规范化的基础上争取实现差异化、个性化。

【篇4】提升质效责任清单

服务发展 保障民生 努力提升服务质效 服务发展?保障民生?努力提升服务质效

荆州开发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2014年7月16日)

  国家级荆州开发区是全市开放开发的主平台,工业壮腰的主战场,肩负着荆州市经济跨越发展的重任,开发区劳动保障局作为开发区内设机构,承担着开发区公共就业服务、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和和谐劳动关系等重要民生工作,直接关系到开发区广大群众及企业的利益。近年来,我局根据开发区工作实际,把握服务发展、保障民生这个重点,突破机构和队伍建设这个难点,不断提升干部队伍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提升服务质效。

  一、把握重点,全力服务发展和保障民生

  开发区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我局紧紧围绕招商引资中心工作,结合工作职能,把引资与引智相结合,招工与培养相结合,保障与就业相结合,把握重点,破解难点,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开发区发展。一是缓解企业用工难题。上半年,组织开发区81家企业参加各类招聘活动13场,组织17场求职考察活动,累计招聘人数6352人,满足了企业用工需求。二是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与长江大学等9所大中专院校签订合作协议,促进校地企三方合作,建设省级实习实训基地2个,开设订单班4个,定向招生200人,安排116名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推荐983名应届毕业生到企业就业。三是加强就业援助。组织开发公益性岗位214个,帮助失地农民、大龄失业人员、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
受理1011名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申报社保补贴,发放补贴资金286.8万元;
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指导帮扶被征地农民等81个创业户开展创业活动。四是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近年来,开发区大力推进被征地农民参保工作,筹资九千多万元,组织6827人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2198人参加了基本生活保障;
组织28358人参加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了社会保障制度全覆盖。五是寓服务于执法之中。为重点工业企业开通劳动保障年审绿色通道,完成166家企业劳动保障年审工作,指导30多家企业完善劳动合同,将工伤认定和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联动开展,工作人员既是劳动保障监察员,也是工伤认定调查员和调解员,工作受理顺利、办理快捷,维护了劳动者权益,减轻了企业负担。六是在全市率先开展“湖北省专家博士后荆州服务行”活动。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在菲利华等5家企业建立了博士后产业基地。积极与省人社厅、省科协、武汉纺织大学联系,举办了专家博士后荆州服务行启动仪式,签订校地企合作协议7项,举办高层次人才知识讲座2场。

  二、突破难点,打造团结和谐服务队伍

  团结和谐的队伍建设是优质服务的重要保障。开发区在机构和队伍建设上,和其他县市区相比,有先天性的不足。随着部门业务职能不断下沉,开发区劳动保障部门职能越来越强,这对我们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服务企业和队伍建设上,开发区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职能单一。由于开发区劳动保障局没有相应机构和职能,开发区企业和群众只能到市局办理相关业务,来往路途远,企业和群众意见较大。希望市局在开发区办理社保经办窗口,并对新进企业和项目社保相关业务予以政策倾斜。二是企业劳保人员业务不熟。开发区新进项目由于地方差异,对荆州市劳动保障政策、业务流程不熟,导致办事不顺,希望市局组织企业人力资源工作人员专项培训。三是校企合作推进不快。目前开发区企业已经与9家中高职业院校开展合作,但仍不能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希望市局协调中心城区及县市区中高职业院校,与开发区企业进行合作。四是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不高。开发区从事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协理员素质良莠不齐,服务能力、服务水平与园区企业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

  上述困难和问题开发区劳动保障部门过去一直存在,现在日益凸显。我们认为,尽管开发区进行了机构体制改革和管辖区域调整,但开发区劳动保障部门服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服务宗旨一直不能改变,必须迎难而上,需打造一支团结和谐、优质高效地服务队伍。近两年来,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突破队伍建设的难点,以能力的提升促进服务的优质高效:

  一是加强培训提升素质。组织开发区乡镇城乡居保负责人参加了人社部在合肥举办为期5天的政策培训班,积极参加省、市统一组织的各类培训;
间周一次组织局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学习,提升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2013年8月份,在沙市农场会议室举办了4个乡镇劳动保障站所工作人员、61个村劳动保障协理员劳动保障业务专项培训。二是注重交流,开阔眼界。积极学习先进经验,组织区、乡镇城乡居保经办人员到石首、松滋、荆州区参观学习;
组织全局工作人员参加“湖北省专家博士后荆州服务行”人力资源专题讲座学习活动。三是问计于民,补强短板。服务对象的需求和满意度是检验我们工作的标准。我们先后召集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劳动保障站所工作人员、社区群众代表座谈,面对面问需问计,征求园区企业和辖区群众对用工、公共就业、社会保障、劳动维权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重点收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比如中小企业和新投产重点项目用工难问题,局领导班子进行认真研究,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收集企业的用工信息,通过省电视台垄上频道“打工服务社”等媒体发布;
组织大中专院校学生顶岗实习;
引导本地大中专毕业生就地就业等方式,缓解企业用工难题。

  三、明确要点,努力提升服务质效

  开发区面临转型升级关键期,我们将紧紧围绕开发区中心工作,克服现有困难,坚持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提升服务效能为核心,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以“四化”为目标,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民生、服务稳定、服务发展。

  (一)规范管理,推进服务标准化。一是统筹推进乡镇、村居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形成行政审批、便民服务、电子政务、投诉监督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使劳动保障平台服务功能得到全面提升。二是建立健全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标准及监督考评标准。三是推行首问负责、AB角岗位、一次性告知、承诺办理等配套管理制度,形成“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理”的规范运行模式。

  (二)创新服务,推进办事便捷化。一是为开发区重点企业和项目开辟绿色通道,通过马上办理、服务上门等方式,为企业提供用工指导、免费上门培训等服务。二是在区、镇、村三级劳动保障服务大厅设立公共就业、养老保险、劳动维权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办事窗口,提供政务公开、政策咨询与指导等服务。三是为居民提供全程代办服务。由乡镇、村居劳动保障协理员为城乡居民免费全程代社保补贴、城乡居保退休(死亡)申报等事项,实现群众办事?“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乡镇”。

  (三)高效履责,推进监督立体化。着力构建行政监察和网络监察、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等相结合的立体监督网络。加强对举报投诉案件办理,并通过满意度评价器、随机回访等方式,让群众民主评判服务效能,督促各级劳动保障服务工作人员依法高效履责,树立劳动保障部门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提升素质,推进培训体系化。一方面,积极参加国家、省、市政策规定、业务知识培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邀请省、市劳动保障政策专家、业务骨干来开发区讲座,逐步实现局机关工作人员“人人会讲政策,个个熟悉业务”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加大乡镇、村居劳动保障协理员的培训力度。根据不同层次的工作人员所需掌握的业务知识,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方式,有的放矢地来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倾力打造一支优质高效的服务团队。

【篇5】提升质效责任清单

精准画像监督对象 切实提升监督质效
作者:
来源:《四川党的建设》2020年第17期

        今年以来,彭州市纪委监委驻市住建局纪检监察组立足监督职责,以规范建立廉洁档案为抓手,综合运用信访、巡察、审计等成果,着力强化对党员干部和监察对象的精准监督。

        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准确画好“自画像”。加强对被监督单位党员干部、监察对象的日常监管,采集包括个人基本情况、谈心谈话、信访举报处理等方面信息,细致勾勒监督对象个人特征,建立一般干部廉洁档案。重点完善领导干部任职经历、经济责任审计及近三年来述责述廉、民主生活会对照剖析材料等资料,推动建立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同时,督促被监督单位梳理职责职权、查找风险点位,制定防控措施、健全预警机制,切实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对综合监督单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开展抽查,对重要岗位负责人开展谈心谈话。拓展问题反馈途径,精准绘制“群众画像”。借助“彭州住建发布”微信平台及时向社会和群众发布来信来访地址、举报电话及电子邮箱;利用“一码通”精准发现群众身边的痛点堵点问题,反向督查党员干部纪律作风问题;通过开展座谈会、坝坝会以及采取走村入户流动接访等形式,收集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广泛听取群众和服务对象意见建议。分析研判政治生态,全面推动“整体画像”。采取痕迹倒查方式,充分了解各综合监督单位党组织领导班子及成员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重大事项科学民主决策、干部选拔任用等方面情况,作为研判政治生态的重要依据。加强分析研判,及时根据问题类型和反映数量,对连续出现信访举报问题的科室,约谈分管领导或科室負责人。坚持定期汇总问题线索、违纪违法案件以及运用“四种形态”等相关数据,深入剖析案件特点、发案规律等,敏锐洞察新的苗头和趋势,督促案发单位举一反三、查漏补缺,进行政治生态“把脉问诊”。(彭州市纪委监委驻市住建局纪检监察组 陈晨)

推荐访问:清单 提升 责任 提升质效责任清单 提升质效责任清单 质效提升落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