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的起源与发展6篇

时间:2023-04-30 14:20:05 浏览量:

篇一:微课的起源与发展

  

  微课程、微视频、数字故事、微资源、多媒体课件的相关概念

  微课程、微视频、数字故事、微资源、多媒体课件的相关概念

  微课程

  1.概念

  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术语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微课程具有完整的教学设计环节,包含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

  2.内容

  《高等教育纪事报》介绍说,这些大约只有60秒长度的展示带有具体的结构,它们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演示。在国外,早已有了“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概念,它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的。后来,戴维·彭罗斯被人们戏称为“一分钟教授”(theOneMinuteProfessor)。戴维·彭罗斯把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KnowledgeBurst)。

  将microlecture译成“微课程”似乎欠妥:

  (1)microlecture的原意不是课程,而是指教学时间相对较短的课,如对单一主题录制的数分钟以内的声音解说或视像演示,因此可考虑译成“微课”。(2)microcourse中文译名应该是“微科目”,但把它译成“微课程”也未尝不可。

  微视频

  1.概念

  微视频(又称视频分享类短片)是指个体通过PC、手机、摄像头、DV、DC、MP4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上传互联网进而播放共享的短则30秒,长的一般在20分钟左右,内容广泛,视频形态多样,涵盖小电影、纪录短片、DV短片、视频剪辑、广告片段等的视频短片的统称。‘短、快、精’、大众参与性、随时随地随意性是微视频的最大特点。

  2.主要特征

  1、微视频具备互动性。

  视频媒介可以进行单向、双向甚至多向的互动交流。观看者的回复也为该节目起到了造势的作用,比如有较高争议率的节目的点击率往往都是直线飙升的。

  2、微视频具备娱乐性。

  微视频对受众主体地位的强调及媒体内容选择的内在动力,造成微视频高举娱乐大旗,其提供展示的也多是轻松有趣的关于音乐、明星、旅游、动物等分享类的视频。从这点上说,微视频已成为大众解除心理负担,缓和精神压力的通道,同时也是人们分享信息,分享快乐的方式方法。微视频内容的娱乐性与草根性紧密粘合,成为当下微视频短片日益深入人心的一个重要原因。

  3、微视频是“快餐性”文化。

  微视频的“短、快、精、随时随地随意性”正好迎合着时代。瞬息万变社会中的高频率、快节奏使得散居者往往不再寻求精英文化,他们希望时间上简短,意义上精炼,而微视频正是在这种快餐文化诉求中发展壮大。

  4、微视频是非权威、低门槛的,主要以以娱乐功能为主。

  网络视频节目制作者分散,水平参差不齐,节目的上传仅仅代表个人行为,并不与发布网站的舆论形象挂钩,因而不具有权威性。由此,显得更加大众化。

  数字故事

  1.概念

  数字故事是指个人制作2-5分钟的多媒体作品,融合了图片、字幕,视音频以及动画等形式的媒体。

  2.作用

  能够上传至互联网进行广泛传播和交流,在教育领域,数字故事作为一种新的交流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媒体素养以及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3.起源与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期,达纳·温斯洛·阿奇利(DanaWinslowAtChley)作为数字化故事的首发者,用电脑把过去的老照片配合自己的讲述制作成了一部自传体小电影,得到了大家的好评。随后,阿奇利(Atchley)和他的朋友兰伯特(Lambert)开始帮助其他人叙述自己的个人数字故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入这种形式的创作,并且在旧金山成立了第一个数字媒体中心,也就是现在的数字故事中心CDS(CenterforDigitalStorytelling)。

  2002年11月底,来自8个国家,美国25个州的代表聚集在一起创办数字故事协会(DigitalstorytellingAssociation)。从此,数字故事迅速在世界各国流行起来。

  微资源

  1.概念

  微资源,即各种移动互联平台资源。通常指的是微博大号,和微信公共账号或名人明星、知名企业的账号资源。随着APP等应用程序的普及,微资源涵盖更多更广泛的领域,通常被认为是免费的在移动互联平台上共享的资源均可称之为微资源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14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较2012年底增加800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1%。据相关调查显示,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平均每天利用手机和平板上网时间总计达到146分钟,远远超越PC互联网(100分钟)和电视(60分钟),移动互联网已经在娱乐、信息获取和沟通三大应用领域超越了PC互联网,手机购物、移动金融等或将成为2014年爆发性的增长点,中国移动互联网正式进入“全民移动”时代。在移动互联网爆炸性发展的过程中,“微信”无疑是目前最成功的移动互联网产品之一,微信,从无到有,仅用了3年时间,已经突破了6亿用户,是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微信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3]

  2.应用

  微资源是一款面向礼品行业市场的产品信息发布和产品信息查看的移动平台,由北京灵思睿杰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并运营。微资源的用

  户分为两类人群:一、内容发布者――礼品和促销品的生产商(供应商),他们会在微资源上发布自己最新的产品;二、内容接收者――礼品和促销品的贸易商(采买商),他们通过微资源了解最新的产品信息,并通过微资源提供的联系方式与供应商直接联系。微资源是产品信息的传播者,其本身并不直接提供交易服务。

  多媒体课件

  1.定义

  多媒体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教学设计,并以多种媒体的表现方式和超文本结构制作而成的课程软件。

  2.课件特点

  丰富表现力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更加自然、逼真地表现多姿多彩的视听世界;还可以对宏观和微观事物进行模拟,对抽象、无形事物进行生动、直观的表现;对复杂过程进行简化再现等等。这样,就使原本艰难的教学活动充满了魅力。良好交互性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在内容的学习使用上提供良好的交互控制,而且可以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学习、更好地体现出“因材施教的个别化教学”。极大共享性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信息的自由传输,使得教育在全世界交换、共享成为可能。以网络为载林的多媒体课件,提供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改善了教学媒体的表现力和交互性、促进了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全面优化,提高了教学效果。

篇二:微课的起源与发展

  

  微课的起源、含义、评价及发展

  微课的起源、含义、评价及发展

  现代社会节奏太快,也许冗长的学习方式已经让我们勉为其难,那么,我们有没有其他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呢,同时,我们的学生是否对我们上课时使用的形式单一的课件产生了审美疲劳呢,你有没有想过给学生换换新的口味呢,也许你还是一名班主任,那么,当你希望取得家长的支持,需要提升他们的家庭教育水平时,你除了苦口婆心的劝解外,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呢,如果你曾被上面的问题困扰过,那么,微课程这种形式也许可以助你一臂之力。这是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只需要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为你增强教育智慧、丰富教学策略;为学生突破重难点、巩固记忆;为家长传递亲子教育良方……

  微课程到底是什么,它真的有如此神奇的魅力吗,一、微课程的起源

  在国外,“微课程”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的。后来,戴维?彭罗斯被人们戏称为“一分钟教授”。微课程这个术语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高等教育记事报》介绍说,这些大约只有60秒长度的展示带有具体的结构,它们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演示。戴维?彭罗斯把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

  二、微课程的含义

  2012年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进行了首届微课大赛并发布“微课”的参评项目及相关要求,并详细阐述了“微课”的概念、组成和类型以及参评项目的相关要求,具体如下:

  1.“微课”概念

  “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程”,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2.“微课”作品组成

  “微课”核心资源是“微视频”(教学视频片段),同时可包含与该教学视频内容相关的“微教案”(教学设计)、“微课件”(教学课件)、“微习题”(练习测试题)、“微反思”(教学反思)等辅助性教与学内容。

  “微视频”时长一般为5分钟左右,建议不超过10分钟。

  “微教案”是指微课教学活动的简要设计和说明。

  “微课件”是指在微课教学过程中所用到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等。(如在教学过程中未用到“微课件”,此项可不提交。)“微反思”是指执教者在微课教学活动之后的体会、反思、改进措施等。

  “微习题”是根据微课教学内容而设计的练习测试题目。(每件参赛作品至少提交2道不同难度的客观题,鼓励提交更多各种类型的习题。

  3.微课的类型

  1)按照课堂教学方法来分类。

  根据李秉德教授对我国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的分类总结,同时也为便于一线教师对微课分类的理解和实践开发的可操作性,一般将微课划分为11类,分别为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等。

  2)按课堂教学主要环节(进程)来分类

  微课类型可分为课前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其它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微课类型有:说课类、班会课类、实践课类、活动类等。

  4、特点

  1)流媒体播放性。可以视频、动画等基于网络流媒体播放。

  2)教学时间较短。5-10分钟为宜,最少的1-2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

  3)教学内容较少。突出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技能点。

  4)精致教学设计。完全的、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经典示范案例。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56)自主学习为主。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课程,是一对一的学习。

  7)配套相关材料。微课需要配套相关的练习、资源及评价方法。

  8)方法简单高效:化繁为简,只学核心,不学陪衬,没要繁琐的理论,只有简单的方法;只学最需要的,只学最有用的,让学习更高效,一次一小点,积少成多,四两拨千斤;9)时间随时随地:想什么时候学习,就什么时候学习,只有5分钟,若干个“微时间”组合成“1+1,2”的效应,机场候机、车站候车,酒店候餐,拿出手机即时学习,不受时间限制。

  10)过程生动有趣:视频中大量使用了图片,音乐,故事,等生动化素材,有效刺激学员右脑,让学习视觉化;课程中去除了简单的说教,借鉴了好莱坞大片中悬疑、意外、问题等刺激元素,让课程趣味十足,富有视觉黏性。

  应该注意,不是说要满足所有特点才叫微课。

  三、微课的评价

  目前,国内教育界还没有统一的关于微课的评价标准,一般由组织微课推广或者比赛的教育主管部门设计评价标准。在教师微课程培训项目中,由参加培训的教

  师一起讨论分析,根据过去全国电教教材评审标准和微课程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作用,提出了一个培训微课程的参考评价标准,已经在北京、上海、深圳、山东等地试用,可供组织培训活动和后续的研究者参考。微课程的评价标准分为5项指标:

  校级微课比赛评价表

  总体评价:下面是评价指标的简要说明:

  1、聚焦:微课程只讲述一个教学知识点,这个知识点是供学生自主学习时,必须要教师讲述才能理解的内容,是学习的重点、或者难点、易错点。学生能够自己通过阅读教材理解的内容,不需要教师制作微课程。

  2、简要:微课程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抓住学生注意力的最佳黄金时段,简明扼要地概述知识点,点拨难点,突出注意点,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点的学习。

  3、清晰:微课程使用规范的学术用语,语言文字表述清晰、有条理,易于学生理解;画面合理布局,成像清晰,无质量缺陷。(例如:PPT画面能够清晰地呈现学习内容;视频画面清楚,不抖动、不倾斜等。)4、技术:针对不同的主题,选取合适的一种或者多种方法,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要注意,技术的目的在于辅助学习,切勿滥用技术,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5、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运用技术创新,丰富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易于理解学习内容。

  关于微课程设计给教师的17条建议:1.时刻谨记您的微课程用户是学生。

  2.一个微课程只说一个知识点。

  3.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

  4.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即使很简单,很容易的内容。

  5.要给学生提供提示性信息(例如:用颜色线标识,屏幕侧边列出关键词,用符号图形标注等)。

  6.微课程是整个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要与其它教学活动环境配合,记住:在微课程中适当位置设置暂停,或者后续活动的提示,便于学生浏览微课程时转入相关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单统一调度下学习微课程。

  7.微课程应有恰当的提问,问题的设计要恰当安排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核心问题,灵活使用多样化的提问策略促进学生思考。

  8.每一个微课程结束时要有一个简短的总结,概括要点,帮助学习者梳理思路,强调重点和难点。

  9.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要说清楚是什么,还要说清楚不是什么,让学生明确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关键技能的教学,要清楚地说明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10.用字幕方式补充微课程不容易说清楚的部分,注意:只须呈现关键词语,不必像电视剧一样将所有的台词都打出字幕,这会增加学生的阅读认知负荷。

  11.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要根据学习单的指导来看视频,看完视频以后要回到学习单来讨论、练习),要告诉学生使用微课程的技巧,(例如,遇到没有听懂的地方可以暂停重听)。

  12.在学习单上将微课程和相关的资源与活动超链接起来,方便学生在学习单的统一调度下

  跳转学习。

  13.一门课程开始的时候,要清楚地介绍这个课程的评价方法和考试方式,引导学生根据教

  学目标学习。

  14.开始时,要介绍主讲老师本人的情况,让学生了解教师。

  15.注意研究借鉴可汗在讲与你的类似课程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16.留心学习其他领域的设计经验,注意借鉴、模仿与创造,例如,从电影、电视、广告等

  大众媒体中找到可以借鉴的创意。

  17.

  有关微课程制作的操作技术细节(很多时候,细节往往影响了微课程的使用效果)18、鼠标不要在屏幕上乱晃。

  19、字体和背景的颜色要搭配好。

  20、讲解课程时,鼠标在屏幕上的速度不要太快。

  21、画面要简洁,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标、背景、教师人头像等,都要删除。

  22、录制视频的环境要安静、不要有噪音。

  四、微课的发展

  全民已经进入微时代:随着新技术发展,中国引来了移动互联网浪潮,2013年,中国手机上网用户的规模为5亿,在地铁、车站、甚至饭桌上你有没有看到身边的男男女女拿着手机看信息,学英语,上微博,玩游戏。于是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学习出现了,当下的中国悄然进入了一个微时代。在此背景下,学习也进入微时代,简称微学习,即碎片化学习,一次学习一点,只学最主要的,随时随地借助移动设备(手机或ipad),学习者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学习任何内容,做到简单高效,随时随地。

  展望未来,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将持续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和相关企业的关注,广大一线教师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的积极性将不断增加,微课设计开发制作的参赛动机将逐步转向应用导向,微课资源建设模式将走向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一线教师、各级各类学校、相关企业共同参与、多方协作的资源建设新格局将逐步形成。不仅如此,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的相关技术日渐成熟,软件可用性越来越好、硬件功能越来越强,微课软件不断增多,对一线

  学科教师和学生的技术要求也会越来越低。对于区域来说,关注点将由组织大赛转向微课共建共享机制创新;对于教师来说,微课开发制作门槛将不断降低,教师关注点将由技术和形式转向教学设计与创意。

  回归本真,微课是为教学和学习模式创新而生的,教学模式创新才是根本。将微课应用于在线教学、混合学习和翻转课堂之类创新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推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发展,才能稳步提升教学质量。

  切记,我们永远都不要为了微课而微课,那是死路一条。不考虑应用、盲目的微课开发注定是徒劳的。微课是为教学模式的创新而准备的,它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让教师教得更轻松,让学生学得更快乐、更高效。这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篇三:微课的起源与发展

  

  微课的起源

  微课发端于twitter的微博,自2009年起,以其互动性和参与性强、信息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在我国迅速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微”热潮,来开了“微”时代的序幕。于是,微营销、微媒体、微传播、微广告、微课程等等一系列的“微”样式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在这篇微文章中,关中客并不想涉及其他的内容,只想跟读者诸君聊聊“微课程”。

  微课程的概念,在国内,是由关中客的学生,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君率先提出来的。在胡铁生看来,“‘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

  其实,在国外,也早已经有了“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概念,它最早是由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的。胡安学院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法明顿市,学校创建于1956年,是一所两年制综合性学科大专学院。目前,圣胡安学院不仅开设有相关专业的大专和证书类课程,而且还开设有相关专业的网络在线课程。不仅如此,戴维.彭罗斯还是桑盖德高等教育技术服务公司(sungardhighereducation)的课程设计师。后来,戴维.彭罗斯被人们戏称为一分钟教授(theoneminuteprofessor)。

  微课程这个术语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形式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高等教育记事报》介绍说,这些大约只有60秒长度的展示带有具体的结构,它们并不仅仅是简单的(一分钟长度)的演示。戴维.彭罗斯把微课程成为“知识脉冲”(knowledgeburst)。

  教授们准备的课程少则个把小时,长则几个小时,甚至更长。要将这些课程压缩60秒钟的东西,这实在是一项艰巨无比的任务。对于有兴趣的老师,不妨依照戴维.彭罗斯的五步来建设自己的微课程,在教学中加以尝试。戴维.彭罗斯建议采用以下五步来完成1分钟微课程的开发:

  1.罗列在6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你试图传递的核心概念。这一系列的核心概念将构成微课程的核心。

  2.写出一个15分钟到30分钟的介绍和总结。它们将为你的那些核心概念提供一个上下文背景。

  3.用一个麦克风和网络摄像头录制这三个元素。如果你不能完成这个任务,你所在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可以为你提供建议和设备。如果你想制作成纯语音的课程,那么就不需要摄像头了。制作完成的节目长度必须是60秒到3分钟之间的。

  4.在这个课程之后,设计一个任务,使这个任务能指导学生去阅读,或者开展探索这些核心概念的活动。如能与写作任务结合起来,那么,它可以帮助学生去学习课程材料的内容。

  5.将视频和任务上传到你的课程管理系统中,以供课堂教学使用。

  这个概念提出之后,在国内基础教育领域受到了普遍的欢迎,有多家媒体对其进行了报道,而在国际高等教育领域,却引起了人们的争论,其中既有正面地肯定,也不乏负面的批评。

  随着教育工作者对更加主动的学习环境的追求,越来越多的在线课程和面对面教学都是尝试着各种不同形式的变革与尝试。从这个意义上讲,微课程,作

  为一种大胆而积极地尝试,的确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尤其是在在线教学以及在面对面课堂教学中作为课程教学的组件和资源来使用。因为这样的微课程让学生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和拥有感,微课程的开放性及后续补充与开发的潜力也为教学应用带来了巨大的灵活性。

  胡铁生认为,“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不仅如此,他还认为微课程对于学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说,“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无独有偶,戴维.彭罗斯认为,微课程并不必然地决定课程教学的质量,他强调说,这些微片段只是允许教师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一种被他称之为“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微课程概念必然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很显然,它不可能适应于所有的课程。对于那些简单的、以介绍某个简单的核心概念而言,也许它更适合,而对于复杂的教学内容,也许并不适合。对于课堂教学中班级讨论是否适用,也有待进一步地实践检验。因此,胡铁生在国内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与探索,也许能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

篇四:微课的起源与发展

  

  微课的起源、含义、评价及发展1000字

  微课的起源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而兴起的。由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和学习知识。微课是一种短小精悍的视频教学资源,具有时间短、内容简洁、易于消化等特点。微课的推广和普及,让学习者能够灵活地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更便于自主学习和自我提升。

  微课的含义是指通过短小精干的视频教学,向学习者传递知识和技能。微课可以轻松地将学习者带入主题,让他们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微课的制作过程中,可以配合文字、图表、实物展示等辅助材料,让学习者更直观地感受到所学的内容。

  微课的评价主要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方面,微课的时长短,让学习者可以快速消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微课的内容简洁、易于理解,可以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微课不仅可以为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还可以降低学习成本和学习难度,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和重要意义的教育方式。

  微课的发展,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而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微课,积极开发和推广微课。同时,微课也逐渐向多样化方向发展,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例如语言、科学、艺术、人文等等,给学习者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选择。今后,微课将会成为教育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

篇五:微课的起源与发展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浅析微课在我国的实践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作者:郭华伟

  来源:《成长·读写月刊》2016年第12期

  【摘

  要】随着微课在国外的兴起,我国学者对微课的研究也逐渐加深,并不断将其应用于实践,本文就微课在我国的实践发展历程及其特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微课;实践发展;特点

  微课起源、兴起于国外,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时间较短,但却吸引了大批教育研究者、工作者的关注。在对微课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的同时,实践应用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2010年11月,广东佛山市教育局开展了“佛山市中小学新课程优秀微课征集评选活动”。此次活动要求教师针对课堂教学的某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设计、录制视频,同时提交相关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和相关练习。此次活动吸引了众多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共征集了1700多件参赛作品,微课内容覆盖面广,教学形式多种多样。佛山微课的出现引发了佛山淘课热。2012年9月,我国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启动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本次活动参赛作品累计达3万份,全国30多个省市参与其中。之后,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陆续展开。可以说,微课热已席卷整个教育领域。

  2010年,天津市退出了《习字与书法》网络微课,课程时长为15分钟左右,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更多学生喜欢上书法,同时解决了天津市书法教师数量短缺的难题。微课带来的社会效益显著。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李玉平老师成立了微学时代工作室,他带领他的团队对微课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推动了我国微课的发展。李老师认为微课应“关注小现象、开发小策略、积累小故事”。李老师还在博客中提供了一系列微课案例,并设计了微课开发指南,对微课在具体学科中的应用起到了引领作用。

  2012年10月,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正式拉开帷幕。2012年12月,香港凤凰卫视与华南师范大学合作,向全球发布“凤凰微课”移动学习客户端,6000多个网络视频课程向全球免费开放,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扩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涵盖教育、医疗、科普知识、工程技术、农林科技等领域,充分满足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需求。“凤凰微课”移动客户端使学习真正来到了每个人的身边,进一步推进了微课的发展。

  国内微课的实践应用从起步到席卷全国,从教育到覆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步成为教育研究者、工作者关注的热点、焦点。

篇六:微课的起源与发展

  

  微课的起源与发展

  作者:张岩

  来源:《学子·教育新理念》2015年第10期

  随着教育信息化在全球的广泛开展,一场轰轰烈烈的微课热潮也席卷了中国教育界的每一个角落。这两年微课的理论与应用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微课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运用。

  一、微课的来历

  提起微课,大家都会谈到两个中国的代表人物。一位是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老师,另一位则是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区教研中心的李玉平老师。2011年,李玉平老师制作出教研小视频来展现“三小”研究方法及成果,广受教师的欢迎,后来被称为“微课程”。同样是2011年,胡铁生老师在发表于《电化教育研究》的文章《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中,提出了“微课”,并在文中详细论述了其概念、组成、特点及分类。

  接着,我们聚焦国外。据维基百科上记载,早在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A.McGrew教授所提出了60秒课程(60-SecondCourse)。1995年,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了一分钟演讲(TheOneMinuteLecture)。2009年3月,在一篇叫TheseLecturesAreGonein60Seconds的文章中,作者DavidShieh介绍了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法明顿市的圣胡安学院的一位课程设计师DavidPenrose在学院内使用一分钟微课(Microlecture)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以世界上微课(Microleture)的真正创始人恐怕非这位先生莫属。

  二、微课的概念

  对于微课概念,国内专家的定义颇多。黎家厚教授认为微课是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焦建利教授认为,微课是以阐明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方式,以学习和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张一春教授认为,微课程是通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胡铁生老师认为,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是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基于以上专家学者的定义,我相信不需要我的赘述,读者一定有了自己对微课的见解。鉴于目前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家都习惯于碎片式的学习方式,所以控制在3~6分钟内的微课视频是让学习者不会感到疲倦的最为理想的方法。

  三、微课的发展

推荐访问:微课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