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工作存在问题(6篇)

时间:2023-05-03 16:35:03 浏览量:

篇一:统计局工作存在问题

  

  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工业园区统计是目前反映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基础工作。提高园区统计工作质量关乎地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关乎地方的宏观调控和经济决策。园区统计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体统计工作质量,因此为保证统计工作的真实、准确、完整与安全,必须加强园区统计工作质量。

  一、园区统计工作概况

  目前,**工业园区向**市统计局上报的有两类报表,一是投产企业的“工业产销总值及主要产品产量表”、“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表”,二是园区所有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表”。**工业园区的统计职能归属园区经贸发展局,经贸发展局负责园区各单位两类报表的收集、统计、分析,并按月上报省统计局、商务局。统计人员4名。

  二、园区统计工作存在问题

  1、职能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加重基层统计负担。

  政府各职能部门都依据自身的职能对基层下达繁重的任务。在报表制度上,也各自为政,指标设置和指标解释都不统一,当你咨询统计员指标的时候,常常会出现你要的是什么哪个单位的指标。

  2、基层统计队伍不稳定,统计人员不专业

  目前园区管委会有4名统计人员,他们本职工作量较大,对园区统计工作的精力有限。且这四位人员中没有一位是毕业于统计专业的,其中有两名接手统计工作还不到一年。统计人员不稳定、专业素质不高、兼职过多,统计只当副业干。

  3、统计工作纷繁复杂,任务繁重

  现行的统计报表制度专业性强,分类细化,各种专业的定期报表制度,都要求统计工作人员每月或定期完成。报表收集上来后还需进行录入、审核、汇总等繁琐的工作。这些对于园区尚未受过系统统计培训的统计人员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4、统计对象配合意识差

  由于经济主体多元化、利益主体复杂化,调查对象对统计调查的配合程度不高,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不理解统计工作,将上门的调查员视如工商、税务工作人员冷落一旁或拒之门外,拒报、瞒报统计数据的现象时有发生。配合统计调查的意识薄弱,一些企业都没有设统计岗位,企业统计无人负责,报表难收,数字不准的问题相当突出。

  5、统计经费不足,宣传力度不够

  园区基本上没有统计经费,经费不足,宣传力度就小。同时经费不足也会影响到统计人员的积极性。经济普查期间,各普查员基本上都是自行去园区的各家企业进行普查。由于统计宣传力度不够,企业对统计工作的认识渠道不宽,无法充分了解统计工作的业务流程和相关规范,造成对统计工作不配合的现象,对官方统计数据的认同感较低。经济普查期间,多家企业质疑我的身份,不配合我的工作,有的甚至还以忙为借口多次拒绝在经济普查表上和企业告知书上盖章,最多的是跑了三次,这家企业才在其朋友的劝说下盖了章。

  三、做好园区统计工作的建议

  1、争取领导重视,协调好部门之间的关系

  争取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是搞好统计工作的基础。让领导参予统计工作,思考统计工作,从而从政策、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支持统计工作,为全面开展基层统计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统计涉及的对象越来越广,统计对象的配合程度越来越差,因此,部门之间的支持配合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加强与统计局、经信委、工商局、地税局及发展委等职能部门相互联手,共建统计信息共享网络平台,当统计局需要各部门数字时,通过网络平台直接取数。这样既解决了人手少,任务重的问题,又能使统计数据口径统一。

  2、加强对统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建立完备的统计队伍

  加强培训工作力度是做好园区统计工作的关键。稳定统计队伍,提高队伍素质对保质保量完成统计工作非常重要针对园区统计人员兼职过多,变动频繁的现状,要求各单位稳

  定充实统计人员,配备与工作相适应的统计力量,建立完善的统计网络。

  3、进一步完善园区统计工作,完善统计管理制度

  园区各单位的统计岗位要明确专人,明确职责,园区5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及商业、建筑业规模企业相继成立了机构,配备了专(兼)职统计员,从而确保统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同时,要按照《统计法》的要求,加强对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统计备案登记,定期开展统计基本单位清查,掌握统计调查总体。

  4、加强统计业务工作制度,建立统计考核制度

  建立对园区企业统计工作地综合考核制度。通过各种工作制度的约束,加强对部门统计的指导和管理,增强统计业务工作的整体性、协调性和互补性,实现了统计数据采集、审核、加工、管理各环节的规范化管理,初步实现统计原始记录、统计报表、统计台帐的规范化管理。实现统计信息资源共享,促进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5、重视统计宣传

  要想将园区的统计工作做好,首先得让统计人员和统计对象了解统计和统计法,这就要求我们要联合统计局要重视统计和统计法的宣传教育工作,让统计对象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和支持统计工作。就园区而言,可以印制一些统计法的宣传小册子给企业;在展开如经济普查、人口普查这样覆盖性

  较大的统计时,可组织企业的相关负责统计的人员,召开一次会议,宣传普查的作用和意义,给他们讲解一些专业普查数据的含义,从而为我们提供真实可贵的数据。

篇二:统计局工作存在问题

  

  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第一篇: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摘要

  统计工作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科学的统计数据,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为管理层正确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原始的参考依据。当前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实行现代化管理。必须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素质,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健全统计法制,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统计管理模式。

  关键词

  企业统计工作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在企业的管理中,统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邵分之一,因此,有效开展统计工会战,对于促进企业稳定、长远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统计工作不仅为政府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而且在指导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监督生产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笔者认为要充分发挥好统计部门的职能作用,更好地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就必须化解和妥善处理好当前统计工作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全力开创统计工作新局面。

  一、企业统计工作的地位

  企业统计机构是我国统计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统计工作是我国政府统计工作的基础。

  (一)企业统计是政府统计的基础

  现行的我国统计制度中,不论是常规统计还是普查、调查,最终都要延伸落实到最基层的企业单位进行统计调查,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地方和部门数据质量及普查、调查数据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整个国家宏观统计数据的质量。

  (二)企业统计是企业管理的基础

  企业统计在企业科学管理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与外部环境的联系日益密切,企业越来越需要与其生产经营管理相适应的产品、原材料、市场等统计信息,这些信息需要统计来完成;通过统计还能获得企业的同行业资料、竞争对手的资料和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制定出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发展。

  (三)企业统计是考核企业经营业绩的基础

  目前各级政府的目标管理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企业领导人的责任目标也往往需要进行量化考核,其工作业绩如何,是否完成了目标任务,如何进行奖惩,最终都要体现在统计数据上。

  二、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对企业的统计工作进行全面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程度不够,统计工作落实不到位

  在我国部分现代企业中,一些领导不够重视统计工作,他们认为其只不过是简单的计算和填写报表等,致使企业统计工作出现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统计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部分统计工作人员甚至身兼多职,并且,他们工作变动非常大,如果出现合并或撤销等情况,统计工作人员通常会最先被调换,从而给企业稳定发展带来极大不良影响。

  (二)企业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不健全

  很多企业没有建立规范的企业统计制度,甚至没有专门的统计岗位,统计报表由财务人员或其他相关部门人员代填代报,填报方法和程序不够严谨,很多指标没有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进行填报。有些企业甚至没有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往往采取照搬会计报表的数据来填报统计报表,这直接导致统计数据的质量不高。

  有些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单位领导人的声誉和地位升迁,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他有关的统计法律法规于不顾,统计违法行为屡见不鲜,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现象时有发生;通过各级统计部门汇总上报的一些统计数据,不能准确地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三)统计方法.手段简单落后

  目前在很多企业,统计工作基本上仍是以手工统计为主,很少采

  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即便是办公自动化条件较好的单位,一般也只是利用上级部门下发的现成软件来完成汇总,计算和报表生成任务。有许多企业统计人员,没有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不精通统计理论,统计方法,统计手段,不能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信息搜集、处理和信息传递;对社会经济统计各个领域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统计创新能力很差。

  (四)统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不够高

  在传统思想和工作观念的影响下,部分企业的管理人员认为统计工作非常简单,根本不需要培养专业人员,也不用花费过多精力去管理,致使统计数据、报表等出现很多问题。因此,统计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水平不够高,根本无法认真负责自己的本职工作,也不能及时解决统计工作中出现相关问题,并且,统计工作人员的频繁调动,给企业管理水平提升造成极大影响,最终降低企业整体效益。

  (五)统计数据综合分析的力度不够

  目前,企业统计工作仍然停留在数据报表阶段,对信息缺乏深层次的挖掘和分析,统计分析、统计预测、统计决策这些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统计分析大多是单纯的数据说明,缺少对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深层次的挖掘,不能及时准确反映市场和企业的动态变化趋?荩?无法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六)统计指标体系与企业经营所需指标体系不一致

  目前政府统计系统和行业主管部门统计系统要求企业上报的统计指标的设置仍然以经济总量指标为主、以经济运行质量指标为辅;而企业经营者看重的却是市场信息、科技进步、经营质量和经营环境等经济运行质量指标;企业上报给政府统计的统计指标,企业经营者绝大部分不感兴趣。因此企业经营者看来,企业统计工作仅仅是为国家尽法律义务,而不能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

  (七)企业统计服务职能不能充分发挥

  表现在企业的统计数据仅仅局限于单纯的事后统计,统计预测和统计分析工作滞后;企业统计人员往往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完成各级统计部门及业务主管部门布置的各种统计报表上,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

  横向和纵向的对比数据资料,统计工作得不到企业领导的重视。

  三、企业统计工作中问题的对策

  (一)增强对统计工作的重视度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情况下,企业统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必须增强企业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度,让全体员工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才能真正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最终为企业制定各种计划提供重要参考。在实践过程中,企业领导需要的各种数据都来自统计部门,在对市场变化和企业发展需求进行综合考虑的情况下,必须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等,才能真正制定出与企业未来发展相符的战略。因此,增强企业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加强企业各部门的联系和交流,是企业统计工作正常进行的重要基础,对于提高企业运行的稳定性和高效性等有着重要影响。

  (二)强化企业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

  近年来,企业统计的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被淡化,原始记录不全,统计台账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从而影响到统计工作的质量。所以大力加强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从源头上确保统计数据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首先要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强化对企业统计工作的日常管理,使企业统计数据数出有源,数核有因,使企业统计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的轨道。此外还要狠抓统计报表的规范化工作,要统一规范印制企业统计基层表,推行企业“一套表”制度,做到报表规范统一,杜绝统计报表的多、滥、乱现象,可试行政府统计部门一次性向企业布置统计报表,实行“下去一把抓,上来再分家”的方法,切实减轻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量。

  (三)科学设置统计机构.强化统计工作手段

  借鉴同外公司设置企业统计机构成功的经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应该遵循国际惯例,根据规模的大小分别设置集中型、分散型等统计机构。例如,大型企业应该设置集中型的独立的统计信息机构,应直属企业领导人领导,直接为企业发展决策服务,以综合为主体,集统计、经济信息,政策研究和策划于一体。企业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建立健全统计告息网络,实现主要统计数据的及时

  更新,加快企业统计信息网络与部门统计网络的连接,实行企业联网直报,使统计信息既可及时地为政府和行业统计部门提供必要的统计资料,满足国家和行业的统计需要,又可立足本企业,建立适合本企业特点和市场需要的数据库与内部报表,及时反映本企业的业务发展和经济效益隋况。这样,就要求企业统计信息系统必须做到规范、统一。广泛收集信息,加快信息处理,传递和反馈速度,进一涉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四)提高统计工作人员专业性

  在企业统计工作中,统计工作人员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转变企业领导的管理观念和思想,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性,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才能在加大培训力度和教育力度的基础上,真正提高企业统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最终促进企业更长远发展。在实践过程中,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应用,给企业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注重统计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提升,让他们掌握先进的工作方法,真正提高计算机能力和操作能力等,才能真正促进企业统计工作的信息化、现代化发展,以达到降低统计工作人员工作量和企业运营成本的目的,最终保障各种统计数据信息的质量。

  (五)科?W完善统计指标体系

  随着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的发展变化,原有的统计指标体系已不能适应当前企业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科学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在具体设置统计指标体系时,应既满足国家宏观的要求,也要满足企业微观的需要,使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三大功能,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得到充分的发挥,使统计工作真正做到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

  (六)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统计指标体系

  应根据企业的需要,结合现行的统计指标体系,建立一套既能反映企业的市场状况,又能反映企业的发展方向;既能反映企业的经营环境,又能反映企业的内部经济运转机制;既能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成果,又能反映企业社会效益等综合反映企业诸方面的统计指标体系,并用这套指标来指导、考核企业的经营状况,并将这套统计指标体系与企业的经济责任制考核制度紧密结合,将统计工作贯穿于经济责任

  制考核制度的始终。

  (七)提高企业统计积极性

  改革企业统计模式,使企业从“要我统计”的被动应对模式转为“我要统计”的积极行动。现行的企业统计基本上是围绕着政府部门转,其工作以完成政府统计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的各种报表为主要内容,对企业来说,这种统计只是政府“要我统计”,对自身经营决策并无多大咨询和监督作用,让企业感受到“我要统计”的内容太少;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提高效益,就必须占有尽可能详尽的内部投入产出和外部市场信息,据此作出正确的经营管理决策,这就要求企业统计的功能应由提供资料为主向开展分析、参与管理、强化监督的方向发展。因此,必须尽快改革企业统计模式,把为国家的宏观统计服务与为企业的微观统计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使企业从“要我统计”的被动应对模式转为“我要统计”的积极行动。

  (八)全面加强统计的创新

  1.统计观念的创新。统计工作人员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统计的思想,不能因循守旧,不知道进取,要在观念上创新,企业在管理上,对统计人员要做到权责分明,赏罚得当,充分的调动统计人员的积极性,定期进行统计工作方面的培训。

  2.统计管理的方法创新。企业要重视抽样调查的方式检查统计的工作,这样既能省时省力,又能有效的监督统计工作;适时的调整统计体系,完善所调查的内容,使统计工作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加大对统计方面的检查力度。

  3.统计手段的创新。市场竞争愈演愈烈,面对现状,企业对信息的要求也变得严格起来,这就要求企业的统计手段加以改进,让统计手段加入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实现统计的现代化与高效化。这样不仅使经济活动与信息的关系更加密切,而且也大大减轻了统计的难度,提高了统计的效率。统计工作与高科技联系在一起,实现了统计手段的科学化,同时也规范了统计手段,使之更有效率,保证了统计数据的全面性与准确性。

  四、结语

  总的来说,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统计工作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因此,提高全体员工对统计工作的重视,注重相关法律机制的有效完善,提升统计工作人员的综合技能,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篇:论我国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我国企业统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

  要:统计工作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基础工作。它是对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监督整个企业活动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制定政策和计划的主要依据。目前,我国企业统计工作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现代化管理的发展,我们必须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素质,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健全统计法制,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统计管理模式。

  关键词:企业统计;企业;政府;应对措施

  一、当前企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及有关投资政策的进一步实施,企业数量大大增加,涉及领域不断扩大,加上国有企业的改制、民营企业的数量逐步增加和规模逐步扩大、以及股份制度的实行等等,所有这些措施对推动社会和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企业统计工作却显得较为滞后,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企业统计方法单一与统计分析简单

  目前的企业统计以搜集、整理内部数据为主,只搞单纯的事后统计,统计工作是一种报表型的运作方式。统计分析、预测、决策、统计综合评价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统计分析往往只是对统计数据的简单说明,缺乏对外部包括国内外市场及竞争对手信息的搜集、整理和综合分析,使企业决策者不能有效把握整个市场的宏观状况,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调查方法基本采用全面调查,极少采用推断统计方法,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

  (二)统计监督机制不健全

  由于对企业的基层统计工作没有严格的制度监督和约束,执法力度不够,企业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统计数据质量下降。在新成立的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像老企业那样建立规范的企业统计制度,甚至没有明确设立统计职能部门和统计工作岗位,国家统计报表由财会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代填代报,一些统计指标也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

  (三)企业统计人员的素质不高

  现有企业统计人员除几个大中企业配置专职人员外,多数企业统计人员为兼职,以会计或其它工作为主,统计工作为辅。这些人员或学历较低,素质较差,或因事业心不足责任感不强,因此对统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远不及专职人员,也没有多少自觉性挤出时间去学习统计理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有的只懂会计知识而不懂统计知识和统计业务,有的既不懂会计又不懂统计,只是被动应付填几张报表而已。实际工作中,往往凭经验或运用不正确、不恰当的统计方

  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加工,造成统计数据的差错、失误,很少甚至不向企业领导及有关部门适时提供针对本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简单有效的内部统计资料,更谈不上进行统计调查、分析与预测,提供统计咨询,实行统计监督。

  (四)普查频繁,增加了统计部门的工作压力

  目前,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全国大型普查有三项:人口普查、农业普查是10年为普查周期,经济普查是5年进行一次(这“三大普查”的每一项从开始到结束一般都要3年时间才能完成)。外加每年必须进行的群众安全感调查、夏粮抽样调查、畜牧业抽样调查、县级领导班子干部群众满意度调查、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等多项专项调查,所以这样的普查制度给统计部门的工作增加了很大压力。而现在的普查工作从文件上看是由政府牵头,有关部门共同完成,但是,从近几次的普查情况来看,普查工作任务主要由统计局一家完成,普查办公室的人员虽然由各部门抽人组成,但很多部门对派员都有成见,即使勉强派出的人员也是应付式的,很难胜任普查工作。同时,由于普查

  的频度较密,政府的重视程度受影响,普查的经费难于落实,给普查工作增加了难度。

  (五)统计对象的法制意识不强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统计的对象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分散。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统计部门面采用的是层层上报的报表制度。现在,随着统计制度的改革,统计部门面对的是众多的企业或企业法人,统计对象大大增加。然而,社会上对统计的认同度又不高,对统计法制的认识不够。尤其是私营企业或个体企业,对承担统计工作有一些抵触情绪,往往不乐意接受或不配合统计调查工作。如果我们依法进行追究,一是面广,二是难于取得违法的证据,三是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致使我们的统计任务不能很好地完成。

  二、企业统计发展的方向分析

  (一)牢固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

  规范企业统计,首先要注意考虑企业的需求,关注企业主体地位的发挥,积极引导企业向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迈进。其次是建立全县的统计信息服务平台,让企业享受到提供统计信息后的社会服务,增强企业做好统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是围绕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设计一套能及时准确提供统计信息的统计指标体系,融政府统计与企业统计、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于一体。

  (二)科学整合企业内部资源

  企业的核算工作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可以进行适当整合。企业统计就是将企业内部不同来源的资料进行搜集、汇总、分析等工作。这要求企业有关人员之间要相互联系,加强协调与沟通,不能相互脱节各搞一套。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加强企业内部核算。只有制度配套了,企业内部核算资源的整合才有可能进行。

  (三)政府与企业之间实现统计信息资源的共享

  政府应将企业统计工作的重点放在统计基础建设上,加强对企业的知道,是企业统计工作不断规范和完善。与此同时要规范政府其他各部门的统计行为,实现统计信息资源的共享。

  三、加强企业统计工作的措施

  统计——社会发展的睛雨表,领导决策的指示灯,企业发展的航标仪,新问题的观察哨,新事物的助产士,新目标的领航员。然而,鉴于目前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数据失真,导致政府信誉下降,社会公众形象不好的问题日趋严重,今后统计部门如何走出困境,充分发挥预警预测、信息咨询、监督职能,提出如下建议:

  (一)各级财政应加大对统计调查经费的投入

  各级统计部门应该积极地、经常地向政府反映,使各级政府能够了解统计部门的工作性质以及统计的工作任务。只有保证了统计工作经费,统计的业务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二)科学设置和完善指标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所有制形式不断丰富,原有的统计指标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已不能适应企业自身的发展要求。科学设置和完善指标体系,已成为企业统计工作的当务之急。我们必须根据企业管理需要设计企业统计报表和指标体系,要克服贪大求全的作法,处理好宏观与微观、需求与可行的关系,删繁就简,讲究高效务实。如大中型科技统计中,科技人员按职称学历分组中再按性别分组,科技项目按项目统计人力、物力、财力等这类指标企业微观管理都不需要、宏观管理又无多大作用的要坚决删除。企业增加值核算,从生产法角度核算,核算很完备的大型企业都很难满足其核算要求,改成分配法核算于企业核算有利,于统计数字质量有利。

  (三)适当控制普查的频度

  普查是国情国力调查,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部门的积极配合,因此,不能大频。如果普查的频度大密,不但统计部门的工作量难于应付,也很难得到政府的全力支持和部门的积极配合。

  (四)保证统计人员的稳定,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统计工作是业务性较强,联贯性较强的工作。统计人员的稳定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前提,统计人员的素质是做好统计工作的保证。因此,应确保统计人员的稳定,尤其是乡镇一级的统计人员,要严格按《统

  计法》和《统计管理条例》的要求,调换工作时,应征求县级统计部门的意见。在选调统计人员时,要确保统计人员的素质,作为县一级统计部门,照顾安排的应尽量少一些,作为乡镇一级和部门,应该安排素质高的人员担任。

  (五)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

  对民营企业中存在的虚报、瞒报、拒报等统计违法行为,要鼓励执法人员勇于执法、善于执法,在保护民营企业遵纪守法正常发展的同时加大对一些典型的统计违法案件的曝光力度,以案说法扩大教育面,促进这些企业的统计工作正常开展。

  (六)打造县域统计信息服务平台

  政府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统计信息网络,搜集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信息,建立完善的统计信息服务平台,与企业实现全面的信息互动。

  在这种情况下,统计人员应自尊,要自信、自强,方能自立。统计人员务必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争取创新,多出成果。与此同时,企业领导和有关部门,也应为统计人员创造机会,组织他们学习统计知识及相关的业务知识、法律制度和微机知识,支持他们参加统计工作会议,鼓励统计人员参加业务水平和技术职称的考试,引导他们积极提供统计资料,主动参与企业管理,对工作积极并有较大贡献或较快进步者,应该及时给予表彰。在主观上能勤奋者,加上客观条件之改善,统计受重视,将水到渠成,必将使企业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四、结语

  企业统计方法的应用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的原则,把统计技术的应用与专业技术紧密结合,在考虑统计项目实施时,应从理论和事实层面上注重分析和使用条件,认真权衡各种关联因素。企业应按照质量管理体系中统计技术要素的要求,进行全员正规化的、有重点的统计方法的培训,使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统计技术要素按照程序文件有效地运行。在提倡科学化管理的今天,无论是管理决策还是质量监督,统计学方法在其中的作用都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樊国华.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之我见[N].兵团日报

  (汉),2001.[2]苗敬毅.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统计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2(03).[3]赵农华.信息时代的企业统计改革与创新[N].中国信息报,2003.[4]宁淑转.浅谈企业统计工作的改进[N].山西经济日报,2000.[5]李荣平.统计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4第三篇:工业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工业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企业统计数据是经济社会各项主要统计指标的源头数据之一,它具有数量性与综合性的特点,是生产经营成果实物化、数量化的数字表现,体现在供、产、销整个经营过程。要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必须加强企业的统计工作。真实、准确的统计数据和资料不仅对企业领导层的决策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非常重要,而且是政府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强化企业统计,无论对企业的经营,还是对政府的宏观调控,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工业企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临朐县统计局在具体统计工作和统计执法检查工作中发现,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明显减弱,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严重影响了统计数据的质量。

  (一)企业领导者普遍认为企业统计工作职能单一,大多数企业中存在重会计轻统计的现象。一直以来,企业管理者认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成本核算会计是必不可少的,各种会计核算和生产经营成本控制体现的是企业的根本利益,是真正的为企业服务,而统计工作主要是为政府各级统计部门服务。对于企业而言,统计有也可,无也可。因此,在企业改革、重组、调整中,统计机构和统计岗位被首当其冲地撤销或合并,统计人员精简、下岗的较多;统计人员专职的少,兼职较多,且变动频繁。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企业统计数据的连续性。

  (二)企业统计制度不健全。随着企业面临市场的逐步放开,企业管理工作的逐步规范和正规化,企业的统计工作,已不仅仅是加减乘除,“抄抄报表”的报表型统计,而是必须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服务。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统计管理规章制度,规范统计工作,强化统计职能。而现实情况是,绝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规范的统计制

  度,部分企业甚至没有明确设立统计职能部门或统计工作岗位,少数企业甚至设置多套账,统计指标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这严重影响了企业基层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三)企业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统计数据质量下降。要提高企业统计数据质量,必须依据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报表制度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等,真正做到“数出有据”。从多次执法检查的情况看,一些企业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统计数据采集、整理、计算、汇总、审核的方法和程序不够严谨,虚报、瞒报、纂改统计数据的现象时有发生,统计数据质量下降。部分企业甚至没有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仅仅是机械地从企业会计报表上抄上几项数据填到统计报表上。

  (四)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普遍不高。现有企业统计人员除少数企业配置专职人员外,多数企业统计人员为兼职,以会计或其他工作为主,统计工作为辅,其统计业务水平较低。在实际工作中,这些人员大多

  往往凭经验或运用不正确、不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加工,造成统计数据的差错、失误,而且很少甚至不向企业领导及有关部门适时提供针对本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简单有效的内部统计资料,更谈不上进行统计调查、分析与预测,提供统计咨询,实行统计监督。

  二、加强企业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企业统计工作是对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监督整个企业活动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制定政策和计划的主要依据。假如没有科学的统计依据,从企业本身而言,各项管理就如空中楼阁,虚而不实,管理过程中就不能很好地找到切入点。从政府宏观调控来说,也难以很好地找到着力点。当前,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现代化管理的发展,我们必须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素质,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健全统计制度,提高企业统计数据质量。

  (一)科学完善统计指标体系,使统计资料实现为企业经营管理所用与为统计部门所用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必须

  根据企业管理需要完善企业统计报表和指标体系,处理好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删繁就简,讲究高效务实。在具体设置和完善指标体系时,应既满足国家宏观的要求,也要满足企业微观的需要,使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三大功能,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得到尽可能的发挥。使企业领导人引起对统计工作的重视。

  (二)企业应自觉建立健全统计制度和管理体制。“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提高企业统计数据的质量,应先保证企业建立健全企业统计制度和管理体制。企业应设立一个专门的统计部门并明确各层次统计岗位工作责任制,做到统计工作有岗位、有职责、有标准。企业统计部门从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多侧面多角度、从经营管理的全方位来综合考虑企业需要的各种统计信息,对企业收集汇总的各种统计信息进行更高层次的配套综合分析,向企业管理者适时提供针对本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所需要的清晰、可信和具有可操作性的统计信息产品。同时,及时、准确地向政府各级统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满足政府宏观调控的需要。

  (三)建立健全企业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强化企业统计基础建设。企业应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着眼点放在最基层的生产车间和项目部,坚持实事求是,杜绝弄虚作假。依据统计法律法规和企业统计制度建立健全统计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等。规范统计数据采集、整理、计算、汇总、审核的方法和程序,使统计数据经得起检验,把住数据质量关,使企业统计成为反映企业经济运行状况的一面明镜。

  (四)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素质。相对稳定的统计队伍,可以积累经验,为企业管理做出更大的贡献,为政府统计部门提供准确的企业统计数据。从政府统计部门来说,应严格执行《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做好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保证企业统计人员

  “持证上岗”,搞好统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定时或不定时地对统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组织他们学习统计知识及相关的业务知识、法律制度和微机知识,使广大统计人员不断增强业务素质,提高驾驭统计工作的能力。从企业统计人员来说,要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同时,积极参加统计业务培训会议,参加业务水平和技术

  职称的考试,积极提供统计资料,主动参与企业管理。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活水源头来。”要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必须要保证企业统计基层数据这个源头。源头清,则渠水清;源头浊,则渠水浊。只有不断加强企业统计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使统计数据更好的为企业领导者服务,为国家宏观调控服务。

  第四篇:浅析能源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析能源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党的十届五中全会把加快经济发展,推进工业化进程,降低能源消耗列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能源统计工作对切实搞好节能降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搞好能源统计工作,特别是占全社会能源消费大头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对于市委、市政府研究工业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指导工业经济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全市经济又快又好,高速,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能源统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能源统计报表单

  一、可用资料少。能源消耗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现行的能源统计报表制度统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库存、加工转换情况,没有全部工业经济能源消费总量,更谈不上全社会的能源消费情况,全社会和三大产业及具体细分行业的能源使用情况无法掌握,可供使用和分析的资料很少。

  (二)能源统计报表资料实用性差。2003年以前能源统计范围只是重点耗能工业企业(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之后统计范围扩大到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6年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和库存表、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和库存附表为半年报,2007年改为季报。主要能耗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表为季报,2008年又增加了万吨能耗企业月报。由于范围的变化,另指标设置不一致,间也无法进

  行对比,更谈不上结合工业统计资料全面系统的分析工业生产经营、能源消耗、生产成本、能源利用效率等。

  (三)基层统计力量薄弱。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大部分企业基本

  上无专职的统计人员,都由财务人员兼任统计工作、能源统计工作,人员不固定,变动比较频繁。由于企业的统计人员变动频繁,所填报的报表达不到制度的要求,影响了统计数据质量。县(市0统计部门基本上也是负责工业统计的同志做能源统计,由于工业统计要负责工业、交通、能源、投入产出、企调、科技等多个专业的调查任务,所涉及的调查面广,时间紧,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繁重,给能源统计工作带来了影响。

  (四)基层能源统计人员业务素质还有待提高。县(市)一级统计局的能源统计人员通过工作实践和学习培训尚具备一定的能源统计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而乡镇和企业的能源统计人员基本上是兼职,业务水平较低;特别是企业的能源统计工作起步较晚,对能源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能源统计工作人员大都是兼职的企业聘请临时人员,总体工作责任心差,业务水平低。

  二、几点思考和建议

  目前我国提出的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现有能源统计制度已不能完全满足“十一五”规划指标考核等方面的需要,为此建议: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为能源统计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能源统计作为加强节能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加强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和搞好GDP能耗指标公报制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各级各有关部门以及相关企业要加强对能源统计工作的领导,为能源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地组织保障。

  (二)进一步重视能源统计工作,增加人员编制和经费以保障能源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由于人员和经费等问题制约了能源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比如培训工作,建议各级政府增加能源统计人员编制,设立能源统计专项经费,确保能源统计工作顺利开展。

  (三)完善能源统计制度。目前能源统计范围限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且指标体系设置等方面都还有缺陷,另外,能源统计指标仅限于一些常规能源,如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清洁能源这些没有纳入设计,对这些情况,要通过修改统计制度、统计方法,要从编制本地市能源平衡表入手,才有可能提供全社会的能源消耗资料。

  (四)加大业务培训力度。目前,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都较低,水平急需提高。基层统计部门能源统计人员要加强学习,加强研究,努力提高能源统计业务水平,同时,对企业统计人员要加大统计的培训力度,通过培训学习、交流经验、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提高统计人员的责任心和业务

  水平。

  (五)搞好统计执法检查。要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加强对能源统计数据质量的检测,对在统计工作中出现的能虚作假等违法行为,要依法予以严肃处理,确保数据的全面、准确、真实、可靠。

  第五篇:当前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统计工作得不到企业领导重视,统计部门和统计岗位被撤销或合并,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二是企业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垒,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统计数据质量下降。现在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多种并存,经营方式与管理模式也日益多样化,许多新企业应运而生。在这些新成立的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像老企业那样建立规范的企业统计制度,甚至没有明确设立统计职能部门和统计工作岗位,国家统计报表由财会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代填代报,一些统计指标也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三是传统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不适应统计调查任务日益加重的发展趋势,更难以保证统计数据质量,传统的统计调查方法是以垒面调查为主,非全面调查为辅,统计数据上报方式以统计报表为主,其他方式为辅。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和社会各界信息需求量的增加,各级统计力量与统计任务的矛盾越发突出,即使近年来统计网络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仍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四是政府与部门的模糊分工和重复统计在一定程度上

  破坏了政府统计数据的权威。

  针对这些问题与认识,我们来谈谈企业统计工作的意义与作用:

  统计工作是通过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统计信息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数量性。即通过数字揭

  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正因为如此,统计信息正越来越多地和其它信息结合在一起,如情报信息、商品信息等;而诸如此类信息,尚能以统计数字显示或以统计数字为依据,则可利用程度也大为提高。二是综合性。统计信息从整体上看,涉及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社会、文化、科技各个领域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涉及宏观与微观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利用统计信息,不仅可以对事物本身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而且可以

  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既可横向对比,也可总结历史预测未来。由统计的特性所决定,如果一个企业建立或完善了一套既科学合理又行之有效的统计工

  作制度,那么,这套制度对企业而言,将具有以下作用:

  (1)既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现状,也可以反映企业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动态。从现状看,它可以反映企业目前的各种社会与自然属性,反映企业的机构、人员、资产、负债等各方面情况。从动态看,它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发展情况,产品质量状况,以及科技开

  发、经营销售(或称市场营销)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还可预测未来趋势。

  (2)既可以反映企业的规模,也可以反映企业的结构。从规模上,它可以反映企业的资产规模、人员规模、生产规模、营销规模和盈亏规模,等等。从结构上,它可以反映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人员结构、技术结构和质量结构,等等。

  (3)既可以反映企业的速度,也可以反映企业的效益与效率。在速度方面,对物质生产部门而言,主要反映生产(包括产值产量等)的发展和增长情况;对非物质生产部门而言,主要反映劳务服务投入的发展与增长情况,不论任何企业,都还可以反映人、财、物的投入及盈亏增长或下降的情况。在效益与效率方面,不论何种类型的企业,都可以以人、财、物、时间诸方面的投入与生产和劳务方面的产出成果进行比较。

  (4)既可以反映企业的诸多数量特征,也可以反映企业的一些质

  量特性。在数量方面,包括了企业产供销、人财物投入与产出等凡是可以量化的方方面面。在质量方面,则主要是

  反映企业的产品质量、维修质量、设施质量和服务质量。

  (5)既可以反映本企业的情况,又可以反映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方方面面。统计的作用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就应该考虑,怎样进行改革,才能建立更为有用有效的统计。

  第一,设立综合统计部门并明确其职责行业的大中型企业,应设立综合统计机构。如果企业从精简机构提高效率的目的出发,不设独立的统计机构,那么也应在其他机构中设立综合统计岗位,明确其职能,并使其保持相对独立性。综合统计机构或综合统计岗位应具有以

  下职能:

  (1)收集、审核、汇总、提供各种统计信息。一是要对应由综合统计部门负责且由各级单位层层上报的信息进行审核,而后加以汇总;二是要收集审核本企业其他职能部门负责汇总的信息,三是要搜集分析本企业以外但对企业生产经营有参考价值的各种统计信息。在此基础上,该部门一方面应完成各种统计报表的对外报送任务,另一方面应负责向本企业领

  导和各有关部门提供其所需的统计信息。

  (2)利用各种统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一是利用某一种信息进行简单分析,如分析生产进度情况;二是利用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如利用生产、盈亏、质量、销售、市场行情等多方面的统计信息分析产销增减原因;三是利用各种统计信息对企业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分析研究的方法、形式可因研究内容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其结

  果应以分析研究报告的形式体现。

  (3)企业综合统计人员应具有较高素质,不仅掌握统计理论与分析方法,还应熟知本企业业务工作流程和各部门职能,掌握一定的经济理论和计算机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在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可考虑设立总统计师岗位,以领导综合统计部门并使其有效发挥其职能,协调备个部门的工作。

  第二,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能及责任为确保企业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应该在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中明确相应的统计责任,要求其按统一确定的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

  应的统计资料及分析报告,要特别重视一些被忽视的部门的信息。

  第三,将统计信息自下而上的单向运行变为上下左右之间的多向运行这种信息运行方式

  应该包括:

  1.各种基础信息由各基层单位(如班组、柜台)向各职能部门运行,满足备职能部门的汇总需要;

  2.各职能部门的专项信息向综合统计部门横向运行,满足其综合对比及分析研究的需

  要;

  3.经过加工、分析的各种综合信息由综合统计部门向企业领导、各职能部门及基层单位

  多向运行,分别满足其管理决策、研究问题和了解情况的需要;

  4.加强政府统计和部门统计之间的信息交流。通过网络实现资料共享,充分开发利用信

  息源,发挥统计信息的作用。

  第四,所有企业实行“一张表”,全面反映企业法人的经营状况,采用基本指标、统一数据处理程序“一张表”的经济指标的设置要反映企业经营的共性和特性,可分为业务指标和财务指标,同时指标设置全部采用绝对数指标(基本指标),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数据。业务的特性指标体现在企业从事多种经营行业的特点上,如:工业总产值(销售产值)、建筑业总产值、社会商品零售额、运输业营业收入等。财务的共性指标体现在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费用和利润方面,财务的特性指标体现在收入要素设置的科目上,例如:工业的产品销售收入、批发零售业的商品销售收入、建筑业的工程结算收入、餐饮及运输邮电业的营业收入、银行的利息收入等都作为业务收入范畴的指标。其他方面的指标(劳动工资、能源消耗、科技投入及成果、投资等)都属于企业共性指标。也就是说,企业统计人员在

  此阶段完成数据采集任务——提供基础数据产品。“一张表”避免设置相对数指标(派生指标),以便于直观的反映企业的本来经营面貌,也便于数据的处理和审核。

篇三:统计局工作存在问题

  

  二、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统计法规宣传,加大统计执法力度。

  统计部门要加大统计法宣传力度,加强统计执法,加大案件直接查办力度,建立统计行政执法责任制和统计违法案件通报制度。选择工业、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等企事业单位作为重点检查对象,整治瞒报、漏报和虚报行为。强化统计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对出现的统计违法行为,切实做好检查一起处理一起,净化社会统计环境,树立政府统计权威,保障统计业务工作始终处于良好的社会氛围之中。

  (二)明确职责,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和乡镇政府作用,做大做强县域经济。

  1.工业统计:一是各部门要明确职责,加强协作。对于招商引资进来的所有工业企业,县招商局在该企业正式投入运营后,应将企业的相关资料移交给县经济局、统计局以作备案,由经济局根据各自职能权限对企业进行监测,在工业企业达到规模(年产品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以后及时上报县统计局,并由县统计局报经省市统计局审批后纳入到规模企业统计范围,以做到不漏一户纳税企业。各乡镇政府每年要对本乡镇范围内的所有工业企业进行摸底排查和监测,对达到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及时上报县经济局、统计局,并由县统计局上报审批,以纳入规模企业统计范畴。二是实行奖励激励机制,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县委、县政府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强化服务理念,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三是实施“中小企业发展工程”,鼓励企业扩大规模。重点扶持县域工业骨干力量特别是规模以上企业的发展,每年对贡献大的规模以上企业,实行政策倾斜,在用地上优先保证、资金上重点扶持。

  2.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一是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抄送制度。进一步加强投资项目和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管理和统计工作,按制度要求县发改局将所办理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件等以“随办随抄”方式,抄送统计部门。县住建局将办理的施工许可管理信息和建筑企业资质等级管理信息每月定期抄送同级统计部门并上报对口的上一级主管部门。二是加强政府各部门的协调,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县发改局与统计局要做好投资项目信息衔接工作,实现信息一致和共享。县住建局要及时将本地审批的全部企业名录、资质等级、施工许可信息抄送县统计局,做到企业名录库及相关信息一致和共享。县发改局和住建局要严格按照抄送制度的要求,指定专人将本部门信息抄送县统计局。县统计局要充分利用发改局和住建局的管理信息和行政记录,规范投资和建筑业统计基础,保证统计数据质量。

  (三)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建设,确保源头数据质量。

  乡镇统计和部门统计是统计工作的源头和基础,基础数据的真实与否直接关系到统计数据质量高低,为强化乡镇和部门统计工作职能,需进一步加强乡镇和企业事业单位统计基

  层基础工作,建立健全统计原始记录和台帐,加大投入,完善机构,设置统计岗位,着力改善统计工作环境,保证有足够的力量从事并完成统计的各项调查、普查和各种定期报表工作任务,全面、及时、准确地向统计部门提供各项统计资料。

  (四)创新统计工作思路,增强统计服务意识。

  针对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城镇化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旅游业发展方向、园区建设等重大课题,深入基层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调查和分析研究,努力形成一批数据翔实、分析客观、建议可行的统计精品。同时,针对民生热点、社会焦点以及政府关注的重点,以重大国情国力普查、城乡居民收入调查以及其他专项调查和监测等为手段和渠道,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努力使统计调查成为县委、县政府倾听民声的桥梁、社会公众建言献策的平台,使统计数据成为各级党政领导科学决策的第一依据,使统计工作服务于县域经济的发展。

篇四:统计局工作存在问题

  

  统计工作存在问题范文(标准版)3篇

  Modelpaperonproblemsinstatisticalwork(StandardEdition)

  汇报人:JinTaiCollege

  及个体工商户,难以提供准确的统计数据和资料,且对统计的支持和配合程度下降。还有一些调查对象出于自身利益等方面考虑,不愿意提供真实的统计数据和资料,虚报、瞒报现象时有发生,统计部门获取真实统计资料的难度越来越大。

  1.工业统计: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工业和劳资统计报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较高。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个体私营企业日益壮大,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生力量,但与之相应的统计数据却很难掌握准确。主要表现在:一是私企老板对统计工作认识不够,不履行报表义务,隐瞒销售收入,认为纳入规模上报会增加企业负担,会被“监视”,对统计工作产生反感和抵触心理。二是私营企业大多没有设立专(兼)职统计人员,从业人员素质差,水平低,对统计指标含义吃不准、摸不透,上报数据不能真正反映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状况。而且收入支出没有台帐,统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不健全,存在瞒报财务数据,拒报统计报表现象。如有的企业县统计局多次派人布置统计报表,都以各种理由被拒之门外,对统计报表不予以接受。三是个别私营企业受利益驱动,根据自身需要如在争取贷款、争取名誉时夸大产值及效益,而在纳税或上报统计数据时,人为压低数据。三是县上分管企业的职能部门如工业办、中小企业局(乡镇企业局)由于种种原因,对县属工业企业情

  况的掌握不够扎实和全面,很大程度上还没有统计局掌握的情况全面翔实,无形中加大县局工业统计工作量和难度。

  2.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投资项目名单收集难,报表收集更难,是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中所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实施力度的加大,地方投资项目数量大幅度增加,且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由于项目的审批程序不规范,基层有的项目未经审批,自行上马,而即使经过经发部门审批的并按文件要求应给统计局报送统计报表,但多年来从没有任何单位到统计部门办理任何备案登记手续,更谈不上主动报送统计报表。就连县上组织有关部门联合进行项目督促检查,统计部门也往往是不被列入其中。多年来,统计局在投资项目名单和投资报表的收集上做了大量协调工作,但依然存在发改局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与统计局的数据出入较大,现在的差距不光是在全县总量上,就连单个项目,单个企业的投资额也存在较大差距。由于县级统计部门人员和经费所限,往往是1人兼多职,下乡实地查看的机会偏少,对于造成的数据出入问题更是心里没底。

  3.农城调住户统计:近年来由于物价上涨以及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的普遍提高,住户每年调查费用有所增加,但因记帐工作的琐碎与麻烦,以及嫌调查费用偏低,调查户意见很

  大,尤其是城镇居民抵触思想严重,退出调查的住户较为普遍,而能继续记帐的住户大多勉强应付,人为造成数据质量不高。另外,由于怕露富思想的存在,部分居民对于一些不便于列支的收入不入账,而我们的工作人员对此又没有更好的办法进行制约。

  4.贸易业统计:与其他行业相比,商贸行业具有覆盖面广、单位规模孝变动频繁等特点。受利益趋动影响,调查对象配合意识更差,绝大部分中小商业企业和个体户帐目不全,甚至无帐可查。在布点时往往会遇到有的商户担心商业秘密泄露,千方百计推脱报表义务,有的为了避免多缴税、费,对统计调查故意回避或随口报数,漏报、瞒报、拒报现象较为普遍。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贸易业的数据质量。

  (二)现行统计方法制度不能满足于县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抽样调查在统计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上级统计部门每年向县级统计局布置大量的抽样调查工作任务,如人口抽样调查、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服务业抽样调查还有一些监测工作如畜牧业监测、贫困监测监测等等,但由于抽样调查数据或者监测结果对县一级来说不具有代表性,还不能满足目前县级政府管理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统计调查方法的双轨制运行,加重了基层统计的负担,使得统计工作越

  到基层,头绪越多,任务越重,压力越大。另外,随着县域经济的迅速发展,有关社会发展方面的统计,如环境资源、、旅游业和灾情疫情统计以及反映民生等方面的统计活动,在统计工作中还没有形成完整规范的指标体系和有关统计制度。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和统计职能的充分发挥,使得县级统计部门在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共同发展的今天统计服务工作略显被动。

  (三)部门统计职能发挥有限。随着“国退民进”政策的加快实施,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国有企业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而随之县级的经济局(工业局、商业局、民营局、二轻局)的职能逐渐弱化,实质上现在仅有的一点职能是负责协调和解决原国有企业改制后所遗留的问题,已经完全没有了管理全县工业经济和商业经济的职能,对县属工业和商业的统计和运行分析那更是无从谈起。而县原民营局(乡镇企业局)对全县境内的非公有制企业的掌握更是少之又少,更谈不上为非公有制企业搞好服务,实质上也属于职能挂空,由于对企业服务跟不上造成了了解企业生产情况而被拒之门外的尴尬境地。

  (四)部门统计与政府统计衔接协调不够,数据打架现象较为普遍。目前部门、县级统计机构都在进行数据的统计,并通过不同渠道进行报送,由于统计调查所需的目的、内容和

  方法等不同,以及统计指标口径上的不一致,造成各部门统计结果与统计局数据存在差异性,再加之部门与统计局之间又缺乏联系沟通和协调互动,各自独立向社会发布自己取得的统计数据,不仅造成重复劳动,浪费人力和财力资源,而且直接造成了数据打架的混乱现象,使统计数据失去公信力,降低了统计数据在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决策中应起到的作用,致使统计工作被逐渐边缘化。最为明显的是发改部门掌握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和农业部门的有关农业、畜牧业数据,与统计部门所掌握的数据出入较大,数据打架很是普遍和严重。

  (五)统计部门自身人员、经费的欠缺,造成源头数据可信度降低。统计系统执行的是业务由国家统计局统一领导,虽然我省县市己上划的省局垂直管理,但也有很多县上划基数较低,省局上划的经费很难维持正常工作的需要、大部分的经费和人员仍需要地方政府支持。特别是要完成国家布置的定期统计报表和不定期的统计抽样调查工作任务,以及完成重大的国情国力普查。在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下,部分基层领导关心的是有形的政绩,而统计产品往往反映的.是宏观经济和社会效益,对县一级区域带来不了直接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很大程度上无法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尤其是在县财政比较困

  难的情况下,必需的统计工作经费常常难以得到落实,无法满足工作需要。

  篇章2: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建议例文【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

  (一)加强统计法规宣传,加大统计执法力度。

  统计部门要加大统计法宣传力度,加强统计执法,加大案件直接查办力度,建立统计行政执法责任制和统计违法案件通报制度。选择工业、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等企事业单位作为重点检查对象,整治瞒报、漏报和虚报行为。强化统计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对出现的统计违法行为,切实做好检查一起处理一起,净化社会统计环境,树立政府统计权威,保障统计业务工作始终处于良好的社会氛围之中。

  (二)明确职责,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和乡镇政府作用,做大做强县域经济。

  1.工业统计:一是各部门要明确职责,加强协作。对于招商引资进来的所有工业企业,县招商局在该企业正式投入运营后,应将企业的相关资料移交给县经济局、统计局以作备案,由经济局根据各自职能权限对企业进行监测,在工业企业达到规模(年产品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以后及时上报县统计

  局,并由县统计局报经省市统计局审批后纳入到规模企业统计范围,以做到不漏一户纳税企业。各乡镇政府每年要对本乡镇范围内的所有工业企业进行摸底排查和监测,对达到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及时上报县经济局、统计局,并由县统计局上报审批,以纳入规模企业统计范畴。二是实行奖励激励机制,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县委、县政府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强化服务理念,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三是实施“中小企业发展工程”,鼓励企业扩大规模。重点扶持县域工业骨干力量特别是规模以上企业的发展,每年对贡献大的规模以上企业,实行政策倾斜,在用地上优先保证、资金上重点扶持。

  2.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一是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抄送制度。进一步加强投资项目和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管理和统计工作,按制度要求县发改局将所办理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件等以“随办随抄”方式,抄送统计部门。县住建局将办理的施工许可管理信息和建筑企业资质等级管理信息每月定期抄送同级统计部门并上报对口的上一级主管部门。二是加强政府各部门的协调,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县发改局与统计局要做好投资项目信息衔接工作,实现信息一致和共享。县住建局要及时将本地审批的全部企业名录、资质等级、施工许可信息抄送县统计局,做到企业名录

  库及相关信息一致和共享。县发改局和住建局要严格按照抄送制度的要求,指定专人将本部门信息抄送县统计局。县统计局要充分利用发改局和住建局的管理信息和行政记录,规范投资和建筑业统计基础,保证统计数据质量。

  (三)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建设,确保源头数据质量。

  乡镇统计和部门统计是统计工作的源头和基础,基础数据的真实与否直接关系到统计数据质量高低,为强化乡镇和部门统计工作职能,需进一步加强乡镇和企业事业单位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建立健全统计原始记录和台帐,加大投入,完善机构,设置统计岗位,着力改善统计工作环境,保证有足够的力量从事并完成统计的各项调查、普查和各种定期报表工作任务,全面、及时、准确地向统计部门提供各项统计资料。

  (四)创新统计工作思路,增强统计服务意识。

  针对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城镇化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旅游业发展方向、园区建设等重大课题,深入基层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调查和分析研究,努力形成一批数据翔实、分析客观、建议可行的统计精品。同时,针对民生热点、社会焦点以及政府关注的重点,以重大国

  情国力普查、城乡居民收入调查以及其他专项调查和监测等为手段和渠道,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努力使统计调查成为县委、县政府倾听民声的桥梁、社会公众建言献策的平台,使统计数据成为各级党政领导科学决策的第一依据,使统计工作服务于县域经济的发展。

  篇章3:统计工作重要性范文最新版【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

  (1)统计工作的特点。从总体上看,统计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数量性。其能够借助于数字某一事物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来帮助人们定量或定性分析这一事物,并正确地进行决策。二是综合性。从统计的整体信息来看,其涉及到的国民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就是从微观到宏观的所有领域和环节。可以对不同的事物做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也可以进行横向对比,能总结过去预测未来。

  (2)重要性。作为统计制度,其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确立管理体制的运行方式、统计内容和计算方法。这取决于统计的特性。当以个企业的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统计工作制度建立完善起来之后,对企业而言,其作用主要有:一是对企业某一特定时间内的现状和动态的反映;二是对企业的规模和结构情况进行反映;三是对企业的生产效益、速度和效率进行反映;四

  是反映企业的诸多数量与质量特性;五是对该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各个方面进行反映。

  --------DesignedByJinTaiCollege---------

篇五:统计局工作存在问题

  

  精品文章

  《目前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大全五篇]》

  第一篇:目前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目前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1、统计工作得不到企业领导重视,不少企业管理者对统计的认识十分浅薄,对统计的内涵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上重视不够。认为统计只不过是数据的加加减减或汇总,填几张报表完事,把统计工作简单化。企业重会计而轻统计的现象普遍存在,认为会计核算、收支把关重要,是为“我”所用,统计工作主要是为上级统计部门所用。

  2、企业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虚报、瞒报、纂改统计数据的现象时有发生,统计数据质量下降。尤其是新成立的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建立规范的企业统计制度,甚至没有明确设立统计职能部门和统计工作岗位,统计报表则由财会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代填代报,一些统计指标也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我们镇部分工业企业没有专职统计人员。每月统计报表都是有乡镇统计人员与企业老板商量着报报表,这样很难保证数据质量。

  3、统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企业现有统计人员为兼职,以会计或其它工作为主,统计工作为辅,统计工作并不是衡量其工作能力、水平、成绩的唯一标准。因此对统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远不及专职人员,也没有多少自觉性挤出时间去学习统计理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有的只懂会计知识而不懂统计知识和统计业务,有的既不

  精品文章

  懂会计又不懂统计,只是被动应付填几张报表而已。实际工作中,往往凭经验或运用不正确、不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加工,造成统计数据的差错、失误。

  4、传统的、不科学的统计手段,影响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虽说要求限额以上企业网上直报,真正直报的企业难以保证数据质量,多数企业数据目前仍是简单从财务抄过来,采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很少。由于统计手段落后,统计方法单一,工作效率低,同时,难以保证源头数据的质量(城关镇经济信息服务站)。

  第二篇:目前综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目前综治维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今年我镇政法工作,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和广大基层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力的保障了全镇经济发展的顺利进行,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我镇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收效,但离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兄弟乡镇的工作成效和上级的工作要求仍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队伍建设方面,按省市区文件精神要求,综治维稳中心要求1名专职副书记,1名专职副科级副主任,2到3名专职干部。我镇目前综治专职干部的人数及编制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二是工作经费保障难以落实,使基础工作不能有效开展。今年来镇经济发展正遇到历史性的机遇,各类社会矛盾碰撞叠加,信访等重大矛盾纠纷层出不穷,加上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必要的经费支出难以保

  精品文章

  障、基层调委会又无固定的保障措施,调解员、治保员工资报酬落实不到位。导致工作积极性下降,严重影响了综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按上级文件要求,乡镇综合治理工作经费按人均不少于1元的标准予以保障;从农村“以钱养事”资金中按人均2元的标准安排资金,以保障街道、乡镇和社区、村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必要的经费支出,专款专用。

  三专业治安巡逻队不能组建,群防群治工作难以落实。今年省市区高度重视群防群治队伍建设,要求各乡镇必须以有偿义务的形式组建一支不少于15人的专业治安巡逻队,开展治安巡防守护工作,但我镇财政压力大,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组建成功,一定会影响综治全年目标责任的考核。

  四、技防资金投入不到位,探头工程推进缓慢,今年我镇以租用的方式新安了8个监控探头,到目前为止租金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第三篇: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终版]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足,管理松懈,对客户经理监管不到位,客户经理存在拜访不到位的现象。

  2、客户经理拜访存在应付的情况,对客户服务不够细心,同客户缺乏沟通。

  3、工作责任心不强,方法不当,存在顾此失彼的现象,就任务而去工作,缺乏创新意识。

  4、缺乏业务知识学习,对于“135工作法”掌握熟练程度不够,没有按照“135工作法”进行具体的工作。

  精品文章

  5、知识面不够全面,对于市场客户反映的问题,不能够妥善解决,如真假烟识别,电脑使用常识等业务技能。

  6、服务效率不高,不能够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服务,缺乏主动服务意识。

  7、客户经理文化层次不同,对市场情况把握不好,不善于总结,分析市场现象,缺乏大局观念和整体意识。

  第四篇:目前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目前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考察我们的课堂教学,一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和管理上存在很多问题,这也是部分教师教学效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由于任课教师对课堂管理的方法不够妥当、观念陈旧,导致课堂秩序混乱,教师无法教、学生无法学,原本要完成的课堂教学任务成了泡影,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当前的教学,综合起来看,以下是课堂教学管理中的问题:

  1.教师自身综合素质不高,知识面不广,缺乏人格力。教师专业的基本功不扎实,知识不全面,难以吸引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就会降低学生对老师的崇拜和信任,从而影响学生的学英语的兴趣。

  2.教学组织不到位,时间利用不充分。我们课堂教学中有两段时间学生注意力最差精神最容易涣散:一个是上课开始后几分钟,一个是下课之前的几分钟。如果老师不注意做好教学组织工作,就很容易把时间浪费掉。这时教室乱糟糟的,学生还没有安静下来,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还有教师讲完课后,离下课还有几分钟,这段时间学生也

  精品文章

  容易精神涣散,教师应该给学生安排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有事可干。

  3.课堂提问,没有层次性,没有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不明确,全员参与不够。有时问题太难,超出学生的现有知识范围,可说的话不多。有时问题太简单,大多数学生无所事事,或者干脆就聊天。教师在分组活动之前交代不清,讨论的过程中,也没给与及时的帮助,大多数学生茫然坐在那里不知干些什么好。这些都是因为教师组织不到位,形成全员参与不够,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4.学生课堂违纪频繁,教师处理不当。课堂上,教师是管理者。有的教师放弃管理者的责任,对个别学生的违纪行为视而不见。走进我们的课堂就会看到有些学生根本没有听课,有的趴桌子睡觉,有的看闲书,有的玩各种小玩意,有的互相传送暗号等等。面对这种情况,如果不批评,不制止,必然造成课堂纪律涣散。然而,也有一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由于缺乏经验,从而导致矛盾激化,难以收场,课堂气氛紧张。

  5.教师不注意观察,不能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迅速做出准确的判断,不能调整自己的教学、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参与状态,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热情。

  6.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课堂常规管理不能适应当今的学生。没有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而是一味地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缺乏主动性。

  第五篇:目前车辆税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及对策目前车辆税

  精品文章

  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及对策

  车辆税收征管存在七个难点。一是车辆的流动性大而分散,税务部门难以监管;二是税务部门无刚性执法手段,给税务部门征收税款带来困难;三是税率高,认定手续繁琐,存在税款流失现象。目前地税部门对车辆的营运收入按6.6%或4.74%的综合计征率征收税款,且开具运输货物发票认定手续繁琐,因此,部分取得营运收入的纳税人千方百计索取手续简化的国税部门发票,并将拉运货物改为销售商品或货物等,按4%的计征率索取商品销售发票或统一发货票,逃避高税率的税款征收;四是车辆盈利下降,纳税人的逃税意识较重。经交警、运管部门调查摸底,由于货运车辆实行限载,有1/4的货车因盈利下降,费用增高,采取报停。运管部门有1/5的车辆不参加审验,一半以上的车辆在缴纳了各项费用后,基本上属微利车辆。农机部门由于难以划分农运自用车和营运车的界线,使得地税部门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五是车管部门任务繁重,配合力度不够;六是征管力量明显不足。我县近800多客货车辆,分布全县33个乡镇,征管人员只有2名;七是缺乏控管手段。

  针对以上存在的七个方面的问题,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实行源泉控制,采取谁分管,谁征收。

  谁分管,谁征收主要指的是交警部门上划审验权限后,对客、货运车辆的车船使用税应由所在地审验部门会同地税部门集中征收,实行源泉控制,对客、货运车辆的营运税收征收应由当地税务机关按属地原则由车辆所在地地税机关征收。

  精品文章

  二、理顺地税部门对发票的管理权。

  理顺地税部门对发票的管理权,由地税部门直接面对纳税人,是车辆税收改为地税部门直接征收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根据我们调查摸底统计的数据来看,我县客运票每年大约用票量在4000-6000本,如果按每本100份,每份按10元交运票收入平均计算,客运收入将达400-600万元,应征各项税收在18-28万元左右(但这块税收从目前看已严重流失),如果按现有的客运车辆计算,每年纳税额应在1500-2300元左右。

  三、实行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办法,加强税款征收。

  车辆税收征收管理分局根据自身的工作特点和现状,特别在开征初期和对车辆税收的征收管理工作暂未理顺之前,应实行分散管理,采取先整顿,后规范的方式,待条件进一步成熟后,逐步实现由车辆管理所统一管理征收。

  四、合理调整税负,规范征收渠道。

  合理调整税负,规范征收渠道,严格法定职责,明确政策界线,才能避免国、地税相互争税和偷税现象的发生。

  五、不搞单打一,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搞征收。

  由于地域的复杂性和各地征收模式的差异以及当地政府重视的程度不一,因此应对车辆税收征收办法不做统一规定,根据各地实际,因地制宜抓征管,分门别类搞征收,使车辆税收做到应收尽收。

  内容仅供参考

篇六:统计局工作存在问题

  

  统计局守土尽责方面存在的问题

  1目前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1大多数企业在进行统计队伍建设时,不重视人才的专业性

  统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且专业性极强,而统计工作最后达到的效果如何,与统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然而,在实际中,很多企业聘请的统计人员,大多没有参加过专业的统计学习,也没有相应的职称,很多统计人员不能将工作内容进行有效把握,这无疑会给统计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

  1.2多数企业统计队伍建设不固定,这对统计工作的开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目前,很多企业虽然建立了统计队伍,但是不稳定,很多统计人员会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调整岗位,尤其是很多基层人员调动幅度最大,这无疑会直接影响到基层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更直接影响到统计队伍综合素质的培养。

  1.3统计人员岗位知识和继续教育的培训缺乏

  大多数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比较繁重,他们忙于完成自己的任务,无法参与高质量的、系统的培训,这无疑让很多基层统计人员不能参与专业统计工作的交流,因此,对当代企业的发展需求无法达到,这是不利于统计工作的发展和提升的。

  1.4统计法治意识薄弱

  大多数的统计工作人员,对统计法没有足够的了解,责任意识不强,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及时交接报表,甚至有些工作人员会出现漏报、拒报等状况,这对统计工作有着极大的影响。

  2做好当前统计工作的建议

  统计工作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它需要对不同的环节进行有效的联系。统计人员应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利于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在实际中,企业应重视统计队伍的建设,让其保持稳定性,对于基层统计人员的聘用,工作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综合素养、专业的工作能力,这就需要统计人员要对自身能力进行不断提升,通过学习丰富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利于统计工作有效进行。

  (1)强化统计法制建设。想要顺利开展统计工作,相关人员应对《统计法》进行普及,通过各种形式对其进行有效的培训和教育,以提高统计人员的工作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并通过教育,提高公众的统计法律意识,让工作人员认识到依法统计的重要性,让统计充分发挥其作用,这样才能保证统计人员能够实事求是的工作。

  (2)对统计人员的继续教育进行加强,提升统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企业应严格要求统计人员的能力,有相应的证件才能上岗工作。针对一些统计人员没有专业的基础知识,综合素养较低的情况,企业应对这类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考核合格给予合格证件的发放,并每隔2到3年进行新知识的考核,这样才能将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进行有效提升,提高工作效率。

  (3)基层统计数量的采集处理工作不容忽视。统计工作的每个环节都不容忽视,尤其是基层的统计工作,它对后期工作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对基层统计工作质量进行提升,才能保证统计工作有效开展。

  在统计工作中,数据的采集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更是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统计工作突显出连贯性,就要将统计工作的时效性落实到实处,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及时上报,这样才能对数据审核保留一定的时间,更利于数据质量的提高。另外,还要保证统计工作的质量,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着统计工作的结果,相关人员一定要仔细核实基层报表,对上报的数据要以实际情况为准,工作人员必须会对数据进行识别,让数据保持真实的状态。再者,统计人员应对基层单位的基本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和掌握,针对实际情况开展有效工作。

  (4)在统计工作中运用高新技术。时代的发展,让企业也在不断发展,这对统计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对的统计数据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要想统计工作实现时效性,相关人员就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由于每个工作环节都比较复杂,很容易造成数据出现偏差,会造成统计工作的质量出现问题,且传统的统计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当代统计工作的发展趋势,因此,相关部门应投入足够的资金,引进先进的统计技术系统,以有效的开展统计工作,这也符合了当代社会发展的趋势。

  3结

  语

  时代的改革,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企业在进行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对统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对统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企业必须认识到统计工作对企业的影响,只有充分重视统计工作,加大统计队伍的建设,以企业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建立完善的统计体系,有效运用现代新技术,合理开展统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让统计数据实现时效性、真实性。另外,对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应进行有效提高,这样才能让统计工作有效发展。

推荐访问:统计局工作存在问题 统计局 存在问题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