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精神教育教案

时间:2022-07-27 19:25:03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战斗精神教育教案,供大家参考。

战斗精神教育教案

 

 战斗精神教育教案

  题 目:

 着眼军事斗争准备 自觉培育战斗精神

  目 的:

 通过本课让官兵充分理解战斗精神的深刻内涵, 在随时可能出现的军事斗争前作好战斗精神准备

  时 间:

 90 分钟

  授课人:

 内 容:

 战斗精神准备是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内容。

 官兵战斗精神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军事斗争准备的进程和水平, 关系到未来作战的胜负。

 努力培育和砥砺官兵的战斗精神, 为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这是在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官兵政治工作一项重要任务。

 战斗作风是作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战斗精神的主要体现, 是战胜一切困难、 夺取战争胜利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在未来军事斗争中, "要做好战斗精神与武器装备两方面的准备"。

 这就从军事斗争准备的全局上揭示了战斗精神准备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一、 深刻理解战斗精神的内涵

  战斗精神是由军人的信念、 情感、 意志和行为等浓缩升华的一种战争力量, 它是直接影响支配军人行为和战争要求的一种精神状态, 是军队战争准备和战争行动的一种气质特征。

 强烈的荣誉、 执著的信念、 顽强的意志、 乐观的情绪、 战斗的激情、 求胜的决心、 征服的欲望、 英勇的行为、 振奋的精神等是战斗精神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品质。

 把握战斗精神的内涵, 最重要的是应抓住战斗精神是一种战争行为要求的、 体现军人职业精神和本质的、 突出战斗气息和军人战时行为的一种精神特性和气质特征的要求。

 基于这些认识和思考, 战斗精神的主要内涵应该由"荣誉"、 "忠诚"、 "激情"、 "英勇"这四个核心要素构成。

 (一)

 荣誉

  所谓荣誉, 就是"一个人在他自己眼中的价值, 而且也是在他所处的社会的人们眼中的价值。

 "从一定意义上说, 荣誉也就是人的人生观、 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总和。

 它是"主体的一种历史方位感", "是人评价一切社会现象、 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出发点"。

 克劳塞维茨说:

 "在一切高尚的感情中, 荣誉心是人的最高尚的感情之一, 是战争中使军队获得灵魂的真正的生命力。

 "荣誉是战斗精神的最核心要素, 是战斗精神的灵魂。

 1. 荣誉是人的精神中最深层的精神因素, 是人类最核心的价值观。

 荣誉是一个人对自身价值的评估, 同时也是他卓越与众不同的行为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认可。

 这一观念被 14世纪著名的《法国骑士》 的作者若费雷〃 德沙格尼概括为:

 "获得荣誉越多就越有价值。

 "所以, 从人的本性来说, 追求荣誉是一切的源动力。

 而且, 从某一种意义上说, 人有本能的耻辱观, 这也就是荣誉观的雏形。

 远古人类就知道"以叶遮丑", 古谚语也说"窃贼亦有廉耻之心", 这就是最好的明证。

 所以说, 荣誉观就象灯塔一样, 只有她才能指引我们回

 到职业军人的道路上来。

 追求荣誉是人类的本能, 这是自我与社会进步的动力, 无荣誉感的社会和军人是不可想象的, 是无希望的堕落的。

 2. 纵观古今中外, 都把荣誉作为军队精神的核心和支柱。

 如中世纪骑士精神内涵是"荣誉、 效忠、 美德、 风度。

 "其中对荣誉的崇拜则是骑士精神的灵魂。

 这也恰如赫伊津哈说的, "骑士精神来源于追求美的自豪, 这种自豪感又促生了荣誉感, 荣誉感是贵族生活的支柱。

 "勇敢、 慷慨是日耳曼人社会所要求的所赞赏的品质, 在这些品质中浸透着人们对荣誉的追求与渴望。

 表现勇敢与慷慨, 最终的目的不是为了勇敢而勇敢, 相反, 是为了荣誉。

 日本武士把"勇义、 忠诚、 名节"作为武士道的主要精神, 其中名节也就是荣誉。

 就连资本主义国家的军队, 也始终把荣誉作为军人精神的核心内涵。

 如西点军校的校训就是"责任、 荣誉、 国家"。

 我国古代对荣誉的这种作用, 虽然没有明确提出, 但在古代圣贤的诸多论述中无不体现这种"爱国、 爱民、 爱卒"而产生的荣誉观。

 孙子在其兵法的首篇就明确提出"将者, 智、 信、 仁、 勇、 严也"。

 与孙子同时代的孔子也提出:

 "智、 仁、 勇""三德", 后来的孟子又提出"仁、 义、 礼、 智""四德"。

 其中, "仁"就是一种"安国保发、 爱国爱人"的荣誉观。

 直至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都一直把"仁"作为军人的精神要素之一而提出。

 如他在《桂林对滇赣粤军的演说》 中说到:

 "革命需有精神, 此精神即为现在军人之精神。

 但所谓精神, 非泛泛言之, 智、 仁、 勇三者, 即为军人精神之要素。

 能发扬这三种精神, 始可以救民, 始可以救国。

 "孙中山所提倡的这种"仁"也是一种荣誉观。

 由此看来, 荣誉是各阶级、 各时期军队精神的核心要素之一。

 3. 从荣誉的作用看, 荣誉可以凝聚军心、 可以培养精神。

 无论是英勇、 忠诚, 还是慷慨, 最终都是为了荣誉。

 曼切斯特说过:

 "一个人不会把生命出卖给你, 但却会为了一条彩色绶带把生命奉献给你。

 "拿破仑也曾说过, "只要给我足够的勋章, 我就能够征服世界。

 "具体说, 荣誉的作用表现在:

 一是荣誉产生爱国情结。

 列宁指出:

 "爱国主义是千百来年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民族的一种最深厚的情感。

 "爱国主义说到底也是一种情结。

 瑞士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荣格在讲情结的时候讲:

 情结由一个居中的或核心的心理要素所组成, 围绕着这一心理因素而聚集着一大批次要的联想。

 这个居中的或核心的心理要素就是荣誉。

 没有什么比这种荣誉会制造出更加惊人的举动了。

 乾隆三十六年间, 万里返归祖国的蒙古土尔扈部, 为了得到回归祖国的荣誉, 不惜蒙受巨大牺牲, 行程万余里, 回到了祖国。

 19 世纪的一位外国学者惊叹道:

 "从有最早历史记录以来, 没有一桩伟大的事业能像上个世纪后半期一个主要鞑靼民族跨越亚洲无垠的草原向东迁逃那样轰动于世和那样激动人心的了 。

 "二是荣誉坚定理想信念。

 荣誉最能使人坚定自己所信仰的, 并为之而奋斗、 为之而坚持。

 官兵坚定正确的思想政治信念的形成, 是在进行理论教育、 心理诱导、意志磨练和个性心理品质锻造的同时, 更需要荣誉情感的培养。

 而且, 对理想信念的荣誉感一旦确立, 它就如种子一样:

 雷击不动, 风袭不摇, 火熔不化。

 三是荣誉激发战斗激情。

 在《兄弟连》 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弟兄们开始害怕重返前线。

 然而, 他们一回到战场, 那些疑虑和紧张全都不见了 。

 冷漠、 无情和镇定又重新回到他们身上。

 ……过去的自信重现了, 战斗的兴奋感回来了 , 渴望优秀和胜利的欲望又会再次占上风。

 "为什么会有这种战斗激情, 这也正如他们所说的:

 "就是在自己最热爱和最尊敬的人面前不能表现成一个懦夫。

 "这就是荣誉使然。

 荣誉在战争军人中所诱发的感情, 是一种无私而尊贵的自我牺牲。

 巴顿在谈到这一点时也说:

 "我遗憾地注意到, 人们一旦荣获这两种勋章中的一种, 往往会因奋勇作战而牺牲。

 "为了 一个通常不是出于自己选择的国家而死, 这些都是因为人们感到那是某种本质上非常纯粹的事物--荣誉。

 而且, 荣誉能使战争变得"温情",在面对残酷、 你死我活的生死决斗中, 荣誉观的作用能软化战争的野蛮与暴烈, 使士兵忘却了恐惧和对生死的考虑, 在战争中享受一种乐趣、 体验一种激情。

 四是荣誉造就高尚人

 格。

 一个人如果没有荣辱观, 那就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一个有强烈荣誉观的人, 他的行为举止永远都是高尚的。

 而且有荣誉感的人, 也是有责任感的人。

 追寻一种崇高的荣誉, 就能造就出一个高尚的人格。

 所以, 把荣誉当作战斗精神的最核心要素是不为过的。

 军人战斗精神的荣誉, 就是对党、 祖国和人民有炽热感情, 并有一种为之牺牲奉献的人生价值取向。

 始终视党、 祖国和人民的荣誉为生命, 坚决履行誓死捍卫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神圣职责。

 (二)

 忠诚

  忠诚是一种品质, 它是"军人道德的罗盘", 是内心心甘情愿的呼唤, 是自我控制的内在要求, 是所有军人追求的一种崇高品质, 它是军人道德要求组成的拱形门中, 最中间的那块拱石。

 它在军人的词典里, 写的是"平生铁石心, 忘家思报国"的爱国情怀, 写的是"闲居非吾志, 甘心赴国忧"的忧患意识, 写的是"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的献身精神。

 过硬的战斗精神是我军的强大优势。

 而军人对党、 对祖国、 对人民的忠诚之心, 是这强大优势的集中体现。

 军人战斗精神的忠诚主要体现在:

 1. 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江泽民指出:

 "在我国历史上, 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臶, 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 发挥了 重大作用。

 "所以忠诚首先体现在热爱祖国上。

 无论何时何地, 军人都要视党、 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重如山, 始终忠诚于他的祖国。

 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挫折, 都始终坚持对党忠诚; 不管面对多大的诱惑, 都始终站稳立场; 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险恶环境, 都坚持战斗到底, 决不投降。

 2. 对职业的无限热忱。

 "军人生来为战争, 军人生来为战胜", 这是对军人及其职业特点最鲜明的概括。

 军人战斗精神的真诚就是无论何时何地, 都视党、 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重如山, "受命之日则忘其家, 临阵之时则忘其亲, 击鼓之时则忘其身", 体现在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无限热忱上, 始终有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 备战观念, 始终想打赢、 谋打赢, 忠于职守, 殚精竭虑, 毕其一生。

 3. 对战友的无限真诚。

 这种真诚体现在对上级领导的高度依恋, 对同级朋友的绝对信任, 对下级部属的完全爱护上。

 随时可以为他们而牺牲自己的一切。

 可以为他们心甘情愿地去受苦、 去受累、 去奉献、 去牺牲。

 一支军队如果离开了战友间的这种真诚团结的精神, 就不能赢得战争的胜利。

 4. 对纪律的绝对服从。

 毛泽东说, 加强纪律性, 革命无不胜。

 服从命令、 听从指挥是军人的天职。

 服从纪律主要包括政治纪律、 群众纪律、 保密纪律、 战场纪律。

 现代战争的协同意识、 全局观念, 总体上来讲, 也是由守纪来体现。

 (三)

 激情

  马克思说:

 "激情、 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

 "恩格斯说:

 "没有这种革命的义愤填膺的感情, 无阶级的解放就没有希望。

 "列宁说:

 "没有" 人的感情" , 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毛泽东说: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黑格尔说:

 "假如没有热情, 世界上一切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

 "还说:

 "冲动与激情是一切行动的生命

 线。

 "克劳塞维茨也说过:

 "历史最能证明精神因素的价值和它们的惊人作用。

 "……从这些名人名言的论述中, 我们至少可以体会到一点:

 情感在促进一项事业成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人类的大部分行为并不起源于人们的逻辑推理, 而是起源于情感", 因为情感既是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聚合体", 更是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深层起爆器"。

 这种情感放在战斗精神中来理解, 就是激情。

 也就是说有战斗精神的人, 必定是有激情这种情感因素在起作用的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 成就伟大事业、 造就完美人生来看, 都需要这种激情, 但军事活动特别是战争中随时都要经受生死危险考验的这项事业, 更需要一种激情。军人战斗精神的激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乐观的情绪。

 在战争中, 官兵在经常不断的压力、 紧张和极易遭到攻击的情况之下, 许多人竟出乎意料地没有崩溃, 这都是乐观的情绪在起作用的。

 乐观是军旅生活的必然要求, 也是战斗精神的重要体现。

 纵观古今中外战争中的英雄人物, 无不都充满乐观主义精神的。

 如建安十二年(207 年) 曹操五十三岁时出征, 历经数月艰难困苦的长途跋涉和战阵生死的拼杀, 又时值"秋风萧瑟", 但他既没有久战后的倦意, 也没有常人"心常叹怨, 戚戚多悲"的"悲秋"伤感, 却写了 下一连四首都是以"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作结语的雄浑诗篇《步出夏门行》 , 抒发了他那"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的英雄乐观主义气概。

 戚继光虽然一生岁岁"三百六十日"、 "多是横戈马上行", 但是, 他却从中体验到了东南前线"江花"之芳香, 北疆长城"边月"之皎洁, 万里神州山河之壮丽, 一身戎装使命之神圣。

 我军革命战争中, 重庆渣滓洞集中营的革命志士写出了:

 "看洞中依然旧景, 望窗外已是新春", 陈毅同志的诗词中也写下了"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等诗词都体现了乐观主义精神。

 这些乐观的情绪, 就是体现在对职业充满热忱, 对前程寄于希望, 对胜利抱有信心, 对生活拥有憧憬,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行为要求。

 2. 丰富的感情。

 "无情未必真豪杰, 怜子如何不丈夫"。

 一个有战斗精神的人, 一定是一个感情十分丰富而敏感的人, 而且他一定既有英雄的浪漫梦想, 也有诗人的浪漫情怀。这种情感是外表平静, 内心涌动。

 看似淡泊从容, 但决不是麻木绝望, 决不是失去热情失去梦想, 决不是心如死灰了 无生趣。

 而是淡泊但绝不麻木, 平静但仍有梦想, 理智中绝不缺少感情, 坚韧中包含了更深的爱心。

 这种情感表现在:

 当祖国、 人民的利益受到危害时, 能有对敌的深刻仇恨之情; 当面对身边苦难战友之时, 能有同情之爱; 当面对弱小无助者时, 能有恻隐之心; 当面对强敌暴烈时, 能义愤填膺。

 这种情感就是一种正义的敏感和强烈的爱恨, 而不是鲁莽的举动和永远的麻木。

 3. 战斗的热情。

 战斗的热情是战斗精神的主要体现。

 马援的"丈夫为志, 穷当益坚, 老当益壮"、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 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 ", 最能反映具有战斗热情的人的个性品质和强烈情怀。

 战斗精神中的战斗热情, 它体现为一种强烈的求胜决心、 一种坚决的自我行动、 一种坚定的征服欲望、 ...

推荐访问:战斗精神教育教案 教案 精神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