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及对策建议(完整文档)

时间:2022-10-27 08:15:02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及对策建议(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及对策建议(完整文档)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及对策建议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文明历史悠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 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激活农村发展新活力的重大行动,是推 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关键。下面来看实施乡 村振兴战略情况及对策建议。

 今年,从中央到地方全面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年初中央和省委相 继出台 1 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系统安排,中央和省多次召开会 议研究部署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6 月份中央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 划(2022—2022 年)》,部署了一系列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行动。

 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全面对标国家和省部署要求,实施乡村振兴 战略,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老工业基 地全面振兴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现将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情况报 告如下。

 一、乡村振兴战略组织实施情况

 (一)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举措

 1、周密安排部署。2 月 23 日,我市召开市委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 巴音朝鲁书记、景俊海省长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和省委、省 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研究谋划我市乡村振兴工作。2 月 24 日,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传达中央和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 要精神,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工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君正 书记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3 月 29 日,市委市政府印发了《长春市关 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长发[2022]10 号),提出我市实 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部署 43 项重点任务。5 月 11 日,市委市政

  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任务分工方案》 (长办发[2022]18 号),进一步明确各地、各部门职责分工,推动乡村振 兴战略落地实施。

 2、实施高位统筹。为深入贯彻国家和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切 实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组织领导,8 月 7 日市委市政府组建长春市实施乡 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君正任组长,相关市委常委 和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内设产业振兴、 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五个推进组,分工负责乡村振 兴工作。办公室设在市农委,负责乡村振兴的日常工作。

 3、坚持规划引领。紧密衔接国家和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结合长春实际,编制出台了《长春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22—2022 年)》 (长发[2022]25 号)。规划全文 6.5 万字,包含 11 章 43 节,主要包括背 景及总体要求、发展布局、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设计了 12 个专项行 动,部署了 79 项重大工程、重大行动、重大计划,成为全市实施乡村振 兴战略的重要遵循。

 4、实施重点突破。年初以来,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市委、 市政府坚持问题导向,相继组织召开了绿色有机示范市创建工作推进会、 推广新技术新模式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暨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深化农村 改革工作推进会、脱贫攻坚部署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会、秸秆禁烧 工作专题会、大棚房问题整治专题会等多个会议,一件事一件事部署,一 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确保全市乡村振兴工作稳步实施。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情况及成效

 年初以来,我市紧跟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步伐,全面贯彻 落实王君正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指示精神,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努

  力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实现新突破;坚持绿色发展、和谐共生, 努力在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上实现新突破;坚持繁荣文化、改善民风, 努力在乡风文明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坚持多措并举、筑牢基础,努力在创 新乡村治理上实现新突破;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努力在提升群众幸 福感上实现新突破;坚持深化改革、健全机制,努力在激发农村发展动力 活力上实现新突破,积极探索具有长春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农业农村发 展实现稳中向好、稳步提升。

 1、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突破。

 坚持藏粮于地,整合涉农资金 10.67 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 73.2 万亩, 完成 1754 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划定任务。财政投入 资金 3000 万元,撬动社会投资 2.3 亿元,新创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10 个,有 3 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晋升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坚持藏粮于 技,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模式,示范稻渔综合种养 5.5 万亩,实施无抗养殖 试点 25 家,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 381 万亩,其中秸秆覆盖还田 253 万亩, 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 88.5%。有效应对旱情,市政府投入 3000 万元抗旱 资金,落实省里 2156 万元促熟资金,实现粮食稳产增收,测产粮食总产 量 216.02 亿斤。深入开展绿色有机示范市创建,新建绿色有机示范园区 20 个,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 70 个,蔬菜水果监测合格率达到 98.1%。积极发展设施园艺生产,新增设施园艺面积 59350 亩,在全省体 量最大、建设最快、成效最突出,园艺特产业预计产值 235 亿元,增长 4.5%。大力发展精品畜牧业,肉蛋奶产量预计分别达到 115.4 万吨、37.2 万吨、7.4 万吨,分别增长 3%、3%、2%。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休闲农 业、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迅猛,一二三产业融合加速,合隆乐享小镇田园综 合体投入运营,莲花山成功举办花海艺术节,双阳区新型农业嘉年华项目 整体推进,8 家企业被认定为“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

  2、坚持绿色发展、和谐共生,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实现新突破。

 推进农业环境系统治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587.6 平方公里,退耕还林还 湿 2.51 万亩;实施石头口门水库和新立城水库两大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综合 治理,实现 1.94 万亩土地政策性休耕,征拆 104 户居民和 15 家企业,基 本封闭 181 公里防护围栏;加强畜禽污染防治,关闭(搬迁)禁养区内养殖 场 1640 家;推进规模以下养殖密集区粪污收贮运体系建设,畜禽粪污综合 利用率达到 70.5%;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完成绿化造林 7.5 万亩。深入实 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整治“散乱污”企业 1274 家,整治非正规垃圾堆 放点 101 个,新建 7 座污水处理设施和 1 座污水提升泵站;年底前改造农 村厕所 7.1 万户、农村危房 7103 户,打造美丽庭院 7000 户、干净人家 2 万户;完成 114 个村庄规划编制,建设省级重点村 65 个,整治两大水源地 保护区 31 个村屯环境。陈家店、龙家堡、马鞍山、黑鱼等 12 个村荣获 “国家级最美休闲乡村”荣誉称号。

 3、坚持繁荣文化、改善民风,努力在乡风文明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以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系列活 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农安县进入国家级试点、九台区进入省级试 点。组织实施《创建文明村镇三年行动计划》,全市建成县级文明村镇 373 个、市级文明村镇 59 个、省级文明村镇 55 个、国家级文明村镇 17 个。着力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新建农村文化小广场 93 个,放 映数字电影 2 万场,组织戏曲进乡村 57 场,农村广电光纤入户覆盖 80 万 农户,新建延河朝鲜族乡、胡家回族乡 2 个民族民俗展示馆,评选发布 50 户最美家庭、50 个最美家庭先进个人,组织开展了农民丰收节系列活 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送健身器材、健身活动、健身指导、体质监测、 志愿服务进乡村,为村屯配置健身器材 4548 件。深化农村殡葬改革,印

  制宣传单和标语 6 万余张,迁移项目区、水源地、景区等重点区域内坟墓 1169 座。

 4、坚持多措并举、筑牢基础,努力在创新乡村治理上实现新突破。

 强化村级班子建设,坚持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派驻第一书记, 组织开展“第一书记代言”活动,调整 44 名不胜任不称职党组织书记, 村书记年均报酬达到 3.32 万元。强化村级阵地功能,61 个村部功能不完 善、“一厅三室”不齐全的持续关注村实现“社区式”改造,所有农村社 区全面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积极探索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双阳区“1+3+ 某”村屯志愿服务管理模式得到省里认可和好评。实施农村区域法治创建 工程,建设市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492 个,实现村级法律顾问 全覆盖。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侦办农村涉黑犯罪团伙 4 个,打掉 农村黑恶势力犯罪 18 个。严厉打击“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打击农村涉 黄赌毒犯罪 500 余起。

 5、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努力在提升群众幸福感上实现新突破。

 积极推进县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规模不断 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农村学龄前教育工作加强,实现每个乡镇创办 1~2 所公办中心幼儿园的目标。完善城乡统一的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大病 保险制度和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182 个村设置社会保险协办员,6000 名农村贫困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服务能力建设,实现每乡 1 所卫生院、每村 1 个标准化卫生室,建成 30 分钟基层医疗服务圈。新建和改造集中供水工程 329 处,57.07 万人饮水 安全巩固提升。建设“四好农村路”264.1 公里,自然屯通硬化路率达到 82.7%。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村文化活动室实现村级全覆 盖,每周开放时间达到 66 小时。组织开展城乡居民“暖流计划”,直接 或间接惠农城乡居民 966 万人次,实现增收 70.6 亿元,人均增收 731 元。

  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春风行动”,举办专场招聘会 249 场次,实现 转移就业 119.3 万人次,劳务收入 161 亿元。

 6、坚持深化改革、健全机制,努力在激发农村发展动力活力上实现 新突破。出台《构建政策支持体系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 全市农民合作社发展到 16063 个,家庭农场发展到 4498 个。扎实推进农 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积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全市土地流转面积 837 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 44.6%。稳步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基本完成资产清查工作,为下一步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力推进九台区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国家级试点,探索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征地制度 和宅基地制度“三块地”改革制度体系。继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全面完 成农信社改制任务,成立农村商业银行 7 家,实现涉农县(市)区村镇银行 全覆盖,九台农商银行成功在港上市融资,朱老六等 6 家企业在“新三板” 上市。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出台人才新政,培养乡村能人,培育新型 职业农民 7945 人,培养农村法律明白人 6.5 万人,组织农民工职业技能 培训 2518 人次,培训贫困村文艺骨干 150 名,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能 人回乡、工商兴乡、社会助乡“三乡”工程,长春市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 成功在浙江大学开班。

 围绕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地积极探索路径和模式。榆树市咬定 “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定位不动摇,在乡村振兴制度设计、政策创新上 想办法求突破,建立了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和实绩考核制度,积极打 造乡村产业振兴样板,设施园艺政策力度大、发展建设快、实际成效好, 土地流转面积大、规模经营程度高。农安县坚持规划先行,聘请农业部专 业团队,编制《吉林省农安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建设规划(20222022)》,打造出总面积 609 平方公里的“一带、三区、六园”现代农业 发展核心区,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重点县、全国平

  安农机示范县和粮改饲国家级试点县、全国首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创建单位,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走在全省前列,探索了五种畜禽粪污 资源化利用模式。德惠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力实施农业质量提升、农 村绿色发展、农村文化繁荣、农村治理创新、农村民生保障、农村改革推 进“六大行动”,“德惠小町”注册国家地理商标,打响“中国优质小町 米之乡”品牌,走出一条符合县域发展实际的振兴之路。九台区突出“四 个聚焦”,聚焦产业兴旺,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聚焦改革创新,激活 乡村振兴新动能;聚焦生态宜居,推动乡村环境提档跃升;聚焦治理有效, 夯实农村基层党建,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全 国介绍经验,农村金融改革国家试点取得突破性成果。双阳区坚持高位谋 划促统筹、融合发展强产业、从治入手美环境、培树新风提内涵、外引内 培抓人才、多措并举保稳定“六大举措”并用,乡村振兴取得突破性进展, 全时、全景、全域新型农业嘉年华初具规模,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 电商、农村双创有声有色,三次产业融合加速,依托国信国家级双创示范 基地,组建了全省首家乡村振兴学院,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长春新区突出规划引领,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出台扶持政策,支持农 民利用闲置民居发展民宿和养生养老项目,支持发展田园综合体、打造特 色小镇,积极促进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朝阳区、二道区、净月开发区、 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立足区情,大力推进乡村绿色产业发展,围绕水源 地保护,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关闭或搬迁畜禽养殖禁养区养殖场,推进畜 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强农村人居环 境整治,农厕改造、垃圾治理、污水处理等工作成效明显。宽城区从加强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入手,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支撑,今年完成“都市公交” 农村公路建设里程 86.2 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养护 32.7 公里,实施 8 个村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绿园区全面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环境整治成效

  显著,达到了“六净三禁止”的标准,在美丽乡村建设上成为全市的典范, 全区 24 个行政村中,涌现国家级“美丽乡村”试点村 1 个、省级新农村 建设重点村 10 个、省级“美丽乡村”6 个、市级“最美乡村”2 个。南关 区注重乡村文化建设,倡导营商文化,让村民长本事、有出路;倡导红色 文化,让村民感党恩、跟党走;倡导理财文化,让村民会投资、善经营;倡 导原创文化,让村民扬正气、树新风。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现代农业建设存在一些短板。农业基础设施仍然相对薄弱,由于 各级财力有限,高标准粮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工程等相对滞后,特别是 高标准农田建设短板突出,目前全市高标准粮田仅为 778.2 万亩,只占全 市耕地面积的 39.7%,对照率先 60%的目标有很大差距。同时,农业劳动 生产率、农业土地产出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农业 GDP 耗能等方 面水平较低,短期内完成难度也比较大,我市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任务十 分艰巨。

 二是农村空心化问题严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青 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导致农村务农人口呈现老龄化 现象,务农人口素质呈现出结构性下降趋势,一些少数民族村、近郊村出 现了空心化问题,一些村屯出现凋敝,部分村屯房屋闲置率达到 30%左右。

 三是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秸秆转化利用出口少,禁烧工作压力大;农 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理问题难以解决,畜禽养殖废弃 物无害化资源化利用能力有限;水源地治理任务沉重,退耕拆迁成本太高; 对禁养区、限养区以及“大棚房”等违规问题清理整治,容易影响产业发 展和农村稳定。

  四是人居环境亟待改善。农村环境卫生仍然较差,生活垃圾转运处理 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形成;部分农户饮水安全、危房厕所等问题尚未解决, 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有限。

 五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农村公路路网建设问题突出,还存在 断头路的问题,农村道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还没彻底解决,而且多数 村屯道路是十年前建设的,目前已经严重老化,乡村两级无力维修,部分 道路已经接近瘫痪。

 六是社会治理难度加大。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尚未建立健全,实现自治、 法治、德治有机结合道路漫长,农民只要权利不讲义务,依赖心理严重;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薄弱,村级集体创业带富能力不强,缺乏致富带富带头 人;农村宗教热、攀比风有所抬头。

 七是资金投入明显不足。县级财政困难,对农业农村投入能力有限; 农民自我积累不足,发展现代农业内生动力不足;大农业生产投资大、见 效慢、回报率低,对工商资本和社会资金吸引力不够;新型经营主体缺少 有效抵押物,贷款难、融资贵等问题突出。

 八是农村人才日渐短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高校毕业的农 村学生很少回到农村务农,大量农村人才流向县城或城市,农村留不住人 才的问题突出,“一懂两爱”的三农干部队伍建设也急需加强。

 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工作安排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以实施乡村 振兴战略为统领,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为 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产城融合、业态融合,坚 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组

  织实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攻坚计划、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市创建活动、农 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 “五大振兴”,加快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升级,促进农业全面升级、 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长春特色的乡村振兴道 路。

 一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升级农业产业结构。落实国家 粮食安全战略,坚持抓好粮食生产不动摇,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 技”战略,推进“两区”建管护工程,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到 2022 年全市粮食总产量正常年景下稳定达到 200 亿斤阶段性水平。坚持 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原则,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设施园艺等 高效特色农业,把蔬菜产业打造成带动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大产业。深 入实施“农业项目三年攻坚计划”,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实现农产 品加工业集成化、高端化和高附加值化,规上企业产值力争保持 8%的增 速。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业、休闲体验农业、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新 产业新业态,着力打造三产融合型环城现代都市农业圈。到 2022 年,全 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达到 70 家、采摘园 250 个,各类生态餐 饮及乡村农家乐服务店 1200 个。

 二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投入 建设力度,突出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到 2022 年粮食主产县每乡建设 1~2 个 10 万亩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区,全市建设一个旱涝稳产、绿色生 态、适宜全程机械化作业的 1000 万亩现代粮食生产核心基地。大力推进 保护性耕作示范点、全程机械化示范区、秸秆全量还田示范区建设,推进 农机农艺结合,到 2022 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91%以上。

 集成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生物防螟、测土配方施肥等增粮技术推广率达到 10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 65%以上。启动实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三年

  攻坚行动,力争到 2022 年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 “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到 2022 年全市创建国家级产业 园 2 个、省级产业园 8 个、市级产业园 20 个、县级产业园 30 个。

 三是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持续创建全国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市。

 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打造全国绿色有机农业产业基地,每年重 点建设 20 个绿色有机示范园区。加快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到 2022 年 “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数量达到 1000 个。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建立 从田头到市场到餐桌的全程监管链条,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建 立主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和农产品质量可追溯机制。到 2022 年 全市绿色有机产地环境监测面积达到 600 万亩以上。打造长春玉米黄金名 片和水稻白金名片“两张名片”,建设好长春中国优质粳米之都。集中打 造“长春鲜食玉米”“农安三辣”等区域公用品牌和地方特色品牌,到 2022 年重点培育 5 个以上区域公用品牌、20 个以上企业品牌、50 个以上 产品品牌。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抓好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特色电子商 务村屯和示范点建设,逐步建立健全物流体系和线上线下营销网络,让长 春优质特色农产品加速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

 四是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进一步提高农业适度规模 经营水平。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专业大户等新型 农业经营主体,到 2022 年家庭农场发展到 6000 个,农民合作社发展到 18000 家。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提升适度规模经营水平,积极 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到 2022 年土地流转比例达到 50%以 上。积极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区域性的农业技术信息综合服务中心、 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中心和产权交易平台,培育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性服务 组织,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服务,加快小农户与现 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五是坚持扶贫和富民相结合,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拓宽农民增收 新空间,实施“暖流计划”和开展农村“双创”活动,创新推动农民就业、 返乡创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加强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市场用工信息以及权益维护等服务。坚决打好 打赢农村脱贫攻坚战,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地制宜、因户因人施 策,探索产业扶贫、项目扶贫、科技扶贫、就业扶贫、环境扶贫等多样化 扶贫脱贫路径,把扶贫扶志、扶智结合,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实现可 持续稳固脱贫,确保实现脱贫目标。

 六是坚持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加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优 化农业生产力布局,落实农业功能区制度,保护农业资源环境,划定和建 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

 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大力推广生物防螟、测土配方施肥等增粮技术,加强 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推行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使用有机肥,实施化肥农药 减量行动,进一步抓好榆树、农安米豆轮作试点。推行农业清洁化生产, 抓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进一步提高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率,到 2022 年 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90%以上。深入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切实加大 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强化改革创新、激励约束和政府监管,全面促 进资源环境节约集约利用,推动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生产生活 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七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强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能力。发 挥中心城市对乡村振兴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 务向农村延伸,支持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乡村流动。深入开展卫生 服务“优质基层行”“市属医院支援乡镇卫生院特色专科建设”等活动, 提升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抓好县城建设,培育一批特色产业 小镇,容纳更多农民工就近就业创业。加快改善农村交通、通信、电网、

  环保等基础设施,基本完成农村广电网络光纤入户升级改造。扎实推进农 村“厕所革命”,解决 4.5 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到 2022 年实施农 村公路安防项目 410 公里,危桥改造 191 座,自然屯通油路或水泥路率达 89%。完善 4G 网络向行政村和有条件的自然村覆盖,基本实现行政村家庭 宽带网络接入能力达到 50M~100M,在部分地区推进“百兆乡村”示范及 配套支撑工程。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落实好年度省级、市级重点 村建设项目,着力打造生态、绿色、美观、宜居乡村。每个县(市)区都要 重点打造 1~2 个美丽乡村典型示范带,努力把我市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整体 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八是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持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组 织实施乡风文明提升行动,加快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 家风、淳朴民风;开展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推动乡村建设 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文明实践站;实施 30 个贫困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 领工程;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组织“送 演出进基层”“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全民健身”“农民文化(丰收) 节”等文化惠民活动,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加快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 农村体育设施提升工程,积极培育农村体育指导员队伍,广泛开展农民群 众性体育活动。

 九是实施自治、法治、德治结合,不断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水平。组织 实施乡村有效治理行动,健全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务监 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各种经济社会组织 为补充的农村组织体系。着眼“组织力”,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强化抓党 建促脱贫攻坚,推进村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

 推广双阳区“1+3+某”基层治理模式,加快建设法治乡村、平安乡村;创

  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推进乡村人才引入工程,大力培育乡土人才, 鼓励各类能人回乡创业,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十是完善农业农村体制机制,培育和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落实农村 土地政策和“三权”分置意见,高质量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延长三十年的政策。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改革,开展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探索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 用地入市试点。积极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理顺部门工作职能,建立起 乡村振兴的部门协同作战机制,研究制定乡村振兴工作考核办法,指导县 域和相关部门编制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建议

 一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城镇和乡村是互促互进、共生共存的,但是 目前城乡要素合理流动的机制还存在缺陷,要坚持以城带乡、以工补农, 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真正做到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 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

 二是加大农业农村投入。目前财政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不够,投入 的长效保障机制还没有形成,“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实不到位,特别是 农业农村政策连续性不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普遍薄弱、一些设施后续管 理维护机制够不健全。建议继续加大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健全投入保障 制度,完善政府投资体制,加大涉农资金整合使用力度,鼓励工商资本投 入农业发展,充分激发社会投资的动力和活力,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 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

 三是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土地是农村最大的资源和资产,用好土地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现阶段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不活,农村土地 资源利用不充分,农村土地资本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不够。建议进一步

  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利用管理政策体系,激活农村土地资源资产, 完善农村新增用地保障机制,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加速农村土地资本 化进程,充分释放农村土地活力,提高农村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水平, 切实提高农村土地的供给能力、利用效率和增值空间,让土地变资产、变 资本,吸引城市资本下乡。

 四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基层组织建设是农村发展的基础。建议 选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深入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 加大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复员退 伍军人中培养选拔力度,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特别是党组织书记;深 入开展村级后备人才“梯次升级培养工程”,储备一定数量的村级后备干 部;建立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派出第一书记的 长效机制;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挖掘集体 土地、房屋、设施等资源和资产潜力,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 民变股东。

 五是加快乡村振兴立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牵头启动了乡村振兴法的 立法相关程序,重点是通过法律的形式保障乡村振兴的投入以及农民的相 关利益。建议从实际出发,编制乡村振兴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政策执行刚 度,推动各类组织和个人依法依规实施和参与乡村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 法治保障。

 深入本质看问题!

  

推荐访问:关于乡村发展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振兴 对策 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