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乡村振兴研究现状及对策(2篇)

时间:2023-05-03 18:55:03 浏览量:

篇一:国外乡村振兴研究现状及对策

  

  劳

  动

  保

  障

  世

  界管理观察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治理研究综述——基于国内对国外乡村治理的研究陈 强(天津商业大学,天津 300134)【摘 要】2018年国家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对实现乡村振兴做出战略性安排。然而乡村振兴是一项须长期坚持的事业,绝非闭门造车即可完成,因此,对中外乡村治理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对推动乡村振兴的实现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综述一、引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我国近十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的主体都事关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可见乡村的发展在我国的地位的重要性。2020年建党一百周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补齐短板,而突破城乡二元的发展模式,促进乡村的发展与繁荣至关重要,因此加大乡村治理,补其短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乡村振兴是乡村治理所要达到的效果,乡村振兴的言外之意是过去我国的乡村繁荣过,只是后来动力不足相对落后了,所以有必要从过往的历史中寻找有益的经验以促进当下的乡村的繁荣发展,而面向世界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建设经验,则可以使我们在乡村治理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更加具有前瞻性的进行自己的乡村治理和振兴。而这一切的工作,目的只有一个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实现乡村的振兴,实现乡村的善治。二、国内研究的文献综述(一)对国外乡村治理研究的综述城市与乡村的矛盾运动最突出的时期当属近现代特别是现当代,所以本小节的重点在于梳理国内学者对于二次大战后发达国家乡村治理或者说乡村发展的研究成果,窥探出可供借鉴的经验。且梳理的重点放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从地域分布上看集中于北美洲、亚洲东部、大洋洲和欧洲,具体表现为对加拿大、美国、日本、韩国;欧洲则集中于对欧盟及其成员的研究特别是法国、德国、英国、荷兰等国家的研究。对欧洲大陆的研究相对较集中,欧洲的一体化进程中就包含共同的农业政策。所以从政策级别及适用范围上看欧洲大陆的农村发展政策,可以分为超国家的和国家的以及国家内部地方的农业发展政策。战后的德国、法国、英国、荷兰等国针对农村地区的治理进程早在进入新世纪就大力开展了。经历了从单纯的促进农业的发展、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到进行严格的规划,改善乡村的生态,保护和恢复乡村原有的有机体等不断推进的过程。从文献中可以清晰的看到欧盟国家的乡村发展实践具有着明显的共性和规律性,战后对农村的扶持都是从关注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开始,逐步发展到对乡村生态环境的关注以及对人文历史的保护和关注。最终落脚到对人的尺度的关注。从具体的方式上看很明显的都涉及到对法律特别是对规划的重视、政府的干预特别是资金的支持、以及对土地的整理和规划开发等方面,特别是对于土地资源匮乏的荷兰。从乡村治理主体的角度来说除政府外,逐渐到后期强调公民的参与包括非政府组织和公民个体在内,这一转变肇始于权力的下放。各国在地方规划的制定中引进公民参与这一环节,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来调动公民参与到乡村的建设和发展中,突出的变现为德国定期举办的乡村景观设计大赛。值得关注的是在欧洲作为超国家组织存在的欧盟在各国乡村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共同农业政策对各国的约束,而且欧盟相关的机构可以直接对符合欧盟乡村发展政策的各国地方非政府的项目进行直接的资金援助,即与他们建立合作的伙伴关系。当然符合欧盟乡村发展战略的国家级的计划和行动也会得到欧盟的配套资金。欧盟在欧共体时代就致力于建立统一的农业市场,随着一体化的深入,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对各国都存在相当程度的约束作用,特别是关系到欧盟相关资金的配套支援。英国、法国、德国和荷兰等国家战后的乡村建设随着不断的深入逐步确立了以人为核心的发展尺度。不仅关注物质,同时更关注生态环境和人文价值的保护等。在城市化发展到很高的阶段,承认乡村存在的合法性和必然性,不是消灭乡村而是复兴是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比较多的还有对亚洲的韩国和日本的研究,所谓的韩国新村运动和日本的一村一品运动。前者是由时任总统发起并逐步的深化、一定程度上一开始韩国的新村运动就是一场全国性的乡村治理运动,而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有全国性的中央机构进行宏观的把控,而日本的一村一品则更符合一种自下而上的乡村发展道路,从一个成功的点出发逐步向全国扩散。最终成为一种被国内学者所称的一村一品运动,需要强调的是所谓一村一品的品不仅包括物质的品还包括无形的品,也就是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比如某一地区把美丽的星空建设成自己的品。正如有学者所总结的那样不是因为有优势才去建设自己的品,而是积极的去创造自己的优势品。台湾的社区再造以及2010年推出的农村再造计划,同样强调因地制宜,去发展自己的特色,和日本的一村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值得一提的还有一些学者所研究的日本的艺术介入乡村的建设和发展,以及所谓的创意农业。从城乡关系的角度进行研究,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城市化的推进必然导致乡村的消失问题,从全世界范围的实践看答案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是否定。工业化所带来的标准化大工业生产虽然在战后的几十年导致了乡村地域的急剧缩小,大量的乡村土地变成城市建设区,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从而导致了乡村的没落。但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城的实践表明,乡村同样有着和城市一样平等的发展权利,而且政府有责任和义务促进城乡的均衡发展,有义务和责任维护乡村地区和人民平等的发展权利和机会。所以才有了德国、法国、英国、荷兰以及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在高速现代化过程中,特别是实现较高的城市化水平后积极的干预农业农村地区的发展和现代化,才有了为城市的发展人为的划定边界,为国土空间人为的进行规划比如建立国家公园制度限制开发以及对乡村开放地带的保护等,即使是美国式城市的蔓延,摊大饼式的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政府和规划师们仍然在努力限制城市的无休止的扩张从而给农业和乡村留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有学者从城市化模式的角度来研究城乡的关系,欧洲大陆国家有着悠久的乡村发展史,所以有着很好的乡村的发展的基础,即使战争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战后依然有迹可循去恢复和发展,而美国则不同,美国建国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是一个纯移民的国家,可以说没有乡村发展的基因,所以可能导致乡村的建设千69

篇二:国外乡村振兴研究现状及对策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发展模式研究现状

  摘要:青海作为除西藏外藏族分布最为广泛的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决定了它在我国甚至是亚洲都有着极其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地位,乡村振兴的模式和路径也具有独特性。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发展,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发达国家比较早地就认识到了乡村的发展重要性,因为它们的城市化进程较快,各国为了促进乡村的发展都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形成了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乡村发展模式。为我国乡村发展提供可一定的经验。

  外国对于乡村的研究比较早,更早的注意到了农村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这里多以发达国家农村的发展为例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能提供给我国农村发展一些经验。

  1.1乡村演变及政策

  美国R.D.罗德菲尔德的《美国农村的变迁—原因、后果和可供选择的对策》(1978),这本书表述了有关美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变革的历程、现状和问题,以及人们看待这些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各种各样观点的办法。美国农村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乡村生活时代(1900-1929),尽管改善农村生活的动机主要源于“农村问题”的反对建议,但是双方观点都是乡村运动的一部分,一种主要基于城市对乡村生活条件的日益关切的表现;第二是新政阶段(1930-1945),主要以农场和农民为中心;第三是战后阶段(1945-1960),贷款和技术支持计划仍致力于解决农村贫困和工业发展,更加注重联邦和当地政府的结合。目前,美国乡村经济增长稳定,农场仍是美国乡村经济发展的重点,所以美国对于农场经济尤为重视。

  1.2乡村发展类型与模式

  各个学者对于乡村发展模式的划分标准不同,这里重点介绍几个国家乡村发展模式。

  美国农业社会学家埃弗里特·M.罗吉斯和拉伯尔·J.伯德格的《乡村社会变迁》(1988),从职业、家庭等方面论述了农村社会的变迁,从理论上分析了农村发展与现代化的过程,同时分析了制约农村现代化的种种因素。并总结了国外乡村发展的几种模式,如日本高效农业模式、韩国新村运动模式、印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模式、以色列的乡村服务中心建设模式、英国农村中心村建设模式、美国家庭农场发展模式等。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1990)、MilkoveD(1990)、MartinA(1980)中说到了“城乡互惠性的美国乡村发展模式”,通过建设联通城乡的交通运输体系,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要想富先修路,只有交通发达了,才能促进这个地区商品的流通,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个性化小镇,也就是以城带乡,以城镇的特色发展带动乡村的发展;支持农业产业加快发展,通过法律体系、农业科技、大额补贴、财政投入这几个方面进行支持;建立完备的农村金融体系,主要为从事农业的农民提供信贷服务。

  1.3乡村研究现状

  在论述国外乡村发展现状时,恩格斯在《反社林论》(1976-1978)《自然辩证法》(1955)中,提出了“城乡融合”理论,马克思、恩格斯以资本主义社会的发生、发展为主线,研究了西方国家和东方国家的现代化历程,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正视资本主义条件下城乡关系的尖锐对立及矛盾现实,分析了城乡分离和对立的必然性,提出消灭城乡对立是一个历史过程,城乡关系最终由分离和对立演变为重新融合与统一的状态等相关理论。

  1.4可借鉴的经验及启示

  发达国家的一些乡村改造方式,乡村发展模式都有了明显的成效,我国正在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上探索,要积极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自身的特点,使得乡村发展更加美好。第一,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理念调整城乡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特别是工业布局,引导大型工业企业向三四线城市转移,重新定位发展道路,积极培育县域经济发展增长极;第二,以保障激励为目标,发挥村集体和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在财政、收入、基础设施、医疗、养老等方面给予农民更多的保障;第三,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改革创新,我国助推乡村振兴,依赖的重要生产要素就是土地;第四,加大力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乡村振兴带头人,发挥人才优势;第五,健全农村金融体系,乡村发展离不开金融,在上述发达国家的农村发展模式中,都强调了金融机构的重要性,让金融机构更多的支持农民,帮扶农民。

  2国内研究现状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国外学者仅仅局限于本国自己乡村发展的研究,对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几乎没有,又因为乡村振兴战略近几年才提出,我国专家学者都把其作为研究的一个重点,并且对于乡村振兴发展模式的一个研究也将会成为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2.1乡村演变及政策

  文宏在《建国以来乡村振兴路程回顾及未来展望—基于政策文本的内容分析》(2019)中谈到,建国以来,我国的农村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城市优先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主要有这几个方面的变化,在价值定位上,由支持城市发展转变为补齐短板发展,再转变为城乡共荣发展;在发展任务上,由乡村建设转变为新农村建设,再转变为乡村振兴;在发展特性上,由国家主导转变为引入市场,再转变为市场分配;在城乡关系上,由乡村单方发展转变为城市带动乡村,再到发挥乡村的主导作用。

  2.2乡村发展类型与模式

  费孝通认为,“模式”是指在一定区域,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具有特色的发展路子。而“乡村发展模式”则是指乡村经济发展结构和运行方式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某一地区选择的乡村发展战略和乡村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本地域特色的、能够使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乡村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方式的理论概况。每个地区都有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模式,以下梳理了各学者关于乡村发展模式的文献研究。

  陈荣彬、姚晓东、张永成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及可借鉴发展模式》(2018)中业提到了几种发展模式,分别是吉安模式、虞心小镇模式、袁家村模式。虞心小镇模式以“虞”文化为主题,结合山水茶竹资源,打造集田园风光、客家民俗、虞茶文化为一体的家庭休闲度假体验式现代农业产业和农业田园综合体;袁家村模式主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是新时代农村集体经济典型代表。

  王松良在《中国“三农”问题新动态与乡村发展模式的选择一以福建乡村调研和乡村建设的实证研究为例》(2012)中说到了福建省乡村发展的几种模式,具有代表性的汀塘模式、培田模式、福田模式和林炳模式。

  2.3乡村研究现状

  王甲迎的《国内外美丽乡村研究现状及典型案例分析》(2017)中提到,在国内,关于乡村研究的现状主要有:陆羽荣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如何发展乡村旅游,并对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黄克亮则是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背景下,依托广州新农村建设,研究如何推进广州省的乡村建设。

  3国内外研究述评及研究趋势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总结,笔者发现乡村发展的重要性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和认可。可以由此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国外的城市化进程比较快,乡村问题很早的就突显了出来,所以学者关于乡村振兴相关问题的研究较为深入,并且形成了较丰富的理论和许多具有借鉴意义的乡村发展模式。得出的结论都是较

  一般的模式,对于涉及特殊地区的一些特殊的发展情况,国内的研究则较少,而且也不全面,比如说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地区、地形较复杂的地区的发展模式就少之又少,而且对具体案例深入具体分析的研究也不多见。因此,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模式的研究将会成为下一步研究的趋势,同时这些研究方面的缺少也就是本次课题研究有待突破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BergL,WintjesA.New"rurallifestyleestates"inTheNetherlands[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2000(03).[2]高强,王富龙.美国农村城市化历程及启示[J].世界农业,2002(05).

推荐访问:国外乡村振兴研究现状及对策 振兴 对策 现状及